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策略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要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加强与提升文化素养。

一、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现状

大学生文化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素养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养的加强与提升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根本。要求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全面提高其文化素养。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许多学生精通科学而荒废了人学、精通电脑而荒废了人脑、精通商品而荒废了人品、重视理工轻视人文、重视书本轻视实践、重视功利轻视素质。

二、大学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大学生文化素养缺失的外在原因必然是社会的原因,是社会中的负面现象有时却对一部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了影响。低俗文化极大程度地腐蚀着大学生,使其失去辨别能力,精神生活越来越趋于低俗化,生活缺乏了理性的思考和理想,内心极其空虚和无助。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错位,文化素养缺失。此外,学校、家庭和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影响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社会因素。

2.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目前,在大学教育阶段,由于人文素质教育还不够完善,学校更多的是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及对职业生涯规划等,对大学生的道德标准、价值引导、社会发展等认识上的引导比较少,大学生只关心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与个人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而放弃了眼前看似没有什么实际效用的人文知识。同时,虽然高校都开设了以人文知识为主的考查课,但是由于课时、上课时间以及考试方式都与考试课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往往不被学生重视。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生理发育基本趋于成熟。虽然大学生整体呈现积极健康的发展方向,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心理变化激烈,情绪多变、控制能力较差,时而积极时而消极,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仍感觉专业课程压力很大,为了取得好成绩没有时间考虑文化素养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对人文学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其没有实用价值,因此放弃了对文化素养的培养。以上种种都导致了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缺失。

三、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

1.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需要。把文化素养的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陶冶情操、磨砺德行和自我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更应该突破传统的校园文化观念,构建网络传播文化的平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集知识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网站,通过网络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范围。要给学生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网络教育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文化素养。把网络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构建精神文化“铸魂工程”。开展校情校史教育,努力强化大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大力弘扬校训精神,使之自觉树立对学校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可通过参观、讲解、报告、自学,组织师生佩戴校徽、升校旗、唱校歌等活动,自觉地增强大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

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确保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第2篇

1.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思想文化,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和计算机具有方便和快捷的优点,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互联网有利也有弊,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由于应用不规范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通过构建和谐的校园思想文化,能够给学生营造出更好的思想环境,给校园网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校园思想文化,能够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层面,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体系的构建。

2.思想文化素质培养,是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环境,面临着就业的竞争与压力,无论从大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来说,还是从思想状态来说,又或是心理承受能力来说,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的思想受到社会复杂环境的冲击,思想矛盾越来越多。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从本质上探究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在信息环境下通过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和就业途径等,通过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体系的构建。

3.思想文化思维方式,是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手段

学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培养,活跃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要利用好思维方式的培养,抓住问题的关键,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目标,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体系的构建

1.思维目标通过优良的校风与学风、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确立培养学生思维目标的定位,把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为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学生文化素养,优化学生对思想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与创造力,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2.环境目标学校要给学生营造出具有特色和相对稳定的思想文化环境,通过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体现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思想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文化的认识,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文化素养。3.发展目标通过发掘学生的思想潜能,传授健康的思想文化,提高大学生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思想素质,让大学生的人格能够健康发展。思想文化传授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文化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意识以及了解思想文化的培养方法等。学生要学会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素养。

三、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体系构建的途径和方式

1.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思想文化环境

通过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思想文化环境,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的思想文化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的气息与享受的动态空间。高校应该有计划地为学生营造出以开放、自由、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思想文化环境;创设出高科技和高效率的校园思想文化学习环境。高校应该给学生营造出安全、舒适、便捷和具有人性化的校园生存环境等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

2.营造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老师应该根据新教育理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给学生营造出和谐友好的师生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在这种和谐友好的思想环境下学习好文化,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素养。

3.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强化思想文化素养的培养

高校要想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者,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老师从中做学生的引导者。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学校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营造全新的思想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和谐而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既优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学习水平。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学校能够发掘出大学生内在的品质与潜能,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与激励,强化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思想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文化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校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重要性。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越条件,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大学生营造出健康的思想文化环境,给大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文化素养体系的构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正江.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J].全球教育展望,2014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人文素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67-02

