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12年的建筑业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年的任务。首先,我代表市住建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稍后,省建管局宋局长、宋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凝心聚力,创新管理,全市建筑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住建厅、省建管局的大力指导下,全市城乡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以“做大做强建筑业”为目标,以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纲领,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全市建筑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全面推进发展模式、增长方式、体制机制转变,建筑业规模和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50.5%,完成省计划的132.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地税12.9亿元,同比增长51.7%,占全市地税总收入的13.1%;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4万个,同时带动了上下游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从业人员在建筑业获得直接收益大幅增加,为提高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就业和改善居民生活做出了贡献。
(二)龙头企业带动支撑作用显著。目前,全市建筑业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已发展到832家(不含市政、园林绿化、水利专业),其中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级、一级企业21家。以天元集团为代表的龙头骨干企业在完成产值、新承揽工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实现增加值、上缴利税等方面起到了支撑带动作用。其中,天元集团完成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45%;冠鲁集团完成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79%;两家企业完成产值约占全市的41%。
(三)企业资质等级全面提升。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拓宽经营领域,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引导建筑业企业由传统房屋建筑业为主向市政、交通、路桥、水利、电力等专业拓展,逐步建立主业相对集中、各专业齐备、适应市场速度快、队伍结构合理的大建筑业格局。全年共帮助43家企业进行资质升级,同比增长72%;其中主项二级升一级6家,三级升二级24家;增项二级升一级3家、三级升二级10家。共审批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3家,专业增项23家,装饰装修企业7家,市政专业企业5家。
(四)外出施工开创良好局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广辟“外出兴业”之路。2012年,全市外出施工人数达到10万人,签约工程总造价195亿元,累计完成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66%。建筑队伍和劳务用工已辐射除以外的省级行政区,及20多个国家。建设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在京施工先进企业”称号。
(五)建筑市场管理明显规范。坚持文明执法、和谐执法、规范执法,认真做好建筑市场综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切实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经营行为,严厉打击不正之风。2012年,全市共立案处罚企业243家,罚款384.8万元,同比增长53.1%;其中市直立案处罚企业41家,同比增长412.5%;罚款129.4万元,同比增长618.8%。规范了建筑市场五方责任主体市场行为,确保建设程序得到认真履行。强化了市外进临企业的规范管理,增加地方税收3亿余元。
(六)劳务企业进一步发展。加强对劳务分包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的政策培训,积极引导他们以合资入股等方式,成立劳务分包企业,变“散兵游勇”为“正规军”。鼓励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农村建筑队、个体业户等组建劳务分包企业。引导大中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分离作业层,组建独立的劳务分包企业。2012年共审批劳务企业43家,全市劳务专业企业已发展到248家。
(七)装饰装修业实现健康稳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出台了《市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坚持规范与引导并重,管理与服务并举,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装饰装修企业已发展到123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7家、二级资质企业30家、三级资质企业86家。2012年,全市主项为装饰的三级以上资质企业完成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20%。
(八)建设领域清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新监管措施,实行“12345”工作联动机制,将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与养老金拨付等5项工作挂钩,形成了“一处拖欠、处处受限”的监管体系,有效遏制了建设领域农民工欠薪现象的发生。在全市建设领域推行了农民工工资银行卡发放制度,目前,特级、一级企业已100%实施,二级企业85%实施,三级企业65%实施。2012年,共受理解决拖欠投诉482起,同比下降26%,为农民工催回工资3120万元,惠及农民工5310人次。我市在全省建设系统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特别是春节前,实现了零集体上访,住建委门前没有发生堵门上访现象。
(九)治理粘土砖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经过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的共同努力,十年屡禁不止的粘土砖厂治理工作实现重大突破。目前,全市138家粘土砖厂已全部拆除,168家非法页岩砖厂除13家待拆外,其余全部拆除、整改完毕;共清理和节约土地约2万亩,节约燃烧标准煤3.2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500吨/年。市人大常委会在视察时给予充分肯定,全省治理粘土砖厂现场观摩会推广了我市的做法。
可以说,2012年是我市建筑业整体推进快、指标增幅大、发展质量优的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有几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一是坚持创先争优,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始终把跨越发展、率先发展作为建筑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超前谋划、高点定位、创新管理思路,继承发扬了铁军精神和建筑金字品牌,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形成了行业领先优势。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激活企业发展机制。近年来,我市建筑业改革始终走在同行业前列。实践证明,改革激活了机制,转型提升了活力,加快了建筑业各种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建筑业发展运行机制。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开发上,还是对企业资信的重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等方面,各建筑企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增强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保持了强势发展的态势。四是坚持保障权益,维护产业和谐稳定。加强劳务用工管理,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体系和劳务工资保障金、农民工工资储备金制度、农民工工资支付银行卡制度、清欠工作联动机制和市场督察制度,保证了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五是坚持强化领导,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始终把建筑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以《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支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智力支持和宽松的环境。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累积性问题依然存在,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的发展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重视程度不高,个别县区未将建筑业发展摆到应有的位置。二是建筑市场整体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是建筑企业综合素质还不高,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科技人员数量不足。四是企业资金压力大、融资能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五是龙头企业少,缺少骨干企业群的引领和带动。六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存在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违规发包、肢解工程、总包企业以包代管、转包、违法分包、垫资施工、压级压价等违规行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尽快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做好2012年的建筑业工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持续扩大内需的政策对建筑业发展产生了强劲拉动作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系列政策的实施,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享受中部地区政策等都为我市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坚持宏观调控政策,逐步收紧投资、信贷增幅,对建筑业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今年下半年可能会面临市场萎缩、开工不足等困难。因此,我们要保持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注意加强对建筑业的运行指导,防止出现大的波动。
