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简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本文在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实际.讨论了建构主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然而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并没有把师生互动落到实处,以交际法为先锋的教学原则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并未达到应有的期望效果(钟书能.2004),这说明外语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至今还不存在一种公知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国内外学者们的努力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蓬勃兴起。学习并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成果并付诸实践对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结构说。该学说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过程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过程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在性质上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螺旋上升。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费时低效,曾被比喻为一壶烧不开的水。这一状况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寻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原则(丁家永.1993;何克抗.1998;陈琦,张建伟.1998;丁帮平.2002;陈越.2002)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可带来如下启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项改革总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开始,观念的更新为进行改革开辟道路并提供思想动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都很努力,但很多仍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这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必须改变。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效果也未必佳,这一观点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已是共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学生要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般都已学习过6年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而大学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和语法规则都是中学英语中学习过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大学英语学习和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学生应当在学习中分辨出哪些内容是以往学习过的,哪些是新的,哪些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当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创造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这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书籍、教师所发讲义、影音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arc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
3.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为学生开列的阅读书籍.为学生提供的英语学习网站等)。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支柱。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工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可以使学习者的五官得到充分的刺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意识。但是,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应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比如有些学生希望上网学习.却不知道有哪些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有些学生面对浩瀚的英语学习材料却不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这都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帮助。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时代,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短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大班上课的情况下.提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在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之前自己必须首先学习这些先进的学习和教育技术。
4.把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作为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建构主义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不论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教师辅导.总之,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告诉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当前所学知识”这一概念是含糊的、笼统的。其中有些是教学目标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有些则是教学目标只要求了解的内容。因此,应该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规则、基本阅读理解思路和基本口头及书面交际过程作为意义建构的对象。这里并不把一学期讲授了多少语言点,或讲完了多少篇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启示
一、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师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讲究师生问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习任务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这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过程,然而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并没有把师生互动落到实处,以交际法为先锋的教学原则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并未达到应有的期望效果(钟书能.2004),这说明外语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至今还不存在一种公知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国内外学者们的努力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在蓬勃兴起。学习并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成果并付诸实践对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结构说。该学说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过程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过程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在数量上的扩充.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在性质上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 (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螺旋上升。
