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第1篇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冬季,请加强体育锻炼》!

冬季的到来,给北方的天气增加了几分寒意,这个季节,没有了夏日的骄阳,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参加冬季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锻炼不怕严寒的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增强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冬季体育锻炼,由于肌肉不断收缩,呼吸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同时还增强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体温调节中枢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所以,坚持冬季锻炼的人,抗寒能力比一般人增强8-10倍。

冬季体育锻炼,大都在室外迸行,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人体造血机能发生明显变化,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体育锻炼,接受阳光的照射,弥补阳光照射的不足。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但能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对人体有消毒作用。还能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作用,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尤其对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多参加户外锻炼更为重要。

冬季体育锻炼,还可以加快血液循坏,增加了大脑氧气的供应量,这对消除大脑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

冬季锻炼好处很多,冬季锻炼的项目也很多。一般多采用长跑、球类、跳绳、踢腱子、跳橡皮筋等项目。这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项目,灵活掌握。

冬季体育锻炼又要注意什么呢?

1、冬季天气比较冷,参加锻炼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幼。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运作水平,改善肌肉、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现象的发生。

2、冬季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冬季天气比较冷,锻炼着装要合理,锻炼后要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及时穿衣保暖,以防感冒。

3、参加冬季锻炼,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更要有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培养积极的奔跑态度一年四季,皆有可观,享受冬季,快乐奔跑。

5、呼吸方法须得当。冬季气候寒冷,风沙又大。因此,锻炼时不要大口呼吸,而应采用鼻腔或口鼻混合呼吸的方法,在减轻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6.、根据自身的体质循序渐进,慢慢加大速度强度,跑前应当做好准备活动,跑步过程中切忌憋气,跑步后不宜马上停下或坐下,应慢走二三分钟。

9。防止受寒冻伤。冬天锻炼,应根据户外寒冷变化来增减衣服,对暴露在外的手、脸、鼻和耳朵等部位,除了经常搓、擦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还应抹上适量的防冻膏、抗寒霜.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10-01

一、导论

中学生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当代中学生应该意识到科学的进行户外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课,掌握体育运动基本要领。人的生命充满活力,这种活力是体力和脑力不断增长和发展的表现。生命中多一点运动的刺激,就多一些活力。让我们记住那伟大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生也有着较为巨大的学习负担,但国外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比中国中学生好的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外中学生有非常充足的户外体育锻炼的机会。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人的各方面均有好处。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因此,科学合理的户外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帮助,具有现实意义。

二、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对当代中学的意义

1.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有助于中学生吸收营养。中学生正处于一个长身体、长体格的黄金年段,因此,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有助于中学生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中学生为了恢复能量,就要摄入、消化、吸收更多的营养以补充不足,而且摄入的能量往往超过消耗的能量,即出现“超量恢复”现象。消耗越多,超量恢复越明显。同时体育锻炼还能促进腹肌力量,有利于维持正常腹部压力促进消化吸收。因此,长期坚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促进中学生吸收营养,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2.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有助于中学生血液循环。中学生身体处于发育期,各项生理指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时,中学生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和全身的供血状况改善。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和肌糖元增多,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血容量增大,每博输出量增加,安静时的心率变慢,心脏的体积和重量增加,有助于未来预防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户外体育锻炼还可使冠状动脉口径增大,弹性增加,对预防冠心病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消耗体内大量脂肪,减少了心脏的压力,通过增加动脉血管的弹性,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对中学生的未来成长帮助功不可没。

3.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提升中学生记忆能力。中学生学习压力巨大,但是往往事倍功半,中学生在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去认真学习,下课后却精力旺盛。这就是学习效率低、记忆力不强所导致的。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中学生通过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能将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调动起来,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使大脑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视觉、听觉更加敏锐,记忆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增强,还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中学生的记忆力。

4.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有助于中学生增高。当前很多中学生对自身身高不满意,时常因为身高问题而自卑,觉得身高都是天生的,不重视后天的培养,其实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可使骨变的更加坚强,对中学生身体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并且能促进骨骼发育,有助于提升中学生身高。还可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加强关节的牢固性和对压力的承受性。通过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对神经刺激产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改善,以致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效果,并可使肌肉粗壮,力量增强,提高抗疲劳和耐酸痛的能力。

