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层教学概念

分层教学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分层教学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第1篇

高中数学课堂中,面对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我尝试了分层教学,经过实践证明优化了课堂,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是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分层教学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将学生的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以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主体关系.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进行分层,选取合适该层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1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级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确保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阶段分层的学生进行考查,进行发展性的评价,确保提高教学效果。

1.2 分层走班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主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学生按各自的程度分到不同的班去上课,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分层模式既确定其与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1.3 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主选择,确保学生分层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配合分层目标练习册,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 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侧重于能力创造和检测,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2.分层教学的具体作法

实施分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

2.1 学生分层。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2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

2.3 分层施教。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2.3.1 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不必明显分层,A、B、C三层学生都应掌握章节的基本概念、例题、基本运算、基本技能。对低层学生要求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提问、练习、辅导、评讲,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对中高层学生则要求在教师启导点拨后自主学习、理解、掌握。

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而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2.3.2 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教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

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

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2.3.3 提问分层。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2.4 分层测试。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以二道为宜。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82-2

一、引言

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育引入分层次教学法已经长达十余年之久,在各个高校开展分层次教学期间,该教学模式以及实施方案等各类探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和发展,很多资深的教师以及课程的建设都积累了较为全面的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有很多问题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开始显现。一些高校针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分层次模式设计过于冗杂,使得其增加了额外的支出以及管理成本。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力求构建一种简洁高效的分层次教学的英语课堂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关于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性基础

(一)在教育学方向

众所周知,在教育学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被称作是教学最优化理论,这个由前苏联的教学学家巴班斯提出的理论就是分层次教学法的教育学基础。他认为,教学最优化指的并不是因为某种教学方式或者是方法,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合理的构建教学过程,用适合的方式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区别教学。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倡要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个体的差异,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这样才能用差别的教学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在心理学方向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有美国的教育学教提出要掌握学习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倘若学生并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标准,那么在总结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是学生的问题,甚至是只是智力的问题,而要看教师是否是将教学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结合起来。这个理论就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要以学生为本,要因材施教。

(三)在语言学方向

1985年时,美国的语言学者提出了关于输入假说的理论,这个假说指出了“i+1”的概念,这个概念指的是学习者现有语言知识的水平“i”上,输入学生能理解范围内的语言知识“1”。所谓的“i+1”就是语言的学习者能够接受的语言输入。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如果这个输入过少或者过浅,就会使得其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过多或者过甚则会使得一部分的语言输入浪费,超过学习者的诉求。

这样我们就能够总结出,在语言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语言输入。与此同时,学生的个体是存在着差异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对输入的语言进行一定的区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与自己的语言水平相同或者最接近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三、与分层次教学有关的概念

我们在探讨关于大学英语的分层次教学法中频繁的会涉及关于分类或者分层次这些概念,有些时候这些概念是等同的,所以本文中为了能够清楚的探究出分层次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就要辨析出这些概念的不同。

(一)关于“分类”

我们所讲的分类,指的是将高校英语的教学对象进行有效的分类,比如各个院系的分类就是不同的。有些归属于理科,例如计算机学院或者是数统院。有些教学对象是属于文科类的,比如说汉语言文学、文学与新闻传播或者是教育学。还有一个类别是艺术和体育类的。对于不同的专业院系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类,才能使得课程的设置完全的符合专业的需求,使得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能符合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关于英语的水平的分级

一般来说,我国对于高校的学生在英语方面的水平要求分为三个等级: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以及更高要求。通俗说来,就是高校的毕业要求必备的英语四级水平以及六级水平或者专业水平等不一样的等级考试分类。

(三)关于英语教学的课程的分级

在高校英语教学之中,课程的分级主要是根据学期为根据的,通常是分为一二三四级,应用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之中,本科高校生应该在两年之内学完的大学英语课程。

