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2011)014(C)-034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也是如此。图书馆作为人们借阅书刊、信息查询和知识积累的重要平台,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人们知识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一)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开始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在科技加速发展、知识不断增长、信息量急剧扩大的新时代,谁能准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迅速做出反映,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图书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应该顺应形势发展,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效力,改进工作流程,给图书馆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二)图书馆管理创新有利于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产生的时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竞争开始围绕人才和知识展开。在如此看重知识的时代,图书馆应该发挥起其传播知识、承载知识的重要作用,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发挥自身在提供文献信息方面的特长和优势,从而能够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三)图书馆管理创新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和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高效化和综合化趋势,这就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图书馆应该在管理中不断创新,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和图书馆的深化改革,从而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一)加强图书馆管理观念创新。根据唯物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正确大思想观念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首先应该更新图书馆管理的观念,培养创造性思维,实现观念的先进性和现代化。加强观念创新,首先应该树立起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同时应该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进行观念创新。其次,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方面,按照所面向的读者的实际需求,确定出本馆的重点藏书,形成自身的特色。第三,在图书馆的对外交流方面,应该打破馆际封锁,加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二)深化图书馆管理技术创新。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图书馆的管理中所应用的技术和水平决定着图书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技术被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深化管理技术的创新。具体说来,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第二,要及时了解并跟踪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动态和新进展,及时更新技术;第三,要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应用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三)强化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想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就应该强化图书馆管理制度。强化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的措施主要有三点。第一,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加强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给人才的创造营造一种舒适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图书馆应该注重人才的使用和引进,鼓励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还应该对人才进行政治上的引导。第二,应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图书馆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一套有助于图书馆运行和发展的全方位、高效能的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第三,图书馆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部机制。在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方面,应该打破原有的“一馆两制”的机制,(四)实现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要想进行图书馆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科学求实的管理方法,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与外单位实际经验以及本馆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一套与本馆相适应的管理方法;第二,应该进行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在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上应该顺应民心、重视民意,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在管理方法创新方面也应该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加强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不断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这需要图书馆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相互配合与协调。要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应该转变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强化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从而使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取得较好的成果,实现较高的效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阳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乌恩,王识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创新[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04).

[2]赵应.论知识管理时代图书馆员所要具备的素质[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04).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字:公共图书管理;创新方向;创新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为公众提供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公众终身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将公共图书馆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公共图书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这就需要对公共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1 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1.管理体制方面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是行政隶属关系基础上的纵向垂直行政管理体制,各系统有专门的图书馆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图书馆宏观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拓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在自己的组织机构中增设了计算机、缩微、影像等技术服务部门。但是,这样的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图书馆宏观调控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各系统图书馆发展相对独立,缺少总体规划,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降低了管理效率。

2.管理制度方面

为了规范公共图书管理工作,提高公共图书管理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图书馆管理行政法规,细化了部分图书馆管理标准,明确了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但领导个人意志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有较大影响,在法制建设方面仍有欠缺,缺乏有效的法规保障和制度规范。此外,随着近几年公共图书馆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公共图书管理的工作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这对公共图书管理工作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3.管理理念方面

公共图书馆具有社会公益性,其运营管理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部分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存在依赖思想,坐等国家财政扶持,不主动寻求发展,这样的管理理念使得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方面严重欠缺,重藏轻用的管理思想让公共图书馆形同虚设,信息共享不足造成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阻碍了社会文化事业的进步。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相比,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宗旨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在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理念方面我国还有待提升。

4.管理技术方面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书目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我国许多图书馆实现了公共图书管理的自动化,电子阅览室、馆内局域网、图书馆门户网站等新技术在各大图书馆被逐步建立和使用,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料更加高效便捷的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家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工作,实现编目资源的网络共享,有效减少成员单位数目数据资源的重复建设,降低编目成本。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新技术应用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上并不均衡,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部分经济较落后地区还停留在原始手工操作阶段,而发达地区则有大量的新技术被引用,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公共图书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

2 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方向

1.创新管理思想

长久以来,重藏轻用、重书轻人的传统管理思想严重制约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滞后的管理理念使得信息技术在开发文献资源、满足公众需求方面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人为的降低了公共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实现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一是要有系统思维,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合理有效的配置图书馆的人、财、物,实现图书馆的良性运行,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共图书馆功能是其最终目标。二是要有发展的眼光,时代在进步,公共图书管理应当冲破传统管理思想的桎梏,不断吸收新思想、新内容,在服务时间空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树立开放的观念。三是效益优先原则,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不断追求,与时俱进,时刻保持竞争意识,才能使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健康永续发展。

