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造业精益管理

制造业精益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优点

1 前言

装备制造业是目前制造业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我国工业的发展建成强大的装备的制造业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改善我国的生产水平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最基本的保证之一。 装备制造业拥有很强的单机的制造性能,可是在对员工的管理和资金的报酬以及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不少问题,从而严重之后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常时间没有解决,引起了企业的恶性循环。本文在此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精益生产管理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案,仅供同行参考借鉴。

2 精益生产管理的概念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因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模式,曾经被誉为“世界制造技术的核心”后于80年代初被我国引进,并先逐步应用于我国大型机械制造单位用于精益生产管理。目前,随着我国不少私营单位的不断强大,精益生产管理技能也逐渐被各个单位采纳,力求改善国家的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益。

精益的生产管理的概念可以归纳为几句话:“尊重客户,善待员工,低成本,零缺陷”,这也是当今21世界所有企业共同信仰了营销理念和追求目标。敬意精益生产模式这种装备制造生产管理手段,不仅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合理进行换班,保证产品的质量、减少产品的设计生产时间,而且还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为工人建立起了团体感和无限的光荣感,从而达到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大限度的节约投资。

3 中国制造业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失败的原因分析

3.1生产的布局缺乏科学性

客观上生产的布局和实际的操作过程之间有一定的距差异,由于没有先例作为指导,生产节奏就会混乱。导致其生产速度变慢的核心原因是功能地域的划分及设计部客观。因此,局部的失误就会使得整个制造生产场地的无序,这样又会出现一系列的浪费:首先,生产的步骤中每项加工操作的实施人员在接料时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其次,由于功能区域的设计和划分缺乏客观性,很容易导致材料接二连三的搬运,这样就出现了更多不必要的开支;还有,材料的运输路线存在不少交叉点,因此会出现不少冲突,使得生产场面变得越加混乱。

3.2生产企业在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规划调度及销售监管等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1)织生产的问题主要是冗余效益低,数据共享程度低,没有合作手段及方案;

(2)经营监管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智能化程度低下,没有和其他方面的数据合成一个整体,没有客观的预测分析和决策方案;

(3)各项生产规模单一,规划没有稳定性,没有集成生产规划和生产成本的监管;

(4)销售数据信息落后,相关部门不能享用其它部门的资源信息,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生产效益。

3.3 质量管理控制问题

随着企业销售任务的不断庞大,制造产品的种类也相应变多,这样就使得产品的总量也随之增多,顾客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因此,质量监管程序就需要有更加精益的生产管理,力争达到客户的标准。企业的质量检测员工不少是来自于一线的工人,虽然机床生产经验丰富,可是却没有综合的知识技能支撑,这就为质量监管程序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3.4 机械装备管理和维护的问题

企业的装备需要周期性的创新和改革,而当前企业出现的关键问题是:公司装备老化度较高,机械装备故障频频,装备的管理和使用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首先,机械装备较老化,故障频发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生产的总量也相对增多,因此机械装备的使用率就得到提高,这是企业产品质量下降和供应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其次,机械装备管理缺乏系统专业性的问题。企业目前管理机械的员工综合素质有所差异,这就导致企业各部门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相对偏高。

4 精益生产之标准化作业

标准作业是指以员工的工作程序为核心,将无浪费的作业步骤作为标准化作业方案。要想顺利建立企业精益生产监管体系,就必须以“建立机制、塑造文化、搭建框架、培育人才”的理念作为作业指导方针,在集团的层面组建高强度的组织机构和相关的配套方案加以巩固,从而确保标准作业方案的顺利实施。

4.1 指导企业组建自主监管的精益改善体制

4.1.1 企业层面

要想保证企业精益生产的有效实施,就需及时梳理企业及相关部门的精益生产机构,确保公司单位职责和相关改善员工的配置,从组织保障及资源的投入方面加以支持。

4.1.2 公司职能单位层面

要组建相关部门的精益生产机制,重点探究组建部门的自主精益生产机制和成套的评估模型,加快部门在企业的统一指导下,实现自主精益生产的作业方式。

4.1.3 工人层面

重点是精益生产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加快建立精益生产的人才监管队伍,作业的效果和晋升机遇与员工的精益生产技能成正相关,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精益生产活动。

4.2 组建配套的鼓励体制

进行精益生产成为集团晋升的关键举措,在精益生产的过程中,为鼓励企业和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生产活动,需及时制定相关的鼓励方案,推进精益生产的顺利实施。具体应考虑下面几个方面:

4.2.1 集团方面

根据分级管理的标准,精益生产的核心指标需归入集团对该产业的年度成绩考核指标,具体来说就是:

