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状况;保护措施;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S81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70

1 基本情况

1.1 县域概括

景宁畲族自治县属浙南中山区,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地势呈西南向东北斜,境内谷深坡陡,源短流急;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土地总面积194665.40hm2,其中林业用的面积161598.67 hm2,竹林面积16210.87 hm2,森林覆盖率78.2%。现设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5个乡,2个自然保护区,2个国营林场,1个省级森林公园,25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为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万人,非农业人口1.7万人。县域出境水一类、二类水质的占比达100%,境内没有不可游泳的河流,县域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浙江省9个重点产材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

1.2 野生动物概括

据《浙江动物志》、《浙江林业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卷》、《丽水市志》、《景宁畲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等文献资料检索整理,境内有陆生野生动物274种,隶属26目84科。其中兽类8目18科43种;鸟类13目47科162种;爬行类3目11科40种;两栖类2目8科2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麂、云豹、金钱豹、金雕、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鹳、中华秋沙鸭;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 、穿山甲 、黑熊、水獭、金猫 、鬣羚、天鹅、白鹇、鸳鸯、勺鸡、锦鸡、大鲵;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毛冠鹿 、 豪猪、豹猫、狐、大白鹭、中白鹭、白鹭、戴胜、斑啄木鸟、凤头Gf、喜鹊、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大树蛙等。

2 有些野生动物数量逐步减少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的恶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工业垃圾也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只能把垃圾倾倒在野外。久而久之,动物们赖以生存的那片青山绿水,就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垃圾场;从而导致了动物们失去食物、失去家园。还有,人们不太注重植树造林,肆意乱砍乱伐,导致绿地沙漠化,使动物没有了栖身之地。

2.2 人类的贪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为了美食,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商家为了利益,而大量四处捕杀野生动物,供人们食用、制作皮具、装饰品,毫无怜悯之心,用极其残忍的方法捕杀,然后再将其杀害。

2.3 人类无节的杀戮

如果我们杀尽了兔子、鸡、牛、羊等等这些食物链最底层的动物们,那么,可以想像一个这种连锁反应――它们灭绝,吃它们的鹰、老虎这些动物怎么活?最终还是因为没有食物供它们食用而灭绝。

3 保护措施

3.1 宣传教育

3.1.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加强林业宣传,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增强农民爱林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调动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3.1.2 加强环保意识

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保护野生动物,同时要加强环保意识,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繁殖和生存条件。

3.1.3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景宁畲族自治县引进工商资本,有多处人工繁殖和养殖野生动物基地,若大均乡伏叶村和梅歧乡鹤崇村人工养殖娃娃鱼,东坑镇白鹤村人工养殖梅花鹿,东坑镇深洋村人工养殖竹鸡,鹤溪街道三枝树村人工养殖石蛙,澄照乡张山村人工养殖野猪等等。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并进一步抓好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工作。在自然保护区安装了摄像头全天360°无死角监控保护区动态,以更好地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安全。给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配备了先进的林管通系统,随时定位工作人员的地理位置,配备巡护车辆,方便工作人员在区内的巡护工作。给工作人员配备数码相机,以便他们拍摄区内随时出现的野生动物,同时,在景宁中学建立生物馆,加强学生专业课实践教学、普及生物学知识以及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使人们在学生时代接受保护野生动物知识。

3.1.4 抵击不规范行为

抵击不规范行为,若乱砍伐林木,穿珍惜动物毛皮做的服装,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保护湿地资源和水质,参与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见随意堆放垃圾,滥用农药和杀虫剂,购买野生动物宠物,比如野生的鸟类,去野外游玩时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巢穴,迷信那些昂贵的动物类中药补品等等。

3.1.5 开展爱护野生动物活动

自从1984年10月成立景宁畲族自治县, 该县经常性开展保护野生动物活动,每年均在县城石印山广场、府前桥桥头、林业局办公大楼门口等繁华地段,开展以“关注保护野生动物、守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展示野生鸟类动物标本19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图片38张,并发放介绍野生动物的文字资料手册21700余册,现场解答市民提出的各类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数千个。

3.2 森林资源保护

3.2.1 实行“封、管、造、改”四措并举

景宁畲族自治县重视生态林业的建设,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的建设目标,强化领导,合理规划,实行“封、管、造、改”四措并举,扩大绿化造林面积,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以采伐管理为重点,完善源头管理的工作机制,以防控、消防和保护、开发为重点,保护了森林资源;同时,切实抓好“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重点工作,该县正在践行“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浙江省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区建设,浙江省也不再考核景宁县的工业经济和地区生产总值指标,而实行以生态为先、民生为重的单列考核。使得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森林资源得到不断丰富,给野生动物创造了一片生存乐土。

3.2.2 生态移民

景宁畲族自治县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若红星街道新华村,2009年整村移民下山到双坑口,涉及81户、238人口、林地面积417.27hm2,将这些森林成为野生动物繁殖、活动、栖息好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野生动物生长繁殖。