2.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公共图书馆隶属于文化部管辖,依靠财政拨款运行,垂直型的行政隶属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难以完全适应,内部职能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严重降低了办事效率。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全球一体化发展,公共图书馆应当形成一个整体互连的社会信息保障体系。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信息资源占有不均,改变多头分散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统一集中的全国性管理机构,可以实现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对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布局、共享等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效果。同时,还必须合理配置管理制度,强有力的宏观控制以及有效的微观指导是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制定一部具有现代化原则和内容的图书馆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合理调控提供了法律保障。

3.创新管理方法

传统公共图书管理工作方法是以经验管理为主,管理经验的固化、领导思想的主观性以及个人经验的随意性难以适用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大背景下的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现代公共图书管理方法方面的探究主要包括以物流、信息流为主体的管理方法、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方法和其他综合的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更加注重开放性,有效突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通过吸收和利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消除了个人意志的随意性,保证了管理的客观性,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着虚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在公共图书管理上的应用推动了管理方法的创新,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馆藏文献的深度开发利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提供了保障。

3 我国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

1.探索知识管理,打造学习型图书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兴起,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公共图书管理成为业内不少学者探索的焦点。运用知识管理可以将公共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组织,提高信息资源的存取性和可获取性,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效益和个性化发展,使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值,切实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用。

2.完善用人机制,深度挖掘人力资源

传统公共图书管理以人治管理为主,公共图书管理人员在学历、专业、年龄等方面的比例失调问题引发了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较低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改革用人制度,对公共图书馆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开发是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建立科学的选拔录用、奖惩考核和任免调配制度有利于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有效提高公共图书管理工作效率。

3.实施综合管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综合运用目标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法、战略管理法、人本管理法等科学管理办法能实现各种管理方法的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发挥好公共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公共图书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不拘泥于一种管理方法,不固守于一种管理理念,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创新公共图书管理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公共图书管理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公共图书管理事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方.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13,17(12).

[2]黄晓燕.谈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5,20(4).

[3]李晓卉.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10,15(21).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网络环境;变革

0前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网络渗透了社会各个角落,信息传递速度空前迅速。为了更好培养高校人才,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当前,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管理方法必须做出相应改进。

1高校图书馆管理变革的重要性

1.1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网络环境中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改革,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大支持。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复杂,而且程序繁琐的,对时间和人力等多种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因此,需要采取适应网络时代的管理模式,将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引入高校图书馆管理当中,形成综合性、开放性的管理新模式,强化各大院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更好的服务社会,让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其价值。

1.2促进教育科研事业发展

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使用网络环境进行革新,可推动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是许多科研项目的主要基地,大部分科研成果来源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因此,高校的图书馆管理须建立更完善的体制,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在促进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1.3增加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进行网络环境下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革新,可有效加大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网络环境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改革的契机,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大量资源整合起来。使用网络进行图书资源的整理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功能,为查阅资料提供方便,使图书馆不被时代淘汰。

2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不足

2.1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普遍不够。在我国现今高校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比较稀少。图书馆里的书籍文献资料时效性性很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却出现资料陈旧过时现象。由于图书管理人员大部分非专业网络人才,为图书的网络化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缺少高素质人员管理,图书馆资料不能被充分的利用,影响服务的质量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2.2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结构存在问题,图书多数分类存放,不同类别的图书存放在不同的区域,分为理工类阅览室、文艺类阅览室等。此分类方式降低了资源共享率,阻碍了图书馆网络化进程。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不完善,还有部门协调合作不够的原因。加强各部门联系,完善图书综合管理体制,将图书馆文献资料进行更好利用。

2.3管理观念陈旧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比较陈旧。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和其他机构的管理基本类似,都须实时更新,跟随时代科技的脚步,不断寻求更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高校图书馆须更多的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应重视人员的作用。不能一味依赖网络技术,忽视人为因素的参与。使图书馆里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需同时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和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革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合理化管理体制。

3高校图书馆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的管理革新措施

3.1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建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需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信息资源共享体制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对图书馆的各个内部结构进行整合规划,建立内部信息数字化管理,使用计算机技术组建局域网,用局域网来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第二,建立各个院校之间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实现院校间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的统一化,丰富图书馆资源;第三,建立宏观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全国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共享。采用以上形式,扩大资源共享机制的规模,形成完整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3.2加强联系

