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摘要】 在分析医学电子实验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医学电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索,设立开放型实验室,突出设计性实验理念,进行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介绍了相关实施方案。

【关键词】 医学电子实验; 教学改革; 开放型实验室; 电子产品设计开发

医学电子学基础是影像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课程是该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电子学实验过程是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过程,从中可以树立起严谨、认真的科学工作作风,并且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技能,对于学生以后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

电子学实验教学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1,2]:所有的实验都是由教师安排好实验仪器,讲解清楚实验原理,甚至还设计好记录数据所需的表格。学生无需动脑筋思考,只要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做,就能成功地测到数据,完成实验。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开拓他们的思维,难以唤起他们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渴望,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3,4],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我校物理教研室承担着电子学实验教学工作,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应用科学思维去认识物理世界的良好习惯,并最终达到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为了改善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在动手中锻炼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在医学电子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将电子学实验室建成开放型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1 组织计划工作

经过讨论研究,结合教研室的学科特色和现有的先进的电子实验综合装置、传感器实验综合装置等设备条件,决定在本科生中开展“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科研活动。为了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和取得切实的成效,教研室特别指定了3位老师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设计工作,要求学生具备电子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因此参加活动的对象暂定为影像专业大三学生,活动过程与“医学电子学”课程相关进行,当“医学电子学”课程讲授完了基本电子元器件知识后,可挑选8~12名对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活动感兴趣的学生,成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活动科研团队”,活动时间定为两个学期。

2 活动过程以及内容

活动共分4个阶段,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到由小小的电子元件组成的复杂电路设计领域,并完成设计开发工作。

第1阶段:学习“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基本知识。当“医学电子学”课程讲授完了基本电子元器件知识后,科研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由指导老师向学生介绍设计电子仪器的基本原则、方法、步骤以及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详细的解剖一台医学仪器,使学生们了解电子仪器设计的基本知识;研究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电路板及多种医学仪器,使学生认识到很多小元件可组成一件简单的电子产品。只有完成从构想、参数计算、电路设计到制作成品的一系列过程,才能制成一件完美的产品。通过第一阶段的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对"医学电子学"课程的浓厚兴趣。

第2阶段:产品原理图设计。讲授完“医学电子学”课程的基本电路和大部分应用电路后,指导老师给学生布置电子产品设计任务。学生可利用假期,通过杂志、图书、网络等工具,多方面搜索资料,结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选择确定各自的电路设计方案,并完成原理图设计、参数计算、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等各项工作。指导老师审阅原理图和设计计算说明书后提出意见,学生可进行修改完善,并购置元器件准备下一步的设计工作。

第3阶段: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 EDA)Protel99进行电路板设计。第二学期开学,首先由指导老师组织一次统一的活动,向学生讲授Protel99 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然后由学生独立上机实习,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原理图输入计算机并完成电路板图的设计工作。电路板图的设计工作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指导老师要随时协助解决,直至完成最终完成电路板图设计工作。

第4阶段:电路板焊接、调试和整机设计装配。先将电路板图送到专业厂家加工成实际的电路板。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学生将元器件与取回的实际电路板进行焊接、调试,并进行外观设计。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后,合格电子产品就面世了。

3 结果及总结

参加科研活动小组的学生们掌握了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的全部过程,学会了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同学完成了无线话筒、电子针灸器、电子抢答器等电子产品的设计工作,有的同学还制作调试出了电子针灸器样机。所得成果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激情,他们也直接体会到了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此项活动帮助同学们建立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动手能力,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促进多了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了他们做事情的恒心。

对于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后接触的影像设备都属于高科技的医疗电子产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影像诊断医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以外,熟练地掌握电子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进行新的电子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当开展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可增加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并把学生带到当今科技的某些前沿阵地,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设计性实验促使学生去验证自己的设计结果、设计产品,学生则更直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这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吴艳茹,顾洪恩.改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考虑.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3,1:195~196.

