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1篇

一、激发尝试兴趣,让学生在“乐”中求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只有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兴趣,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良好的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设置悬念来进行。例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让每个学生写出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0),然后让他们猜想两根之和、两根之积。教师接着快速地说出答案。对此,学生会感到非常惊讶,老师怎么会知道?用的是什么好方法?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产生迫切的需要,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2.创设多种情景,引发思维兴趣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动”中思维,在“玩”中学习,在“做”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例如,教学“圆周角”时,让学生操作:把橡皮筋的两端用图钉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系着笔,把绳子拉直画一圈就会画出一个圆,接着让学生把绳子换成橡皮筋再画,结果画不成―个圆,此时教师抛给学生两个问题:为什么画不成呢?形成一个圆要具备什么条件呢?经过同学讨论评价,得出“定点、定长”这两个条件。通过动手操作,不但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在“问”中求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思维的起点。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能使学生主动去学习,问能解惑、问能知新,问能使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所以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疑”的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质疑的前提是保护学生生疑、提问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是幼稚的还是超课标的,都要做到有问必答,要始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的评价。讲课时,应允许学生随时提问。

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多种方法:

1.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发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导入新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景,把学生带人问题的情景。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屏幕演示:一个人利用绳子在地面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看后,教师出示课题“圆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相互提问,老师倾听:为什么这样能画成一个圆?这种画法在书本上画很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圆有什么特征等问题,学生会在自己的提问中激发思维,激发求知欲。

2.学习新知时让学生提问

少年儿童本身就具有好发现、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根据这种特征,学习新知时要把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中,使他们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研究者。例如,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同学们都知道了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以或除以相同的不为零的数或整式,分式的大小不变。教师可启发学生:你还想到分式会有其他变式吗?这时,善于思考的学生可能会提出: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加上或都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它的大小会不会变?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跟上讨论,教师要及时表扬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3.运用知识时鼓励学生大胆问

学生学了薪知识,掌握了一些新方法后,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解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索。驱动学生去质疑问难。在学完“平行四边形”后,针对“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掌握了公式“s=a2”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特别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能否用菱形的面积公式?”,这时,组织学生去讨论,很快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菱形,所以可以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去计算)

三、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在“思”中求学

猜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即由此及彼。它的特点在于通过形象的彼此联结,而达到对事物认识的目的。猜想是合理思维的关键,是探索发明创造的前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问题在思考中得以解决的过程,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去猜想。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首先回顾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互余),然后让学生猜想它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几个实例测量,再经过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再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猜想:梯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学生相互讨论,有的说把它割成长方形,有的说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白纸进行操作实验。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科研实践 创新能力 学科技能竞赛 大创项目 创新型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4JK1229,项目名称: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系统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在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职教大国向职教强国转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也是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实施科研训练,被普遍认为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1]这个研究和结论对高职教育同样适用,只是在具体途径和方法上应凸显高职以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2-3],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在“十三五”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明确“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重要责任。

科研实践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动力分析

1.以科研促进创新是国家锻造大国工匠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决定了高职学生是否具有潜力、是否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高职学生是我国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大国工匠的主要资源储备库之一,高职学生的创新水平对国家的创新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专业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科研实践过程也提高了其综合素养,且人格进一步完善,为其后期的科研实践、领域创新、发展突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和创新型社会形成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和锻造大国工匠的必然选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需求,为制造强国打造坚实基础的重要任务。

2.以科研促进创新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通过鼓励高职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结构调整和内涵发展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其核心竞争力与挑战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所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高职学生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要真正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强化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充分体现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属性。研究表明,“科研训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和改变,表明科研训练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作用。”[4]因此,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创建不同的科研实践或项目组织,尽可能包含学校各个专业领域和学科类别。

3.以科研促进创新是高职学生自我成才的需要

鼓励高职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高职学生要成为综合素质高、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非专业因素。高职学生在参与科研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资源,在科研实践中多人合作、与指导教师共事,甚至涉及部门协调等,这些过程都会促进学生由个体化向社会化转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属于项目驱动型培养模式,其重要性在于增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5]。高职学生在参与科研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务实、实事求是。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本专业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索研究,是高职学生提高自我创新能力、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因此,鼓励和引导高职学生参与科研是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鼓励高职学生参加科研实践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高职院校更应重视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主动搭建科研平台,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科研平台包括场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以及人员配备、经费、政策制度等有形与无形的资源,这些平台的搭建与实施对于科研实践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就要进一步搭建与完善校内外科研平台和环境,为学生更好地通过科研实践提高其创新能力服务,主要途径与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造;发展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能力,一个人的人创新能力,是指能产生符合某种目标、新颖而具有社会或个人坐标产物的能力,是创新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能的统一和综合。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势在必行。

一、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可以说不创新则停顿,不创新则衰退,这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因此不断地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为实现新的目标而创造必要的条件。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是新世纪的呼唤,也是新任务、新机制、新环境向人们提出的迫切要求。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是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尽快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开拓前进,才能战胜困难,进一步发展自己。

