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学防治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预警;监测技术;体系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下称松毛虫)是松林危害最大的食叶害虫,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历史性的松树害虫。近年来,随着经济与人口的迅猛增长,天然林面积锐减,人工林面积增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致松毛虫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国内外专家已对松毛虫的监测预报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对于松毛虫预警技术的研究未见报道[1-3]。松毛虫预警测报技术是指对松毛虫危害导致的灾情状况的测度,预报灾情状况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结合江西省赣州市松毛虫常规测报防治等相关历史数据,从中筛选了一些调查简便的相关因子组成警情、警源和警兆,经预警分析,组建了松毛虫预警体系。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的要素
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的要素包括警情、警源、警兆和警度。
1.2松毛虫预警要素的分析过程
图1松毛虫预警要素的分析过程
Figure1TheanalysiscourseofthekeyelementalarmofpredictingDendrolimuspunctatu
1.2.1确定警情
通过分析筛选对松毛虫发生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或量化指标,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和二、三代分化率等。
1.2.2寻找警源
寻找产生警情的根源,主要有防治方法不当如化学防治比重太高,或生物防治比重太低等。
1.2.3分析警兆
分析寻找警兆与警情、警源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1.2.4预警分析
综合由警情、警源分析得出的警兆,组建松毛虫相关的测报模型。
1.2.5预报警度
根据预警分析得出的结果,结合本地实际划分的警度标准,分析松毛虫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做出警度预报,供决策部门采取相应调控措施。
2结果与分析
2.1松毛虫预警指标要素的确立
根据预警原理和赣州市松毛虫常规测报防治数据,结合松毛虫的测报调查实际,设计出赣州市马尾松毛虫预警指标要素。如表1所示。
表1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毛虫预警指标要素
Table1ThekeyelementalarmofpredictingDendrolimuspunctatusofGanzhouCity,Jiangxi
指标
要素
警情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和二、三代分化率
警源
化学防治率、生物防治率
警兆
虫口密度、发生率
警度
轻度、中度、重度、巨警
2.2松毛虫预警分析
2.2.1二、三代分化比例与发生率的关系
通过对1997-2003年江西省于都县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的调查,统计了第一代4龄幼虫的虫口密度、第二代卵高峰历期、郁闭度、第二代松针保存率、二、三代分化比例及越冬后松毛虫的发生率等因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江西省于都县国家级马尾松毛虫中心测报点调查结果
Table2Theinvestigationresultofthenation-levelcentersofpredictingDendrolimuspunctatus
ofYuduCounty,Jiangxi
时间
第一代4龄幼虫虫口密度(条/株)X(1)
第二代卵高峰历期(d)
X(2)
郁闭度X(3)
第二代松针保存率(%)X(4)
二、三代分化比例(%)
Y
翌年全市越冬后的发生率
(%)
1997年
15
5
0.4
0.9
71.81
0.35
1998年
11
9
0.43
0.54
58.15
0.2
1999年
15
6
0.43
0.95
78.57
1
2000年
11.25
10
0.45
0.9
88.39
2.2
2001年
20
7
0.45
0.95
75
0.5
2002年
7.5
8
0.45
0.95
33.33
0.15
2003年
15
11
0.5
0.98
87.18
1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得回归公式:
Y=228.9287+4.9838×X(1)+16.9424×X(2)-995.4415×X(3)+91.5330×X(4)(R=0.9017)
从回归方程式中可以看出:二、三代分化比例(Y)与第一代4龄幼虫的虫口密度(X1)、第二代卵高峰历期(X2)和第二代松针保存率(X4)成正比,与郁闭度(X3)成反比。
进一步分析二、三代分化比例与翌年全市越冬后松毛虫发生率的关系(图2)。通过对二、三代分化比例与翌年越冬后松毛虫的发生率的比较可以看出:松毛虫二、三代分化比例高低直接与翌年越冬后种群数量有关。二、三代分化比例越高,翌年越冬后松毛虫的发生率也越大;反之,二、三代分化比例越小,翌年越冬后松毛虫的发生率也越小。
图2二、三代分化比例与翌年全市越冬后松毛虫发生率的关系
Figure2Therelationofthesecond、thirdgenerationssplitupproportionandnextyearthe
incidenceoftheafterwinterDendrolimuspunctatusinthewholecity
2.2.2化学防治率和生物防治率与发生率的关系
对1995-2003年赣州市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化学防治率即化学防治面积占防治总面积的比例、生物防治率即生物防治面积占防治总面积的比例、发生率即发生面积占松林面积的比例等(表3)。
表3赣州市马尾松毛虫发生与防治情况
Table3ThesituationoftakingplaceandcuringofDendrolimuspunctatusofGanzhouCity
时间
化学防治率(%)(X1)
生物防治率(%)(X2)
发生率(%)(Y)
1994年
20.6
62.9
2.09
1995年
13.9
71.5
1.02
1996年
7.6
87.8
0.18
1997年
27.3
67.5
0.47
1998年
6.5
66.7
0.06
1999年
5
93.5
0.23
2000年
36.2
63.8
0.93
2001年
7.5
87.4
1.33
2002年
4.3
79.5
0.03
2003年
6.8
93.1
0.20
