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情报管理

图书情报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图书情报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图书情报管理范文第1篇

社会学科中的大部分学科的知识体系都包括两个部分:“形而上”、“形而下”。“形而上”指的是那些比较抽象的、原理性比较高的知识内容,而“形而下”是指那些应用性比较强、实验方面的内容。这两种分布在两级的知识内容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在一起,并且成为一个完整学科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还体现在学科知识体系内部,就是指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两方面的扩展。作为管理学科中的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更加偏重于对于应用价值比较高的知识内容的讲授,也就是更加偏重于对于“形而下”内容的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学科从更加偏重于对于操作性的原理的总结概括,转变为对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信息内容的概括总结,一方面改变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传统的“形而下”强而“形而上”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分化,在“形而下”方面更加注重接地气,深入了解,不断做精做细;另一方面在“形而上”方面不断深挖,在理论进一步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不断地出新与实际需要相联系的理论学说,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形而下”与“形而上”的两级化发展,并没有阻碍该学科的发展,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学科整体水平的发展,使该学科的实际社会影响增强,以前对于该学科的一些批判性的言论已经不见了,换来的是社会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全面认识和发自内心的认可,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

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就已经进入到整合为主流形态的发展阶段。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方式主要有两种:通过一级学科内部的三个二级学科集成融合,以及跨学科外部交叉综合两种方式出现。[2]

(一)一级学科内部的集成融合是实现该学科内部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

学科集成指的是把N个分支学科综合在一起,使这些分支学科之间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学科整体,而学科的融合是指将N个学科综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发生反应,产生一个全新的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也是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三个学科在经历融合以后形成的一个全新的学科。不管是图书馆学还是档案学、情报学,都原本是文献科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学科发展,他们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三个独立学科。但是这三个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的独立学科并没有实现有机的整合,重新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直到1997年,国务院在颁布的文件中打破了原先这三个学科并不属于一个学科群的惯例,并将其整合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也使得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学科有了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基础。自此以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得以出现,并不断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除了通过集成融合的方式实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整合,还可以借助交叉综

图书情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

随着Internet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时代的主流也变成了网络数字信息。当信息量达到一定高度,并且处在无序状态时,人们不但无法最大限度的将其利用,反而会给人们的科研、生产活动以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信息上的误导。这种知识利用危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图书情报管理上创造一条新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知识管理是信息时代图书情报管理的必然选择

“思想”在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了经济成长的源泉,当经济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之上,就形成了知识经济。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在他的著作《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曾明确指出,知识是一种生产要素,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环境中的一种观景的重要资源。在当下社会中,信息给人们的感觉却是用不完但又不够用。这种现象反映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实践和管理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只能通过进行管理创新、利用知识管理的信息化道路来解决。

知识管理虽然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但却在顺应知识经济发展、适应知识信息网络化传播等方面,为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解决方案。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一种确定、收集和传播共享组织中的知识。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的管理;另一部分是利用知识的管理来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便使组织的应变创新能力得以增强的活动。因此,在茫茫信息中来提取对社会经济有用的知识。这是知识管理试图通过在最恰当的时间,把最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二、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模式定位

在如今这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有了新的模式———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模式主要是传承信息服务与信息管理的精华。充分发挥知识管理模式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中的优势是许多学者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知识管理模式如何定位显得十分必要。

1.“知识规范型”的知识管理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就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知识来保证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它要求员工的行为要规范化、知识要系统化、工作要常规化。因此,对于员工的创造性要求并不高。从而满足了一般图书情报的管理功能,降低了图书情报知识管理的成本,最终实现了知识管理的标准化。

2.“专家型”的知识管理模式

在网络时代,信息日新月异。在大量的信息中搜集并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推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因此,有专业知识的人士是特别重要的,并且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图书情报管理的骨干,从而进一步推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进行。

3.“业务集成”的知识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就是通过业务集成的方式,使得相关的知识被相关部门统一运行与管理,从而发挥其作用,整体运营的效果达到最大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成本。

4.“学习型图书情报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甚至是决定社会发展速度的关键。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也是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高校图书情报管理能否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也就是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战略措施

1.采取互补双赢战略

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这一建设工程中来。图书情报管理的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反过来也会推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谐社会的构建与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工作是互补、双赢的。

