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未来科技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水利科技 发展现状 未来展望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在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所以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例如东南沿海地区年雨量约1800mm,西北却内陆不到200mm。而大部分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立方米m,居世界第六位。中国具有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的地势特点,但自然原因和人口的增长也为水土资源的开发增加了很多压力。水土地资源的南北分布不相协调,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这些都成为今后发展的制约因素;人口众多也使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
一、我国水利的发展历程
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治水已有几千年历史。数千年来,中国水利活动绵延不断,水利成就举世无双。伟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大批水利工程,在历史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有些工程至今仍发挥着效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近50年来,中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水利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工程的成功建设,充分显示了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平与水利科技的成就。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和安全检测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在高坝筑坝技术、岩土工程、大坝安全监测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水资源评价、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等技术获得了长足进展。覆盖七大江河重点地区的全国防汛决策指挥系统,为防汛指挥部门提供现代化的调度管理手段。节水灌溉技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河流泥沙与河道整治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去年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再次重申了可持续发展的5个主题―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水问题列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之首。今年3月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中国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在主旨演讲中阐述:水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中国水资源领域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我国水利科技最新进展
在充分总结历史上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中国水利围绕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这一历史性任务,组织科技力量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水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1、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合理配置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全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20m3,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700m3用水紧张的标准相接近。水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水危机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水文工作是水利的基础工作。水文自动测报技术日趋成熟,自动化程度和观测精度有所提高。在水文分析、水文基本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水文内循环研究中开拓了联系水圈和大气圈研究的新领域。水文要素常规监测仪器设备已实现本地化、标准化,测验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防洪减灾
防洪策略调整上的重大突破,是在建设方面强调在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大框架下部署防洪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运用系统论理论和风险管理方法,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防洪战略的转变为抵御今年夏天淮河特大洪水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法防洪、科学调度和政府应急机制的有效运用为战胜洪水提供了保证。
3、水环境与生态
近十年来,针对流域污染成因,开展了海河、淮河、松辽、黄河、长江、珠江六大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研究,对10317个排污口排污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100多万组数据。采用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排污规律,列出了严重污染区域,分析了污染发展趋势。针对山区河段、平原河段、湖泊、水库等典型水体,开展了利用生态方法修复污染水体的示范性研究。
4、农村水利
目前中国众多单项节水灌溉技术已趋于成熟,趋近国际先进水平,如在水稻调亏灌溉机理研究方面,提出了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非充分灌溉”理论,该理论是节水农业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波涌灌溉技术和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可使田间水利用率提高30~40%,接近先进国家水平。半干旱山区雨水集蓄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在总结传统雨水利用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提升雨水利用技术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有效解决了人畜用水和部分农业用水问题,效果良好。
5、泥沙研究
中国在泥沙运动研究方面总体水平居于国际领先,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这种领先态势,表现在实体模型相似理论、轻质模型沙特性和试验技术、泥沙运动的统计理论、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河床演变、高含沙水流运动规律、高含沙水流泥沙的数学模拟等方面。
6、水土保持
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草场沙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三、中国水利科技展望
人口的急剧增长,要求相应地增产粮食,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首要任务。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但是世界上不少地方,如亚洲的中部及西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美洲的西部以及东欧部分地区,都已不同程度地出现水源危机。向节水型社会发展,将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自然界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展望未来,人类必须更加自觉地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防治水土资源的恶化,保证水环境的良性发展。