基于以上分析判断,今年全市建筑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的总体要求,以“做大做强建筑业”为目标,努力实现我市建筑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稳中求进。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在产业布局优化、企业提质增效方面下功夫,提升行业竞争力;以市场开拓为手段,内优外拓,壮大行业规模;以市场管理为杠杆,处理好规范秩序与搞活机制的关系,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政策服务为保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加快行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全年建筑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建筑施工从业人数29.21万人;其中,外出施工人数达到11.5万人,签约工程造价224亿元,完成产值138亿元,实现增加值32亿元。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实现地税14亿元。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狠抓转型升级,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一要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专业施工能力,积极构建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大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企业为主体、相关企业和劳务企业为补充的行业发展结构体系。总承包企业要向专业领域拓展,进入高技术含量施工领域。市里将大力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做大、做强。二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特级资质“保级”工程,引导一级企业向特级企业进军,二级企业做大做强,三级企业做专做精,中小型企业加快向技术公司、专业公司转变,主动为大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各建筑业企业要积极与市内、市外大企业建立行业联盟和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形象、打响品牌。三要坚持多元化经营。各建筑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在产业链纵向延伸和跨行业横向拓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投资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拓展水利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璜、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生态环保等领域,打造新型行业产业链。进一步扩大资本经营在企业经营中的比重,天元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要积极探索,争取在短期内开创我市建筑业企业上市的先河。四要优化发展方式。加快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一级以上企业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以“企业股份化、管理集团化、手段信息化、员工职业化”为方向,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要积极落实市里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在外出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育战略型企业家、创新型经营团队、专业型技术团队、实战型项目团队、巧匠型工长和技师、成建制劳务层等六支队伍。
(二)狠抓市场开拓,培育建筑业发展新优势。市场是建筑业发展的载体和生命,必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强全市建筑业实力,膨胀全市建筑业规模。一要壮大传统市场。不断巩固和扩大北京、上海、天津、海南、济南、青岛、东营、新疆等传统市场份额,使之成为支撑全市建筑业跨越发展的主力板块。规模比较大的二、三线城市发展空间非常大,全市建筑业要盯紧二、三线城市,全面接轨城市建设、园区拓展、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和新农村建设。二要抢占新兴市场。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沿海开发等战略实施的机遇,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外出施工有较大增幅。抓住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加快推进和享受中部地区政策的有利时机,提前介入,早有作为。在主攻重点市场、品牌市场、规模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放大人才、技术、装备、品牌等优势,努力把目前的一般市场培育成未来的新兴市场。三要冲刺高端市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综合性项目逐渐增多,EPC、BT、BOT等形式的工程承包不仅处于高端、竞争小,而且有着很大的利润空间。要鼓励建筑业企业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支持专业企业快步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指导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创立工程咨询公司。四要拓展海外市场。鼓励市内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集团和国际知名承包商的联系,建立战略同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增强“铁军”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龙头骨干企业要借助已拓展的境外市场,积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天元集团等有对外经营签约权的建筑企业要找准市场切入点,及时掌握信息,抓住机遇,想方设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狠抓市场管理,推动建筑业科学规范发展。以规范市场主体为主线,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市场动态监管力度,强化市外进临企业管理,规范劳务用工行为,拓宽监管领域,重点探索科学规范市场主体与实现建筑业整体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一要加强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在已有考核办法基础上,制定全市建筑市场五方责任主体信用评定和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和报送,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诚信建设基础数据库,完善各方主体诚信档案,将资质审批、市场稽查、质量安全许可、评优评奖与市场主体信用考核评定挂钩,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业主、企业和个人予以曝光和处罚。二要加大市场动态监管力度。以加强工程承发包行为管理为重点,开展建筑市场执法检查,严厉处罚肢解工程、压缩工程、压缩工期、压低造价、虚假招标、资质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市场违规行为。规范专业发包工程,如装饰装修、设备安装、外墙保温、消防、智能化等,要进入招标投标程序,严格工程造价管理,维护地方税收利益。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管理,将市场执法与现场安全质量检查相结合,形成监管合力。各县区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市场动态监管力度,定期报送本地市场监管情况。三要进一步强化外地进临企业管理。完善进临施工备案制度,对进临企业的诚信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强化进临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进临企业预警约谈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和质量安全检查力度,维护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四要规范劳务用工管理。加强劳务企业资质管理,健全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强化总承包企业对劳务企业日常作业和用工情况的监管。严格劳务合同和工资支付监控制度,积极推进建筑业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卡、工资卡一卡通建设,强化劳务工资保证金、储备金制度执行,逐步实现全市建筑劳务从业情况电子档案化管理。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建筑;管理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 F5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的建筑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正在与国际建筑的市场进一步的接轨,建筑市场在享受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强大的压力。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做到在最大的程度上挖掘外国的潜在市场,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竞争能力,这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我国建筑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我们最主要的就是做好建筑行业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工作。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建筑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建筑业矛盾体现在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的主管管理水平落后