0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经济、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世界各国对于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精英人才,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世界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弱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1]。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之一[2]。那么,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要载体-高校,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强化高校教育改革,明确高校职责,适应新时代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

1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原因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主要表现为缺少对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感、心理素质不稳定、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等,这已是不争的事实[3,4]。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条件和因素,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应该从其所处生长、生活环境来分析考察,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其主要原因。

1.1 社会大环境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与信息时代,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思想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顾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值困惑。同时,网络快餐文化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蔓延全球,使得一些大学生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与现实交流日益缺乏,加剧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丧失。

1.2 家庭小环境当代大学生多是80后、90后,属于独生子女一代,家庭对孩子都很喜爱,甚至宠爱,衣食住行全部包管,使得孩子在接触社会、体验社会上存在不足。同时,部分家庭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而是“唯分数论”、“唯结果论”,辅以“物质奖励”,使得孩子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缺乏理性分析,从而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决定。

1.3 学校生活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已逐步走向大众化,国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得以较大幅度地提升,但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5]。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都只强调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一些工科专业,几乎很少涉猎人文学科的教育内容,人文教育被削弱。即使有些学校开设有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在教材和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上缺乏实践性,缺乏大局观,收效甚微。

2高校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与作用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品性修养与其所处环境有极大关系。那么,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载体―高校,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如何定位自己。或者说,高校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与方法来指导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向,来保障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力度,来保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质量,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深刻理解人文素养含义,是我们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人文素养”从其字面上来讲:“人文”,在这里应为“人文科学”;而“素养”是“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组合。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品质”。简言之,人文素养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养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从人文素养定义可以看出,高校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该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接触人群,培养目标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要站在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高度,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制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应该从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去努力。

2.1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这是我们进行人文教育的宝贵资源和最大的优势,必须充分加以挖掘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要着重进行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历史文化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的教育,陶冶高尚情操及奉献精神的教育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6]。

北京大学提倡并实施的“文明修身工程”,清华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等学校开设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讲座”,首都师大开设的《中华伦理》、《传统美德与现代人生》等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一个民族要立于不败之地,既要积极努力汲取外来的经验,更要了解植根于本民族土壤的文化和传统[7]。

2.2 挖掘、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指一种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和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以学校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它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是校园精神及其在物质和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校园环境、校园建筑等文化,校内各种规章制度等;观念文化:学校的教育理念,师生的价值观、信仰道德情操等;行为文化:各类社团、组织等举办的各种活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充分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要明确大学生培养目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

2.3 优化课程设置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8]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介。因此,高校在设置课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才基于生存、发展的专业技能课程,更要重视提升人才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人文课程的作用。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将一些重要的人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课程。同时,应该把人文课程提升到与英语、计算机等级课程相同地位,通过学校教育、制度化管理来保证人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高校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介,而高校教师则是课程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三者之间具有有机结合效果。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塑造。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是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借助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处理方法,可以借助自己的课堂设计方案和教学方法等,去鼓励、引导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为此,高校应该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比如教学大奖赛、教学方法研讨、教师进修心理学等,来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为大学生成才提供基础保证。

2.5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大学生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培养、获得的一些素质教育,如学生的意志力、判断力、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高校应该主动出击,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教育,与其它单位、部门合作,创造一些合适的机会,即在适宜的时间开展适宜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低年级时可以安排一些爱心奉献和团队合作活动等;高年级时可以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和单位实习等。同时,成立专职部门,制定翔实计划,确保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2.6 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过多重视考试分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定位和判断,以至于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知识性的考试”而非“特长+拓展性的培养”,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方向上力度不够,对大学生的个体性和综合性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高校在设置教学评价体系时,可以尝试在分数评价的基础上,量体裁衣,鼓励发展优点及兴趣,使他们走上社会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3结语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不仅仅是指知识层面的提升,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目前,“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大学生”已成为高校改革重中之重。我们应积极探索研究高校教育发展道路,在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强化人文素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樊浩.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

[2]侯聪玲.占领课堂教学主阵地强化大学生综合[J].人文素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28-30.