规划纲要是中科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指导中科院今后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和纲领性的规划,是中科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中科院履行国家科研团体职能的重要依据。
规划纲要从发展环境、发展远景与战略。科技战略重点,科技布局与学科发展。学部工作、队伍建设,重大改革举措,事业发展等方面,确定了中科院院今后5至15年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新时期的战略重点,提出了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与重大举措。全文共分8个部分。
发展环境。分析未来5至1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技的需求,分析未来5至15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分析未来5至15年我国实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环境。
发展远景与战略。提出了中科院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三个基地”,创造“四个一流”的发展远景,提出了未来5至1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把新时期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到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科技战略重点。提出发挥综合优势,加强系统集成,集中力量,分期分批重点支持40个重大科技创新研究。
科技布局与学科发展。提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要方向,以及学科重点和领域前沿部署。
学部工作。提出中科院学部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队伍建设。提出构建人才竞争发展良好环境,发挥人才专项计划引导作用,完善现代科技创新队伍结构,完善科教紧密结合育人模式等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据介绍,未来5年,中科院将培养500名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努力造就科技与教育大师级人才,将向社会输送约6万名硕士以上科技人才,在研究所兼职的大学教授及其他高级专家达到2000人次,研修的企业科技人员1000人次,派遣1000人次以上的科技与管理人员到地方、企业及大学任职任教。
重大改革举措。提出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所管理、改革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管理、改革资源配置,改革院地合作机制等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事业发展。提出中科院院属机构,资源发展、对外合作。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北景知识
“三个基地”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地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谋划科学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推进技术创新,有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集中力量做大事、做大贡献,使中科院成为面向全国开放的、在国际科技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研究平台。
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基地坚持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竖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立足培养,把中科院办成科技工作者向往的科研团体、培养高级科技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大学校。
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供知识和技术源泉。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的机制体制,不断孕育孵化高技术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社会创新单元携手共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四个一流”
一流成泉:基础研究领域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原始性和系统性科学创新;战略高技术领域做出事关现代化全局的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领域,做出事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创新贡献。
一流效益:科技产出得到科技界高度评价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取得重大社会效益,还包括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科学人文效益和研究机构良好运行效益。
一流管理:建立符合不同性质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的管理机制,主要有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科学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管理平台,以及吸引、培养、造就人才和队伍动态优化机制等。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2017年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更多的领域有所落地应用,自动驾驶领域、高考、政务等领域更多的场景开始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行业技术是核心基础,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未来将有更多的场景能够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视觉企业应在强化技术打造的前提下,发掘更多新的应用领域,提高商业落地应用。
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终端应用开始普及。9月苹果新品会上,iPhone X宣布引入Face ID高精度人脸识别技术,引来人们高度关注。而除了iPhone X,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手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领域内人脸识别功能可应用场景广泛,商业化落地能力强,除了计算机视觉创业企业,互联网巨头和硬件巨头企业也纷纷关注布局人脸识别领域。但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艾媒大数据舆情管控系统数据显示,“手机人脸识别”热词言值数据为48.5,整体舆情偏负向。现阶段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终端上的应用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技术和安全性仍有待提高,未来随着各计算机视觉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人脸识别技术有望进一步改善,成为智能手机标配。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为68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7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5.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们安全和效率需求不断提升,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各行业应用能有效满足人们需求,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国家政策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支持也为计算机视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日渐成熟,企业商业化落地能力不断提高,未来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将迎来突破性发展。