根据表3的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得出:
直接通径系数:P(1)=0.2767,P(2)=-0.2313;
间接通径系数:P(1-2-y)=0.1640,P(2-1-y)=-0.1962。
直接通径系数表明:化学防治率与发生率呈正效应,化学防治率(X1)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可直接使发生率(Y)增加0.2767个标准单位;而生物防治率与发生率呈负效应,生物防治率(X2)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可直接使发生率(Y)减少0.2313个标准单位。
间接通径系数表明:由化学防治率(X1)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直接使发生率(Y)增加0.2767个标准单位,较通过生物防治率后使发生率(Y)增加0.1640个标准单位要大;由生物防治率(X2)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直接使发生率(Y)减少0.2313个标准单位,较通过化学防治率后使发生率(Y)减少0.1962个标准单位要大。结果表明,要使发生率下降,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生物防治比例,减少化学防治比例。
分析化学防治率、生物防治率与发生率的之间关系(图3)。从图3可以看出:当化学防治率较大时,常引起次年发生率增加;而生物防治率较大时,可控制后续几年发生率的平稳。
图3化学防治率、生物防治率与发生率的关系
Figure3Therelationoftherateofcurechemistry,biologicalandtheincidence
2.2.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盖度与虫口密度的关系
通过对2000—2003年江西省于都县小溪乡流源等14个样地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年均虫口密度进行调查。根据Shannone-Wiener公式计算了样地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H’),即H’=-,在公式中H’为物种多样性指数,Pi为第i个物种占各物种总数的比例,s为物种数[4]。调查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江西省于都县植被盖度、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年均虫口密度调查分析结果
Table4Thediagnosesresultsofthevegetationiscovereddegree、thebiodiversitiesindicesofthebushlayersandtheaverageannualworm’sdensityofYuduCounty,Jiangxi
地名
植被盖度
X(1)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X(2)
年均虫口密度(条/株)
Y
小溪乡流源
0.9
2.8078
靖石乡任头
0.88
2.8302
利村乡上坪
0.9
2.6434
禾丰镇麻园
0.91
2.6823
铁山垅镇河迳
0.75
2.3884
0.5
葛坳乡牛颈
0.73
2.4661
1.6
小溪乡藤桥
0.73
2.2542
2.5
银坑镇樟树
0.78
2.1249
0.8
利村乡里仁
0.68
1.6275
3.4
梓山镇河坑
0.58
1.4831
4.5
贡江镇白口
0.47
1.3371
5.3
葛坳镇三门
0.4
1.0661
12.4
葛坳镇鲤鱼
0.5
1.2856
10.5
葛坳镇步前
0.53
1.1392
11.6
根据表4的数据得到回归公式为:
Y=18.1171-9.8296×X(1)-3.7246×X(2)(R=0.9094)。
根据回归方程式可以看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植被盖度与年平均虫口密度都是成反比。由于松林内灌木多样性和植被盖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指标,所以可以根据调查当年松林的灌木多样性和植被盖度来分析翌年的发生情况。
2.3松毛虫的预警体系的确立
综合分析二、三代分化率,发生率、防治率、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盖度等分析结果,得到适合于赣州市马尾松毛虫测报工作的预警体系(表5)。
表5江西省赣州市马尾松毛虫预警体系
Table5ThesystemofpredictingandmonitoringofDendrolimuspunctatusofGanzhouCity,Jiangxi
警度
警情
(二、三代分化比例,灌木多样性,植被盖度)
警源
(化学防治率和生物防治率)
警兆
(翌年全市越冬代后的发生率或虫口密度)
轻
分化比例<30%
灌木多样性>2.21
植被盖度>0.77
化学防治率<7.5%
生物防治率>87.8%
发生率<0.1%
虫口密度<1条/株
中
30%≤分化比例<75%
2.21≥灌木多样性>1.46
0.77≥植被盖度>0.58
7.5%≤化学防治率<11.4%
87.8%≥生物防治率>78.4%
0.1%≤发生率<0.5%
1条/,株≤虫口密度<5条/株
重
75%≤分化比例<78%
1.46≥灌木多样性>1.29,<,P>
0.58≥植被盖度>0.5
11.4%≤化学防治率<28.4%
78.4%≥生物防治率>63.4%
0.5%≤发生率<1%
5条/株≤虫口密度<10条/株
巨警
分化比例≥78%
灌木多样性≤1.29
植被盖度≤0.5
化学防治率≥28.4%
生物防治率≤63.4%
发生率≥1%
虫口密度≥10条/株
3结论与讨论
3.1建立一个由调查较简便的因子直接或间接组成警情和警源的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如对第一代4龄幼虫的虫口密度、第二代卵高峰历期、郁闭度、第二代松针保存率、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和植被盖度等因子的调查监测就可以分析并预报辖区的松毛虫警度,这正是森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3.2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具有不同的地域适应性,应用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实践中可对松毛虫中心测报点及系统测报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此不断校正松毛虫的预警指标体系,使建立出来的松毛虫预警指标体系更能满足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1]罗永松.快速预测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发生量方法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4(6):10-11.
