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思维的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的科学思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逐渐理解某些事件是反常的且需要解释(错在哪里);人们常说幼儿是一张白纸,但在科学教育上幼儿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已经对周围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力,这些“科学理论”来自于他们日常的生活经验,不过,由于经验的局限性,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认识与科学概念常常是相悖的,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注意能证实自己想法并可观察到的一些事实或信息(发生了些什么);最后,做出某种标准的解释(证据是什么)。因此,“错在哪里”、“发生了些什么”;“证据是什么”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对幼儿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儿科学思维培养的实践要点:
一、预测
对问题的预测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思考。预测有利于幼儿的经验与实际证据的相互作用,预测包括想象、猜测、预见三种形式,预测过程中要不断追问幼儿“你为什么这样想”,强调要根据已有事实、经验进行预测,而不是无根据的臆想。
在幼儿预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幼儿的预测,预测的结果是可能对,也可能错的,对成人来说比较简单的常识对于幼儿来说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发生错误预测的可能性很大,这时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进行反应,而不是简单地告知或者嘲笑幼儿,应该认真对待幼儿的预测结果,要认真听取幼儿对预测的解释,当幼儿的预测与结果一致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他那么厉害猜得那么准,如果不一致,也要让幼儿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会有这样新奇的想法。教师对于幼儿的预测应采取等待的态度,不要急于将答案告诉给幼儿,这样会让预测变得没有意义,在等待的过程中让幼儿不断地将预测与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注意一些可能被忽视的“证据”。
二、验证
对幼儿的任何预测,教师要引导其通过事实来验证。观察是最直接的获取事实的途径,对于较大的幼儿来说,实验则是更有力的证明。无论事实和他们先前的想法是否一致,对幼儿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幼儿发现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会非常有成就感,而当他们发现了和自己想法相反的事实,也许会感到很意外,但这种意外往往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冲击其固有的想法。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的验证方法主要有:
1、记录表验证
众所周知,就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来说,幼儿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观性、以自我为中心和拟人化,这使得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真实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鼓励他们用艺术、文学的语言和形式,甚至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运用记录表的方式鼓励他们在探究的重要阶段进行记录,使他们以尊重事实的方式对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客观解释,比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幼儿对各种实物究竟是沉下水底还是浮在水上引起了争论,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实验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把自己用什么物体来进行沉浮实验的,以及这个实验的结果用记录表的方式记录下来,用以进行与预测的观察对比,在直观的记录表中幼儿立刻能够得出结果。
2、制作验证
学前儿童学科学是通过和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幼儿科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如果没有可供幼儿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科学只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幼儿对操作物质材料的兴趣,如果引导得当,就能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儿童不仅满足了动手的欲望,还能够有所发现,或者得到一个成功的结果,这些更强化了他们对于科学活动的兴趣,成为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动力。
在一次关于海上交通工具的谈话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幼儿对潜水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觉得潜水艇能够时而浮在水面上,时而沉入水里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他们还对潜水艇中的潜望镜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我带领幼儿搜集一些塑料瓶,运用塑料瓶在水中不断地进行实验,在装水倒水的过程中,幼儿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们制作了简单的潜望镜,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并充分地享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
在组织幼儿讨论有害的风时,通过家长帮助搜集来的图片资料,使幼儿看到了龙卷风、台风等的危害,但幼儿的侧重点则在于我们怎样保护环境上,如减少刮风时的污染。在刮风使我们就去观察风中的污染物,幼儿看到塑料袋、小纸片、干树叶、尘土等随风而飞,就知道了我们平时不应随手乱扔垃圾,不破坏草坪的道理了。
三、思考
一、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
游戏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的思维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游戏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幼儿思维更为活跃。(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想象,使幼儿三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除了自己扮演妈妈的角色喂娃娃饭外,还会把手绢做被子盖在娃娃身上自言自语地说:“宝宝别哭,别哭,睡吧睡吧。”生动地想象自己是一我位慈爱的妈妈,幼儿的就是在这种有趣的游戏中逐渐发展起来的。(2)让幼儿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游戏的内容越丰富幼儿的思维就越活跃。如:我们设立了“玩玩做做”、“小小餐厅”、“娱乐区”、“建构区”等活动区域,向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方舟幼儿的思维能力。(3)在思维训练活动中,我们又开展了智力游戏,《说反义词》、《图的记忆》、《图的组合》、《找不同》、《小猫在哪里》等。如:《图的记忆》,出示图片,10秒钟后收起,提问幼儿图片上有什么?从而思维的敏捷性也得到了发展。
通过游戏幼儿的思维拓展了,而且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动脑,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最能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训练活动,用给几何图形添画、拼画、组画、创编情节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我们选择出不规则的线或体让幼儿在短时间内说出该物体的想象物,如:(~、~、y),幼儿说出象闪电、雨丝、彩色线、跳绳、波浪、树枝、血管、小树等,幼儿能对一种事物进行发散性思维。经常进行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幼儿思维的内容广泛了、新颖了,进而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发展。(2)让幼儿在自由地拼摆、添画中按照自己的构思绘画出有情节的画面并引导幼儿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还在绘画中利用创编儿歌的形式启发幼儿动脑想象,例如给圆形添画,教师出示画有圆形的图片,然后教师用彩色笔在圆形的周围添画上竖直线,使这个圆形变成了太阳,接着教师把这一过程遍成拟人化的儿歌念给幼儿听“画个‘圆圆’给大家,‘圆圆’和你做游戏,你帮它来它帮你,先给‘圆
圆’添几笔,再给‘圆圆’穿红衣,‘圆圆’变成了红太阳,太阳红红真美丽”。孩子们听了儿歌后马上就活跃起来,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圆圆”添笔变成了太阳,还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圆圆”能变成它们吗?幼儿回答出苹果、皮球、西瓜等圆形的东西,然后学着老师给圆形添画,最后也编成儿歌说给大家听,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提高。可见在动手操作中,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精神,而且促进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对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续编、创编故事等语言教育活动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语言教育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大量的词汇,而且通过续编、创编故事的结尾或情节,用让幼儿运用和故事原来不同的语言讲述故事而主题不变的方法,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续编故事《猫医生过河》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诱导和启发下,琐思维很活跃,编出了很多不同情节的结尾,有的编出是水牛把猫医生驼过河的;有的编出是两只大白鹅叼着网兜把猫医生运过河的,还有的编出是大象用长鼻子当桥让猫医生走过河的等等。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其它思维品质