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商汤科技以24.3%的企业知名度排名各计算机视觉企业首位,旷视科技与云从科技则分别以23.1%以及21.7%的知名度分列二三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商汤科技计算机视觉技术及算法能力在行业内较为出色,同时在安防、金融、商业、手机端等多个领域均有商业落地应用,在企业认知和品牌推广方面具有优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61.7%的受访网民通过手机APP应用接触计算机视觉应用,另外有50.9%的受访网民接触途径为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企业主要服务B端用户及政府机构,相比于其他途径,移动端更适合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产品推广。计算机视觉技术日趋成熟,在移动终端和APP上均有落地应用,也进一步为计算机视觉企业在大众中奠定基础。未来企业可通过线上渠道开发挖掘C端用户市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半数受访网民认为智能手机及APP加入人脸识别技术功能方便了二者的使用,另有48.8%的受访网民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在手机及APP上的应用是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在手机及APP端的应用满足人们智能化和便捷化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及APP产品加入人脸识别功能,未来其普及和认可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41.8%的受访网民表示未来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手机及APP解锁,同时有41.4%的受访网民虽持观望态度,但愿意尝试。此外,47.4%的受访网民认为人脸识别将取代其他手机及APP解锁技术成为未来主流。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期智能手机纷纷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解锁推动该功能技术的普及,便捷性的优势使该功能技术前景受看好。但目前人脸识别解锁技术的准确性仍然受到质疑,随着未来技术进一步成熟,该技术有望成为智能手机设备标配。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33.9%的受访网民曾使用过人证比对功能进行业务办理。在使用过该功能的人群中,54.6%认为其方便了业务办理,提供了效率,且有47.3%该部分人群认为其识别准确程度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政府、银行等机构业务办理效率以往常遭诟病,人证识别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提高人们满意度的同时,加强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认可度。未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政府、银行等机构的落地应用将进一步扩展,但其中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需要企业及相关机构合力解决。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34.1%的受访网民认为公安办案为最有必要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安防情景。而关于网民对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监控领域应用看法调查中,56.1%的受访网民认为其能有力保护人们人身财产安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技术,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意义重大,在刑侦破案、身份认证、公共安全保护等情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未来安防领域将成为计算机视觉技术重点应用领域,而安防的重要性也对相关企业技术实力有严格的要求,未来安防领域市场或由少数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占据。
商汤科技是专注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原创技术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人才资源储备支撑发展。商汤科技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综合实力较强,获资本方青睐,B轮融资4.1亿美元,同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合作。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商汤科技在商业营收上同样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其本质专注于技术发展,强大的技术基础能较好支撑商汤科技在上层应用场景的扩展。商汤科技在技术驱动商业应用的同时,积累商业应用经验,提高企业知名度,拓展应用至更多领域。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商业化落地能力欠缺是目前计算机视觉行业大部分企业的痛点,商汤科技在商业落地应用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位置。这一方面源于商汤科技技术能力往专业化发展,以专业技术和研发基础实现场景差异化应用。另一方面,纯计算机视觉技术或算法由于其专业性,需求方在使用时需要具备专业能力,而商汤科技技术产品往标准化方向打造,打包成行业解决方案,能适应更多企业使用需求,也有利于商汤科技技术进一步落地应用。未来坚持技术为基础,继续提高商业落地能力,商汤科技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2017年10月完成巨额C轮融资,专注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自主研发和商业化落地,深耕于金融安全、城市安防、商业物联、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同时打造人工智能开放云平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旷视科技利用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进一步结合产品运营,同时可以收集海量图片数据,通过进行深度学习,旷视科技图像识别技术又能进一步得到提升,有利于其强化自身核心技术能力。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脸识别技术对于金融行业业务办理及风控等流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旷视科技在人脸识别技术上的优势也助其有效开展金融领域的服务应用。未来随着旷视科技利用云开放平台相关图片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强化人脸识别技术,以及在金融领域积累的渠道资源,其有望在金融领域继续强化技术服务,成为该领域市场有力的竞争者。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自动驾驶为人工智能和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路况感知、高精度定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动驾驶为计算机视觉技术未来重要应用领域。图森未来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算法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专业化发展,未来有望在此细分领域成长为领先企业。
2017-2018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发展趋势
需求驱使计算机视觉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场景拓展渗透各行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们对生活安全以及生产效率追求两大需求的提升,决定计算机视觉行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而计算机视觉技术场景应用具有广泛性,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个智能时代的标配。目前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应用在B端领域,短期内行业发展趋势也是集中于B端领域。未来随着技术成熟,计算机视觉有望拓展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实现场景落地,渗透至各行各业,形成AI+,开拓更多C端业务。此外,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跟其他技术,如AR、VR、无人驾驶等结合发展,创造新的应用领域。
