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思考;激发兴趣;拓宽知识;推广;电化教学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投资团来中国考察,对于中国教育这一块大为不解。他们认为中国其实并不缺少高等的理论人才,而现在中国最急需的应该是中等技术人才。然而虽然如此,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却并不乐观,这就要引起我们的思考了。市场究竟是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呢?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职业教育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由于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改革正在逐步进行,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学生的就业也是逐年好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出了一大批工作在最前沿的技术人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职教在整个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合理。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进人标准的竞相攀高和高校的扩招,使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相应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例下降。据教育部统计,到2002年,全国一半以上省市普高与中职比例由原来的5.5∶4.5下降到6∶4,一些地方甚至已下降到7∶3。这违背了国家普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大体相当的发展要求。这种状况一方面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另一方面也使生产服务第一线紧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矛盾更加突出。

2.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中、高等职业教育比例失衡。近年来,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各种途径,竞相升格,一般省市升格学校都在30所左右,有的甚至多达60余所。一些省市70%以上的原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致使大批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中高级职教生比例失调。

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这些问题,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但是它的前景很是乐观: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5%左右,与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相比,我国高技能人才“高级蓝领”的短缺,已明显制约着先进工艺设备的广泛应用,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思考

1.激发兴趣。由于多种困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很困难。我们就应该想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若能把讲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或潜在的共同的兴趣点相结合,就能激发和引导出学生们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兴之不至,心不为之思”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在听课的基础上,自己积极的思维,让教学事半功倍。

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很多有经验教师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借鉴。行为引导教学,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案例教学也是很好的方法,通过有趣的例子和故事,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课堂十分融洽。

2.从拓宽知识面的角度出发。知识是一个网络,浩如翰海,互相贯通,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是至理名言。教育是对整个人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讲商务谈判时,经常会遇到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而针对这种情况,就只能给学生补充一些西方文化的知识。而对于扩充知识,不仅只是让老师一个人讲解,可以让学生自己下去搜集资料进行讨论,既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学知识的效果更好了。

3.加强练习,加深理解,实践出真知。作为技能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想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应会的知识,必须靠练习。而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毕竟我们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员为职责的,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远远高于理论知识。同时我们的学生对动手的东西更是青睐,这样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完理论教授外,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实际应用,而我们也可以多开展一些技能比赛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应该掌握的技能练得得心应手。另外,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就要面临就业,他们对于技能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着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满意程度,也直接关系着我们学校自己品牌的创建。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发展的,是我们满足目前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唯一途径。怎样搞好中等职业技能教育,是目前摆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解决的。

参考文献:

[1]周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 继续教育,2006(3).

[2]张淮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山西科技,2011(3).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教育 教学模式 学校

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同一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发展不协调,学校内部软、硬件设施不配套、专业设置不科学等困难,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笔者分析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见解。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我国现阶段中职教育环境分析

总书记、总理反复强调,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加快发展职业教育。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理部署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的依法办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总投入了100亿。

2、我国中职教育供需分析

近三年全国中职招生数据分析表

中职学校数 初中毕业生数 中职招生数 中职专任教师数 中职在校生数

2009年 14401所 1797.70万人 868.52万人 84.28万人 2195.16万人

2010年 13872所 1750.35万人 870.42万人 84.89万人 2238.50万人

2011年 13093所 1736.68万人 813.87万人 89.23万人 2205.33万人

由上表中的数据(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可以看出两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是中职招生源数据逐年在减少,平均减少30.51万人,降幅为1.73%,导致中职招生数也在逐年下降,平均下降27.33万人,降幅为3.21%,并且,招生数下降幅度比初中毕业生较少幅度多1.48个百分点。二是中职学校数逐年在减少,平均减少436所,降幅为3.16,反而中职专任教师数在增加,平均增加1.65万人,增幅为1.92%。