健康发展的建筑业能够给建筑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创造良好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基础。从现在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建筑市场存在着一些非良性运行的因素,地方保护、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责任不明等问题;这些都是不利于建筑业发展和建筑市场规划的,法制建设好建筑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同时市场主体的行为也不规范,合同管理制度和招标投标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行政管理人员的命令以及主管者的意志会干扰建筑业的发展 。
(二)建筑市场的自治能力较弱与主管部门的政策放权问题
我国的建筑市场不够成熟,政府实行一定的干预很有必要,可是如果根据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来调整和规范政府管理,就不仅代表着降低、缩小政府部门的干预程度以及范围,还表示对于市场的放权,使得市场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自治。这样一种状况表现出了矛盾,一方面建设的主管部门对市场进行放权,另一方面现在建筑市场的自治能力较弱,两者存在着矛盾。
三、我国建筑管理体制创新
(一)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近年来,随着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公共事务的管理实施方法变成了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协商、合作、确立共同、认同的目标。这个机制的本质就是公民和政府共同对公共的生活进行管理,使得公民对公共的管理活动产生最大限度的赞同。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二)合理配置政府职能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的发达国家的改革注重重新设计政府的职能和调整组织机构设置,使得决策和执行得到相对的分离,从而使得执行和决策质量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如果想提高建筑市场的监管执法力度和质量,同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强化行业自律。管制不应只有许可手段,更多的应采用信誉约束机制,即行业自律,应把资质管理与行业自律结合起来,逐步以资金、技术和信誉的竞争取代资质的竞争。可组建综合执法行政队伍,根据两个权利的“相对分开”原则,监督管理和政策的制定、检验职能和监督管理相对分开,切实的加强执法的力量,做好社会管理和政府执法职能的突出,使得行政和执法体制做到高效、统一。
(三)大力发展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管理信息化同政府的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结合在一起,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及重组、规范与优化行政部门流程,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务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可以转变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力度。比如,质量安监司、建设部门市场管理司和信息中心一同在实行全国建筑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信息系统,从某一个项目的招标和投标、开工许可等建筑业的市场活动主体步入市场到建造中对各部门的市场主体进行监管质量安全行为到竣工备案以后方可进入到消费市场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效率,向社会公开管理结果,加强社会的服务职能,同时将监查结果列入已建成的数据库中,作为诚信合法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四)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项目的管理和投资方式正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以资金和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的工程项目会越来越偏向选择工程咨询总承包或者设计施工相统一的服务方式,这些是国际大承包商进入中国市场第一步要争夺的目标。国内建筑业应尽快完成产业升级,进一步强化工程咨询服务企业管理方式,促进其快速发展。
(五)强化市场机制
我国的建设行政主管单位要根据《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建筑方的责任主体的安全行为和市场行为以及质量行为实施监督管理,在公平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下,通过优胜劣汰促使企业提升形象,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不断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内部调整工作,逐步调整为进行结构。此外,政府部门应向为企业和单位服务方向努力发展,消除一切可能束缚企业内部调整的相关政策及体制,进而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
(六)做好建筑业信息技术的引导
随着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特征和类型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复杂,工程的服务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建筑业的市场化进程,促使各类业主要求项目管理的良好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很难通过传统管理的手段来实现高效、精确的项目管理,所以建筑业重点发展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建筑行业的竞争力。只有尽快提高建筑行业自身信息化的水平,才可以更好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
(七)调整扩大建筑结构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所有的行业对于整个的全球经济来说都是子系统,子系统的发展要和全球化的资源和发展相适应,仅仅看它在国内自身规模以及水平是不行的。衡量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标志就是整个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应该按市场的经济规律,进行大型国企的战略性重组,尤其要扶持和支持一些管理、技术和资本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密集型工程公司,慢慢的将股权多元化。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好金融相关服务的体系,建设和建立双边的合作协商制度,为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提供信息服务,积极的支持建筑企业到海
外发展,到海外去承包工程业务,开拓海外市场。
(八)协调建筑行业发展
制定促进建筑业的协调发展、提升弱势区域的建筑企业竞争力方针,加快建筑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政策、市场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减免企业的相关费用,减轻负担,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鼓励弱势的企业创优,提升企业的形象,与优势的建筑企业开展交流,建立合作通道,搭建合作平台,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
(九)政府通过对建筑业的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通过提高自身竞争力,来求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可以创新企业的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业。这是为了适应市场化的进程,对投个资方式和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改革,鼓励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工程项目,实现工程总承包和设计施工一体化,国内建筑业如果想要进军国际化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完善服务业的资质管理方式,创新建筑业的服务模式。
其次是积极引导建筑业的信息化和产业化。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工程项目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醒目管理精益求精,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实现高效和精确,所以建筑业应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经真理,尽快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满足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再次是支持建筑业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全球资源的配置,通过开拓国际市场,让建筑业走出国门,不能只看到企业国内自身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国家应该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对建筑业进行战略重组,对有管理、技术和资本的工程公司进行扶持,完善相关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建设多变的服务体系,政府在建设方面,在国际上积极地进行磋商和多边谈判,加强国内参与海外承包监管,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支持企业发展海外工程承包业务,政府为之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四、总结
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快的今天促进了建筑行业建筑管理体制创新,我国政府和建设行业的主管部门不仅要把市场的监管职能加强,还要引导好市场的发展;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建筑行业的结构调整,强化市场监管的机制,制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企业要大力发展工程的咨询和创新服务,做好信息技术引导,还要做好海外市场的开拓。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做好我国建筑管理体制的创新,让建筑业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让柏,庄洁,熊慧萍.浅谈强化和规范建筑市场行政执法工作[J].武汉建设,2009(04).