(1)提高精益各系统在产业所属集团的达标率;

(2)提高产业参加集团各系统开发的积极性;

(3)安全、环境等关键性指标是绩效考核的内容,其考核以正向鼓励为主,奖励达成年度绩效的产业,集团部门和产业年初指标的设定需由集团总部确定。

4.2.2 企业方面

企业设定成效鼓励指标时,需注意几点问题:

(1)通常情况下,考核的内容就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调整员工成效指标直接关系到精益生产的作业程序,因此,可以加强员工对生产管理的关切度以预期精益生产管理的指标。

(2)在精益生产的推动程序中,通过对员工成效的鼓励,让每位员工都能及时享乐到辛劳之后的愉悦,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

(3)集团和员工之间共同分享精益生产改善成效。这一点至关重要,通过成果的相互分享,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是现代化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科学的、有效的、全面的掌握这种管理方式,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这种管理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刺激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企业管理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周武静,徐学军,叶飞.精益生产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8).

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制造企业;精益管理;精益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038-02

一、电力制造型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制造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我国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电力制造型企业更面临以下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1.技术开发水平相对落后。目前,电力制造业产品更新周期长,市场反应速度慢,科研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已经成为影响电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严重障碍。

2.组织结构和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经营规模和销售额普遍很低。

3.管理水平有较大差距。(1)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方面。对于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没有加工制造能力;而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制造能力相对过剩。(2)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较低,制造业产出的人均水平远远落后,制造业内部资金积累和再投资的能力也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电力制造型企业的浪费现象

造成电力制造型企业这种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浪费巨大。“浪费”专指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活动。一般企业中常见有七种浪费现象:制造过剩的浪费;停工待料的浪费;过多搬运的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制造废次品的浪费。

通过识别,发现电力制造型企业具体的“浪费”因素有:

首先是等待的浪费。出现等待原因有:停工待料造成的等待,生产线上产品种类的切换、工序间不平衡、机器设备的故障造成的等待,而缺料、生产计划安排不均衡造成机器设备闲置。

其次,加工本身的浪费。过分精确的加工也是一种浪费,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浪费,使用了多余的作业时间和其他设备,使额外的人员、人力、生产资源、水电等费用增加,加工的管理工时也相应增加,时间浪费还会影响产量的完成。这主要是产品设计和技术要求超过了必要的产品功能,设计者给产品规定了过高的精度、强度,无用的功能、结构等等。

再次,产品质量问题是最大的浪费:

1.次品返工、服务等相关工作使成本增加,如工时、人力、工具、设备、管理费用等都会相应增加成本,客户的服务成本也会加大。

2.出现废品后对废品本身处理就是一种浪费,当有退货时还需要额外的索赔及相应的费用支出。

3.质量问题会导致信用等级的降低,失去对客户的信誉就等于失去了市场,对市场宣传的无形的成本也会加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电力制造型企业中浪费随处可见,不增加效益的活动比比皆是。而浪费现象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我们应该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从领导做起,发动全员认真查找并切实消除各种浪费,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战略目标。而针对浪费的强有力的武器是精益管理。

三、电力制造型企业如何加强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管理”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精益管理是通过消除企业经营管理中那些不创造价值的业务环节和流程,即一切粗糙的东西及多余的环节,从而以最少的浪费为企业本身和顾客创造最大价值。精益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对管理流程的改良或改革甚至再造,从而清除不必要的浪费(包括财物、能源、时间之消耗与浪费),以降低经营总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增益成本),尽可能拓宽利润和效益空间,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那么电力制造业如何消除制造过程中的浪费,加强精益成本管理呢?精益成本管理关键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精益制造的宗旨是在企业整个供应链环节“杜绝一切浪费”。笔者认为,精益制造的改善有下列几个方面:

1.精益采购管理。电力制造型企业采购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40%~60%,采购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降低采购成本,成为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点之一。

精益采购管理正是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精益采购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精益采购使采购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实现了精益化控制的目标。

2.精益设计管理。

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要紧密连接市场,使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合理的运作,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

3.精益生产管理。

(1)改善制造技术。制造产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生产技术,又称固有技术;另一种制造技术是指能够熟练地掌握使用现有设备、人员、材料和零件的技术,又称之为管理技术。而精益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技术的成功运用。

(2)依赖精益生产,消除一切浪费,实现精益生产管理。精益生产方式的成功实现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支持。团队活动和全体员工自觉化,是精益生产方式很重要的特征。精益生产是一项革命性的变革,不仅要求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管理现代化,而且要求员工的现代化,要求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实行自觉化,没有全体员工自觉化,精益生产是不可能实现的。对员工的素质有下列要求:思想观念新,要树立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市场观念、集体生产观念、精益思想和主人翁意识,能自觉地进行自主管理;业务技术精,要求员工一专多能,能一人多工位操作,并有能力参与管理和技术工作;团队协作好,要求员工发挥团队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去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精益精神强,要求员工把精益思想付诸于行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