在皮亚杰认知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费时低效,曾被比喻为一壶烧不开的水。这一状况要求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必须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学活动,努力探寻改进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是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学习和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原则(丁家永.1993;何克抗.1998;陈琦,张建伟.1998;丁帮平.2002;陈越.2002)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可带来如下启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何一项改革总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开始,观念的更新为进行改革开辟道路并提供思想动力。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都很努力,但很多仍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自己唱独角戏。这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必须改变。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即使再努力效果也未必佳,这一观点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界已是共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学生要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以往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前一般都已学习过6年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而大学英语中相当一部分词汇和语法规则都是中学英语中学习过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把大学英语学习和以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认真思考。学生应当在学习中分辨出哪些内容是以往学习过的,哪些是新的,哪些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当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创造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这是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书籍、教师所发讲义、影音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arc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
关键词:建构主义;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5011103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既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培养较强的处理谈判各个环节的实际业务的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更加强调实际能力的训练、掌握和运用。由于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群体,如果采用传统的“知识陈述+案例分析+习题作业”这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比较真实的谈判情境。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单纯的课堂灌输转变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知识建构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开拓了新视野。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有以下的核心观点: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1];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第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起来,而对意义的建构,又要依赖于特定的情境[2]。第三,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他人替代[3]。第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从台前退到幕后,从“演员”转为“导演”[4]。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调学习者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个人意见、注重互动式教学的学习观;形成了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注重角色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景、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注重合作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现代教育理论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强调教育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引发了全球的一场教育革命。这一理论为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创新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相关专业中,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结合本课程的实际,进行了如下的初步探索。
(一)理论教学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3]。这些知识在获得学生接受之前是没有任何权威,不能通过压服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只能通过依靠学生本身的建构来实现对知识的学习。
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是该课程的主干部分,其目的是要是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完备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讲述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基本技巧等,通过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谈判观念;通过基本程序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操作的基本框架;通过基本技巧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国际商务谈判既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是衡量谈判者水平的重要标志。理论可以单独讲解,也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或者模拟谈判前进行讲授。比如笔者在准备模拟谈判之前,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谈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阶段等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其理解,以便在模拟谈判过程中加以运用。这样,在有基本理论作指导下的模拟谈判更符合规范要求,学生也能灵活学习和“活学活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要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互动式教学。用于教学的案例既是谈判过程的再现,也是决策过程的再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谈判情景和决策过程,逐步建立起真实的谈判感知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培养学生的谈判能力。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的,从而精选案例。只有对选择的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探讨国际商务谈判的规律,训练学生谈判的技巧,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在谈判中,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谈判技能,笔者选择了雅芳化妆品招商谈判的案例。其次,注重案例分析方法。分析案例,要充分体现案例的学习是实践
理论
实践的认识过程。要做到这点,对每一个案例,笔者都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分准备。一是案例简介及背景知识,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案例;二是案例分析,找出双方的需求,明确谈判双方的目的,解决办法及过程。三是案例的启示。比如在雅芳化妆品招商的谈判中,要求学生实现分析双方背景、谈判背景、市场背景等。再次,学生分组抽取案例。学生被分为若干个组,每个组3-5人,并推选出组长,每组学生课前要认真准备,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助。课堂进行案例分析时,每组派一人上台主讲、一人辅讲,讲完后老师和其他学生提问,组内每个学生要主动回答问题。最后,老师点评。从学生的发言内容、团队合作、案例分析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特别强调情境对建构的重要性,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情境教学是创设一种含有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受和探讨事件或问题的过程,从而自主理解知识、建构知识。情境教学包括情境模拟与模拟谈判。
情境模拟要求老师所选题目有趣、具有挑战性;让学生熟悉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典型句型及对话;了解情境所设计的背景知识、习俗等,在进行情境模拟时,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目的是什么、学生怎么做;另外,老师要转变角色,及时激励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笔者在情境教学时,创设了到机场接待外商的情景,考察学生如何认人、接人以及握手,如何交谈、做自我介绍,如何帮助外商取行李、在去宾馆的途中如何交谈等等。
