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的含义

体育教学的含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第1篇

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都较为关注的一门课程,对于高中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有着直接的作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要能够在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终身体育意识,保证学生的体育技术锻炼以及体育学习知识水平都能够获得提升,从根本上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以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终身体育

所谓的终身体育就是引导学生一生都参与到身体锻炼活动中,从其含义来分析可以理解成直到生命的结束,要能够进行终身体育知识学习以及体育锻炼。这种学习活动目的性明显,并将体育当成生活中必要构成元素,从终身体育思想状况来分析,人们要能够明确不同时期需要选择的不同体育方式,从而尽可能实现终身体育的整体化和体系化发展。

(二)高中终身体育意识教学状况

1.难以兼顾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我国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难以从根本上认识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不能够深刻理解体育锻炼、体育学习所具有的含义以及意义,从而让学生无法掌握体和学习系统的体育知识。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身体的锻炼,没有从学生的兴趣、运动能力、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因此,现在的高中生缺乏终身体育意识,没有认识到这种意识的重要意义以及作用。

2.高中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现阶段的高中生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难以抽出时间来开展体育锻炼,有的甚至根本不会参加体育锻炼。部分高中生在体育锻炼以及学习过程中缺乏恒心和耐心,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难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系统学习中。

3.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根据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来分析,在进行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时,要能够根据高中生具体发展状况来明确。但是,当今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依然是传统的“老三样”,即足球、篮球和田径,缺乏时代气息。而个别体育教师则选择自习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模式不仅会让学生丢失体育学习的兴趣,还会产生乏味、枯燥、厌烦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对学生终身体育知识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二、提升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效果的措施

(一)强化高中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要能够引导高中生树立终身体育的具体发展意识,教师在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自我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锻炼方式时,要能够从他们的自身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规律出发,帮助他们正确选择锻炼活动和锻炼方法,让高中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终身体育学习活动中,并认识到体育锻炼所具有的深刻价值,把良好的锻炼习惯坚持下去。在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时,还要能够引导他们全面掌握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知识,从而达到阶段性体育教学的要求。

(二)创作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和谐融洽的体育教学环境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终身体育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能够从高中生的兴趣点出发,对高中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革,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学校有关领导可以通过开展丰富有益的体育活动来让高中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增强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的认同,或者引导不同学校的高中生进行各种体育联赛活动,让他们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的体魄,树立自己的人格。引导学生自主参加,从而科学全面地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陈旧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不满足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可以选择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保证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不受到影响,尽可能实现师生关系朝着民主方向发展,让高中生建立全面科学的体育认知结构,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学习活动中。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增强自我主体意识,让其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创造出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四)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师要能够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教学发展目标。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选择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与现代化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体育教学方法只有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接受改进,才能够为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水平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并对教学内容加以示范和讲解,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来讲评体育动作,全面记录高中学生的各种动作,然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其相关动作加以讲解。高中体育教师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达到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要求,为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在当今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成为很多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要想能够不断提升高中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就要能够明确他们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其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升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传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58-59.

[2]刘兵.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3,(05):155.

[3]陈根苗.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09):54.

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第2篇

体育教学从内涵上来讲指的是教师按照既定的系统化的课程计划安排对学生进行的体育以及卫生保健方面基本知识的传授,并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这种培养方式更加注重理论化教学,强调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运动训练则更加具有针对性,其专业性也相对较高,强调教师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适合于本运动专业的身体素质。

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异同之处分析

从上述的含义论述不难看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区别。首先两者都是体育范畴的教学,都是基于体育基本理论而进行的教学,都是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宣扬体育运动精神,从外而内的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但是运动训练较比于体育教学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同样也有着较高的追求,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革新教学理念,在坚持以体育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之下,不断地融入运动训练教学,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现阶段体育各项目中篮球、足球以及网球等项目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和热爱,小学生同样也是如此,很多小学生都十分喜爱打篮球、踢足球和打网球,还有很多女同学非常喜爱打羽毛球和乒乓球,而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这些专项体育项目学习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兴趣下降的原因之一。而采取运动训练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项体育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例如对于喜爱篮球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弹跳能力以及上肢的肌肉力量,并且在运动技巧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球能力以及投篮、上篮的技术动作,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在专项运动中的竞技水平,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自身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

三、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互补对策

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基础,是学生从认识体育到热爱体育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如果在学生最初接触体育的时期就进行专业性较强的运动训练教学方法同样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互补教学的尝试中应该坚持以体育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在开展自己热爱的专项体育训练之前掌握充分的体育训练与卫生保健的理论知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更高层次的体育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收获。新课程明确提出: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因此,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过去那种竞技体育训练方法,努力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被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得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有机互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如足球技能训练中可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面对独立型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做示范动作,并指正其正确与错误;对顺从型的学生,要抓住其优点进行表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等等,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G623.8