3、我国中职教育区域竞争分析

一方面,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强于其他地区;政府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关注不够;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差异显著;各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地区间历史文化差异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校与校之间发展不协调。我国大多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有教育部门管理的,有劳动部门管理的,有交通部门管理的,还有卫生部门管理的等等,导致管理体制各异,无力统一协调管理。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是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管理不规范,专业设置重复。二是缺少相互间的联系,各类信息资源流通有限。三是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优势互补性不强。四是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现有师资力量薄弱,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五是学校发展地域空间有受到了一定限制。

4、我国中职教育优势分析

(1)政策支持,为职业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进入新世纪,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经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从政策上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2)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十一五”期间,国家总投入100个亿,用于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及高职院校等,提高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加强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从2007年国务院出台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个亿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大量的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1996年5月15日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为各级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教育配套法律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将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的依法办学。

(4)需求紧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目前,我国一线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技能型人才紧缺等现象依然存在。现有的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30%左右,而且多数只具备初级技能,技师和高级技师仅有4%左右。导致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技能型人才的紧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5)生源充足,为职业教育解决了招生难的问题

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500万左右,每年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约800万左右,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由此看来,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必将大有可为,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终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是喜忧参半,基本可用“前景广阔,现状不容乐观”来概括。

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

1、加大资金投入,为中职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分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比重,与此同时,各级地方财政也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二是完善中职教育学费制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学费的收取一般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水平来定,然而,职业教育的学费收费标准普遍高于普通高中,对于多数农村家庭和部分城市低收入水平的家庭而言,承担这部分学费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应逐步调整政府分担比例,降低职业教育个人成本。三是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资助范围相对较窄;职业教育学制三年,国家只资助第一年和第二年,资助时间较短;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共同分担,对于财政资金短缺的地方政府,资助成一纸空文。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并公平、公正、公开的执行,为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2、共享资源,整合中职教育区域资源

中职教育多是部门或者行业办学,规模小、条件差、管理不统一、专业设置重复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整合中职教育区域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是区域内的中职学校可以采用职业教育集团模式、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合作办学模式等方式合并或者合作;以院系的形式统一协调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归并交叉专业,共享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二是与地方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学校也可以输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双方都可以节约成本。

3、加强基础建设,发展中职学校综合实力

首先,解决好师资建设问题是提升中职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任务和首要问题。近几年大批新人涌入职教师资队伍,一方面,充实、补充了教师队伍的数量,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年轻化的原因,他们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学只会从理论到理论,忽略了对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对发展中职学校综合实力非常有帮助。其次,搭建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是提升中职学校综合实力的基础。整合地区中职教育资源,统一建设一流的实验实训场地;加大实验实训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实验实训场地;推行实验实训场地全面开放,提高实验实训利用效率;增强实验项目,充分发挥实验实训作用。

4、加强劳动监察,建立劳动准入制度

根据国务院和劳动保障部的规定,今后在我国将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即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工种(简称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目前,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初步建立,但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应该加强对劳动准入制度的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控制劳动用工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前做好职业培训;加强机构建设,进一步扩大职业鉴定管理。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企业用工制度等,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树立一批技能型人才的先进典型,表彰先进,提高职校生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其次,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外,政府应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可以退出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用于教育的所有费用计入成本,政府还可以提供一定数额的补贴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 教育 现状 问题 改革

【论文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使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迅猛发展的经济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显得过于缓慢,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促进其发展的改革之路。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劳动力结构中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结构的升级。同时当前社会依然存在初高中毕业生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职业教育就进入岗位工作,导致目前我国劳动力综合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的现状。

(一)应用性人才紧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加大,数量以及结构上的紧缺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协调性加重了社会压力。

(二)职业教育缺乏活力

我国工业化正迅猛发展,但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职业教育缺少企业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财政上的束缚,导致其发展缺乏活力。

(三)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之处在于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学习以及专门技能学习,但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学历化,当今教育的环境以学历规范各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原有的特色。

(四)职业教育发展势头正旺

新时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合理化趋势加大了我国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世界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供求不平衡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同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导致考生在填报志愿上倾向于将择业放在首位,多选择热门专业及就业率高的院校,出现供求状态不平衡现象。