二、如何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直接来源于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是创新行为的前提。创新做为人类知识生产的原动力,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素质,体现了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掌握创新的思想和方法,切实重视实践性环节,以便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知识与创新能力虽然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却决定着创新的水平。

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树立创新理念、提高创新素质、树立创新导向、优化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大力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前提。当前,一些人之所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追根溯源,还是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大力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念。

二是改进教育培训,提高创新素质。

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的,也可以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来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形成学习的风气,努力改进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建立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开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努力提高综合创新素质。

三是完善创新机制,树立创新导向。

要不断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促使那些有创新思路、有创新本事、有创新方法、有创新业绩的人才脱颖而出。要树立创新导向,把创新人才的工作情况、创新实效作为人才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营造社会,优化创新环境。

中华文化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党也勇于创新和关于创新,每一次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发展,都是在开拓精神和创新思想指引下实现的。必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深厚氛围,让一切有利于增强创造力、凝聚力的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使崇尚创新、追求创新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

三、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手段

一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感知、发现、构建问题的能力,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有效感知、发现与确认是创新过程中求解问题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很多时候,对于问题的正确感知,有效确认比精心设计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因为用一个设计精妙的方案去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比用某种存在缺陷的方案去解决一个正确的问题要大的多。要时时观察、处处留心积累。在实践工作中选题,在确认了创新的问题后就应转入创新解题阶段。

二是进行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就是由自己有意识地去想去做一些事情,激发自己的创造兴趣与热情,引发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积极地影响自己的行为和潜意识,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自我激励可以激发自己认真思考、提高效率、藐视困难、乐观地看待人生。基本形式:积极的自我暗示;粉碎借口,创造环境;常检讨自我;严格进行自我训练;进行自我奖励。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 交流平台

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是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任重道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2009年我院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15项,发挥管理服务的作用为培养创新人才搭建交流平台,让师生有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是顺利完成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现状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参加创新活动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缺乏参加创新活动训练的机会,可谓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现在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比重也逐渐增大,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仍旧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1.教育体制落后、教育理念陈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漠视。在很多高校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还是学校衡量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考研热 、“过级风”仍是校园的主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的不足,使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遏制。造成很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被扼杀在摇篮里,人才的发展失去了其个性特征,大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2.创新教育环境的缺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依赖于创新教育氛围的营造。这其中的硬环境包括学校的资金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及实验室开放条件等。而软环境则包括学校的教育体制、学术氛围等。

二、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导

1.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创新能力是使学习者初步具有信息加工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一般工作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和物化能力及产生创造发明成果的能力等。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因为在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因素,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供条件,通过系统的引导和训练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发展为创新动机、创新意识,而最终有才能形成创新思想升华为创新能力。

2.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导。指导教师是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所配备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理论和导师辅导下开展活动,在学生需要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是创新教育的主导。

我院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导师,都是学院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知名教师,在各自的科研领域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多的科研成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具有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新观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创新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应的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具备“博”与“专”相统一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开展创新性教育科研活动所必需的素养。

导师在他的研究领域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对大学生的创新实验项目起着权威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创新实验过程中,不仅学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感受到创新能力的增长的快乐。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有赖于教师创新人格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导。

三、交流平台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

学术交流不仅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体现社会进步和繁荣的一个主要标志。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纵观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重大的发明、发现和创造,可以说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某个科技精英个人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学术交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和老师冲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借助交流平台的作用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

发挥管理的作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铺就成功之路。为积极配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计划的全方位实施,学院专门成立了创新实验项目领导小组,积极推荐优秀项目到学校参加评审。2009年我院有15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获批,并已正式启动运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制药创新人才,全面掌握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进展状况,做好监督检查和项目交流工作。学院组织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交流会”。畅通了参加项目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沟通渠道,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工作思路、具体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广泛交流沟通,并就创新性实验项目得继续深入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交流融合探索,为给参加大学生科研和创新性实验的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机会。学院还将定期召开项目交流会,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记录、中期检查制度,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督促项目的运行,及时解决各种突出问题。并组织一些“名师名家讲坛”及“大学生创新沙龙”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力推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无疑给师生交流创造了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成为师生沟通的纽带,给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创新训练的的机会,鼓励更多学生都来参与,尽可能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有创新的空间,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创建适合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想,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在高校培养出一代具有良好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迟岩,解源,洪磊.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5 ,( 5 ).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5篇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动手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中学阶段让学生更好的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学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中学物理课程是一门强调和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的课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可行,但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形成有效合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自主创新;培养

1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被越来越重视,只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知识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发展,这种创新既可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自主创新行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时间推移,新课改的影响力日益深入到各学校,教师们对新课改的掌握也越来越透彻,以学生分数高低位评判标准的时代已经逐步远离教学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的重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成绩得到稳步提高的同时自身实际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锻炼是大家所密切关注的。中学物理作为一门注重和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在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学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切实可行的;中学物理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物理大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快对学生的锻炼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实现学习成绩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双赢。

