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应急措施; 常规护理; 护理风险; 预防

doi:10.14033/ki.cfmr.2016.33.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70-02

近几年,随着女性妇科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妇产科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其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2]。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目前妇产科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报告显示,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3-4]。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69岁,平均(38.4±6.9)岁;其中手术31例,肿瘤15例,其他疾病23例。护理组患者年龄18~71岁,平均(38.9±6.5)岁;其中手术30例,肿瘤17例,其他疾病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时了解其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定期查房等。护理组行常规护理+应急措施,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应急措施方法如下:(1)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技能、专业知识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熟练程度,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对妇科需要使用的相关仪器熟练掌握,避免使用中出现错误。由资深护理人员完善和规范相关妇科疾病护理方法,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对护理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减少由于护理人员的失误导致的护患纠纷。(2)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倾听患者的需求,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者关系,多向患者列举治愈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于欠费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催要,在向患者催要时注意态度,对患者提出的用费问题耐心解释,消除患者对费用问题的疑问。(3)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每一项治疗前均需要向其介绍治疗目的及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评定标准:通过护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失误率低为护理有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失误率高为护理无效。护理满意率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评价表评定,满分100分,分数在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分数为80~90分表示满意,分数为70~80分表示一般满意,分数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一般满意率[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下床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18.95±1.23)h,住院费用(0.53±0.21)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30.04±1.34)h,住院费用(1.42±0.3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91.30%(63/69),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40.58%(2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55%(非常满意45例,满意19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73.91%(非常满意26例,满意15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5%,仅1例发生切口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94%,其中褥疮3例,切口感染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产科疾病是女性患者较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6]。尤其近几年,随着女性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护理服务是妇产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有效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随着社会ε性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普通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7]。应急措施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妇产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急措施主要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护理技巧等方面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效果[8-10]。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下床时间,主要由于应急措施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进行培训,护理人员通过更好的护理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采用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主要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不断提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常规护理由于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护理知识未熟练掌握,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护患纠纷。

本研究中,护理组患者的下床时间(18.95±1.23)h,住院费用(0.53±0.21)万元,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30.04±1.34)h,住院费用(1.42±0.37)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行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下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效果,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金慧.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吉林医学,2014,35(35):7996.

[2]冯玉明.浅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47-49.

[3]张巧惠.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应急措施在预防妇科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172-173.

[4]李海荣,万芙蓉,蔡莉,等.互动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94-95.

[5]储辉.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4-15.

[6]范晓燕.预防妇产科护理风险中常规护理模式加应急措施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19-120.

[7]王忠平,李岩,郑永梅.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147-148.

[8]孙迎春,王娜.常见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84.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神障碍;自杀;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63-01

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是解决心理矛盾冲突的一种手段。目前国际上将自杀分为成功自杀、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三类[1]。自杀是一个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医学问题。全世界每年约200万左右成功自杀。国外资料显示,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约为51/10万,较一般人口高6-12倍,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居多,其次是神经症、酒精依赖者、人格障碍等[2]。研究表明,50-90%的自杀死亡者可以做出相关重型精神疾病的诊断[3]。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对其家庭人员造成精神和心理负担,且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也会产生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4]。因此,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十分重要。

1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1.1 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 在青少年精神科患者中,自杀是多个国家15-24岁青年前三位主要死亡原因[5]。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未婚;离异或丧偶;有自杀家族史;自杀未遂史;经济状况差;无社会医保是危险因素。

1.2 社会影响危险因素 人际关系紧张;病前有社会应激事件;住院过程中有生活负性事件如认为病情好转而不能出院;长期住院患者家人厌烦,认为活在世上受到家人歧视,被人看不起;住院期间医护关系差,认为医护人员态度不好,因而通过自杀而给医护人员找麻烦等危险因素。众多学者认为,自杀常为多个事件的效应累积后发生的结果,负性生活事件常常称为自杀的诱因[6]。

1.3 生物学危险因素 在精神障碍患者中,抑郁症占全部自杀的25%。抑郁症患者长期表现出显著而持久的精神低落,发病率高,病程长,成为精神科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7-8]。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终身自杀风险为7%。较多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自杀风险为10-15%[9]。陈振霞认为,抑郁、幻觉、思维障碍及负性生活事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疼痛本身为精神科症状,在精神科患者中,常伴有躯体疾病及慢性疼痛患者,在自杀或具有自杀倾向患者,出现比例为44.4%。国外报道中,精神障碍伴有酒精或药物依赖也是自杀的一个高危因素。许多患者通过服用精神科或麻醉科药物来达到缓解疼痛、失眠等困扰,一旦药物不能获取或其他因素停药时,必将加重患者原有的躯体和精神症状,此时患者容易选择自我终结[10]。另外,起病形式为急性或亚急性,治疗依从性差,也是精神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2 自杀的预防