3.2.3 严惩处罚力度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偷猎行为,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偷猎、走私和贩运国家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实行对野生动物动物的重点保护。县森林公安局每年积极开展“亮剑一号”等专项行动,还实施“固本强基”和“高压态势”工作,从严从快从重,若县森林公安接班群众举报,有人在黄水坑地带捕杀野生动物,立刻组织警力,快速侦破了陈某某、吴某某等4人在2012年期间,利用猎枪杀害珍贵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20只。县森林公安侦办结束后,到县人民检察院, 县人民检察院对陈某某、吴某某等4人分别以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猎捕、杀害珍贵野生动物罪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报道,影响力大,教育深刻,有力打击破坏野生动物犯罪分子,确保野生动物安全;同时,县森林公安联合工商、林政等部门,经常性对菜市场、餐饮店、酒楼巡查机制,若发现有野生动物销售或者经营,一律予以没收,并对销售者或者经营者,进行处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县野生动物资源逐步得到丰富起来。

3.3 野生动物种群保护

3.3.1 栖息地的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取食区域、繁殖条件、求偶或迁徙通道,是恢复野生动物种群的重点工作。景宁畲族自治县已经建立了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2处即望东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大仰湖湿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划定禁止区和缓冲区,并建立固定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牌几百块,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3.2 投放动物物种

要实现生物多样性,必须要有一定数量动物资源,近年来,若素有山区名贵“山珍”之称的石蛙,却招致大肆捕杀,野生资源急剧衰退,有一段时期石蛙数量聚集下降,于2010年开始,增殖放流石蛙活动,在大均乡、梧桐乡、秋兰乡、鸬鹚乡4个乡段小溪山涧增殖放流共1.3万只野生石蛙苗种。石蛙的踪迹几乎遍布该县山涧小溪,石蛙增殖放流活动是对石蛙资源的修复和增长,将景宁的山涧资源转变为“金山银山”。

4 结语

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宣传教育、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保护等多措并举,推动该县森林生态系统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年来,该县加强绿化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生态移民”等措施,实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效,使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8年的77.9%增加至78.2%,生态环境取得了有效改善和巩固,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适合野生动物生长繁衍,同时民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得到大大提高,执法人员加大巡查力度,促进该县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若景南乡的上标、忠溪、程田等村陆续发现“小娃娃鱼”,经专家初步鉴定这种“小娃娃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痣疣螈;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从2015年9月初景驻入景宁鹤溪河;梅歧乡桂远村、大均乡洋坑村、澄照乡米岩山村、英川镇香炉山等,经常有上百只猕猴活动;白鹇经常出现景宁的河、水库、港、溪、坑等;家地乡家地村发现野生紫背苇Z;标溪港、毛洋港、西坑港及炉西坑、黄水坑、毛师坑等地石蛙越来越多等等,促进了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实现民众与野生动物共享景宁的绿水青山蓝天的环境,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保护,也促进景宁旅游业发展,推动景宁社会经济建设。可以说,野生动物保护和发展,为深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确定“五个发展”举措,加快推进“四个新区”建设,着力打造“中国畲乡、小县名城”的宏伟蓝图,贡献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景宁畲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R]. 2009,3.

[2]县林业志[M].2001-2015.

[3]县林业局年度工作总结[R]. 2013,2014.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森林经营;野生动物;保护方法

1 引言

大桂山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鳄蜥的主要分布地区,虽然早在1989年就对其进行了保护规划,但是鳄蜥的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减少,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分析鳄蜥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然后依据森林经营中的相关策略,有针对性地对森林中的重要保护动物进行保护和管理,以提高其生存能力,保证其种群的繁衍,避免珍惜动物的灭绝。以下就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2 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背景及基本情况

2.1 保护区背景

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在广西省贺州市,在其成立之前,很多人就注意到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例如在这一地区有大量的凹叶厚朴、花榈、润楠、金毛狗、桫椤植物。而且昆虫比较丰富,主要有广西彩蝉、双叉犀金龟、丽叩甲、枯叶蛱蝶,这些昆虫都是该地区所特有的,除此之外,拥有大量的陆地野生动物,例如大鲵、鳄蜥、斑林狸、林麝、穿山甲、山瑞鳖等。其中鳄蜥属于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 这种爬行动物是在第四纪冰川末期留存下来的,在研究对爬行纲动物的起源时,鳄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早在1989年就已经被列为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由于鳄蜥的特殊价值,2005年4月将这一地区设立为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

2.2 基本情况

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在贺州市的八步区境内,由于自然条件优厚,早在2007年就建立了保护区管理局,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了3780 hm2,2014年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6.2%,鳄蜥种群以及其栖息地是重点保护对象,从当前的调查了解到,保护区内已经建成了67鳄蜥个人工繁育池,15个鳄蜥饲养池,此外,还建立了与之配套的蓄水池和引水池,在近些年的调查中得知保护区内的野生鳄蜥数量在400只以上,这一规模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由于管理到位,再加上鳄蜥的重要性,在2013年6月份已经将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森林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分析

