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形势与政策经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起,美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速度,将银行的贷款利息不断降低至1%,使得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长期的低利率也为银行提高利率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当银行突然提高利率时导致了借贷人因经济压力增加而无力偿还,此时房产的价格迅速走低,致使房地产泡沫破碎;同时又由于美国的辐射作用,进而影响到诸多国家造成了国际金融危机。
2.国际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2.1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产品输出的影响
国际经济危机对于经济影响的范围是全世界的,对我国经济领域上的影响也同样不小。首先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西方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以及下降,影响了相关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较少了对我国产品的需要。同时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缺乏一定的技术科技支撑十分依赖于市场,因此国际金融危机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产品出口贸易。
2.2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
其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消费者的购房欲望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引发原因就是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房产上会表现得信心不足;尽管我国当前各类相关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房产调控政策,但许多居民仍旧报以积极的态度在观望。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大型国际跨国公司都将在中国的许多房产进行抛售,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一旦大量的资金被抽调,很有可能对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2.3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人民消费购买力的影响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使得我国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现状,致使失业人员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下降。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了消费水平的降低,同时人们对于经济危机的恐惧感较强,进一步打击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热情和信心。而消费能力不足有进一步阻碍了我国内需的扩大以及经济的发展。
3.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相关经济形势
3.1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形势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总体经济发展形势是比较良好的,对于经济下滑的状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并且经济似乎已经开始复苏发展起来;但政府实施的扩张性政策还没有对经济下滑的问题做到全面解决,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安全隐患,经济发展的真正复苏可能还需要加以时日。
3.2我国在拉动内需和外需上的形势
其次,我国在拉动内需和外需上的效果上不甚理想;对于内需方面由于我国采取了类似于家电下乡等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使得内需的扩大效果较为显著。但对于外需来说,由于西方等发达国家仍未完全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居民收入没有得到一定的提高和保障使我国在外需方面采取的政策一直未见较大的成效。
3.3我国在经济结构上的发展形势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传统工业、服务业以及低端行业的增幅减速,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增幅减速,而科技知识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 新型产业增幅明显,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我国在相关经济政策上取得成效的形势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些列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针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均的现状,我国着重的推出了促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这些政策的相关带动作用下,我国经济形势明显发生了很大的好转。
4.确保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4.1国家应加强在经济上的宏观调控
为了确保我国经济可以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健康平稳的发展,需要国家增强在宏观上的调控作用。从宏观上的角度来对我国的相关经济发展状况予以探清,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行上要严格依据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来制定;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
4.2加强对于内需和外需的拉动作用
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加强对于内需和外需的拉动。为了带动相关的内需和外需首先就要从政策上入手,在坚持扩张性经济政策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对政策进行调整使其能够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在政策的实施上也一定要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的相关功能。
4.3加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相关调整和升级
最后,一定要深化相关经济的体制改革;要着力提高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在收入分配中应适当的提高居民的收入来为来动内需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在产业结构上也要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要跟上时展的脚步,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更多的发展高新技术以及高端制造行业,协调我国产业的布局,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并最终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5.结束语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危害性比较大、波及的范围比较广,但只要及时认真的对待,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金融危机,迎来新的发展。并且金融危机的挑战虽然严峻,但只要能够从容应对、处理得当,就会从中发现出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萨克斯,拉雷恩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2]高辉清、熊亦智、胡少维,《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新华文摘》,2009.2
[3]仝玉民.《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1) .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新形式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1.县域经济概念
县域经济的地理空间划分以县级行政区为限,调控主体以县级政权为主,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具有地区特色和完备功能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主要有以下三层涵义:首先,县域经济具有二重性,即农村与城镇经济的集合体;其次,县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第三,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工业化和城镇化。
2.新形势下县域发展的方向
(1)土地流转试点。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趋势。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农村向城镇化过程中用地“瓶颈”问题,也能使我国土地配置市场化、资本化,最终起到优化我国农村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
(2)户籍或成突破口。十报告曾提出推动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那么县域户籍的改革将成为一个突破口,逐步推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因此,户籍改革将成为县域向城镇化改革的一个方向。
(3)实施“城市群”战略。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上将逐步形成以中小城市发展为重点,大城市发展为依托的城镇化建设。
