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第1篇

Abstract: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lycogen" experiment result often is not satisfactory because of according to teaching materials operation methods, therefore, the author makes exploratory improvement for the operation methods of "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lycogen" experiment i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Immunology Tutorial written by TANG Wei, which excluding volatile part hydrochloric acid of glycogen hydrolysis process in acid neutralization step, discarding dropper and selecting pipettes to draw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mproved operation method is practical and has obvious effects.

关键词: 浓盐酸的挥发性;中和反应;操作方法;改进

Key words: volatility of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neutralization reaction;operation methods;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Q0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307-02

0 引言

对于西医临床专业学生来说,“生物化学”是一门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为了配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进而开设“生物化学实验”,这是一门专业基础性实验课。本校选用唐微主编的《生物化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作为西医临床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材,其中实验二十三“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属于创新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进行该实验时,没有明确操作方法的实验条件,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在试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结果充满疑惑,甚至在试验过程中,因反复滴定酸碱中和,进而导致耗时过长,最终没有按时完成实验。针对这些问题,对该实验中的操作方法,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的改进,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猪肝,离心机,组织匀浆机,刻度吸量管,5%三氯醋酸溶液,95%乙醇,0.9% NaCl溶液,碘试剂(碘l00mg和K1 200mg溶于50mL蒸馏水中),37.5%浓HCl,50%NaOH,精密pH试纸,班氏试剂称取柠檬酸钠(C5H5Na3O7·5H2O,294.10)173g和无水碳酸钠(Na2C03,105.99)100g溶于蒸馏水800mL中,加热促溶。冷却,慢慢倾人17.3%硫酸铜(CuSO4·5H2O,249.68)l00mL,边加边摇。再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如混浊可过滤取滤液。

1.2 实验方法 在以往本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操作糖原水解后的酸碱中和反应方法是:用滴管吸取50%NaOH滴定含有浓盐酸的糖原水解液[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糖原水解过程需要加热且浓盐酸本身具有挥发性的原因会挥发一部分盐酸,加上滴管滴定时有残留或口径大小差异等原因,使得滴入的NaOH含量与设定值不符,两者都会造成中和后的溶液偏酸或偏碱,从而影响后面的呈色反应效果。鉴于此,笔者将方法改进如下:在糖原水解冷却结束时刻用精密pH试纸测出此时溶液的pH值,算出滴定此时溶液中盐酸所需50%NaOH体积数值,用刻度吸量管吸取所需NaOH量进行中和滴定。

实验步骤如下:猪肝约1g剪碎置入组织匀浆机加5%三氯醋酸4mL制成肝匀浆全部转入离心管中,离心3分钟(4000r/min)弃去沉淀,上清加5mL95%乙醇,混匀静置10分钟离心5分钟(4000r/min)弃去上清,沉淀蒸镏水2mL沸水浴2分钟使沉淀溶解,可见乳样光泽即糖原溶液。

2 结果与分析

2.1 糖原水解液与班氏试剂反应有红色沉淀[2]:

CuSO4+2NaOH=Na2SO4+Cu(OH)2

2Cu(OH)2+C6H12O6=2CuOH+氧化型葡萄糖+H2O

2CuOH=Cu2O(红色)+H2O

2.2 糖原溶液加碘后呈红棕色[3] [4] 糖原中葡萄糖螺旋链吸附碘产生的颜色与葡萄糖残基数的多少有关。葡萄糖残基在20个以下的会使碘呈现红色,20~30个之间使碘呈现紫色,60个以上的会使碘呈现蓝色。淀粉中分枝链较长,故呈蓝色,而肝糖原分枝中的葡萄糖残基在20个以下(通常8~12个葡萄糖残基),吸附碘后呈现红棕色。

2.3 氢氧化铜溶于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呈蓝色溶液:Cu(OH)2+2NaOH(浓)=Na2[Cu(OH)4](蓝色)

当溶液CuSO4:NaOH为1:1混合时有蓝白色糊状沉淀:

CuSO4+NaOH=Cu2(OH)2SO4(蓝白色糊状)