5.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当代中学生抗压能力较差,心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往往遇到一次考试没考好或者感情的问题就一蹶不振几个月,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通过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中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抗压能力,促进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户外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中学生的紧张烦躁或忧虑情绪;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形成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培养自尊心、自信心、顽强的毅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欢愉,产生心旷神怡的愉快心境。人的心理活动,其本质乃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高强度的紧张学习节奏,会使中学生产生紧迫感、压抑感,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又会使中学生产生疲劳感。通过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形体美、姿态美的良好变化。也会使中学生变得活泼开朗、朝气蓬勃。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也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它能够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和集中能力,提高均衡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中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中学生通过长期的户外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可以培养顽强的毅力,培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疼痛、不怕枯燥的顽强学习精神。

三、结语

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社会对每一个中学生的内在要求,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身体素质,学生时代正是身体成长时期,锻炼身体的大好时间,因此,在学生时代树立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很少时间锻炼身体,这是很可悲的,中学生应该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把锻炼身体的时间安排出来。笔者经常见到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晕倒的现象。这样的中学生大多是因为体质差,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只有全面重视体育锻炼,才能使中学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原则; 教学

体育锻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体育锻炼,人们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但是,要使学生体育锻炼达到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生必须按照科学的原理,体育锻炼的原则,采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去进行身体锻炼。

一、大学生要认识上体育课锻炼的作用

体育锻炼是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方法。高校学生在校读书,体育教学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具有健身的作用,是可以调节人的情绪、陶冶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和愉悦精神,取到健心作用。学生积极上体育课锻炼,还能促进正确姿态的形成,改善肤色、塑造体形和矫正身体的畸形,取到健美的作用。总之,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取到“健身、健美、健心”的三方面效果,体育教学使学生懂得以下四方面的知识。

(一)锻炼作用是提高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大脑的供血、供氧情况,还可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使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器官系统调节作用的提高,使学生达到提高学习、工作的效力。

(二)体育锻炼的作用是提高运动能力

学生参加体育课锻炼,能促进身体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塑造健美的体形,提高人的运动能力。体育课教学使现代学生懂得,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量,使肌肉粗壮、肌纤维增粗、有力、结实,能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骨骼抗弯、抗折、抗压的能力增强,从而使骨骼更加坚实,给人以刚劲有力美感,达到提高体育运动能力。

(三)体育锻炼改善和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学生要懂得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好处,能使人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代谢产物增多,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速,达到了使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特别是提高了心、肺功能。

(四)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适应社会、自然环境、调节人的心理

学生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可以提高集体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使学生具有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愉快乐观的情绪,富有同情心,遵循公正、亲切的社会准则。学生在严寒酷暑、高山、高空等环境下活动,能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能调节人的心情舒畅,生活愉快,精神饱满,增进身心健康,可以使人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二、学生要懂得体育运动锻炼的原则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能促进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身体达到延年益寿。学生要遵循体育运动原则,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体魄,才能完成四年学业任务,必须学习自觉性、适宜负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一)学生要学习好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的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者要明确锻炼的目的,做到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应遵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将来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贡献。另外,学生在校读书要明确知道体育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情绪、活泼身心、陶冶情操、锻炼自己的意志,为增进自己的健康,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塑造一个健美的形体。学生要做到防病治病,有目的地去锻炼身体,所以说,高校学生要学习好自觉性的原则。

(二)学生要掌握体育适宜负荷的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锻炼中,如何恰当地安排好运动负荷,能满足锻炼者增强体质的需要,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身体锻炼效果决定于运动的强度,太弱的刺激不能引起肌体功能的变化,过强运动刺激不能增强体质,而且还会损害身体,所以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要掌握适宜负荷的原则。

1.学生掌握锻炼强度。强度是练习对身体运动刺激程度的计量,掌握锻炼强度应因人而异,为了方便,人们采用心率测定来掌握,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卡沃南氏测定法计算每分钟的公式为:

最佳运动负荷(次/分)=(最高心率 - 安静时心率)× X % + 安静时心率。其中:最高心率通常为220次/分,X %为欲达锻炼强度。专家认为,欲达强度小于20%,锻炼效果较低,欲达强度为50%~70%属于有效强度,70%的强度可获得最大摄氧量和心输出量,80%以上是大强度,在强度下身体锻炼已具有训练性质。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锻炼的时间。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锻炼时间根据强度大小而定,5分钟以上都属有效范围。青、少年锻炼可采用较大强度的短时练习,中老年人及体弱者采用低强度的长时间练习方式。

(三)学生要学习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必须遵循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循序渐进。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提高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提高了。如果违反了这一个规律,不利于增强体质,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遵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体质才能够增强,实践证明:坚持经常性锻炼,能使人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强,使人体功能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人体骨骼坚硬、韧带牢固、肌肉粗壮、肺活量增大等。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产生良好体育锻炼效果。若长期停止身体锻炼,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和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慢慢减退,高校学生要认识这个道理,只要坚持经常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各器官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教学要抓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三点要求。

1.体育教学时,老师安排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所以说,学生要按照体育运动负荷的原则进行练习。另外,每个学生要制定课外锻炼的时间,每周安排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例如,一般人体育锻炼,可制定每一个星期进行体育活动3次(隔天一次),小于3次体育锻炼效果就不佳。体育运动锻炼最佳效果为天天锻炼,每天坚持运动时间30分钟,几个星期后收获到有氧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2.高校学生要明确体育意识、运动锻炼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体育活动锻炼的自觉性,把体育锻炼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每天有一段时间参加体育锻炼,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高校学生要遵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以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作为培养毅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为学习动力,要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坚持每天参加体育运动锻炼。

高校学生要明确知道体育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所以说,高校学生在校读书要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克服怕苦的不良思想,上好体育课,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增强自己的体质,以身心愉快地学习和出色地完成学业任务。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第4篇

操劳费心有节有制

劳心,就是指用脑,从事脑力劳动。《黄帝内经》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认为心主宰全身,并负担情志精神活动,包括大脑的活动在内。脑力劳动者主要劳心,与劳力一样,也要掌握一定的限度,否则,就可能损伤心神。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讲,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要消耗更多的“精、气、神”,而传统中医称这三者为人身之“三宝”,提出要积精、养气、全神,才能保持健康长寿。所以用脑也要适度,不要让大脑过度紧张,不要用脑持续时间过长。

首先,用脑要注意休息。如果长久用脑不息,精、气、神损耗过多,一时间难以补充,就会使心神受损,智能减低,就是所谓“心劳神拙”。所以连续用脑之间必须有适当的休息。休息的形式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决定,可以走出户外,也可以在室内静坐休息,使大脑得到休息。其中静坐养生法是北宋文学家坡极为推崇的一种方式。他说静坐时“世间何药能有此效?既无反恶,又省药钱,此方人人收得”。 静坐时,要坐姿端正,吸长呼短,用意念将气送至脐下丹田,排除杂念。静坐的时间短则10分钟,长则半小时。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早年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读书时,由于用脑过度,得了神经衰弱症,痛苦得几乎想自杀。后来,偶然发现了这帖“良方”,使用后果然灵验,于是,经常练习,一生获益匪浅。

脑力劳动者还应注意进行体育锻炼。脑力劳动者的工作多数是坐着进行,除了用脑、用手之外,身体其他部分很少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多肥甘厚味,长此以往很容易演变成“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的“三高”人群,对健康的危害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脑力劳动除了要适度以外,体育锻炼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们,不妨每周安排2~3次的体育锻炼,跑步、打拳、瑜伽、健身、跳舞等等,这样不仅不浪费时间,而且对工作非常有益。

还值得提醒脑力劳动者的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应该调畅情志。脑力劳动者思维较为敏捷,往往想的较多,遇到一些困难或是不顺心的事情就会耿耿于怀,这样反而增加了精神的负担,更容易损伤心神,加速衰老。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情志不调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值得注意。其实解决的方法并不难,就是要有意识地平易近人,广交朋友,开阔胸怀,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不要太过执着。培养适合自己的、有益于身心的业余爱好是个好办法,在自己的爱好中完全放松,精神有所寄托,乐在其中。