[2]龚乃范,郑朝晖.浅论建筑行业管理体制的创新[J].中国建设信息,2011(5):59-60.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96家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万从业人员。20*年,全市建筑业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5亿元,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5亿元,实现税收1.85亿元,建筑农民工从外地带回工资近5亿元,被评为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建筑业在体制、机制、规模、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存有明显差距。各级各部门、各建筑业企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全市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大建筑业、大企业、大市场战略,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素质,实现全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建筑业产业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以上;企业外出施工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65%以上。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步伐,增强建筑业发展活力
(一)努力做大做强建筑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股份制、民营化、集团化为方向,支持民营资本受让国有和集体产权,鼓励股权适度集中,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在联合、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资产评估、土地、房产、车船等变更费用,实行规费减免政策。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实行企业资质动态管理办法,争取在3年内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级资质企业1家以上,一级资质企业5家以上,培育出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企业。重点支持我市现有专业承包企业(钢结构、幕墙、装饰装修、防腐保温、防水等专业公司)向专、精、尖、特方向发展,努力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大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建筑业技术进步要以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以科学组织管理为手段,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广泛推广应用建设部十项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要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建筑,鼓励采用环保和节能建筑材料,禁止使用淘汰产品。要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提高工业化生产比重和施工机械化水平,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加快发展劳务分包企业。要加快调整全行业建筑队伍组织结构,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鼓励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分离富余职工,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鼓励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向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劳务分包企业从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合法分包劳务作业工程时,其营业税由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代扣代缴,劳务分包企业应持完税证明向税务机关申请营业税抵免。
四、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
(一)加快实施人才战略。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我市辖区内的院校要适应建筑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大力培养高级技工人才。要建立建筑业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建筑业经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涉外建筑经济人才。各建筑业企业要建立人才培训基金,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计入成本,税前列支,专款专用,确保企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项目经理(建造师)的管理,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优秀的项目部和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加大职称改革力度。建筑业企业中无相应学历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对我市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的专业人员,人事、劳动部门会同建工部门结合专业特点,采取适当方式考核评估后,根据其实际水平直接评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优先推荐申报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积极开展各种学历教育,创造条件鼓励建筑业企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五、大力实施“外出兴业”战略
“外出兴业”是我市建筑业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做大做强建筑业的必由之路。要围绕“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以宣传发动、政策扶持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为手段,积极开拓外埠市场。采取跨产业、跨行业联合,加快资源的整合,形成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实现成建制、大规模外出施工、劳务输出的新局面。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企业外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加强对外出施工队伍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在为外出企业提供资信证明、协调关系、培训人员方面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要建立建筑业企业“外出兴业”激励政策,对外出施工业绩突出的企业,在评先树优和资质升级、增项时优先考虑,并利用好招标投标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外出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让外出施工企业得到实惠。
六、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一)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强化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管理,严格实施招标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施工合同备案、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标、评标行为。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注重对企业的业绩考评,对信誉优良、业绩显著的企业给予适度的激励政策。继续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违规发包、倒手转包、恶意拖欠、偷工减料、鉴证失信、违法劳务分包、非法劳动用工等行为,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以开展创建“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为总抓手,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工程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和加强工程监理,改革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和巡查,对工程质量隐患和通病进行专项治理。重点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住宅工程质量,鼓励企业多创“*班奖”、“泰山杯”等精品优质工程。
(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管理,在工程概算中计提安全生产相关费用,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证和考核体系。改进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方式,建立安全防护用具及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的督导检查,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严格依法查处,鼓励企业争创省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四)整顿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加强装饰市场监管,逐步实行装饰产品市场准入和室内环境检测验收制度,提升装饰行业“工厂化”、“集成化”生产水平。推行装饰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依法查处装修过程中破坏结构安全和使用有毒有害装饰材料的行为,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规范家庭装修市场秩序,培育发展家庭装修有形市场和装饰产品超市,推行家庭装修“一条龙”服务。严格家庭装修企业管理,对无资质承揽家庭装修工程的企业,要依法坚决予以取缔。
(五)推进工程造价改革。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做好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和费率的测算与工作,及时调整完善工程计价标准,加快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改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结算行为。
(六)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枣庄市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劳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全面清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起预防拖欠的长效机制,维护建筑业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逐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和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全市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筑业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改、经贸、外经贸、财政、税务、金融、物价、工商、国土资源、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制订支持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建筑业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争创一流。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建筑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建筑业“树品牌、拓市场、扩影响”打好基础。