(四)学生的层次

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分层次主要就是指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从而进行分层次教学。三个层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的,一般要求以及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性目的。当下,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通常是将学生分成A层次以及BC层次两个部分,BC层次的学生差别不大,占学生的总体比列较小,所以A层次对应的是教学目标中的一般要求,BC层次则要实现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四、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本文中,主要是将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一个简单扼要的设置,力求简明。

(一)关于学科的分类

首先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之中,要对教学的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前文所说,能够根据专业院系的不同分为三个类别:人文类以及艺术体育类和理工类。而后根据分好的类别确定教学的课程。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分层教学;中专;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以前中专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直都是将自己当作教学中心,整堂课都是自己在讲台上讲述知识内容,学生只能坐做在讲台下乖乖的听,很少有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忽视,自然而然学生就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现在的中专学生知识积累量以及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想要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非常难。针对这此种情况,中专学院校一定要积极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合理的应用分层教学这种模式来进行数学教学,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果。对此,笔者探究了中专教师怎样应用分层教学法来进行数学教学,具体如下:

一、把学生分成诸多层

现在中专院校学校当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中考未获得良好成绩的学生,还有很多学生连中考都没有参加过,所以,他们的知识含量大不相同。因此,中专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摸底考试成绩,对他们进行层次划分。在进行层次划分时,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所具有的特长、爱好和兴趣,之后根据这些情况把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且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即定为A层;第二层的学生知识基础较为扎实,可是却无法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即定为B层;第三层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生成绩非常差,即定位C层[1]。通过把学生分层处理以后,数学教学便能够在教学时、课后练习时和布置作业时,根据每个层次上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知识掌握情况来进行恰当的知识内容安排,进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进入学习的状态,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把教学目标分成诸多层

当把学生分成众多层以后,中专数学教师还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以及不同层次上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与学习情况,制定同他们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平日里的细心观察,掌握每个层次上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需求以及态度,之后再把教学目标分成诸多层,进而有效的将这部分问题解决。

例如:在讲解《集合与元素》这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A层的学生在掌握集合与元素的定理以及概念基础上进行知识面的拓展,构建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而针对B层的学生来说,教师让这部分学生对集合与元素的概念进行数量掌握,同时应用这些概念解决没有难度的问题;针对C层学生而言,因为他们没有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并且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能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所以,教师可以让他们掌握考试当中以及经常会应用到的集合与元素概念,并且能够把一些没有难度的概念题解决即可。所以,通过把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处理,能够使各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2]。

三、把课堂教学分成诸多层

在把课堂教学分成诸多层时,需要对合分兼顾这个原则加以有效应用,确保在实际数学教学时,不但可以具有针对整体学生实施的教学环节以及内容,也就是合的内容,还要有针对各个层次学生情况实行的教学环节与内容,即分层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教学,同时还能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主动的投入到教师为自己安排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讲解《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A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找出函数这节课的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然后再归纳与总结这部分知识;对于B层学生,教师应该积极的进行引导,并从旁帮助B层学生深入认识与理解课本知识,为这层次上的学生设计一些容易的练习题让他们做;针对C层学生,教师应该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逐一对其击破,并同他们一起来学习和探究新知识,让他们可以掌握函数概念以及定理[3]。最后教师在课堂上统一的讲解新知识,这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刚才所学的知识上得到提升。

四、将课后作业分成诸多层

中专数学教师应该把课后作业分成诸多层,实际上课后作业就是检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武器。然而以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通常都会使高层次学生感觉浅显,而低层次上的学生有感觉到非常的深奥,这样高层次学生毫无收获,低层次学生又兴趣全无,进而每一名学生的成绩都未得到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布置同学生学习情况相符合的作业。

譬如: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应用两种方法来解决作业问题,进而提升使这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升。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应该为他们安排难度以适中的课后作业,与此同时还要为他们设置一些思考题,进而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针对C层次学生,教师应该为他们布置一些基础题,进而使他们的基础可以得到夯实,并要求学生应用学习知识概念去解决课后练习题,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建立充足的自信心,进而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五、把教学评价分成诸多层

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当中属于最重要的部分,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也就是教师应用教学评价的方式来疏导学生的心理以及意识,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的进行学习。而中专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一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合理评价。