(3)采用作业管理。作业管理是将管理重心放在作业上,并以提高客户价值为目标。作业管理通过判别作业和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效率,识别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作业。

(4)精益求精抓质量,实现产品零缺陷。精益生产理念注重源头质量控制。要求必须从现在做起,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地抓好质量管理,抛弃“凑合”的工作态度,将全面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把“实现产品零缺陷”作为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只有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顾客的需求就是我们追求”的观念,要逐步深入电力制造型企业员工的心中。我们要加强“下游是上游的顾客”的观念,通过对各工序质量的控制,强化过程质量管理,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实现;我们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始终贯穿体系的全过程,加强持续改进;以关注用户需求为焦点,开展用户访问和用户服务工作,认真听取用户的要求和建议,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访问活动向用户宣传公司产品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与用户的联系;充分发动职工,依靠职工,围绕“质量”,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努力促进制造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

(5)精益物流管理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从而实现物流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的目标。

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和物流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推进精益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件必须长期坚持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不断总结,需要持续改进!要按照精益管理思想,对现有管理方式进行全面梳理和剖析,大力协同,集智创新,大胆运用精益管理思维来认知和分析事物。要让精益思想融入电力制造型企业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去,努力实现自觉更新、相互协调,这将对电力制造企业的持续、良性、和谐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第3篇

对于中国物流业而言,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不能再复制产能扩张的发展模式,势必将走入以供应链整合为动力,以高效为原则,以创新为手段的发展之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升级。物流业的产业价值将不再局限于实现物流活动,还将是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的途径。当然,要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物流业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创新既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活动过程,又是经济与管理的活动过程,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方面的“硬”技术创新;第二类是新生产方法(方式)、新组织、新经营管理模式、新市场、新过程和新服务的“软”技术创新即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共同目标都是要提高产品市场的能力和实现其市场价值,落实到经济效益的目的,两种创新缺一不可。

在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问题上,不可忽视创新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注新技术为物流业带来的产品、市场等方面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关注通过管理活动带来的系统结构的变化,即组织、程序、渠道、信息资源等要素结构的改变。但在实际的创新活动中,管理创新往往容易被忽视。

纵观工业发达国家走过的创新之路,在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无不伴随着管理创新活动的大规模实践。从100年前泰勒通过“铁锹实验”的工作方法研究,实现标准化、效率化的管理目标开始,到福特流水线、丰田的精益生产,以及后来融合了信息技术的ERP、敏捷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都是管理创新活动驱动下的成功模式。这些在工业文明进程中的创新成果,对今天中国物流业产业升级依然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是我们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重要结合点。

以客户供应链发展为驱动

物流业是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的主力军。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传统的观点是将物流成本分为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这部分成本可以明晰地看到,也容易测算。但这只是物流总成本中的冰山一角。真正对物流成本影响较大,且很难剥离的则是资金占压成本、效率损失成本、安全成本和质量成本。如果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能够降低这类隐性成本,就达到了供应链优化的目的。特别是资金占压成本,它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是企业现金流充裕和盈利能力的关键。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客户绩效目标展开。

我国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占总额的90%,要想从供应链的角度降低成本,就要锁定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制造业是工业社会的支柱,早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制造业历经百年发展,竞争的关键指标经历了效率、成本、质量、多样化、快速反应、服务、绿色的更替和叠加。我国制造业目前仍然没有很好解决效率、质量、成本这些基本问题,同时又面临着多样化、应变能力、服务能力和低碳的竞争门槛。物流企业如何为制造业提供满足这些竞争能力的服务,就是我们市场创新的突破点,以客户供应链发展为驱动的市场创新活动,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2012年上半年,笔者所在的机构为大连地区提供了冷链物流基地的规划咨询服务。据调查,大连辽南地区大量的果蔬产品滞销现象严重,农副产品交易处在有订单无约束的混乱状态下,分散的种植和收购方式依然是市场活动的主流。订单即使下达,往往不能执行,农户“扛价惜售”、贸易商“坐地起价”现象严重,“果贱伤农”年年出现。大连地区还有大量的水产加工企业,多采用原料进口、成品出口的“两头在外”模式。这些水产加工的产前产后物流主要是与港口的衔接,全部是“各自为政”的分散活动,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由于果品、水产品生产和销售具有反季节特征,资金占压成为产业链中的突出矛盾。同时,中小商户的信贷环境混乱,主要靠商户间的集资和拆借解决资金占压问题,大大增加了资金风险。