[2]孙薇,胡加共.马尾松毛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8,18(5):44-49.
关键词:无公害生产;化学防治;绿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1-0027-01
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中,化学防治仍然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方法之一,特别是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化学防治仍然是首选的防治方法。因此,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1 播前(或移栽前)土壤处理
用5 %辛害首或3 %地虫杀星30~45 kg/hm2或40 %辛硫磷2.25~3 L/hm2或25 %地虫丹3 L,兑水30 kg稀释后喷洒在375~450 kg细沙土上翻拌均匀,堆闷8~12 d后均匀撒在地表,然后浅耕整地(或每个移栽穴中放一勺毒土)以防地下害虫;用50 %拌种双粉剂7 g/m2、35 %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2~3 g/m2或95 %恶霜灵原药(绿亨一号)1 g/m2兑成3 000倍液喷洒苗床,可防立枯、猝倒病;用70 %五氯硝基苯66.70 g/hm2或50 %多菌灵266.70 g/hm2稀释后拌在450 kg细干土上,撒于地面进行土壤处理。
2 生长期灌根、喷淋
用40 %辛硫磷1 000倍液灌根(0.30 L/株),防治地下害虫、地老虎、根蛆;用50 %多菌灵磺酸盐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8 %波·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900 kg/hm2)可防立枯;72 %霜霉威(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亨绿3 000倍液喷淋可防立枯、猝倒病。
3 拌种
拌种是预防和防治多种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操作简单、用药经济,环境污染最小,应大力推广。
3.1 小麦
用40 %辛硫磷0.10 kg兑水0.50~1 kg稀释后喷洒在50 kg种子上,搅拌均匀后再用20 %粉锈宁乳油或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10 kg兑水0.50~1 kg)稀释液拌种,可防地下害虫、黄矮病、黑穗病等。
3.2 玉米、豆类
每50 kg种子用40 %辛硫磷0.10 kg兑水1 kg稀释后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小地老虎等。
3.3 瓜类蔬菜
每500 kg种子用50 %拌种双或50 %多菌灵0.10 kg兑水1~2 kg稀释后拌种,可预防种子带菌的多种病害。
3.4 马铃薯
每2 250 kg/hm2种薯用0.75 kg辛硫磷兑水7.50 kg,稀释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种薯上,再用0.75~1.50 kg宝大森或代森锰锌拌种(22.50~30 kg水稀释后喷在喷过杀虫剂的种薯上),可防治地下害虫和杀灭种薯带菌,以保证全苗和减缓晚疫病的发生。
4 喷雾(喷粉)
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 %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3 %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等;用40 %毒死蜱0.75~0.90 L/hm2或1 %溴虫腈0.75 L兑水450~750 kg喷雾,以防粘虫、小菜蛾、叶斑、霜霉病等;每公顷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可防蔓枯、叶斑、霜霉病等多种病害;小麦条锈病一般出现中心病株时进行第1次喷雾防治,即用20 %三唑酮乳油0.75~1.13 L/hm2,兑水450 kg叶面喷雾,以后视病情发展进行第2次喷药防治,第1次用药和第2次用药相隔15~20 d;马铃薯晚疫病一般在田间出现发病中心15 d后用70 %的代森锰锌1.50 kg/hm2兑水675 kg进行喷雾,15 d后视发病情况再用58 %宝大森1.50 g兑水675 kg进行喷雾。
5 熏蒸
5.1 贮粮害虫
5.1.1 磷化铝 每吨粮用56 %磷化铝5~7片堆闷。
5.1.2 溴甲烷 每立方米粮用溴甲烷30 g堆闷。
5.1.3 粮虫净 1.2 %粮虫净1∶1 000混拌。
5.2 温室大棚
用百菌清烟雾剂点燃后熏蒸,防治霜霉病、疫病等。用敌敌畏2.25 kg/hm2兑水7.50~15 kg稀释后拌在15~25 kg干锯末上,然后分3~4堆点燃,以杀蚜虫、白粉虱等。
6 涂抹
以果树腐烂病,早春刮过病皮后用甲基托布津膏剂或施纳宁涂抹。
7 性信息素诱杀
关键词:生物防治;胡瓜钝绥螨;山楂叶螨;调查研究
山楂叶螨是我国北方果园主要的害螨。根据我们在洛川县苹果生产区域长期的观察与研究表明:山楂叶螨在早期危害可使苹果叶面积减少10%~25%,后期危害严重时可引起苹果树提早2~3个月落叶,并影响次年的花芽形成,第2年减产65%~80%。目前洛川县苹果生产区域对山楂叶螨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山楂叶螨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药性。近年来山楂叶螨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制约了该县苹果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生物防治山楂叶螨意义重大。2007年以来洛川县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开展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山楂叶螨的研究与应用,取得初步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胡瓜钝螨生活史及生殖力研究在室内进行。胡瓜钝绥螨控制苹果山楂叶螨的田间试验研究在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黄章乡方厢村、永乡乡西安宫村、土基镇牛家庄村等苹果科技示范园进行,胡瓜钝绥螨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试验药剂为15%哒螨灵3000倍液,40%炔螨特1000倍液。