2.开拓信息服务渠道

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下载相关的内容,并且进行分类、引标等。努力将信息资源传递给广大用户。但是,应该认识到无论是哪一个高校的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读者所需要的全部文献资源。因此,要通过提供经费,购买有限的文献资源;另一方面,馆与馆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加强交流,弥补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读者的质量,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最终更好地实施网络资源共享的目标。

3.开展信息加工服务

随着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日趋完善,信息载体也随之多样化。电子文献如光盘、磁盘等之类的越来越多。所以,对应的电子载体加工服务要求也增多了。如今图书馆的信息加工服务与时代的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在信息加工服务方面多下工夫,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结语

因此,在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有了丰富的信息之后,还要进行科学地管理。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用知识管理的办法来管理信息,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员工利用知识的综合素质,使得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更加灵活,更能适应竞争。

参考文献

[1]蔡曙光.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新时期图书馆社会职能发挥的必由之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刊报,2005.

[2]倪惠文.知识创新体系中知识交流特分析[J].情报杂志,2004.

图书情报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 知识管理 服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19-01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情报机构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人们对图书情报知识管理的服务质量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只有将管理服务充分做到人性化,才能将图书情报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柔性管理服务中的具体表现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服务行业的服务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图书情报机构如果想将客户的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努力做到服务人性化,“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服务柔性是图书情报管理服务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在柔性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人的心理以及行为规律为基础,将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思维充分地渗透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目中,使其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督促作用,从而将这种思想贯彻到相应的工作当中。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中利用制度和职权对员工进行约束的管理不同,柔性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本,将人的思想与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并不是采用强制的方式来对员工进行约束,具有灵活柔软,应变能力强的特点。这种具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当代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图书馆管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理念。

二、人性化柔性管理具体表现

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人性化中所提到的柔性,主要是将管理工作以人为中心进行展开,在管理过程中,图书馆所开展的活动应该围绕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性来展开,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要做到尊重人、信任人,不利用制度和政策对员工进行过多的约束和制约,从而令员工产生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全力以赴。人性化柔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情感管理、民主管理以及文化管理几个方面。

(一)情感管理

在情感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对工作人员的绝对尊重,善于和员工进行沟通,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帮助,对员工的心理世界要充分的掌握,通过这种情感交流,消除员工对工作的消极情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民主管理

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人性化柔性化还应该体现在民主管理上,图书馆在进行一项决策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对此决定的态度,可以让员工代表作为参与者来对此项决策进行制定。这样不仅能够使决定顺利实施,而且在员工心目当中,能够建立起很强的价值感。

(三)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可以说是图书情报机构实施人性化管理过程中的最好层次,通过培育图书馆文化,使工作人员形成相同的价值观和相同的行为规范。主要依靠图书馆文化而非制度对馆员实施管理,并在图书馆和工作人员之间建立起富有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人性化的相关措施

图书情报机构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全部员工。每个人都不是全才,都会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员工自身所拥有的不同优点,对其进行工作的合理分工,使各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将其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内部管理的制度上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样很容易被瞬息万变的社会所淘汰。应该根据市场的具体变化,迎合大众对服务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尤其是要与人性化的管理相结合,将其柔性最大限度表现出来。最后,图书馆要塑造良好的人本管理的文化氛围。图书馆要建立一个集民主、协作、开拓、敬业以及集体意识为一体的管理文化氛围,在此文化氛围的基础上,管理者要主动帮助馆员实现目标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此来实现图书情报机构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我国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时间里,人性化管理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对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进行审视,在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读者的要求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从而实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红波.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人性化中的柔性分析[J].黑龙剑科技信息,2009(29).

[2]李湘晖.图书情报知识管理服务人性化中的柔性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09).

