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创新科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128-02

1科学技术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关键作用

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的关键作用。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动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新的经济利益增长点,需要减少对其他要素的投入来换取实现的经济发展,而科技带来的对生产力的推动也是其他相关因素所不能企及的;另外,科学技术对于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具有重大的作用,为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的双赢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与此同时,这也是集约型发展方式的重要内涵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在国际竞争白热化、经济发展速度快速的大背景下,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唯一的选择。要想实现这样一个转变,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能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程度以及趋势,它是建立在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产业安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以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动力和前提的。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在生产部门的普及应用一方面促进了传统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新兴生产部门得到了新的技术支持,促进了新兴部门的创立和发展。这样的变化带来的是巨大的发展前景,社会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国家社会的产业和劳动力结构得到有益的调整,资源资金的配置得到了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和向高阶段的转变。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这是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从而平衡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首先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生产设备更加轻便和微型,方便迁移。

2 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局中的作用

2.1坚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是人类发展实践中得到验证的科学理念,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发挥这一理念的先导作用。首先是党和政府发展观念的真正转变,准确把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依靠科技创新的理论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保护,推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企业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发展方向和计划,确立依靠科技创新 获得产品成本的降低和生产利润的提高以及与环境的双赢方针。科学技术的创新不仅是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更需要全民的参与。通过多种多样宣传活动的开展,启发鼓励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科学方法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调动全名自觉应用科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从小处着手改变。

2.2体制保障的构建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上来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促进科技创新。突出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构建适合科技发挥功用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体制,健全科技创新发展体制。从微观方面来说,要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微观体制,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引导企业重视创新研发和科技发展;利用适宜的微观体制推动企业单位与专业科研部门的合作,使技术创新的产业得以发展;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科研和管理部门,吸引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加强与外界的合作。

2.3实施体制的完善

体制的创新是发挥科技作用的重要措施,实施机制的健全也是重点需要注意的。新管理运行机制的健全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从微观转向宏观的管理和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方法。科学技术的推广机制是科学技术应用于现实生活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与应用的脱节是对科技创新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对科技推广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改革,以便推动科技创新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此外,还要在引进外来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努力吸收和创新,以掌握核心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法制保障,保障相关政策的落实。

人才对于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关注人才在科技中发挥的作用,始终铭记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健全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鼓励机制,同时支持高校等教育机构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设好后备人才队伍;扩大人才的视野,重视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的信息收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改革分配机制,鼓励人才的科技创新。

3结论

总而言之,创新科技对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需要每一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余小平.资源节约技术进步机制的选择与培育[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

[2]孔欣欣,王奋宇.科技创新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劳动友好型”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0(4).

[3]陈庆修.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技创新可发挥无限潜力[J].经济管理,2010(12).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2011年对于全球化学工业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扬后抑的总体趋向,加之充满变化与危机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種因素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整体格局,同时也为2012年的发展前景埋下了伏笔。

在欧债危机尚未解决,美国经济依然疲软的情况下,世界化学工业在2012年的发展走向并不乐观。

美国化工理事会首席经济学家凯文?斯威夫特做出预测,相比2011年全球化学品4.8%增长的预计,2012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将继续走低,为3.6%。而这个增速预测的前提是欧债危机进一步好转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不发生硬着陆),然而除以上因素外,叙利亚与伊朗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将直接影响全球原油供应局面,进而导致化学品市场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在经过2010年阶段性反弹后,2011年主要发达国家化工行业增速开始处于相对平稳且回落的状态,预计2012年增速将降至年均2%。

在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2012年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变数,在未来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和在疲软形势下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严峻形势不言而喻。

在国际化工协会理事会公布的2012年世界化工行业发展总体纲要中,对国际化工业前景持谨慎而乐观的态度,指出全球化工行业发展必须实现自身产品供应链条的持续稳定,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2012年虽然面对诸多挑战,然而新兴市场化学品需求依旧旺盛。2011年,新兴市场需求总体增速为5.4%,而2012年其增速将会继续提高,成为低迷市场中的亮点。美国化工协会理事会数据预测显示,2012年新兴市场化学品需求将增长6.2%,其中专业化学品增速将继续扩大。

近期,sri咨询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按市场价值计算,到2014年全球专用化学品市场年均增速约为4%,中国将以年均7.3%的增速独领。在世界地区划分中,亚洲其他地区(不包括日本)的增速为5%;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速为4.3%;中南美洲增速为4.2%;中东欧地区的增速为4.1%。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将放慢,日本增速为3.3%,北美增速为2%,西欧地区增速为1.3%。新兴市场化学品需求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走低的大背景下,不失为一股强劲的助推力量。

国际化工协会理事会在的对于201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目标建议中,明确指出了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与建议。首先,形成可持续、安全的化工循环发展链条。其次,步入具有相对弹性、客户化

转贴于

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再次,化学工业的技术与科技创新是绿色经济的前提,国家政策的有效引导和鼓励是支持创新产品与技术的保障,而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政府是创造绿色经济发展和提高绿色增长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全球化学工业发展趋向将进一步向着可持续、创新、绿色及注重效率的时代挺进。

虽然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良好,处于相对优势的发展状态,但在化学工业的科学发展创新上仍旧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创新发展的不平衡性在2012年将继续扩大。这主要体现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将通过高效的节能技术大幅削减碳排放量,以及通过巨大的创新投资发展新型技术。