3.县域经济特点
我国县域经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个基本特点:地域性、农村性、层次性、差异性、综合性。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适应性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涵义是以县域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化发展路径。其主要内容包括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资源、产业结构、运行机制等。我国各县域经济发展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但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人们所熟知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温洲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等。各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在演变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创新。
县域经济发展受区位、资源、资本、市场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还可根据各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包括区位模式、资源模式、资本模式、技术模式、市场模式、企业模式、产业模式、体制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因此,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之间会产生一定的交叉,但这种交叉并不会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果。原因在于每种模式都有他自身的特点,本文选择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分析。
1.区位模型
区位模型县域经济是以地理位置的优势,通过向上一级中心地区提供补充服务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该种模式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兴衰取决于该地区的优越的地理环境。适用于该模式的县域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工业生产力强大,交通便利,与大城市交往密切且吸收大城市辐射力较强。因此,在该优势既定条件下,这样的县域经济发展的起步较快,并且各种政策的实施见效速度也比较迅速。但是,当区位中心遇到风险时,对县域的经济也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2.资源模型
资源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是依靠本地区优越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进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型。该模型主要适用条件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该县域内必须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该自然资源主要以矿产资源为主,并且市场上的需求较高,前景较好;二是,该县域对于开发该自然资源的行政性和经济性壁垒较低,当地政府鼓励各类经济主体进入该县域进行开发。
三、新形势下县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城市经济发展思想为主导思想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使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
1.布局不合理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意识较弱,制定的规划的手段也比较落后以及相关人员的素质的制约,导致县域经济布局的不合理。尤其在工业分散布局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农村改革计划的启动,使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量涌现,这也是导致县域工业化布局分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布局的分散化使城镇化也变得分散,规模较小、质量不高的城镇遍地开花,难以发挥城镇集聚效应,使产业的升级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分散,造成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得不到集中和无害化处理,影响了县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2.产业层次低下,经济结构单一
建国至今,我国一直采取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方针政策,政策的重点向大城市倾斜,导致工业化的二元特征十分明显。国家将县域工业化发展没有设置在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内,使县域发展计划得不到明确的政策指导。除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县域外,大部分县域经济结构都很单一,产业层次也比较低,造成县域内的各产业之间比例结构失衡。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首先,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其次,第一产业中的普通种植和养殖业所占比例偏高;再次,由于县域工业产业从业人员生产技术落后只能从事初级工业采集、加工工作,因此使企业的规模长期处于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内,无法享受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县域的企业在竞争中处理不利地位。
3.生态环境较差
我国大多数县域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建起来的,由于当时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落后的生产技术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但是工作的重点还是倾向于大中型城市,忽视了县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再加上大量的招商引资,给县域低能的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带来了具大的压力,造成了县域生态环境严重的恶化。
四、促进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保障机制
1.制定基本对策,调整县域经济发展布局
县域发展的基本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解放思想,促进发展,把扩大产业、增加人民收入、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问题放到首要位置;第二,突出县域特色,发展县域经济;第三,扩大县域投资空间,加大投资力度。在此基础上,新形势的县域将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统筹规划,实现县域工业集中布局,对于较大的县域可以根据人口的分布情况和农业生产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规划中心镇,作为县域产业发展的一个中心,并通过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引导周边县域向中心镇集中。这样,不但可以调整县域经济发展布局,还可以使县域不断向城市化方向发展。
2.发展动力机制,优化县域产业结构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知识三种驱动力共同构成。在这三种驱动力的作用下,各县域应该培育具有一定特色的县域产业,挖掘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在新形势下,县域发展在引进新技术人员的前提下,利用本县域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的发挥各县域优势,走出一条新型的县域的经济发展道路。
3.发展保障机制,推动县域农业发展的现代化
县域经济发展要依靠政府的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才能切实的创造出良好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各地方政府应该针对各县域的优势,注重对专业农户的农业生产培养,完善农户土地流转机制,扩大农户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实行分县域特色大批量、高标准的生产名牌农业产品。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县域经济发展,应该着重在各县域的经济特色上,以农村为主体,以小城镇为纽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富民强县,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进而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是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会议强调,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发展空间;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也大大增强,与此相适应,我国的财政经济与财政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将对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和财政体制的改革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明确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方向等。
关键词 :财政经济;形势;改革;财政体制
