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这些内容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深层次的引导。(1)要培养学生的班级精神。从班主任接到新班后开始,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我班把“扬我班威,壮我班魂,齐心合力,共创佳绩”作为班上的班训。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2)要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在学校校运动会和文艺晚会上,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让他们懂得为班集体出一份力,为班上感到自豪。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3)要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学生面前宣传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用金钱都不能买来的,不像社会上的酒肉朋友。这样使学生的团队意识能够加强,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
二、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家,是学生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作为中学班主任,对不太成熟的中学生进行认真引导,与班主任共同来精心布置教室每一个角落,美化好教室环境,营造好这个温馨的家。在这样环境优美的教室里能消除学生学习后的疲劳,同时增添学习生活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生热爱班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主要从下面做起,(1)净化好教室。卫生是教室的窗口,是班级文明的标志。要将教室环境保持干净,让学生自己制订卫生制度,并共同加强检查和监督,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绿化好教室。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仿真植物,以及在墙壁上有序地挂上绿色的仿真叶藤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3)美化好教室。要使桌凳摆放整齐,课桌上面的书要有序放置。班级专栏、板报、宣传栏和学习园地等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己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班级文化,是指高校班级全体成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引领下,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数成员认可的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对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起约束、导向和激励作用的文化综合体。相比于中小学班级文化,由于大学生年龄结构、生源地域、学习环境、组织形式等的不同,大学班级文化呈现独立性、交融性、指向性、凝聚性的主要特征。本文基于大学学年班委经历,探讨如何进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
1.班委的产生及分工
1.1 班委的产生。自荐+投票选举。基本所有的大学班委都是由自荐+投票的方式产生,自荐演讲,能够了解竞选者语言表达、社会交际、协调组织、工作能力等,同学能够根据竞选者能力选出自己心中合适的班委。这样,在后期班级文化建设中也能的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和和广泛参与。
1.2 班委内部分工。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对班级工作全面负责,以身作则,团结班委,凝聚同学,带领全班同学遵守班规,搞好班级建设,努力使本班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向上,勤奋学习,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团支书:搞好班级团支部建设;负责组织全班团员,按时完成学校团委布置的各项任务;负责发展新团员的工作,负责对团外积极分子的帮助和引导,使之尽快达到团员标准。
学习委员:经常了解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传达学校有关教学方面的通知精神。及时向班主任、任课老师反映学生对老师教学的各项建议,加强学生与老师的联系。
宣传委员:搞好班级的各项宣传活动。负责安排、督促和指导同学定期出好学校、班级黑板报、墙报、其他专栏。做好宣传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生活委员:负责班费支出明细管理;定期进行寝室卫生检查,得出排名进行公布;关注同学生日,在生日时送上班级生日礼物。
文体委员:协助体育老师上好班级的体育课;组织班级参加学校的各类体育活动。负责校运会、全校会操的组织发动工作。
2.班级文化建设内容
班徽、班旗、班服、班级口号以及各项班级活动开展。任务分工:班长负责通知、分配各个班委工作,宣传委员负责班委设计制作,团支书负责联系广告公司,当班徽、班旗全班通过表决,则进行制作;文体委员负责收集同学意见,提出供班级选择的班服方案;学习委员对班级进行分组,各小组提出两个班级口号,供班级表决。除此之外,班级每月举行一次班会,一是班委进行工作汇报,另一方面对下月工作作出安排,同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3.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积极性与意义性挂钩,随时间递减。同学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班级活动意义、趣味性挂钩,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同学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成递减趋势。主要表现为班级活动以各种理由请假不参加,出席的同学的积极性不高。
3.2 上下缺乏交流,建设指向不明。辅导员与班委交流沟通较少,班委开展工作指向性不明确。学院一年级近300人,分成7个班级,辅导员还要兼顾团委工作,与班委交流不足。班委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之时缺乏相应经验。
3.3 班主任与班委交流欠缺。大学班主任基本上是空挂名头,不管实事。首先,整个班级的意识流处于自发状态。其次,在班级建设活动基本是班委组织好通知班主任到霾渭樱只有形式的到场,没有实质的交流。
3.4 班委能力影响。一般来看,整个大学四年中,大一学年的班委是最认真、负责的,积极性也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二、大三学年班委除了做好日常班级事务,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并没有较为突出的建树。很多活动只注重形式,注重表面,评优申请材料只需要写的漂亮,附上几张合照便能够提交。
4.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
4.1 班委实行任期考核制度。班委实行任期考核制度,年级各班班委制定出班委考核实施标准,定期提交班级文化建设成果,班级活动组织规模的大小、意义程度、宣传力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对于不合格的班委实行减分制,达到一定程度就重新选拔有能力之人代替。
4.2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重大贡献的同学给予奖励。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重大贡献的同学给予奖励,以奖励刺激同学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经常不参加班级活动的同学,班委要实行详细记录,并加入学年综合考评范围。
4.3 加强同一年级各班班委交流。加强同一年级各班班委交流,分享各班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经验心得。一方面互相学习提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视野,另一方面组织班级联谊,在班级联谊中能够增强同学间的友谊,找到班级归属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
