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 work,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lso been strengthened. As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basic 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and technical productiv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nefit from th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entives. Sci-tech incentives both affirm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but also mobilize the research initiativ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At the same tim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have strengthened the university's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and enhanced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presentative problems in the decla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P键词: 科技奖励;高校;问题;对策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wa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08-03

0 引言

科技奖励,是推动我国科技蓬勃发展的重要决策,是科学研究的指向针,极大调动了高校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高校每年产出的高质量专利,高质量论文无不充分表明高校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然而,目前仍有部分高校由于科技人员未真正认识到科技奖励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创新研究时未能找准国家重大需求方向等原因,导致高校申报科技奖励的成功率依然较低。为此,本文结合本校十多年的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经验,以及参考兄弟院校的良好做法,对当前我国高校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管理展开探讨。

1 科技奖励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科技奖励是科学研究的指向针

通过科技奖励,使人们可以看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和取得的进展,使科技工作者能够选择适合的科研方向,推动利于国家发展的重要科研项目,产出国家需求的科研创新成果,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1.2 科技奖励进一步调动了高校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科技奖励具有权威性高、荣誉性强、奖励强度大的特性。科技奖励是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性劳动的重要体现,确认和肯定广大科技人员的重大创新和重要贡献,激励他们拼搏于科学技术前沿,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不断开拓创新,攀登科技高峰,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稳步发展[1]。

1.3 科技奖励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奖励通过奖励在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和完成科技成果的研发人员,切实降低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门槛与成本,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基础研究与实际运用的紧密结合,促进国家科技经济的大力发展。

2 广东药科大学近年来取得的科技奖励概况

广东药科大学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现代药学教育,最早设置药学本科专业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经过57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学校成为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广东省培养高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和新药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形成了涵盖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比较完整的医药研发创新体系,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国家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在内的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通过学校的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广东药科大学在重大科技奖项方面具有重大收获,获得省级及其以上科学技术奖20项,如表1所示。其中,2014年,以该校第一完成单位研究的项目“调肝启枢化浊法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基础与应用研究”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标志着我校科研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3 高校在申报科技奖励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大力推广,调动了高校科技人员对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促使高校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获得的科技奖励数量也不断增加[2]。但是从广东药科大学及相关兄弟院校的情况来看,其成功率依然较低。笔者认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1 高校对科技奖励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科技人员对科技奖励重要性认识不够,一心潜心做科学研究,只顾埋头干活,不知道申报科技奖励[3]。虽然高校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如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奖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再进行额外奖励来激励肯定科研工作者,但是对其奖励力度远远不够。

3.2 高校科技人员对申报环节缺乏清晰认识

高校组织评奖部门对申报科技奖的科技人员缺少专业指导,有的没有成功申报上科技奖励的项目,其评不上的原因并没有及时反馈给申报人,让该项目工作不能及时改进,从而降低项目获奖几率。其次,就是高校部分相关管理人员对各类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的具体环节和要求缺少清晰的J识,因此对各种科技奖励的不同要求不是很熟悉,无法按照相应的科技奖励要求指导有关科研人员选择项目,因此出现科研成果质量与科技奖励要求不统一现象,难以撰写出好的申报指导性材料,从而影响了申报工作的成功率。

3.3 高校科技人员并没有按国家重大需求的方向进行创新性研究

众所周知,申报科技奖的重要前提是获取了创新性的科学技术成果。然而,高校对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的资金投入不够充足,对重大科技创新团队及平台资助力度不够,因此高校在相关学术领域难以取得突破性科技成果,高校部分报奖成果的先进性、科学价值、应用价值都跟获奖要求有一定差距,这也是高校申报科技奖励落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3.4 申报科技奖励的技巧不够

报奖工作现在一般采用网络申报或者系统申报的方式,因此申报奖励时申报材料是关键,“推销”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的证明[4]。一些科技人员由于没有认真研究奖励申报的与材料填写的要求,对报奖材料的撰写缺乏主次意识,重点内容不突出,使创新点不明确;材料准备不充分,不但导致报奖不能通过形式审查,还会因申报材料缺少创新性,重点不突出导致报奖不成功。