针对这样的产业环境,大连要想通过冷链物流基地争取市场,必须优化和提升几类主要客户的商贸环境、融资环境和集成物流服务,包括报关报检、保税冷库和集疏港服务。为此,笔者所在机构为大连规划的冷链物流基地首先明确了服务能力,提出电子交易平台和融资平台是基地面向市场的主要服务平台,物流活动在此平台基础上成为支撑商流和资金流活动的必要功能。

只有在供应链中发现现存的问题,找到产业空白点,才能成为物流服务的增值点。

普及和推行精益管理

管理创新活动可分为经营活动管理创新和运营活动管理创新,经营活动的目标是企业与市场、环境更匹配,即战略更清晰:运营活动的目标是涉及的人与组织、设备与设施、能源与物料、信息与技术能够综合效应最大化。

在全球制造业已经非常普及的精益生产就是运营管理创新的典型范例。这种不断优化系统、不断消除浪费及不断改善的方法和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了全球的汽车工业及其他制造业。但在我国物流业,真正进行精益管理的还较少,更多的是将精细化管理与精益管理混为一谈,混淆了对精益思想的解读,使这种模式在管理实践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对于目前的中国物流企业而言,要想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解决目前运作效率低、资源重复设置及服务质量不高的普遍问题,就需要全面引入精益思想,需要科学、系统地认识精益管理的精髓和方法论。

随着我国企业对于精益管理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推行和普及精益管理常识力度的加大,精益管理在一些重要项目上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

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第4篇

该产品的制造业引擎是基于思博过去20年发展起来的制造技术最佳实践和精益工作流研发的。精益思想的体现是该产品的重大特色。目前,汽车、电子、医疗器械、机械等行业是精益制造普及程度较高的几个行业,也是精益自动化较领先的行业。这些行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需求变化大、物料种类多、品种多、管理成本高、物料管理复杂等。所以,精益自动化在中国制造企业中正逐渐升温。SBO制造版的推出对于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实现小批量生产、及时拉动、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等精益制造思路大有裨益,这些生产模式会大幅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质量追溯、客户满意度、及时交货率等指标。(侯闯)

新书介绍

近日,由中科院院士高庆狮先生撰写的《新模糊集合论基础――Zadeh 模糊集合理论的缺点与错误及其克服》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号为ISBN 7-111-18088-7),该书纠正了国际上关于模糊学的一些误区。

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 机械制造; 精益化; 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机械制造行业,更是经历着跳跃性的发展,一切看起来都好像十分的完美,但事实好像并不是如眼睛所看到的那么美好,制造大国好像离制造强国的距离差了好远好远,这一特征体现在日趋上升的原材料制作成本方面及国际方面受到制约等因素,就连一向封为优势的人力成本方面,也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崛起中,经受考验。作为消耗能材原料最大的工程机械业,理念技术和装备都无法与国际水平相制衡,作为占据着中国经济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目光更应当从那些靠着大大浪费资源,换回少许利润中转换出来,去观测和学习那些低能低耗的节约型管理理念,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一、精益生产管理理念阐述

精益生产这个名词,最早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来的一种节能生产的方式,引发了机械制造业内的轰动,于是诸多国家组织了一大批的专家与学者在1985年时,通过对日本汽车工业基地考察调研,而后在其生产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又自主总结出来的生产管理方式,就是所谓的精益生产管理理念。精益生产管理在传统口语中又被称作“不做无用功的精干类生产系统”,顾名思义,它所带给人的直白含义便是在将人力与设备和材料在相应的空间生产中最大程度的减少,做到准时化概念,均衡化理念,单件流、品质管理与设备维护全员化的企业管理,这一方法大大的减少了时间上的缓冲区域,使生产状态更趋向于准时制,人性制靠拢。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在机械制造业的历史上更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是精益生产管理提出的现代制造业的管理这一理念,即任何事情都存在着可以改进的余地,实行这一管理理念便是追寻完美历程的决心体现,同样也是企业力求卓越的彰显。在占用资源最大限度控制及企业运营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两个方面,都恰恰代表了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两大不足之处,也是急需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所在。

二 、精益生产管理理论框架探索

精益生产管理这一理念自从面世以来,便引起了各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学者们锲而不舍的追寻和探究,经研究,精益生产方式其自身的理论思想包含了三个思想,即“一个目标”理论,“两大支柱”思想及“一大基础”原则,这三大思想所体现出的基础含义便是利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产品,来满足顾客对产品的人性化和自主化、准时化的需求,将改善作为企业生产的必要基础原则。理论论述作为公司思想,那么其必定也具备着自身有益管理的工具,精益生产管理有着5S和透明可视管理及看板式的管理三大管理工具,这三大管理工具运用到公司或企业内部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和规划,达到完整度的切合默契,以免照搬陷入被动的局面。