在改革开放措施的推动之下,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状态。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与全球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的密切,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使得我国需要进行有效的财政体制改革,以有效实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一、现阶段我国财政经济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正在逐渐的增多。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我国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资金筹集困难以及企业运营方面不够成熟,规模小,产业集中率低,产业升级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强,非常容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导致出现这样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我国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形势的影响所致。同时,由于企业经济发展与实际需要并不符合,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导致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比较低下,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直接影响了财政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民生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也是目前财政经济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矛盾。民生问题的迫切性也推动政府的改革,也急需财政的大力支持。在住房方面,虽然当前也有很多的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等出现,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如棚户区改造、建立安居住房保障等,但事实上,我国人民在住房问题上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医疗问题上,一直都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人民的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也急需医疗事业的发展,也亟需政府能够在我国医疗事业方面做出有力的改革。目前,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通过每年的就业信息与失业率中就能看出,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同样也迫切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
(三)经济发展存在下行风险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一个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行业发展变化差距逐步变大。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成本优势相对其他国家已经不太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没有有效改观,产业升级的道路还比较漫长。地方债务风险依旧存在,财政货币政策受制因素仍没有消失。结构性失衡与主动性减速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予以应对。
二、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分析
(一)合理调控经济发展规模
首先,首要考虑的就是税收的问题。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的来源就是税收,为此,调整财政经济发展的规模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保证税收来源的稳定,并将其增长情况作为制定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其次,要考虑我国的财政赤字水平问题。事实上,当前我国的财政赤字水平还比较低。财政赤字的作用在于,当国家对经济做出调整的时候,合理的运用财政赤字的作用,确保财政赤字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促进的作用,缓解国家在财政方面的支出压力。再次,采取市场化调控措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采用什么样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市场化手段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化手段去调整经济的发展,需要由不同时期的经济以及金融发展环境所决定,也需要制定合理有效财政货币政策、应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才能够实现。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存贷款利率的放开等。
(二)对国家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科学调整
之所以对财政支出进行一定的调整,目的在于保证财政体制的平衡。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那么在确定财政支出前不单单的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形势,还需要对以往的财政支出结构等进行一定优化调整。一是要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确保民生类支出的增长,逐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等需求;二是加快支出制度改革,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益和质量;三是合理调整支出手段和方向,促进公平统一的市场建设。
(三)对收入分配的结构进行一定调整
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城乡收入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与西北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等,导致出现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为此,我国政府需要针对这些收入矛盾的存在进行合理的调控,可以加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其比重,合理调整地区财力差异;通过对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的调整,缓解我国的居民、企业等收入差距问题。提高我国非再生能源的税率以及奢侈品的消费税税率等,引导良性消费,筹集资金扩大内涵再生产。完善我国正在实行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自贸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平衡地区发展差异。这些方面都能够用于我国的收入结构的合理调整,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确保我国经济能够快速的发展。
(四)做好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划分
要确保财政经济发展形势与财政体制改革能够有效的进行下去,那么财权与事权的划分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于事权要重新的划分,要将当前我国的税收体制与我国的税收基本法规范化、制度化,尽量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政管理权,改善目前税收繁琐复杂的状况。对于城乡而言,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到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没有统一;同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事权配置方面存在着随意性等等。为此,我国政府应通过对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的划分,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财政经济的及其体制的良性循环。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水平。要加快财政制度与体制的法制化建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约束有力的完整体系,特别是新《预算法》出台后,要及时调整与之不相适应的制度与规定,更能适应与推动经济发展;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也包括资金流程的监管。既监督程序是否规范,又监督资金的使用效益的发挥,努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六)处理好地方债务问题
地方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累积了一定的风险和隐患,要稳妥处理好地方债务,防止其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建立规范有效的债务管理体系,从“管、用、还”上做好文章。要修明渠,规范债务融资渠道。要堵暗道,分清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合理划分确认政府债务。
现阶段,我国在财政经济与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加大了力度,我国的财政经济发展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之下,解决当前我国财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对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以减小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损伤。
参考文献:
[1]胡月英,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2(10).