[3]杨德玲.导演―主角教学模式:大学生人文素养重构的经验探索[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3):71-76.

[4]臧春魁,吴卫东.当代大学生就业后暴露出的人文素养缺陷[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4(3):62,64.

[5]杨静.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46-47.

[6]韩奇生,卿中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135-136.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第4篇

1.容易养成不理性的消费观。校园广告中的一些购物类广告容易激发学生的消费欲望,而这类广告往往大量发放且重复发放,有时还打着打折促销的幌子进行宣传,而且这类产品往往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和品位,加上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往往受到这类广告的诱惑,养成不良消费观念,甚至会引发盲目攀比、奢侈浪费、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2.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泛滥使大学生接触到他们本不需要知道的信息。贩卖各种考试答案的广告,使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上当受骗,而且容易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道德观念。一些中介传销机构发放的虚假广告,更是使一些同学不仅失去了金钱,还容易产生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感,在本就出现“信任危机”的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3.滋生金钱心理。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是引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商家从而能取得更大的收益。校园广告虽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方便,但其最看重的还是学生口袋里的钱。这种极强的功利性,极易误导学生,使其滋生金钱心理。4.影响心理健康。校园广告带来的各式各样的信息,给一些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冲击,外界与自己的想象不同,容易造成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心理健康。5.影响日常行为习惯。部分校园广告随处乱贴,脏乱差的广告环境,易引起一些同学跟风张贴,养成不良习惯,严重破坏校容。还有部分校园广告以传单形式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而且只管发放不管其他,致使一些同学养成了随手乱扔传单的恶习。

二、加强校园广告管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多管齐下,加强对校园广告的管理

1.设置校园广告专区。通过对济南高校走访调查发现,各种广告的张贴很不规范,在短时间里,宣传广告会相互覆盖张贴数次,这种投放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也达不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设置广告专区,可以使广告宣传集中起来。既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接收校园广告信息,也有利于美化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2.设立专门部门,及时清理垃圾广告。校园广告中存在许多不良广告,这些广告往往张贴在卫生间等隐蔽场所,包括:四六级助考,考研助考,贩卖各种答案等。这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极易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不良影响,助长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需要设立专门部门,加强对进入校园的广告的甄别,严禁不良广告进入校园。而对于已经进入大学校门的不良广告,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不良信息在学生中蔓延,从而为大学生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3.主动吸引优质广告进入校园。校园广告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展示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但校园广告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为使更多的校园广告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产生积极影响,学校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吸纳优质广告。如让更多优质培训机构进入校园进行宣传,并在宣传栏内张贴富有创意的广告海报,提高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能力。4.发展校园公益广告。公益广告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人们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校园公益广告更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教育性、公益服务性和艺术审美性。校园公益广告可以看作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手段,加大对校园公益广告的发展力度,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提供新的途径。

(二)充分利用大学生自身在校园广告管理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第5篇

    本次调查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上海市八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形式,主要调查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文化素养状况、传统思想文化素养状况、主流思想文化素养状况、西方思想文化素养状况等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556份,有效问卷1505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占38.2%,女生占61.8%;一年级学生占15.9%,二年级学生占60.7%,三年级学生占22.5%,四年级学生占0.9%;文科类专业学生占47.2%,理科类专业学生占44.3%,艺术类专业学生占8.5%。