技术应用由点及面行业解决方案及软硬件结合成商业产品出路
对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使用者来说,由于技术的学习应用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硬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往往更受青睐。未来计算机视觉企业需要将软硬件结合,如打造嵌入式芯片等。此外,计算机视觉企业应将技术应用由点及面,将技术应用发展成针对各行业的解决方案。未来市场将出现更多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的行业解决方案和软硬一体化产品,只有打造方便用户使用的商业产品,才能有效适应其需求,帮助计算机视觉企业迅速占领行业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计算机视觉行业发展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高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计算机视觉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决定其具有高成长性特点,未来将涌现更多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企业。但行业发展同时伴随高风险性,行业竞争需要比拼企业技术算法能力、资金能力、以及人才资源,同时考验企业能否实现技术迅速落地,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高,综合实力不具备优势的企业在行业内将难以生存。
新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科技创新和人才争夺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商品化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要阐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敏锐的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充分认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胆创新,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发挥优势,为开创我县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科学技术既是先进生产力的集[本文章属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又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关键是在要坚定不移的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的提高我县综合经济实力。
这次“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科技创造未来”。其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技意识,促进我县科技、经济的发展。
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和战略任务。江总书记指出,科学素质的高低,对人们利用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生产力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着眼长远,着眼未来,着眼可持续发展,把提高我县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给予高度重视,全面加以推进。
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关键是要继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切实加强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教育。利用“科技活动周”这一好的形式,集中用一段时间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帮助干部群众用科学战胜迷信愚昧,用科学反对“协”等,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新的业绩。版权所有
国际海洋科技的发展动向
目前初露端倪的“新一轮蓝色圈地、新一轮资源开发、新一轮海洋探索”,在“十二五”期间会愈演愈烈,而且高精度、深层次的海洋调查勘探支撑蓝色圈地,引领资源开发。根据新世纪10年的发展积淀分析,未来5年海洋科技将围绕着如下几个全球性的重大命题在世界沿海大国掀起新一轮科技竞争。
“蓝色圈地”成为科技竞争热点
进入新世纪,新一轮“蓝色圈地”在世界舞台上愈演愈烈,“十二五”期间有可能会掀起一个小。首先是海洋大国抢占国际公共海底。俄罗斯在4500多米深的北冰洋海底率先插上一面钛合金国旗,暗示该区域归俄罗斯所有,各发达国家纷纷效尤,引发了新一轮国际公共海底的争夺战。如果说过去的5年还处于准备窥视阶段的话,未来5年可能会付诸实施。二是抢占“外大陆架”海洋国土。澳大利亚率先获得了250万平方公里的外大陆架,引发世界各国争相申报,争相宣称自己拥有宽广的外大陆架,导致了一系列难以调和的海域之争。三是海域划界矛盾重重。过去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海域,因为国际上的蓝色圈地而使海域划界变成“白热化”的竞争,甚至有可能使“睦邻友好”演变成“拔刀相向”。蓝色圈地说到底是一种国防实力的竞争、科研水平的竞争、保障技术的竞争、调查手段的竞争。
深海探测成为海洋调点
广袤的海洋,平均水深接近4000米,推想可知,深度4000米左右的“深海洋盆”占据了绝大多数海洋面积。而这些深海洋盆的绝大多数又是国际公共海底。美国、加拿大率先推出深海探测体系(001)计划,在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深度4000米左右的深海洋底布设_个庞大的、网络化的、实时的、连续的、多学科的海底观测系统。沿海发达国家积极回应,纷纷围绕各自的深海目标,建立各具特色的深海观测系统,目的是通过海底装备的先进性来显示科学数据的先进性,表明科学认识的超前性。同时通过深海资料的占有和积累显示海洋强国的作用和地位,以期在未来战略资源划分上取得优先权。
战略性资源开发成为海洋科技亮点
国际公共海底蕴藏着储量巨大的、全人类共有的未来战略性资源。譬如深海油气藏、海底可燃冰、热液硫化物矿床、大洋多金属矿产、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相对于捉襟见肘的陆地资源,特别是油气、煤炭等化石燃料资源来说,相对于目前人类的年消耗量来说,可以说是储量丰富、增速极快。对其调查勘探、先期开发是当前海洋科技发展的动力和竞争热点,谁科技实力雄厚,谁率先勘探开发,谁就率先取得了掠夺全人类未来战略性资源的钥匙。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热点
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新理论,成为“十二五”海洋研究的重要方面。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地相互作用”等重要机理研究使人们在一个地球综合系统的新视野内重新认识海洋,最终落脚在全球环境变化上。
海洋生态系统研究迅速发展
未来5年,从分类学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到海洋极端环境的生态系统;从分子水平的海洋生物技术到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从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技术到海洋生态灾害防治,在一个大生态系统的框架下成为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重要的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关于生态系统的研究将跳出单纯的海洋生物学范畴,形成一个包括环境、地质、化学、水动力在内的大的综合科学系统。
蓝色经济成为沿海各国的重要目标
依靠海洋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引领支撑海洋经济发展变成了沿海国家的发展主脉络。海岸经济逐渐向海床经济延伸,沿海经济逐渐向涉海经济发展。以基础性、公益性为主的海洋调查研究逐渐转为面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发。
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在未来5年内一定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不凡的业绩。概括起来,发展的焦点集中在提高“五大能力”。
控制能力如何保证和提高我国海洋国防安全的控制能力,国家海洋权益的保障能力,对中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认知能力人类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探海历程,有了海量的知识积淀和数据积累,但对茫茫海洋来说,人们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还很陌生。探索海洋、认识深海、了解深海,特别是探索远离大陆的深海洋盆依然是我国海洋调查研究的重要方向。