4 做好高校科技奖励申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提高高校科技人员对科技奖励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科技人员想要获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必须要有优越的科研条件为前提。充足的科研经费、设备等科研条件,主要来于高校的资助,横/纵项目的扶持以及科技奖励的支持。一旦科技人员有了科技成果,国家自会颁发科技奖励,科研经费、设备随之而来。除此之外,获得科技奖励后,高校将会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扶持,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不仅使科技工作者精神上受到鼓舞,实现了自我价值,还能保障其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取得更为突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而又能申报等级更高的科技奖励,如此良性循环。因此向高校科技人员强调科技奖励对于推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尤为重要。此外,为调动科技人员对申报奖励的积极性,学校应加大对获得科技奖励的项目的奖励。另外学校可以将科技奖励作为评定科研人员的工作量、评聘职称等工作的重要指标,将科技奖励与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以此增强科技人员对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重视。

4.2 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申报引导作用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当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时刻追踪科学发展动态,了解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及各类科技奖励的政策要求,全面了解学校的科技成果状况和水平。只有了解学校在各个科研方向的动态与进展,才能引导科技人员在申报科技奖励时选择成熟的时机,选择对口的申报级别和奖励,有利于学校科技人员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应当为科技管理人员提供一些有关科技奖励的专业培训,例如;在申报过程中,如何选出有具备报奖条件的成果项目,如何分清成果的类型,选择什么样的申报渠道,申报何种类型的科技奖励,如何准备申报材料等环节进行专业系统培训,使相应的科技管理人员对申报科技奖励工作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发挥其对高校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科学指引作用。

4.3 普及高校科技人员对科技奖励申报要求的了解

在申报科技奖励时,除了要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外,报奖人还应当对申报工作的要求以及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因此除了加大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对申报科技奖励工作的相关宣传与培训外,相应的科技人员也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科技奖励申报的要求和技巧,重点突出自己已有科技成果的优势与创新点,认真收集整理材料,填报好申请书,这样才能在申报科技奖励时为自己的科研成果锦上添花,提高报奖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永平,孟宪飞,吴荫芳.国家科技奖与高校科技发展关系的分析――基于清华大学获国家科技奖情况[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4):101.

[2]何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年获奖科技成果分析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 2007(6):40-43.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科研思维能力培养

        一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医学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其培养目标为: 1.有厚实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2.有较强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3.有一定的医学科学研究的训练;4.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是未来的医学精英人才。实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适应未来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竞争, 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实行本、硕连读制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是一条重要途径。为确保上述目标,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医学科研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二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分阶段训练及其重要性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科研训练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 : 基础学科阶段, 初步培养学生科研的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导师、名医、科研人员讲座等形式, 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培养其初步具备科研的条件、方法和态度; 第二阶段: 三至五年级:基础医学阶段, 进行系统科研训练,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如通过“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撰写论文—理性认识”科研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第三阶段: 临床学习阶段, 则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 进行临床科研训练, 通过完成硕士研究论文和硕士论文答辩,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基础学科阶段, 学生的课程以理科类基础课程为主,还没有足够能力参与科研, 而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则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临床阶段能否以较短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撰写学位论文, 乃至能否顺利完成本硕连读学业的大事。因此, 如何做好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工作是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中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1]。

        三  基础医学科研训练的方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1988年起国家教委批准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新疆医科大学至今已招收10 届,实施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已历经5期,它以学生完成课题,SRTP立项的方法, 经过系统的训练, 把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自主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 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或调查研究等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突破常规进行创新研究, 摸索出科学研究的性质和律, 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

        新疆医科大学SRTP 实施包括如下方面: 

        1.组织机构:成立了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和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专家委员会。由新疆医科大学教务处实验管理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执行程序:由“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教学检查、结题验收”组成,各学院教师组织学生自行申报,教务处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立项负责人组织实施,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通过中期检查的立项继续进行,最后,教务处组织结题验收。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科研

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工作最主要的两个方面。但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认为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而科研是研究型大学的任务。实际上,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处理好这两项工作,对学校、对教员个人甚至对参与其中的学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高职院校,随着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大学不相同,其科研工作的性质和定位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作为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同样需要科研。科研是高职院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创品牌的重要途径。