Cu(OH)2+2HCl=CuCl2+2H2O

所以糖原水解后的中和反应必须完全彻底,酸碱都没有残留才不会影响后面班氏试剂加入后的呈色反应,这就要求滴定盐酸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必须准确并且恰当。

3 讨论

在糖原水解结束后的中和反应中,改进后的操作方法有效避免了原来实验者操作滴管的个体差异以及滴管本身结构的细微差别,找准了中和滴定反应的精确数据,有效地保证了实验现象的明显性。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实验操作方法进行改进,明确了实验条件,进行试验时,学生的操作比较简单,根据实验结果明显,试验的重复性比较好,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操作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大胆假设要积极的鼓励,通过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对实验成功、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一方面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开发学生的思维。根据现行大学本科临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需要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还要开展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5]。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秉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实验进行大胆的探索性和改进,进而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微,邓维秀.生物化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122.

[2]毕文团.氧化亚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9,37(8):56-58.

[3]张秀清.淀粉与碘反应的显色原理和条件[J].实验与仪器,2006(12):27-28.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生物化学 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44-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育部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1]。因此,网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为高等学校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的生物化学,其内容丰富,涉及生物、农林、医、食品等诸多方面。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的内容在不断增加,许多方向都有新的进展。因此,如何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将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最新进展介绍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是生物化学教学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成功开通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该平台为现有教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丰富了教学资源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网络课程可提供完整的电子教材与资料,覆盖率很高的多媒体课件,多种多样的网络学习资料,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下面就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在生化教学的过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希望能引起同行就此课题的讨论,提高我国高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水平。

1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建立完整的电子教材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为教学提供一套内容丰富,资料齐全,更新迅速的生物化学教学资源系统,为教师的授课,学生的自学,提供良好的平台。

1.1 内容丰富的电子理论教材

在使用书本教材(生物相关专业使用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之外,编辑内容合适,与教学相结合的电子教材置于网络,以便学生在自学时浏览。学生在复习已授内容时,可结合电子教材阅读,有助于其对课程的理解。同时,我们将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生化电子教材置于网络,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生化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非常有益。同时,我们还编辑了一些发生在著名科学家身上或取得科学成果过程中的故事置于网络,同学们在阅读理论的同时,还能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趣事。这样能唤起同学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崇高使命感。

1.2 形象生动的实验教材

生物化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中都设置有“生物化学实验”,生化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在网络平台编辑了实用性很强的“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等项目。同时,还添加一些实验的视频教程,学生在实验前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实验的大致过程,操作规范以及注意事项。这些形象生动的实验教材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化实验的兴趣,也能很好地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可建立覆盖率很高的多媒体课件

现在生化教学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有许多优势,其信息量丰富,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形象而生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兴趣。由于现代生物化学的进展非常迅猛,信息量非常大,而课时毕竟有限,许多内容在上课的时间无法讲授。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除上课内容以外,还增加了许多拓展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覆盖率很高的多媒体课件置于网络教学平台,可加深学生对生化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我们还放置了一些理解知识难点的视频资料,例如,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与四级结构关系的模拟图;DNA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的模拟动画等等。这些视频资料是多媒体课件的一个重要补充。

3 网络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

除授课以外,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如何了解不同学生对生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哪些疑问,如何针对特定的学生进行特定的教育辅导,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可以将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老师授课的建议传递给老师,由于在虚拟网络上,学生表现更真诚,更容易进行交流和互动。通过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我们进行不同的辅导。对于学习兴趣强,基础扎实的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感兴趣方向的课外读物,甚至一些科研综述、论文给他们阅读,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加强生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注重生化重点,难点的学习。另外,还与学生对当前的一些有关生化的热点进行交流,加强他们的兴趣。例如,不法分子是如何利用凯氏定氮法的缺点而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甲型流感病毒是如何分型的,等等。

另外,我们也经常在网络上一些生化难点让同学们讨论,同学们可在网络上各抒己见,通过讨论,促进对生化难点的理解,在这里各种观点发生激烈的碰撞。例如,我们在网络上提出一个问题:只要条件允许是否所有的蛋白质都能从变性中复性?有部分同学持肯定态度,另一部分同学持否定意见。许多同学为了说服对方,不得不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样无疑提高了他们的生化理论水平,而且也带动了班级的学习风气。