3.1 缺乏保护意识

我国的森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在普通大众层面还没有培养出来,大多数的人们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者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不强,在生活中及时发现有人捕杀野生动物,也不会及时制止。一般只有个别地区的人们比较重视森林野生动物的保护,例如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居民,或者与自然很亲近的少数民族。除此之外,在社会团体中只有个别的协会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较高。从整体上分析,我国居民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都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将野生动物保护视为道德标准和生活规范,因此在很多地区仍然出现严重的非法捕猎行为,再加上相关法律普及不到位,非法捕猎人员对偷捕盗猎的行为后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致使这一行为更加猖獗。

3.2 管理体制不规范

在进行野生动物保护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不规范,日常管理中出现管理误区和管理漏洞,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管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按照当前的管理分工,对于森林公安而言,只能对发生的野生动物刑事案件进行管理,但是从偷捕盗猎的事件分析,很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都属于违法案件,在案件类型中属于行政案件,在对这一类案件进行处理过程中,我国的相关法规没有明确的授权,在正常的执法活动中缺乏依据,为案件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降低了处理案件的工作效率。

3.3 高额利润驱使

对于无良商贩而言,如果贩卖、捕杀野生动物有50%以上的利润,那么这些人就会视法律而不顾,挺而走险做违法的事情。对于野生动物市场而言,当前利润可以达到300%,在金钱利润的驱使下,很多保护区都出现了野生动物被捕杀的问题。

4 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4.1 确定关键物种,强化栖息地保护

在进行野生动物保护中,由于管理人员有限,而自然保护范围很广,因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为了提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效果,应该根据所要保护生物的活动范围,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设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专职进行这一区域的保护工作。例如大桂山自然保护区而言,其中的关键物种就是鳄蜥,因此保护区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应该将鳄蜥和其栖息地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这样保护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当地的林业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如果发现有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控制盗猎人员,然后和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当地的森林警察取得联系,各方面协调管理,互相帮助,提高整体的管理质量,避免发生违法盗猎问题,有效保护当地的重点物种。

4.2 规划保护区域,施行分区管理

在进行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过程中,可以实行分区管理的模式。可以根据生态系统弹性理论进行有机分区管理,在传统的管理中都使用三区管理,就是将人类和自然分为两个完全对立的层面,但是这种划分在一个保护区长期使用之后,其性质有可能发生变化,实施分区管理模式后,针对不同的生物进行不同的管理,结合野生植被类型的不同,野生植被的抵抗能力的不同以及自身恢复能力的不同,可以在不同的季节进行保护区开发,在不同的季节进行保护区封闭,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区而言,可以选择在物种迁徙和繁殖阶段封闭,在其正常活动时间开发,对于实验区和缓冲区而言,承担着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的任务,但是当前对其的界定比较模糊,因此在这一模糊范围内经常出现采集、放牧、偷猎、农耕地侵蚀等问题,因此在实施分区管理中,要进行科学规划,针对特殊位置要派专人进行管理,执行岗位责任制、区域责任制,将工作内容落到实处,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4.3 森林经营中全面渗透野生动物保护

在进行森林经营管理中,由于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在保护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维持这一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在森林经营中要全面渗透野生动物保护。为了提高保护区周围的人们在保护区参观野生动物时的保护意识,应该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工作,例如在森林参观中专门设立一个区域,进行野生动物纪录片的观看,同时设置一个征文环节,有关野生动物的文章都有机会在公示栏中展示,不仅增加了保护区和参观游客之间的互动,在整个过程中也有效宣传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高宣传质量。使参观者意识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要从小做起,从保护自然环境做起,从自己的衣食住行做起。当参观人员进入保护区后,工作人员可以派发宣传手册,以及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并附有惩罚条例,起到警示作用。

4.4 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

在进行森林管理中,目的就是让人类可持续发展,例如实施分区管理,管理中保证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针对管理区内的病树要及时处理,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选择性进行砍伐,然后作为木材使用。发现管理区的植被、生物不平衡,某生物有灭绝的危险,可以根据科学引入其他物种,或者对濒临灭绝的物种进行人工培养,提高繁殖能力,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5 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的保障

5.1 政策保障

国家应该对野生动物保护予以政策上的保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法规中的漏洞进行弥补,对问题予以修正,为了促进森林经营的发展,要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例如在发展中可以和当地的民族企业合作,企业提供资金,而保护区可以让其冠名。

5.2 人才保障

保护区应该对以后的发展有预见性,积极培养未来需要的工作人员,提高其专业水平,在培训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上岗实习奠定基础。

5.3 资金保障

为了保障森林经营中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国家林业部门,财政部门应该在资金上予以保障,每年提供足够的资金,并对资金落实情况进行核对,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

5.4 管理保障

在进行森林经营,野生动物保护中,要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作为管理工作的保障,出现问题后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施行奖惩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6 结语

关于森林经营中野生动物保护方法研究虽然取得了成果,但是当前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科学的保护区发展规划,施行分区管理,提高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清 语.关于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中增设行政强制措施条文的建议[J].森林公安,2016(2):24~25.

[2]甘剑伟,唐咸武.一道保护鳄蜥的铜墙铁壁: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局创建国家级保护区纪实[J].广西林业, 2013(10):12~15.

[3]李 晟,王大军,肖治术,等.红外相机技术在我国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中的应用与前景[J].生物多样性,2014,22(6):685~695.