安全问题是精神科医护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自杀病人是安全问题中最突出尖锐的问题。控制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需要针对病人,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其自杀行为的发生率[11]。因此,自杀的预防尤其重要。

2.1 医患沟通,详细全面的收集资料,评估危险因素 作为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的主管医师,在认真阅读门诊或急诊病历及转诊记录掌握重点后,应先向家属详细采集病史。全面收集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既往史及现病史。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时,应以亲切、同情、耐心的态度来对待病人,将自由交谈法和询问法结合起来,掌握患者的精神现状,及时评估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且可以使主管医师在给与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必须警惕患者是否伴有其它躯体疾病,尤其应了解有无长期慢性疼痛史,并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12]。

2.2 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人为本,做好人性化的护理。尊重、关心和同情患者,主动满足其合理需求,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内心感受和负性心理,并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患者蛛丝马迹的异常情况如病情突然好转,对亲人交代后事,与病友交流悲观厌世,在家人探视后出现明显的情绪不佳、失眠等,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3 医护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波动,及时给与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及时沟通,随时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从而有利于对住院的各类精神病患者从身体、认识、情感、社会及精神等方面进行整体性全面护理评估,对精神病患者各种危机状态具有预见性,及时评估危险因素,识别危险行为的先兆[13]。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既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的配合性,又可杜绝因医护人员态度不好而导致的自杀。

2.4 严格执行精神科临床护理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病房的病人物品的管理、查对、巡视制度,保证治疗手段的措施,做好病区的安全检查,着重做好重点患者、重点环节、关键时间段的管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意外发生。

2.5 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 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知识,提高对精神症状的认识。同时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情感支持,改善对患者的态度,避免家庭的高情感表达和社会的漠视,从而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14]。加强与家属沟通,尤其是住院前或住院过程中有生活负性事件时,努力将生活负性事件对患者的伤害减少到最少。

精神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了解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M].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74-779.

[2] Tuan NV,Dalman C,Thiem NV,et al.Suicide attempts by poisoningin Hanoi,Vietnam:methods used,mental problems,and history of mental health care.Arch Suicide Res,2009,13:368-377.

[3] 肖水源,王小平.我国现阶段自杀研究及预防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36(3):129-131.

[4] Cheong KS,Choi MH,Cho BM.Suicide rate differences by sex,age,and urbanicity,and related regional factors in Korea[J].J Prev Med Public Health,2012,45(2):70-77,

[5] Rosewater KM,Burr BH.Epidemiology,risk factors,intervention,andprevention of adolescent suicide.Curr Opin Pediatr,1998,10:338-343.

[6] Kudo K,Otsuka K,Endo J,et al.Study of the outcome of suicide attempts: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ization in a psychiatric ward group,critical care center group,and non-hospitalized group.BMC Psychiatry,2010,12:10-19.

[7] Hampton T.Depression care effort brings dramatic drop in large HMO population's suicide rate.JAMA,2010,303:1903-1905.

[8] 侯琳,秦晓霞,李海燕,等.综合医院接诊的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征比较[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639-644.

[9] 张惠实,肖水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4):260-262.

[10] Davis L,Uezato A,Newell JM,et al.Major depression and comorbi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Curr Opin Psychiatry,2008,21:14-18.

[11] 费惠慧,阮秋香.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1):100-101.