2当前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这一科目尽管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当前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一些物理教师的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创新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并不是每一名物理教师都意识到了创新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正确意识所起到的作用并未发挥出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上,没有充分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对学生能力高低的评价仍然是建立在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高分者被物理教师认为是能力较强的学生,低分者反之;这种以分数高低对学生的能力的评价方式显然不科学,也不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分数高低并不能觉得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自主创新能力要体现在学生是否有自主创新意识上,而不是学生考试的分数上,因此部分物理教师相对落后的意识应该加以改变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2.2部分学生自身对创新意识缺乏认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中学物理教师一个人单方面所能解决的事情,需要学生自身积极的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物理教师的相关教学活动才有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当前部分中学生自身并未完全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还是单纯停留追求考试得高分的目的上,因此对于物理教师开展的诸如创新实验、探究性学习等方面参与性不高,认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自己当前的个人发展目标比较远,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至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以后可以加以锻炼和弥补。因此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外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创新意识的自我认识,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基于问题基础上的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3.1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注重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十分重要。为此,中学物理教师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采取问题导向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以引导学生“提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思考能力;物理教师在课前积极创设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和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为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问题式教学方法要求中学物理教师须首先自身认识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以分数为导向的教学目的;将教学方法建立在正确的意识先导基础之上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2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在于接近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从生活中发现。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取一些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力求使之准确贴近社会生活,真正达到让物理走进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树立,使学生不会有太大的畏惧教师的情绪,此外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中学生的成长特点,中学时期是学生的成长时期,也是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时期,对很多事物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物理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进而有针对性的教学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星期,让学生能够逐步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此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中学物理教师充分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设计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在教学时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自身也应该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外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倪新凤.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4,(9).

[2]王庆亮,王琪.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47-01

一、引言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我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基本战略。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的摇篮,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黄金时间,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佳时期。因此,新课程改革的主题之一便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笔者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初中教学的主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剔除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考核方式。要做到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价值取向, 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进行改革,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和方向。

(一)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

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创新的主要动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创新的过程需要由兴趣来维持。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步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本人要具备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而确立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和方向进行数学教学的改革。

(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其学习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形成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笔者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合作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能够处于不断转换的动态变化之中,比如可以开展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比赛等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思维往往在自己感觉到内心舒适和思想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氛围下快乐地学习,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数学探究活动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新课程改革中增设了综合探究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在实践探究中学习数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他们每个人的身边。这样,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学习和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四)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将数学探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数学是为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是无本之木。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发挥适当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生活素材。比如数学教师在讲授“概率”一章时,教材中给出的是“摸红球和白球”的事件,大部分学生感觉这个例子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变换成“抽扑克牌”的事件。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一副扑克牌,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如4人一组每人抽到的花色和点数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四个人抽牌,会有至少一个人能抽到至少两个3、两个6、两个8等问题。通过精心选择教学素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其创新能力,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职校语文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正是要靠创造教育来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新课标鲜明地提出职校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广大职校语文教师必须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谐地发展。我根据教学实践,对在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问题进行探讨。

1.引进教法,创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在职校语文学习中产生创造的欲望和志向。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大都善于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即使学生的一些想象是不切实际,教师也应该巧妙地把他们引向实际,而不是轻易否定,一棍子打死,甚至嘲笑、讥讽,使学生不敢多想、多说、多做,不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一个回答,一个见解,一个讨论,一个好注意,只要新颖,就应该加以肯定,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2.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体现,否则,创新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的创新才能。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常识,了解作品、作家的情况,引导学生接触网络文学,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文字资料,浏览文学网络,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其次要拓宽学生认知的新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总是能很快地接受新观念。组织学生从社会上、生活中、家庭中、同学中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展开讨论,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这样在向学生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要更新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搜集或自我创造一些散文和诗歌,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鉴赏能力;开展诗歌和散文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文学修养。

3.教师建构创新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塑造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必须拥有一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一线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

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不仅要顾及学生的眼前利益,而且要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重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懂得学生不仅是教师的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师的服务对象,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4.抓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创造良好的情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思维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就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有利于民主教学思想的思想充分发挥,有利于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的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课堂上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语文教师只需要起到引领作用,合理分配时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对于那些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要坚决予以杜绝,空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5.搞好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8篇

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和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本文是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下,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教师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科学才能进步,社会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国家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他们独立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还包括他们对问题的疑问。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初中生,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正是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成绩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必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只有在适合学习的环境中才能学到知识。同时,还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在这种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能得到其他方面的改善,为其他学科和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提高教学和学习水平

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对于问题的解决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也只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完成学生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操作者,掌控着整个教学。而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家长式的教学形式比较严重。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听教师讲,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自己思考,教师说什么自己就记什么,完全没有发表看法的空间。长期下来,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被抹杀了,学生也不愿意再去思考,直接等待教师说答案,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够给予帮助和解答就可以。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平等和和谐,在课堂上学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配合教师的教学来完成学习。在课下,有问题能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喜欢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在为学生提问问题时,应该能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找到相关教学问题,并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生活和教育教学的结合。比如,教师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通过让学生表演歌曲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对课堂进行引入。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帮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从思维意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是分不开的,只有从学生的思维意识角度出发,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地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发挥。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是一个极大的进步,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进行创新,教师还要多组织课外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并能让学生从课外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收获更多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