(二)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偏差导致对学生及家长的吸引力不够而降低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个人需求。教育部在99年颁布的新高职政策导致社会层面上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出现误解,加上普通院校与职业教育缺少相应的衔接,使得仅有极少数的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能够继续深造,而大多数只能投身到社会工作中。

(三)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自身特色

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宽对高等教育院校的审批政策,目前全国已审批通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近千所,同时在招生方面没有健全的体制,时而出现给生源学校“回扣”的现象,社会声誉严重受损,学生逆反情绪强烈。同时,由于多数的新成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实践相对较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部分专业的设置重复或不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使得学生缺少市场竞争力,加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先天条件落后

现有的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是将原有的专科院校与中专甚至小中专合并而成的,缺少完善的教育设施,教学质量及管理体制远远不能达到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及良好的办学条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先天条件的落后导致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出现偏差,损害了其声誉。

三、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一)走人才培养多样化道路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处于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出现差异性,各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征。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应加强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以满足当地对高层次应用型、工艺型、智能型技术工人的需求。对于工业欠发达地区,应致力于为广大劳动者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空间,使劳动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

(二)走办学模式多元化道路

采取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如综合高中模式、中学后模式、企校联合办学模式、社区模式等,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不断拓宽各级职业教育的入口和出口,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将促进就业结构调整及专业技术水平升级,同时可客观反映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进而促使新的办学模式更加多元化更加合理化,到达双向受益。

(三)走特色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的分化与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合理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分化,不仅可以扩充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而且将突出其办学特色,实现层次化办学,划分出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同时细化专业设置,剔除重复性专业,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增强其适应性,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四)走发展与调整紧密结合的新道路

首先,以发展的眼光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战略目标以适应扩大招生的总形势。其次,在注重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良好的学习条件是关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非学历教育规模,注重职业培训及技能训练。最终形成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我国整体教育体系格局。

(五)走政府调控式发展道路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各级政府应当对高等职业教育加以重视,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其优先发展,提高其社会地位。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整体统筹布局,优化教学资源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监控,建立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办学条件评估和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正规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仁忠.演变、内涵界定及类型: 职业教育概念再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顾远飞.高等职业教育的弱公共性特征及其发展政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3]朱振国,刘茜.2008年全国教育系统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近4000万人次[N].光明日报,2009-4-22.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4篇

要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各方共同努力,从制定政策到资金支持,从更新观念到付诸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职业教育,就要密切关注中职生的现状,关爱中职生的成长。

一、国家要加强政策引导、舆论宣传,并尽可能保证资金支持

我国国民整体素质近些年有了很大提高,文化修养、参政意识显著增强。国家要加大力度宣传我国的产业政策,透彻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对人才类别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要让广大的家长和学生认识到、感受到:中职生不但能就业、能成才,而且就业前景更广阔!职业教育要培养技能人才,就需要大量的物质技术设备,需要配备相关的师资,在这方面国家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二、全社会都要关注、支持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职生的成长提供积极、和谐的外部氛围

国家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而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需要社会的支持。任何事物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职业教育要被人们认可、接受,同样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当它还在成长中时,不可避免会表现出不成熟、不完善,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这时候特别需要社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批评教育是必要的,细心呵护更难能可贵。中职生学业基础普遍较差,还有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而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所造成的。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作为家长更要主动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尊重他们,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思想。家长还要善于观察孩子发生的变化,看到孩子的进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增强他们超越自我的信心。

三、扎扎实实抓好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就是学生的成长、成才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身在其位,必谋其事。着眼于中职生现在的实际,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学校教育要落实好以下几点工作。

1.不管是作为学校管理者,还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一定要达成共识:在职业学校,育人的责任远大于教书,要大力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从社会热点中收集那些“励志哥”“励志姐”,特别是那些与中职生背景相似的成功人士的事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职生一样能成才!一样能有所作为!能够点燃学生的希望,鼓起他们积极进取的斗志,我们的工作是多么有意义!