[4]罗树毅.建造鳄蜥种群发展的乐园: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保护鳄蜥工作纪实[J].广西林业,2011(11):18~19.

[5]宿海f.履行负责任森林经营中资企业在行动:12家加蓬中资企业承诺负责任的森林经营[J].国际木业,2016(8):1~3.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第3篇

西宁野生动物园景观林地面积245.13hm2,根据景区功能划分为野生动物中心观览区和生态防护林区,野生动物中心观览区充分利用多变的地形、地貌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活动空间,野生动物展区内有动物117种1346余头(只),散养野生动物占70%以上。在建园中充分利用自然地貌、结合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辅以崇尚自然的造园手法和丰富的植物配置,合理规划绿地格局。经过多年努力,园区植物覆盖率达60%以上,园内初步形成了绿地系统完善、布局合理,园林植物层次分明、配置得当的园林景观,年游客量20余万人/次,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1中心观览景区

西宁野生动物园中心观览区占地面积100hm2,形成以主干道路为骨架,以出入口、水禽湖、百鸟苑为点,以动物馆舍、猛兽区、草食动物散养区和游乐区周边为面的绿化格局,合理配置绿地植被。围绕8.4km的环山园路周边等地段种植草坪13.6×104m2,宿根花卉39.2万墩,栽植各类草花8万盆,栽植油松、暴马丁香、白榆和云杉等各类行道树0.8万株,营造出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鲜花绽放的优美绿地景观环境。

1.2生态防护林景区

在中心观览区以外山地营造生态防护林屏障,生态防护林区占地面积145.13hm2。在保持山地原有的植被特色基础上,采取以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的营林方式进行林分改造,乔木类主要以油松、云杉、圆柏、山杏、青杨、河北杨、白榆和旱柳等形成了绿色生态防护林屏障主骨架,灌木类主要以柠条、沙棘、柽柳、丁香等花灌木为主,构成了丰富多彩、层次分明林间结构,组成了青藏高原不同地段的植物群落和季相,更好的烘托了中心观览区的整体生态林景观效果。

2景区绿化中存在问题

西宁市野生动物园作为一个专类公园,不单单是为游客提供参观动物的游览场所,而是通过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成为集动物科普知识教育、动物展览、野生动物异地保护功能为一体,并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和舒适优美生态环境的服务窗口。在西宁市野生动物园绿化工程和景观建设中,也逐渐暴露出了野生动物与绿地养护之间的矛盾,游客活动与绿化建设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2.1动物活动区缺少速生大树,影响了森林动物的生活和展览效果由于野生动物展区内树木稀少、矮小、品种单一,无法给野生动物提供遮阴纳凉的场所,造成一部分野生动物经常在馆舍里不出来,影响游客对野生动物的观赏效果。据调查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繁殖,由于环境条件差,许多野生动物脾气暴躁,动物之间相互撕咬,造成繁殖率下降到20%以上。

2.2部分动物展区树木植被保护措施跟不上,植被遭受破坏的现象严重特别是草食动物散养区和熊区内动物与植物空间布局上的矛盾,植物保护措施不足,动物啃食、践踏、毁坏树木植被的问题突出,影响了园区景观。

2.3主干道路两侧阔叶树生长慢,缺少为行人避荫树木,西宁野生动物园占地面积广阔,各动物展区分布区域广阔,8.4km的上山园路蜿蜒崎岖,夏季烈日炎炎由于缺少高大阔叶乔木无法遮阴给游客起到遮阴避暑的作用而怨声频频。这些不利因素给野生动物园游客量的增加及经济效益都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3对绿地景观改造的思路和建议

3.1野生动物展区内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为了改善动物园的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西宁市野生动物园应进一步加大园林绿化步伐,结合植物的观赏艺术性和生物多样性,通过植物配置,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态环境。在大型猛兽区内种植大阔叶树木如杨树类、榆树和国槐等树木,以达到猛禽在夏天纳凉和冬季由于落叶而采光充分的目的。在小型猛兽区内适当调整部分乔木和针叶树混交,由于针叶树冠型大树木枝条低矮变于小型动物的游嬉和遮阴。在草食区内针对部分草食动物有啃食树木的习性,选择油松、云杉和马莲等植物进行栽植这样即达到了防止草食动物的啃食又美化了生态环境。在百鸟苑散养区内调整种植大乔木、花灌木和草坪,大乔木便禽歇息观望,以达到天然的植物景观。在水禽湖岛周围和湖边种植芦苇,模仿自然水景以达到水禽喜静怕人便于隐藏和繁殖的功效。

3.2调整行道树的品种和数量

动物园的园路是游人集中经过的通道,园路的绿化需达到一定的遮阴效果,根据西宁地区自然状况,选择生长快、遮阴效果好、抗旱抗病能力强枝繁叶茂的榆树和河北杨作为行道树进行栽植。在原有油松为行道树的基础上补种河北杨约1500余株,形成一株油松一株杨的绿色景观林带。在原有种植丁香绿篱的基础上补种榆树约800余株,形成上面绿树成荫下面繁花似锦的园林景观林带。