4.4 加强与辅导员、班主任的沟通。
4.5 拓展视野,减少功利性,要开展有创新、有意义活动。
参考文献:
[1] 初晓磊.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R].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一、班级文化建设从改变自己开始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虽然说得未必全面,也未必完全正确,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班主任人格、修养、学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力。记得刚教书时,办公室的前辈给我打过一个比喻,说老师和学生相处就像放电视剧,每天一集,镜头不多,你要演,要让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漂亮。当时听着只觉得有趣,现在想来确实是这么回事,培养教师的学校叫“师范”院校,“师范”一词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有了,指“堪为人师而模范之”,古今无异。作为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的班主任,对全班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负直接责任,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应从改变自己开始。
一次,我们班包干区出现了死老鼠,学生吓得向我求援。若在平时,我看到也要吓得乱叫了,但当时我记起班主任的身份,套了个垃圾袋就钻进灌木树下,捡起老鼠,嘴里安慰着学生:“没事,捡了就没了。”为人师表,这个表率既是要求,更是力量。
说话、做事起到模范作用,这只是“师范”的浅层次要求,“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班主任的精神品格在学生身上所起的作用看不见却更深远。“纯洁之学生,唯纯洁之教师可以训练”,朱自清先生这句话也许是说过了头,但“为师”、“为范”确实需要教师修炼自我,因为精神品格不能演,也演不了。
班主任如能做到“师范”和“慢教育”,那么我相信学生肯定能感受到你是班级文化的积极建设者。班主任用自身行动、情感推动、促进、充实班级精神,是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一环。
二、班级文化建设从布置教室开始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在班级文化布置中,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为班级环境的美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布置中,我们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都微笑、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教室的墙壁散发出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气息,创造出极具人性化的教室环境。例如:我们约定――比干劲,比认真,比落实,比毅力;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目标树――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实现一个就贴一面红旗,每个月总结,实现最多的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班风的养成。班主任寄语――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书香角――鼓励学生捐献自己家里的书籍,不断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如交流读书心得、课外知识大擂台、评比“读书之星”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这一切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品位得到提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班级文化建设从开展课外活动开始
为使班级有自己的精神,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每星期都开展主题班会,给学生吐槽的机会,让学生发挥群策力量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如“成长中的烦恼”、“我有我风采”、“学会说不”、“同学间正常交往”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及特长。同时开展“包饺子”、“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不再做“班妈妈”或“保姆”,而是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去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活动中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建立学生综合评估档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
四、班级文化建设从指导学习开始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总提高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谁都是着急的,有付出就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的多,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以学生变得深沉、焦躁不安、不爱活动,归根到底是因为学习成绩不见提高,所以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的最优途径是从文化建设的高度来促进班级的发展,变“管理”为“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变“教师管理班级”为“班级共同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有教师提升策略、文化引领策略、资源整合策略、心理管理策略和制度建设策略。
关键词:
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发展共同体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是班级制度和班级氛围的集合。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班主任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建设班级特色的过程,是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感的过程。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从事务性管理发展为班级文化的管理,即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管理班级,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教师、家长、学生为主体,从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进行科学的、民主的管理。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提升教师管理水平为基础,以大家认同的班级文化理念为核心,以各方资源的整合为依托,以学生心理管理为特色,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体,以树立班级独特形象为目标。因此,班级文化的建设策略包括:教师提升策略、文化引领策略、资源整合策略、心理管理策略和制度建设策略。
一、教师提升策略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不仅关系着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展开,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管理理念,提升专业技能。