加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联系,许多高校学生对图书馆里各种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不够了解,因此要加强图书馆查阅方法的普及,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革新还应实现读者和管理员互动。可在电子阅览室设立咨询服务台,当读者在查阅中遇到问题,可进行咨询,加强图书馆管理规范化,同时增加读者与管理员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查阅环境。

3.3改变传统理念

改变高等院校的管理理念,运用最新管理思想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在网络环境下,必须调整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改变原有的封闭式管理手段,将图书馆对外开放,建立全新服务理念,不断探索更好的管理方法,跟随网络环境的更新脚步,积极适应快速发展模式。实现系统管理理念的革新,高校图书馆的各部门是紧密联系的整体,网络环境下实现各部门有机结合,推动各部门之间协调运作,取得最佳管理效果,由此实现一体化管理理念。时刻存有竞争意识,不能进行信息资源垄断。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固步自封,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

4结论

网络环境下实行图书馆管理革新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资源信息管理技术具有方便快捷,自主性强等优势,不仅可以增加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促进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琼.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0(15):213-214.

[2]谢蓉,闵红武,孙明节.试论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4,1(58):237.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1.图书馆的藏书量不足。

我国很多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是很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书籍的需求也不相同,并且图书馆的藏书种类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例如,一些学生对文化比较感兴趣,一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但是图书馆内没有太多关于各地域文化的书籍,使学生获取知识面受到限制。

2.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中学图书馆的管理相对比较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图书的分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从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图书馆管理者没有及时对图书进行系统的分类,使学生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大大减低了书籍的利用率,并且学生在阅读时有比较大的盲目性,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和规划。

3.学生的读书时间受限。

中学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从时间的开放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中学图书馆在书籍阅读方面主要缺陷是没有对学生开放借书功能,学生只能借助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内阅读,并且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很多中学图书馆没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4.对图书馆的宣传不够。

图书馆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增加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书籍进行必要的全面宣传,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校园也有一定的宣传,但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只停留在表面传达,这进一步说明了领导对图书馆不够重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学校中只是一个摆设。与此同时,图书馆面向人群也比较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对图书馆不了解,更没有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机会。

二、中学图书馆管理对策

1.加强图书馆分类和增加书籍管理。

图书馆的设立主要是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学校要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难度,管理者首先应对所有书籍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效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增加图书馆中的书籍,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定期对书籍进行更新,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2.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图书馆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必要的创新,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方便学生对书籍的阅读。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图书馆进行分类,降减学生阅读时的流程,并且通过技术向学生介绍书籍的名字和位置的查找等信息,这不但能够降低学生找书籍的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开展借阅指导工作。

中学学生面临着几年后的高考,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很少,并且还需要从图书馆得到很多所学知识,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间就比较少,由此图书馆可以设置书籍借阅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更新了传统管理方法,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想要增加书籍的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图书馆进行全面的宣传,宣传内容可以是书籍的更新内容,还可以是书籍名称等,来提高学生书籍的利用率,所以,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大图书馆宣传工作,让学生对图书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宣传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学生阅读比赛和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竞赛等,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而且丰富课余生活。

三、结语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

1.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概念及内涵

业务外包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外包(Out sourcing,也译资源外包、资源外置),英文一词的直译是“外部寻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包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它的产生与发展得到了诸多理论的支持,如劳动分工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等。

图书馆业务外包是图书馆参照工业企业外包模式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即以合约的方式委托外部服务商为图书馆提供所需的部分或全部的业务功能,以求降低运营成本,集中精力提高其核心业务能力,改进服务水平。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发展的一个趋势。

日本京都市立图书馆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实行图书馆业务委托管理〔Contracting out〕,目前业务外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已普遍存在,且外包的业务十分广泛。有研究者提及如下事例:“在美国自1993年怀特州立大学图书馆决定把全部编目业务包给OCLCTechpro 后,激发了关于编目外包的热烈讨论,1994年2月还在洛杉矶召开专门会议,从而使编目外包成为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据K.A.Libby 1997年对全美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的178个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在回收了调查问卷的117个图书馆中,有49个正在或者已进行业务外包,其外包范围遍及图书馆所有非核心工作和部分核心工作。”[2]“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在1998年秋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小组〔OutsourcingTaskForce〕来研究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3]而我国近几年也出现了项目明朗、内容规范的图书馆业务外包。