体力劳动不能过度

劳力,就是指从事体力劳动。每个人的体力劳动都是有限度的,人体的生理规律也需要劳逸结合。所以劳力必须适度,《黄帝内经》中强调“不妄作劳”就是这个意思。体力劳动时,应该注意劳动的强度、时间等,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就会有损健康。故《备急千金要方》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所谓“小劳”就是用力不过度,恰到好处的体力劳动。因为这样的“小劳”,可以起到调畅气血、舒筋坚骨、强心健肺的功效。劳动强度过大,轻者损伤肌肉筋骨,引起腰背酸痛,四肢软弱,全身乏力;重者可以损伤内脏。时间过长的体力劳动同样违背人体生理规律。就算是看起来基本上不用过分用力的劳动,如果持续时间过久,也会损伤机体。“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就是这个问题。久站不动,身体的重量全部压在脊椎和下肢上,下肢骨骼、肌肉的负担增加,血液回流也不畅,结果就容易发生下肢和关节的病变,出现两足浮肿、下肢静脉曲张、痔疮等。久行不歇,长途跋涉,筋脉紧张而得不到松弛,就会失去其柔和坚韧、屈伸自如的特性,引起抽筋,或弛软无力,甚至扭伤、跌倒,以及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劳力不要过强、过久,否则就会“积劳成疾”。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 保健 营养

由于不重视体育保健知识、营养知识而造成运动损伤和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本文整理一些体育保健知识、营养等方面的知识,促使青年学生科学健身目的。

一、体育锻炼的保健知识方面

(一)不易参加体育锻炼的疾病:1、是体温升高的疾病;发热期间及病愈后一周、病毒性感冒愈后两周内,不宜参加运动,以防并发心肌炎等。2、内脏疾病的急性期;各种疾病的急性期都不能参加运动。例如,(1)病毒性肝炎。一般在肝炎愈后两月内不能参加运动。(2)肺结核在发病期间。禁止参加运动。(3)心脏病患者不宜参加运动。3、有严重高血压的患者不能参加运动。4、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不能参加运动。例如,支气管、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以及拔牙后都不能参加运动,以防病情加重。

(二)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做放松活动:准备活动就是通过慢跑、活动关节、肌肉、韧带,使身体发热一种活动。活动时间为10至15分钟。做准备活动最大的好处是,使身体发热,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后,就能使肌肉的粘滞性降低,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加肌肉力量。体温升高还能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柔韧性,这样就能预防运动损伤。准备活动能调节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体育锻炼的需要。准备活动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运动效果就好。放松活动就是剧烈运动后,通过慢跑、深呼吸、伸展身体,使肌肉放松的一种活动。根据运动量的大小,一般放松活动的时间为5至10分钟。好的放松活动一是可以使肌肉充分放松,使代谢产物尽快排出体外,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二是有利于血液回流心脏,预防运动性休克。剧烈运动30分钟后,才能吃饭,原因是由于运动使上下肢肌肉里的血液较多,而胃肠消化器官里的血液较小,如果马上吃饭,就会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约30分钟身体血液就会分布正常。饭后1个半小时,才能做剧烈运动,道理与前面一样。

(三)合理安排运动量:在体育锻炼中怎样判断运动量是否合理呢?

一般从客观生理指标和(自我感觉)主观感觉两方面来判断,首先,客观生理指标是指,测量脉搏、血压、肺活量、血红蛋白、心电图等指标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理。其中测量脉搏,效果是最简单最实用(其它方法比较复杂,并且需要许多仪器设备)。那么测量脉搏方法是,运动期间,在手腕或颈部处测10秒钟脉搏数。一般大学生的脉搏控制在140—150次∕分时,这个运动强度最合理,因为运动生理研究证明,一般青年人心率在150次∕分左右,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达到最大值,超过150次∕分后,身体无氧代谢成分增加,对身体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用140—150次∕分的强度,连续运动时间30—60分钟,每周锻炼频率一般是3至6次,这样的运动量对多数同学最合理。