胡瓜钝螨生活史研究设(20±1)℃、(25±1)℃、(30±1)℃、(34±1)℃4个温度处理。在直径12cm培养皿中放入一层直径10cm海绵,注水保持湿润,再放入含有山楂叶螨的苹果叶片作为胡瓜钝绥螨的食物,叶背面朝上,每皿1叶,分别引入1只怀孕的胡瓜钝绥螨雌成螨,待其产卵后移开,每叶留1卵,每温度处理30~35个体,剔除逃跑或不正常死亡(落水浸死)的个体,保留完成整个试验过程的个体。每天于上午8:30、下午16:30各观察1次,记录发育进度及死亡率,供试虫体放置在RH70%~80%、日光照时长为9h的人工气候箱,供试叶片在20℃时10d换1次,其他温度每5~7d换1叶。
胡瓜钝绥螨生殖力研究所用培养容器及饲养方法、温度、光照同其生活史研究,在每个培养皿中引入1对刚发育成螨并处于状态的胡瓜钝绥雌螨和雄螨,记录雌螨产卵日期、日产卵量,设(20±1)℃、(25±1)℃、(30±1)℃、(34±1)℃的温度处理,每处理重复10次。
胡瓜钝绥螨控制果园内山楂叶螨的效果研究,各苹果科技示范园均设立3个处理,即释放胡瓜钝绥螨生物防治区、常规化学防治区、空白对照区,各设3个重复。试验前于5月15日统一喷施1次20%哒螨灵2500倍液+75%进富800倍液+10%吡虫啉5000倍液。以后按以下3个处理设置试验:①生物防治在5月26日每株树第一主枝下挂一袋净含量≥1500只的胡瓜钝绥螨,以后不再用药。②化学防治在6月15日喷施80%大生800倍液+15%哒螨灵3000倍液+10%吡虫啉5000倍液;7月10日喷施80%大生800倍液+2.5%氯氰菊酯3000倍液;8月5日喷施75%进富800倍液+2.5%氯氰菊酯3000倍液+40%炔螨特1000倍液。空白对照在5月15日喷施后不用药。各个处理区均按5点取样法选取5株树固定调查,所调查树将树冠按上、中、下分为3个层次,在距主干1m处的树冠中部每层选择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选10张叶片,每树标记120张调查叶片。从6月6日开始到8月26日,每10d调查1次害螨种群数量,共调查9次。
2 结果与分析
2.1胡瓜钝绥螨取食山楂叶螨的发育进度
由表1可以看出,胡瓜钝绥螨能取食山楂叶螨,取食后各螨发育正常。雌成螨取食山楂叶螨体色从茶黄色变成橙红色,体形丰腴具有光泽。在(20±1)℃胡瓜钝绥螨雌螨完成一个世代需16.8~17.6d,(34±1)℃时仅需5.8~6.4d,由此可见温度是影响胡瓜钝绥螨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2.2胡瓜钝绥螨取食的山楂叶螨的生殖能力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取食山楂叶螨,不仅能完成发育历期,而且能正常产卵,说明山楂叶螨的营养能满足胡瓜钝绥生长发育的需求。观察发现胡瓜钝绥螨能捕食山楂叶螨各螨态,特别喜欢取食山楂叶螨的卵、幼螨。经测试在25~30℃温度条件下1只胡瓜钝绥螨的雌螨一天能捕食山楂叶螨雌成螨3~4头或卵20~24粒,或幼螨10~15只。从表2中可见,在19~35℃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胡瓜钝绥螨的产卵前期及产卵期缩短;雌成螨取食山楂叶螨产卵量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30~35℃范围内则明显下降。由此可见,24~31℃是胡瓜钝绥螨发育最适的温度。
2.3示范园释放胡瓜钝绥螨对山楂叶螨的控制效果
从试验结果看,释放捕食螨后第10、20、30、40、50、60、70、80、90天山楂叶螨的虫口减退率分别是20.6%、31.6%、68.1%、64.7%、73.6%、72.3%、87.2%、88.9%、79.7%,化学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分别是14.7%、74.2%、77.3%、60.2%、70.8%、67.2%、88.3%、82。7%、80.2%;释放捕食螨后的控害效果分别为37.9%、70.0%、93.2%、93.2%、97.9%、98.3%、99.4%、99.6%、99.1%,化学防治区的防治效果分别是33.3%、84.3%、95.2%、95.0%、97.7%、98.0%、99.5%、99.4%、99.1%。由于在释放捕食螨前10d内全部试验区使用1次20%哒螨灵2500倍液和其他杀虫剂,所以在释放后第10天、第20天生物防治区和化学防治区有相当的防治效果;在第1次药效过期后生物防治区依然与化学防治区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相当。生物防治区在比化学防区治区少用两次防治山楂叶螨药剂的情况下,仍可以有效控制山楂叶螨。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使用农药仍将是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农药同时又是把“双刃剑”,如果选择的种类或使用不当,可能会伤及非靶标生物和有益生物,甚至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容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
农药是有毒物品,使用技术性强,要求高。同时由于农业病虫种类多,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也多,一些农民对新农药缺乏了解,加之宣传、指导力度不够,因而用药不当,乃至盲目用药、违禁用药、滥用药的现象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还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作物药害问题比较突出。
这往往使得社会公众对农药产生成见、偏见,只见其弊,不谈其利。更有些媒体不明就里、夸大其词,把由个别农药使用不当引发的负面影响演绎到整个化学农药范畴,甚至“妖魔化”。结果是虽然农药的贡献很大,却得不到好名声。人们“谈药色变”愈演愈烈。实际上,农药的负面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出自农药本身,往往是因为使用不当“惹火烧身”。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药使用技术举足轻重。他们农药使用历史较长、管理较规范,农药的使用者必须具有一定资质,其用药器械和用药方法不断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虽然这些国家的农药使用总量并不比我国少甚至更多,但农药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比我国小得多。他们农药的利用率更高、药效更好、操作更简便。这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带动了分布区域的扩大,但是随着,水稻病虫害也变得愈加严重,使水稻的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为了加强东北地区的水稻产量和质量,应该有效的防治水稻的病虫害。