4 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单元测验和完成课外作业

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布置课外作业和单元测验,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过对学生课外作业和单元测验的分析,可掌握学生对生化知识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情况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例如,我们从作业和测验中发现,学生对糖酵解过程与糖异生过程的异同理解不是很彻底。我们就用一个图例,将两者的生化途径和异同之处标示出来,并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后来的测验发现,同学们已经很好掌握该方面知识。

5 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生化最新进展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化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们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介绍了许多生化方向的重大进展。例如,体细胞克隆的流程,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等等。这些资料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窥视生化前沿的窗口。虽然有些内容超过学生的理解范围,但是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冲击,提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起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

6 结语

目前,高校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正在不断的改革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网络技术,更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条件,因此,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是高校教学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2]。我们通过学校开设的网络教育综合平台,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教学平台的采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一定存在必然性。主讲老师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还应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进行合理的研究与探索。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入角度 教学法 问卷调查 临床医学 专业基础 化学教学质量

基础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对教师和学生的压力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我全身心投入并采用以角度教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方位进行思考探讨的教学方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法的交叉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去,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关键所在

我把教学当成最大的乐趣,并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既是尊重学生的根本体现,也是获得学生尊重的关键所在,学生将这种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转移到所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上。教师付出的劳动越多,代价越高,说明对学生就越尊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就越高。从2003年起,我通过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来收集完全量化的反馈资料,该调查表由“教学态度与教学热情”等23项指标构成,每个指标分五个等级:很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表格后附书面征求意见及建议,以便让学生提供更具体的看法和意见。每年上完《基础化学》课后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表评价。由于我在教学实践中付出了劳动,因而获得了学生较高的评价及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自己连续两年来对临床医学本科2003级7班和8班,2004级1班和2班共221人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自己教学态度和热情认为很满意的占95.63%,满意的占4.37%,而认为一般的、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各占0%。对自己总评价认为很满意的占79.79%,满意的占20.21%。同学们评议说,“黄老师是一位具有现代气息的高素质教师”“自读书以来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教学责任心极强,对教学的负责和热情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敬业精神很强烈”“对教学倾心投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学院有关领导的首肯和许多教师的称赞,2004年被学院评为首届右江民族医学院模范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理论的探索,自己不但在教学上更加走向成熟,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学们在给我的书面评价意见中说,“枯燥难懂的内容经过黄老师的组织、分析,就变得通俗易懂了”“你让枯燥的化学变得异常丰富”“讲课很有吸引力”。

二、多种教学法的灵活交叉运用,生动活泼,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阶段,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参考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一些幽默的词句和一些有趣的事例,力求讲课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从同学们书面反映的信息看,他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认为,“教学水平高”“授课一流”“讲课棒极了”“都喜欢听您讲课并认为能听您讲课是一种快乐”“课堂气氛活跃,有幽默感,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很想听这门课”。同学们还认为该教学法具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抽象的记忆化为具体的记忆,机械记忆即强记对某些内容有时是必要的,但容易遗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就是逻辑记忆,尽可能将抽象的记忆化为具体的、有趣的、生动的记忆。例如,运用手势演示,形象地传授知识,以便加强学生的立体概念,大大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作手势,逼真地显现形态和结构,有时可使学生终身难忘。笔者在讲乙二胺四乙酸的结构时这样比喻:整个分子就好象一个人,其中乙二胺如同人的身体,一端N上的两个乙酸基如同人的两只手、另一端N上的两个乙酸基如同人的两条腿。整个分子结构就好象一个人正在做游泳时蛙泳的姿态,学生们听了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对所讲的乙二胺四乙酸的结构印象极为深刻,并留下永久性的回味。

三、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并通过科研充实和促进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可为科研立题提供线索。而通过科研工作,教师需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这就使得教师进一步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从而为讲好自己的专业课打下更为深厚的基础。几年来,我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写出了《谈备课》《谈科学方法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如何上好医用化学课的一点体会》《提高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方法初探》《民族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全身心投入,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等,其中,《谈科学方法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获广西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奖,所发表的论著和成果有的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得到区内、国内本学科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在医学化学的应用、探索和教学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并被国内同行认可,引起同行专家注意并认为有应用参考价值。2004年我参加学校理论课教学竞赛并荣获二等奖。