2 顾洪恩,吴艳茹,等.大学物理“教”与“学”中的素质修养.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3,2:1~4.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摘 要: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是维修电工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学习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基础。本文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三步快速故障排除方法。

关键词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 原理图分析 故障分析 三步快速测量法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故障排除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学习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基础。无论多复杂的线路,都是由基本控制线路组合而成的,因此学生必须牢牢掌握常见的基本控制线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掌握原理图的绘制及动作原理的分析

电气原理图能充分表达电气设备和电器的用途、作用及线路的工作原理,是电气线路安装、调试和维修的理论依据。学生能否在初学的过程中激发出学习兴趣,关系到整个课程教学的成败。因此在学生初学电力拖动时,我们要对简单的电路进行详细讲解,对每个电器元件在线路中的作用、用途、选用以及结构技术参数做详细的讲解。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绘制电路原理图、写出动作原理、绘制接线图等的能力。接线练习是重点,要花费时间,放慢教学进度,紧紧抓牢每个环节;要保证人人过关,各个击破,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电路的练习。同样,放慢教学进度,仔细学习每个知识点,每位学生都要在老师面前背诵讲述一遍,保证做到不放弃每位学生。如此方法练习3~5个图,就能保证所有学生对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绘制、分析、安装接线内容的掌握得心应手。后续内容就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多学多练。

二、故障排除练习

1.用试验法观察故障现象,初步判定故障范围

在不扩大故障范围,不损坏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的前提下,对线路进行通电试验。通过观察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的动作是否正常、控制环节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分析电气原理图初步确定故障发生的大致部位或回路。这就要求熟练掌握电气原理图的分析技能。

2.用逻辑分析法缩小故障范围

根据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控制环节的动作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结合故障现象做具体分析,缩小故障范围,这样特别适合对复杂线路的故障检查。这也要求熟练掌握电气原理图分析技能。

3.用测量法三步快速确定故障点

利用电工工具和仪表对线路进行带电或断电测量。常用的方法有电压测量法和电阻测量法。测量方法很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能快速排除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方法,只要三步就能确定故障点。下面以“具有过载保护的正转控制线路为例”,以电阻法测量说明。

例:如下图所示,故障现象是:合上QF,按下SB2时KM不吸合。

根据故障现象,依据下面的电气原理图,用逻辑分析法确定故障范围缩小在第一回路中。以万用表作为测量工具。

第一步,用万用表(R×100)挡测量熔断器前L1-3号线之间电阻,万用表通(回零)说明L1-3号线之间无故障。若不通再测L1-2号线,若不通再测L1-1号线,直至找到故障点。

第二步,测L2-4号线,若有阻值则无故障,若无阻值再测L2-0号线,直至测到故障点。

第三步,若L1-3号线和L2-4号线无故障,则故障点就确定在SB2按钮上。

总之,以启动按钮为分界点,或以常开触点为分界点,先在上面测量一下,后在下面测一下,再在中间测一下,故障点就能确定。以此类推复杂电路也是如此,这样故障排除要快得多。

主电路排除故障也是如此,以接触器主触点为分界点,主触点上部分进线端前用电压法测量,三相均为380V,则以上无故障;主触点下部分出线端用电阻法测量会更安全些,同样也是三步就能找到故障点。这样反复多练,相信练得多,见得多,准确率就高。在实际维修工作中,同一种故障现象,发生的部位不同,现象也不一定相同。因此,我们在采用以上介绍的步骤和方法时,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按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妥善处理。

三、善于介绍新知识,注意总结经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低压电器的新品种、新规格不断增加,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加深理解。在故障排除后,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并及时总结经验,与他人交流。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路原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M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000-00

在 “电路原理”的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根据长期的实验教学经验,探索实验室建设、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内容设置、实验模式和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运用传统方法结合计算机仿真的实验方法,以规定实验结合自主实验的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延伸教学互动空间,形成了一套分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式。

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有限学时内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是主讲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1教学内容

1.1?线性电阻电路

1.2?正弦电流电路

1.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1.4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5?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6 非线性电路

1.7 网络矩阵和网络方程

1.8?二端口网络

1.9 分布参数电路

1.10 磁路

???

2教学手段与方法

2.1编写教学计划?