图书情报管理范文第4篇

1.1图书情报工作者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需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图书情报部门的传统工作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情报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更是摆在图书情报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生事物,它更新了图书馆的发展观,使人们认识到图书馆不只是一个藏书借阅场所,更是一个信息获取中心和信息传递中心。

1.2网络建设软环境在理论上突破和创新的需要

发展我国高校的网络事业,提高网络应用的水平和能力,最根本的是开发网络资源,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观,使用联合编目、业务外包、业务委托管理等手段,使图书馆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目前我国的网络硬件同国外相比不差上下,但网站内容、信息量、网络服务等软件则相差很远。只有把这些软环境搞好了,我们的网络建设才能上一个新台阶。这些都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这是一个新的重要理论问题。

1.3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过去的馆际互借由于受地点、时间、通信等条件限制,进展缓慢,迟迟不能实现。目前在网络环境下,为我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网络环境下社科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因此,这就突破了图书馆的合作观,推动了图书馆与其他生产机构、数据库公司等的广泛合作,有利于充实自身馆藏信息资源。同时也提供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即从小范围、低水平到数据库、因特网服务。因此,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协议规则,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当务之急。这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是一次较新的尝试。

1.4信息载体变化和网络环境形成的需要

教学与科研是我国高校的两项中心工作,学校的图书情报工作是围绕着这两项工作开展的。现代的图书情报工作,除了保留了过去提供的图书、期刊服务以外,还增加了电子出版物(包括音像制品)、电子期刊等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特别是高校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之后,课件的制作对电子出版物的需求明显增加。信息载体和内容的变化和网络环境的形成,要求我们相对改变过去的服务方式和信息采集方式。

2高校图书情报网络系统组织、管理与共享的思考

2.1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建立图书情报网络系统创造条件

高校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有人才优势和技术条件优势。高校的管理者和图书情报工作者,顺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与时俱进,在建设网络硬件的同时,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网络管理的软件,扩大网络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把我国高校的网络真正建设成为满足广大用户需要的门户网站;其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教案和课件等都可以成为信息资源。数字化社科信息资源系统的组织应该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照顾重点、方便使用的原则进行。在网站的设计和布局上,要兼顾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功能。服务器的分配要保证教学和科研人员有足够的空间;再次,学校与学校之间容易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各个高校在建立自己的数字化社科信息资源系统之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实现资源共享就变得比较容易了。因为网络传递信息远比馆际之间的互借更加容易。

2.2推动高校图书馆的联机合作编目工作,提升各馆的业务水平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最大化,是充分发挥网络功能的根本目的,也是信息社会的根本要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最大化,有利于减少图书情报工作者的重复劳动,减少开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最大化,有利于读者和用户减少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联机合作编目可以将高校的上千万册(件)馆藏资源连成一个整体,充分地揭示出来,做到共建、共知、共享。联机合作编目可以在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发挥极大作用。通过联机合作编目采访人员可以发现一些应该买却没有买的书,及时地弥补馆藏,这是“提醒买”的功能;一些贵重的,大部头的图书,有一家图书馆收藏即可,采访人员也可以通过联机合作编目进行,避免重复建设,节省经费,这是“提醒不买”的功能。联机合作编目,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大大节约编目成本。

2.3各高校图书馆建立职责明确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

图书情报管理范文第5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大范围普及,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知识经济应运而生。自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之后,图书馆的情报工作也呈现出新气象、新动态,正在以崭新的形象迎接时代赋予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在分析目前图书情报工作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对开创图书情报工作新局面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图书情报;知识管理;信息化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各类知识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因此,加强图书馆知识系统管理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开创我国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在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占据主导作用,网络通讯技术也已经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渗透,因此,我国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应该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建立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创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新局面。

1 图书情报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优势

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是21世纪信息化与网络化对传统图书情报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这种信息环境下,国内国际图书情报工作呈现出以下发展形势。

1.1 网络知识资源与图书情报管理社会化趋势加强

在传统图书馆概念里,普遍认为图书馆及情报工作属于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专属机构,其实在当下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资源社会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中,许多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已经树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占领知识高地,加强书资源资源建设,增进内容产业发展,加强信息传播力度,将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作为在社会发展中主体。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在建设上应该认清方向,制定出可行性强的改革策略。

1.2 图书情报单位信息枢纽地位加强

图书情报工作既不是高校图书馆的专属内容,也不是与世隔绝的图书仓库,而是一个信息集散中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图书情报工作应该转变传统工作理念,紧跟时代脚步,明确自身信息搜集与传播的作用和地位,形成具有传播力度的权威信息集散中心。另外,在社会多元化的趋势下,图书情报工作应该不断拓宽信息搜集及管理范围,丰富管理内容,明细知识信息分类方式,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知识管理局面。