(二)改善金融服务环境。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贷款和出具担保函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承揽重大项目提供方便。对诚实守信、经济效益优、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应适当增加授信额度,解决其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要积极探索工程担保市场和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中介机构通过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为中小建筑业企业拓展市场、承接业务拓宽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转变职能。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明确审批责任,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利有制约,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定期调度、考评各镇街、各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分析、解决,推动全市建筑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八、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奖励政策
(一)对“夺杯创优”企业的奖励。凡滕州市建筑业企业独立承包创“*班奖”、“国优工程”奖的项目,奖励施工企业10万元;独立设计创国家级优秀设计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分别奖励设计企业5万元、3万元、1万元;获国家级工法的,奖励企业3万元;获国家级科技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奖、QC成果奖的,奖励施工企业3万元;独立承包创省级优质工程(如泰山杯)、省级安全文明示范(样板)工地的项目,奖励施工企业2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励企业1万元;同一工程获得同一性质、不同级别奖项的,按最高级别奖励。
(二)对资质升级企业的奖励。对一级建筑业企业升级为特级建筑业企业的,奖励10万元。
关键词:建筑业;竞争;技术;深圳市福田区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195-02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福田区建筑业在规模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各项绝对量指标快速增长。
一、主要特点
1.资质建筑业企业是行业的主力。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二普”)数据显示,福田区共有建筑业企业725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415家(一普311家),劳务分包企业17家,以上两类都是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59.6%;资质外企业293家(一普123家),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40.4%。从企业数量上看,资质企业是建筑业的主力军。福田区建筑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88 006人,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69 950人(一普109 541人),劳务分包企业年末从业人员3 722人,资质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占建筑业全部年末从业人员数的92.4%;资质外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4 334人(一普4 556人),占全部年末从业人员数的7.6%。从从业人员数量上看,资质企业是建筑业的主力军。福田区建筑业总产值568.53亿元,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总产值531.54亿元(一普219.26亿元),占总量的93.5%;资质外企业总产值36.99亿元(一普7.07亿元),占总量的6.5%。
2.民营建筑业表现活跃,各项指标占近半比重。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中,内资建筑业企业396家,从业人员数164 620人,建筑业总产值516.15亿元(一普235.03亿元);港澳台商投资建筑业企业15家,从业人员数3 350人,建筑业总产值7.09亿元(一普4.03亿元);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4家,从业人员数1 873人,建筑业总产值8.3亿元(一普4.96亿元)。民营建筑业企业298家,从业人员数81 885人,建筑业总产值254.21亿元(一普98.06亿元),以上指标分别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的71.8%、48.2%和47.8%,民营建筑业表现突出,各项指标均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近半的比重。
3.建筑业各行业发展平稳。二普数据显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31.54亿元,比一普增加312.28亿元,增长142.4%,年均增长24.8%。其中,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279.41亿元,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的52.6%,较一普年均增长11.7%;建筑装饰业完成产值192.34亿元,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的36.2%,较一普年均增长31.3%,是建筑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建筑安装业完成产值55.21亿元,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的10.4%,较一普年均增长11.1%;其他建筑业完成产值4.58亿元,占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的0.8%,较一普年均增长7.5%。
二、发展的动力
1.宏观环境利好拓展发展空间。2004―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加之近两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爆发式的房价上涨,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在宏观环境的有力支撑下,随着政府在招投标、工程验收、资质评定等行业管理方面日趋规范。
2.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促使企业迈向新台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福田区的建筑业企业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建筑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建筑业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吸纳、培养,从提高人员素质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32 436人,占年末从业人员数的19.1%;工程技术人员34 228人,占年末从业人员数20.1%,高学历和较高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促进了企业施工技术和生产效益的明显提高。建筑业企业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严把质量、安全关,加强管理,创新管理制度,促使建筑业企业迈向新台阶。
3.行业内不断延伸,发展格局多元化。福田区建筑业企业不断拓展行业领域,从单一的房屋工程建筑向铁路、道路、隧道、桥梁、水利、港口、工矿、架线和管道等多行业并进。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从事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的企业1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9.15亿元;一普为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15亿元。二普中,从事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的企业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7亿元;一普为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5亿元。二普中,从事其他土木工程的企业3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53亿元;一普为1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71亿元。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竞争加剧,“蛋糕”被优势企业瓜分。建筑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不断强化以及国家对建筑业节能、环保技术的大力倡导,行业内呈现资源向优势企业继续集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上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平均建筑业产值为1.28亿元/家,一普为0.71亿元/家,企业平均产值增长较快。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产值前三十位企业的产值总额为312.47亿元,占总量的58.8%,前三十位企业的企业平均产值为10.42亿元/家,其他企业的平均产值仅为0.57亿元,其他企业的平均产值较低。
2.行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偏低。虽然近几年福田区建筑行业取得长足发展,总产值连年增长,工程结算收入也节节攀升,但利润收益情况总是不尽人意,二普的产值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较一普均有下降。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54亿元,产值利润率2.7%,低于一普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合计513.73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2.8%,低于一普0.8个百分点。近几年福田区建筑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采取优化劳动组合、控制建筑队伍规模等措施,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二普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294 762元/人,比一普增长67.3%,但比上年仅增长0.3%,增幅较小。 二普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387.07亿元,负债合计为256.24亿元,资产负债率66.2%,较一普高9.8个百分点。
3.资源制约、成本上升加重企业负担。近年来由于国内建材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二普期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工程成本488.67亿元,占工程结算收入的89.8%,比一普增长1.4个百分点,处于高位区间。由于钢材、木材、水泥、柴油等价格上涨较快,导致原材料的消耗成本上升。经营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项合计为25.06亿元,占工程结算收入的4.6%,较一普小幅降低。工程结算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四、发展建议