[12] Choinière M,Dion D,Peng P,et al.The Canadian STOP-PAIN project-Part 1:Who are the patients on the waitlists of multidisciplinary pain treatment facilities? Can J Anaesth,2010,57:539-548.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科;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制

首诊负责制通常是指医生对接收的患者应积极就地抢救, 并做好必要的检查、记录, 向接诊医生做好交班。不得将未经处理的患者借故推入病房或他科[1]。目前我国对助产士岗位任务没有明确规定,我院孕产妇入院首先由助产士接诊[2]。通过对危重孕产妇病例讨论、医患沟通过中心产妇及家属反映问题、护理记录、监控设施、值班医护人员反映,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危重孕产妇抢救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整理资料,发现产科危重孕产妇护理存在问题主要是入院护理不到位,为此,我科从2014年7月开始对危重孕产妇入院护理实施助产士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2月我科共计抢救危重孕产妇118例。选择2014年7月~12月住院的66例危重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19~43岁;经产妇9例,初产妇57例;重度子痫前期15例,子痫2例,妊娠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妊娠合并阑尾穿孔腹膜炎2例,前置胎盘大出血4例,胎盘早剥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5例,肺动脉高压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12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2例,脐带脱垂2例,胎儿宫内窘迫6例,新生儿窒息8例。选择2014年1月~6月住院的52例危重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0~45岁;经产妇7例,初产妇45例;重度子痫前期12例,子痫1例,妊娠合并肾功能不全3例,妊娠合并阑尾穿孔腹膜炎1例,前置胎盘大出血3例,胎盘早剥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肺动脉高压1例,产后失血性休克9例,脐带脱垂1例,胎儿宫内窘迫7例,新生儿窒息8例。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助产士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①设专职助产士负责及时接待新入院孕产妇,同时通知医生简要说明病情并记录呼叫时间;②重点询问主诉、现病史,测量生命体征、疾病相关体格检查、产科专科检查,阳性辅助检查;③及时对危及母儿生命的情况做出判断,呼叫抢救小组成员参与抢救,白天由护士长、主班护士、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治疗护士组成,护士长统一指挥;夜间由当班护士1、当班护士2、产房备班、产房值班组成,有高年制护士统一指挥,必要时随时传唤值班室休息人员;④在医嘱未开立之前实施必要的紧急措施,如吸氧、吸痰、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与药物治疗,配合医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⑤首诊助产士负责做好抢救记录,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应书面交班;⑥必要时及时将危重孕产妇转运至相关科室。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危重孕产妇有效治疗措施实施时间、护患纠纷发生数、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危重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数。有效治疗执行时间包括与病情有关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主要治疗护理措施实施并发挥作用时间[3]。护患纠纷发生数是指到科主任、护士长、沟通中心投诉经调查确实存在问题的孕产妇数。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产妇及家属调查表,包括护患沟通、健康教育、解决问题能力、助产技术4个方面。由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在产妇出院当天对每名出院产妇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放产妇及家属问卷118份,回收11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危重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数是指通过满意度调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护理记录反应助产士入院处置存在问题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危重孕产妇有效治疗措施实施时间比较 两组危重孕产妇有效治疗措施实施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危重孕产妇护理纠纷发生数、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两组危重孕产妇护理纠纷发生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危重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数比较 两组危重孕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急危重症孕产妇是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d发生的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急危重症[4]。孕产妇病情具有不可预见性、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变化快,风险大,尤其是新入院孕产妇可随时发生抽搐、脐带脱垂、意外分娩、大出血、胎窘等,一旦抢救不及时,将导致母婴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5]。采用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明确所有孕产妇入院均按急诊处理,促使助产士及时接待心入院孕产妇,根据不同疾病特点有重点的询问病史,突出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相关症状、体征、专科检查及阳性辅助检查,全面评估产妇情况,及时对危重孕产妇病情做出评判,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出正确估计,为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实施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

3.2护理记录是评价诊疗效果的科学依据,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有力证据。危重孕产妇一般先入院后办入院手续,护理记录从办理入院手续开始,一旦病情发展与产妇家属期望不一致,容易产生医患纠纷,产妇及家属往往纠结护理记录与孕产妇入院时间不一致,延误抢救。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明确规定危重孕产妇护理记录应从实际到达病区开始,及时、准确、详细、客观地填写危重孕产妇初始病情,抢救过程,治疗护理措施,病情动态变化。住院手续办理前医嘱必须写在门诊病历上,以利于护士核对。制定产科口头医嘱执行规范,如早产硫酸镁治疗。制定危重孕产妇转科流程,及时将危重孕产妇转入ICU,以便ICU采取各种抢救措施。

3.3首诊助产士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倾听孕产妇或家属提出的问题,凡是护士职责范围能解决的,给予适当解释,对有关医生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及时提醒医生与其家属沟通,使产妇及家属了解自身疾病严重性,可能的风险,目前病情治疗进展,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掌握沟通技巧, 避免由于沟通不满意引起的纠纷。

3.4护士长加强助产士首诊负责制护理模式护理质量控制,定期召开危重孕产妇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危重孕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危重孕产妇助产士入院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危重孕产妇护理质量。

孕产妇病死率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及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产科的医疗事故和过失纠纷在全国各地、各医院和各科室中均名列前茅[6]。危重孕产妇抢救是反应护理内涵质量的关键。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医护间积极主动、默契、有效的配合,才能争分夺秒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产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谭丽,闵玉琴,周慧莹,等. "护士首诊负责制"在成批伤员抢救中的应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117-118.