其次,是自我感觉方法是当运动量适当时,在运动中,感觉不很累,有点轻微出汗。运动后,虽然有一定疲劳的感觉,但是食欲和睡眠正常(食欲增大睡觉质量提高),表现为学习、工作精力旺盛、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当运动量过大时,运动后感觉很累,不愿运动,吃不下,睡不好,甚至有头晕、头痛的现象,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该尽快调整。

(四)常见的运动生理反应及处理

1、肌肉痉挛(通常说抽筋)

(1)症状:肌肉突然变得坚硬、疼痛难忍。

(2)原因:第一,寒冷环境的刺激。第二,大量出汗。第三,身体疲劳时易发生抽筋。

(3)处置:对痉挛部位的肌肉作牵引,并配合按摩、点穴。

(4)预防: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保暖,剧烈运动时间不要过长。

2、昏厥(或运动性休克)晕厥是由于脑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引起暂时性失去知觉的现象

(1)症状:失去知觉、突然晕倒、脸色苍白、手脚法凉、血压降低、呼吸缓慢。

(2)原因:第一,精神过分激动,引起全身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从而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第二,下蹲一会突然站起,使血压突然降低所致。第三,剧烈运动后立即站立不动,运动时肌肉需要大量血液,而供应脑部血液相对减少。

(3)处置:让病人平卧,脚高于头略高于头,注意保暖,如果昏迷,可掐人中穴。

(4)预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精神过分激动,蹲下后不要突然起立,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

3、低血糖

(1)症状:非常饥饿、全身无力、头晕心慌、出冷汗。

(2)原因:摄入糖量不足或运动量过大,使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3)处置:立即停止运动,平躺,注意保暖。轻者可喝一些糖水或者吃点食物。

(4)预防:在空腹或者饥饿时,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长时间运动要及时补充含糖饮料。

4、中暑

(1)症状:头痛、头晕、呕吐、全身无力、大量出汗等。

(2)原因:气温高、散热差,身体严重缺水时。

(3)处置:把患者移到阴凉处,平躺休息,并及时喝水或含盐饮料。

(4)预防:避免在高温环境中运动,注意通风,多喝水和含盐饮料。

二、体育锻炼的营养知识

1、要膳食平衡;糖、蛋白质、脂肪每天占总热能比例要适当,一般是60%、20%、20%。按重量占的比例一般大约是4:1:1。每天三餐应遵循“早上吃的好,中午吃的饱,晚上吃的少”的原则。要吃一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吃冷、热 、硬的食物。并且适当吃一些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2、营养不良后果; 如果食用过多糖,那么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体内,引起肥胖。如果食用糖不足,加上运动量过大,就会引起低血糖,严重时会休克。 如果食用过多蛋白质,就会对肝、肾增加负担,引起肝、肾肥大并疲劳,还能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和便秘。蛋白质不足,就会引起发育不良的、抵抗力降低、贫血等病。

如果食用过多脂肪,就会引起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脂肪不足,就会影响对维生素、矿物质的吸收。

如果维生素食用过多,就会中毒(如维生素C、D食用过多就会胃肠道不适)。维生素不足,就会引起代谢紊乱、食欲不振、肌肉收缩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矿物质不足,就会引起肌肉抽筋、缺铁性贫血。体内缺水,就会引起体温升高、易疲劳、易形成泌尿系统结石。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第6篇

一、养肾法

中医认为,肾主水属冬,因此,每当冬季来临,寒风刺骨,冰天雪地之时,正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衰老和衰老进程。因此,养生学家一直把养肾护精作为抗衰老的重要措施。那么,冬寒应如何做好养肾护精呢?一是辨证用膳,以补精温肾。补肾应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肾阴虚者,常见肺热、咽燥、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质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肾阳虚者,常见有畏寒肢冷、神疲萎顿、腰酸耳鸣、舌淡胖等症状,应先用鹿肉、鹿茸、补骨脂、益智仁、肉苁蓉、肉桂等。二是坚持按摩,以祛乏护肾。可采用以下按摩法:两手搓热,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每日早晚各一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带脉,增强肾功能。三是节制,固精保肾。《寿世保元》中说:“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节制性生活,不能恣其,伤其肾精”。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故冬天以养精气为先,应对性生活有所节制。