结 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这种方法被应用到中专数学教学以后,使中专数学课堂有了活力,且增强了吸引力,受到很多学生的喜爱、认可,进而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所以,中专数学教师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分层教学这种方法,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课后作业以及课堂教学等做好分层处理,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层次上学习到知识、感受到成功,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欲明.关注每一个――“分层教学”策略在小班化音乐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艺术百家,2014(z1):297-298,331.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学

分层教学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分类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个性差别大,怎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成绩有所提高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分层教学法,因“层”施教,是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搞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我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谈谈初中教学的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既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现代教育学这样解释“因材施教”:在共同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特长、能力等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与分层教学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国内教育论述中,提到教学原则时自然少不了“因材施教”。 国外也有教育家提出相关理论,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逐步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层面。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

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和能力的不同,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分层教学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层学生,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

分层教学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使教学顺利进展。在分组时,我走访班主任,知道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背景;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学习态度、思维水平等。结合考试成绩,综合考虑,将学生分成三组:30%左右学生双基掌握较全,分为优等生A层;50%左右学生双基掌握一般,分为中等生B层;20%左右学生双基掌握较差,分为学困生C层。当然,这样分层不能告诉学生,老师心中有数即可。学生的分层应动态管理,适时作调整。

(二)分层备课,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可根据学生的实情分层备课。在备课中,对A、B、C层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层要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以上三类学生的认知层面,精心设计有层次的教案,从而分层备好课。

(三)分层授课,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

传统教学是“一锅煮”,分层教学则是“分餐制”。我这样“分餐”: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在授课中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提问时,我将难度大的问题给A层学生回答,难度中的问题给B层学生回答,难度低的问题给C层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回答、承包回答的场面。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授课既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实现自身价值;又要把分层授课的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使课堂达到理想效果。

(四)分层作业,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

分层作业能及时检测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对各层学生进行训练、拓展。按照分层教学法的要求,授完新课后要设计几套练习题,有基础题、综合题和能力题。A层学生做能力题,强化概念、灵活运用,减少基础题量,增加思考难度,让他们获得学习发展的空间;B层学生做综合题,把握概念、掌握方法,延伸扩展题目,基础结合变化,让他们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C层学生做基础题,记忆概念、理解例题,熟记基本题型,牢记概念公式,让他们尝到学习进步的喜悦。

(五)分层辅导,是进行分层教学的有效环节

课堂对学生分层授了课,到课外辅导,我给A层学生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思考,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培养他们的英语特长;给B层学生讲一些英语家的故事,学习一些“趣味英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磨练他们的好学意志;让C层学生消化课堂上的内容,订正作业中的错误,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此外,我还用“将教兵”法,教师对A层同学进行辅导,A层同学对B层同学进行辅导,B层同学对C层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

(六)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教学的源泉动力

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评价,可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我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做到严要求,使他们谦虚谨慎,不断超越自已。对B层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揭示不足之处、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己。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挖掘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英语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样不同的评价取得了好效果,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三、分层教学的心得体会

针对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所带的班级采用分层教学后,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同类班级高了不少。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法,既克服了分好差班的不利因素,又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当然,分层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实施分层教学法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学困生的学习波动大,只有经常交流,做好思想工作,才能坚持下去。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第5篇

一、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层”概念不仅仅是指学生分层,还涵盖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分层、评价分层等诸多方面,在每一个环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赋予不同的要求,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

2.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了让所有学生得到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辅导下愉快地学习,从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三、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 的比例分为A、B、C 三个层次:A 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 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应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

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A 组学生达到①-③;B 组学生达到①-④;C 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带着疑问听课;B 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C 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函数和映射?