(一)转变班级管理观念传统的班级管理,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约束较大。班级文化建设强调教师要有文化治班的理念。文化治班的理念是将学生作为管理者,由他们自己通过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同伴的支持实现文化自治。“学生是自己的管理者”,这一理念有助于学生自立、自制、自控、自主等品质的发展。所以班级文化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班级文化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1]。
(二)参加培训学习提升班级管理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建设自我,定期参加校内、校外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及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学校应组织教师研修,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做到因材、因地、因人施教。此外,参观学习也是教师获取管理班级经验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成长需要向优秀学校、优秀班级以及优秀教师不断借鉴学习,感受其他优秀学校班级管理的氛围,与优秀教师交流班级管理的方法和心得,在经验借鉴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三)教师自我反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另一方面要在工作中及时进行反思。教师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班主任通过对自己管理工作、教育活动的自我反思,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积极的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在班主任的自我反思中,除了静思外还要特别注意用文字进行总结提炼,尤其要重视记录教学日志或反思日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班级管理的水平。
二、文化引领策略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班级文化蕴含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景,使班级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内在的精神引领和外显的环境创设体现独特的班级风貌,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一)形成班级特色文化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各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特色。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确立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班集体共同的追求,也是班级特色的最高体现。班级精神应该符合班级成员的共同特征,体现班级的共识。班级精神的确立可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由学生统一制定班级的名称、格言、守则等。(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发展规划,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班级的终极目标,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力,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都服务于长期目标。同时,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考虑师生的共同需求。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精神的具体化,师生共同努力,通过目标的达成实现精神的追求。(3)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结合班级实际,依照班级特色文化主题,分阶段、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2]。
(二)打造班级文化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因此需要打造班级文化的载体使班级文化具象化。这些载体包括教室布置、板报设计、墙体布置、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徽班歌、班级全家福等。(1)教室布置。教室的布置要体现班级的特色,考虑摆设哪些物品、如何摆放,要设计怎样的班级象征物、象征物的摆放或者粘贴位置,班级各个部分的颜色设置等。(2)班级板报的设计。班级板报是班级文化特色的宣传阵地,要通过对班级板报的形式、板块、内容等进行设计来体现班级的特点,每周可由一个小组的学生负责更换。(3)班级墙体布置。墙体的空白部分,集中体现和展示学生的风采和班级的荣誉。根据各个班的情况,可设置“班级之星”、“生活风采”、“特色活动”等板块。
三、资源整合策略
班级文化仅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的力量,形成共同体,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
(一)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家庭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单元,是学生教育的第一场所。将家庭因素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既能增进亲子关系,也可以与班级文化建设相互配合、补充,共同为儿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家长的参与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完成:(1)成立家委会。家委会是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的桥梁。家长可通过家委会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状况,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与精神风貌,与教师、学生共同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这不仅密切了亲子间的关系,也增进了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理解。(2)开发家长资源。家庭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隐性资源,学生家长所拥有的资源可以为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拓展空间。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限于班级内的自我建设,也需要学生走出来,与大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融合。与家长建立联系,让学生走出校园,如参观孤儿院、敬老院、派出所等机构,增加社会经验,体验人文关怀。同时也可以让家长走进校园,如邀请有心理学背景的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科普讲座,邀请懂医学的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关爱的意识与能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激励。