3.3以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第4篇

一、全县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介绍

我县共有自然保护地四处,分别是****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总面积*****公顷。其中:*****。

二、野保股工作主要做法

1、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一)全面摸排清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文件要求,野保科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按照清理排查的问题清单,我们密切配合,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对需要整改项目做了重点督查,积极填报了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督促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落实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二)加大对林业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盗猎滥猎野生动物和滥采乱挖野生植物的违法行为,结合林政执法和“绿盾行动”“候鸟行动”等专项集中整治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和典型教育,有效制止了非法开采、乱捕乱猎、盗伐等破坏活动,积极处理了冷集镇**流域非法布设拦鸟网的举报信息,部署冷集林业管理站积极进行拆除处理。把破坏自然保护区内林业生态建设的人为因素降到了最低,为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提供了保障。

(三)确标立界工作顺利推动。重点协调**保护区管理局开展好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经过现场踏界,目前已布设界桩界碑预布设界桩点,基本完成确标立界工作任务。仅有边远、河流和功能区界桩因自然因素影响未布设到位。

(四)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根据省环保厅文件要求,积极安排部署,抽调专人成立专班,认真梳理有关资料,全面开展“绿盾2018”专项行动回头看和自然保护区问题排查工作,确保自然保护区各类问题检查到位、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对全县各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展的各项执法检查。主要是***坚决整改等,完成自然保护地环境突出问题验收整改销号工作。

2、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一)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认真学习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保护管理责任措施,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日常管理。

(二)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学习了解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保护管理流程、制度,严格坚持审核审批程序,依法办证,积极鼓励驯养繁殖、基地种植和合理开展经营利用活动,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努力把好全县野生动植物养殖种植关。

(三)积极开展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协同联合森林公安、资源林政等部门开展了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全县清理整治集贸县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查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野生动物及制品、收缴、处置等工作。达到了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目的。

(四)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以“爱鸟周”摄影展为突破口,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法规和舆论宣传。

3、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一)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围绕“宣传月”、“爱鸟周”活动主题,结合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重点和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在县区举办了宣传展板。各自然保护地和基层林管站相继组织人员深入重点林区、集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

(二)认真开展野生鸟类疫源疫病布线监测活动。每年秋冬季,大批候鸟从北方迁飞途径我县,大量冬候鸟陆续迁至我县越冬,是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要求,及早安排部署,加大陆生野生保护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力度,切实做好以禽流感为主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湿地鸟类活动动态,有效防范突发性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猎杀猎捕案件和疫情的发生,确保了生态安全,全年计划共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活动达*以上。

4、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

(一)对**湿地公园已争取的中央、省财政补助等项目实施方案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湿地公园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同时做好相关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协助争取工作。通过开展湿地恢复工程、湿地保护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的,实施围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推动适度人工干预。围绕推动生态保护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公园旅游战略提升。围绕构建生态**战略支点,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公园科普宣教工作。改善了湿地生态修复,为当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用水安全保障。

(二)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争取力度,确保能力建设资金,加大社会资金投资力度,实现社会投资零突破,加大生态监测投资争取力度,确保生态监测落实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建章立制完善保护措施,切实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协调有关全县各自然保护地抓好对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建设,积极开展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调研和检查,进一步强化基层保护工作。督促各保护区落实管理和巡护制度,加强对珍稀野生动物栖息繁殖地及其湿地的保护,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清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乱建、非法开采、乱捕乱猎、盗伐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各项保护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

(二)提高政治站位,健全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全面停止核心区、缓冲区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严格依法规范资源保护开发和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工作。严厉查处保护区范围内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全面落实“整改销号”制度,确保各项整改任务有序推进,全面完成。

(三)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工作步伐,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针对个别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界限不清等问题。做好勘界立标工作,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工作步伐,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职能作用。

(四)积极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进一步加强各自然保护区监控工作。

(五)加快对**、**总体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积极督促森林公园按照规划既定的方案逐步落实。

(六)开展调查监测及野生动物经营驯养繁殖户的管理工作。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专项调查。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开展常规性观测监测。加强野生动物人工养殖户、经营户管理。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天然气长输管道;生态环境;防范措施

1引言

在可持续理念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具有低污染、高效能、低排放的天然气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天然气长输管道在沿线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生态性造成干扰,使其产生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对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造成负面影响。故结合管道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环境预防及保护措施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保证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2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的特点

天然气管道建设是保证天然气安全输送的重要环节,管道的铺设和质量很大程度影响着天然气的安全使用,因此,管道建设需经过长期的策划和准备,施工中要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管道建设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天然气因其易燃易爆的危险属性,通过加强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可确保天然气运行达到安全可控的目的。另外,长输管道工程属于长途的施工工程,长途施工工程的工作量一般都是沿线分布,常具有以下特点:施工作业性质比较独立;施工方在野外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施工方的施工进程加快,工作人员流动较大;工程量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

3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对土壤及植被的影响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中的管沟开挖、管道敷设、管沟回填等施工环节会对项目区内的植被及土壤造成程度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地表土壤的面积增加,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表层熟土经过翻、挖等作业流程被深层的生土所替代,大大降低了土壤的营养含量;极易对植被根系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项目区内植被数量或种类的减少,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等。