[2]宋立根,张智琦,构建财政监督精细化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参考,2010(65).
[3]韩金华,当前财政经济形势与体制改革探讨[J].中国外资,2013(03).
在中国经济快速回升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动向、新情况,政府的宏观调控变得复杂而有难度。一方面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十分稳固;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中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部分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的现象,为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增添了新的挑战。
可以预见,今年将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这也引起了公众对于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的关注。在金融时报网“两会”经济热点调查活动中,“如何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被排在了首位。
去年,为快速恢复经济,国家出台了许多刺激性政策措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增长迅速,为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今年市场上流动性依然充裕,一些商品、资产出现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通胀预期加大,怎样增加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将是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国民经济复苏过程中,在出口这驾马车突然减速时,我国依靠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卓有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怎样继续启动内需这驾马车,增加国内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仍然是国内经济持续面对的考验。
世界经济的回升时期,往往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阶段,尽管我国的出口形势逐步好转,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各国都有保护国内产业以提升就业率和提振国内经济的倾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和氛围在扩大加深。怎样处理复杂的国际贸易问题,我国出口回升形势能否巩固,也将是2010年面对的问题。
面对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2010年最复杂的一年里,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我们看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出。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怎样既能为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动力,又能解决好发展中的内部深层次问题成为一大考验。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机,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大势所趋。去年我国在低碳经济、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抓住机遇,在这些经济领域继续探索前进,仍然是2010年的重要课题。
在“金融时报网”的在线调查中,楼市调控还会出什么拳、物业税是否开征、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住房保障体系等均被列为网友最关心的“两会”热点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难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自从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走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常年高居不下,加之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低速增长和社会各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等大背景的影响下,办学者、上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适应就业形势新常态,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这道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新常态分析
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三个特点: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二是经济发展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优化和升级;三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不断向创新驱动转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只有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这些新特点,才能未雨绸缪,及早预防,更好的引导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新常态。
一是新增就业岗位将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是负相关关系,与就业率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当经济增长速度降为中高速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能否保持较高或者对应速度的增长,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通过关停并转、重组等举措化解产能过剩,也会对现有岗位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是技术性失业高峰将不可避免地到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还是推进创新驱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工业4.0、智能机器人、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3D打印技术等,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对一般劳动力的依赖。此外,资本价格的相对下降和劳动力的价格相对上升,加剧了机器取代人工的趋势,从而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是鼓励自主创业将迎来重要机遇期。党的十首次将鼓励创业纳入就业方针,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确立了创业在就业中的重要地位,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诸多便利。随着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实施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成熟,长期困扰创业者的融资难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众筹、P2P网贷等新的创业模式的出现,将推动创业向更大平台、更高水平、更大众化方向发展。
四是移动互联网将成为就业主渠道。截至2015年6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将近9亿,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69.2%;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总网民数近9成,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可以毫不夸张说,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全民时代。依托移动互联网促进就业正在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就业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必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
二、应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新常态的策略
一是注重加强创新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理念。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成果向学分转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正确引导和分类指导,实行较为灵活的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积极推动和支持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行为,力争实现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上升。