    调查数据与分析

    1.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文化素养状况

    第一,普遍重视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在“您认为现在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状况如何?”的选项中,选择“很好”和“较好”的占39.2%,而选择“一般”的占55.6%,还有5.2%的学生选择了“很低”;而在“您认为自己现在的文化素养水平怎么样?”的选项中,选择“很好”和“较好”的占57.7%,选择“一般”的占40.4%,还有1.9%的人选择了“很低”。从调查结果看,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素养状况多数是肯定的,但对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状况评价一般。这既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文化素养的看重,也反映了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状况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第二,思想文化兴趣日益多元化,但对主流思想文化素养产生冲击。在“您最感兴趣的思想文化是什么?”的选项中,选择“国学”、“大众文化”、“西方文化”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28.4%、27.8%、22.8%,而选择“文化”所占比例不高,仅为8.6%。这说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除了的主流文化以外,其他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开始扩大,他们在接受主流思想文化教育较多的情况下,开始更加重视其他方面的文化素养。另外,也反映了当前理论教育存在的不足,必须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文化素养产生的冲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积极引导。第三,思想道德修养更受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素养有所淡化。调查显示,在“您认为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的选项中,从高到低的比例依次是:思想道德修养(46.2%)、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27.4%)、科学技术知识(12.6%)、文史哲知识(8.8%)、审美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4.2%)、其他(0.7%)。这些数据表明,在思想文化素养方面,当代大学生最看重的是思想道德修养。这与我们党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也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是经济建设,技术人才更受重视,因而,比较突出科学文化知识的素养。如今,我国处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阶段,更加注重国家和社会治理,管理人才和综合素质开始受到重视,因而,当代大学生比较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方面的素养,而对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的重视程度相对有所减弱。

    2.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思想文化素养状况

    第一,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兴趣浓厚,但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现状有些担忧。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您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吗?”的选项中,选择“非常感兴趣”和“有兴趣”的占了82.5%。在“您最喜欢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什么?”的选项中,“诗词歌赋”占35.9%、“传统节日”占21.8%、“诸子百家思想”占20.8%、“传统民俗礼节”占19.6%、其他占1.9%。其中,诗词歌赋所占比例较大一些,这可能与中学时期的语文教育内容有关,培养了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兴趣。在“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的选项中,虽然选择“影响很强大”和“还有一定的影响”的占60.8%,但有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未来表示担忧,选择“正在消逝”和“很难判断”的占了将近40%,这说明在改革开放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第二,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帮助作用持肯定态度,但对这种帮助作用的感受随着年级增长而有所下降。调查显示,在“您认为传统文化对您的作用如何?”的选项中,选择“帮助很大”和“有一些帮助”的占了91.6%,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文化的作用是充分肯定的。但我们也看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这种帮助作用的感受也有所变化,选择“帮助很大”的学生在各年级中的比例分别是:一年级(25%)、二年级(18.1%)、三年级(19.2%)、四年级(16.7%);选择“有一些帮助”的比例是:一年级(69.6%)、二年级(74.2%)、三年级(69.9%)、四年级(41.7%);选择“没帮助”的比例是:一年级(4.6%)、二年级(6.8%)、三年级(8.3%)、四年级(25%);选择“有副作用”的比例是:一年级(0.8%)、二年级(0.9%)、三年级(2.6%)、四年级(16.7%)。这种变化表明,高年级学生可能更加注重与就业相关的实际需要和时代要求,而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帮助作用有所忽视,甚至认为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而,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传统思想文化的积极作用。第三,学校教育是习得传统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但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太满意。调查显示,在“您的传统文化素养的习得途径主要是什么?”的选项中,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教育(43.5%)、家庭影响(21.8%)、网络、影视等媒体(16.1%)、传统节日纪念活动(13.5%)、其他(5.1%)。数据表明,中小学教育和家庭影响是大学生习得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网络、影视等媒体和传统节日纪念活动也在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当予以重视和利用。在“您喜欢通过哪种方式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的选项中,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阅读相关书籍(49.6%)、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18.3%)、看影视戏剧(14%)、听相关课程(9.4%)、上网(7.3%)、其他(1.4%)。这既体现了大学生对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反映出自我提高文化素养形式的多样性,教育者应根据他们喜欢的载体和形式,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加以引导,而且需要多种方式相配合。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对“听相关课程”的选项认同较低,比例仅为9.4%,这表明高校的传统文化课程和传统文化教育离大学生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许多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反映大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太少,不能满足他们对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