2.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要相信每个学生只要放对地方,都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实用型技能人才,中职生毕业后可以凭一技之长直接就业,也可以参加对口高考就读高职院校,接着深造。选择的权利在学生和家长手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基础、兴趣志向、家庭状况选择是就业还是升学。当然,职业学校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探索,既要有侧重学习技能就业的机构设置,也要给参加高考升学的学生创造机会。形式可以多样,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制约因素;发展建议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含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包括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它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的教育领域,其特点是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出各行业所需的技术能手,同时进一步为各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是既承担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职责,又肩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呈现出活力。1980年,国家开始对全国中等教育的结构进行改革,重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和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经过几十年发展,2011年,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超过82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大体相当。《2014-2018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1.9%,较前几年有所下降。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最多的727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高校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目前制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无法满足读书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中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通困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

3.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互为因果、相互推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就业困难本身是社会对目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价。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一是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制约学生发展,加上对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相激励机制,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其二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其三是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使得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其四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约束。

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

1.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机构。第一,要统筹政策。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政策要先行,要以促进性的政策为指导。第二,要统筹资源。以省市地域范围作为统筹范围,促进一定区域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避免有限的资源浪费,同时整合资源以形成效益最大化。第三,要统筹招生管理。前几年在放开招生的后果很明显,在无序的状况中只能导致整个中职学校的恶性竞争和双输的局面,同时造成家长学生对中职学校教育的不信任。

2.政府还需要做到加强正面宣传,改变国人的教育观念。要改变职业技术教育的被歧视地位,转变国人的教育价值观念,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转变“读大学才有出息”、“进机关才有前途”的传统读书观和就业观,鼓励更多的适龄学生和青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逐步建立健全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利用收学费来维持运作的办学涉及农民家庭支付能力的问题。严格说来,他们只是暂时的支付能力不足,因为学生一旦毕业后找到工作后就有支付能力。国家建立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更多想学习技能而没有经济条件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帮助。综上所述,我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有本领、终身发展有基础、继续深造有机会的局面一定会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会更美好。

作者:刘秀苓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间工作站

参考文献:

[1]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7.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6篇

近些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交往也日益频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都看到了教育事业和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性。早在1999年,我国就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了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追随着时代的脚步,愈加重视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上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指导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从世界的角度看,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主要看人才水平和综合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经济发展理念的进步,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培养出的高等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差,整体素质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和竞争力。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高等教育并没有真正受到相关部门和实施区域的重视。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缺少专业人员的系统性研究。专业人员对问题的研究较多,对高职教育的系统研究和整体研究很少,研究人员对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大于对实践的研究,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人才发展观念急需改变;其次,受传统教育文化和教育方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当前国内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思想定位不明确,责任分工不明确,现阶段急需改变传统高等教育观念,要认识到职业技术性高职教育的应用型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在不同经济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不平均。高职教育的发展应稳步向前,不应时快时慢。由于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有弊端,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认识不够,政策不配套,规模与水平不相符,教育不规范等问题都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从观念上加强对技术和实际应用的重视,注重理论和实践统一,支持高职教育,那么发展前景就十分广阔。

三、我国高职教育与国际高职教育的对比

在国际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短期发展历史并不长,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也存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类型与其他发达国家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短期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最早由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提出,根据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分析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我国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特色经验,提出了在高等职业发展中的有效措施和担负的责任。

四、高职教育的发展策略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高职教育的招生人数也在近几年来迅速发展,数目已经在普通院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成为我国学生大军中的中流砥柱,如今大量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存在无法就业的问题,而还有很多岗位空缺,无人从事,这就是当前社会存在的重要问题,如果在就业导向之下进行高职教育,肯定会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就业导向指引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决策