2.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

图书馆业务外包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型资源生产和传输方式现代化背景下产生的,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形式和内容与所处社会的科学文化和工程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目前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主要包括事务性外包和业务性外包两个类型。

2.1事务性外包

主要是指图书馆内部学术含量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事情,当前高校图书馆事务性外包主要是后勤外包,后勤外包只要有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种形式。

全部外包就是向社会招标专业物业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物业公司的联络。全包外包主要包括清洁卫生、绿化保养、消防安全、设备维护等。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近几年来,高校扩招以后,高校图书馆的事业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设新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新疆财经大学2002年10月建成一座1.3万平方米的新馆,并改建了两座旧馆,全馆总建筑面积18925.39平方米。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就采用部分外包,将清洁卫生外包给保洁公司,绿化保养委托给学校后勤管理处的校园中心托管,消防安全由本馆一名消防专干负责,设备维护除了计算机由本馆技术部负责外,其它硬件设施如空调、电梯、音响设备、视听设备等均由本馆办公室负责和厂家联系。

2.2业务性外包

业务工作是图书馆职能性的基础工作,当前高校图书馆业务性外包主要有图书采购、图书编目、图书加工、报刊装订、图书归架、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系统、信息服务等八种。

现以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对这八种业务性外包进行简单介绍。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的采购、编目及加工均由采编部负责与书商合作并组织实施;报刊装订目前还没有外包给专业的图书包装公司,主要由阅览部自己装订;图书归架工作主要由流通部各楼层的一名工作人员指导勤工助学学生来完成;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本馆的数据库建设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从北京购买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科研信息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等。二是根据学校学科设置和科研的需要,自行开发建设了9个数据库:学科理论信息动态、剪报信息库、新疆区情信息库、经济专题数据库、财大文库、研究生论文库、随书光盘数据库、考研资料下载、馆藏书目数据库;自动化系统是指图书馆管理系统及应用软件,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自新馆建成以来就一直使用的是北京金盘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由本馆信息咨询部负责提供诸如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文献信息咨询和文献代查代检、论文查新查证等服务,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如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综述评论等由于本馆自身力量有限还未开展,为把我校建成高水平的财经大学,这种高层次信息服务以后是必不可少的。

3.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优点

3.1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服务和管理效益

图书馆的业务外包符合经济学中的“烂饭桶原理”,图书馆把业务环节中某一个或某一些自己做得不是最好的,委托给专门从事这些工作的组织去做,给它们提出要求,这样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足,又充分调动了一切社会因素,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使图书馆的服务和效益达到更高层次。

3.2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改进质量

因为外包厂商往往具有规模经济,以及专业性强和高度效率化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通常可以享有较大的折扣优惠,并可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例如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不但节省了大笔经费,而且图书馆处理速度及服务质量获得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3.3帮助克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图书馆虽然人才济济,但是也不是每个专业的人才都有。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于图书馆的每个服务环节,但是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技术人员编制(如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一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或虽有人员编制,但名额不足,无法承担所有硬件设施的维护,可以通过业务外包来弥补专业人员的不足。

3.4集中资源完成图书馆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一切为了读者,读者至上”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图书馆把既花费人力、物力资源,效果又不是很好的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切人力、物力资源,搞好图书馆的核心业务工作。

3.5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观念

图书馆业务外包对提高本馆馆员素质和更新观念无疑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和外包公司的合作,可以学习到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工作思路更加开阔,观念也随之更新,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4.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缺点

4.1业务外包使图书馆失去了核心能力培养的机会

目前,图书馆在业务外包上确实获得了一定的效益,降低了一定的成本,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得关键技能和构建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如图书馆将数字化开发和网络建设承包给一些专业性公司,弥补了人员技术的弱势,但同时也助长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求上进,不钻研业务的惰性。业务外包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不只是利用馆外的资源。如果图书馆过分依赖业务外包,虽然可以获得短期的效益和优势,但是图书馆本身却在外包过程中丧失创新能力和构架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这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4.2业务外包可能影响图书馆正常运作

实行业务外包后,图书馆必须将一些控制权交给外包商,这使得图书馆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包商,图书馆在一些业务上处于被动地位。一旦图书馆与外包商之间出现分歧,或外包商不能按协议完成外包任务,业务外包有可能增加周转时间,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运作。