开发能力相对于人炸和陆地资源匮乏来说,海量的海洋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必须取之有道、用之有序,这就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的大问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前我们只能靠想象才有的东西,逐渐变成了现实拥有的,科技创新飞速发展,让我们的未来及现有的生活更美好,科技带动发展,科学普及也同样重要,科学普及让科技走进千家万户走进青少年的世界里,让他们更好的熟悉与掌握,未来是青少年的世界,只有他们熟悉与掌握才能更好的创新,科普与创新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我们时常举办科学展览及各种推广活动,科技不但要创新还有普及,必须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它,让他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世界中,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推动者,思维富有想象力,更加的清晰透明,更好的开动大脑,站在前人的肩上继续创新前行,科技的快速创新使得我们的生活不断的方便智能便捷,科技技术的创新代表我们越来越强大,国家越来越繁荣,科学创新不断前进的前提是青少年的培养,科技的未来是属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的,青少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这个和科学普及密不可分,青少年通过开展科普不断了解科技知识,带动大脑思维,不断地想象创新,通过实践把想象的给制造出来变成现实,从生活到军事甚至走向宇宙,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没有青少年的培养科技无法创新,没有科学普及青少年也接触不到科技,只是空想,科技的创新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让我们的生活世界充满乐趣,通过科学普及与我们接触,让我们接触它了解它,走进千家万户,这更加让我们注重青少年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想象,带动他们积极性,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技精神。
科技决定未来发展,青少年是创新的源泉,科学普及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带他们走进科技创新这个世界,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科普让你接触到这份美好的由来,科技的创新是科学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使他们努力的结果,一代接着一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科技精神,同时还要想大家分享劳动成果,以及讲解这份收获的过程,同时注重对新人的培养少走冤枉路,致敬科学工作者。
关键词:技术路线图;科研管理;应用策略
本文主要探讨技术路线图的基本内涵,总结概括科技路线图的主要特征,同时对技术路线图的功能与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实现技术路线图的推广应用目的。只有依靠并应用有效的技术路线图,才能提高科技研发的工作效率。
1技术路线图的内涵
1.1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概念
技术路线图实际上是实现科研成果的路径设计。技术路线图反映了人们对技术研发的主观意见,使用了人们已知的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技术路线图更强调价值的实现,利益的协调,促进产业的发展等。技术路线图是由技术相关者参与的,对科技研发进行的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预算,在制订的过程中强调相互协调和统一,注重规划出科学合理的路程。
1.2技术路线图的结构要素
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技术路线图理论已经越来越科学,目前可以用数据、图表、文字等不现的形式进行表述,同时也形成了构造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首先,要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状态的基础上,设定技术发展的目标,找出技术发展的前景,对技术研发进行必要的预期。其次,采用多层结构的模式,对技术路线图进行不同层级的设想,要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反映科技研发的实际进程。第三,目前技术路线图的制订可以分为准备阶段、远景规划阶段、确认技术发展路线、形成技术路线报告等几个阶段,其中要对现状和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障碍进行充分的考虑,然后采用研讨会的方式找出最佳的科技研发路径。
1.3技术路线图与技术发展
技术路线图可以预见技术发展的方向,可以对技术研发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技术路线图不是对技术发展的预测,两者还是有实质区别的。首先,两者都是技术与时间的联系,但是技术路线图指向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预测指向了技术发展的结果。其次,技术预测可以说是技术路线图的组成部分,或者是技术路线图的起点或终点,技术预测可以指明技术发展的前景,但是技术实现的过程仍然需要技术路线图的科学规划与指导。可以说技术路线图是可操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2技术路线图在科技管理中的主要功能
2.1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路线图从本质上讲是对技术的清晰描述,它充分的反映了技术上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以及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高效的运用技术路线图,实际上也就标明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在哪,也就体现了技术路线图在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功能。首先,技术路线图可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围绕着技术创新为企业的未来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制订技术路线图可以对企业过去与未来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找出企业过去与现在的契合点,帮助企业认识到未来的前景,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拓展更新。第三,技术路线图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策略还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方式与发展经营策略必须从企业的技术状况出发,只有适应技术状况的营销策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技术路线图的优劣,还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工作的体系,同时也就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2.2推动产的业发展
随着技术路线图技术的不断完善,技术路线图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它推动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也推动着整体产业链条在向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实现了企业围绕技术进行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首先,技术路线图可以为企业的产业调整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可以把多种不确定的因素分析出来,确定企业发展的最优化的途径。其次,技术路线图制订受到多种动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此也最终会反映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敏性,从而实现产业的有效优化组合,使产业调整更为顺利,调整的方向来更加明确和具体。
3技术路线图在科技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3.1为技术发展提供利益整合机制