一、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科研能够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通过科研能够锻炼教员队伍,打造教学团队。二是科研对企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服务企业是高职院校的职能之一,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加以解决,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增进企业与院校的关系;三是科研对院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科研,可以加强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可以提高院校的知名度,能够提高生源数量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促进院校的发展。

二、明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

高职院校搞科研,定位很关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服务而决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运行的依据和出发点。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长项不在于基础科学的研究,而在于应用技术和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研究,在原理验证、实训条件开发、技术应用相结合上着力。近年,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投入大,这都为教员、学员从事科研提供了条件。为此院校教员立足所从事的专业或岗位(群)的教学,从事相关的技术的应用研究,将会不断取得突破,积累成绩,最终形成强项,创建出本专业、本岗位科研特色。

三、提高教员科研综合素质

(一)树立大学教育观,增强科研意识

高职院校强调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求不但具备较雄厚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具备很强的应用和开发研究能力,能针对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术攻关,为部队服务。教员的培养离不开科研,要通过科研增强教员的自我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学习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搭建高层次的科研平台。

(二)开展科研专题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有关科研机构应组织开展专题科研培训,让教员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等等,在培训环节上,要走出去、请进来,既要发挥校内外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切实提高教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科研带头人队伍建设与扶持力度

科技人才是科研团队的精髓,科研带头人是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标志,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是科研发展和科研特色培育成功的决定因素。对于科研实力相对不强的高职院校来说,加强科研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发展学校科学研究、争创科研特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可聘请相关行业、实践丰富、科研成果突出的高级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为科研带头人,发挥他们的科研带动、辐射作用;更要注重本校科研带头人的培养与扶持,要以重点扶持为核心,以条件支持为先导,以方向整合为依托,在科研资金、科研资源、科研条件、科研时间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积极帮助解决其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助其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促成一批科研带头人的脱颖而出,再通过科研带头人的带动、辐射、引导与帮助,培育和组织一批科研团队,使其成为应用技术性研究领域的生力军,带动专业的技术应用性研发工作的发展。

(四)提供物质保障,加强科研人才培养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科研档 ;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在医院的科研档案管理领域,具有十分严谨的程序和模式。它是整个档案管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收录的内容是医院在科研和医学实践中的成就和具体情形。只有详尽、准确的档案资料才能为科研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保证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医务事业领域也不断进行改革,这就要求对医疗科研档案的管理不断进行创新,以体现管理的自身价值。要进行管理模式和手段的开拓,于创新中求发展。

1 医疗科研的具体程序及科研档案管理的特征

1.1 医疗科研的主要程序

鉴于医学科研的重要性,它具有自身的程序和相关规定。通常包括:科研题目的选择、有关选题的设计、具体实验过程、资料的整理以及数据的分析。根据科研的内容,档案主要是针对科研文书、项目和成果的档案。其中针对项目进行的档案收录是主要部分,包括申报项目的详细说明、申报文件、相关合同、成果及相关证书;针对科研文书的档案主要是指科研法规、医疗文件以及相关的管理文件,这是进行科研行为的主要标准;针对科研成果的档案是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主要是项目文章、奖项等。

1.2 医院科研档案的主要特征

科研档案的特征取决于研究的目标和特点,是进行档案管理的主要理论依据。系统性明显,需要主题明确。档案管理涉及的周期比较长,具有加强的衔接性。为了突破时间和周期的限制,对档案必须进行阶段性的归档;在进行分类的时候,要彰显系统与成套的有机统一;对于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需要较多、较专业的协作,综合性比较明显。需要对很多学科进行整个研究。简言之,就是既要体现综合性,又要彰显单独学科的唯一性;具有较强的学科性,专业特点突出。由于医疗研究具体分为众多科室,对档案的管理也要进行专业的划分,按照专业的不同进行档案的归纳。彰显档案管理的专业性的特点。

2 对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1 档案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完善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健全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但是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和外部管理机制。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监督和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进行。就目前实际状况看,很多在医院从事科研档案管理的人员都存在编制的问题,阻碍了对档案的合理分类。管理人员调动性比较大,缺乏一定的稳定性,阻碍了对外交流的正常进行,使档案管理不能为科研服务。