二是大力倡导到基层岗位就业,鼓励更多大学生服务基层。着眼于在大城市、大企业就业越来越难的严峻形势,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引导工作,着重做好到基层岗位、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心里准备和能力素质准备。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巩固和拓展各类基层服务项目,落实好就业服务和后续深造等政策措施。
三是不断强化就业服务和指导,确保每名毕业生做到心中有数。向广大毕业生宣讲国家、省市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吃透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及时开设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多层次多平台就业指导信息,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做好离校未就业生的跟踪指导和持续服务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类型结构和学科专业构成,构建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单位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严格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就业招生、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等各个环节的联动工作。
三、发挥职业指导在新常态下的作用
职业指导,是指政府劳动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劳动者求职就业提供具体指导帮助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职业指导人员根据社会需求及职业活动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结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帮助求职者选择适合的职业,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合格的劳动者,达到人与职业优化组合的指导过程,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一般也将职业指导称为就业指导,是对学生和成人进行的学业和就业的指导与帮助。
首先,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就业技巧和方法,使大学生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与法规;其次,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同时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树立服务基层,先锻炼后发展的观念;再次,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分析,科学定位个人发展方向,寻找差距与不足,从而做到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提高职场竞争力与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四,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特别是特殊群体就业方面会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针对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探究就业困难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使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减轻社会负担,缓解生存压力,为整个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最后,职业指导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最大程度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把握当前面临形势,谋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我市商务经济再上新台阶。刚才,同志回顾总结了我市“十一五”时期和年商务工作,分析了当前商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了年的商务工作,讲得很好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全市商务工作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成绩,切实增强做好商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期间是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自年4月市商务局组建以来,商务经济规划发展的第一个完整的五年,同时也是形势变化最快、政策变动最频、经受考验最深的五年,更是商务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重视最多、各方支持力度最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商务经济在市、区(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商务工作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推动增长、增加税收、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十分突出的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市酒类产业强势崛起,销售收入及利税等主要指标总额连翻两番,年均增幅超过40%,一举奠定了在“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的重要地位,国家的一系列中心和活动在建立举行;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商贸物流中心初见雏形,“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对外贸易逐步扩大,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入驻;在商务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持续增强的同时,我市商务工作各项指标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年,全市商务战线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打造成渝经济区、建设川南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切实落实酒类产业、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外贸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了全市商贸工作的快速发展。酒类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产量98万千升,同比增长16.4%;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增长40.3%;实现利税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9%,主要指标几乎占据了全省酒业的“半壁河山”;酒业集中发展区顺利实现产值和服务性收入100亿元目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02亿元,同比增10%;实现税收56亿元,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57.7%,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场消费呈较快增长势头,累计实现社消零259.3亿元,同比增长18.5%,居全省第七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西南商贸城等市场建设,生猪定点屠宰换证规范工作成效突出;进出口总额达1.32亿美元,出口1.05亿美元,增幅均超过60%;实际到位外资3051万美元,同比增149%;外经合作、民生工作等工作也有序推进。
回顾“十一五”,我市商务工作成效显著,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市委、市政府对商务部门的工作是满意的,对所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这些成绩不仅为我市“十二五”商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贵经验和宝贵积累。成绩既可喜可贺,也来之不易,既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拼搏进取的结果,凝聚了商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辛劳。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单位、优秀品牌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商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增强推进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副省长指出,当前我省商务发展形势面临两个“前所未有”,一是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二是严峻挑战前所未有,但总的看,商务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商务工作机遇大于挑战。要抓好“十二五”时期的商务工作,我们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商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准确把握当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尽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继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形势不会改变,我市的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从宏观层面分析,今年我市商务经济面临四大机遇。