(二)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同样作为学生成长的微观系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非常有礼貌,但在校外可能表现得冷漠。家庭、学校、社区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都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学校、家庭、社区文化氛围相统一,才能形成三方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社区纳入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可做的工作如下:(1)社区为学校活动提供活动场所,学生将班级较大型活动迁移到社区,与社区群众一起感受活动魅力。(2)社区向学生开放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学习室、展览室、活动室等,让学生的学习视野走出班级,走出学校,走入社区[3]。(3)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参与到社区的安全宣传、卫生宣传、制定社区服务的项目、为社区老人上门服务等活动中,可以提高实践技能、增长心智及提升人文素养。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考虑成立包括家长代表、学校教师代表、社区代表和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等在内的学校—家长—社区共同体,通过共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共同遵守,以儿童健康发展为宗旨,为班级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四、心理管理策略
心理影响人的意识和行为。班级文化是学生共同创设、共同营造的,只有学生心理健康才能保证班级文化积极向上。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设立心理交流平台装饰班级墙面的一角作为心理墙,可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心理的一片园地。心理墙可分为心情释放墙和心情回应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烦恼、困惑等写在心情释放墙上,回应墙可用来讨论舒缓烦恼的方法、交流经验等。心理墙不只是学生使用,班主任、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将自己的心情与学生分享,同时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与帮助。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会有不愿意让大家知道的心事,但又需要帮助。班级内可以设立心理信箱,学生写信向班主任寻求帮助。此时,班主任要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严格遵守保密、尊重原则,以平等的身份解答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开展心理班会课心理班会课是对班集体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班会课上,教师要着重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借助心理学方法,选择学生共同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或者困惑进行讨论,或者细致地解答,帮助学生心理过渡。
(三)关注表现异常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表现,并及时疏导: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关注在班级中是否有被孤立的学生、是否有故意扰乱班级秩序的学生等等,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生活[4]。
五、制度建设策略
班级文化建设强调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具有引导、警示、约束等多项教育功能。班级制度建设应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去。
(一)自主制定班级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建设的保障,其制定要由学生讨论并一致通过,以确保民主性和执行力。通过班级制度的制定,使班级主人的意识深入学生心中,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信心[5]。教师在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和协助的角色,不能强加干涉。
(二)设置多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岗位轮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管理班级的机会。低年级的岗位设置可由教师协助完成,中高年级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中需要的各种职位,明确岗位的职责,并保证共同履行,如板报更换、班级图书的管理、教室卫生等,都安排特定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竞选岗位,并定期进行岗位的轮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
(三)建立班级监督委员会班级监督委员会可以监督和评估各个岗位的同学是否尽责。委员会的成员要由班级同学选举产生,不可由班主任指派,这样才能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同和信任。另外,监督委员会要与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制定奖惩措施,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与惩罚。综上,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由班主任教师、家庭、社区积极配合的过程。整个班级文化的建设要突出针对性,符合班级现状,彰显班级特色;强化科学性,内容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长远发展;扩大开放性,有效地整合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班级内部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班级管理合力,达到班级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琼.再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8):48.
[2]李元峰.怎样注重教室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效率[D].学知报,2010.6(D06).
[3]张超.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12.
[4]潘丽珊.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10.
1.受到家庭的不良影响“问题”学生多半来自“问题”家庭。试想一个家庭里,父母关系不和谐,“战火”连天,怎么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空间,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2.学生自身不努力学习是一个苦差事,现代家庭的很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孩子缺乏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3.个人资质欠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中考的失利也使他们内心深处产生了挫败感和自卑心理。来自“问题”家庭的学生甚至思想具有极端性、攻击性。当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尤其是班级里“问题”学生的情况,这样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打开学生的心结。另外,教师应该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都很重要,要以理服人,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二、关爱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强化思想教育工作,渗透班级文化