2.2 思想上没有对档案管理加以重视,归档的观念比较单薄。相关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在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不严谨的情况,缺乏相关的管理思维。首先,科研工作人员没有给予归档管理以足够的重视,档案形成后没有切实落实管理。其次,对于归档的材料,管理上不够严谨,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的知道,忽略每个环节的衔接性。最后,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对各种材料的统筹,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缺少专业的引导。

2.3 完成归档的材料质量不高

在医院的归档管理工作中,文件材料的医学质量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材料的不完整和精准性差。归档的材料完全没有体现中心,真实性差。一些工作人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愿分享成果,影响社会效益。也使得资料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下降。科研档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直接导致资源的荒废。

3 如何实现对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创新

3.1 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管理形式的创新根本是制度的创新。只有实现机制的创新,才能为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科研档案也要引进先进的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档案制度的重视。对机制的创新,要对医院不同的级别进行分别管理的方式。医院作为主体,抓主要部门。部门自身也要进行档案的统筹,与领导的职责相联系。人事部门也要根据成效进行综合考量。将对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成效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标准。为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坚实的保证。

3.2 注重管理方式的创新

对于管理方式的创新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档案管理的思维,对有关项目的资料、人员等进行系统的总结,派专人组织工作。正确处理档案管理和科研项目组的关系,互相进行监管,相互指导,实现双方的良性发展。档案管理者要对项目进行全程监控,分阶段进行检查,如发现任何有违归档的情形,要立即进行纠正,否则可以拒绝收录。在项目完成后,双方共同进行档案归档。

3.3 对档案管理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

3.3.1 对于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对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促使新时期的档案管理者成为既具有现代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顺应档案管理的时展的要求。

3.3.2 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保密性,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个集科技、规范、法制于一体的电子档案系统。运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料的传递,实现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多种方式对资料的储存和归档。有利于空间的剑圣,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为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体系。

3.4 不断加强开发利用的创新

对开发利用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拓展,对共享平台进行创新,以便实现档管理对科研的服务作用,促进医疗事业的进步。医院科研档案代表了医院最新的科研成果、最高的科研水平,体现了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管理进行不断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对科研项目、科研管理和科研行为的指导作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提升整个医疗行业的技术水平,实现医院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此,必须重视创新思维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新观念,运用全新的模式去改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充分应用和开发档案数据和信息,为整个医疗科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胜军. 浅谈医院科研活动中的档案管理[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3,03:54-56.

[2]胡桂周,吴志华,鲁鸿,钱毅,陈超. 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的问题与建议[J]. 中国病案,2013,01:17-19.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明确学习结构化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更好的使用结构化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结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分子构型与组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结构和各种运动的相互影响的化学分支学科,可以深入分析化学反应机理和本质,阐明物质的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5]。在这个基础上就有可能不断地运用已知的规律性,设计合成出具有更优性能的新材料。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研究生用微观结构的主要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能够用结构化学理论从本质上来解释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结果、指导科学研究、解决科研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

结构化学对指导科研实验就重要的作用,但结构化学是一门理论学科,抽象难懂。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习热情,我们把理论教学与科研进行结合,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以致用。用科研促进教学,教师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学会用结构化学所学的方法去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教师乐于教育、学生乐于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良好氛围。作为结构化学的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过程进一步理解结构化学在实验中的指导意义,利用结构化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推动科研实验的进展。而我们的科研成果又可以反过来论证结果化学理论的作用,利用科研来提高教师结构化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入一些的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和热点,就会使研究生对其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能将所学知识与科研实践密切联系,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工作的热情。新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必须以结构化学的知识为基础,否则不可能从本质是理解材料的结构特点,不能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合起来。例如,在研发新型发光材料时,我们需要调控材料吸收峰的位置、半峰宽;而在设计太阳能电池的时候需要材料能有更宽的吸收光谱和合适的能级。我们可以使用结构化学方法来达到调控材料性能的目的,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规律来预测一些新颖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大共轭组分的有机大分子,通过分子裁剪来设计材料的结构,进而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可控化设计,调节吸收峰的位置与强度。运用好客观规律,在研究生课题实验的前期摸索阶段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3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