引言

“快乐体育”是指让学生快乐、愉悦地参加体育活动,从而体会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得乐趣,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充分享受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研究探讨“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快乐体育”的含义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教育界首次提出了“快乐体育”这一概念,并将之运用于体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随着该理论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流行起来,我国也开始积极探索该理论的重要内涵,并运用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脱离不开竞技体育的阴影,致使体育教学变成竞技训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快乐体育”理念的提出则很好的弥补了我国在小学体育教学上的缺陷,充分将学生的感受考虑在内,在结合学生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下进行体育运动,体会体育带来的学习乐趣。因此,“快乐体育”的实施需要满足学生自由进行体育运动,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的需求。“快乐体育”抛弃了原有的竞技体育训练的模式,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通过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学生则是为了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还有的学生则是为了发展体育运动爱好。“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不同体育学习需求,丰富了体育的教学内容。

(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在师生的配合下共同进行的,尤其是体育教学,更是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将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地位转移到了主动学习的地位,在教师的辅助作用下,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进行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仅仅是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快乐体育”理念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者,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印象是体育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要想真正的实现“快乐体育”,体育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那么学生则会对教师所带的学科产生厌恶感,而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极大地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达到快乐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老师必要以严格的方式约束自己。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继而会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要求。

(二)加入游戏活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练。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加强学生的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不是普遍适用的。重复的练习只会让一些好动的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游戏的环节,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反而会乐于接受,教学效果便大大提升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所以通过创新的体育游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人四足”的游戏。通过游戏的举办,一方面,学生能够从中收获乐趣,欢声笑语不断,对体育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腿部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融入家庭体育活动

教学活动开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庭体育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体育任务,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完成。在此之前,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配合学生共同完成体育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利用假期时间带学生去公园骑单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父母的共同生活中体会到体育带来的快乐,使“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崔含娇. 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用效果分析[J].才智.2015(36)

[2] 付新红.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3)

作者简介:

1、郭洁,女、1984年5月,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工作单位: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方面的,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二级

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

伴随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慢慢暴漏出来。为了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科学改革,教育部门要重视起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改革的指导思想不科学

教师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在我国目前的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还被传统体育教学的思想所禁锢,把体能联系放在了体育教学发展的第一位置,没有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教育。

2、忽略了体育教学的课堂学习

现在我国的体育教学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但很多的学校仍旧把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标准,所以把体育课堂的学习课时提供给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体育课堂课程学习不被重视,分摊给其他科目这在中国的体育教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3、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够

现在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很不完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校没有对体育教学投入足够的资金,造成体育教学设施落后,没有完善的体育器材,无法跟上体育教学的进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成果。

4、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全面

在现今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单单教给学生常用的体育技能,没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是把体育考核加分和体能达到标准作为基础,依托实际的体育考核内容进行体育教学,在考试中没有涉及到的体育技能,体育教师就会忽略,造成体育教学内容不全面、不规范。

5、没有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很多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没有体育精神这个概念,造成体育精神的流失、断代。如果学生没有体育精神,就会慢慢失去对于体育的兴趣,没有积极性去参与体育活动,会导致体育锻炼急剧减少,造成体质下降。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1、改变思维方式

作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需要他们深入的了解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把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相结合,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在体育教师要认清在户外的体育教学工作里,学生之间会有非常多的差异,所以,体育教学的教师要从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利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进行体育教学。

2、使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一的体能训练,而是一种复杂、多元的内容教学,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下面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文化素养,使用和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协调同步的体育教学内容。加强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增加学生的团队凝聚力与归属感。伴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变革,体育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通过新颖的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自学技能。在改革的环境下,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分组的方式让,强化对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指导,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

3、增加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资金投入

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学校必须增加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资金投入,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学校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完善体育教学的设施和器材,并对设施与器材进行科学的管理。另外,学校要协调好家庭、社会的关系,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优化资金结构,促进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4、提升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

素质教育的推广给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教师要强化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时指标。体育教师只有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结合时展,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展现当代教师的风采,只有不断增强教学水平,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5、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

要想适应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必须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机制。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从成绩一个方面进行衡量,要涉及学生生活学习内容的方方面面。还要使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评价的环节,才能完善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

三、结束语

伴随着素质教学在中小学体育教学领域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体育教学在新时期有了更加深刻的含义。在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基础,协同好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还要灵活的变革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体育活动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参与精神,尤其要在学生中间积极传播新时代的体育精神,对于体育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林行通 代栋 席豪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郑静芳.我国中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1,(6):257-257.