1.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治病的效果很好,能够在短时间内见效。目前东北地区采取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只能是救急,很难从根本上消除水稻的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的成本较高,给东北地区的农民带来了较大的负担。随着时间的迁移,一些病虫害对于药物会产生抗性,会加重病虫害程度。化学药剂的防治,在实践中应该和其他防治方法综合起来运用,这样可以更好的防治水稻的病虫害。
1.1适时施药
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应该在一个适合的时机进行处理。每一种农药都有自己的防治对象和防治范围。对于农民来说,应该在防治指出,明白要防止的范围和对象,选择一种最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病虫害效果。化学农药防治过程中,应该秉着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药剂进行防治。
1.2合理选择农药
农民在选用农药时,应该坚决杜绝选用高剧毒的农药,尽量选择比较安全的农药,对于水稻危害较小,对于人体危害较小的生物农药。采用无公害的农药进行防治,可以减少毒素的残留,进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可以生产出高质优产的水稻。
1.3科学施药
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事项:喷洒时尽量选用低容量的新型喷雾器,多种药剂一起使用时应该合理的进行配用,一定要避免选择受害重的药物。拌药时应该加入足量的水,这样能够保证药剂的均匀性。水稻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时,一定要对准部位。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采用化学药剂喷洒时,应该保证稻田的水分充足,基本上应该保证稻田的水层可以一周内保持1寸深。
1.4保护天敌
在化学药剂的防治过程中,对于水稻病虫害的天敌要加以保护,这样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使得水稻能够得到健康的生长环境。
2.农业防治
首先要选择抗性良好的种子,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减少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病几率。其次,种子的品种要时常更新,这样可以防止因长期种植某一品种而产生的抗性,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再次,要使用农药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从而有效地预防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传染。改进耕种方式、改善栽培技术 , 对肥水加强管理。建立无病害的留种田,适时进行播种,从而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与传染。对染病的稻草进行及时的烧毁,从而减轻水稻病害的发生与传染。在冬季时,要对耕地进行深耕翻土和深水泡田,这样能够将土壤中的螟虫大部分都杀死,从而降低来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染几率。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有效的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主要措施是:利用人工捕捉;拔除被虫害浸染的枯叶;选择优良的、健康的种子,利用药液浸种从而去除病粒,利用浸种和晒种的方式减少病菌的侵入。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从而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性能较为安全,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长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染,减小水稻病虫害的危害,在水稻的综合防治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寄生蜂、农田蜘蛛等虫类对水稻害虫进行抑制,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利用两栖动物来进行防治。利用微生物来治疗水稻病害。
结语:
无论是白粉虱还是烟粉虱,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打死简单,防效时间要长。这就意味着一个地区的大田作物、蔬菜等无论是在保护地,还是在露地,一旦发生就难以根治。为此,笔者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就粉虱难防治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一、难防治的原因
1、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
白粉虱在当地一年发生10代左右,烟粉虱则发生10~12代,他们的卵、幼虫、蛹、成虫世代重叠严重,由于对4种虫态均有理想防效的农药几乎不存在,所以打药后粉虱种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回复。
2、寄主广泛而且具有迁飞习性
粉虱的寄主十分广泛,大田作物有大豆、甘薯、花生、玉米等;蔬菜有番茄、黄瓜、茄子、西葫芦、大白菜、萝卜、豆角、芸豆等;其他经济作物如花卉、葡萄、向日葵等,据不完全统计有400余种。寄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同时由于具备迁飞习性,使其可以在不同寄主之间,保护地和露地之间进行种群迁移,因此在防治的时候就难以面面俱到,统防统治十分困难。
3、抗药性的产生和增强
无论是白粉虱还是烟粉虱,由于其身背蜡粉,可有效地阻止药液进入其体内,给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多年来化学防治的原因,使其抗药性成倍增加,化学防治的难度不断增大。
4、保护地数量的增加