一是整体经济形势回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从急剧滑落到缓慢复苏,世界贸易出现局部改善迹象;从国内看,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形势向好。二是市场环境趋优。国际产业转移重新开始活跃,外资向中国流动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尤其是具有较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高层次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速度也呈现出继续加快趋势,这对区位和综合商务成本优势突出的我市极为有利。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向好。今年,中央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在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特别是首次把拉动内需放在“三驾马车”的首位,为商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四是成渝经济区打造启动。省委、省政府“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战略和成渝经济区整体打造全面进入了实施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推进,为我市对接川南经济区,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壮大区域经济提供了有利时机。
(二)深刻认识当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今年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但形势依然严峻。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定,多数国家经济出现回升主要依靠强力政策刺激,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国际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难度加大,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不稳定。从国内环境看: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需要一定时间,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条件尚不具备;世界各国贸易保护呈现升温趋势,“引进来”和“走出去”面临多方面制约;通胀预期强烈,企业投资意愿和消费者信心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趋缓,保持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从自身看:纵向比较,开放型经济一年一个台阶,商贸物流发展一年一个突破。但横向来看,我市开放型经济总量与周边地市相比仍然偏小,商贸行业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新型业态发展仍然较慢,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
可见,今年我市的商务工作,机遇与挑战同在,优势与劣势并存。商务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商务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敏锐的视角、抢抓的意识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捕捉发展机遇、赢得发展优势、扩大发展成果,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市商务经济“高位求进、加快发展”。
三、围绕重点工作精心谋划,奋力推动全市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于今年的商务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刚才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已经进行了具体安排,这里不再重述。对于下一步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奋力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包括商务经济在内的第三产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动一、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我市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的比重还不够大,还需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同时,与周边城市相比,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非常小,离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要求我们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弥补经济结构中的这块短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发展,连续出台了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意见,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商贸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商务工作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引擎,更要挑起发展第三产业的大梁,承担更多的任务。
(二)强势推动酒类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对白酒产业一直高度重视,09年提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培育千亿大产业,并将出台《省酒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同年6月,奇葆书记莅临视察时,也特别要求我们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中要有所作为。我们要继续强龙头、培巨人,建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实施品牌战略,走优质高效之路,做优做强做大酒业。要加大对老窖、郎酒两大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优势资源的配置上尽量倾斜,促使其健康运行、加速发展,真正成为酒业发展的“航空母舰”。要加快酒业集中发展区南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白酒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产值和服务性收入年年超百亿元,成为全省品牌“百亿园区”。要加快二郎名酒名镇建设,打造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名镇。要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品牌酒,积极引导原酒企业向瓶装品牌和名酒企业股份合作转变、瓶装品牌向知名品牌转变,着力发挥“酒”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大力实施品牌振兴计划,继续鼓励酒类企业争创品牌,全面提升泸酒品牌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要加大名酒知识产权保护和酒类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泸酒产业优质高效健康发展。
(三)着力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快西南商贸城建设,以培育白塔商圈和商贸龙头企业为重点,完善商业功能空间布局。要认真研究白塔商圈各个商城的发展定位,实行错位发展,避免过度的同质化竞争;要认真落实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汽摩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不断活跃城乡消费市场;要完善城乡市场网络,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张市场能级;要加大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物流企业,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有所突破。
(四)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与发展不够,仍是当前我市商务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坚持以大中型出口企业为龙头,以承接产业转移、硬件设施建设和保税港区打造为抓手,积极培育我市出口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要大力支持帮助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和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项目,着力把园区培养发展成为开放型经济产业园区。当前,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契机,推动与长三角的战略合作;要做大做强赫克力士天普化工、北方硝化棉、天宇油脂、长江起重机、邦立重机和老窖等大中型出口企业,切实增强龙头带动作用;要加快建设港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力争建成进港铁路专用线,推进港集装箱码头围网、仓储等硬件设施建设,力争完成保税仓建设,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为建设保税港区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工作措施,凝聚各方合力,着力营造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