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感品质;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22-02

所谓情感就是人对于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反应,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情感影响下产生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往往不能够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情感控制自己的理智。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学会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调节,利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把情感作为维系和协调师生之间关系与活动的纽带,通过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的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上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体育教师经常需要手把手地教授学生,所以体育教师就需要比其他课程教师更注重情感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的组织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一言一行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以及体育课的氛围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自己情感的表达,运用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活跃愉快的体育课氛围,在愉快而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既然体育教师的情感品质对体育教学如此重要,那么高中体育教师究竟应该具备何种情感品质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体育教学实践,认为体育教师要具备以下几种良好的情感品质。

一、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热爱的情感

热爱的情感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体育教师应该对自己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具备热爱之情。体育教师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要辛苦许多,不但要付出体力与脑力双重的劳动,还由于是在室外教学,必然会承受风吹日晒。体育教师只有具备对工作、对体育教育事业的深切的爱,才能够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完美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其二是体育教师要具备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体育教师只有真诚地热爱与关心学生,才能够去感染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意志与毅力,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体育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但要模仿教师的动作,还要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在这时候,教师真心的更新与爱护可以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还训斥与指责学生,就会伤害学生的感情,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期待的情感

体育教师对学生充满期待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体育课活动的种类较多,动作也比较复杂,对学生来说,许多专业的动作难度很大,再加上体育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所以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极易产生畏惧和退缩的消极心理,可能一些原本能够完成的动作也失去了信心,不敢去尝试。这时候,如果体育教师能够给学生以期待之情,哪怕是一个包含鼓励与期待的眼神,或是一句简单的期待之语,都会给学生极大的信心与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完成动作。一般来说,学生从心理上对教师比较信任,如果在学生退缩和畏惧的时候,教师没有表示出期待之情与鼓励的含义,甚至表现出对学生失望或厌烦的情绪,学生的信心就会受到冲击,认为自己不行,放弃了继续努力,哪怕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动作也会失败。体育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对任何学生饱含期待之情,通过期待之情,来表达对学生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体育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上进的动力。

三、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愉悦的情感

学习不应该是枯燥、乏味与无聊的事情,而应该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体育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具备并保持一种愉悦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感染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体育教师也是平凡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来自家庭、工作与社会上的各种烦恼与忧愁,都会影响到体育教师教学的情绪,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克制自己的感情,学会在走进课堂之后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努力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带着愉悦的情感来面对学生。

四、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宽容的情感

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第6篇

摘 要 激励机制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具体实施有多种方式,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及理想激励等。本文从激励机制的含义着手,对激励机制在现代体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可借鉴价值。

关键词 激励机制 体育教学管理 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广大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激励机制实施的有效性应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丰富多样的激励方法针对不同学生需求有目的性地进行。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

激励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即激发、鼓励,以个体的内在发展需求为导向,利用有效手段强化、激发其行为动机并促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

激励机制即管理者为了提高管理实效,利用外部刺激,如物质刺激、精神激励等方式,提高被管理人员参与主动性、积极性的措施。激励机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恰当地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激励机制要求教学管理者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通过鼓励、帮助和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1]。激励机制与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使体育教学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调动其参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育精神。

二、在体育教学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一)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学习理念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体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体育教学中切实落实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在体育学习中为学生带来激励机制的正面、向上、积极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体育学习理念。激励机制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健康自信的身体状态。

(二)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许多实践研究发现,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科学地实施激励机制,有助于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2]。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灵活使用激励机制,让激励机制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推动力。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当将体育学习与激励机制有机地相结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激励机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方式,真正的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出体育教学对于改善学生身体状态,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心态的正面作用。

(三)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健康发展

学生通常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对于未来的规划等都还不成熟。所以,应当在体育学习中真正落实激励机制,并根据学生的健康成长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效地实施激励机制,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高贵的品德,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途径

(一)目标激励

目标具有引导、激励的作用,明确目标能够使学生清楚自己所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在适当地激励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向目标努力。目标激励法具有显著的量化、有形性特征,因此,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应通过制定详细具体的方案,细化学生所需要达到的体育目标,如游泳速度、跳高高度等,从而使其有顺序、有步骤地逐项完成目标,最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3]。

(二)情感激励

学生作为情感丰富、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群体,在其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在体育教学管理中运用情感激励法,要求管理者能够全面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被帮助和关心,从而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三)理想激励

理想即个体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未来发展中所要达到的状态或目标,体现出个体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管理者在利用理想激励法时,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促使学生自觉以理想作为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的目标和导向,激发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在满足学生自我内在需求的同时,促使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个人能力,进而使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激励机制促进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把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实施激励机制。同时,还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切实发挥出激励机制的作用,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共同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颜珠.试析提升体育教育管理的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8):146.