5.完善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几点对策

5.1决定业务外包考虑因素

图书馆核心业务的确定,是实现业务外包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任务、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听取各方意见,明确自已的核心业务,从而确定哪些业务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或是本馆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或是自已完成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因素都是图书馆考虑进行业务外包的原因。

5.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

外包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外包业务成功与否。图书馆要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科学制定招标合同协议细则,同时应与外包商建立互动的反馈机制,将最诚信和有实力的外包商吸引到图书馆业务外包中来;图书馆要对外包服务合同的履行进行系统的监督,按照约定的服务质量和操作标准衡量外包商服务合同的履行情况,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5.3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

图书馆要对外包商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外包商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交业务进展情况;建立外包双方的互信和学习对称机制;建立与外包相适应的自身机构和流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程序,使之与新的工作环境相适应;加强风险管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风险防范控制和纠正措施。

5.4与外包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双方在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

6.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

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顾虑。但是它体现了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可以预料,随着图书馆管理的改进,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SusanMartin..Outsourcing .Bottom Line :Managing Library Finances ,1995(8):28-30.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第6篇

图书馆一直以来所进行的知识组织——实践基础图书馆一直以来所进行的知识组织是知识成为图书馆管理对象的实践基础。图书馆的文献组织实质上是一种知识组织。图书馆内部活动的全过程,都体现出以文献的知识内容为特征,以知识能进入交流系统为直接目的。图书馆文献组织中贯穿着知识组织的思想,体现了图书馆对客观知识的贮存、整序与开发功能,从而形成包括目录、索引、文摘、题录、书目、文献指南等在内的二次文献和包括综述、述评、词典、手册、年鉴、类书、百科全书以及各种知识导航系统等在内的三次文献。国内外图书馆已经开展的一些知识管理实践也有力地说明图书馆正在对知识进行管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利用——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利用是知识成为图书馆管理对象的技术基础。目前,包括因特网、内部网、外部网,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技术,推技术,拉技术,群件技术,中间件技术,数据仓库,知识仓库,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多维度分析,文档管理,信息检索,工作流,知识共享,存贮结构,联机分析与处理,语义网络,本体(Ontology),知识地图,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等在内的许多信息技术都开始应用于知识管理。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正在努力改善对知识的管理。例如,图书馆可利用语义网络很好地揭示知识彼此间的关联,构建内容极其丰富的知识体系;又如,图书馆可利用元数据来进行如下工作:①描述信息对象的内容和位置;②定位知识,促进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发现与检索;③进行语义搜索;④评估知识”。此外,图书馆可把原有的主题法、分类法与网络知识表示语言结合起来,构建新型的知识表示体系,加强图书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可利用内联网与互联网构建知识交流与共享平台,促进图书馆对内部员工隐性知识的管理。总之,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对知识的管理成为可能。

人们对图书馆管理知识所形成的一些基本观点——认识基础人们对图书馆管理知识所形成的一些观点是知识成为图书馆管理对象的认识基础。这些观点包括:①在图书馆定义与起源上,刘迅与黄纯元认为:图书馆是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处理、贮存、传递来保证和促进社会知识交流的社会机构;图书馆就是为了解决社会知识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图书馆从产生那天起就与知识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知识积聚便没有图书馆的产生,没有知识的不断发展,便没有图书馆的发展。②在图书馆定位上,现代图书馆是知识传播和交流的中心,是文献信息发射中心,是情报中心。顾敏认为:“不同时代的图书馆,融合了各种不同因素的研究,但其总目标则在于知识的成长。③在管理实质上,蒋永福指出:由于文献的实质是客观知识的载体,文献管理的实质和目的是对客观知识的管理,所以,图书馆的文献管理活动实质上是客观知识的管理活动。④在图书馆员的作用上,谢拉认为:图书馆员一直致力于为他人的著作分类、编目和编制索引;图书馆员是文字知识的管理者”。所有这些论断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图书馆是在进行知识的管理。

知识成为图书馆管理对象的意义它是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切入点。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系统或者组织、技术、文化某一方面的方略组合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过程。过去许多图书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与理念的影响,一直以来部门设置繁多,重藏轻用,服务方式单一,层次较低,效率较低,致使许多图书馆发展步履艰难,甚至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机制僵化、管理方法滞后造成的。然而,如今知识正在取代土地、劳力、资本、机器设备等,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知识与人力资本成为主要的竞争优势;知识工作者成为社会的主流;用户对知识的需求不断高涨。这种环境变化自然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图书馆必须以知识为纽带,实施管理创新。