1.3 图书情报工作硬件设备更新速度加快

随着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系统化的增强,图书情报工作的硬件管理也提升到了相应高度。图书情报工作的载体早已不再是单一印刷品,而知识信息传播工具也得到了提升。目前图书信息载体以印刷品与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相结合的状态呈现,服务阵地也不再是单纯的现实空间,而是向网络虚拟空间延伸,服务内容也变得丰富多样。因此,图书情报工作硬件设备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新局面能否得到实现。因此,在开创图示情报工作新局面的时候要注重硬件设备与管理理念协调一致,促进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稳健推进。

通过对图书情报工作发展形势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有基础好、更新速度快的优势,比如上海图书馆以及科技情报研究所就具备了良好改革基础,自身管理系统化强,能够保证各项新理念有节奏、有计划的展开。另外,在读者流量,文献综合性上都具备明显优势。

2 我国图书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局域性强,联合性差

虽然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容逆转,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区域仍旧存在图书情报区域性强,联合性差的问题。我国图书情报工作依旧没有摆脱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制约,大部分知识信息仍旧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当中,造成知识信息社会化底下,知识传播力度明显不足的缺点。尤其是在我国二三线城市中,图书馆以及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并没有正式纳入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欠缺严密灵活的管理机制,造成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管理参差不齐,影响了知识的传播与运用,给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国民素质提高带来了一定阻碍。

2.2 知识管理低,系统性差

在我国大部分区域或省份都建有图书管理委员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对于各地图书情报管理带来了一定好处,促进了图书情报工作系统化运行,但是,我国图书情报工作仍旧存在知识管理低下,知识分析,共享程度不够。这样不仅降低了知识的运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因此,要树立图书情报管理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和系统管理思想,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运用,推动知识的合理传播,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工作展开新的工作局面。

2.3 服务意识低,共享性差

在我国的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地区的图书情报工作社会化程度逐年增强,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调查中发现,许多被调查者反应,去图书馆利用各类设备检索所需要的知识已经成为学习生活中的习惯。这种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现象与当地图书情报工作的良好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与当地图书情报工作服务意识提升也息息相关。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区域,图书情报工作仍然是相对封闭的一项工作,没有起到完善社会服务的作用。图书情报机构形同虚设,不仅没有向读者合理开放,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影响了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另外,由于技术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素质的问题,造成图书情报工作内容共享率较低,难以形成网络化服务,这就大大影响了我国图书情报工作改革的进程。

3 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策略

3.1 增强全局观念,深化知识管理

我国的图书情报工作应该站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树立社会化知识集散地的思想应该在改革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落实,增加社会图书馆的建立建设,打破高校内图书馆的传统模式,使全体市民都能够享受社会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增进知识获取渠道与便捷度。在知识管理方面,应该在高新技术的指导下,改变知识产生、存储、检索和交流的传统模式。这就要求当今的图书情报管理者掌握图书情报系统理念,根据不同主题将知识分类以及检索进行划分。这样就能够不断提升图书情报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播效率,促进图书情报管理内容不断丰富,使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整合。这样不仅能够改善知识共享性差的问题,还能够保证图书情报工作以协调的步调走在知识经济的前沿,增强我国知识管理系统的综合实力。

3.2 树立服务观念,优化知识环境

图书情报工作应该在明确自身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完善日常服务工作,更新设备,提升知识获取的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服务观念是促进图书情报工作改革的助推器,只有增强了整体服务观念才能够以知识需求促进知识管理更新。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都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阵地,是促进经济转型,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途径之一。因此,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展开的敞开式、主动式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为增强全民知识搜集、使用意识是优化知识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健全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管理的要求。

对图书情报工作中服务意识的提升也是营造和谐人文氛围的要求,形成主动式的服务理念就能够以全新的形象面向社会,增加市民对知识的参与程度,拉近知识与市民生活的距离,使知识不再遥不可及。同时,引进合理的员工竞争观念也是提升图书情报管理服务意识的重要措施,通过新颖有效的鼓励方式,促进服务方式、服务项目的完善,使图书情报机构的社会服务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3.3 围绕全球化理念,增强知识传播