一般来说,粉虱是不能在北方大田中以任何虫态越冬的,只能在保护地中越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温室大棚发展起来,这就为粉虱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可以说粉虱的越冬场所,较改革开放初增加了几十倍,这也就为粉虱的发生繁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防治方法不当
粉虱发生越来越严重,跟广大农民群众的防治方法不科学也大有关系。首先,由于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导致了统防统治工作无法有效实现。其次,忽视综合防治,偏重于化学防治,人为提高了粉虱的抗药性。再者一般说来,粉虱的防治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保护地上,而不是在露地,而现实与其恰恰相反,防治工作的靶标性不强,是影响虫害防治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在防治时间的选择、药剂的合理使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二、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粉虱的防治应在冬春寒冷时节,在保护地内的蔬菜上进行防治,从源头上减少粉虱向露地的扩散;而在露地上的防治应加强统防统治。
1、保护地防治措施
(1)在育苗前清除棚中杂草,培育无虫苗扣棚后应首先清除杂草,并集中烧毁,然后进行熏蒸。方法是:大棚封闭后,将25%的虱蚜一遍净点燃,在其燃烧物上滴入5~8滴80%的敌敌畏乳油,4h后通风,防效理想,反复3-4次可使棚中几乎无虫。在确认棚中无虫后开始育苗,并用尼龙网罩住育苗床。培育无虫苗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工作做得好可为其他防治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门口或通风窗架设防虫网即在门口或通风窗上架设300目的防虫网,避免露地粉虱的进入,时间应持续到11月底,即在露地粉虱基本死亡为止,方可撤除。期间如果发现棚中有虫,在蔬菜栽植前应再次进行熏蒸。
(3)调节茬口,恶化粉虱的食源环境针对粉虱喜温暖和对某些作物厌食的特性,上茬可先种芹菜、芫荽、蒜黄、甜椒、韭菜等蔬菜,下茬再种黄瓜、茄子、番茄、菜豆等蔬菜。
(4)及早化学防治经过上述措施之后,大棚内仍然发生虫害的,一定要注意早期施药,这是化学防治成功的关键所在,防治指标掌握在单株蔬菜有虫2.5头为好。常用的有效方法包括25%的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或者10%的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灌根,效果理想。也可用上述的熏蒸措施进行熏蒸。
(5)黄板诱杀黄板诱杀主要用来防治成虫,对若虫、卵、蛹无效。方法是:把1m×0.1m的黄板涂上10号机油,每667m2放置30-40块,挂在与植株等高处即可。
此外,适时摘除被高龄若虫侵染的叶片,带出棚外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措施之一。有条件的还可以释放丽蚜小蜂,以虫治虫。最后一条,在春天打开棚之前,一定要把大棚集中连片熏蒸1遍,这样才能使露地粉虱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2、露地防治措施
粉虱的露地防治,一般说来使用药剂防治效果更好些。由于粉虱在黑暗中不活动,所以露地喷药宜在傍晚时进行为宜,最好用雾滴较细的电动喷雾器,可用有机硅或者500倍的洗衣粉当助剂效果更好。
(1)杀成虫可用10%的唏啶虫胺水剂或者20%的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雾,也可用5%的甲维盐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
关键词 侧柏毒蛾;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山东平阴
中图分类号 S791.38;S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38-01
侧柏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柏科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咬食嫩芽、嫩枝危害,发生数量大时,也咬食老叶;受害树木枝梢基部光秃,发黄发暗,远远望去,一片枯黄,不仅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也严重影响了其生态效能的发挥,若持续危害,可致树木枯死。在平阴县该虫主要危害侧柏,是危害较为严重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之一,2004年在全县大发生,以后在某些地块时有发生和暴发,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平阴县地处平阿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县,山上的生态公益林基本全为人工栽植的侧柏纯林,目前侧柏林在全县所有树种中所占面积最大;尤其是2010年新批准的大寨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更以保护侧柏林及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全县境内还有多株侧柏是有保护价值的古树名木。因此,在平阴县开展侧柏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工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近几年对该虫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发生规律及识别特征
侧柏毒蛾在平阴县1年发生2代,以卵在侧柏鳞叶上越冬,卵在鳞叶上呈块状排列,每块有卵粒几粒到几十粒不等,但以几十粒居多,也有上百粒的;卵初产时黄绿色,渐渐变为黄褐色,近孵化时黑褐色。卵于第2年3月中旬开始孵化,幼虫灰褐色,典型特征是腹部第6、7节背面中央各有1个淡红色的翻缩线;幼虫会吐丝下垂,白天隐藏在树皮缝内或叶丛中,多在夜晚进行取食活动,多取食危害新萌发的嫩芽嫩叶,幼虫老熟后会取食整片叶子。老熟幼虫体长23 mm左右,于5月中下旬开始在叶丛中或树皮下结茧化蛹,蛹长10 mm左右,初化成时为鲜绿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头顶有毛丛。蛹期13~15 d,5月下旬至6月初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体长14~20 mm,翅展17~33 mm,灰褐色,雌蛾前翅浅灰色,鳞片薄,略透明,有不明显的褐色波状纹,外缘线上有黑色点列,后翅色略淡;雄蛾体色较雌蛾深,前翅花纹模糊。成虫昼伏夜出,能飞翔,趋光性明显,在傍晚或黎明前后,多围绕树冠群飞、交尾;成虫寿命10 d左右。成虫交尾后即行产卵,卵期15~22 d,第1代幼虫6月中旬开始出现,旋即计入第1代幼虫危害期。第1代幼虫于8月中旬开始化蛹,蛹期9 d左右,8月下旬至9月初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下越冬卵。