??? 编写教学计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授课计划、授课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授课的总学时和学时分配要符合教学计划 ,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 ,积极参加教材建设 ,同时还需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备课、做好备课笔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2.2教学方法

(1)在电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结合电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安排好先修的数学和物理学课程。

(2)在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计算方法的掌握。注意理论联系工程实际。

(3)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灵活应用。

(4)结合课堂讲授内容,精心配备例题和习题,开展课堂讨论,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5)电路原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增大了信息量。制作上网课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加强训练。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采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改变了单一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6)注重实验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的结合,通过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和对实际电路的调试、现象的观察、参数的测定、故障的排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路元件的基础知识、电路模型知识、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互感现象。通过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7)将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引入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和正弦稳态电路的频率响应。

3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3.1教材内容方面

在课程体系上要体现专业基础课的特点,采取横向联合改革的做法,对一些与工科物理重复的内容只作过渡,不再重点讲授。而将重点放在讲述分析方法,如时域及频域网络分析。从时域和频域这两个角度对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并建立起复频域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对后续课程有极大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在电路理论方面的思维和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2设计实验方面

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 使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1]

开设出既能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又能反映当代科技水平且与相关专业密切结合的实验。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潜在创造能力。将实验内容按功能分块,分别是基础模块、设计模块、应用模块,删去一些陈旧落后的实验,加强了设计型实验和仿真实验。

4课程考核及教学改革的目的

在课程考核方面,强调平时阶段考试的重要性,弱化了期末考试的比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最后的总评成绩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随着高校新一轮的建设,给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专业、大平台、大院系的建立进一步整合了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高校扩招使得大班授课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同时也为了保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顺利实施,课程组加强教材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材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能。现代的教学观是发展型和开拓型的教学观。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能。基于这种认识,在电路原理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启发式教学,不要过细过长,而应让学生懂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取知识的手段要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5实践教学的效果与意义???

通过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改变,达到预期目标。

在重视电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重视现代电路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设计工具,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旨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课程内容可分层次开出基础型、设计型。实验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实行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实验器材开放。

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其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实验的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操作实验的自觉性。强化了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程度的加强。[3]

6结语

本文通过对电路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实验、实训变得有趣味、有探索性,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强化了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的联系。通过实验、实训,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洪亮,田社平,张峰.基本电路理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2期.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1.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

经笔者发现,上世纪“电路原理”这门课程已经成为电气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电子、计算机、电气、通信等领域迅猛发展,并且在理论创新以及技术方面不断革新,与之相适应的各类电子元器件和功能电路也随之改变,而经典理论体系为教学主体内容的“电路”课程在近二十年中的变化却很小。比如现在市面上用的很多电子器件都是场效应管,但是课程在这部分的重点仍然是三极管和二极管的讲解。这种一直没有更新的教学内容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更不利于服务社会。

2.教学方式单一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填鸭式”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思维只跟着老师走,思路根本没有打开。尤其是现在计算机的普及,也为了应对学时压缩教学内容反而扩张的窘况,电路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另一方面,单位学时内学生需要接受的信息量更大了。加上“电路原理”课程本身知识较多、内容抽象、理论枯燥,这必然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容易疲倦,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另外,现在的教师除了有教学任务外,科研工作量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并且这些科研任务在经济和荣誉上都有利可图,这样一来,教师花在上课的精力势必将大大减少,而是把上课当成一种任务,完成教学工作量。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不重视,师生关系也不和谐。

二、创新型电路课程的几点建议

1.去糟粕,留精华,转变教学思维模式

其一,笔者认为可以从“电路原理”课程特点出发,一开始就给学生建立电路理论知识体系的框架,将其作为一个体系去学习,以一条主线、几种定律为基础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当中。“电路原理”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等都是作为“电路原理”教学的知识体系框架。主线还包括电路分析的基本量,电压、电流以及功能等,这是任何电路分析的本质。了解了“电路原理”课程的框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是“有准备之仗”。其二,突出重点,转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学习暂态电路分析的时候,当学习完RC暂态电路、三要素法之后,对于RL暂态电路可以让学生自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力。笔者认为的学习力就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其三,课程教学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实际电路的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工科的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都是为了后续的学习打基础,更是为了以后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思维,不能仅仅是针对课程定理、定义等内容进行教学,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或者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另外,从原有“电路原理”内容出发,对于一些重要的电子元件,例如后续所学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课程中涉及电子领域常用的场效应管(MOSFET),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所用的IGBT等,教师除了书本上的基本知识以外,在教学中还可结合基本元件或者与之相关的常见基本电路,如整流电路、集成电路等层层深入讲解。