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也要围绕全球化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知识的传播。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是我国精神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在推进图书情报工作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以逐步打开藏馆文化为抓手,建立起与全球知识库共享的空间。

在贯彻全球化工作理念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以引进国外先进信息检索技术、情报管理方式为目的,而是要树立高度共享、合理分配的工作理念,既要保证我国国际形象在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体现,又要保证我国的图书知识以及情报的产权安全。知识没有国界,但是图书情报工作有其基本原则,因此,在改变单纯的信息加工、文献整理的同时要注重对文献信息深层次挖掘,实现对知识信息的深层次运用。

4 结语

在新世纪有新任务、新目标,图书情报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波.2006-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特征及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23)

[2]汤怡洁,杨锐,刘毅,黄金霞,张敏.专业领域知识环境中数据摄取工具设计与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2(23)

[3]郭少友,尚雨,魏朋争,毛金龙.绿色关联数据:概念、要求与工程[J].图书情报工作.2012(23)

图书情报管理范文第6篇

图书情报工作需要面对许多资料和数据,如果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是很难胜任情报工作的。从这一点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应重点提高工作技能和责任心,应在工作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上下工夫,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终身事业来看待,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

2图书情报人员应树立对知识经济的正确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取得好的发展效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繁杂性和工作难度,知识经济的来临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现实的挑战。但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在知识经济的挑战下,还应看到知识经济给图书情报人员带来的机遇,做到正确利用知识经济的优势,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

2.1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工作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而言,图书情报工作肩负着搜集和整理知识信息的作用,而要想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应从知识经济时代的实际出发,重点做好图书情报工作,使图书情报工作能够成为促进时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图书情报工作的基础地位,认真做好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

2.2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图书情报工作本身的作用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知识积累和情报搜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和情报不发生遗漏。从这一点上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对推动时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保证了对知识的合理搜集和整理,还为知识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所以,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认识到其重要性。

2.3图书情报工作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每一次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知识更新和创新而发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知识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认可,知识的作用已经被逐渐认识到。基于这一认识,图书情报工作应得到大力开展,成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将图书情报工作作为提高社会发展质量的必要措施,认真做好图书情报工作。

3图书情报人员应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成为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想在知识经济时挥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发掘可利用的知识资源,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使信息整理工作质量达到实际需要,从根本上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重视图书情报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要想在知识经济形势下做好基本的信息整理工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来看,知识经济发展给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图书情报工作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更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就要从自身工作做起,认真分析图书情报信息整理工作的特点,为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奠定基础。

3.2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

从图书情报工作实际来看,信息的整理工作是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书情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主要应依靠基本信息整理工作的质量。基于这一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中,图书情报人员应将信息整理工作作为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之一,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努力提高信息整理工作质量,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积极效果,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的实际需要。3.3改变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在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中,首先是对图书情报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其次是根据图书情报信息的种类进行重点分类,最后是根据划定的类别做好信息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整个工作链条较长,要想取得积极效果,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一现实因素下,我们应立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信息整理工作,对传统的信息整理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缩短信息整理工作链条,提高信息整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满足实际需要。

4图书情报人员应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

从目前图书情报人员所处的时代来看,知识经济时代是不可逆转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知识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在这一形势下,要想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时展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和手段支持。基于这一分析,图书情报人员应将知识经济形势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点。

4.1积极转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

对图书情报人员而言,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是决定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证。要想提高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从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的创新入手,积极采用全新的图书情报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使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力的指导。具体应树立工作职责第一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的图书情报工作体系,健全图书情报工作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图书情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图书情报工作质量,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效率。

4.2改变图书情报人员传统的工作方法

在图书情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工作环节多,工作任务量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基于这一分析,要想取得工作的积极效果,不仅要从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理念上下手,还要积极改变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工作实效。目前来看,图书情报人员可以在传统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缩短信息搜集链条、优化信息搜集渠道、提高信息整理效率和提升信息整理实效的办法,提升图书情报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

4.3优化图书情报人员的工作模式

考虑到图书情报工作的特殊性,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做好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在现有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优化,主要应认真分析现有工作模式的优点,在保留优势的基础上对工作模式进行积极改变,使现有工作模式能够得到优化,满足图书情报工作需要,达到提高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情报工作中,我们应从工作模式优化入手,提高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图书情报工作取得实效。