1.就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各大高校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影响到高校就业率的关键,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各大学校所关注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最大潜力,如何对学校的教学体制加以改革提升学生的教学措施都是当前的教学重点。而围绕着这一想法,高职学校进行了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教学体验,高职学校作为一个为国家生产高质量技术人才的摇篮,只有加强校园管理以及加强校园建设,突出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就业为导向点亮了大家的就业迷航,让大家在正确的航线上前行,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联手,定期带领同学进行实习活动。

2.职业教育的宗旨

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应该明确职业教育的宗旨,作为教师以及职业教育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最本质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教育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使得受教育人员得到一定的技能,使其在社会上拥有一技之长,最终得以为社会服务。而且作为职业教育而言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实践环节,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最终得到最佳的工作能力锻炼,合格的上岗。职业技术所涵盖的工作范畴非常之广,而且作为一个职业技术人员是当前社会当中非常急需的人才,作为同学而言需要做好充足的学习以及实践,很多高职同学对于学习环节通常都是非常的消极,导致最终的学习成绩非常不乐观,很多家长对于高职教育的学习也是很为不关注,认为只需要学习好技术就可以了,但是这些技术是在一些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最终在实践中也会只知其一,最终一定会出现问题。

3.技术优势

职业教育主要为大家提供很多的技术性人才,所以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可以将很多技术人员派送到国外进行相关的技术支持,可以将我国的技术人员作为一种优势进行发展,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每个行业都需要提升各自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职业教育的地位就更为凸显,可以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提升职业教育的功能。

二、就业导向的关键功能性

1.迎合市场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提供的人才是来源于社会的需求,按劳分配,根据当前的社会就业导向,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对应的职业教育是非常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的,也非常有利于高职教学的宗旨。面对当前的经济结构与产业体系,如何调整当前的不和谐的工作方向,就需要培养更多专项工作人员,并且派遣这些同学在校期间就到相应的工作单位进行定期的实习活动,以此培养个人的能力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最终能够完善个人能力。此种举动也会降低失业率,更加具有目标性,也避免了很多同学的迷茫以及家长的迷茫,同学可以在选取学校专业的同时就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动向,而教师也要为同学们明确地指出自己未来的具体工作行业,这样从一开始就带着目标进行学习最终的学习效果定会非常显著。

2.就业导向是健康的发展方向

就业导向能够准确地掌控当前的社会需求,能够为学校带来最佳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也能够让同学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前景有所认知,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发展的动向,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加强校企合作也可以为同学们的发展带来非常好的锻炼空间,企业可在自愿的原则下,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并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可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向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到真本事。因为如果只是在学校进行闭塞式的教学,最终只会让同学们更加迷茫,由于当前很多同学的社会实践能力非常低,每天只是在家长的呵护下所以什么都不懂,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也是常有的事情,更别提社会实践能力了,而情商也是当前学校需要对学生们加以教育的,由于家长们通常都是无暇顾及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生活导致同学们对于人情世故根本不懂,只有将同学们带入到一个环境当中加以熏陶,并且不断教育才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3.教学计划的安排

既然已经以就业导向为基准,那么教学计划也应该加以改进,以就业为导向,有利于推动教学的成功机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同学们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对于已经选择专业的同学可以进行二次选择,最终以兴趣为基准,确定自己最终的工作导向,只有在足够的兴趣之下才能够对所学习的技术进行创新,所谓创新必定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前提,而技术和理论前提何来,只有在兴趣的牵引下才能够带来最佳的创新效果。

4.就业导向是推进职业的催化剂

就业导向作为一个整体框架,随之进行课程改革以及师资改进、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改进,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真正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要以此体系进行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为最终的教学改进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诸如学生的就业率,再此项重大的教学改进之下,同学们的就业率是否有所改变。最终学生的就业单位,学生自身是否满意等,都可以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估。最终以培养出一批能够真正有实际功能的有用之才,而且针对教师方面也要加以改进,不断开拓进取,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针对当前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改善,最终为教育事业发散出该有的光芒,最终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三、以就业导向改进专业设置