其实精益思想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制造企业中,对于其他的生产行业同样适用,当然这要源于那些对其不断探讨和拓展的研究人员,是在他们的研究之下才有了这一思想后期的众多分支,诸如类似“精益建筑”的概念、“精益服务”的概念、“军事中的后勤及补给”精益概念,医保行业的“精益医保”概念和“软件开发精益”板块,就连类似政府方面也提出了“精益政府”这样的概念。精益思想的概念在无形之间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其飞跃性的传播在机械制造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从业内的每一个人员都对其初步概念耳熟能详,但其生产变革领域仍旧较低水平的存在,精益生产所提倡和弘扬的消除浪费思想,并未能良好的在机械制造行业大放异彩。

三、精益化理念在机械制造行业的体现及机械制造业所存在问题

1机械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在机械制造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不足不仅仅包含着生产空间的现场凌乱混杂,员工不具备良好的整理整顿思想,其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水平本来就处于劣势水平,却又不断地出现各种事故,运转效率没有在合理的基础上得到发挥,很多生产出的劣势产品本应及时销毁再投入生产再造,但却将其闲置,浪费了物料资源;还有其行业按照订单量进行生产即多少单生产多少件的原则,使众多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堆积库存,这一生产措施使得资金得不到及时的回笼,增添了运转上的难处等等。显而易见,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所存在的这些问题的大中小企业人就不在少数,其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这些问题的限制,针对这样一个局势,从国有机械制造行业及民营制造行业来看,尤其是民营行业,实施精益化的管理生产思想是迫切的需要的,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如何及时有效的管理生产,都应当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所以针对一些民营的机械制造企业更应对症下药。

2精益化理念在机械制造行业的体现

精益化的生产中,提倡将民营机械制造企业的4M法则,即“人力、材料、机器、法则”进行提炼整改,以凸显人性理念为主,主张以人为本,针对民营企业自身在推进精益化理念管理措施时,所应注意的问题,一要针对自身员工的特点以及特有现状,尽量的将经营理念落实在其公司的量化细则上,二要将员工的思想和智慧才能融合进高效设备的改善提升及减少材料使用频率上来。如此一来,一个概念化的体系,便在实施它的企业中发挥了可视化的生产力量,做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同时达到减少浪费,保利润,抵制竞争的目的。

存活在我国珠江三角洲的一家以生产工程机械为主的小型民营企业,在企业萧条,岌岌可危时,引进和推广了精益生产措施,其公司先前所存在着的问题是:员工松散,浪费严重,加上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引进精益化理念之初,企业通过研究和整理,总结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管理条例,然后与在同地区内的一家日资的同行企业相对比,取其精华之处,去其糟泊之嫌,认真汲取经验,并在本企业内进行消化,将精益生产管理的观点进行细分带进实践中,先后提出了“怎样在人员考核的问题上优化落实精益理念,怎样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合理排布和发挥,怎样将原材料中没有发现的成本进行压榨,怎样将设备及原料达到最佳而又不必增加成本或增加简单的或者不大的成本”。这些原则的出现使该企业顺利的度过了危险期,其企业通过自身的实践检验了这些精益理论的真实和有效性。

结语

通过本案的调查研究,本人获益匪浅,对于机械行业所提倡和推崇的精益思想更是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就像在“一切事物都存在可改善空间”的理念指导下,“任何的改善都具备可以继续改善的潜力,在有效的生产要素组织下,精益生产没有了成长的阻力”这些优秀的理念终究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而接受这一生产理念的企业,成长步伐终将越来越快,如何成为行业焦点,更是每一个生存在机械业、制造行业的组织领导者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苏强,施京华,赖盛杰.诸益波面向全生命周期质量成本科目体系设计[J].2008.

[2]孟新田,刘益虹,王伟宏.精益理论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2008(02) .

