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第1篇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思考 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 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浅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略论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再思考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练习设计的策略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罗汉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提出对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本文从练习设计的策略入手,量上适当、灵活多样、新颖有趣、及时拓展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 课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79-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练习题如何设计已成了摆在小学数学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现有效练习,可以从以下的一些实施策略入手,本文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一 练习在“量”上控制

练习课的设计不能以学生做了多少道习题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多少知识,是否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练习课的习题应该注重“少而精”。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进行练习。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理解,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练习,而只是出大量与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的习题,使用杂乱的“题海战术”,即使花费的时间很多,做的习题不少,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题目没有层次性,学生不感兴趣,也没什么价值。而太偏或太难的题目也不适合学生,小学生本身的知识不多,更会使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厌倦数学,这也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最失败的地方。因此,在练习设计时,使练习变得通俗易懂、有趣、有挑战,让学生看到练习内容时更愿意去做、去尝试,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在设计数学习题时,练习层次比较清晰,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次:(1)基本练习,主要解决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最基本的练习,只要学生能正确计算就可以了。同时还通过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沟通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2)巩固提高练习。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设计不同的线路及进行“围一围”让学生理解其中变化的源头在哪里。(3)拓展延伸。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使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这样既能提高练习效率,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二 练习在“趣”上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练习课也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其中,低、中年级学生的自控性较差,容易分散注意力,同时,练习课没有新授课有吸引力,学生容易心不在焉、纪律松散。那怎么办呢?教师可以从形式入手,有意地设置一些非数学信息的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数学学习的情境。例如:题目书写,重点难点处颜色可鲜艳一点,呈现方式也可丰富一点;可以化静为动,可以分步出示;可以打破题型结构设置的悬念,可以加入必要的故事情节。如帮小鸭找妈妈、请你给下面的花配上叶子、啄木鸟治病、抢占高地勇夺红旗等。如果少了这些形式,学生的学习容易平淡无味,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讲话者多,做小动作多……老师上课心情不好,听课者心情也沉重。听完课,总感觉上这节课的意义不太大,似乎优秀生依旧那么优秀,学困生依旧那么学困,他们的认知水平“涛声依旧”,“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标理念得不到落实。

练习方式多种多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的练习要富有趣味性、操作性、灵活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中,从学生喜爱的龟兔赛跑的情境导入本课,趣味、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还设计两个层次的基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周长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来确定大小,让学生不用计算的情况下来比较大小。学生计算时感到很有趣,并在计算过程中总结规律,寻找捷径,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 练习在“展”上延伸

一道好的练习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练习中,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其探索精神,让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每个环节学生都是在明确操作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很高,特别是老师撕纸的这个环节把学生的学习推向了,有的学生能在争论中,静心观察、仔细思考,从而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表明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四 练习在“活”上沟通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分析,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数学练习设计生活化,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中,教师出示了如下一道题目:“围小鱼的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周长一样的线圈围出不同的条数的小鱼。(渗透周长不变,面积变化的规律)交流时,学生的观点是开放的,教师无需对他们观点的是非做出评判。这样的题目,既能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又能进一步比较周长与面积的关系。由于学生观察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看待事物要全面。

练习不应是单纯地做练习题。数学练习课设计应坚持“学生为本”、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享受数学学习积极的、理性的、科学的过程中,为培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第2篇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 小学数学练习课 有效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的练习课教学中,一周会设置一节到两节课时的练习课,通过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专门的练习和疑难解答,因此,练习课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习题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理念相背离,首先,老师布置的习题数目过多;其次,习题的设置没有规律和科学性;第三,老师的教学方式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小学数学练习课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以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一种全新的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路径的探究,以便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1.当前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练习数量过多,增加师生负担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课程中,老师会采用题海战术,选取非常多的数学习题,让学生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有时还会寻找课外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行数学题的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会增加学生和老师的疲劳感,同时教学效率还上不去。练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的过程,在思考中加深记忆,使基本的理论知识在思维意识中发生质的变化,这样学生面对不同的题型也能解答出来。但是在大量的练习题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只注重量的增加,学生失去的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导致学习的效率并不高。

1.2 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小学数学属于的数学基础阶段,基本的教训内容是数学计算的基本规则和数学知识的基础常识,因此,小学数学的练习题会有考察学生某一种运算或者数学知识的侧重点,但是老师在选择练习题的时候非常盲目,甚至盲目的提高难度,找一些偏题或者小学奥数的题目,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力不从心,同时在题目的选择上没有规律,没有针对学生某一特定的知识模块进行考察和练习,或者是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的地方进行专项练习,导致学生练习的题目繁杂,难易差异较大,不利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

1.3 小学数学的练习课内容安排缺乏一个科学的程序

数学知识是存在很大的关联行的,很多数学知识的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学生对一块的数学知识具有很牢固的掌握才能保证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因此,老师在数学练习课程的安排时,应该是应该科学合理的分析之后,将数学练习的内容按照数学知识的相关性,进行有条理、有秩序的安排,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学习也会非常的有条理。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的练习课程的安排上,完全凭老师的个人意愿,随意性非常大,老师几乎不会对数学教学内容和练习题目进行理性的分析之后,在进行具体的安排,因此,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条理性和关联性也是模糊不清,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数学体系的概念。