2.使用仿真软件,实现多元化

课堂“电路原理”课程作为电气基础专业课,关键目的是让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的应用,所以,电路课程教学当中,可以安排几个相关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了解电路元件、电路原理以及电路定律等等内容,了解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和区别。但是,几个实验往往达不到目的。这样就可以在电路教学当中使用仿真软件,比如可以充分利用EWB器件和仿真功能,仿真出动态的实验图来代表实际的电路实验,既可以增加课程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电路原理”课程教学除了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使用仿真软件来制成CAI、FLASH等课件。这样不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的理论内容进行实时的仿真演示,使得教学更加深刻生动,也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这样一来就可以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旧貌,缩短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情感教育在“电路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拟电路;讲一练二考三;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77-02

2011年,南开大学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纲要》,提升办学理念,根据纲要中提出的“公能”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南开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提出了大学生也要全面发展,提倡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发现问题,开展自主研究。探索以“讲一练二考三”为特点的教学组织与课程考试方式,即精讲、多练、广考,强化“学习、实践、协作、创新”能力训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此为宗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课程建设,积极调整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模拟电子技术》(以下简称模电)是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模电课程要求学生对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够对电路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1,2]。对于模电课程而言,由于教学知识点较分散,仅仅通过相应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根据多年的模电教学经验,深入贯彻“讲一练二考三”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对模电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创新,提出体现“讲一练二考三”要求的教学组织形式与课程考核方式,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检验改革成果。

一、模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模电课程是一门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后续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基础。并且,随着电子技术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门课程也越来越多地成为非电子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本科教学质量。但是在目前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大纲内容多,授课时理论课占时过多。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点相对分散。模电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电子电路,缺乏感性认识,进而影响了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虽然有模电实验课与理论课配合,但实验课内容仍较为基础,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电子设计的需求。且考试形式相对单一。

本文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和要求以及电子类专业的特点,深入贯彻“讲一练二考三”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对模电课程教学组织与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有益的改革与探索,解决模电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获得了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凝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模电课程主要讲授模拟电子器件和电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放大器、比较器、稳压器等电路的组成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及应用技术,等等。课程涉及内容较多,知识点较为分散,概念抽象,内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3,4]。为此,在理论教学中,要凝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引入教学主线,做到精讲多练,启发引导,留有余地,归纳总结。兼顾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重视实际应用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内容,适当引入新知识。在覆盖电子专业要求的基本内容上,同时要根据我校学生“起点高”的实际情况,在深度和广度上可以高于基本要求,适当地加深和拓宽教学内容,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且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经济建设的需要。教师授课前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教材,对教材的总体框架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挖掘重点、难点,精心遴选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避免进行烦琐的数学公式的推导,重点突出对电子电路概念的物理含义的理解和电路工作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电路实际应用的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同时,重视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将科研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用科研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模拟电路的兴趣和对电子设计的强烈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引导,要让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初步建立“系统观念、工程观念、科技进步观念和创新观念”,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三、引入“课程设计主线”,加强课程练习比重

针对模电课程本身的课程特点,在保持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课程设计主线”,由教师综合模电教学大纲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提出模电课程设计内容。在学期初始即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制定设计目标。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调整讲授学时比例,增加与该设计相关的练习。在学期中结合课程进度,向学生提出不同阶段的设计要求,加强电路系统设计练习。从而使学生的每一章节的理论学习内容都能够与设计主线联系起来,形成统一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系统设计与实现,加强课程练习的比重。通过练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逐步转化为能力。让学生不仅亲身体验到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更可贵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实现学生的理论与系统设计能力的双赢。在综合考虑了模电教学内容、技术发展动态以及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模电教学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所学的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单元电路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自己动手设计单通道电压测量的模拟示波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指导,鼓励分组完成任务,3~5人为一个团队,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建议学生按照系统分析、原理框图设计、各模块分解原理及设计等结构,进行电路设计和性能的分析。引导有能力的学生进行电路的软件仿真,并鼓励学生使用元器件搭建相应的硬件电路,最终实现模拟示波器的功能。

通过模拟电路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所学的各章节知识,同时具备模拟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从元件到电路,最终达到了系统级的认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的反馈结果,学生接受了这种课程教学的新方式,并且希望能够继续推广,因为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受益匪浅,真正把模电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路、设计电路的兴趣和热情,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并且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加强了教师的指导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改革教学组织及考核方式