1.重置专业

很多学校的专业已经伴随很多年头,许多专业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就业需求,这就需要高职学校将自己学校的专业设计成与当前就业需求相对口的专业。专业设计是对于社会需求的认知的一种体现,很多学校的专业有很大的重复性,导致最终的就业时候产生很尴尬的情景。出现了僧多肉少的形势,导致最终很多同学因为没有选上适合的工作而对于其他工作却又不感兴趣而导致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如果能够以当前的就业作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并且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安排课程就会让最终的就业出现更加完美的结局。

2.引导同学认清自身潜力

很多同学对于自身的能力并不是很明确,在选择专业或是对于最终的工作选择上普遍呈现迷茫的状态。所以需要教师加以帮助,在一个正确的推理下对同学们的专业进行选择,发现同学们的潜力。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对于未来的前景进行预测,很多行业是会有变动的,不是所有行业的发展都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越来越好,也可能根据国家的形势安排进行改革。所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科学的判断下进行预测,使得同学们在毕业后适应社会,并且不拘泥于单独的一个行业,可以在很多的领域上发挥出自光芒。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职能就是为社会提供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专业性人才,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并且为这些人才进行“深加工”并且逐渐将这些半成品教育成成品,并输送到社会各行各业当中。而当前的高职教育也应该以创新为基础,谋求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中不断开拓自我。而且也要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并要开发同学们的情商,使得同学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让同学们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树立一个正确的个人目标而为之努力。而学校以及教师则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并且完成一个引导的功能。

3.敏感的洞察力

作为学校的领导而言,必须具备高瞻远瞩的思想,只有这样,学校的整体发展才会更加明朗。适度根据当前的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的安排,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作为校方领导也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提高个人的能力与素质,与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时刻关注国内外的实时新闻与发展动向,了解当前各种行业的发展前景,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最终的就业指导上为同学们更加明确的指出今后的就业前景。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也需要加以改进,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导向型课程理论体系,高职课程也有很多是高职同学们根本用不上的课程,所以应该有所删减,真正做到适用于高职同学,为高职同学服务。而在课程的设计上也应该不单纯的固定的只能够为这一职业而开展,应该课程内容不是针对某一职业而是这一个范围内的很多职业,这样就可以在应聘的时候有很多的选择空间,但是又不失技术性。

4.创造力的开发

当前的社会仍旧是一个需要以创新为基础的社会,如何能够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首要问题就是需要有一个会创新的思维。面对这种现状,此类思维需要个人的先天基础以及后天教师的开发,在单位中如果想要有所发展也需要同学们在进入单位中,虚心的跟老员工进行学习,不断的在学习中完善个人能力,最终进行创新。很多同学对于为人处世之道还是非常欠缺的,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不断提升同学们的个人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还可以进行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诸如进行“活模块”的教学形式,“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通过综合化,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通过对模块中的知识筛选与关联,对相关的专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有一个新型的训练。以工作过程的实际为依据,体现现实性和先进性,增强灵活性和适应着眼于从业能力的强化,并通过“多取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而学生选择模块的多少、内容可以不同,学习的时间也可自由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它既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实际,又兼顾其终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当前这个看人能力的社会,如何能够成为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就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充能。每一次当大家谈到高职教育,我们常会想起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名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指明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教育让人民满意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的体现。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进行调整,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等。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资金支持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发展前景良好。但毋庸讳言,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来自于体制和机制,有些来自于认识和观念,有的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也有许多是我们高职教育内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才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超.基于市场机制的高职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2

[2]何景师.基于职业就业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3]孙海英,田智.从当前高职就业问题谈如何开展就业指导[J].知识经济,2012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8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06-02

一、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关系

(一)职业教育是工业化进程的助推器。从世界范围看,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等国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它们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吸收进来,同时还转化与运用科技成果,有力地助推了国家的经济腾飞。从国内看,推进工业化进程,就必须采用高科技和新技术,加速更新产品。这一切需要职业学校培养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将新新技术、新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高技能人才。