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精益思想;物流行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79

[中图分类号]F2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1

1 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为达到消费终点的目的,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执行及控制的一系列过程。传统的物流管理单纯指物料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位移,但现代物流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物流管理是一种对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根本目的是运用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物流管理包括对物流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2 供应链概述

2.1 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才在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在物流管理不断发展中产生的。现代供应链的概念不再仅局限于物流管理的一部分,而是在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制造、分销等形式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的过程。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成为战略伙伴,并形成一个网链关系,能够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

2.2 供应链的基本思想

供应链从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横向一体化。传统供应链中企业之间是纵向一体的兼并或合并,而现代供应链下企业之间的关系是耦合的。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中企业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第二,客户定制。现代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内动力是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由此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从单一的大规模批量生产逐渐向客户定制转变。当然这种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客户的满意度容易出现冲突,所以企业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不放弃大规模批量生产,才是一种高效的供应链生产方式。

第三,组织和业务过程敏感化。为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影响力,企业要提高组织和业务过程的敏感程度。供应链企业之间要不断优化个体,追求高效的整体,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能对市场信息有着高度的敏感性。

第四,信息共享机制。供应链中的企业要想实现双赢或多赢就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加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信息共享能保持供应链的一致性,使多个企业之间的步调统一,计划和供应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增强对风险的预防。

3 供应链环境下的精益物流管理

3.1 精益物流的概念

精益物流是指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在流动过程中企业价值的保值和增值,其实质是为了减少在物流过程中的浪费。精益物流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是正确定义价值,物流的价值不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而是在物流服务中产生的,要想实现精益物流就要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分析物流的价值。这里的客户不单单指购买商品的客户,也指在物流过程中面对的所有服务对象。其次是价值流分析,要对供应链中的程序、路线以及选址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找到供应链中的浪费点并积极寻找办法减少浪费。再次是实现平滑的物流流动过程,为实现精益物流就要在正确的时间将商品送达到客户的手中,在运输途中不中断、不绕道。最后精益物流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及时发现物流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直到物流体系趋于完善。

3.2 精益物流模型

精益物流模型是一种基于精益物流的物流优化模型,主要包括路程研究阶段、生产物流改进阶段、供应物流精益化阶段以及销售物流精益化阶段。

第一,流程研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运用价值流图析法确定价值流,将企业的重心集中在流程精益化上。企业将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客户定制并组成多个专业团队,高效利用有效的资源,最大程度减少浪费。

第二,生产物流改进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主体是企业内部,各个企业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生产方式,实现精益化生产,这个阶段主要包括现场管理和生产流程这两个方面。生产物流改进阶段是物流精益化的基础,为接下来的精益化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也为精益物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供应和销售物流精益化两个阶段。相比生产物流改进阶段的内部精益,这两个阶段主要针对供应链中的外部环境进行优化。精益思想的主旨是为了将思想应用到供应链的整个物流中,而不是像传统那样仅在企业内部做出优化和改进。当然,精益思想在物流中应用时还是要借助现有的物流管理技术,并对这些物流管理技术进行优化改进或排列组合,最终实现物流精益管理。现有物流管理技术要应用于整个供应链,而不是物流中的局部,这样精益思想才能在物流管理中完全体现。

4 结 语

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外部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益物流中的方法和结构要不断变化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将先进的方法应用到物流管理中的多个方面。由于精益物流有着巨大的优势,也为物流系统注入了新的生机,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离散制造业;制造执行系统;面向订单需求

全球范围内各产业的竞争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升级,并拓展国际市场。为在新的工业革命中占得先机,德国提出了“工业4.0”,即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响应《中国制造2025》号召,以智能制造为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为了取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产品的细分现象愈加明显,使人们对消费需求的特性快速转变成个性化消费,这给企业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尤其是制造行业,例如汽车、电脑、手机等。大批量地生产单一产品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快速地制造多种类产品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已经成为制造业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一、制造执行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同时车间层使用的制造管理系统发展成集成的MES。美国先进制造研究协会AMR在1990年正式提出制造执行系统,将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与车间控制系统之间的制造过程执行层定义为MES。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ESA在1997年正式定义了MES:它能提供实现从接受订单到最终产出的生产环节改善所需的信息。21世纪初,集成的MES演变成为协同MES,将MES原有的功能和其他系统以及人集成在一起,提升制造业敏捷化和智能化程度。为了使MES应用效果不断提升,各行业将特有的生产工艺、设备使用等不断渗透,出现了适合不同企业的MES,使其得到了充分研究和应用。由于国内离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不高、制造工艺不连续的特点,使得MES在离散制造业中应用研究相对于外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MES是企业制造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沟通了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控制系统,使“计划”与“生产”紧密结合。MES强调控制和协调,可以使计划落到实处,相关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到生产现场的变化,并进行准确地判断和快速地响应,确保生产计划获得合理而又快速的调整。MES可以使计划层的生产计划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如设备、人员、物料等,分解到每一工序、每一设备甚至每一分钟,为企业精益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二、离散制造业亟需制造执行系统