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文章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阐述,找出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论证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为今后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思想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和依赖,高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对体育教育的基础理论、教育思想、课程环境、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旨在改革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创建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体育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本文试图从当前体育教学的实践出发,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体育教学中,旨在通过探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为今后体育课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主体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

1.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具体来说,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综上所述,“学习的含义”是指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1.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利用讲解、示范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理念下,教学规范是最基本的设计要求。教学中,教师先讲解与示范,组织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与纠正错误,然后,学生再练习,教师再纠错,学生运动技术逐步得到巩阎与提高,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与小结。这种设计步步有序,环环相扣,教学过程僵化,导致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效率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对技术动作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模仿教师的示范,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对技术动作原理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不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建构者眼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作为认知主体而对认知客体的能动的、双向的意义建构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作为认知主体对认知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合作性的实践和认知。因此,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没有削弱体育教师的地位,反而更加强了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

3.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和实施。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和实施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新模式相比,其教学过程基本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和传播媒介(教学信息和学习环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传播媒介是教师教学生时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具体来说,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体育教师的传授为导向的,学生成为知识的灌输对象,知识的获取是被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信息来源,而体育课程教材内容弹性不足,灵活性不够;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个性化不足。而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为导向,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影响和促进“学”的一种外部条件;强调在学习和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应充分,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意见交流,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协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对意义建构具有关键作用,使学生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分享学习目标。

4.教学评价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意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评。在评价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检测、达标和技术评定来评价学生,强调结果评价,主要采取定量分析和教师的主观评分。而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评价同等重要,评价采用定量分析和师生共同评分。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1.顺应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高度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认知的差异和个性,极端重视具体情境下的知识与技能的主动建构与灵活运用,是一种极富人文性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入顺应了当前高校教学改革实践要求,解决了当前体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重视学生对体育现有知识的学习需要和在学生思想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肯定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了当前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

2.现代教育技术为建构主义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建构主义教学观——“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极为理想的实践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定位于技术层次,立足于创设更合理、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建构主义所追求的体育教学中的“情景化”,可以由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支持。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创设符合实际的虚拟“动作情景”,将更有效地完成学生主动“建构”体育知识。

体育教学的含义范文第8篇

摘 要 体育教学思想是对体育教学现象、本质、问题等总体认识。体育教学思想来源于体育教学实践的认识,又高于体育教学实践,对指导体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思路性、规范性、实践性意义。分析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对提高认识水平、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益等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现代高校 体育教学 主导思想

一、“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的含义是在体育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德、智、休、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为指针,以完成体育教学各项目标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该思想旨在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把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发展身体结合起来,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社会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目标。主张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体育教学过程,用三维体育观来理解学校体育的功能系统,认为只有从多方面挖掘体育的功能,不断拓展学校体育的任务,才能真正发挥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才能突出体育教学的地位。显然“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存在着任务过多、要求过高等不足,难以面面俱到,在具体实践中易使体育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思想有积极意义,是理想的教学状态仍要发挥指导体育教学作用,但也要不断完善,使之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工作。

二、“体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体质教育思想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着眼,以提高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切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都要为增强学生体质来开展。体质教育思想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直接效果,以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为主要特征,以运动处方为主要形式的锻炼过程。显然,体质教育思想扩展了自然主义体育的认识,开始了发展人体、完善人体的科学化锻炼历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建设进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自主发展时期。这种体育教育思想反映了体育运动的本质特征,也容易被人理解接受,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广泛被学校体育教育运用。但是,体质教育思想只重视体育教学的生物效益而对心理和社会效益重视不够,并且在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中也存在着不好把握体质的外显指标和标准,因而被一些学者批评。这正是需要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提高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三、“技能教学”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体育教学工作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具有共同点,也要以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作为首要任务,但体育教学不同于理论学科教学的特点主要是运动技术教学。因而,技能教学思想(也有的称“技术教学思想”)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相对成熟的主导思想之一。“技能教学”思想是指体育教学中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想。该思想理论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体育课内外结合为教育实践条件,强调体育教学中以学生身心特点来安排运动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来安排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以课内教学、课外锻炼互为补充来完成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显然,“技能教学”思想具有较好的理论依据,也符合教学工作要求,容易理解并为人所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较为形象具体便于教学操作,因而,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技能教学”思想也容易导致教学中重技术学习、轻体质锻炼的倾向。同时因存在并对体育教学条件要求较高等现象,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四、“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终身体育”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休育活动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从事运动锻炼奠定基础。这种思想认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中间环节,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墓本理论和方法。显然,“终身体育”思想可以让长远观念与现实紧密结合,对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组织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但是,“终身体育”思想过于宏观、长破了原有的生物观念,已经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角度来认识健康,大大提高了健康理论水平,形成了多维的健康观念。加上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指导理论的多元化、模式的多样化、新问题的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践的混乱现象,急需新的理论思想来指导体育教学工作。

五、“健康体育”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及影响

“健康体育”思想逐渐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以接受和传播,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流思想。“健康体育”思想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根据学生的健康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发展,强调体育教学的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竞技项目软化、教学方法的娱乐化、教学形式的自主化、教学效果的健康化等。显然,“健康体育”思想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观念的多维性,对指导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思想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