模拟谈判一般以中小型企业为对象,选择实际存在的企业,有企业网站以便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模拟谈判根据教学安排和谈判需要可设定单一内容谈判,或者多项内容谈判,如询价、报盘、订购、规格、价格磋商、付款方式、交货与装运、包装、保险、合同成交、索赔与理赔等。模拟谈判由团队共同完成,团队要做好谈判计划书,每项任务事前由团队协商分工落实,老师对团队成员给予指导和监督。模拟谈判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最好作正装,老师始终保持中立,只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谈判技巧给适当的引导。模拟谈判结束后,每个团队和个人要提交书面总结,老师根据团队和个人的表现做点评和总结。笔者创设了A公司与B公司关于建立生产与销售联盟的模拟谈判,学生就谈判双方的背景、谈判背景、市场背景以及谈判焦点等问题就行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团队还配以精美的PPT背景资料。在模拟谈判过程中,我不对双方的优缺点做任何评价,要求学生倾听。模拟谈判结束后,再由各个团队组成的委员会对每个团队进行评价,最后我作点评。
除了情境模拟和模拟谈判外,情境教学还可以利用有关谈判的影像资料,如视频、DVD等,把课堂教学与实际谈判相结合。在观看影像资料前,老师要求学生注意谈判中的各种礼节礼仪;注意谈判者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语言、语气和语调;比较在不同国家谈判者的不同谈判方式、形体语言等;分析谈判技巧,引导学生仔细琢磨影像中谈判人员的言谈举止,及时向学生讲解不同国家经商的独特之处。这样弥补了谈判中的实战环节,避免不必要的误区和错误。
(四)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对现实商务谈判活动的精选和浓缩,情境教学中的情境也是对现实情境的简化,并且参与双方都是学生,这和真实的现实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要全面培养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理念与技巧、手段与方法及其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训练商务谈判的技能,感悟谈判的真谛,提升谈判的水平,还要让学生参与谈判的实践。让全部学生参与实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笔者在国际商务谈判的实践教学中,把对国际商务谈判感兴趣或今后想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学生集中起来,利用实习时间或者假期,老师找或学生自己联系公司,把学生按照每组3-5人分成小组,选出组长;每个小组选择实战项目;每个项目内将任务分到个人。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组长负责团队及项目的管理,并直接向老师负责。实践结束后,每个小组提交书面报告,并用PPT或视频的形式汇报与答辩,老师根据团队对项目的策划、答辩以及效果给予评价和成绩。
三、实现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有思路才有出路。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领悟“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真谛。教师的职责不是“给予”,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其角色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真实”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开展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有效。
(二)精选案例和创设情境
案例和情境的设计要遵循时效性、亲和性原则。用最新的案例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亲和性要求案例或情境来自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以为案例或情境就发生在身边,从而更加有兴趣了解和分析。案例或情境可以有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供。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可能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表达不同意见。教师的评论要站在公正立场,一般不进行是非评判,评论应该简短,最好以提问的方式,这样可使讨论继续进行下去。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参与机会,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基于情境的评价和基于过程的评价,评价标准要体现真实而复杂的情境和学生在这种情境下的表现。还要强调以经验的建构为标准的评价,重视对建构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对结果的评价,比如着重考察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或情境中是否构建了自己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学生在案例或情境中实际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如何。
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将相关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中,对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得到了学生的认同,效果较好。但其理论博大精深,要把该理论应用到国际商务谈判以及其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评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3,(1):9-11.
[2]温彭年,贾国英.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观,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意义的建构。读者在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意义,这些知识是在他们引入任务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如何建构,教师手中有“navigation”
“解剖” 课程标准,细化学习目标是推动建构选修教材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的催化剂。
分解课程标准要做到三个“匹配”:目标与课标相匹配,教学与目标相匹配,评价与教学相匹配。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源于课程标准,教学评价设计应该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阅读结果的质量,体现课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三、怎样重构,教师脑中有“wisdom”
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与个人教学风格的完美融合铸就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解开文本的“结“,结构化文本阅读内容(教学资源),建构优化的阅读课课堂。
在选修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化阅读教学实践有:突出主体语篇阅读精读新授课;以话题为主线重构模块文本阅读语篇(添加、删减或重排文本顺序等);融合文本阅读与听力材料;选择性使用课时任务或模块任务等。下面笔者以选修8 Module 3 为例从如何结构化阅读教学内容以及如何细化课时目标两个角度来简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化阅读课堂教学尝试。选修8 Module 3话题为Foreign Food,属于课标话题项目表中的12 饮食 Food and Drink。(《课程标准》,P74)。阅读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四篇文本:文本一为Reading and Vocabulary(1), 内容主要围绕两位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分别叙述了对中国和英国两国饮食文化的感受展开;文本二为Reading(2),介绍了英国历史上与饮食文化有关的一段宫廷故事; 文本三为Reading Practice,与澳大利亚饮食有关;文本四为Cultural Corner,主要介绍了英国一种传统瓷器。
基于文本内容和学情而确定的阅读教学内容整合建议是:将Introduction(有关饮食文化的谚语)、Listening(与欧洲文化饮食有关)、Speaking(根据听力材料内容展开说的活动)与主体语篇Reading & Vocabulary 整合在一起构成精读阅读新授课, 主要围绕Table Manners话题进行话题知识与文本深层意义的建构,另外还要补充5分钟介绍西方Table Manners 的视频; 剩余阅读文章与Writing 整合在一起构成泛读新授课,主要以拓展话题背景知识为目的,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模块任务中,模块任务为“Introduce a typical Chinese food and introduce table manners to others when they eat it.” 学生在有关话题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意义,这些知识是在他们引入任务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真实可行的任务能驱动学生主动地将所学语言迅速内化从而建构自己的话题知识结构和体系。以下主要以精读新授阅读课为例来阐明如何细化课时目标。
以本模块精读阅读内容为依托,解读之后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技能的相关要求列举如下:
3.1语言技能目标
听 八级目标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 并记住要点