1.完善监管与扶持,促进有序竞争。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等建筑业法规,坚持工程强制性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行业监管、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严密监管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违规发包、倒手转包、恶意拖欠、偷工减料等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建筑市场信用制度,各级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要健全市场各方主体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组织开展对业主、建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加快建立信用保证体系,完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并逐步与财政、金融、税务、保险等有关部门链接,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具有约束力的社会信用管理新体系。提高建筑市场准入门槛。各级建筑主管部门要根据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要求,重新确定建筑业新的技术要求和素质要求,明确市场准入原则,杜绝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从事建筑业。
2.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建筑科技进步,加大建筑科技推广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引导企业更新技术装备,加快技术改造,全面进行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使福田区建筑企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和信息技术应用率有较快的提升。努力构筑建筑业人才高地,牢固树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引进人才,全面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项目经理队伍、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和技术精湛的一线操作技工队伍。
关键词:经济转轨时期 不良问题 发展对策
在经济转轨期,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建筑业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它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制约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 我国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业的管理体制问题 。第一是建筑业的归口管理问题。改革开放前,由于建筑业被视为基本建设提供劳务的附属部门。加之集中的计划体制过分追求公有的制度形式。于是所有建筑企业都是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形式组建。又由于各部门为各自利益驱动为完成计划任务,从管理协调角度出发,各部门于是又各自成立行业内部的建筑施工企业。如铁道部,以铁道工程兵部队为基础与铁道部的行业行政管理机构归口,在中央和各省分设中铁建设总公司及中铁第一局、二局……;而冶金部则又分设中国冶金建设总公司及中冶第一冶金建设公司、第二冶金建设公司……;交通部也分别有相似建制。其实,这些施工企业都可以完成一项共同的施工任务: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项目的任务。只是由于各行业内的特殊要求各有差异,因而对技术要求有所区别而已。但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是可以胜任上述各行业的工作的。这就是说上述各部门、各行业分设建筑施工企业是不科学的,资源没有有效配置。而整个建筑行业的行政管理又是分散化,中央一级是城乡建设委员会(正部级),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局(副部级)负责中央各部委在京的投资项目施工任务。各省的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局……分别负责各省的中央地方企业的投资项目施工任务。各省也分设省城乡建设委员会,再下设规划设计和建筑施工、土地管理等相应部门。因此,建筑业的这种管理模式十分不规范,很易政出多门,管理环节繁杂。随着经济发展的演进,它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弊端。第二是建筑企业的落后管理模式。严重依附于政府,这一点与国有工业企业相似,难以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的竞争主体,而是听命或受制于政府;建筑企业严重依附于基本建设,只作为完成基建投资的施工单位,以基本建设预算价格代替建筑产品价格,不是以独立的建筑商品生产者的身份存在;企业组织结构模仿军队建制,即所谓团级的建筑公司,营级的工程处,连级的工程队,下面还有班组,不是按照工程项目的需要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企业产权虚置,所有者缺位,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者责权模糊,这正是政府部门多头干预企业的体制基础。
2、建筑市场的培育和建筑产品价格政策问题。我国建筑市场正处于初始阶段,市场诸要素以及与之配套金融、价格、建筑法规等相对落后,造成市场体系不完善,规则不健全,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工程发包中的混乱现象突出,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环境还未形成。我国建筑产品价格不合理,价格背离价值,已困扰建筑业多年。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①价格水平低,价格严重背离价值;②计价结算方式守旧,不适应商品经济的交换方式;③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是至今建筑业难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的症结所在。
3、工程质量问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住宅质量问题比较多,质量通病仍然存在。建筑企业大多重速度,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企业完成的产值很高,但效益却很差。管理的随意性,以“人制”代替法制,缺乏必要的法规和制度保证;以包代管,使原有的基础管理也随之受到削弱;在工程质量管理上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空白,在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软件应用水平还很低。
4、社会化劳动保险问题。建筑企业社会负担重,承担了许多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从幼儿园、医院到退休养老等,企业无所不包。税赋负担重,建筑企业承担的税种繁多,税率较高,利改税及新税制实行后,企业的流转税占利税的比重由1984的41.2%上升到2000年的78.6%,企业净留利则由14.8%下降到9.5%;债务负担重,我国建筑企业大多没有流动资金,完全靠银行贷款,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建筑业的经营特点是流动性,因而最需要实行社会劳动保险制度,解脱少数企业离退休增多,社会负担过重的困难,使企业能够增加市场竞争的能力。
5、人力资源和技术素质问题。建筑企业中非技术工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技术工人相对匮乏。企业缺少先进实用的小型工具和一些应有的工具,先进工具普及化水平低,机械设备只在大型及主要项目上才可以采用。
二、发展我国建筑业的具体对策
因为建筑业经济运行的模式为:产业组织实体是建筑企业,运行基地是市场,调控主体是政府,调控对象是市场行为这个模式,即:政府调控管理市场,市场调节经济,并引导组织企业。这一模式是以企业为,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调控主体,实行政府—市场—企业双向调节。在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市场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企业尚未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力量,政府仍然在相当的范围和深度上发挥着作用。所以说,建筑业的动力机制具有双重性,即存在两个动力源:政府和企业。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从政府这一方面来探讨建筑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1、建筑业管理体制必须实施归口管理。我国建筑业的管理必须分为三个层次的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国务院设立建设部,它作为中央一级的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侧重于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省一级设立由建委设建设厅,其职能是在国家总体安排下来规划地区的行业发展;在大、中城市一级的行业管理是通过设立城市的建设管理局,其职能是调控本市、本地区的行业发展。特别是行业政策、企业资质审查、招标投标、报建、市场准入制度等必须统一归口到建设行业管理部门部。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五大产业之一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可以为国家增加巨额收入和积累的,应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计算其产值和国民收入。使建筑业作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切实把产业归口统一管理。建筑部作为统管全国惟一的产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把产业归口统管的职责承担起来。只有形成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念,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把建筑业套装在工程建设管理之中的管理体制和习惯做法,才能制定和实施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有利于振兴建筑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也才能使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适应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形势。一些建筑企业在行政上可能有不同归属,但在业务活动上,在职能管理上,要统一归口。同时,建筑企业只有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才能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2、大力培育建筑市场,健全建筑市场的价格机制。建筑业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当前,需要加强法制管理,对建筑业投资主体的行为必须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对招标单位亦应实行资质认证制度,建立以工程质量保证和工程保险为核心的 “工程终身风险管理“制度。同时,要培育与建筑承包市场相配套的劳务市场、材料市场、金融市场,建立招标等中介组织体系,为造就全国统一的、国内外联通的大市场而努力。为了使价格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必须深化建筑市场价格机制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对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量制定指导性定额,指导工程发包方编制标底价格或预算价格,也指导建筑企业编制报价定额,逐步使工程承发包价格实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宏观指导,由市场主体招投标,竞争形成价格的目标。
3、发展建筑市场保障体系。建筑业流动性大,风险高,施工企业季节性用工强,必须建立市场保障机制。也就是要通过建立担保和社会保险制度极其运作体制,转移或减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通过行业劳保统筹和社会保障机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政府要以立法形式把行业劳保统筹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保证费用的收取,逐步把养老、医疗和失业人员生活保障纳入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使企业真正成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