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 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 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是基础性作业;B 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 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 至30 分钟内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考核、评价的层次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考核和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次。比如试卷的命题,应改变传统的做法,可以将一份卷分为基础题和层次题两部分,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层次题指同一大题里安排一到三个层次的题目,各层次做相应题目,难易度不同,但各小题的所得分相同,这样使低层次的学生能享受得“高分”的喜悦,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因得高分而产生骄傲思想。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第6篇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分层教学”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又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和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同一年龄的学生,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又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这些差异,教育者应切实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争取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又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人才。

2、“分层教学”要符合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和教学的可接受原则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按教学规律及原则要求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对该条件来说最大可能结果。反映在全班学生身上,每个人都能获得在这个时期内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的效果。

“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可能性,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所以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一切的安排都应适合学生的能力。

3、“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思想

因材施教思想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原则之一,贯川于我国古代教育史。孔子说: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教育学生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了解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和爱好。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为前提进行教育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崇高的,也是我们今天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4、“分层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发展性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选拔教育、淘汰教育。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英才教育,但反对使所有教育一统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首先必须是园丁,呵护每一株幼苗,素质教育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

二、“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针对一个班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结合目标教学理论,拟定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以上教学模式上只表明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不表明其先后必然顺序,更不是固定的程序。实际上,模式不等于公式,也不是方式、计划,模式是动态的,其要素可能省简、添补、换位,模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几个环节要因课型而异,因内容而异,各有侧重,灵活运用。

三、“分层教学”的操作程序与策略

1、学生分层

根据一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探究能力,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层,主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为求知层,基础好,能力有待提高,主要为中等生;C层为探索层,主要为优秀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我。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能上则上,该降则降,教师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2、教学分层

(1)分层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及班中三个层次学生的可能水平,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函数概念”内容时,我设置了如下学习目标。

A层B层C层

函数概念理解函数概念,完成相应练习、习题A组题,探究求定义域的方法。理解函数概念,掌握求定义域的方法,完成相应练习、习题A组、B组题,探究求值域的方法。理解函数概念,掌握求定义域的方法,完成相应练习、习题A组、B组题,探究求值域的方法,求字母取值范围的方法并完成一定的拓展题。

实施这一环节应注意,各层次目标虽然有差异,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阶梯,使低层目标学生也可以向高层迈进。

(2)分层探究

设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巧妙设疑,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依纲探究,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及自学能力,在提问的角度上应有区别。如在学习函数概念这一内容时,分层次要求学生探究质疑,A层:探究求定义域的方法?B层:探究求值域的方法?C层:探究求值域及求字母取值范围的方法?

(3)分层内化

内化学说的基本观点,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内化的好坏与教育效果正相关。

分层内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课堂上或全班教学、或小组教学、或个别指导,既有尝试练习,也有小组讨论。对三个层次来说,其中一层可能处于尝试练习或默读教材(静态),另一层(或两层)可能在分组讨论或教师引导下归纳小结(动态)。教师有序的点拔、引导、调控。在同一节课中,同一层一般有2―3个动、静转换。

(4)分层作业

课后作业分三类题目,一是必做题,题目深浅适中,难易适度,A层学生经过努力可独立完成;二是自选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A、B层学生可选做一些题,C层则全做;三是思考题(即补充的拓展题),有一定难度,C层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来,目的在于培养优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既可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了少数“尖子”。

(5)分层考试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即进行单元测试,试卷中对A、B、C三层学生的题目明确分类,C层同学在完成规定题目之后,另外做一些难度较大题目,并计入总分;B层同学只做规定的题目;A层同学只做基础题。

实行“有选择,无淘汰”的分层考试模式,“有选择”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考试时可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无淘汰”是指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的考试可让A、B、C三层的学生都有机会完成目标,这就能充分展现考试的激励功能,可通过考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6)分层反馈

思想反馈:加强师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及时反馈学生分层教学中出现的心理需求。可采用在班级设置“信箱”中“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学生提出的好建议要及时采纳,以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信息反馈: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中的“求助信息”即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知识遗留问题,可通过不同手势(如举左手、右手、握拳等由教师先自行设置后在班级公布)向教师反馈,通过外授(教师、学生)帮助及时解决。