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核心是创新思维模式的培育。教师授课时沿着创新思路、创新方法的路径,并通过引导、启迪、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及创新技巧,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备的素质基础。结构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呈现的是以演绎为主、类比为辅的思维过程。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出发,推知新颖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推理方法。随着结构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对微观粒子等自然科学理论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与普遍,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创新思维方法也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此外,类比创新思维方法在结构化学的学习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德布罗意的物质波与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的类比等。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类比思维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类比思维的模式,学会举一反三,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研究生明确课程中公式的物理意义,学会抽象思维,着力培养研究生的课堂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最终提高我校材料专业方向研究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提高就业率。

4结语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创新性 实验设计 影响因素 对策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因此,如何培养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创新性实验设计通过学生自主选题、查阅文献、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答辩、完成实验操作等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创新实验设计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实施情况制定相应对策,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广东医学院在教学中开展了创新实验设计的28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80名参加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73份,问卷有效率达97.5%。其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117、156名。

1.2 问卷设置

根据实施情况并结合研究所需,自制问卷题目,主要从是否当过科研助手、参加活动的心态、经验与收获以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设置问卷。题型包括基本信息3道,单选题3道,多选题10道,填空题1道。

2 影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因素

2.1 大学生对创新性实验设计缺乏准确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61.54%的大学生单纯是为了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参加创新性实验设计,学生表现不积极、态度不严谨的现象较严重。经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性实验设计属于难度高的学术问题,对于本科生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主动接触过类似活动。笔者认为,高校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本科生关注课程学习多而科研学术氛围不浓厚是造成大学生对创新性实验设计缺乏准确认识的主要原因。

2.2 学生综合科研能力不高

2.2.1 缺乏实践经验

调查结果显示曾经有过科研助手经历的大学生中有78.21%认为其科研助手的经历对设计实验有帮助。大学生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不仅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还能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现阶段国内外很多高校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其中科研助手就是一种较好的、行之有效的方式。①但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曾担任过科研助手的大学生只占全部学生总数的25.27%,并且高达79.12%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验设计比赛或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科研实践经验相当匮乏。

2.2.2 选题、查阅文献困难

对于在实验设计进程中遇到的障碍,存在选题困难的高达80.59%,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创新性实验设计中都存在着选题困难的现象,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实验以及为什么做某些实验。存在查阅文献困难的占54.21%,说明尽管多数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等课程,但很多学生对于在实践中有效查阅文献资料仍有困难。由此看出,选题技巧和有效查阅文献对创新性实验设计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对老师指导的依赖性强

调查结果显示达75.09%的学生认为老师在整个实验设计进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44.32%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做,一方面要有问必答,37.71%的学生更愿意老师指派有经验的学生进行指导,以便于交流。这个调查结果一方面强调了老师的指导在实验设计进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大学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在多数的实验教学中都是学生照着书本上的步骤和老师的要求进行验证性的机械照搬式的实验学习,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由于创新性实验设计课程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还没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过来,依赖老师的习惯依然占主导地位,以致于老师指导少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3 建议与对策

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②创新性实验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个锻炼科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针对此调查暴露出的问题,建议与对策如下:

(1)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高等院校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助手实践机会;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个人和团队组织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实验设计,从整体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严谨的学术传统。

(2)提高学生重视度。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学生介绍创新性实验设计的意义,介绍其对大学生综合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组织有过科研助手经历或曾参加类似课题申报的学生开展经验交流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度。

(3)加强学生主动性。首先,采取分组开展的形式,每组成员3至4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实验设计中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适当满足学生的荣誉心,对实验设计优秀的队伍或个人给予奖励,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传统制造型企业;科研人才;激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仍然是当今时代变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并不断发展,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日新月异。传统制造型企业要顺应时代变革,推动产业升级,走科技创新、提升品质是必由之路。企业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科研人才的引、用、育、留至关重要,也是挖掘和发挥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一、科研人才激励应当遵循的原则

企业制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的目的是根据员工的需求期望,结合企业拥有资源的实际,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正确诱发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并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组织目标,同时满足员工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组织目标和个人期望相结合原则