3.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管道施工的特性,可能会分割或扰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活动区域等;管道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等。由于在该项目区内所开展的管道施工活动具有一定的短暂性、分段性,故其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是可控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水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管道需穿越河流进行施工时,由于多采用开挖沟埋的方式进行施工,会增加水体中的泥沙量,进而对水生生物的成活率、生长率等造成影响;降低了鱼类的疾病的抵抗能力。

3.3对野生植物的影响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野生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车辆或机械对野生植物造成碾压和破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管沟两侧约5m范围内的植被所遭受的破坏是最为严重的,以管沟为中心,其两侧2.5m范围内的植被根系遭到彻底破坏,且被破坏的植被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正常恢复的,进而对该项目区的生态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3.4对林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林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林地面积的损失。在林地地段进行管道建设的过程中,管沟开挖等施工活动会对现有林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造成大部分林地的无法恢复,针对这部分无法恢复的林地,只能将其土地利用方式转换为荒草地或其它利用类型;②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损失。针对能恢复的林地,其在恢复期间的生物量及生产力均呈大幅度下降,这一过程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4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措施

4.1预防措施

4.1.1加强管道穿越段的维护管理加强线路的巡检,严格地监控平原水网地带的机械清淤等威胁到生态环境的行为,监管机械清淤相对危险的地段;加强对管道交叉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管道保护的力度;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的管理,着重做好管道沿线的风险识别,增强抢险应急的能力。4.1.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线巡查的力度,指派专人进行巡查,准确及时地掌握信息,以明确管道施工可能会对项目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严格把关用地审批、规划选址及工程建设;由于当前城镇化建设步伐较快,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若提出管线的迁改方案,需结合实际情况,重视长远规划,避兔进行重复的整治,以减少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4.2保护措施

4.2.1林业生态系统保护施工道路尽量利用林业项目区内现有的道路,若由于管道建设需要新修施工道路时,应尽量缩短其长度;尽量采用人工开挖管沟的方式;针对林业项目区内需要特别保护或珍惜的树种,可在施工前安排人员对其进行移栽;对林业项目区整个施工用地面积进行严格控制,减少林木的砍伐量等。4.2.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良好的植被生长条件是野生动物生存的基础,故在管道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开展树木或草木种植工作,改善项目区域的植被条件,以为野生动物的生长与繁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河流穿越施工中,应避免施工活动所产生的污水或汽油等污染物进入河流内,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4.2.3土壤保护措施在土壤项目区内,应将施工带宽度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值内,以减少土壤表层的面积,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在管道工程建设完成后,需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活动中所产生的废防腐材料等进行清理,避免因这些材料的难降解性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在管道工程建设前,需对项目区内的土壤土质情况等进行勘察,以明确表层熟土的厚度,计算各层土壤开挖量,划定堆放点,在管道下沟作业完成后,分别填回深层生土和表层熟土,以保证土壤内部的营养含量。4.2.4野生植被的保护植被恢复主要采用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人工恢复主要是结合地区地形地貌、温湿度等条件有选择性的对生长速度较快的乡土植物进行种植,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该区域的植被生长体系,减少管道工程建设对原地面植被的影响。针对林业地段遭到破坏的植被适宜采用种植树木的方式,对于树木种植成活率较低的地方,可适当种草或浅根系经济林木;在保证林地原有生态系统组分不变的前提下,在布局上可采用交错分布的种植方式,以促进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发展,进而形成一个稳定性较强的生态体系;相关检疫部门应对种植所选的树种、种苗等进行病害方面的检疫,防止引入病害。

5结语

综上所述,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涉及了野生动植物、林业生态系统、土壤等,且由于影响程度是不一的,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带来难度。因此,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加强管道建设各参与方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度,落实管道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以最大程度的控制或减缓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促进管道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志伟,朱丽艳,张良.中缅天然气管道红河支线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5):18~22.

[2]王焜平.风电场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恢复措施[J].环境保护科学,2015,41(2):105~108.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第6篇

羌塘的野生动物中,兽类(哺乳类)是代表性类群。羌塘的兽类主要有三种:有蹄类、食肉类和穴居类。其中,有蹄类是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物种;食肉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当地的生态作用突出;穴居类是与草场的质量相关的种群,也是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藏野驴与藏羚羊、野牦牛,并称为羌塘“草原三剑客”。

羌塘的藏野驴

藏野驴(英文名:Tibetan Wild Ass, 拉丁名Equus kiang)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年个体体重在250-400千克。雄性个体肩高可达142厘米。雌雄个体差异不明显。藏野驴鬃毛短而竖起。毛被呈鲜亮的红棕色,冬季为深棕色。幼体毛色较深,呈沙土黄色,绒毛很长,第二年夏天换毛后毛色似成体。藏野驴喜欢在开阔平坦的地区活动,在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上密度最高。藏野驴雄性常常单独活动,雌性会组成大小不同的群体。在冬天,藏野驴集群可达500-1000多头。