我们在创设班级大的教育环境中,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并根据教育计划和目标与幼儿一起随时更换墙壁画的内容,丰富幼儿的经验。教师充分地采纳幼儿的建议布置墙壁,幼儿的想法得到了体现。如: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小动物过冬”的主题画时,有的幼儿建议把大树布置成三层的楼房,小松鼠住在三楼冬眠,小刺猬住在二楼冬眠,小熊住在一楼冬眠,有的建议小蚂蚁在地下的宫殿里唱歌跳舞做游戏等,画面创作的非常生动有趣。这样不仅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而且其它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
五、通过开展以幼儿剪纸为主的特色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其它思维品质及个性的发展
(1)故事运用法,幼儿喜欢听故事,我们就把剪纸的过程编成小故事,通过故事中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丰富的幻象,即能加深印象,又能增强剪纸的兴趣,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边想象边操作中得到发展。如:教幼儿四瓣花折法时,教师边折边说:“一座大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小胖子,来了一个小妞妞,一座房子变成两座小房子。”教师把要折的特征形象地概括出来,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2)形象比较法,用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简单的物体形象地去比喻较复杂的物体,例如剪熊猫的头时,教师这样比喻:一间房白又白,两个半圆当阳台,房间开着两扇门,看见一人走过来。幼儿马上想象出熊猫的形象,幼儿剪纸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幼儿 数学 逻辑思维 启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28-02
数学本身是一门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联系过程,而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未激发,三到四岁是幼儿从直接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五到六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潜能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识别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这些学习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作用。而幼儿学习数学不在于简单的数数和计算,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方法。总之,抓住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幼儿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人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一定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等。同时,幼儿时期的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转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视创新、实践的教学倾向,而应该在幼儿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从小形成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例如,明明数积木,教师给了明明三块积木,说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积木,好不好?来1-2-3",明明很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数"1-2-3","那我们一共有几块积木呢?"明明茫然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老师随之说"我们刚才不是数过了吗?现在你自己来数一数"!"1-2-3","一共有几块积木"?"不知道"这一教学案例就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其次,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断是幼儿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引导,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短,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最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认知的培养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生活购物活动,"大家一起去购物"中,教师扮演收银员,两个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个幼儿扮演宝宝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东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铅笔、牛奶、饼干等等,然后去结账,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丁丁都买了什么?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你最喜欢那个颜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购买的东西让幼儿对事物进行感知,并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在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重视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样,家长通过生活中常做的亲子游戏来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引导,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活动;发散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41-01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幼儿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开发,都可以成为高创造性的人。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尤其要深入研究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幼儿数学学习能力表现在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而不是数学工匠而做出努力。
二、幼儿对数学兴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说:“没有丝毫兴趣的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幼儿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幼儿期的孩子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闻、好探索,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围世界。
三、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发散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好奇心便会逐渐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对问题的淡化的重要原因。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置疑,就无问题可言。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品质
每个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无论这些方式是否有效,他都使幼儿智力活动方式的体现。要培养幼儿独立思维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1)大胆而合理的怀疑;(2)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品质。
五、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培养幼儿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通过 “小老鼠米里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幼儿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
六、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一)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因素。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实践证明,在数学这个领域中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是可行的,它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的概念。因为教师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所以我们只有先使自己富于创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断有新设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一、激发和保护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前提