4、对建设系统国有经济局实行战略调整。立足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既保持国有经济必要的数量,更注重其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实际出发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其调整的主要措施是:城市市政公用管网必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大多数市政公用企业应保持国有或公有制控股。勘察设计、建筑业、房地产业实行多种经济成分相互促进、公平竞争。大力发展股份制,有条件的建筑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造的步伐,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企业法人参股和内部职工入股等方式改为股份制企业。今后,在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和房地产业除改制、重组和兴办高科技型企业之外,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国有独资企业。
参 考 文 献
【1】 姚兵,丛培经,萧利民。建筑业行业及企业发展战略概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一、当前建筑市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工不报建,不受监。建筑工程本是应由行业统一管理,但有的部门、有的单位,根本不按正规的程序走,我行我素,自己私招、滥建、雇佣各种社会关系的建筑工匠施工。由于对质量控制的差,出现了很多的安全质量事故就不足为奇了。
2.私定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本应经国家指定的部门审核,按照有关规定,公平合理计算工程造价,但有的建设单位,肆意追加造价,或压低造价,难免造成国家、集体的财产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个别人从中捞取好处,腐败现象随之发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3.非法转包,层层扒皮。建筑工程应由有一定资质、有总承包或施工能力的建筑队伍承揽。但是有些所谓的建筑集团或一、二级公司完全是打着幌子,一担工程弄到手,就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一流的队伍投标,二流的队伍进场,四流的队伍管理,实际是个人承包的局面,严重地扰乱了建筑市场程序。层层承包,就必须层层扒皮,最后靠偷工减料搞建设,不出质量和腐败问题就是怪事了。
4.戴帽工程代替了招投标。建筑工程本应全面开展招投标,但有的工程做不到公平竞争,有领导说话定调子,职能部门只能看领导眼色行事,例如某市有一机关建办公楼和住宅楼,就曾有好几位领导为承包人写条子说情,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了。
5.非法中介,有来头。正常的中介服务,是我们建筑业必不可少的一项信息服务,但不正常的中介完全与正常建筑市场背道而行,甚至某个工程,不通过某个中介人。你公司技术力量再强,管理水平再高,也绝不能给你,这样的中介绝大多数都是有来头的,背后有人支持,只管谋取中介费,造成的冒牌队伍鱼目混珠、质次价高普遍存在。老百姓讲:“现在都时兴这样做,发展下去没好”。看起来,不打击非法中介,建筑市场就难以管好。
6.名誉是招投标,实质是随心所欲。这种形式上的招标,与私下交易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统统由建设单位定调子,招投标其实是走走形式,其实想用哪家还是用哪家,管理部门应付了事,起不到公平竞争的效果。
7.片面追求低价中标。以谁报价低就给谁施工,如果施工单位赔钱了,必然想办法再把价格涨上去。但是,想提高价格吗?就必须行贿,从而,必然导致了工程质量粗糙,烂尾工程、劣质工程屡见不鲜,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
8.资金不到位,垫资施工。由于建筑施工队伍增长过快,正常的渠道干不上,想施工就多垫资,致使施工企业积重难返,被欠款拖垮。有的施工企业达到无力再拓宽业务的境地,甚至接近解体的边缘。
二、规范建筑业市场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筑业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a且关系到建筑业能否拉动建材、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为建筑业早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及价格一度失控,造成了引发泡沫经济的危险。所以,国家在想方设法整顿建筑市场秩序、控制和调控房价,所以建筑业市场秩序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针对国内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完善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保证中国建筑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以上建筑市场存在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搞好建筑业,首先必须规范建筑市场,才能使建筑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整顿建筑市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健全招标投标制度,推行规范招投标,完善招投标法。从有关资料和实践中看到,目前,全国的建筑市场中,还存在着招投标发包工程比例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包含着相当一部分不规范的议标。由于部门、单位之间存在着权利制约,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上去,对政府发文视而不见,根本不重视招投标工作,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还利用手中的权利,干预工程建设,部分人以权谋取私利等原因,对文件的实施存在着种种阻力。总之,只要不断健全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另一方面,运用科学的现代设施进行公开的工程开标、评标活动,以提高透明度,保证招投标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效率。
2.加强工程报建制,严肃查处黑工程。报不报建,不单纯看做是不懂履行程序,而是执法不执法的问题。所以工程报不报建,要提高到整个建筑业必须很煞不正行风的高度来认识。因此,不报建的工程,不管是谁家的,什么人支持,一律不准开工。而且还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查处。对于“先上车后买票”的,一律停工整顿,重新办理好招投标后,方可施工。今后,凡是工程开工前,必须全面强行强制报监报建,但政府部门也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并督促建设部门执法执纪,才能达到推进建筑市场的有形化、秩序化和公开化进程。
3.严禁垫资施工,资金不到位不准开工。特别是招投标工程,以垫资施工作为工程项目发包的一项条件的,一律取消其招投标资格,任何施工队伍不准施工,并且对开工的项目,有关部门要必须领先进行资格审核,对弄虚作假的工程,要认真查处,公开曝光。
4.强化行业管理,完善和健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近年来,根据全国建筑行业的豆腐渣工程大量出现,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劣质工程的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整顿建筑市场的重要一环。在建筑队伍多的城市和省会城市,都应成立工程发包交易中心,把业主、承包商和中介服务的市场行为统一纳入建筑市场管理轨道,要进一步健全交易中心的功能,使之成为服务中心、信心中心和管理中心“三位一体”。对于整顿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真正运行起来要逐步完善。
为促进我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把建筑业打造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建筑强省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5〕6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9〕4号)精神,经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主题,充分发挥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推进我市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不断提升我市建筑业的外向拓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科技进步水平、节能降耗水平和行业管理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筑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实现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全市建筑业上交税收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0%以上,市外建筑市场施工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20%以上。全市建筑业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培育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施工总承包龙头企业,拥有10家以上一级资质企业,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建筑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素质明显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继续提升,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行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政策措施
(一)大力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1、支持、引导建筑业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高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水平。鼓励建筑业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对一级资质晋升为特级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主项资质由二级晋升为一级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2、市政府三年内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土地,通过公开招拍挂,专项用于解决建筑业企业办公、科研等用地问题。同时,积极鼓励、合理引导建筑业企业单建、合建企业总部大厦,帮助企业提升形象,提高发展水平。
3、规范建筑业企业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在国家规定的核定应税所得率范围内,结合我市建筑业实际情况,就低核定应税所得率;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所分包的业务,其营业税由总承包企业按建筑业税率代扣代缴,避免重复征税。
4、加大对建筑业企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在贷款和出具担保保函等方面,提供更多产品,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方便。对诚实守信、经济效益优、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加大授信额度,简化审批程序,优化结算服务。
5、鼓励建筑企业争创优质工程。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获“国家级优质工程银奖”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获“省级优质工程奖”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6、支持建筑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建筑业企业建立研发(技术)中心,并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的,在认定当年分别给予100万元、20万元的奖励。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不重复计奖。对获得国家级工法及省级工法认定的,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