1.教学组织的改革。以课程设计为基础,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开放实验室资源和社团管理资源,将模电理论课程与社团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合作,即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可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以学生感兴趣的电子设计竞赛、国创、百项等为合作目标,利用开放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形成研发设计小组。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系统设计、电路焊接调试等动手练习,并组织专业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电子竞赛等项目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考核方式的探索。考试本身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手段。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获得知识并灵活应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寺┎谷保煌时,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得失,进而改进提高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多种形式、多次考核,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本文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探索,综合学生笔试、练习和设计报告等评价,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形成模电课程考核评价新方法。通过笔试和习题,考察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掌握学生汲取知识的情况,反馈到课堂教学任务中,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通过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够考核学生记忆性、认知性的知识,还能全面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质疑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

五、结语

本文针对模拟电路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围绕着“讲一练二考三”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进行了模拟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广考,将教学的各个环节组成有机的整体,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取得了预期目标和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掌握了模拟电路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秦世才,贾香鸾.模拟电路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6篇

摘 要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电类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两门基础课,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这两门课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联系相互贯通,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两门课的贯通教学。从而加强两门课的关联性,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贯通教学 关联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43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Circuit" and

"Analog Electronics" Two Courses

DENG Youlin, LIU Haimei

(Hu'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51)

Abstract: Circuits and analog electronics is electrically Course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wo basic cours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it" and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of two interconnected and internal relation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wo classes teaching. Thus enhancing the relevance of two classes, reducing the learning curve and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words: circuit; analog electronics; teaching; relev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0 引言

“电路”是高职电类课程的第一门入门课,属于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电路,掌握与电路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分析能力等,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是“电路”的后续课程之一,是在掌握电路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之后,学习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两门课之间的关联程度和贯通教学。例如,“电路”中涉及到的叠加原理、两大约束以及戴维南定理等内容,都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掌握和经常用到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

通过担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感觉到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没有把这两门课很好地衔接起来、实现融会贯通。如果在“电路”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工程应用题中的非线性电路进行线性化这一思想提前传授给同学们,那么,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就会轻松、容易很多,理解起来也就更简单。将两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在“电路”教学过程中,提前引入“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电路模型,并引导同学们用“电路”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求解,这样对后续“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复习和强调“电路”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实现这两门课程的融会贯通和相互渗透、相互衔接。

2 优化和改革两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

2.1 贯通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就需要教师抓住所讲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相互渗透,采用铺垫式和复习式的方法,对有关知识点进行综合的讲解和运用。“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中的许多知识点是有衔接关系的,“电路”的学习为“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的非线性电路的学习则需要运用到“电路”中的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由于这两门课之间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将这两门课进行比较学习,增强学生对相互关联知识点的印象,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另外,由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分别在一学期的上、下学期教学的,在课时分配方面,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课时。由于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这些内容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中有所涉及,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理解和学习起来并不是那么费力。而“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内容涉及了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曲线以及工程中的近似等效等,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知识点比较生疏,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吸收消化。

因此,对于整体64学时的教学安排,这两门课程比较合理的教学分配应该是“电路”24课时,“模拟电子技术”40课时。这样,采取前紧后松的教学节奏,将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电路部分加快教学进度,进入到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就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讲解。从而,使这两门课的整体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2.2 因材施教,突出把握教学重点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掌握好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必须利用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内容。在每一章节开始学习之前,都要梳理一下本章节的内容,将其划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并提前告诉学生哪些是本章的重难点内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钻研。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只需了解的内容要提醒同学们提前自学,上课时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对于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则要重点讲解。有了层次分明的学习计划,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混乱,而是目的性强,目标清晰。例如,在讲授放大电路分析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可以重点介绍三极管放大电路及其分析,而将场效放大电路的分析作为自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目标明确,只需要掌握好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理解和掌握上,将该部分内容学好了,就可以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进行场效放大电路的分析。