成功的美术教学活动必然要把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贯穿始终,在整个美术活动中,不仅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时刻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深入持久地开展活动的积极因素。三至六岁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进行的,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培养、调动和运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兴趣具有持久性。例如:在绘画《汽车》活动中,我首先布置了一个游戏场景,和孩子们一同在音乐声中玩开汽车的游戏,接着组织幼儿观看各种汽车的课件,幼儿有了兴趣,思维也活跃起来,设计的新型汽车造型新颖、功能独特。这样运用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强烈的作画愿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引导和传授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方法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活力要素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不等于放任自流,让幼儿任意而为,在美术活动中传授幼儿正确的参与方法是必需的。观察法则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必授技能。没有观察就不能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没有观察就无法适应世界的千变万化,没有观察就难以形成审美情趣。因此,必须教会幼儿观察世界、观察事物、观察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方法、路径。在具体操作上就涉及一个怎么观察的问题。不同的美术活动,其观察过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讲究技能技巧。唯其如此,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增强其创造性思维的活力。
三、营造和创设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氛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魅力源泉
1.有空间才有想象,要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并借助想象因势利导
幼儿艺术创造本身就是幼儿发散性思维的结晶,因此美术教学中需要考虑为幼儿预留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引发幼儿产生主动表现的欲望。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曲线,问:“这像什么?”小朋友们议论开了:像两座大山、像麦当劳的标志、像小燕子、像……萌萌说:“像小兔子的耳朵。”有小朋友说:“不像,小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萌萌说:“这是个爱说谎的小兔子,耳朵变短了。”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这种留有创作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象的依据,使孩子不是凭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大胆表现,发挥潜能。
2.有机会才有可能,要赋予幼儿创造的机会并把握机会趁势而为
毫无疑问,美术活动就是一种艺术体验活动,绘画以及手工制作等行为,必须以幼儿实践体验为结果,在这种实践体验中,幼儿创造性思维便会自然而然显现出来。既然创造的机会在体验中产生,那么赋予幼儿体验的机会就是为了赋予幼儿创造的机会。例如:苗苗小朋友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孩子们都很好奇地围观,我抓住机会问:“兔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吃青菜时嘴巴是怎样动的?”孩子们都低着头仔细观察,我们又带着兔子来到操场上,和兔子一起赛跑,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跑、跳。回到班里,请每人说一句话或编一个故事,画在纸上,孩子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而且把小兔子的形态画得很到位。
3.有平台才有好戏,要赋予幼儿展示的平台并依托平台顺势而上
关键词:幼儿教育 创造性思维 语言能力 反馈 调整 启迪
Abstract: To slightly lag children, can be used "can you say, nice!" To encourage, emphasize individual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while downplaying the intergroup comparison, let those behind the children see their progress, and reduce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pressure, so that all the children in the real easy language atmosphere bet.
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language feedback adjustment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 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据此,人们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笔者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认为应该选择一个与幼儿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作为突破口。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一定的可能性。
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另外,据心理学研究测试,四至四岁半是发散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对发展幼儿能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二)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不是别的,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一、实施过程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例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4、掌握提问技巧,开阔幼儿思路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始终坚持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
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
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
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
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二、讨论与建议
1、上述的语言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防止幼儿的思维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路不清。扩散思维是多向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随便胡思乱想。
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一定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脚下出发,有所进步。
3、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素质,要思维活跃,语言敏感性强。
【关键词】语言活动;幼儿教育;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11-01
当前我国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在社会竞争中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其必定会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幼儿阶段对其进行必要的刺激和教育,能够对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对于幼儿今后成为复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竞争的主力军均有决定性意义。为了更好的论述幼儿阶段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手段与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与全国的各位幼教老师探讨一下在现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一些作用与方法。
一、幼儿阶段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幼儿园阶段,幼儿生理年龄大约处于3至6周岁,由于生理年龄与成长环境尚处于较低阶段,致使幼儿的语言、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均处于开始上升期。且由于孩子生来具有学习的天性,对任何事物均具有一定兴趣,使得这一阶段的幼儿表现出活泼好动,对现实生活的一切事物均充满好奇和幻想。由于幼儿的思维方式受思维定式和习惯性思维影响较小,使得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幼儿会萌生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很大程度上讲有别于现实成人的思考方式,表现出很大的独特性,一定层面上讲可以将其定性为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幼儿对于现实的很多事情均表现出奇特想法,异于常人。教师如加以培养对其日后更好地发展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而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