2 防治措施
从基层林业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立足山区实际,即山区无水无电,车辆更是难以通行;有些山山高路险甚或根本无路,更加增加了防治作业难度,但有虫不防又会传播或蔓延成灾。因此,尽管侧柏毒蛾防治方法较为繁多,但如何省工省时、删繁就简、去难留易,找出适合山区实际的防治方法,是每个基层林业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大问题。
山区侧柏毒蛾的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加强监测,大力推行生物防治;根据侧柏毒蛾生物学特性,在其不同虫态,适时进行物理和人工防治;同时,在适宜地块选择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无公害化学防治方法,重在降低虫口密度,保护好全县的生态屏障。
2.1 增强树势
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增强树势,增加林分自身抵御病虫灾害的能力,是多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方法,也是侧柏毒蛾防治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对郁闭度大的林分,要及时进行修枝抚育,对过稠过密林分,要对小树适时间伐,使林分通风透光,林木长势旺;对新植幼林,要营造针阔混交林。
2.2 保护天敌
保护和利用好天敌昆虫和鸟类,大力推行生物防治[1-2]。通过近几年的观察,目前平阴县侧柏毒蛾的天敌昆虫有寄生蜂、寄生蝇、椿、螳螂、蚂蚁等;鸟类有大山雀、啄木鸟等。因山区防治施药困难,保护好天敌昆虫和鸟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化学防治时,要合理选择药剂,以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为标准;同时,要大力保护和招引益鸟,利用自然界自身的能力压低虫口基数。
2.3 加强监测
要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动态,为防治提供依据。要做好侧柏毒蛾虫卵越冬基数调查工作,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好一年的重点监测和防治区域。虫情发生后,要坚持对重点监测区域1周查1次,对其他区域1个月查1次,及时掌握虫情动态和虫态,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防治计划和方案,切实把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3-4]。
2.4 物理防治
侧柏毒蛾的物理防治,要选择在其成虫期进行,利用其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这一生物学特性,可利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在黑光灯下放一大水盆;也可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直接引诱杀死成虫,每隔200 m左右悬挂1盏,灯离地1.5~2.0 m。调查发现此种方法效果显著,能大大减少虫源,不失为山区防治侧柏毒蛾较好的方法之一。
(下转第140页)
(上接第138页)
2.5 人工防治
因地制宜,各林区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当时虫态,及时发动工人进行人工防治。主要包括摘除卵块、人工捉蛹、捕捉幼虫等3个方面,若连续利用,效果也很好。
2.6 化学防治
当前,化学防治仍是除治林业害虫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在害虫数量大发生时,该方法在短期内压低虫口、降低损失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侧柏毒蛾的化学防治,一是选择在其低龄幼虫期进行;二是选择无公害防治药剂;三是根据林分疏密情况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在树木稀疏的林分,采用对树干进行超低量喷雾的方法,此时应选用内吸性好的药剂,如吡虫啉、氧化乐果等;在郁闭度大的林分内,可用烟雾机进行防治,此时选用触杀性好的药剂,为保证防治效果,施药时要选择在7:00以前,17:00以后无风或微风时进行。
3 参考文献
[1] 段忠平.侧柏主要害虫及其防治要点[J].防护林科技,2014(9):119-121.
[2] 封涛,王法,刘克洲,等.浅谈园林花灌木常见病虫的检查方法及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14(1):76-78.
关键词:林果、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51008
经济林果的发展壮大对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发挥服务功能,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提高广大种植户对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的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促进经济林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1 当前林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呈现出“高发、危重”态势