2.3 活跃氛围,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定理定律、公式和概念较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图形图表、原理图、结构图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比较枯燥无味。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很吃力,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和抵触心理,这种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必然很差。因此,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采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首先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动态电路分析这一章时,只需介绍电容原件的一阶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状态响应等的求解内容和分析方法,对于电感元件的类似内容就可以交给学生课下自学,下次课时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学的结果,将有关内容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自由发言。这样,经过讨论和思维碰撞,一方面增强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其次,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新颖的画面、图像和音效来展现教学内容,将静态的图像转化成物体运动状态的动态过程,增加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展现出形象、生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2.4 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会产生实际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传统 “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与实际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更像是一门物理课,缺少实践认识。例如,传统的电路课中学完电阻后,对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电阻的矩形符号、欧姆定理及其计算方法,而对电阻的种类、容差及其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概念一无所知,但这些知识恰好是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用得最多、最重要的知识。

因此,需要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认知,并将相关内容的实验进行对比,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实验的内容也要有重点、有层次,例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只讲到其理论部分的学习,而对解决实际器件的使用问题等较少涉及。

综上所述,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可以在授课时引入生产生活中与此内容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实践认知和知识结构。例如,在讲授电阻知识时,除了介绍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之外,还可以扩充一些有关电阻种类、容差等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并通过开展实习实践或者课程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体会和掌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问题。

3 教学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以往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成绩得到明显的提升。在理论知识掌握牢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等,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4 结语

“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体现了其专业性和基础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其专业性和基础性,将知识体系与当前的产业实践整合在一起。通过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引入实践相关知识,还要在原有理论思维方式基础上引入实践相关的基础知识,将这些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以特定的方式讲解出来,实现“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贯通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工程思维模式,以适应未来生产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冬梅,周波.“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衔接关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6).

[2] 杨晓敏.“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3(9).

[3] 王玉菡,杨奕,徐勤,张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4] 夏百战,石世光.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0(4).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视觉暂留 数码管动态显示 PROTEUS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79-02

1 引言

LED数码管显示分为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数码管静态显示信息时,每个数码管至少需要8个I/O 口。当需要显示多个不同的数字时,对于8031和8051单片机,I/O 口就不够用,而在实际的单片机系统中,往往需要显示多位不同数字。当将所有位数码管的段选线并联在一起,这样可以节约I/O口资源。但这样如何能显示不同的内容呢?我们可以采用动态显示。动态显示中“视觉暂留”原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怎样将理论知识在实际电路中进行应用并将效果实时呈现,也需要精心设计。本文将以“视觉暂留”为切入点,分析其原理,并分别以一位数码管动态闪烁,两位数码管动态显示及多位数码管动态显示的电路设计和编程实现为例,结合PROTEUS仿真软件,系统阐述LED数码管动态显示。

2 数码管动态显示原理

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50-200毫秒左右。视觉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

(图1)中,把段位都并联在一起,节约I/O口,一位一位选中数码管的同时送出段码,从选中第1位到选中最后一位所用的时间如果控制在人眼的视觉暂留范围内,可以连续看到数字好像同时都在显示,这种显示方式为动态显示方式。

动态显示原理:即轮流向各位数码管送出字形码和相应的位选,交替显示,利用发光管的余辉和人眼视觉暂留作用,使人的感觉好像各位数码管同时都在显示[1][3]。要理解好动态显示原理必需抓它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同时,在选中位的同时送出段码,二是依次,依次选中每一位,三是控制好选中每一位的时间间隔,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就会超出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范围,看见闪烁的效果。

3 数码管动态显示在PROTEUS软件中实现

3.1 一位数码管动态闪烁验证“视觉暂留”

按照动态显示方法,在1位共阴极数码管上动态显示8。在PROTEUS中设计原理图,如(图2)所示。

P3.7口控制数码管的位选,用P2口控制数码管的段选,针对设计好的电路图,介绍程序编写。将P3.7口置低电平将位选中,P3=0X7F,并将数字“8”的段码编码送入P2口,P2=table[8][2],同时间隔90ms,然后将位选关闭,间隔90ms,给出仿真效果,此时看到数字8在亮灭的闪烁。缩短它的间隔时间,将间隔缩短到50ms,同时看仿真结果,这时看到8停止闪烁。这个例子进一步证明人眼的视觉暂留存在,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将间隔时间控制好。以上用一位数码管的动态闪烁验证了“视觉暂留”的存在。