它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与基础。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它不仅仅是信息和数据的管理,也不仅仅是指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的一个目标是识别有用的、相关的知识,去组织、吸收及综合知识,以及促进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对于图书馆来说,只有明确知识是图书馆的管理对象,才能制定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战略,设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框架,建立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并最终把知识管理付诸于图书馆管理实践。因此,明确知识是图书馆的管理对象是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它是发展图书馆管理学的一个生长点。图书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图书馆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基于“知识”的图书馆管理学研究不仅可以创新图书馆管理学的基本理念,包括图书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结构、研究方法与研究任务;而且可以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与技术,实现“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这一新的历史使命。“知识”已经成为发展图书馆管理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作者:吕光远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服务

进入21世纪,信息和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资本,整个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信息储存中心,在传播信息、培养人才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1]。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管理需要人类采取除技术外的其他如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甚至人文的方法。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方式,它已被运用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2]。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和专业学学生,基本属于专业用户。他们利用图书馆从事专业工作的同时获取新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以便提高专业素质[3]。因而,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社会。

1.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主要特点

从信息管理概念不难看出,信息管理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我们进行信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信息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同时强调创新及其效用价值,人类通过信息管理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这反映了信息管理的复杂性,要求人类综合利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甚至人文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利用。信息管理运用到高校图书馆应坚持这些理念,与时俱进,促进自身发展。综合来看,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主要特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重视信息的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二是对信息和人才高度重视。把组织看成“学习型组织”,要求员工不断获取信息,并发挥信息团队的整合效应。三是信息管理的实现必须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表现为:在搜索有用信息的过程中,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信息中隐含的信息;在信息存储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存储结构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保证信息充分共享。四是重视对员工的鼓励,通过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挖掘员工潜能[4]。

2.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储存中心,是传播信息的主要场所。信息管理的实施可使高校图书馆及时了解信息流向,掌握信息动态,让广大师生用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找到急需的情报资料。国家对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管理系统结构不完善,系统建设缺乏统一标准。二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流失。图书馆的科技创新、信息管理重组、参考咨询等工作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完成,由于传统高校图书馆只是一个教辅单位,很难留住高级人才,人才流动性强,降低图书馆处理问题的效率,而且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取过于刚性的管理方法,影响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加上培训制度不够完善,馆员业务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三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内部交流与合作还有待加强。总体来看,许多重要资源都集中在我国规模比较大的图书馆,有的高校的图书馆甚至处在建设或整治当中,造成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严重不均衡,阻碍我国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

3.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建议

21世纪以广泛利用巨量信息为主要目标,以下信息快速传播和频繁交流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服务方式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与服务显得十分重要。结合我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了解及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历,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图书馆管理意识。可以增强图书馆管理现代化意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化意识。二是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性。不断了解广大师生用户的需求,进而做出更完善的设计,同时研究科学的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缩短开发时间,提高系统性能。三是加强国内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定期举办相应的研讨会和交流会,加强资源的相互利用,同时学习国外图书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树立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促进自身发展。四是加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努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多种途径鼓励馆员,让馆员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工作成就感。

4.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人才培养基地,是知识创新源泉,同时是信息交流桥梁,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积极树立“信息管理”思想,不断创新,同时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馆员培训和鼓励,才能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与服务,才能适应时展需要,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用户服务,为高校乃至整个国家服务。

作者:黄芳 单位:中山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善林,李兴国,何建民.信息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文萍.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及服务的实践及思考.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93.

[3]付占娟.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改革.现代情报,2001(3):62.

图书馆书类管理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职能;原则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210-02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职能

1.知识获取职能。所谓知识获取,就是从各种信息源中发现、提取和挖掘知识的过程。它可分为人工获取、机器辅助的人工获取、机器自动获取三种类型。

2.知识中介职能。图书馆的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够实现文献使用部分的内容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户能够通过图书馆获得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为文献信息价值的开发与转换提供渠道。

3.知识转化职能。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个人知识与集体知识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相互转化。图书馆的隐性知识分为个人隐性知识与集体隐性知识两部分。个人隐形知识与个人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包括具体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个人的知识结构、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判断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经验、生活阅历、思维模式、人际关系、兴趣特长,人的喜怒哀乐、直觉、偏好和激情,以及信仰、价值和奋斗目标等。