随着绿化工程的大面积开展和林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括大,由于林果种植者没有及时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导致病虫害的发展呈现出“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这不仅直接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利益,也为我国的林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比如梨树种植就深受病虫害之害,比如梨木虱,这种病虫在梨花盛开时就被大量孵化出来,等到梨花凋谢它就开始蚕食幼小的梨树果实了。而大多数种植者对这种病虫害没有及时地加以防治,造成病虫害日益猖獗,严重危害林果业的发展。
1.2 种植者在用药方面过于盲目
当一部分种植者意识到病虫害的危害之大时,他们开始尝试使用各种农药杀虫。由于大多数种植者都是依靠经验种植,并没有掌握实实在在的林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导致他们在用药问题上过于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认为只要能够杀死病虫就可以了,完全忽视了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巨大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尤其是果实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喷洒了过多的农药,就会在果实表面产生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1.3 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及时性
这与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相似,在林果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上缺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性策略,常常走“先发生后治理”的老路,显然在当下看来是行不通的,因为林果病虫害的侵犯范围和危害后果远比想象的更广、更严重。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被动的去防治或者依经验的去治理只会“治标不治本”,不能见到真正的实效。相反,如果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并且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治理,那么,林果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就将会大大的提高。
2 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2.1 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开始大力提倡绿色和环保,绿色防控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根据“绿色植保”的理念,强调通过利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用药等技术,以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从而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毋庸置疑,这一林果病虫害防控技术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应当大力推广和引进此种技术。具体来说,要大力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等栽培措施,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善病虫害发生源头,增强林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要积极开发和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要普及使用农药的相关知识,提倡高效、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强化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2.2 合理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人类在林果病虫害防治斗争中的一大进步,它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2种防治措施,也就是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的方法来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事实证明,在林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的控制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树木种类以及他们的常见病虫类型,有针对性地释放一些天敌来对付他们,常见的可以用七星瓢虫、蜻蜓、赤眼蜂等来对付果树中的虫类。同时还可以采取适当地方法吸引鸟类来控制虫害。比如可以通过制作鸟巢,吸引燕子、啄木鸟、麻雀等对有益的鸟类来制服病虫,这种防治林果病虫害的方法是值得推崇的。
2.3 适时地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林果病虫害防治中最快见成效的一种防治技术。就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与控制。只是这种控制方法具有污染大、破坏性大、成本较高的弊端。但是,因为它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治速度较快也会受到种植者的青睐。但是在采用化学防治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度。采用化学防治技术的选药要科学,在林果病虫害防治中,可以使用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低毒药物;时期要适时。林果病虫草害的防治不能错过最佳时期,比如对于果树上的蚜虫就要在早春开始防治;方法要妥当,须按农药标定的用量进行用药;农药混用要恰当。恰当地将农药混合使用,既能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又能提高化学防治的效果,一举两得。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