5结语

图书情报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图书情报 成本构成 效益评价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划的不断推进,国内高校在量和质方面都有了崭新的提高。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情报的重要来源,在高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目前倡导高校自主学习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作用更是凸显无疑。当然,图书馆的经营运作也和一个小企业一样,也有成本的支出,也需要注重一定的效益。在之前的研究文献中,对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成本效益研究还是相对较少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运作也需要加强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继而追求各项的效益。为此,研究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成本效益就目前而言有着较强的作用与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成本构成分析

研究高校图书馆的成本效益,首先要对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成本进行剖析,才能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按照成本的性质,可以将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成本分为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那么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机会成本就是指学校教育经费中因用于投入图书馆图书情报的建设,而失去了投入到其他方面所能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是因资金占用而导致其他投资项目收益的损失。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如何确定占用资金的收益率是重点。本文认为,图书馆图书情报的占用资金属于社会资金,可以用研究期内的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来衡量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机会成本等于研究期内图书情报的费用投入额乘以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

(二)会计成本

图书馆图书情报的会计成本即是从会计学的角度入手的,主要是指信息生产费用。

信息生产费用是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主要成本,即是在图书馆图书情报运作过程中所投入的一切费用。随着高校图书馆建筑风格的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在注重实用的基础上,还关注外观设计、内部阅读环境的改进等方面,这对于图书馆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很大一块的费用支出。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情报活动不可避免要涉及到计算机、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等设备的配套,这些固定资产的折旧又是一块图书馆的信息生产费用支出。

三、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效益评价

照理说,图书馆是不追求效益的经营场所,所以不应该有所谓的效益评价。但是,作为公共产品,一旦不需要讲究效益,那就会出现“搭便车”现象。而且“效益”一词的范围很广,包括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向在校用户与校外用户提供电子图书、文献信息服务过程中所收的费用。由于图书馆的日常经营运作需要一定的成本费用支出,如若仅仅只是靠教育费用的投入来维持运作,那无法起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此,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服务形式,向在校用户与校外用户征收一定的费用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实,正如前面提到的图书馆是非市场经济部门,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相反,社会效益才是图书馆图书情报效益的真正目的。社会效益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体系,向在校学生与校外用户来宣传国内外先进的知识、技术、情报以及各类信息,一方面满足学生与教师日常学习与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文化辐射,满足社会人士对知识与信息的渴求,达到社会进步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社会效益就是教育收益,即在校学生与校外用户通过图书馆所获得教育水平的提高。那么教育收益的衡量与评价可以用接受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计算。

图书情报的数量方面可以用学生接受服务的时间数量、高校毕业人数以及升级学生人数来进行反映。学生接受服务的事件数较容易理解,即学生接受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的小时数,该时间数越多,则说明教育收益越高。毕业人数是另一个反映图书情报教育收益数量的指标,通过高校毕业的人数来反映图书馆对其的知识传授量。

另一方面,对于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的质量是一件非常难以衡量的事。由于高校教育水平差异性较大,而且即使是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教育质量又是有所差异的。为此,要进行质量方面的评价需要从学校、专业以及时间段三方面入手。不同学校的质量评价可以参考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质量体系评估指标进行;不同专业、不同时间段的教育质量可以根据学生对图书馆图书情报服务的评价来进行,分级别对各专业、各时间段的教育质量进行打分,得到最终结果。

四、结论

长期以来,对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研究很少有涉及到成本效益方面。其实,作为高校图书馆来说也需要注重成本的控制与效益的提高。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的成本费用构成与效益评价两方面入手,认为图书情报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两方面,而图书情报的效益则分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蓉,曾鸿.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成本效益问题[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5).