初中毕业刚刚踏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渴望成熟,却在现实和理想中踌躇。当学生信任一位老师时,那位老师就是一盏明灯,可以唤醒他们的心灵,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所以,职业学校的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时而是“魔鬼”时而是“天使”,一方面学生会因缺乏约束力而惹出各种事端;另一方面,学生又像依恋父母的孩子一样依恋教师。所以,教师要关爱学生,获取学生的信任。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采用和普通中学一样的思想教育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相比较薄弱,精力不能持续和高度集中,所以对学生需要耐心地采用大强度、反复教育的方式。如果我们将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深入人心,即可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思想道德教育不等同于简单、重复的说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备课,广泛举例,旁征博引,并将班级文化作为核心内容渗透其中。思想教育在新生开学后的两个月非常必要,它起到一个很好的强化作用,在不断的强化中,将正确的人生观、班级文化、日常行为规范置入学生的内心。另外,教育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主题班会、分组讨论、单独谈心等形式,只要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教育契机,方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班徽、班歌、班旗,制定班级公约,弘扬班级文化
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弘扬班级文化,可以为班级设计班徽、班歌、班旗。例如,笔者带过的2014级多媒体平面设计(2)班,为了体现吃苦耐劳、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的精神,笔者建议以骏马为主题设计班徽。这项活动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对骏马所代表的班级精神的思考。设计出的班徽被挂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时刻提醒大家:要吃苦耐劳,在学习技术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后来,我们又征集了班歌和班旗,一时间班级刮起了设计的热潮,大家集思广益,交流设计理念,分享设计心得,这个过程加强了班级文化的渗透,使班级文化深入人心,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设计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班级公约,从学习、纪律、礼仪、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约束学生的行为。班级公约的建立是在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后,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对日常行为规范评价的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班级公约的建立要全面、精练、细致,它体现了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班级公约是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公约,就要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共同遵守。那么,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落实上,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一是建立班级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和量化积分表;二是进行班干部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学会管理;三是树立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把表扬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方能起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四、班级口号挂嘴边,班级文化建设标语
墙上贴,时刻激励学生班级口号能够起到振奋精神、集中注意力、强化班级文化的作用。班级口号的设计要简洁,有感而发,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笔者曾经带过一个班,班级口号是:“态度改变学习,学习改变命运!”这个口号是鼓励学生端正态度学好技能,终有成才的一天。笔者告诉学生其实他们本是一匹骏马,只因顽皮、贪玩,走失了方向,只要他们端正态度,带着目标,就一定会回归正途,重新驰骋在草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班级口号需要经常读诵,可以安排每天课前、早自习、晚自习前背诵,而且要带着感悟和自信喊出。就像冲锋陷阵的士兵吹起了冲锋号,口号凝结了全体同学的力量,使每个学生都精神焕发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另外,班级文化标语对引领学生的思想也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例如,针对学生厌学情绪,可以张贴“天道酬勤,厚积薄发”的标语;针对青春期的学生叛逆、不服从管理,可以用“把脸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还有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守法守纪,惜势惜时”、鼓励学生坚忍不拔的“生命朴实如草,自当不怕沉浮”等标语。十六七岁的学生常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踌躇不前,对人生、理想迷茫,自控力不强,甚至深陷迷途。新颖脱俗的班级文化标语是一种无声的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它是照进学生心扉的一缕阳光,构筑起他们的精神家园。
五、加强家校联系,设立班级群,共同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一、幼教文化建设现状
1. 认识比较落后
老师们普遍认为,中小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传授知识文化,因此文化育人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幼儿教育则不需要太多知识,只需要教幼儿生活常识、养成习惯、健康成长即可,因而不适合进行文化育人。同时,老师们也经常将知识与文化等同或互换,造成认识上的误区。由此,超过8成的幼儿教师们思想上不重视文化育人理念。
2. 行动不够积极
老师们既然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和加以重视,在行动上也就相对迟缓,不够积极。老师们对于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显得漫不经心,或疲于应付,或形式主义,不愿意订阅幼教类业务期刊,不主动学习幼教知识;班级文化建设也随波逐流,或互相抄袭,造成班班相似或雷同;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不够严厉,活动次数少,育人成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等等。
3. 氛围不够浓厚
在传统理念支配下,幼教文化氛围显得比较单薄,迁移默化难以发挥出来。如治班理念仍然以严管、灌输为主,缺乏柔性,缺乏人文性,小孩会产生逆反心理;文化宣传较少,文化元素较少,小孩只是感性认识一些活动图片,对心灵触动和习惯养成收效不够明显;实际教育中仍然以守旧低效理念指引,或是新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等等。
4. 建设不够系统
由于对文化育人理念理解和认识不够到位,老师们往往从自己对文化育人的理解出发进行实践和建设,注重形式忽略内容,显得热闹非凡,却缺乏实质性内容或缺乏明确指向,造成幼教文化建设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5. 成效不够显著