[2]费秀珍,田宝朋,王虎峰,等.我国助产士岗位任务及任职资格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3):221-225.

[3]李小峰,等.标准化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流程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J].护理研究,2013,27(11):3644-3646.

[4]徐萌艳,郭智东.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护理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卷(12):55-56.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作为首批试用重症监护系统的ICU,开放床位41张,共有护士103名,所有护士均可单独操作此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①护士运用电脑书写护理记录,出入量统计,以及电子表格记录;②质控组长对相关记录进行检查、质量控制和管理。

2 质量检查及控制中的经验和体会

2.1 ICU规范护理记录病历模板管理和流程设置 目前,我科护理记录电子模板中多数内容已经趋于规范化,主要以下拉菜单方式共医护人员进行选择,这样能够保证护士进行正确、快捷的操作,能够准确的输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参数,如:在体温这一栏中会自动生成出标准的图形,这样能够有效的克服护理由于字迹、错字、涂改等造成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书写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科室护理人员对相关护理进行填写后,经护士长审核后使用,同时还要求护士在记录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等基础上对应使用护理模板, 填写医护人员在复制患者的护理记录模板之后对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如:生命体征、症状、措施等,对相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避免出现缺陷等,这样能够保证病历的动态变化。

2.2建立护士重症监护系统使用培训流程

2.2.1护理记录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一项记录,其包括内容较多,如: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措施、护理措施,治疗效果等,它是发生医患纠纷时的重要依据。护士在填写电子记录时,能够有效的避免了护理记录中存在的不真实、质量不高等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护士的责任心,也反映出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进行护理的能力不够和专科护理知识的缺乏[2]。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科室应该加强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患者岗位培训,将护士专科护理知识的培训及运用重症监护系统书写护理病历的培训作为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的重点,让护士学会运用重症监护系统对患者情况进行真实,详细的记录,使护理程序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2.2.2让护士学会各科疾病症状、体征、治疗和护理等,加强护理巡视及对患者病情观察,在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做好患者的护理记录,勤观察是写好护理记录的重要前提[3]。而不是仅依赖模块记录,从而提高护士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2.2.3让护士学会相关法律知识 因新入护士往往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我科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常用法律法规手册》等,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等使护士认识到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电子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法律后果及当事人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让护士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各科护理文书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电子护理文书法律问题的发生。

2.3采取缺陷控制并完善电子护理文书检查程序 ①由各班护士对本班患者情况认真、 及时、 准确记录,养成记录完毕及时检查的习惯;②每组的护理责任组长负责本组责任护士的管理工作,每班检查患者情况与护理记录内容是否相符,检查在院病历是否完整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③科室指定护理文书质控组长对全科室电子护理病历进行检查, 对出院、死亡、转科病历按照规范标准全面检查质控,把好病历出科前的质量关;④护士长对全科护理病历进行终末质控;⑤对检查出的问题每季度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质控组长和责任组长进行检查落实情况。

2.4实时更新重症监护系统 使重症监护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更新、适用,也是解决电子文书存在法律问题的重要途径。加强与重症监护系统开发人员的沟通,科室不断地总结电子病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更新重症监护系统功能, 针对问题及时与开发人员沟通,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电子护理文书的运行方式不断完善,杜绝医疗事故隐患的发生。如为使护理病历能及时准确地记录而设置的提示功能,可以对未执行的医嘱、不符合逻辑的数据、常规体重测量时间等情况进行提醒, 护士可根据提示及时处理,不用再逐个查看,节约了大量时间。

3 小结

重症监护系统投入临床应用后,改变了护理文书一直以纸张为介质,完全靠手工记录这一现状。它的推广应用,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减轻了护士的案头工作,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手工书写的弊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管理方法, 保证了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及系统性[4]。电子护理文书具有美观清晰、快捷方便、安全性和共享性,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蒋雪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前后护理记录质量的比较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69.