学习反馈:在分层作业、分层考试中的答题情况应按学生层别,成绩划分为“优、良、中”三等,教师在认真批阅的基础上,使课后辅导更有针对性。这就使各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形成了争取不断递进的氛围。

四、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

在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过程中,我对实验班学生(46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了跟踪调查(见表一),同时对实验班(46人)和对比班(45人)进行了成绩跟踪调查(见表二)

1、学习兴趣的比较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显示出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强,表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筹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在动机。

2、学习成绩的比较分析

据各次考试成绩表明,实验班学生的总体成绩明显优于对比班,实验班抽考优秀率达76.1,对比班抽考优秀率达66.7,这表明通过教改实验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问题与思考

虽然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在具体实践中亦发现一些值得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1、实施“分层教学”必须注意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进行科学分层、动态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必然会使部分学生(特别是处于两层间的学生)在情感上、心理上有些不平衡,使学生产生思想波动。为此,分层前,要通过思想动员、问卷调查、谈心和家校联系等途径来提高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水平,使教师掌握到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与能力差异等第一手资料。分层时要分而有度,据情而变,不盲目分死,实施分层动态平衡,真正做到既看到同学差异,又看到学生发展潜能。所以,如何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实施“分层教学”勿忘加强尖子生培养

从理论上讲,分层教学对提高全体学生素质都是有利的,但从实践结果看,得益最多的是中下层学生,优等生常被作为中下层次学生教育资源来使用。因此,在分层教学中如何对尖子生进行独立学习和专题研讨方面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第7篇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的办法.显性分层由学生自选,师生协商,是一种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但学习较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将三个层次的学生按比例组成四人合作小组,按纵向同质或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教师辅导和同学间相互帮助,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二、分层施教

第一,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应用概念、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第二,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以便课堂上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 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的问题,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由于分层教学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时间会显得紧张,利用投影设备、幻灯片来显示例题或者习题,可以节省板书时间,使教学过程紧凑.投影可以显示各组不同难度的题目,教师应充分利用投影、幻灯,有效地为各层次学生服务.

第三,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分层次选编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能解决以往统一练习、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第四,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调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对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促使他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对A层学生,可挑选尖子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

三、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及补漏.诊断性评价,团体教学,单元测验,已掌握者自由学习或帮助未掌握者再次测验,给予认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循环.这种观点比较注重于通过测试对学生进行检查、评价.通过适当的练习、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使教师不断获取最新的分层依据,让有所提高的学生能进入更高的层次,获得更适当的教育,也就是赋予分层教学以能动性.这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形式上来分,可以有课堂分层次练习评价,也有课后分层次练习评价和分层次测验评价.这些评价可以在教学的任何时候进行,但更多的是通过单元测试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这样,有利于鼓励顺利达标的学生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努力,有利于调整教学要求.

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第8篇

在教学过程中,目标起到的是导向作用,即通过目标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了解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的,是用于完成教学用的,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结构、学习能力等在教学中以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不同的学生按自己的实际去实现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在预习前向学生揭示目标,也可在导入新课后再借助多媒体呈现层次目标.以预习中的目标为例,如“原子结构”的预习中,对C层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层次)的预习目标为:1)复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4)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5)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而对B层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稍好的层次)则要提升一个档次.如对第4个目标则拓展为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对A层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层次)则要在B层上更进一层.如此,学生的层次不同,所要达成的目标具有了差异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过程分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引导全体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如果探究要求一致,那么,基础稍差的层次也许不能较好地完成探究活动.但如果根据学生而制定不同探究内容,实际操作起来又会有很多困难.因此要在分组的时候遵循“优差互补”的原则,让小组学生能在探究中相互合作,要注重在提问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如在“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探究中,对于“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并幻灯呈现,然后追问“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探究中引导基础较差的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在总结过程中则引导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总结.在针对个别学生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结构,如“共价键”中对“键长”的概念探究后设问“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而引出“键角”的概念,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可让其探究后直接概括,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追问“这个夹角是多原子分子中什么的夹角?”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键角”概念的概括.

3练习评价分层充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