组织目标和个人期望相结合原则也即价值对等原则,员工通过个人努力为实现组织实现目标贡献的价值越大,个人期望越高,对其激励力度就越大。避免平均主义的弊端,促使价值导向,公平分配,有效激励。

(二)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原则

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是从满足人的不同需求来讲,物质激励满足了人的第一层次需求,它是诱发人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单纯的物质激励就失去了“功效”。事实上,满足人们的安全、尊严、认同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非物质需求,更具有激励性,所以把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对员工激励的作用。

(三)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原则

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是从时间的长短来讲的,也是当前理论和实践普遍研究的课题。短期激励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促使为了谋取当前利益而牺牲未来利益或组织利益的可能。给予员工短期激励是必要的,而采取一些长期激励的手段,降低组织风险也很必要。

二、传统制造型企业科研人才激励现状分析

(一)激励机制不成熟、不完善

传统制造型企业在以往的发展历程中,过多地关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对于研发没有足够重视,对科研人才的激励机制轻描淡写。大部分企业普遍缺失对科研人才的奖惩机制,管理者凭主观判断或好恶进行奖惩,奖罚不分明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中小企业对科研不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岗位职责价值不研究,薪酬设计不公平,外部竞争力不强,使得许多科研人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扼杀。

(二)激励机制缺乏有效保障

“员工薪酬不能高于领导薪酬”的观念在大部分传统制造型企业根深蒂固,片面认为一般岗位员工的贡献在大也大不过企业的管理者。这种片面地认知,导致大部分传统制造型企业不能建立起科研人才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传统制造型企业大多盈利能力不强,资金实力相对薄弱,对科研人才的大手笔激励力不从心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三)物质激励胜于非物质激励

目前很多传统制造型企业基本上采取“工资+奖金”式的单一物质激励,管理者缺乏对科研人才激励方式的研究,不注重非物质激励的手段。部分企业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对所有人运用同样的激励措施,缺乏对激励有效性的认知。强调高工资和奖金的重要性,忽视对科研人才的非物质性激励,不从情感上关心、价值上尊重、事业上支持,结果只会是高级研发人才的“拂袖而去”。

(四)长期激励手段缺失

“工资+奖金”的激励方式是目前大多数传统制造型企业对科研人才的普遍做法。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对科研人才的不重视、不珍惜,一厢情愿地认为社会人才多的是,你走了我再招,有钱不拍没人才。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者未能对奖金的发放方式进行研究,在科研人才激励方面舍得“大手笔”,但忽略了延期支付、长期留人重要性,奖金一拿马上走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的研究尚不成熟,也是制约管理者使用长期激励手段的一个方面。

三、传统制造型企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的探究

(一)建立有效的物质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仍然是传统制造型企业的主要激励因素,包括直接货币形式如工资、奖金、津贴以及保险、实物等。薪酬是员工付出劳动获得直接货币报酬的支付形式,也是最基本的激励方式,与员工的满意度正相关。调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体现科研人员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突出作用和知识价值创造,企业应当设计有别于其他员工的薪酬标准,体现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分配原则,建立以科研产出、价值转化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评价分配制度。

(二)建立丰富的非物质激励机制

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更加关注非物质激励,尤其传统制造型企业无法实施“大手笔”物质激励的情况下,更应当通过非物质激励以满足科研人才安全、尊重、认同和自我实现方面的需求。在安全方面,企业可以考虑与科研人才签订较长期限的劳动合同、购买补充商业保险、帮助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等。在尊重和认同方面,企业可以考虑授予或向上级申报更高的个人荣誉、建立人才库、弘扬和宣传科研人才的科研成果及其做出的贡献,使其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此外,还可以通过让科研人才充分参与企业规划、产业调整、科技立项等重大事项的讨论决策,提供技术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提高科研人才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等,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

平均主义分配是阻碍激励的一大诟病,没有依据的“瞎”分配更不可取。要体现分配公平合理,对劳动产出、劳动价值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构建科研人才的激励机制,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至关重要。绩效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要素的提取,一般以衡量工作业绩、价值产出的量化指标为主,指标设定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十个以内。防止设置过多定性指标,导致绩效评价有失偏颇,反而起不到激励的效果。注重绩效结果的反馈,促进科研人才持续改进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四)建立可行的长期激励机制