说 七级目标 2 能根据熟悉的话题,稍做准备后,有 条理的做简短的发言
读 七级目标 1 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 信息
七级目标 3 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 篇意义
八级目标 3 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 度
3.2语言知识目标
语 七级目标1 在口头表达中能做到语音语调自然,音 得体,流畅
话 八级目标4 了解英语国家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题 话题
3.3情感态度
目标 八级目标4 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4学习策略目标
认知策略 七级目标5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或推断段落大意
3.5文化意识目标
八级目标4了解英语国家最突出的文化特色在课程标准的导航下,课时目标就水到渠成了。寻找到了课时目标的依据,就寻找到了课标与本模块阅读技能的切入点。因此,本节阅读精读新授课的细化课时目标为:能读懂课文、正确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获取阅读和听力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阅读中识别新学词汇、短语并推断出意义, 能听懂听力材料、捕捉有关餐桌礼仪的信息,能使用阅读、听力材料和视频中的词汇讨论British table manners。
依据目标叙写的A(Audience)、B(Behavior)、C(Condition)、D(Degree)四个原则以及隐性的学习目标不需要呈现这一原则,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为:By the end of this class, I’ll be able to make out the two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Chinese food(culture) and British food(culture) by summarizing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wo kinds;figure out the 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by listening to the material related to the topic and watching the video about it;speak out the 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by using the expressions in listening, reading materials and video freely
为了能够恰当的检测与评价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将课后作业设置为“Do Exercise 5 on P104 on the workbook(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and then write a passage to introduce the 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四、结束语
通过学生第二天上交的Table Manners in Britain 作文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都能创造性地使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成功地建构了Table Manners 的话题图式。在经历了近三册的选修教材阅读学习后,学生在话题知识建构和文本阅读深层意义建构等能力层面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毋庸置疑,建构主义理论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和评价角度,也为选修教材的教学内容结构化找到了科学依据。在《课程标准》这一导航的指引下,细化了的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学的更明白,让课堂更有效。我们坚信,在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的融合下,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结构化阅读课课堂会推动我们的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教”主体主导《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参加市区评优课时,我尝试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把“教室”变为“学室”,激发了学生探索和求知的兴趣,我也获得了市区评优课第一名。下面就结合“细胞增殖”一节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和思考。
一、学生的“学”
传统教学观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一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时,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的任小文老师给我们讲了她的中学语文老师的例子。这位语文老师在讲古文的时候是这样做的,第一节课带着全班学生摇头晃脑的读课文,第二节课学生自己摇头晃脑的读课文,第三节课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老师问学生懂了吗?学生答:懂了。还要讲吗?学生答:不要了。当时大家听了以后都哈哈笑了。仔细思考一下,其实,这个例子正说明了学生的学习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学、互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生物“细胞增殖”一课的教学具体内容标准如下: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由于上课时间限制,评优课只要求完成细胞生长、增殖的周期性和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本节课一开始,学生先通过印度一个古老的传说来了解和细胞增殖特点类似的棋盘原理。当学生们在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这一原理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也相当的顺利。第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对图形的观察来发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特点,并通过相关习题进行知识的检测和巩固,这更增加了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心和动力。第二个教学内容进行大约有20分钟,完全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得新知,学生自行组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负责探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其中一个阶段,然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把探讨的结果和大家分享。整个学习过程热烈而高效,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对新知的探求中来。
二、教师的“教”
传统教学观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而建构主义理论还告诉我们,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当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的重点是学生自学后仍不能掌握的知识;“教”的方式是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只作引导、补充。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充分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理解难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本节课学生就提出了以下问题:如何描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的起点和终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等等。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更感兴趣。这样不仅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尝试解疑的兴趣,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在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才得以提高的。这其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经过本节课教学的尝试和思考,我对“教”和“学”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绝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在学生充分的“学”了后,教师再决定如何“教”,要重点突破学生“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归根结底,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室”变“学室”,把“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效率与民主——美国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7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林竹.基于传统教学观与建构主义教学观整合的教学设计[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3):52-55.