[2]董玉梅.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理记录的重要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2.

[3]Caplan LR, Wityk RJ, Glass TA, et al.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M R S A 感染;原因分析;干预措施

近年来,ICU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1]。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ICU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2]。有文献报道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3],据统计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35%[4],并可发生多重或多次感染,ICU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1961年英国首次报道以来,由于MRSA具有易传播,多重耐药的特性,感染率日趋升高,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而重症监护室是MRSA感染的高发区。医院面临着MRSA感染日益严重和多重耐药的挑战。一方面MRSA感染给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MRSA感染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同时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旦MRSA流行传播,重症监护病房将面临难以预料的困境。有报道将MRSA所致感染与乙型肝炎,AIDS称为当今世界3大感染性疾病。本文将通过文件检索,将近年来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原因分析和干预措施进行汇总综述。

1 MRSA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年龄与疾病病种关系

ICU患者抵抗力下降,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感染率高。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伴有慢性疾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老年危重病人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护对象。另外据文献报道,在基础疾病中,以损伤性疾病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加之重症监护室有很多侵入性操作,也是造成MRSA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ICU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感染为主

ICU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因此ICU住院病人要特别注重此三个系统的护理。

1.3 ICU医院感染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关

ICU医院感染与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制度的落实情况有关。据报道,国内很多医院干预前的院感科采样和疾控中心采样存在技术差异,且由于医院感染控制科工作人员少,许多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以致于培养结果不真实,并以此推断平时消毒控制工作不严格,制度落实不得力,才会造成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数超标,这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干预措施

2.1 加强病室环境管理,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传播途径。MRSA广泛存在于医院内,不仅患者及医务人员是MRSA的重要宿主,而且病区的各类物品均成为MRSA定植部[5]。

2 .2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进入MRSA病室的人员加穿一次性隔离衣,并在第8h更换;配戴口罩、帽子。向家属宣教相关制度要求,嘱家属探视时尽量不要与患者接触,离开MRSA病室要规范洗手。

2.3 MRSA感染警示牌:出现MRSA感染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我科采用“MRSA感染警示牌”挂在病人床头,标明患者所感染耐药菌的种类,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患者床头,同时配套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防护。在警示牌上,还有相关耐药菌感染的基本防护知识浓缩版,方便医护人员参照进行标准隔离和防护。发现MRSA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床旁隔离”。在发生MRSA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显示其感染的细菌名称,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的病历带入病床或房间,如带入房间,须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

2.4 MRSA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进行单间隔离。也可将I一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捅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5 加强手卫生: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严格执行洗手、手清洁或手消毒。对于MRSA、VRE、ESBLs等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病人时戴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

2.6 标准防护:进入病房戴口罩、帽、手套、鞋套,必要时(如大换药或其他可造成血、体液溅污操作者时)直加穿隔离衣和防护面罩,即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实施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必须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用乙醇消毒液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使用手套和隔离衣也可减少耐药株水平传播,对多重耐药菌株要像对待烈性传染病菌那样予以严格隔离。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护理操作后,将以上防护用品脱于病房医疗废物窗口内,不得带出病房。脱手套后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若隔离患者有MRSA感染,接触该患者的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常规使用安尔碘消毒鼻腔。

2.7 气道管理

2.7.1 卧位的管理

ICU许多病人因不能正常进食而留置胃管,留置胃管的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的反流、误吸;病人口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01ml口咽分泌物含有10个细菌。因此护士应掌握预防对策,重点是病人的卧位,对MV病人病情允许时头部可抬高30°,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1小时。除加强卧位护理外,还采取少量多次分顿喂食,并在胃镜引导下将胃管置入空肠,降低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达到降低肺部感染机会。 转贴于

2.7.2 吸痰操作的管理

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我科部分采用密闭式吸痰系统,要求操作时带手套,减少了吸痰管污染率。吸痰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生飞沫播散,护士操作开放式吸痰法时必须洗手、戴手套、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穿围裙,防止污染和医源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2.7.3 呼吸机管道管理

呼吸机的管路系统(螺旋管、附件)消毒不彻底易引起外源性感染,我科在呼吸机管道上标明开始时问,每7天更换1次。管路中的冷凝水易引起细菌的寄植,应定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勿倒流回湿化器中。也不能灌人患者气道,否则,将导致大量细菌误吸。因此,应将收集瓶置于管路的最低位置,并定时清除收集瓶中的冷凝水。在离断管道、变换患者体位及处理冷凝水时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接触或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应换手套并进行手消毒。