(二)积极推动建筑业“走出去”发展。
支持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外、境外市场。对建筑业企业在市外承揽的建设项目且企业所得税回注册地缴纳的,按该项目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30%,分成给镇街用于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
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外、境外建筑市场施工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在市外、境外承建地方标志性建筑或造价在5000万元及以上的工程,凡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各金融机构要给予优先支持帮助。
(三)积极有效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1、修订完善《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创新、改进招投标方式,查处、整治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串标、围标、抬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建筑企业合理报价,努力营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竞争秩序。
2、严格执行履约保证金缴纳制度。工程履约保证金缴纳方式,由缴纳单位自行选择,包括采用额度相等的银行保函或现金形式。业主或其他单位不得强制。
3、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担保制度,增强合同履约主体的责任,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
4、加强建筑业企业信用建设,提升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强化行业自律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努力强化人才支撑。
建立建筑业专门人才库,引进一批建筑业高层次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人才符合我市高级人才引进标准的,享受我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建筑业企业人才培训基金,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使用,税前列支,专款专用。
(五)不断优化服务环境。
临近春节,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建筑业大会,充分体现了建筑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建筑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既是誓师动员大会,更是鼓劲加压大会。刚才,新忠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肯定了成绩,分析了形势,明确了目标,部署了任务。会上,我们还表彰了在建筑业战线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万年达集团等几家企业代表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很实在。下面,我主要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进共识
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运行的起伏,建筑业往往最先受到影响。我们要对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对发展的趋势有准确的判断,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握主动。
首先,发展建筑业具有利好的宏观环境。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还是立足扩大内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投资领域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都成为投资的热点,交通、能源、环保、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持续升温。同时,随着江苏沿海开发步伐的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大量向沿海地区倾斜,这些都为建筑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创造了环境、提供了动力。
其次,发展建筑业是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县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基础设施的实施,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崛起,目前,全县建筑大军稳定在7万人以上,平均每4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一人外出搞建筑,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从事建筑业的收益在全县农民纯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20%,可以说,在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建筑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发展建筑业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有力措施。几年来,我们加大开发力度,平均每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60亿元以上,先后建成了100多项城市整体开发工程,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大到2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0多万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开发力度,朝着“60平方公里、40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迈进,这就更需要建筑业勇于担起重任,努力为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突出重点,加快发展
要把做强建筑业实力作为战略支点,全力以赴,全面推进,通过扎实有效的举措,加速推动建筑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城市建设。建筑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来拉动。要围绕县委九届六次扩大会的既定目标,全面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新城区规模层次,以及交通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们将在城市建设上投入200多亿,有50多个重点开发项目进行组团式推进,现在人民路两侧的拆迁,新港大道三期工程,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等重大项目,都在加快推进实施,开春之后,要在全县形成500个塔吊开工建设的壮观场面,大开发、大/!/建设的良好态势,必定会进一步促进我县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二是强力拆除违建。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违规、违章建设问题也有所抬头,甚至呈滋长蔓延趋势,干部群众反映很大,今年县委、县政府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重拳整治,铁腕拆违。刚刚成立的县城市行政执法局,要快速配强队伍,配强装备,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与公安、城建、国土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扎实开展“春雷行动”,对涉及违规、违章建设的建筑和人员,要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决不手软,查出一个、严惩一个、决不姑息,争取用半年的时间,彻底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违章建设,为建筑业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和环境。
三是全面开拓市场。市场是建筑业的生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拓展市场放在突出位置。各个企业既要加快发展,形成特色,又要结合自身优势,加强协作联合,共同提高总承包工程、标志性工程和大体量工程的承接能力,努力在组团式作战、规模化经营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要在进一步巩固省内外优势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走出去”,大力开拓境外、国外建筑市场,力争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取得新突破,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今天 受表彰的万年达建设集团等骨干企业,要真正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三、强化运筹,合力推进
加快发展建筑业,是实现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苏北进五强、跻身全国百强县目标的有力支撑,要把建筑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来抓,共同营造鼓励建筑业壮大的良好氛围。
一要以更大的力度促进建筑业发展。党委、政府要像抓工业经济、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抓农业产业化那样,把建筑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发展规划、市场开拓、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各单位、各部门要主动帮助企业跑项目、引人才、找资金、解困难,更要多指导、勤服务,少检查、不干扰,多开绿灯、少设路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县乡联动、优化服务,共同壮大提升我县的建筑产业。
二要以更多的激励政策促进建筑业发展。去年,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三个零”和“三二一”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逆势上扬,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今年,我们要继续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专门针对扶持建筑业做大做强,研究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在市场开拓、职工培训、人才分配、税费减免、融资贷款、创牌创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快速打造一批规模企业、一批领军人物、一支建筑铁军,更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建筑业的加快发展。
三要以更多的工作成果促进建筑业发展。当前,全县上下正围绕“争创苏北科学发展示范县,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争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三争目标而奋力拼搏、努力工作,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建筑业的期望值也将更高,全县各建筑企业要不断扩张规模,打响品牌,积极投身城市建设、项目建设主战场,争创更多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提高建筑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