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按照日本的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观点,这种知识转化可以概念化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在不同层次转化的螺旋上升过程。(1)社会化是指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是员工之间、员工与用户之间主要通过仔细观察、面对面的交流、传授等方式分享各人的经历、经验、技能、诀窍等隐性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寻求个人知识共享的过程。(2)外在化是指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对隐性知识概念化,将其转化为他人易于理解的显性知识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员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以、撰写专著或研究报告、进行演讲等方式展现出来,达到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用户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明晰化和显性化,使图书馆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他们的需求。(3)组合化是指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图书馆员通过各种方法对许多原始信息进行整理、编码、分类、排序、分析和研究等,提炼出用户所需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如图书馆员所做的文献资料汇编、知识组织与分类等。(4)内在化是指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是图书馆员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取新的知识,在工作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内化成个人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基于内部化,可以重新开始新一轮知识转化,由此形成一种知识螺旋。因此,知识转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另一种职能。

4.知识共享职能。知识共享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所有者向组织贡献自己的知识,使个人知识变成集体显性知识;二是个人从集体知识或知识库中发现并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图书馆正是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知识的交流、传递与应用,来履行知识共享的职能,这些职能包括两种。(1)编码化策略。它是指通过图书馆内部的管理机制和沟通渠道,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编码化的工作流程、数据库或知识库中的内容。编码化的工作流程是将知识嵌入到图书馆的业务流、信息流或知识流,将工作流程编码化、规范化甚至标准化。数据库或知识库是组织知识的有效方式,知识通过编码进入数据库或知识库后,就可以方便地被其他馆员。(2)个人化策略。它是指将没有掌握某种知识的人和掌握该知识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5.交流职能。交流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在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为了解用户的潜在与现实需求,开展与推广新的服务方式与内容,扩大对外合作与提高图书馆的国内外形象,图书馆都必须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另一方面只有在图书馆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信息和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才能使知识交流者得到启发和提高。

6.创新职能。创新既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是推动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种内在功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创新是多层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包括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流程创新等,这是图书馆自我改变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图书馆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再造的过程。

7.学习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总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用户需求在变、科学技术在变、竞争对手的状况在变、信息市场在变、人们的观念和社会文化在变、用户与员工的知识结构在变、管理思想在变等,所有这些变化对现代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挑战,图书馆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再造,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学习成为图书馆的竞争要素和生存方式。

8.教育职能。图书馆从诞生到那一刻起就担负着社会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知识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与竞争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适应新环境的挑战。这样,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就成为全社会的潮流。图书馆是能够提供大量知识信息的公益组织,必然成为人们进行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图书馆通过举办多种方式的培训班、讲座或学历学位教育来加强用户教育,培养用户鉴别、检索、选择和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原则

1.开放原则。知识管理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以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它要求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的成员能把自己的知识,包括具体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共享到知识管理平台上去。同时此平台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以丰富图书馆知识库。

2.创新原则。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灵魂,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也是图书馆管理者对外部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体现。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想要在信息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尤其需要以创新作为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手段,摒弃保存、封闭和僵化的思想,突出变化、开放和灵活性。其创新内容包括管理理念、管理对象、管理职能、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工作和管理文化等。

3.共享原则。由于知识的使用和消费不会使知识减少,反而通过知识交互,人的知识会不断地得到更新和丰富。知识不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反而体现出要素边际收益递增性。此外,知识的不可独占性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使得知识的社会效益通常要高于知识产品给生产者个人带来的利益。

4.协作原则。基于知识的共享性,图书馆团队间的协作活动(包括知识服务、研究与开发和组织学习等活动)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团队协作才能真正将知识资本挖掘出来并加以形式化和资本化。只有在知识得到共享之后,知识才与知识的拥有者个人相对独立,才能说明图书馆对知识有了更大的所有权,知识才不会因员工的离开而流失。

5.人本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要体现人本原则,也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这里所指的“人”,不仅包括读者(用户),也包括图书馆员工。

6.激励原则。图书馆必须建立知识管理激励机制,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针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从而促进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

7.层次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信息管理,即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查找和利用的过程。二是对知识的管理,即包括对客户、供应商和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知识加以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创造、价值评判和保护,并使这些知识资本化和产品化的过程。三是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也就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的管理。图书馆只有分析、认识管理的不同层次,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知识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游星雅.关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 谢咏芬.论中国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的演化[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3] 常雁红.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3).

[4] 沈金凤.信息化时代深化中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探讨[J].南方论刊,2009,(6).

[5] 陈明仁.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