精益生产是一种及时生产制造、消除一切故障和浪费的生产管理方式,是持续改善企业生产活动的一种管理状态,旨在大批量生产活动中达到种类多、质量高、成本低。敏捷制造是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快速有效地协调整合各类生产要素、配置各类资源,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制造敏捷化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离散型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是将多种原材料经过阶段性的工序生产加工,组装成产品,并包装出货。实现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重点在于企业需要重视生产车间的各种生产活动,需要借助先进的执行系统来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过程管控能力。目前,离散制造业在进行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时普遍存在着供过于需、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延期交货、库存积压等许多问题。离散型制造业需要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来解决以上问题。

目前,离散型制造业多数已经实现了ERP和车间现场控制系统,但是两者都具有局限性。大多数企业ERP的生产计划已经无法满足产品“快、短、少”的实际需要,生产计划和调度过于依赖手工作业和经验,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时调整能力较差,生产过程不够透明,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生产信息。没有精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指令,就无法从容的进行生产活动;为达到准时交货、顺畅生产,就必须做到精细的生产计划和即时的生产过程监控。生产管理逐步走向执行系统沟通计划层与控制层的生产模式,更好的帮助企业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交货期的准时。因此,离散制造业亟需通过应用制造执行系统,从根本上解决计划层与控制层的断层,提升企业在当今社会中的竞争力。

三、离散制造业生产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相对连续制造业,离散制造业对执行系统的要求更严格:数据采集更加复杂、对生产计划调度的要求精准、采用BOM结构生产模型等。根据MES功能模块的划分以及结合相关文献,离散制造业MES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a数据采集;b工艺管理;c详细作业计划调度;d过程控制;e质量管理;f设备管理;g人力资源管理;h产品跟踪;i执行分析。

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结合ERP和MES系统功能模块,根据离散制造企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ERP和MES集成的生产管理系统结构模型,图1主要包括上层计划、车间执行以及之间集成的互动作业三部分。建设适合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与车间作业计划的无缝对接,并与制造执行系统相应功能模块集成,实现管理信息和执行系统的有效衔接。

制造执行系统通过布置在车间的专业设备,对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入库的整个过程实时采集数据、监控和控制;计划系统管理上层生产计划、物料需求信息、产品工艺以及BOM结构信息等;两者共享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执行系统实时监控订单执行状况以及车间产能变化,考虑工厂的供给情况,可以根据订单优先级及时得出可执行的、最佳效能的生产规划。它通过控制物料、仓库、设备、品质、工艺、异常、流程指令和人员来提高生产效率。随着MTO(make to order)订单需求的普及,工厂生产会面临频繁的工单优先级的变更,这类综合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将成为趋势,以满足客户以及竞争愈加激烈市场的需求。

为了在正确的地点、及时地以合理的价格为终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制造商需要有效的执行计划来保证订单的完成。MTO与BTS (build to stock)相比,是一种多变的、不确定性的、优先级高的小批量客户订单需求,使得生产计划和控制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基于离散MES的MTO生产模式如图2,由四个子活动组成。

四、制造执行系统应用效果

(一)DF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随着DF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类型越来越复杂,现阶段主要为世界著名电子公司代工一款面向全球销售的智能手表。产品表盘种类繁多,表带搭配不仅多且更新快,BTS和MTO订单混合,ERP与底层控制系统已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领导层决定导入MES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希望实现资源的合理调度、各生产车间的实时监控以及对整个生产过程有用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MES 系统实现方案

DF通过面向服务架构SOA集成了ERP和MES,ERP作为服务消费者向服务器提交请求,经服务器传送至MES,MES接到信息后完成请求内容,并将包含有生产进度的数据信息沿特定路径返回。MES主要为ERP提供了以下服务:多层生产计划服务;动态调度服务;加工状态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在制品追踪服务等。

(三)MES应用效果

DF的MES在企业内部已经成功投入运行,基本满足了企业对车间生产管理的需求,完成了与SAP和车间控制系统的集成,很好地为计划层和控制层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实现了数据准确、及时响应。仓储管理费用降低了47%,人力成本节省了35%,资金占用率减少了32%,生产效率提升了29%,保证了企业交货期可以准时达成。以DF物料状况为例,分析MES应用效果。笔者收集了该企业从2015年5月到9月每天的仓库物料状况,计算得出每个月的平均值。从5月企业开始实施MES系统,物料库存逐渐减少,到同年11月为止,已经可以控制在两天产能以内。随着企业对MES的应用,仓库规划空间可以越来越小,物流管理将会实现动态零库存。

五、结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制造执行系统在生产过程作为桥梁的重要性。 离散MES可以及时结合厂内资源,根据订单优先级来更新生产计划,强化企业现场的生产管理水平和过程管控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敏捷制造和精益生产效率。本文阐述了MES的基本功能,构建了基于MES企业生产管理架构,通过MTO订单需求模式来分析其运行过程,并给出了实例分析,对其他离散制造企业引入 MES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成磊,刘,王迪.面向AM和LP的离散制造业MES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05).