2006年的冬天,双湖地区的降水较少,草地一片枯黄。每天下午吹起的大风掠过宽广的湖盆地区,撕扯着地面上低矮稀疏的植被,卷起一阵阵尘土。大部分的河流和湖泊都已冻结,地面也被冻得极为结实。我和双湖农牧局的昂玛和扎西,一行3人,在这个冬天里驱车穿越了双湖北纬34度以南的大部分区域,寻找并计数生活在那里的各种野生动物,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藏野驴。

藏野驴是双湖较为常见的动物,强壮、优雅,脸上看起来总是略带些好奇的样子,头颅硕大。夏勒博士在他的书中曾这样描写:“四肢和身体下侧,包括颈下方呈白色”“在背脊部,一条深色条纹从鬃毛处一直延伸到尾端”“有一簇黑色细丝状的毛。”我们常常在道路边就能观察到藏野驴。一两头雄性个体,静静站立,车辆经过时扭头凝视。或者是成群结队,10只或20只,奋力奔跑,从车前绕过去,起落的后蹄扬起一阵尘土。双湖的嘎措乡乡政府坐落在怡岗错旁,背靠而贫瘤的纳若山,而南边是一大片长势良好的紫花针茅草地。乡政府围墙外几百米处,总能看到两三群吃草嬉戏的藏野驴:它们散落在金黄色的草地上,在中午阳光造成的"热浪"中袅袅走动。乡政府西南面是28个盐湖之一的孔孔茶卡。12月份的时候,我们曾在湖边记录到很大一群的藏野驴,共有112头个体。能在如此开阔的地方看到这样大型哺乳动物的聚群,是令人赞叹的景象,他们的列队奔跑更是气势不凡。听当地人说,藏野驴更大的聚群可达300-400头呢。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塞罕坝;资源保护;生态;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河北省最北部,是全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场。其营造的大面积以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有效地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和风沙对京津的侵袭,涵养了滦河、辽河水源。经过六十年的经营和保护,塞罕坝地区已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动物资源。目前,共有维管束植物8l科303属618种,陆生脊柱动物66科261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1]。本文将在介绍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一些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1.自然概况

土壤、植被、立地条件。林区内母岩多为玄武岩、凝灰岩,并有少量花岗岩和变质岩。土壤类型主要为灰色森林土和山地棕壤,也有部分草甸土、沼泽土,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在1.2~2.0%之间。林区内生物资源极其丰富,以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以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山杨、桦木类等为建群种。灌木主要有山刺玫、绣线菊、小叶锦鸡、黄柳、金露梅等;草本主要有针矛类、菊类、蒿类、披碱草、沙打旺、草木犀等。人工栽培种也成多样化,乔木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

2.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

塞罕坝地区属典型的北温带气候。目前有藤本植物9种,木本植物102种,草本植物507种。具体来说,有大型真菌22科5l属79种;自生维管柬植物8l科303属618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6种;裸子植物2科、4属、10种;被子植物73科、289属、592种,其中双子叶植物63科、227属、462种,单子叶植物10科、62属、13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在河北仅本地区有分布的植物有30余种。该地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野大豆、蒙古黄芪、刺五加和沙芦草;有特有植物1种1变种2变型,即光萼山楂、长柱多裂叶荆芥、围场茶藨子和黄花胭脂花[1];保护区植物群系中含20种以上的大科有7科,含1~19种的较大科有8科,含5~9种的较小科有13科,含2~4种的小型科有25科,仅含1种的科有28科。含10种以上的大属共有6属,含5~9种的中型属共有13属,含2~4种的小属共有124属,区域单种属163属,真单种属6属[2]。

该地区有陆生野生脊柱动物4纲24目66科261种,鱼类5科24属32种,昆虫12目114科660种大型真菌22科5l属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其中一级保护5种,二级保护42种[3]。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生野生动物152种、亚种,隶属于4纲21目51科。其中两栖纲1目3科4种;爬行纲1目3科4种;鸟纲14目33科118种;哺乳纲5目12科26种[2]。

3.塞罕坝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存在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植物种类较少。当地林地主要以人工纯林为主,林分郁闭度较高,因而林下植被种类较少。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处也未见较多的针阔叶、乔灌木和草本植物,野生动物种类少,种群密度不高。

野牛植物资源乱采现象严重。不少游人、当地农民和职工在林中任意采挖药材、各种山野菜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物种。

存在次生污染。随着当地旅游的兴旺发展,出现了许多度假村,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度假村建设出现无序状态。垃圾处理不足,在景区内经常见到建筑和生活垃圾,造成次生污染。

4.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A.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以森林公安派出所和林政执法为主,经常性的开展打击破坏林区违法行为的活动,同时结合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政策,二是加强宣传力度,转变保护观念,必须宣传到位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把保护植物资源工作提高到全民的高度,使全民具有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一些稀有的金莲花基地,在利益驱使下有村民竟然夜里偷采,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来保护这些植物资源。离村落近的森林资源包括幼龄林地,要设立防护栏防止牲口践踏。