    3.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文化素养状况

    第一,认同的主流文化地位,但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的主流文化地位表示认同,同时也发现,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冲击,有些大学生对的认同度有所下降。在“您认同是我国当前的主流文化吗?”的选项中,虽然有64.6%的学生选择了“完全认同”和“基本认同”,但也有35.4%的学生持“不太认同”和“不认同”的态度。这无疑与大学生日益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需要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第二,认识到学习理论的必要性,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不高。在“您认为学习理论有必要吗?”的选项中,选择“很有必要”和“有必要” 的占了64%。这说明多数学生认识到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也有3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和“无所谓”,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多数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如何?”的选项中,选择“被动应付”的占58.9%,选择“心不在焉”的占17.9%,还有8.2%的学生选择“基本不听”,三项加起来达到了85%。当然,这一数据并不代表他们不愿意学习和了解,而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不满意,更喜欢通过网络、影视等现代手段了解当前中国的主流文化。在“您喜欢通关哪种方式了解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选项中,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仅占7%,而选择“网络、影视等媒体”高达61.3%,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占17.5%,选择“听学术讲座”的占13.3%。因而,根据当代大学生对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兴趣,积极探索和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媒体教学,成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第三,认识到的重要作用,但不同年级和专业的感受有一定差异。在“您认为对您的作用如何?”的选项中,选择“作用很大”的占4.5%,选择“有一定作用”的占47.3%,选择“作用不大”的占41.7%,选择“没有作用”的占6.5%。数据表明,尽管多数学生对的作用持肯定态度,但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存在一定差异。从年级来看,选择“作用很大”和“有一定作用”的学生在各年级中的比例分别是:一年级(52.6%)、二年级(48.7%)、三年级(58.7%)、四年级(75%)。从专业来看,认为“作用很大”和“有一定作用”的学生在各类专业的比例分别是:文科类(56.8%)理、理科类(45.4%)、艺术类(57%)。这些数据表明,高年级和文科、艺术类学生对的重要作用感受较深,而低年级和理科类学生相对感受较小;高年级学生随着素养的提高,对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文科、艺术类学生由于接触文化较多,因而对的作用体会更深一些。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文素养;医学院校;大学生;对策

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修养和人文素养知识及行为,也就是大学生对人类卓越的文化成果、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大学生将人文素养知识内化为人文素养行为和做人的基本态度与品格,它是大学生人格、气质与修养的综合体现,形成大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1]。人文素养可以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2-3]。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其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宏图,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加强其人文素养教育,我们对某医学院不同专业的1266名大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不同专业的126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1266份,回收问卷1266份,有效问卷1219份,有效率为96.3%。其中男生378人,占31%,女生841人,占69%。护理专业708人,占58%,检验106人,占8.7%,卫生管理69人,占5.7%,生物技术157人,占12.9%,精神医学179人,占14.7%。低年级1046人,占85.8%,高年级学生173人,占14.2%。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占23%,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77%。1.2方法1.2.1调查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被调查年级,抽中的年级所有学生都进行施测。由调查员发放问卷前统一做相关解释、说明、指导工作,现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1.2.2调查工具采用王或等人(2011年)编制的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共有11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计分法,包括为人文素养知识(5项)和人文素养认识程度(6项)两部分,满分27分,分值越高,评价越好。(1)人文素养知识总分7分。第1项,从经常阅读至从不阅读分别记为2、1、0分;第2、3、4项,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计0分;第5项,从能用简谱至不能分别记为2、1、0分。(2)人文素养认识程度20分。第6项,从非常清楚到非常不清楚分别记为4、3、2、1、0分;第7项,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记为4、3、2、1、0分;第8项,从经常参加到从不参加分别记为3、2、1、0分;第9项,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别记为3、2、1、0分;第10项,从非常愿意到不愿意2、1、0分;第11项,按反分赋值,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为0、1、2、3、4分。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纠错校对之后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学生人文素养知识现状结果显示:经常阅读国外名著的大学生仅占15%,说明大学生对国外文学的热爱程度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四大名著、四大发明、名画选项正确率分别为89.7%、95.8%、93.9%,这是一种令人乐观的现象,但是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学修养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不能用音乐简谱学唱新歌的大学生占到75.5%,说明大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普遍较弱,有一技之长者较少,今后尚需逐步增加音乐艺术修养选修课或讲座。2.2大学生人文素养知识认识程度现状结果显示:对人文素养内涵非常清楚的大学生仅占到2.2%,这与龙晓闽[4]、田丽娟[5]等人的调查结果较为相似,说明当今大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内涵了解还不是很具体。91%的大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同等重要,说明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大学生也认识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经常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大学生占6.2%,说明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够,原因可能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吸引不了大学生的兴趣或者由于大学生的学业任务较重等因素所导致。89.6%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人文社科讲座,61.8%的大学生对学习人文社科类知识和参加相关知识讲座的目的有较为准确的判断。2.3大学生人文素养得分情况大学生人文素养知识满分为7分,人文素养认识程度满分为20分,人文素养总和满分为27分,而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尚处于较低水平,亟待于进一步提高。2.4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人文素养得分比较结果显示来源于农村居住地的大学生人文素养知识、人文素养认识程度、人文素养总和得分普遍低于来源于城镇的大学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入学前农村的教育资源不足或相对有限相关,这也提示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尤其家庭居住地是农村的)人文素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整体水平。