1.4 教学评价和总结的缺乏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通过学生自己联系之后,进行习题正确的讲解,但是老师并没有在学生练习的期间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在这类题型或者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而也不能去及时的纠正大家存在的问题,知=只是简单的将正确的书序思路和解题程序讲述给同学,导致很多学生存在个人的不解或者疑虑到不得及时的解答和纠正,因此导致很多学生都存在数学知识不明确或者不会应用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老师没能及时的对每一块数学知识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总结,将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1.5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中,还是以老师为主体进行的,习题课程的习题设置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解题的评价等,全都是以老师个人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能针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选择想要练习的题目,也不能针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陈述,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

2.提高练习课有效性的策略

2.1 明确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可见,练习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教师只有加强学习,充分认识练习课的重要意义,才能高度重视练习课教学,这是提高练习课有效的前提。

2.2 加强练习设计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练习设计水平

(1)明确练习课的目标,根据目标设计练习

首先应提高教师的目标意识、新课程背景下的练习课,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落实"四基"要求,把各知识点的目标分解到每一册的每一节课中,找准练习课的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的题目,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拔高于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而考虑到题目的层次性和可行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2)整合教材习题与自编习题,有效设计练习题组

新教材中的有些习题编排与例题不对应,要用好教材中的练习,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材中的练习先做一遍,通过做题,明确教材中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如何,解答的方法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否需要补充哪些练习等、教师只有清楚上述问题,才能恰当安排练习内容和练习的顺序。

2.3 转变观念,提高练习课堂组织的艺术和能力

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只不断呈现题目而不进行调节、学生消极疲于应付的状况,通过精心组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中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总之,只有在教学理念上宠妃认识到练习课的重要性和功能性,在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一套具有高效率的小学数学练习课程的教学体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数学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第4篇

一、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实施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在个性化分层练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而将教学内容导出来,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符合。结合生活内容的知识而形成的练习题目,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通过个性化的数学分层练习,学生可以带着自身体会来思考题目,提高处理问题的自豪感,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较高的参与度,进而稳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来说,属于较为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充足的练习实践。通过小学数学分层练习,可以彰显出练习的成效性。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出发[1],与不同学生个体在知识体系、思考方式等方面相契合,构建出可行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体系,形成个性化思维形式,在理论、实践以及思维等层次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解决问题》中,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共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在必做题中:

1.算一算5×6+18=? 68÷4×3=?

2.宣传牌左右两边的树分别有5、6棵树,每棵树上有4个苹果,问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在选做题中:智慧宫里的魔术师将20米长的彩带经过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断开了,问每折长度为多少米?能想出不同的?算方法吗?

通过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按照要求来完成,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要完成必做题,而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习要同时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锻炼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开阔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体现出小学数学练习布置的层次性

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需求,在布置数学练习中,教师要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进行数学练习的设计, 分层布置和指导数学练习。在数学练习分层布置之前,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对数学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一般来说,数学课后练习的安排布置要分成三个层级,首先,学生要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其次,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综合题、探究题的训练。在练习分层布置完成以后,教师要针对学生需要完成的练习内容和作业形式进行引导。

例如:在《年、月、日 》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类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作业1:(1)一年有多少个月份,其中大月和小月分别为多少天。而且某月比其他月份要少,问这是哪个月?(2)小红在奶奶家呆了两个月,一共为62天,分别是哪两个月?

作业2:查找有关的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源,完成一张数学知识小报。

通过合理布置数学的分层练习,将数学的发展特性充分体现了出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水平来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提高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爱好,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合理选择练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分层练习中,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基础数学学习任务。 在分层练习内容上,练习题目要有浅有深、有易有难,确保在完成练习过程中获得持续性的进步[2]。在练习容量上,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合理分配不同难度的题目。在设计习题时,要重点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确保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 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和宽分别为6厘米和5厘米,高为2厘米,问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体积应为?

2.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为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为24厘米,它的表面积为108平方厘米,问它的体积应为多少?

基于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热情,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三)利用小组合作方式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要求学习较好的学生要辅助学习较差的学生,充分发挥出集体的学习优势。在讨论具有共同话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进行作答,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分析问题,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第5篇

小学数学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基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作为落脚点和着力点,从课程安排来看,数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大量的练习。所以,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成绩提高、能力形成的重要方式,也成为课堂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误区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数学教学任务的达成、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成绩的片面追求、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不准等因素,导致正常的课堂练习存在着诸多误区。

1.以练习代替讲解,造成练习量过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处于初步的形成和发展期,小学数学知识点简单、课堂容量并不是很大,课堂时间相对较为宽裕。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高,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很快,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知识点完成理解之后,设计大量的练习来进行巩固和记忆,忽略了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对知识点的完整理解。以练习代替讲解,加大了优等生的训练量,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能力提高是有效的,但是对剩余学生而言,训练量过大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点的内化和理解。从课堂的整天效果来看,以练习代替讲解对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利,也加重了所有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对练习内容合理安排,所有内容都大量的练习。