图书情报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知识网络数字化构建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图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不断向前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组合,为图书情报的资源建设构建了新的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应加强文献的资源建设和构建。现代图书情报的服务范围和社会关系网络随着现代图书信息服务条件与服务功能的改变而发生着相应变化。当前,图书情报的业务量和机构信息量普遍变大,其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如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建立资源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辅助图书情报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普通信息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现代信息环境虽然要求图书情报人员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基础,但仅停留在以提供文献信息线索为主的服务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全新的知识信息模式必将诞生,如何在网络化环境下构建图书馆信息服务,使信息服务逐步向知识网络化模式转变,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主题。

1.知识网络模式概述

1.1知识网络定叉

所谓知识网络,国外的相关研究涉及的是知识网络的涵义、信息资源以及数字化结果模型和市场价值等。对我国而言,绝大部分学者所研究的乃是知识网络前进方式以及模式的效果,其中也不乏部分专家引例分析中国企业知识网络的构建模式。

1999年,美国科学基金会认为: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具有相似之处,其提供的是知识、情报的综合运用等。从侧面来看,知识网络是经过专家学者将情报、知识等融合而成的,其具体的作用是针对具体问题来进行具体分析的。

2008年,马德辉等在企业层面上对于知识网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企业而言,企业知识网络是一种获取、共享嵌入在企业中以及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资源,尤其是潜在的知识和相关情报,用以创新的体系。因此,知识网络在作为获取重要的知识和图书情报的途径的同时,也是企业挖掘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的手段。企业知识网络能力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社会知识网络基础上,利用已知的知识和情报资源,以共享并创造新知识为内容,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以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为目标的动态能力集合。

1.2知识网络具体涵义

所谓知识网络,系指由知识节点和知识关联构成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该体系的大小和组成方式并不一样,如知识,其传播和流动的载体可以是人脑,也可以是组织或其他物质形式。换句话说,由知识元素、知识点、知识单元或知识库作为“节点”,以知识间的关联作为“边”或“链”而构成的网络称为知识网络。

1.3知识网络的目标

1999年,JoyPalmer阐述知识网络的目标,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跨学科、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2)提高不同知识源、不同领域和非媒体类型的知识处理和集成;3)提高团队、组织或社区有效率和跨地区或跨时间的工作;4)理解这种新链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隐含意义。即任何时刻和地点的所有公民都能够使用任何与因特网连接的数字设备查找所有信息情报。通过因特网,他们可以访问全世界由传统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大学、政府机构、专门组织和甚至个人创建的数字收藏中的知识。

1.4知识网络的模式

按普通的观点来看,知识网络是以人的脑细胞为存在,通过人的脑细胞为依附和记录各种媒介载体(即脑外载体,如纸张、胶片、磁盘、光盘等)的网络模式。显然这种说法只是一般性认识。如今,图书情报知识网络化在某些程度上和情报数字化息息相关。数字化的定义是在情报基础上的,系指用数字符号等形式来分析情报,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通讯技术来处理图书情报。数字化的作用其实可以理解为:把实体图书情报和虚拟图书情报有机融合,变实为虚,以虚代实。数字化的发展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而言的,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实体图书情报具有了虚拟系列。如空间、人员、网络将会不断得到发展。图书情报数字化为知识网络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1世纪,是知识和情报的时代,必须抓住数字化机会,只有构建有效的图书情报知识网络才能有效地分析情报,从而应用相关情报来创新。

图书情报数字化,其运行的流程为:情报收集——情报加工—一情报整理—情报传播—一情报服务——情报共享。图书情报数字化是顺应新形势的,也是新时代信息爆炸的重要产物,有效构建和合理完善知识网络体系,其必然会推进信息优化技术、人工智能、传输通讯等尖端科技蓬勃发展。

2.构建现代情报机构知识网络意义以及策略

2.1构建知识网络意义

2.1.1满足信息需求量

21世纪,作为知识和情报的时代——知识爆炸、情报爆炸的时代,对信息需求量惊人。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关系交流的内容(可理解为信息),从根本上讲就是情报,更是知识起点。图书情报分析员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中得出宝贵的隐蔽性情报,可对其去糟粕,取精华,随即构建重要的知识信息情报,并通过管理网络而服务社会,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最后使图书情报能够普及到社会而产生社会效应。

事实上,情报变成产生社会效应的知识,其过程是复杂的,即是节点与节点结合的过程:一方面需要系统地分析情报节点所产生的有效效应,另一方面更需要领导专家等综合归纳情报,优化情报信息,从而以创新来优化全新的知识节点,最终达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所谓有效的情报资源实际上是通过知识网络的子部分(文献资源和人际资源、文献交流和人际交流)而积累的。