2.8 医疗用品专人专用

我科对于所有患者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采用每人专用,每天消毒液擦拭,用后在本病房行消毒处理后再带出。在患者确诊为耐药茵感染前就已经严密了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物品表面的消毒,为每一位患者配备一套专用查体用具(听诊器、手电筒、血压计袖带),桌面和地面每天用2000mg/l含氯制剂擦拭2次,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患者用物、医疗器材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均要进行消毒、清洁、再灭菌后方可使用。

2.9 医疗垃圾处理

在患者的病室放置专门的分类垃圾桶,该患者产生的所有垃圾为医疗废物和与该患者接触过的所有废弃物品(包括用后的输液器、棉签、敷料等)统一收集,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后再送医疗废物暂存问,不进入本科处置室.污染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加入高效消毒剂用双层污物袋密封并贴上“特殊感染”标记送医疗垃圾暂存点。

2.10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后,被褥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或紫外线双面照射消毒),之后再进行常规终末消毒处理,更换被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后送洗衣房先消毒再清洗。严格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用物等,并及时通知感染科做常规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入住新病人。

2.11 标本运送和安全转运

采用密闭容器运送标本,医疗废物采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并在标本上用明显的“警示牌”标示,患者感染的耐药菌种类。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需戴口罩,并与检查科室如B超、CT室医生说明此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做好消毒及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的污染。

3 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管理

3.1 合理安排护理:医护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强制性休息;每天尽量安排同一护士主管一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并将感染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安排在较后时间统一执行,操作完毕及时洗手、手消毒,为杜绝耐药菌的传播,应适当限制进入隔离室人员。

3.2 病室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洁净空气,病室空气紫外线照射消毒;MRSA感染患者经过规范的治疗疗程后,由主管医生采集标本送检,每隔3天送检1次,连续3次标本培养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防护措施[6]。

总之,ICU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更是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的重要课题,在汇总了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干预措施后。探索和推广在重症监护室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定植高危患者从筛查、监测、去定植到控制、隔离、护理干预与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是下一步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明,栾林,毛坚丽。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3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

[2] 杨敬芳,时东彦,李继红,王鑫。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

[3] 谭玲玲,雷莉萍,雷欢梅.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J].新医学学刊,2008,5(5):813—814.

[4] 付敏,洪艳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控制感染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14-915.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6篇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循证护理决策,使围术期的循证护理与基础护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相互促进,使护理效果达到最优状态。根据NRS疼痛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疼痛严重的程度,0级:患者没有疼痛的症状;I级:患者有轻微的疼痛症状,但能够忍受;Ⅱ级:患者虽然能够忍受疼痛,却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Ⅲ级:患者的疼痛逐渐强烈甚至剧烈难忍。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及患者的满意度[5]。

    循证医学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也就是说,医生在做出诊断、开具处方、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在实施护理保健措施时,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都应当采用系统研究的证据,并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与愿望相结合,作出决策[6]。循证决策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系统评价的外部研究证据,决策者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的价值观和知情选择,三者缺一不可。证据获取的情景分析包括对象的特征、代表性,干预措施的方案,结局评价的指标,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面对的患者的情况是否与证据研究的情景相符,切忌盲目地、不加选择地应用。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遵循五个基本步骤:根据对患者医护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把它转化成为一个清晰的、通过研究可以回答的临床问题;针对该问题检索相关的文献,获取临床研究文章;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可用性;有机、灵活地使用临床证据;对使用证据后的医疗护理的质量,即患者的结局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7]。

    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加强个体化护理外科患者病情轻重不一、症状复杂,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需要根据不同病情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8]。而普通护理忽略了个体化护理,干扰了患者的独立性。循证护理学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可得到的最好证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患者的需求和意愿以及护士的知识和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方案[9]。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个体化治疗的难题。虽然目前的实际情况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循证护理方法学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距离这样的目标将越来越近[10]。作者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者疼痛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取针对疼痛的护理措施确实能够显着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普外科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较多,主要表现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患者并发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样随之减少,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循证护理能够显着减少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是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61―02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认真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心身安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脑重症学科由于病人和工作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探讨和分析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做好安全护理,是脑重症学科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质量的保证。