此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医用化学实验训练的继续和延伸,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我们试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可以面向全校招收一定数量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我们化学专业导师组,均招收一定数量的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同时,近年来,我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多项,有一定的经费,利用这一优势,我们积极吸收被录取的优秀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实验。通过文献查阅、设计方案、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探索性工作,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生参与撰写和发表了科学研究论文20篇。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使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有多篇学生的科研论文在广西大学生化学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获奖。开展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医用化学实验兴趣,反过来又促使大学生重视医用化学实验课而认真学好,同时对教师的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还使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面向本学科前沿领域,获得最新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反过来又能在教学中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科研工作中有更广阔的思路,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锻炼了科学思维,启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初步的科研能力。

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提高教育效果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欢迎。同学们这样评价:“教学中注重渗透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不但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典范。”反馈信息更能看出我的教书育人的突出成绩,优良率(很满意+满意)高达97.74%。

联系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医用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在教学中常以故事的形式,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成就和思想,以此来感染激励学生。例如,在讲授电离学说时,讲道: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年青时提出了电离理论,但被当时瑞典社会斥之为“荒唐的小学生”,他在国内得不到支持后很苦闷,后来投书国外诸多名家,觅求知音,其中有门捷列夫、迈尔等。出乎意料的是有的是冷淡的回答,有的竟如石沉大海。最后,由于奥斯特瓦尔德和范特荷莆的热情支持和崇高威望,终于使电离理论闻名遐尔,人们几乎全部接受了这一理论。阿累尼乌斯也因此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阿累尼乌斯曾拒绝应聘到国外当教授,甘愿回国到斯德哥尔摩当讲师,后来当了教授、大学校长和诺贝尔研究所的所长。通过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学习阿累尼乌斯勇于探索科学真理,坚定信念和不怕冷嘲热讽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通过分析教学效果反馈信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非常注重通过在每次课中、课后及时收集和分析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对量化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①指标得分排序。将23项指标按得分大小排队,以了解本次授课最值得发扬的地方和特别需要注意克服的地方。同时,通过对各年指标顺位的变化了解自己教学能力方面的变化情况。如“板书简明、整齐”指标多年常排在最后一位,从而为自己指明了最薄弱的环节。②各指标各评价等级的人数及构成,即对各指标满意的程度。通过对不同年份同一指标各评议等级人数的差异作秩和检验,可以知道自己教学上某个方面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在教学法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学效果显著。但是,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我决心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海峰,黄锁义.浅谈提高医用化学课教学质量[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4):630.

[2]巫光宏,何平,詹福建,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23.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身心发展生物教育

未来的社会将是生物科学的时代,从身边最普通的瓜果蔬菜到转基因食品,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克隆羊多利的问世、第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等掀起的“克隆”风;刚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使我们弄清楚了人类身体的基因结构与功能,故此诊断和治疗疾病,更容易延年益寿;DNA侦破技术、基因芯片、人工智能……这些迅猛发展的高科技领域,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这些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生物科学作为基础。人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生物,要了解生物,就必须学好生物学。笔者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结合初中生刚接触到生物学习的心态和心理,探讨中学生生物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中学生物学习的现状,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

初中生的年龄多在11~12岁至14~15岁,处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段。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显著增强,大脑发育已趋成熟,进入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此时大脑的机能还不十分完善,在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中,兴奋过程较强,兴奋和抑制的转化比较快,抑制过程有提高,但自觉控制自己的能力还不强,容易冲动和疲劳,从行为表现来看:对新生事物热情高,兴趣浓,但维持的时间不长。从心理发展来看,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由于青春期的身心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主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初中生感知的目的性、精确性和概括性有很大的提高。有意注意、记忆水平、抽象逻辑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情感丰富。意志果断性水平有一定的发展;意志的坚持性进一步增强,意志的自制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一些直观性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则不容易掌握。对中学生这些神心特点的认识和掌握,仅仅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着手是不够的,还应该借助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中学加强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中学生物教育的现状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实际操作中,生物科学实验在中学生物的课程内容或教学时数中所占比重都不很大,在很多学校里,生物实验室极不完备或根本就没有生物实验室,生物被当作“文科”或所谓的“背科”。然而,中学生物应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同时还较多地运用了观察、描述、推理和信息等手段的学科。反映在学习方式上,实验、观察、模拟制作、阅读、讨论、游戏、思辨、资料分析以及接受性的听课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物除了这样的现象外,还存在着以下现状:

2.1当今的教育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中考生物占的比例较小(30分)的情况下,生物教育普遍不被学校、家长和学生重视。据了解,许多中学,特别是在初中部(高中部在高考没有实行3+X以前也是这样的)生物课往往安排英、体、美等非生物专业的老师来教,课程设置也往往在上午最后一节或下午时段。当然,不是说他们不能教这门课程,但实验技能和专业素养与生物专业教师相比,毋容置疑会有一定差距,这是对人才极不合理的利用和对生物课程的歧视。这种做法教学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不能怪这些所谓的“生物教师”,因为“术业有专攻”,让他们教生物学实在难为他们,确是不得已而为之。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应该注意专业对口,教生物就必须让生物专业的人来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学科相互之间的渗透性、交叉性越来越凸显。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各门知识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美术、计算机应用及课件制作技术等知识。这样,在获取新知识、搞探索性研究、授课、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和对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答才会得心应手,游刃而有余。

2.2当今的教学仍然表现出老师是上课的主体。“老师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然而大多数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量,上课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师“教”的课程理念。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课程目的和课程目标,指出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当获得的学习成果,如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方法”、“养成……态度”、“树立……观点”等,这样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样,老师也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教师在平等的氛围中,辅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学会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富于启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2.3中学生物教育不能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众所周知,生物科学与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粮食、资源、能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无一不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全球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淡水资源趋于枯竭,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然而在高中的教学中,只是把这样的部分当成阅读的部分,并没有作为知识点来讲解,也没有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生物学是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还必须要注重积累生产生活经验,要经常不断地深入生产第一线,向农民、工人、医务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学习,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动态,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而进行教学。

2.4生物教育中实验的地位与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问题。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切成果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而并非随意的想象和臆造,因此在教学中因重视实验的重要性。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只是被当作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感性材料、验证课本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形式多为教师演示,内容多为验证性。学生只关注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加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包括器材准备、材料采集、药品配制、方案设计、具体操作、观察记录、结果分析在内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在实验前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实验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眼、手、脑等几者并用,在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如对照法、染色法、积累法、模拟法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既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研究精神。

3.中学生身心发展与生物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学生物教学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进行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则不容易掌握,故要想办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关系时,可把“打电话”这个活动比作反射,把“电话机,电话线”等打电话的设施比作反射弧。从而得出: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不完全不能发生反射。

生物学是学生步入中学走进实验室学习的第一门学科,对此有好奇心、热情高、兴趣浓,都希望自己亲手做一做。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而且对每次实验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实验效果坚持进行检查和评定,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来不断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中学生注意力不太稳定,学习时间稍长或内容比较复杂枯燥都很容易使其注意力转移,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和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眼、耳、手等多种器官并用,使学生从多种途径刺激大脑,增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

生物学是建立在良好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门教学。对中学生进行生物学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祖国建设的需要,人类的需要联系起来,并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从而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综上所述,对从事生物教育教师来说,可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怎样在教学中起到一个引领者的身份,怎样让学生不局限与课堂与课本的束缚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运用与实际中去,让中学生物教学起到真正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生物之后更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中学生物教科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生物教学的出发点。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学的实践性,把课程方案上的科学素质转化为学生现实的科学素质。当然,我们也应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能力培养有关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在激发学生兴趣、情感体验、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万儒编著.《现代生物学教学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

[2]刘利才编著.《班主任工作教程》[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周德辉.开设研究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J].2005,24(12)

[4]陈乃富、刘文中.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4,21(2):48~50

[5]刘积学、李世刚.提高师范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