纵观一年来的文化育人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好评,但是跟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如老师们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工作自觉性没有根本性改善,幼教管理仍然需花较大精力,幼儿的习惯养成、常识习得仍显得较为被动。
二、幼教文化建设对策
1. 加强教育,有效提高认识
实施文化育人的关键是教师文化建设。为此,要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师对文化育人的理解和认识,主动提高文化素养并付之于幼教实践。如组织幼儿教师订阅幼教期刊,定期进行集中学习交流;组织幼儿教师座谈会,专题研讨文化育人理念;组织文化育人理念正文比赛,促进教师的自身学习和进步;邀请专家教授到园开讲专题讲座,让幼儿教师感受知识与智慧震撼;定期组织老师们到开展文化育人成效显著的学校参观学习,切身体会文化育人的好处并转化为实践动力。
2. 加强考核,促进主动参与
在推进实施文化育人之初,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效落实机制十分必要。为此,根据本园实际并充分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和平县阳明实验幼儿园实施文化育人工作考核细则》,对落实文化育人工作作出具体要求和规定,充分调动教师的实践积极性。
3.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实施文化育人的催化剂。为此,要将开展文化活动的信息及时上送县教育局网站报道,通过报道促使其它班级争先恐后开展文化活动;定期编印工作简报,交流老师们文化育人工作的经验,提升效率和质量;邀请媒体记者进行专题报道,形成全园实践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
4. 加强规划,形成有机系统
为避免文化育人零散杂乱的局面,有必要集思广益进行统一规划。本园多次研讨、几经修改,终于制定《和平县阳明实验幼儿园实施文化育人中长期规划》,使全园实施文化育人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实施途径、育人载体和保障措施,使得实施工作可以顺利推进。
古人云:“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建设和学生个性的社会化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的重要价值,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下面是笔者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点做法和心得,在此和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1 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前提
所谓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的布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当然班级环境布置不仅仅是随意地帖几张图案或是口号标语。而应该是要先有个整体的规划和具体的主题。笔者在布置班级时,采取的是绿色清新的班级环境主题,主要是给学生在课间休息和学习时有个绿色大自然的感觉,缓解上课和学习时的疲劳。因此,在布置时,用的主要是一些自然植物为主的选材。
2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保障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2.1要建立一个好的班级公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笔者让学生自己参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制定了《班级公约》,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作保障,从而使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2大胆实行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一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观念,因此,笔者及时制定了“班级事务值日责任制度”(每天设两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通过新型班级管理体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从而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3 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灵魂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理论:班级是一个特别的社会组织,它也有自己的特质文化。一个完整的班级群体,应该由学生、班干、班主任这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学生为重点、可反复循环且互动发展的链接(见下图)。
如果,我们把木桶里的“水”比喻为班风和学风,那么,“木桶的容量”就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效;我们将“木桶原理”中的第一大要素“木桶的长短木板”比喻为学生及学生素质的整齐度;木桶之“箍”比喻为班干及班干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木桶“桶底”比喻为班主任及班主任的服务与协调能力;“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比喻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集体观念;“木板与桶底之间的缝隙”可比喻为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沟通配合、相互理解的程度。
3.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
“木桶理论”说明了班级的整体战斗力,制约于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制造木桶是为了盛水,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首先必须着重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这条理论对应的做法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我们可以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密切关注特殊学生”的工作策略。这里的两头,一是指走在班级前端的班干和各种积极分子;二是指那些缺少学习积极性、自律性也不强的学生。密切关注特殊学生,指的是家庭贫困或者某方面缺乏比较严重、不太健全的
学生,对于特殊学生,我们要给予鼓励与认可、班干、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增长他们的自信心,会使他们往长木板方面转变.对于那些缺少学习目的、自律性也不强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再帮助他们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其自身的转化,以改变“短木板”的长度。
3.2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还应减少木板缝隙,增强凝聚力,防止木桶漏水现象。没有凝聚力的班级在将来的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首先,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在和学生的接触中,我们要以引导学生思想、建立亲和力为主,当学生的思想受到我们的影响,并且在思想感情上与我们产生了亲和力之后,我们所发出的“指令”也易于被他们接受。在这一基础上,可以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礼”的方法来管理学生,我们不应该用各种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使他们去适应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这可能会让学生脱离生活实际,造成学生抵触心理;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内在需要和心理需求出发,不是以管理为主,而是以服务和教育为主,在对学生提出学习、生活和纪律等要求的同时,先讲清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不这样做行不行,让他们逐渐向自我完善、自我教育方面发展,让他们的观念逐渐从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转为自我管理。