[2]金琪.APS和MES集成管理车间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

[3]柴天佑,郑秉霖,胡毅,黄肖玲.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控制工程,2005(06).

[4]C.Martinez-Olvera.Reference model of the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activity in make-to-order environ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9(06).

制造业精益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精益;物流;轨道客车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201-01

对于轨道客车制造企业而言,物流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精益物流的思想逐渐为大多数管理者所重视。物流作为精益生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与精益生产系统保持一致,所以实施精益物流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1 精益物流的含义

阐述精益物流前必须明确两个概念:“精益生产”和“精益思想”。精益生产是一种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少消耗、快速反应市场的生产模式。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适合所有行业的理论,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称之为精益思想。精益物流指的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非增值的浪费、提高客户满意度。

2 精益物流在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内的实施

2.1 确立5S现场管理理念,提高物流管理规范化

5S现场管理法,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每个层次的5S对规范都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促使员工对所管料件进行重新的规划布局,做到分区管理,垛码整齐,标识到位,干净整洁。保障物料流转快捷顺畅,库房存储有序,装卸自如,无死角和盲区。

2.2 SQDC展板推进物流可视化管理

SQDC展板也叫做精益生产看板。是体现安全、质量、交付、效率、人员等方面的业绩进展和问题,起到目视化管理的作用。利用SQDC看板,让安全信息、物料质量、存储情况、配送及时率等信息进行共享,实现班组目视化管理。让员工知道工作目标和方向,知道出现过的异常现象和事件,知道取得的成绩。同时,通过维护班组自然情况、考勤、奖惩以及绘制班组各成员工作量、收货及时率、发货及时率、帐物相符率图,增加SQDC看板可视度。根据实际值和目标值的关系,查明影响班组配送率的原因。发现问题逐个分析改善,使物流的配送率逐渐提高。

2.3 自动化立体仓库,加快物资存取节奏,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高层货架存放物料,以巷道堆垛机为主、并结合出入库周边设备来进行作业的一种立体仓库。实行货格管理,充分利用空间存储近千项物资。自动立体仓库是集光、机、电、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系统工程,由货架、堆垛机、出入库输送机、自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等构成,按照管库员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作业,并对仓库的货物进行自动化管理,使物料搬运仓储更加合理。

2.4 建立物料存ζ教ǎ扩大长大物料存储面积

物料存储平台属于大型物料存储料架,适合A、B类物料的长时期的存储,在平台上方便人工搬运或机械作业,存储面积在原有库房面积的基础上扩大两倍,形成上下可存储料区,下方除了可以实施小箱体之间的距离立体堆垛,同时还可以搭建货架实现各种托盘的快捷存取单元货格式管理,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减低存储空间。

3 轨道客车制造企业内部改善

3.1 探索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打造现代仓储物流作业格局

探索、研究、学习并运用现代化物流前沿技术,整合现有物流技术力量,成立物流技术工装组,力争在物流技术层面做到四个突破:一是制定仓储物资保管保养标准,减少或杜绝仓储损耗和损失。二是设计物流存储运输一体化工装。攻克重大料件高层堆垛的工装设计,解决平面存储占用库房面积的难题。三是从供应链角度研究到货物料的运输、包装问题,以减少中间环节拆箱、集配,加大流束流量为目的,实现物流流转高效快捷。四是学习仓储物流先进技术,如条形码、物联网等技术,紧密跟踪并谋划运用现代化物流前沿技术,打造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作业格局。

3.2 全面推进生产配送型物流向精细效益型物流转变

物流职能定位要实现从当前的生产配送型物流,向降本增效的精益型物流转变。一是继续加大供应商直供力度,减少中间环节直供工序,同时,从供应链源头抓起,规范采购物料到货包装,以生产订单工序作业为依据,指导供应商物料包装规范。在物流作业环节上,最大限度减少拆箱作业、数量分拣所浪费的时间,减少流束,加大流量,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二是强化物流主体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

3.3 工序物流引入“第三方物流”管控模式,降低物流人力资源管控风险及成本

引入“第三方物流”承担工序物流等非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运力及物流资源优势,形成竞争态势压缩物流费用和成本,规范并提升工序物流管理。同时,辅助业务的剥离,有利于车间释放生产管理资源,有利于物流集结力量致力于物流管理能力建设。基于长远考虑,推行第三方战略可以减少公司长期人力资本投资,抵御公司产能规模变化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汪玉春.汽车制造企业精益物流管理创新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