3建议与对策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3.1不断挖掘人文素养教育的资源通过优化人文教育环境,增加人文社科必修课程的学时、选修课程的门类和各类人文社科讲座,尤其是音乐、书法、文学、艺术、美学、沟通交际等,以奠定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院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还可以设立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室或研究室、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3.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凝练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歌唱比赛、邀请高雅艺术团和话剧团进校园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也能够吮吸到人类文化瑰宝的精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3.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郑琳等人[6]通过对江西三所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教师人文素养评价满意的仅占18.6%,表明大学生对教师的人文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与期待,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正如某些大学生所言“我们需要的不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而是点石成金的手指”,“教师应当具有一个健康的人格,一副鼓动人心的口才,一颗年轻不老的心”,“教师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无论是专业教师、辅导员还是其他学生管理者,都应该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指导其思想、引导其学习,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医学院校管理者应加强对现有各类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其在从事各类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够给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郭炳南.江苏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调查与对策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3,28(2):93-97.

[2]操,张蕊,赵昕.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与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1):75-79.

[3]白桂峰.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4):351-352.

[4]龙晓闵.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2,(336):239.

[5]田丽娟,王彩霞,郭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360-364.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阅读素养;高校图书馆;应对措施;大学生

阅读,是一种通过看书、报等语言文本,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学习方式[1]。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选择到图书馆去寻找所需资料,所以高校图书馆其实也是培养大学生阅读素养的场所。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阅读素养。

1 大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较广,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素养的培养也变得更加重要。培养大学生的阅读素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大学生如果能够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就能够通过阅读来获取所需知识,不论是课内知识还是课外知识,学生都可以从图书馆中获取资源,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阅读、思考和理解,从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阅读是完善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通过自主阅读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2]。因此,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阅读,大学生才能够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其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2 阅读素养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阅读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通过阅读,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引导其对社会。对生活有正确的认识,使其不至于在社会中迷失方向。通过阅读可以从丰富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对不同领域知识信息的涉猎,能够有效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使其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2 大学生阅读素养的现状

在当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环境下,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论是在阅读目的还是在阅读内容方面,都受到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2.1 阅读的功利性较强

为了适应日后工作需要,大学生在阅读时,通常会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很多时候都是以知识“是否有用”为衡量标准的,功利性较强,阅读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拓宽视野和深化专业知识。大学生在阅读时,会更倾向于选择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尤其是那些关于等级考试或专业类考试的资料,在图书馆是大学生阅读最多的[3]。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大多把阅读作为获取证书或应付考试的重要手段,在各类考试用书的研究上所耗精力较多,对于其他专业性或基础性的书籍关注较少,这种目的性较强的阅读方式,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2.2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阅读的资源也更加丰富,从网络上学生就可以搜索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在线阅读,学生还可以将其下载下来学习。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这种阅读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阅读较为方便和灵活,而且电子阅读能够给学生提供多元化且经济的信息资讯,因而给传统阅读方式造成了较大冲击。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快节奏的阅读方式,因而用于深阅读的时间自然就更少了,学生很难将所阅读的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4]。