关键词:Moodle;理论基础;模块设计
一、 理论基础
(一)Moodle简介
Moodle是“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的代名词,它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网络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
Moodle是一个开放源码的自由软件、技术门槛低;它具有合理的教育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体现了协作、活动、讨论和协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适合在线课程教学,弥补了传统面对面班级授课的不足;Moodle有着庞大的社区力量支持, 在Moodle网站注册的用户将近8千万个,他们来自200多个国家,在使用Moodle这方面,大家都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二)课程构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承担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协作、语言讨论等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生创设一个类似真实的情境,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充分发挥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让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利用教学支持系统,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好一个框架,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知识基础上的意义建构。
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邮件合并及其综合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一)教学需求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①知识基础:已掌握文字录入、编辑、电子文档的格式设置与编排、电子文档的表格创建,电子表格的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
②学习能力: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及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③班级情况:喜欢上实践课,向往未来的工作,全班同学都愿意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解决新问题。
(2)课程分析:《邮件合并》是《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它是Word和Excel的一个综合应用进阶。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设计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补充和扩展,从本质上揭示邮件合并的特性,可以说它“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3)教学目标与教学思路:课堂上以Moodle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三个工作任务为主线,对应学生的新知――应用――拓展,逐层递进地进行教学。运用了情景创设、行动导向、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地促进学生掌握邮件合并这一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子文档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元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和应用能力。
(二)模块功能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的任务是:由管理员通过管理后台来管理各种资源,而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各自的空间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整个平台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三个模块实现: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
(1)管理员模块。系统管理员从首页登录后,即进入系统管理模块。可以进入用户管理,管理教师、学生,增加、删除用户,对学生或者教师的注册申请进行授权。在公告管理中可以、修改、删除系统公告。在课程管理中可以对教师的开课申请进行授权,或者从系统中增加、编辑、删除某门课程。可以使用题库管理去维护相应的题库、作业库和试卷库。
(2)教师模块。教师进入课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过课程公告,可以、修改、删除公告。进入课程管理模块,可以浏览自己的课程,添加、上传、下载、删除课程文件与资源;管理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体系与指标;设置主文件;建立、修改课程的练习题库。在作业管理模块中,可以进行作业库的维护,在线或线下批改作业。进入课程讨论区,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复,管理课程讨论区的文章。教师可以查询课程、作业、评价、测试以及成绩等方面的信息。
(3)学生模块。学生进入课程公告栏,查看该课程教师的公告,打开教学设计、视频、课件等各类资源,进行在线课程学习;进入课程作业板块,查阅教师的作业,完成后按时提交;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相关的投票、互动评价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进入课程讨论区,在这里直接与其它同学或者教师交流,如果没人在线,可以自己的问题,查看其他同学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及答案;可以查询课程、教师、评价、作业、测试以及成绩等方面的信息。
(三) 基于Moodle学习活动模块的具体设计
(1)课程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一名广州百货公司的就职人员,教师向学生不同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掌握邮件合并的技能,并复习了电子文档的大部分操作技能,在操作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办公软件综合应用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以后踏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网络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分成十个部分,包括“实践项目(简介)”、“岗位工作任务描述”、“项目要求(教学目标)”、“项目分析(任务分解)”、“项目预案(注意事项)”、“项目实施(三个任务)”、“评比投票”、“项目评价”、“学习收获”、“拓展任务”。
(2)任务分解
在网络课程里,本课程分解为三个任务,体现其知识的递推性与学习者素质的持续发展:
任务1:学生根据教学视频、样张,利用素材运用邮件合并制作《广百职工工资条》。
任务2:按照样张以及给出的素材,通过邮件合并,制作《广州百货公司招聘启示》。
任务3:通过邮件合并及其他电子文档的灵活操作,按任务要求制作《广百会员邀请函与函信封》。
(3)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上传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样张、数据源、图片等素材。他们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状态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这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知识结构的整合,有利于其学习迁移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的分层教学。