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奇特植物资源繁育基地。充分利用塞罕坝地理优势及特殊的气候优势建立繁育基地,扩大繁殖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根据植物特性和市场需求,分类筛选培育不同物种、品种的良种繁育基地,具备发展规模生产的苗木,为植物资源开发和永续利用奠定基础,如坝上白蘑、紫蘑、肉蘑、肉香远销国内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探索其菌种的永久保存方法就可保证这些种质资源永续利用。

加大造林、营林新技术投入力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树种选择上首先以乡土树种为龙头,该地区的乡土树种主要是落叶松、云杉、樟子松,采用这些树种造林是人工更新获得成功最大的保证。挖掘本地植物资源,培育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实现不同地段、不同树龄、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森林资源经济与生态“双赢”目标。采用抗旱造林技术,主要有营养袋造林技术、保水剂造林技术、新型节水容器植树技术、ATP生根粉、抗旱造林粉、土壤强力增墒剂、地膜保水、茎干缠膜法等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质量。 伐区作业严格按照设计执行。伐区管理实行责任到人,管理员应根据伐区设计的数量、要求,在伐中负责监督检查,做到勤上山勤检查,制止违规行为、控制采伐类型,确保伐后林分郁闭度和保留株数达到设计要求,防止越界采伐、超强度采伐和异地采伐。伐区台账登记及时、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应把好伐区验收关,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B.加强塞罕坝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强化对群众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未来的教育与宣传,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民教育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此外,还要特别加强对犯罪分子集中区和野生动物分布区周边社区群众的教育,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就地保护即: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设立森林公安局;在州、地一级设立管理分局,下设森林公安分局;在核心区、缓冲区设立管理站,下设森林公安派出所。以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主体,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科学有效的保护网络,进行就地管护,切实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

坚持依法保护,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中心,以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配套法规为补充的法制体系,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甚至采取公审、公判的形式,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目的。并且,我们每一个执法者要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用法律利剑来保护林区野生动物。

[1]刘春延,聂鸿飞.塞罕坝植物区系组成的分析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8.06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第8篇

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的建设,扰动土地、破坏植被、渣土堆放、施工噪声扬尘等都必将对其产生不利影响。《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工程建设首先取得主管部门安徽省住建厅关于同意巢湖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的批文,其次在可研和环评报告中明确提出在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禁止施工。对于影响景区其他部分的施工建设活动,通过落实报告提出的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减小对风景名胜区影响。如采取生态型护坡,选用格宾石笼挡土墙和护坡方案;工程防浪林平台初选树种为意杨、杨树、垂柳、水杉等树木,考虑到生物多样化的需要,以及在低于设计水位时的防浪要求,在防浪林平台靠岸侧及靠湖侧设低林带,种植杞柳等耐水的湿生灌木林。对于1、2级堤防的较宽防浪林平台,靠岸侧高程较高,可以种植一些花草,利于美化环境。此外,在水深合适的湖滩,种植芦苇等其他挺水水生植物。穿堤建筑物由于在风景名胜区内,建筑物的色彩、外形、结构、布局应与当地景观协调一致。

2湿地保护

作为国家重要湿地,工程建设首先要遵守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在湿地内禁止从事的活动绝不实施。其次由于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湿地,在开工前需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补偿。临时占用的湿地,期限不得超过2年;临时占用期限届满,建设单位应当对所占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该工程建设具有环境和生态效益,防浪林台为人造湿地,堤后填塘为加固堤防,水面转置为林地,均可以保护巢湖湿地;工程施工和运行对湿地有扰动作用,其中湖区取土修建防浪林台对湿地影响最大,但是湖区取土是用作加固堤防,不用作其他目的,所取土方只是从湖区移动到堤防两侧,仍在湿地范围内。湖区取土可以起到疏浚底泥的作用,水环境得以改善。因此本工程建设虽然对湿地有不利影响,但是在采取必要避免、减缓、恢复和补偿措施的情况下,工程建设利大于弊。

3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

根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和十八条规定: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从事修建水利工程、疏浚航道、建闸筑坝、勘探和开采矿产资源、港口建设等工程建设的,或者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外从事可能损害保护区功能的工程建设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并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参与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组织专家审查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并根据审查结论向建设单位和环境影响评价主管部门出具意见。因此,庐江县段和原巢湖市段工程建设内容涉及翘嘴鲌、银鱼、秀丽白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对翘嘴鲌、银鱼、秀丽白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并取得渔业主管部门对该报告出具的审查意见。经咨询农业部渔业局的意见,市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参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执行,需征求市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管部门的意见,适当简化专题论证报告。根据工程分析,湖区取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体现:(1)对湖底生境的破坏导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是破坏了底栖动物、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的生境;(2)湖区取土造成局部水坏境变化导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同时,工程施工将会对沿岸水生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定居性鱼类的天然产卵环境。因此,在可研和环评报告中要求,工程施工期主要安排在枯水期,减轻对鱼类产卵的影响。相关部门在各个河口设置多处人工鱼巢,减轻河口工程对定居性鱼类产卵场的影响,施工活动结束后做好生态恢复措施。此外,施工机械和人员活动可能会对施工范围内分布的野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必须采取分段施工方式,减少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影响。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