2.3 阅读内容缺乏人文精神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阅读心态也不免受到了一定影响,现如今快餐文化盛行,人心浮躁,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也存在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心态,无法安心坐下来阅读知识,追求速成,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阅读素养。从大学生阅读的内容来看,都热衷于网络小说或成功励志类书籍,企图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来寻找快速成功的方法或消遣课余生活,阅读内容单一,使得很多经典名著被大学生所忽视,阅读内容缺乏人文精神,阅读品味下降明显,难以通过阅读书籍获得精神层面上的力量[5],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高校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为有效解决上述大学生阅读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给学生创造更佳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其职能,解决大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优化阅读环境

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资源的主要场所,阅读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所以高校图书馆应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感觉心情放松和舒适,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的设置,如在墙面布置名家名言或经典作品等。除此之外,应对图书馆馆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能够解决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阅读指导。

3.2 提升图书馆的导读职能

在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分析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阅读素养的方式,尽可能使大学生能够把注意力投入到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1)图书馆在购入新书后,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推广,应尽量采用多种途径,如讲座、新生入馆教育、宣传栏以及图书馆的官网等,给学生进行宣传和推荐,增加学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了解。2)高校图书馆还应给学生介绍资源检索方法以及学校图书馆资源的馆藏方位等,提高学生检索资源的能力。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也应跟随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给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3)为加强大学生与图书馆的互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论坛、网站以及QQ群等,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指导,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并给予适当帮助,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6]。4)高校图书馆应组织专题读书或书评等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分析讨论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3.3 提高资源质量

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所以,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提高阅读资源的质量,保障大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增加大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完善其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应重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丰富馆藏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在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时,还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大学生能够在这个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审美情趣,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人才。2)图书馆还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充分了解各学科对信息资源的具体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和多类型的书籍,拓宽学生的视野。3)要充分结合学校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要,实施多元化的馆藏建设,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3.4 建设校园阅读文化

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校园阅读文化的建设,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从阅读中能够获得的收获。从而感受阅读的乐趣,提升其人文素养。1)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学生阅读素养现状问题,整理出有参考价值的“大学生必读书目”,给予大学生阅读引导,指导大学生重视经典文化的阅读,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来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2)高校图书馆还应引导学生改变“浅阅读”的阅读习惯,逐步向“深阅读”转变,优化阅读方法,转变思考方式,增强阅读的体会,从而真正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5 充分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充分了解学生所喜爱的阅读方式,并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具体情况,加强新媒体信息化建设。1)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论坛或博客等,给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从而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2)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收集推送服务,给学生提供文献阅读以及通告信息等服务,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到图书馆的最新馆藏信息。3)图书馆应增强对学生媒介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各种网络信息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思考问题和获取信息,减少各种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4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与高校图书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给予学生适当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素养,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君霞.高校图书馆交互式阅读推广体系的构建――以华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6,3(4):60-64.

[2]朱文英.大学生阅读指导现状与对策分析――以韶关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3):76-78+85.

[3]张玮,陈兴凤.高校图书馆中手机阅读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5,15(8):71-74.

[4]靳萍,任欢欢,刘志群.西安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9(14):110-112.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范文第8篇