(4)项目实施
学生在任务实施阶段,遵循由浅入深,分层教学的原则。
①在任务1中,网络课程里设计了教学视频、样张、素材等教学资源,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观看教学视频、听取教师讲解、参考样张等形式,使用邮件合并去完成本任务,并通过作业模块上交任务1的作业。学生能熟练掌握邮件合并的核心技能,包括“文档类型、数据源、选择收件人、填写项目、编辑信函”等邮件合并的操作。
②在任务2中,学生作为广百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从Moodle资源库下载素材,为广百制作《广州百货公司招聘启示》。教师为学生设定了一个工作情境,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上根据之前掌握的邮件合并技能制作《广州百货公司招聘启示》。在网络课程里添加本任务的样张与素材,要求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作业,并在网络课程里提交。这是对他们邮件合并技能的一个工作应用,体现他们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展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面。
③在任务3中,教师为学生设定了工作情境:在模拟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应用、知识拓展。学生作为一名广百客服部的客户资料整理员,现需为客服经理筛选出2012年年消费额在1万元以上的会员信息,制作成一份邀请函,并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信封装订好,邮寄到目标客户手里。网络课程里设计了最基本的样张、素材,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利用素材进行自主创新性的制作《邀请函》与《函信封》,最后在作业模块中提交自己的作品。学生在完成《招聘启示》的基础上,该任务再深入一步,要求首先在数据源里根据一定条件进行数据筛选,再自己制作邀请函与函信封的格式,录入文字、进行邀请函与函信封的版面设计,最后通过邮件合并完成。
(5 )项目评价
在评价阶段,要求各小组内评选出一份最优秀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再由全班同学利用网络课程的投票模块进行审阅投票,并邀请部分优秀作品作者简述制作思路,教师进行点评,突出本学习任务的重、难点。最后学生通过网络课程里的评价模块(8个评价要素)进行本次课的自我评价,填写学习收获。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邀请部分完成效果好、速度快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既提高他们的知识归纳能力又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抗众心理。最后由老师综合点评,突出课堂的重、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任务拓展
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的拓展任务,在参考样张的基础上,自主进行Word格式与Excel数据源的制作,最终通过邮件合并完成一份《广州百货公司职工档案》,在规定时间内向网络课程提交本拓展任务的作业。
三、 总结与展望
本文在课程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利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邮件合并及其综合应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近期把此网络课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目前仍在不断调试,筛选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实践数据的反馈,未来对此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不断完善。希望通过此网络课程为模板,逐步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办公软件应用》课本中的其他七个章节内容设计与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
(作者单位:广州市贸易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黎加厚.Moodle课程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何元.基于Moodle的《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课程设计和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科学教学 主体性教育 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主体性教育是培养全人的要求
未来教育的发展必须围绕“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学会认识,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新的教育观念,应该使每一位学生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应有助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2.主体性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近年来,《自然科学》中考(作为自然教学的指挥棒)改革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试卷结构多样化。(2)开放性试题的命题,开拓学生思维空间。(3)结合热点问题,突出时代特点。(4)加大综合力度,着眼能力立意。(5)设计新颖题型,力求生动活泼。(6)强调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的运用。(7)开始重视对科学研究能力的考核。
二、理论基础
认知注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须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丢掉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从而在形成主体性教育模式。
三、主体性教育的探索
1.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
(1)“双反馈”教学模式
所谓“反馈”是指师生知道教与学结果的过程。矫正是指根据反馈信息所获悉的教与学中存在的缺陷、错误、薄弱点等,采取补救措施而辅助达标的过程。反馈主要内容有:全程反馈(超前反馈、随堂反馈、总结反馈),全员反馈。矫正主要内容:个别矫正与集体矫正相结合,以个别矫正为主:自我矫正与相互矫正结合,以相互矫正为主。
(2)“六环节创新学习”教学模式
“六环节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是:导入新课,自学感悟,演讲质疑,深入探索,巩固练习,尝试创新。整个教学流程的心理认识过程可概括为:诱发,感知,质疑,解惑,应用,深化。各环节中师生的活动简述如下表:
2.发展学生独立性的教学模式
(1)“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美国的罗杰斯提出:①人类有先天的学习潜能;②意义学习的条件是这种学习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③学习过程本身比学习结果更重要。“非指导性”是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教学态度,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技术性很强的方法。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洽的、诚意的、开放的、相互支持的。