二、养气法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正气,就是气机通畅,亦是指人体固有的抗病能力。合理营养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即可达到疏导气机,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冬季老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是患呼吸道疾病的一大诱因,印度尼西亚老年医学专家萨默博士提出在冬季老人增加食用含有维生素A的食品,可使老年人死亡率减少65%左右。另外,美国科学家经动物试验得出结论:维生素A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在老人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的冬春,给老人相对地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食物,如羊肝、胡萝卜等,对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有裨益。

冬季还应加强体育锻炼,以疏通气血。宜在太阳出来时,做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达到微微汗出即可。每天坚持冷水洗脸,坚持按摩迎香、太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也有增加机体抵抗力和耐寒能力的作用。

三、养眼法

每到冬季,一些老人就患起了干眼症。其症状是:眼痛,眼内干涩不适,有异物感。医生称之为冬季干眼症。老人干眼病因是气血虚衰,无津止润所致。冬季环境干燥,破坏了滋润眼球的罩衣――泪膜的形成。泪膜具有滋养保护角膜的生理功能和屈光作用,一般每10―20秒钟更换一次,都由眨眼来完成。老人由于眼部反应迟钝,眨眼次数亦少,直接影响了眼泪的分泌量,少量眼泪在干燥的环境里很快蒸发,角膜失去保护,就导致了老年干眼病的发生。为预防干眼症,在生活中应注意避免用眼过度,不宜长时间看电视、看书等,并按时做眼保健;同时注意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还可以用枸杞、、芦笋等药食两宜之品,以滋阴润燥。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经常性体育锻炼;健康;体育教学

1 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的好处

一是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运动可防止肥胖或有利于减肥,运动时会燃烧脂肪,散发热量。运动强度越大,燃烧脂肪越多,散发的热量也越多。

二是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能够抵御疾病侵袭。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能够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或“好”胆固醇的量,降低对身体不利的甘油三酸酯。体育锻炼将令你血流畅通,降低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经常锻炼事实上可以预防和控制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中风、代谢综合征、Ⅱ型糖尿病、抑郁症、某些肿瘤、关节炎及摔倒。

三是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可以带来好心情。在体育馆锻炼或快走30分钟会刺激大脑释放化学物质,令你感到开心、放松。长期锻炼让你更加健美,对自己的容貌更加满意,进而增强自信心。体育运动可以让你欢度时光、令你放松自我、享受户外活动或参与能让自己开心的项目。锻炼与体育运动还可以通过欢愉的社交活动中将你与家人和朋友连在一起。

四是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日常锻炼会增加人体肌肉力量,增强耐力。锻炼与体育运动有助于体内将氧气和养分的输送到各组织,使心血管系统工作效率更高。心肺效率提高了,因此使人精力更加旺盛、充沛。

五是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能够改善睡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调节人体睡眠神经,你便能入睡更快、睡眠质量更好。

2 群众性体育运动与中小学体育教学

近年来,我们国家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断改善,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大中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群众性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对于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于此同时,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够乐观。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联合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了普查,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

一是应试教育造成个别学校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体育教学,忽视组织学生开展课余、课间体育活动。尤其是中考、高考年级,教师忙于应试教育,给学生布置大量课堂、课后作业,给学生造成很大负担,往往是忙不完的作业,忙不完的模拟考试,弄得学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参加体育活动。

二是由于城市改造过程中开发建设挤占个别学校体育场地。造成学校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被毁的状况。甚至有的学校被高楼大厦包围,开展体育教学和课间、课后体育活动受到影响。

三是体育活动经费欠缺,缺少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体育活动不经常化,硬件设施无法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场地设施维护维修不及时,体育器材较少,无法满足正常的体育活动需要,更加谈不上有所发展。

3 开展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的对策

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举办体育赛事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教育阶段强化,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让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提高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