2.1.2共享与创新

目前,有关图书情报资源共建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图书情报资源共享是指某个图书情报机构资源为其他图书情报机构共同享用的活动,实质上是图书情报机构以图书情报资源为工具,按照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原则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图书情报资源共享的经济实质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信息资源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等的转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产权主体的信息资源成为共享资源并实现增长和增值。

因而,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实际上也是一种图书情报资源的间接生产过程。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即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对一定范围内的图书情报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以提高图书情报资源的利用效率。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包括图书情报资源内容、技术、设备、人员、机构、政策法规等的共享,它包括各个层次(如全球、国家、区域、机构、个人等),各种类型(如公共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和非公共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等),各种形式(如无偿共享和有偿共享等),各学科专业、各行业领域等的共享。

分析——转换—刨新——利用,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分析已知知识和潜在知识,从而利用综合媒介,产生“分析——转换——创新——利用”模式下的化学反应,然而实现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收集的平台——情报收集平台。情报网络是资源收集的平台,通常它隶属于隐蔽性知识,比如某些社会经验等相关信息,描述起来并不容易;单纯条件下人们所具备的技能往往对于特殊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样就产生了对知识的需求量增加,随着需求量增加,进而导致了人和另类主体之间的图书情报流通。系统地完善图书情报网络,可以无间隙的导致下属和领导之间的有序交流,充分挖掘情报机构各成员间的潜在效应,实现知识的融合和流通过程,这一过程的充分实现,便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的,即共享效应。

2.2构建知识网络模式策略

2.2.1图书情报新服务平台构建

(1)统一平台中心。统一平台中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是全国性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其任务是承担资源加工整合、提供服务、业务协调和组织管理等。其工序是通过统一平台中心发送资源回应下级中心的索取要求,动态生成结果返回下级中心。

(2)子平台分中心。子平台分中心是统一平台中心下属的各个小平台,知识创新是基于这个平台上的。子平台分中心在统一平台中心的有序规划下设立的呈均式分布而且相互独立的子平台中心。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这种平台网络由门户网站、内部网、协同作业平台以及交流空间等部分组成,用以进行知识网络参与者的各项活动。一般来讲,此类平台的功能分为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以及管理四大功能。子平台分中心可自动收集情报,因为在情报进入平台前,情报加工软件会新建刚收集到的资源信息,将此类情报变为数字化情报,然后存入平台中心,这样其实是知识网络模式下的储存功能,其作用是不断丰富资源。当资源整合完毕后,信息服务机构会对新建信息在平台上进行。不仅如此,用户亦可在平台上进行相关信息。但人们往往最为关注的是平台的服务功能,因为平台中心存放的数据库系统能提供各种查询服务,正如现在所出现的智能管理系统一样,包含个人信息内容、用户管理、语言功能、搜索功能、增值服务、咨询服务、决策支持服务、集成服务与用户对应的相关信息。

2.2.2运行策略

一方面,培育尖端人才。在知识网络运行条件下,训练一支有着过硬技术的知识网络管理队伍是必然的。这个管理队伍要有相关专业人才组成,从专业人才中挑选出热衷图书情报、擅于挖掘情报的创新人才。毫无疑问,优秀人才培训战略是知识网络取得成功运行的关键,成功的知识网络管理人员,能推进整体队伍团结,增强整体凝聚力;有着过硬技术的知识网络管理人才必能创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平台,无论是统一平台和各种子平台,对其综合管理必须要有热衷图书情报事业而且素质高尚、技术熟练、团队配合默契的人才队伍。要充分掌握和利用计算机、通讯等高级尖端技术,要勇于创新,具备开拓精神,基于知识网络平台,来与用户共同进行知识的收集、交流以及创新,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网络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发展关键技术。毋庸置疑,知识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其自身体系也相应变化。对于知识网络本身而言,不仅需要创建利于分享,促进交流和有助学习的知识环境,还应强调知识体系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创新和创造,从小的方面来说,是知识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图书情报从收集到共享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大方面来讲,是推动知识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有效利用知识的关键技术?首先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多媒体等媒介,充分掌握智能化信息系统、数字化技术、情报获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知识进行收集、分析、储存和交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对国外成熟的技术和产品,采取拿来主义,与国外高科技水平接轨,共同发展知识网络各种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