语文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各方面的知识的同时,将语文能力与个性品格、道德修养等各方面能力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素质能力。语文人文素养适应时展需求,根据大学生就业的需求,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可有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就业能力不是单纯的指某种技术或技能,而是大学生在初入职场及以后的发展中应对各种情况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相关联的。据了解,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将就业能力分为阅读、写作、计算、沟通、适应五种能力,因而大学生语文认为素养不但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还包括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运用、对社会的适应力等各方面,是大学生学好自身专业的基础,综合就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首先是人文知识的贫乏,目前,不少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不高,对文史哲学各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一些理工科学生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更是鲜有涉猎,对民族优秀文化及我国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了缺乏足够的了解,更不具备在我国民族文明熏陶下的文化气质与素养。其中不乏一些学生的品位低下,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严重欠缺。其次是人格修养较差,我国一向被成为“礼仪之邦”,但是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传统的善恶、雅俗等观念和划分标准,已然发生错位。一些大学生的行为缺乏文明,生活懒散而不能自理,缺少社会公德。还有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顾纪律,公然违背社会公德。我们时常可见一些学生在公共场合不能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行为粗鲁,随地吐痰等现象时有发生。第三是功利倾向明显,如今的大学校园中,信仰危机明显,很多大学生重视物质而忽视精神培养,功利主义色彩明显,甚至在交朋友等方面都是见利而为,在专业选择,知识涉猎乃至择业方面都缺少强烈的进取心,更是缺少个人理想的引导,缺乏良好的趣味需求,甚至一些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来度日,这样的情况下显然已将经济组委引导个人行为的唯一标准。

三、语文人文素养及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影响

(一)语文人文素养的基本能力为其奠定扎实基础

语文人文素养中最基本的便是相关知识,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如果大学生不具备这样最基本的就业能力,那么便很难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便不能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因而,对基本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掌握及对语文知识的熟练使用,包括语文阅读能力与技巧,熟悉各种文章的写作能力等,对大学生的就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语言丰富的积累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学生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与积累,使得语文各方面知识都有了一定积淀后,便会自觉形成良好的语文人文素养,如学生在学习中多读一些古代知识方面的书籍并悉心理解,便慢慢会对历史知识得以系统掌握,就业时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竞争力。

(二)可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运用技巧

对语言的良好运用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良好的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是学生成功获得自己心仪工作的基本能力。求职时的一份完整、标准、有吸引力的简历;面对招聘面试人员的发问,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多方面的展示个人的素质和魅力,这些都与语文人文素养息息相关。良好的语文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制作简历的时候全面细致,重点突出,在参加面试时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另外,语文是思维的工具,语文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并作出合理判断。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第一步,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对大学生的求职非常有利。

(三)良好的语言人文素养可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大学生的就业至关重要,习惯本身不属于就业能力范畴,但却是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转换为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令学生终生受益并获得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后一直从事第一职业的几率显著下降,变换工作与行业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要求人们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否则很可能失去就业机会。良好的语文人文素养,如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等,都可帮助大学生培养主动去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经过长期积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非常有利。因而,良好的语文人文素养可说是学生就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对学生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四)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品格

良好人格的塑造是人类教育的目标之一,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方面。大学语文文化教材中所选择的作品,通常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具有丰富的蕴意、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是我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处处体现出我民族文化中对高尚人格及操守的尊重。如孔子宣扬的“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无不体现着我国伟大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起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直面人生,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在工作中才可获得更多机会。

四、如何提高大学生语文人文素养

(一)高校要提高对大学生语文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应当加强高校方面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应结合本校现实情况,从高校课程建设、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出发,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语文人文素养教育评估体系,对大学生语文人文素养制定评估指标,包括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等。根据此评估指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定期评估,督促相关活动的开展和课程实施。

(二)语文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应被同等视之

在课程建设方面,两者应占据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课程门类、学习要求等方面,高校应在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关注人文素养的教育,可多开设一些相关方面的课程,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为大学生开设一些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规定学生必须要阅读的数目,要求其做好笔记,作为学生考评的指标之一。或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选修课资源,将其与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另外,高校应当时常开展人文素养方面的讲座,邀请国内外有名的专家学者进行主讲,并向每位学生开放,增加学生们与这些高层次学者间的接触,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素养。

(三)良好的语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的语文教育应提倡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致力于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对高校语文教师来说,应把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树立发展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为本,令学生在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为此,教室门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积淀文化知识,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应当善于采用教学策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帮助学生开发心智。再者教师们可有效的整合教学项目,采用启发与创新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多思考,大胆想象,以此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这也是语文教学课程和标准赋予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