长期激励机制着眼于引导员工为企业做出长期贡献、留住优秀人才,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有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和企业年金等。传统制造型企业可以通过认购、奖励的形式出让部分股份给科研人才,向其分配股利、红利,共享发展成果,既可以激励科研人才努力工作、心系企业,也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还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吸引科研人才成为投资人,形成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年金和延期奖励也是激励和留住科研人才的可取方法,对于传统制造型企业提高产品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能够起到很好的人才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勇,邢战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调查研究[J].职业圈,2007,13:34-36.

[2] 王宇戈.企业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9).

创新对科研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065-02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资料,是医学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1]。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科技性很强的管理工作。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随之产生大量的科研文件资料。科研文件内容广泛,且来源分散,涉及人员多,以致资料收集难、管理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在科研活动中科学地收集、管理和利用科研文件资料,是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医学科研档案管理重要性

医学科研档案是真实记录科研活动历史及其成果的综合载体,对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促进作用,对科研工作的瞻前性、科学性及实用价值的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科研实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搞好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医院科研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医学科研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编排、保存及利用等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医学科研档案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是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

科研档案与科研工作关系密切,医学科研工作是医学科研档案的信息来源,而要搞好科研,就必须要有完整、准确的科研档案作为依据。一切科研活动都有延续性,需要吸取和借鉴已有的科研资料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必须以大量充分可靠的材料为依据,而科研档案能为科学研究提供不可缺少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信息,通过对医学科研档案的系统管理,能够防止和避免科研活动的重复性。因此,医学科研档案能为医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医学科研人员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最新的、反映医院医学科研活动的宝贵信息,是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

2.医学科研档案是制定医院发展规划的客观依据

医学科研档案能够有效记录医院的科研人才结构、科研基础设施及科研技术状况等,医院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层次,国内外学术地位,人才、设备情况,医院学科发展主攻方向,整体医疗、科研、教学发展规模、科研辐射范围等,均可通过医学科研档案真实地反映出来[2]。通过对医学科研档案的统计分析,能够对医院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医院发展规划提供客观依据。若科研档案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到上级管理部门和医院管理决策的制定,影响到学科管理、科研活动顺利开展。

3.医学科研档案是人才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医学科研档案不仅记录了科研活动的最终成果,同时也记载着科研活动的研究过程、科研人员承担的科研任务、科研项目完成后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获得的成果奖励等信息。医学科研档案的系统性、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和连续性,能够帮助医院考核部门对科研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深入了解。因此,在人才考核、职称晋升的过程中,除了参考医疗、教学量化考核指标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医学科研档案,为医院科研人员全面考核衡量,人才选拔提供重要依据。

二、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1.医学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与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申报工作相比,不能引起医院领导重视,导致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科研档案归档缺少制度标准,造成很多科研档案归档混乱,不能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执行和落实力度都不足,科研档案管理监督机制亟须完善。

2.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相关人员意识不足、能力不强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不足、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与管理知识,系统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影响医学科技档案整理开发利用。档案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只负责收集整理档案,缺乏服务意识。同时,医院科技工作人员档案归档意识淡薄,只注重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学研究课题申报、、成果申报、专利申请,忽视了医学科研档案归档,更有的认为档案具有保密性,抵制归档或不归档。

3.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传统的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存在档案资料易损坏、低效率、不便于统计和查询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档案的利用率显著降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医院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管理的信息化,从病人的挂号到门诊、急诊、入院、出院、用药、结账都实行了网络化管理,但在医院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建立相应的科研档案数据库,没有意识到医院科研档案信息的巨大价值,档案信息没有进入共享,大部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只局限于简单的整理、查询和提供利用等传统模式,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5]。

4.医学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率不高

医学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对科研档案重管轻用,科研档案资源整理收集不够丰富,服务手段不能适应医院科技人员的需求,导致科研档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当前医院保存的科研档案多为原始资料、研究工作结束后科技档案就被束之高阁,只供医院科技人员个人晋升等需要查阅使用,缺少同行交流开发利用,无法有效服务临床、科研、教学。

三、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