科技研发工作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科研成果而进行的研究和创新性的活动,它不仅由科研部门来完成,而且背后涉及到相关利益方的现实需要,只有在研发中体现出相关利益方的需求,才能使该项目顺利的进行下去。首先,采用技术路线图可以为科研工作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清晰的思路,是实现科研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重要路径,可以把当前最前沿的行业意见纳入到体系当中,因此可以用技术路线图来充分的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其次,还可以建立起专家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以便形成健全相关的调研机制,使相关利益的人诉求得到在项目研发中得到全面表达。这实质上等同于利益相关方参与到项目的研究进程当中,实现了科研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更有利于实现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
3.2为科研活动提供技术协调机制
科技研发活动不仅涉及到科研院所,还涉及到相关辅助部门和科技转化的企业等,科技工作是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围绕技术的协调机制,实现有效的调配各种资源,对科技研发活动进行更好的掌控。首先,技术路线路图应当作为未来科技研发中协调技术、经济、社会等相关层面的基本机制。技术路线图可以在整合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各部门的协调运用。其次,技术路线图应当是在达成部门一致性基础上进行的科技研发工作规划,它不仅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要求,而且还要规定具体的时限。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要求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当科研进程出现问题时,还可以就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有效调配资源实现补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研发效率。第三,技术路线图更指向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预期性和前瞻性,充分的把未来因素考虑在其中,这就减少了科研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有助于围绕未来实现资源整合,全面提高了科研的效率。
3.3为科研管理提供监督保障机制
技术路线图对技术研发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对技术发展的基本时间与空间与范围进行了限制,清晰的界定了技术发展的进程。通过路线图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科技管理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监督机制,主要部门可以按照技术路线图对技术研发进行监督,使所有相关工作在技术战略图谱的指引下有序发展。首先,可以作为立项、实施和考核的评判标准,使所有的技术研发在统一标准监督下运作。其次,为科技工作的管理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使科技工作有了基本的参照指标体系,保证科技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第三,有助于对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提供了项目进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全面提高了项目的效率。
4结论
技术路线图是科技研发的一项基础性工具,对科技研发的战略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重大科技项目领域都已经广泛的使用技术路线图,都建立起了完善的科研决策的咨询和协商机制,从而全面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说技术路线图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杨玉红,都慧敏.技术路线图及其在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2(5).
[2]李瑞光,杨映明,孙静.产业技术路线图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5).
建设武汉未来科技城是省市为进一步推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是执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载体。政府正在筹备出资建设一个聚集国内外重点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研发基地,以吸引国内外各类高端科技人才,提升自主创新示范能力的武汉未来科技城。 未来科技城总体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科研和产业方向整体覆盖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和高科技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领域,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和现代装备制造业,集中推动新材料、物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的集聚发展,到2020年,武汉未来科技城计划总投资额为1000亿元。
2010年10月28日,武汉未来科技城开工奠基仪式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举行,国电子、航天科工、中冶科工、中国节能、华为技术、中兴通信等16家大型企业首批入驻,并与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达306亿元左右。
到2020年,武汉未来科技城计划实现企业收入2500亿元,大规模企业500家,创业型企业2000家。引进和培养2000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工作人员总数超过10万人。园区内国内外知名企业达到200家,科研院所达到200家。培养50家世界级水平的研发机构,研发50项具有世界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开发和转化50项重大应用性研究成果。培育出1-2个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高科技产业。
联系单位:武汉市招商局
联系人:易波澜
联系电话:027-82792059
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华中数字出版基地是我国中部首个集研、学、产、展、销于一体的生态型数字产业综合体,由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与华中企业总部基地构成,地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环线与江城大道交汇处,占地约246.6亩,总建筑面积约32.8万方,总投资13.6亿元。该项目是湖北省重点项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多级政策保驾护航。
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总部办公、产业研发、创新孵化、博展交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生活配套、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由湖北新闻出版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华人汇和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管理运营,华人汇和科技园建设有限公司承担开发建设。
项目主要包括“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企业总部基地”以及“配套设施建设”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占总建面的70%;“企业总部基地”占总建面的15%;“配套设施建设”占总建面的15%。 “配套设施建设” 包括“星级酒店”、“配套公寓”、“商业博展及会所”三个组成部分。两期建设,一期13.1万平方米。一期工程进度:2011年10月:中旬开工;2011年底:3万方封顶;2012年3-4月:售楼部开放;2012年5-6月一期开盘。
项目由奥运水立方主创团队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落成后将成为武汉西大门的城市地标。
联系单位:武汉市招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