商务工作关乎百姓利益、关乎经济建设、关乎社会发展,职能重要,责任重大。但是,我市商务部门又是新组建部门,随着国家“稳外需,扩内需、调结构”等若干政策出台和我市“四个四”战略的推进,商务工作的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推进商务事业发展,单靠商务部门一家还不行,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和商务企业的支持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为此,我也借此机会提三点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商务工作,充分认识商务工作在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全市重大战略实施和保障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把商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解决机构不健全、职能不到位、人员不落实等问题,确保机构、班子、人员、经费的保障落实。
二是切实加强协作配合。新时期的商务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政策性很强,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和积极支持。长期以来,商务部门与发改委、财政、工商、税务、公安、交通、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希望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巩固完善、形成合力,共同为全市的商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商务工作横跨多个行业和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强、关联度高的工作。商务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商务发展的成效。商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商务系统加快培养一批懂经济、会外语、通业务、知法律等多方面的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建设,结合机构改革,加强商务系统作风建设,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狠抓工作推进与落实,强化追踪检查,增强工作实效。
关键词:不动产经济 波动规律 波动特征
一、前言
不动产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目前我国不动产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考虑到经济周期发展规律,不动产经济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把握不动产经济的波动规律,全面分析不动产经济波动的特征,对提高我国不动产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识到不动产经济的重要作用,重点做好不动产经济波动的特征研究工作,正确分析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确保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二、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较大
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与房地产的发展往往呈现出正相关性,即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社会总财富持续增加,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往往伴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
我国不动产经济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最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的高效运行,促进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的高效运行,带给了各行各业以发展机遇,对于不动产经济的促进更是具有较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为不动产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购买力。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影响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轨迹
不动产经济的发展轨迹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制定,决定了不动产经济的整体发展轨迹及发展质量,所以,不动产经济与宏观经济政策关系密切。
(三)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决定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方向
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较高,不动产经济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较低,不动产经济就会表现的相对低迷。所以,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房地产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而城市化进程又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从而造成了对房屋的需求。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大量进程农民工、大学毕业生进入城市,从而带动了房地产的繁荣。
我国的不动产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城市化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城市化政策的支持,城市不动产经济不可能获得充足的购买力,城市不动产经济也不可能有如此的多的消费群体参与到不动产经济中来。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在当前形势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疑给不动产经济带来了繁荣和促进,直接提升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质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减缓,不动产经济也将从过热朝着趋缓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只有认识到城市化进程对不动产经济波动的影响,才能保证不动产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四、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受到了来自政策支持力度的影响
从历史看,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大,当国家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的时候,往往能迎来房地产发展的高峰,而当国家收紧银根,房地产受到的冲击又是最大的,考察房地产的经济周期要很好的看清楚政策的调控力度。
对于当前我国的不动产经济来说,不动产经济的繁荣程度,已经成为了银行金融业的晴雨表。每当银行和金融政策出现调整的时候,不动产经济都会出现小幅的波动和调整。所以,政策支持力度对不动产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政策支持力度对不动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就不能达到正确分析不动产经济波动的目的。
五、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与供需矛盾有着密切关系
房地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们的住房需求,即所谓的刚性需求;一是人们的投资需求。而供给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一是政府投资兴建的政策性保障住房。
从供需方面来看,不动产经济的波动与供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动产数量供大于求,则不动产经济的发展质量将会较低,其整体发展速度也会受到影响,不动产经济的整体效益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如果供不应求,则不动产经济的升值空间较大,不动产经济将会出现较为理想的繁荣状态。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不动产经济在实际发展中是呈现上下波动的状态的,只有掌握了不动产经济的波动特征,正确理解不动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才能保证不动产经济波动在合理范围之内,进而达到提高不动产经济发展质量,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江.不动产通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张亚丽,梁云芳,高铁梅.预期收入、收益率和房价波动――基于35个城市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3]石柱鲜,赵红强,谭屹然.我国房地产业的泡沫分析[J].重庆与世界;2011年05期
[4]孔行.我国房地产价格形成机理与波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池京均.金融危机后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