二、幼儿教学过程中语言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法分析
(一)正视幼儿的语言特点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语言中枢尚未发展完善,其对于很多语言并非全部理解,因此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幼儿会出现一些语言障碍或者词不达意等情况。对于这样情况的出现,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要多鼓励少批评,积极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分析方式来进行语言表达,并及时对于部分幼儿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语言应用得当,思维方式严谨等现实情况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说话、多思考,在教师积极的诱导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幼儿对自身的思维方式也会更有自信,进而坚持下去,为日后步入社会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语言教育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表述自身观点,打破思维定势。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教师要多诱导幼儿进行表述自身的观点,即使部分小班的学生在语言表述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表述不清、方言、词不达意等情况,教师也应该做到不打断对正在阐述自身观点的学生的发言,以更好的保护学生的连贯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想法和观点进行顺境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完整思维方式的形成。在幼教阶段很多教师由于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打断学生的发言,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会对学生的正常成长和心理自信起到一定影响。
三、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是社会人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能够让其在现实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教育机构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而幼儿阶段是人类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受教育的黄金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好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教育,其主要手段主要为:正视幼儿语言特点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语言教育活动中要鼓励幼儿表述自身观点,打破思维定势,更好的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使其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摘 要:版画是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艺术,是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在版画教学中,为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做到:从模仿中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绘画引导中挖掘幼儿的创造力,从沟通理解中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关键词:幼儿;版画教学;创造性思维;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79-01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版画教学则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版画活动具有创造性强的特点,所以,版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在版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陶行知说,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所以,在版画教学中,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就要着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从模仿中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美术基本功很重要,创作美术作品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在版画活动中,幼儿要先从模仿老师的范本开始,然后再进行创造性的绘画活动。在版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规定一个绘画题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绘画,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一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版画创作活动变得越来越灵活多样,怎样让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开放性思维,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有效提高幼儿的创作意识,促使幼儿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作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将绘画技巧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使绘画技术与幼儿内在的精神及思想保持平衡,让幼儿自由地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去完善幼儿美术方面的创造性。教师不能随意干涉幼儿的思想,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幼儿,以免幼儿失去学习的乐趣。
二、从绘画引导中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所以,在版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地限制幼儿。只有在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在版画活动中,教师可以以朋友或者合作者的方式与幼儿相处。做绘画示范时,不用让幼儿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进行创作,而是画完之后,让幼儿欣赏老师的作品。然后,让幼儿进行思考并说一说自己接下来准备怎么画。创作时,幼儿如果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变,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将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幼儿就会得到一个非常自由和宽松的绘画环境,就会没有任何压力地进行创作,使绘画活动变得轻松愉快。在版画活动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幼儿,正确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如果班级里有一些胆小、不爱表现的幼儿,那么教师就要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喜欢上绘画。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叫Y,她在纸上画了一个正方形,说她画的是小汽车,教师便在她画的正方形下面添了两个圆,Y乐了,说这是一辆有两个轮胎的小汽车。C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他说画的是皮球,教师便帮他添上一些线条,画作看上去更像一个皮球。对于这些小小的改变,幼儿感到很欣喜,也学到了知识。
三、从沟通理解中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版画和蜡笔画、水彩画所侧重的技巧训练不同。在版画创作中,幼儿有自己的观察视角,所以幼儿创作的版画造型夸张、构图奇特,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在版画活动中,有幼儿将花朵画成三角形并涂上绿色进行印画,有幼儿把小船画成在空中飞翔。对于这些作品,教师不能轻易否定,而是要给予幼儿肯定,鼓励他们创新。在一次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很多幼儿在饰品店玩,并为装饰一顶帽子而画花朵。L拿起笔,一会儿就把小花画好,教师看到她画的花挺漂亮,便给予表扬,L高兴极了。教师走了一圈再回来看L的画时,发现本来漂亮的花朵印在白纸上却显得乱七八糟,甚至连花瓣都看不清楚。教师有些不高兴地和L说:“你把小花画好了,涂上红色就可以印出恚怎么印得这么乱!”L看着老师不说话。教师接着说:“以后要好好印,别随便乱涂好吗?”这时,L委屈地说:“老师,我没有乱涂,我想画一朵有很多颜色的花,可很多颜色涂在一起就成这样了。”听了L的解释,教师才理解了她。事后,教师反思并意识到:作为教师,应当尽力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要扼杀幼儿的想象力,要引导幼儿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绪,要让他们敢于并乐于创作。
四、结束语
总之,版画教学能培养幼儿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在版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开发幼儿的智力资源,追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理想境界。因此,教师在版画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解放幼儿的头脑和身体,让他们爱上版画,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创作版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