3.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团体的每日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共有规划。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它是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息、价值观、态度的总称。班级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组织文化,渗透到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
班级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学生个性发展是在班级文化背景下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丰富班级文化的内涵,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每个班级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与特色氛围,从而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构建丰富的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班级特色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主旋律,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构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在当前,我们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点。
1.精心布置班级环境,努力创设文化氛围
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赏心悦目,环境的创设让班级文化灵动精致,所以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要着力设计和规划班级环境,大力搞好班级环境建设,从净化、美化入手整治班容班貌。
班级是学生所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温馨、优雅的环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对学生的快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室环境的创设上注重于营造书香氛围,整体风格上偏重于简洁明快。
"晨曦里,我们启航"是我们教室外面的展示栏,这里,是学生描绘世界的画布,也是放飞梦想的天空。在这个展示栏里,有班上各任课教师的简介,有各方面的优胜者照片,还有班训、口号、班徽、 班级公约 、班主任寄语等。
"悦读图书角"是与他人进行互换阅读,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一方书香弥漫的小天地,每日午餐后学生带一本书回到自己的座位,或独自品味,或邀友同读,赏心悦目,乐在其中。
教室后面的"落笔凝神韵,泼墨聚闲情"的展示栏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这里有他们的日常佳作,也有他们的涂鸦作品,配上几朵颜色各异的精致的纸花,虽不华丽,却也算得上是"书香花香心香,香香醉人"了。
教室后面的黑板更是大家展示才华的地方,可以按照学校要求办主题黑板报,也可以随心所欲展示自己。
同时充分利用教室空间,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出学生作品;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
形式内容:
公告栏:课程表、班级考核分数、报刊杂志名单,临时通知等。
生日栏:张贴每月的小寿星照片。
荣誉榜:学生在课外取得的一些成绩,展示出来给大家,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
心语心愿:学生们的心愿卡 。
读书驿站:学生们读过文章、书,看过电影等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给大家推荐好书等等。
书画天地:学生们自己满意的字、画、作业展示。
2.确立明晰的班级目标,努力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建设目标--建立一个健康阳光 、团结互助、文明守纪、热爱学习的班集体。培养守纪、勤学、感恩、善良、宽容、责任、正义的学生。
我们的班名:启航班。
我们的班训:我为班级添光彩,班级因我而精彩。
我们的班风:团结 分享 乐学 感恩。
我们的口号:为梦启航,卓越一班。
我们的班歌:左手青春,右手年华。
我们的班徽:一艘启航的帆船。
班主任寄语:
不抛弃,不放弃,做最好的自己
自从踏入班级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了一个整体,
面对困难我们互勉互助,面对挫折我们齐心共渡,
理想为舵,勤奋为帆,我们鼓足勇气,
持之以恒,坚定不移,我们永不言弃,
不抛弃,不放弃,做最好的自己!
3.完善班级制度,让班级文化生动平实
制度是班级发展的有力保障,如何让学生从心理上容易接受那些冷冰冰的硬性规定并自觉去遵守呢?于是我们把日常习惯、课堂守则和课间纪律等制定出来,并自觉遵守,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和学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 :
学风严谨 拼搏上进
谦谦君子 娴雅淑女
心胸宽广 文明守信
尊师爱友 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 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 永不言弃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十大习惯,即:升国旗时应肃立,微笑问好懂礼仪。别人讲话耐心听,自己定了就努力。坚持锻炼不挑食,楼梯右行不拥挤。他人东西莫乱动,公众场合不失礼。东西用后放原处,卫生保持记心底。
在完善班级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具体行为目标,即争做清北希望之星、名校希望之星、进步之星、守纪明星、爱心之星等等。
4.开展多彩班级活动,让班级文化启智冶情
班级活动是一个班生命力的具体体现,能使班集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焕发出孩子自我教育的潜质,在老师的协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在两年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4.1 开展"挑战"系列活动:挑战自我,挑战清北希望之星,挑战朗读,挑战创新等,学生在挑战的过程中提升自信,赢得快乐。
4.2 开展"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每个学生每期至少读两本书,有条件的订一份期刊,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4.3 开展撰写"凡人睿语"活动,每周一个主题,如自信篇、快乐篇、学习篇、成长篇等,让学生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感悟自信,体验快乐。
4.4 传统佳节主题活动。抓住节日的契机,利用手抄报、小演出、故事会、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勤俭节约、感恩回报、保护环境等教育,把节日打磨成闪闪发光的教育珍珠。
4.5 开展"我值日,我负责"活动,通过角色转换与换位思考赋予他们爱心、自信心与责任心,让他们在班级管理的舞台上尽情地饰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到不一样的班级生活。同时,由"值日班长"和教师共同书写《班级成长日记》,真实地记录开展班级活动过程中的学生的感悟及教师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