3.2 两位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及程序设计实现

按照动态显示方法,在两位共阴极数码管上动态显示56。在电路上两位数码管动态显示与一位数码管动态显示有区别。由于增加了一位数码管,首先用P3.7口控制第一位数码管,用P3.6口控制第二位数码管,由于两位数码管的段选并联在一起,因此用P2口控制它们的段选。电路如(图3)所示。

针对此电路给出程序设计.首先选中第一位数码管的位选,同时送出5的编码,间隔90ms,然后选中第二位数码管,送出6的编码,间隔90ms,选中第一位亮5时,第二位数码管灭,选中第二位时第一位灭,再来看仿真结果,5,6被依次点亮,选中5时6灭,选中6时5灭。接着将间隔缩小为50ms,发现5,6同时亮。在进行两位数码管动态显示实现过程中,选中一位时,同时送出段码,间隔一段时间后选中第二位,送出段码,只要控制好间隔,让总的扫描时间控制在人眼的视觉暂留范围之内[5],我们就可以实现不同数字好像都同时在显示的效果。

3.3 五位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及程序设计实现

按照动态显示方法,在五位共阴极数码管上动态显示56789。由于需要五位数码管,因此增加P3.5,P3.4,P3.3, 三位位选线,将段码并联在一起,用P2口控制其段选。电路如(图4)所示。

在程序设计中,依次送出位选,段码,间隔。给出间隔90ms的仿真效果,看到5,6,7,8,9依次选中,缩短间隔,改为10ms,看到56789同时显示。

通过仿真电路,对比,学生掌握了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特点,电路设计并会用C语言编程实现。

4 结语

本设计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层层推进,阐述了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原理,并结合PROTEUS仿真软件介绍了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设计过程及软件编程。

参考文献

[1]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2-65页.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第1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电路原理基本知识范文第8篇

电子技术基础一书可供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的学生使用,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半导体元件及其应用电路。教材中使用了一些实物图片及表格,这有利于学生比较直观学习新的知识。尽管如此,但是有些章节还是比较抽象,有些章节还存在着大篇幅的理论推理及其计算,这对于技校生来说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必须对其相关的内容进行合适的筛选和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教学起点。

二、低起点教学的基本特点及原则

1.基本特点低起点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符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学生能听懂,才会听;学生主动互动,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更有活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专业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价值。当然低起点教学不足的地方,主要是限于学生基础,只能学习相对简单专业知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存在一定的难度。

2.基本原则在进行低起点教学的时候必须把握几个原则:选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学、易学;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切入口要小,充分照顾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低起点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堂中实际运用

1.精心筛选整合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是技校电工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有: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正弦波振荡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晶闸管及应用电路、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等。这些都是电子技术中比较基础的知识点。结合技校学生基础的实际情况,笔者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内容顺序也做了调整。选取内容如下: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晶体二极管;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晶闸管及应用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门电路等。在筛选和整合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教学知识的连续性。例如,在学极管基本知识之后,接下来最好安排学极管应用电路——整流电路。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二极管的作用。在该书中,二极管基本知识安排在第一章,二极管的应用电路安排在第五章。按照书中的顺序,当学生学到第五章二极管应用电路时候,对二极管的基本内容大多早已淡忘。

2.精心优化教学过程

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中,有的章节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有的章节含有大量的理论计算。每次讲到这些内容时,学生基本上是满脸茫然。即使是很简单的计算,学生听起来都存在很大问题,把教学的起点放低一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删减,尽量避免出现繁琐的计算,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单相半波整流电路这一节时,笔者是这样进行准备的,课前每位同学发一个二极管。上课时,笔者采用实物导入的方法,先让每位同学仔细观察手中的二极管,然后提问:“谁能告诉我它的外部结构是怎样的?它有几个管脚?怎么辨认管脚的正负极性?二极管的基本特性是什么?”让学生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后,引出该节的新课内容: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什么是整流电路?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这是该节教学重点内容。对于该节中涉及的计算,尽量讲得简单一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准备一份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该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大部分学生都容易理解并接受,这样学生才会听课。只有学生听课,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

3.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枯燥的专业理论课程更应该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把一个班级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最好不要超过5位同学。把事先准备好的素材下发到各小组,针对刚学过的内容进行动手动脑训练。比如做一个桥式整流电路,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商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各小组将本组的成果展示出来,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一二三等级,这样可以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进而激励学生学习。

四、低起点教学法的运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