(二)工业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生活和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急剧增加,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关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新的职业岗位应需而生。而原有职业岗位也有可能衍化、合并、分化。总之,企业对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逐渐向高层次转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量逐渐增长。资料表明,美国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50年中,技能型人才从原来的20%增加到65%,无需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60%下降到15%。由此可见,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传统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小。工业化的推进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柳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年)》中各级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全国教育和其他部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生均经费投入为7999.51元,其中用于个人部分为4022.12元,占50.28%;用于公用部分为3546.23元,占44.33%;基本建设431.16元,占5.39%。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投入平均为6408.77元,其中个人部分为3935.43元,占61.41%;用于公用部分为2212.85元,占34.53%;基本建设260.49元,占4.06%。由此可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与基本建设的教育资金投入比例过低。据笔者对柳州市属职业院校资源分布情况调查显示,柳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图书藏量等不达标;柳州市内中职平均生师比、图书藏量和生均用地面积不达标。

柳州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为:一是教育资源分散;二是规模效应差;三是部分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实训设备、场地严重不足;四是师资队伍分布不均;五是图书藏量分配不均;六是学生人数分布不均,其中县属中职学生人数总量偏少,高职学生人数多。

(二)校企合作层次低,未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从学校方面看,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高职院校研究成果低效,未能对企业形成高技术服务,仅仅局限于产成品简单加工,校企合作呈“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目前,多数职校的校企合作仅限于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等这样的浅层次上,没有从人才培养整体需求出发,具体表现为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上课、举办企业家讲座、学生去企业实习参观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仍然是“两张皮”,离相互交融、互动介入、深度合作、达成校企利益共同体等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从企业方面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盈利为其经营目标。在没有相关法规约束和激励政策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不通过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劳动力资源。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思考和实践经验,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处于被动与消极状态,使校企合作最终成为企业对学校的公益支持或功利性的投资,使校企合作陷于无合作的状态。

从效果看,校企合作的模式尚未形成。现在校企合作尚未变成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现在的校企合作,大多是不规范的、短期的、靠人际关系来维持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自觉、自愿的行为。

三、柳州新型工业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的机遇

新形势下,柳州将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w系,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30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一)柳州新型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柳州提出的“科技兴市”的战略,关键是要加快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步伐。落实“科教兴柳”战略,就要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这一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上。

(二)工业化进程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不高。随着柳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柳州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上参与各项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贸易机会增加,各类就业岗位将不断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其超强的技能,紧贴社会和岗位需求的知识结构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无疑将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认同,为职业教育提供足量的生源。

(三)工业化进程将促使各部门参与职业教育。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人才,因而参与职校办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企业的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经费、实践教学条件、师资培训、教学内容和学生就业等问题都会有所好转。

由于教育在柳州工业化中的特殊地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将逐步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力度,包括优惠政策、鼓励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机构来柳州进行合作办学,等等。可以预见,柳州工业化进程将迅速改善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并促使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办学水平。

四、职业教育推进工业化的技术路线和实现途径

(一)明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工业,从战略上明确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柳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围绕柳州“巩固提升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化工、有色金属与新材料两大新支柱产业,改造升级食品、建材、造纸、日化四个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生物和制药三个新兴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需要,柳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来确立其办学理念,制定出基于工业化的高职发展目标,并以此来规划整个高职教育事业,明确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学校布局、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等,使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二)落实职业教育地位,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在加快柳州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来看,高职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事实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提高。柳州是一座工业城市,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此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尤为重要。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发挥政府主导和统筹协调的作用,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促使职业教育市场化,给予职业学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鼓励职业学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招生办法、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制度、办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政府部门要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激发职业院校办学积极性,保护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权益。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柳州工业化培养可用之才。从职业教育的内涵看,其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因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至关重要。职业教育师资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比如,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工艺流程、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内涵;请企业专家讲学,了解企业对技术要求的更新速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送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参与、承接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新技术研发能力,回馈社会、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