(2)暗示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低估了人类巨大的学习潜能,因灌输知识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无趣味的因素等致命的弱点。暗示教学的基本原理就是一方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包括教师这个最重要信息源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如上海匣北区的“动乐爱教学法”,“愉快教学”操作法,“情境教学法”等。
3.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1)引导──发现学习模式
布鲁诺认为,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进行再发现。科学中引导──发现学习模式的程序为:明确课程──研究探索──建立假说──获得概念──新情境中应用。此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获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但耗时较多,要求有充分的学习材料、实验仪器,也不是对任何课题都适用。
(2)自学──讨论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是单通道的信息传递,不能及时接受反馈信息,不利于个体最优发展。自学──讨论式则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通道的信息交流,显然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这种模式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国内较有名的是北京二中聂影梅老师的“开放式教学”;番禹教研室刘中信、高键老师的“发生式教学法”;加利福尼亚的“物理骆驼教学法”等。
4.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发展学生自觉能动性
(1)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当中,笔者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解法巧妙”、“见解独特”。对已获得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就会使全班兴趣高昂。
[关键词]应用写作 思想 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6-5962(2013)03(a)-0015-01
引言:
应用写作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极具能量极有活力的部分,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极其有利。但长期以来,我们仅把“应用写作”作为一门具工具性质的课程开设,而没有从其所具有的思想理论根据作一些必要的探讨,就此,我发表一点初浅之见。
1.“应用写作”课程概述
“应用写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习者掌握管理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应用文种,并能结合学员个人工作业务的内容,熟练、准确地加以使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文体、财经文体、法律事务文体和科研文体四大类。修读该门课程的学生一般是管理类、公共关系类及文秘类的学员。
2.“应用写作”课程的教育取向
根据不同国家对教育的定义和取向的不同,教育理论家钱伯斯把教育取向分成了博雅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和解放教育三大类。这三类教育取向的具体内容是:
(一)博雅教育认为教育是使学习者能够认识和了解社会里个人或群体所进行的活动,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技术职业教育认为教育是使学习者认识和了解根据传统科学实证方法产生的知识,并使他们习得有关专业方面的技能,使他们能完成这些专业所要求的工作,在与职业有关的工作上表现其胜任力。
(三)解放教育认为教育是使学习者了解和带动经济和政治变革,促进社会批判,培养社会意识。
从以上三类教育取向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应用写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映证了钱伯斯的博雅教育取向和技术职业教育取向。
首先,“应用写作”课程的教育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认识和了解社会里从事管理工作的个人或群体所进行的活动。另外修读该门课程的学员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协助社会在文化、社会和政治方面有所发展,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博雅教育取向的思想和哲学。
其次,“应用写作”课程的教育又是为了使学习者认识和了解根据传统科学实证方法产生的写作知识,并使他们习得有关管理专业方面的技能,使他们能完成这些专业所要求的工作。而且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他们能在与职业有关的工作上表现其胜任力,进而习得与职业或专业有关的其它技能。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应用写作”课程并没有反映解放教育取向。虽然课程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现行政权政策确定的,但其可行性是在任何政权下均可的,严格的说,它是为政权服务的,它只会因政权的更替而加以适度的、局部的改变,却并不能唤起学习者的政治变革和社会批判,更勿谈培养其他的社会意识。
3.“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建构
“应用写作”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的学习理论:
(一)符号处理式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内在的思维过程,是一个输入信息一一储存信息一一信息输出的过程。而“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过程正好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几个关键点:
1、集中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感官的高度集中才能顺利接受到相关的信息——各类文体的具体写作要求、内容、特点等。
2、及时复习:在习得相关文体的写作知识后,必须立即根据相关范文进行对照复习,促进知识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
3、反复复习:为了确保所学的文体知识能被及时提取,并使新的学习得以更好地进行,在及时复习的基础上,必须反复进行行为训练,以使对相关应用文体的操作达到高度熟练的程度。
由于“应用写作”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因此学习过程的重点就在于如电子计算机处理符号的过程般来加强思维训练,以使对文体的操作和运用达到条件反射的地步。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工具主义原则”:
布鲁纳在其心理文化教育观和发现式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九项教育原则之一——工具主义原则认为教育应该使学习者获得某种技能和知识,并且应该让学习者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这就是教育的工具性。而“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目的,恰恰在干使学习者获得有关管理行业和专业方面的技能,使他们能完成这些行业和专业所要求的工作。而且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延展和改进学习者的能力,使他们能在与职业有关的工作上表现其胜任力,进而习得与职业或专业有关的其它技能。也就是说,将该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的技能课来进行学习,并通过这一工具回报社会,同时再进一步习得其他的技能和知识,从而跟上时代,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