1 脑重症学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及时 护理文书书写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1)在脑重症学科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繁杂及突发性事件,工作人员只顾及当时的抢救和其他工作而未能及时记录,常常是回顾性的记录,有时与医疗记录不一致;(2)对一些住院时间长的老病人常常是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而常漏记一些关键的内容;(3)有些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而把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实施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做了想象性的记录。这样就与医师的医疗文书记录可能产生了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不利于院方的事实说明。

1.2 患者行为因素 脑重症学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急性期的病人及症状变化时的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加之受意识昏迷所产生的幻觉妄想的支配,这是造成冲动、自伤、自杀等的主要原因,而且,脑重症学科病人多无自知力,不安心住院,拒绝治疗,也可出现过激行为,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

1.3 住院环境因素 病房的设施不牢固,或放置不当,可被脑重症学科的病人利用成为危险物品,进行伤人、自伤、自杀等;地面过滑易致跌伤;另外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可致病人情绪变化,造成自杀等行为。

1.4 护理人员素质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的无休止的劳累,以及工作的特殊性,并随时可能被脑重症学科的病人伤害的危险性,经济效益的不景气等,造成少数护理人员的厌烦心理,希望调离脑重症学科护士的岗位;有些护理人员存在麻痹大意,或侥幸心理,凭经验办事,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认识不足,防范意识缺乏。

1.5 护理技术因素 少数护士专业知识缺乏,不重视并认真学习业务技术,技术水平差或不熟练,相互间配合性差,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易导致护理缺陷和事故。

1.6 质量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护理质量的监控措施不力,以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或分工协调不当,都可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1.7 在病人家属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的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却没有正视这种现实或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病人的意外是颅脑病症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与护理责任心没有因果关系。

2 管理与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脑重症学科安全护理的前提。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性化护理,利用各种会议、查房、晨会、讲座、病例讨论、质量分析会、业务学习进行安全教育。对身边的典型进行表扬,而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和差错一查到底,明确责任,进行分析,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以警示大家,以促使广大护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

2.2 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护士长严格按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护理质量督查,严格按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落实治疗、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念。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对安全风险做出预见性判断。

2.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加强继续教育,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每月组织进行业务学习,每季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采取岗位培训、外出学习及自学相结合,使广大护理人员不断“充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重症医学科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剖宫产;临床应用效果

基于剖宫产患者的临床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2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2例剖宫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27.51±1.03岁;84例为初产,68例为经产;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参考组和对照组,各为76例,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依据参考组患者特点及心理状况,对其成立相应的循证护理小组。该护理小组在责任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搜集富含权威的资料,为患者制定较为科学的护理流程,进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给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告知其饮食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精神差、低血糖及产后体质恢复慢等现象。且在患者实施手术分娩后6小时,指引其饮用少于平常一半的水,观察患者饮食后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②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状况,并对其进行评价、治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如护理人员指引患者保持正确姿势,有效减少腹部肌肉紧张状况,在其咳嗽时,双手轻压切口,进而可有效减轻振动带来的疼痛。同时在拔除镇痛泵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特征;鼓励患者活动,进而可早排气、排尿,促进子宫收缩,降低腹部切口张力;③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减轻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伤口感染、伤口液化及肺炎状况[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96%,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96%,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参考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疼痛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疼痛状况,参考组患者疼痛难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逐渐应用在产科临床上,可有效解决难产及产科合并症等问题,挽救产妇及婴儿的生命[2]。但在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时,患者及其家属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在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护理人员应给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3],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主要是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护理,如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母乳喂养及饮食营养等,该种护理措施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状况,进而不能有效减轻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前、术中及术后出现的不良情绪,不能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影响手术效果[4]。同时,传统的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没有对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分析,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等。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不能很好满足患者的需求。

循证护理措施可很好避免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出现的弊端,该种护理措施为一种依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精心制定出的护理计划。循证护理在临床上主要是以出现的护理问题为线索,寻找同该问题相关的研究结果及研究文献,将其作为制定护理措施的主要依据,进而为患者制定出有效、可靠及实用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5]。实用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在剖宫产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参考组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96%,疼痛难忍率为15.79%;但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96%,疼痛难忍率为72.37%。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难忍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蒋中俊.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循证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6(6):520-521.

[2]刘月梅.300例剖宫产术的循证护理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324-1325.

[3]黄俐杰.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妊高征剖宫产产妇不良情绪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7):67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