小学数学知识点较为单一,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多种形式,如记忆、练习等,教师在预设知识点的理解方式时,更偏向于练习。练习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对一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却并非最好方式,教师对练习内容的理解不足,就不能合理的创设练习环节,导致几乎所有的点都用练习来强化。这种大量的练习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所有内容都大量练习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课堂练习时间过长,反馈和点评不够及时。

小学数学知识点简单给课堂留下了较多的练习时间,但是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环节和划分课堂时间时,不能对课堂讲解、课堂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反馈、点评等部分做出科学的安排,时间掌握上不够明确,为了让学生更多的练习而压缩了反馈和点评的时间。这对于学生及时反省自身思维误区、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是极为不利的,最终也影响了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课堂练习难度较大,影响了练习目的达成。

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除了完成课堂练习任务之外,往往会安排一定的拓展练习,这些练习题的选取在难度上会比课内练习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从课堂练习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当堂知识点,不能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消化和吃透的过程,影响了练习目的的达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

既然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教师就必须将课堂练习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让课堂练习成为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有力途径和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

1.钻研教材,有针对性的安排课堂训练。

教材是组织课堂的依据,也是课堂练习的依托。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对课堂体系从知识点的构建、点评的切入、训练的强度等方面有一个完整的预设,合理处理课堂练习的难度和针对性,在适当的时间段内完成有针对性的练习,既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也能达到练习的目的。

2.提炼课堂训练内容,让课堂训练效率高、耗时少。

小学数学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很明确,教学任务比较单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和掌握,从繁杂的练习题中筛选出切合课堂练习的题目,要注重难度均等,适当照顾到后进生的理解和巩固,在知识拓展上,可以采用分层练习的策略。减少无效的训练时间。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效率。

3.合理分配课堂练习和讲解时间,让课堂练习和讲解相得益彰,

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始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数学同样如此。数学教师要处理好知识点讲解和练习之间的关系,在时间的分配上。难度较高的知识点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和点拨,课堂练习时间要适当的压缩,难度较小的知识点则可以减少讲解时间,适当增加训练难度和时间,达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数学能力的目标。

4.教师加强对课堂练习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是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完成知识点强化的过程,教师要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除了指导优等生之外,要更加注重后进生的中间层次学生的指导,这一群体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答题技巧等的不足,往往更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学生,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思考、掌握做题技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整天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

5.处理好课堂练习时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采用探究、合作的方式,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单纯自主学习的策略,对一些难度较大、思维含量较高的练习内容要组织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师要严格把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数学练习更多的偏向于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所以,学生首先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时才能够集思广益、提高效率。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要先找出一两名学生解答,用已有的知识又无法解答的问题,创设认识上的“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先通过口算得到如下等式:6÷3=2;60÷30=2;600÷300=2;6000÷3000=2然后提问:这4道题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同,为什么除得的商都是2?这时,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入新课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在新授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断设置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冲突”。如教学“小数除以小数”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与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去掉除数的小数点后,要使商不变,被除法应该怎样?在学生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例题再讨论: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时怎么办?整数除以整数,被除数又小于除数的除法怎么算?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保持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思维能力 逻辑 激活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三、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思维练习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重要性

课堂练习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与运用能力,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运用形式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可以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当堂测验,以检测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得更加牢靠,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意义

1.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具有针对性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达到提高其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而且还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形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模型,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认知,比如以天上的太阳认知圆形,以课桌的平面认知长方形、正方形等等,还可以利用玩具积木的各种形状进行拼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用品、建筑物、汽车等操作活动,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靠,记忆更加深刻,与此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2.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掌握更加牢靠。在课堂练习中教师提出灵活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其表达能力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有些课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要多花些心思,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达到知识与趣味相统一的效果,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

二、提升课堂练习的潜在价值

1.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数学为现实数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容易理解的实物,这是将来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将抽象的事物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作为教材,让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年龄较小,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数学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生活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素材没有感性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觉得无素材可以作为比较对象。所以在当前的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素材,提升学生对事物把握的准确程度,加强其对于生活中事物的关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避免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中度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的知识进行类比,找出其有联系之处,然后加以运用,这些对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发掘能力很有帮助,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爱好,还提升了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2.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活其好奇心,提升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其在课堂练习中对自身不清楚的数学问题提出疑问,逐渐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仅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引导。同时,教师在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创新的意识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围绕学生展开思维方式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日后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引导之外,还要提供更多的通道与途径开阔学生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对日常的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加强各个练习题目之间的关联性,提高知识点的整体性。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各个知识重点的掌握,使其运用自如。

总体来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在强调学生独立性的同时,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性课堂练习模式,丰富课堂练习内容,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启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教学与课堂相辅相成的模式,构建创新型课堂练习模式,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