一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群众性体育工作,千方百计为开展好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条件,要经常组织群众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抓好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入手,下大力气做好工作。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比较多,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份溺爱,造成孩子营养过剩,不爱运动,久而久之养成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坏毛病。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抓好。

三是体育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群众性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持续推进惠民行动,切实解决百姓关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满意、更幸福。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着重解决好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幸福。

四是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宣传工作,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对体育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大体育信息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体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为全社会关心支持体育事业提供了舆论支持,为领导掌握体育工作情况和科学决策发挥积极作用。

五是要认真总结群众性体育事业经验,注意推广群众性体育工作,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好的先进典型,推动群众性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体育锻炼对大脑的好处范文第8篇

(1)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思想是指挥人行为的决定要素。当一个学生不能用正确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时,就不会好的发展。就体育课而言,孩子们因为自身的年龄小,他们没有正确的体育观,就不自愿、主动地参与严格意义的体育活动。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95%以上对体育认识是肤浅的,他们认为只是“玩玩而已”,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一无所知;还有部分学生只知道“一心只读眼前书,两腿不迈房半步”。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吃得好、穿得暖,锻炼不锻炼没有意思,只会浪费时间。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课上“心不在焉”。

(2)学生自身的体质问题。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吃不愁,且属于大吃猛喝,导致了现在的他们身体虚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吃不消“折腾”,导致了他们在体育课上不能按照老师的规定和规范的动作去完成必备的锻炼和要掌握的技术。这样,他们越是学不上,就越泄气,最终信心不足,再不愿意上体育课了。

(3)外在原因。①在排课表时安置缺乏合理性。一是95%的学校都是把体育课安排在上午或下午的最后一节,虽然学生经历了前面几节的脑力劳动,大脑需要休息和调整,但那时已经是“饥肠辘辘”,再上体育课时是“有心无力”甚至“无心无力”;二是部分学校因为课程不好分配,就把一些班级的体育课连续几天都安排了,不间隔。这些都造成了学生“怕”体育课。②教材和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表现形式单调。譬如,从一年级开始到六年级都是呆板的“蹲踞式起跑”等,虽然现在补充了一些健康知识,但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难以激发其兴趣。再加之大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的,他们对体育训练也缺乏策略,只是简单、粗暴地让学生一味地模仿,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③家庭教育的影响。中国人的心理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家长都是期盼孩子在学校整天围绕“语数外”,生怕孩子参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浪费学习时间,甚至让孩子在上体育课时“装病”请假,久而久之,学生就感受不到体育的乐趣,最终厌学。

二、应对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学好体育知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教师要利用体育课特别是阴雨天气不在室外授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是理论教育。二是组织观看相关视频,如不锻炼会导致身体素质差及带来的后果。三是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和家长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和好处,统一多方的思想认识。

(2)激发并保护学生对体育的兴趣。①革新教学模式,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体育训练,重视体育中的情感教育和正面的引导。二是在课中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合理发散教学重难点。三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要儿童化,避免成人化。②在课中,坚持正面引导,多赞扬少批评,多演示少训斥。因为过分的训斥,学生会害怕老师,不敢面对老师,日久天长,就会失去自信和进取心。

(3)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益。①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而服务,它应随体育导学的内容变化而变革。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愉快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尝试练习法等并不断交互使用,促进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去积极参与学习。②展开体育合作性学习。体育合作学习,就是把全班的同学按照体育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合理地搭配并分成以5人左右的小组,让他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所有达成的目标,并以小组的团体学习成绩来衡量他们,从而促进他们相互鼓励和帮扶。因为每个合作小组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小组获得了成功,才有个人的成功,而小组的成功又依赖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因而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这不但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团体意识、协作精神、责任感的培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4)适时组织教学比赛。比赛,能让振奋,更能促进人进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择机选时间开展比赛活动,这样既可以完成导学任务和该项训练的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竞赛意识,增强他们的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如在快速跑教学中采用追逐跑的形式、十字接力跑比赛的形式或在一些娱乐游戏中分组进行比赛;在每个学年度组织开展春季、冬季运动会,激发全校师生的学习体育、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