今年1月19日,在日本举行的以“支持现在,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化工研讨会上,日本提出了集中力量关注材料创新,将产品竞争转化为材料竞争的宏观策略,并将加大能源、资源的节约,创造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回馈社会型模式。对于世界新兴市场来说,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由单纯注重规模转化为以效率先导的发展模型上,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样也是2012年全球化工行业发展大势所趋。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自1995年IBM与教育部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历届“教育部-IBM高校合作项目年会”都是教育部、IBM公司和各大高校增强交流的盛会。每年,与会各方分享最新合作项目,介绍学科建设,根据国家发展前景展望下一年度工作重点。

本届年会上,IBM分享了全球教育行业变革的趋势,以及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内容,并与教育部及各合作高校的专家们探讨了“面向行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商业遇到大数据”、“协同创新助力智慧成长”、“国际化合作”等话题,展望了教育部-IBM中国高校合作项目的发展战略及方向,共同商讨了人才培养的协作创新之路。

IBM全球政府与教育行业总经理Jeffrey Rhoda表示:“2013年是一个重启变革的年度,IBM认为科技的创新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企业和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的商业布局和人才需求。IBM将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将前沿科技与教育行业分享,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变革,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长久以来,IBM一直将人力资本视为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尤其重视和高校的合作。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之一,IBM从进入中国初就非常重视与中国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自1995年IBM与教育部签订合作备忘录,截止到2012年底,IBM已与全国60多所教育部直属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成立了25个IBM技术中心、建立了100多个合作实验室和合作技术中心,并与全国20多所高校开展了200多个联合“共享大学研究”项目。近7500人次教师参加了IBM组织的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150万多人次学生参加了IBM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其中40多万名学生获得IBM全球专业技术认证证书或IBM专业课程结业证书,数千名学生获得在IBM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培养一批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如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红塔集团等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这些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已先后开发生产云南白药系列,灯盏系列,蒿甲醚组等产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以及较高的生物资源研发及产品的深加工。现在,云南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植物化学,生物资源的再保护,动物药品的研发,原料生物的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生物产品开发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发展绿色经济的科技创新建议

2.1政府在绿色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

绿色文明是追求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它需要对绿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利用不能超过替代资源的发展速度;污染排放量不能超过自净系统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科技创新、绿色文明符合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各级政府部门应发挥职能作用,从宣传和倡导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着手,环境因素以及生产全过程,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绿色产品。通过政府绿色采购,对企业和公众消费者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政府采购,优先采购具有生态设计的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节约和多循环利用,形成一个绿色消费引导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消费的良性循环体系。

2.2发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发挥经济、社会、绿色技术为国家带来的产业环境效益,运用绿色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落后传统产业。

2.2.1增强绿色科技创新研究的投入与研发工作政府要引导和规划绿色技术的创新,绿色技术创新要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优惠绿色项目的审批、资金及人员配置,设立绿色技术转让和推广交易中心,建立绿色技术资源信息网络便于交流。

2.2.2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所在,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显得尤其重要,融资机制,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是保障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提供足够的人员和资金,绿色技术创新才能发展的更好。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考虑成本和效益来调整政策,以鼓励有发展前景的绿色技术发挥作用,更要突出“以人为本”。政府通过政策来计划和税收、优惠、扩展等各种行政工具的组合,加强政府采购中鼓励绿色创新产品的应用,也要特别注意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的作用。

2.2.3促进建设绿色科技创新的中介组织科学研究机构是为社会发展成果,技术扩散,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技术评估,创新资源的配置等专业服务组织,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和技术创新体系。面对新的绿色技术,科技中介机构传统的进一步改革,以适应新的行业的要求,促进了一批整个系统的科研机构的科技中介机构资格;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是基于科学研究设备和人才优势,建立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指导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为政府决定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过渡机制,同时,开展科技咨询,面向社区的评估活动;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咨询”制度,重大决策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示范和部署进一步依靠科技中介组织,以支持其独立,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政府应建立支持系统和服务体系覆盖的成果的政策转变的全过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包括人员,资金,信息,市场开发等系列服务。

2.2.4运用法律和经济政策为企业开展绿色科技创新施加压力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环境成本的经济活动,改变过去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免费使用,和社会上的环境代价的情况下,迫使企业改善过程中的经济利益,节能降耗,降低环境成本,绿色科技创新发展和推广。

3结语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近一段时间以来,故城县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算好“加减乘除”四道算式,做活“壮骨、强筋、丰翼、活血、增劲、聚力”六篇文章,实现五个转变,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算好“加减乘除”。一是做“加法”。加快“一线三区”和城建区内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技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该县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引进、培育、做强那些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安全系数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上。西苑和夏庄项目区,重点放置金属制品、机械制造、复合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一批能够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柱产业。二是做“减法”。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两高一低”产业做“减法”。该县不断提高企业入园门槛,优先考虑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和环保型的大项目、好项目。对新入园项目实行“四个审查”,即:审查投资规模、审查容积率、审查税收结构、审查环保质量。各项目区管委会负责对立项报告进行初审,最后由县长把关签字,从源头上卡死入园关口。三是做“乘法”。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和创造型人才培养做“乘法”,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大环境,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四是做“除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把总量做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质量。

做活六篇文章。一是扶强龙头企业“壮骨”。大力实施“企业上台阶”工程,将星月、兴华、山水等5家现有骨干企业和生物质发电等11家在建或推进的企业作为龙头,每家企业由一个县级干部分包,重点帮扶。二是培优重点产业“强筋”。对裘革制品、摩擦制动材料、金属制品等六大优势产业,逐个制定规划,从培龙头提档次、建协会促规范、抓聚集入园区等方面入手,努力打造立县产业集群。三是做大“一线三区”丰翼。加速隆起邢德公路沿线的夏庄、西苑、营东三个工业项目区,重点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求突破。目前,入驻企业已达151家。四是加快企业改制“活血”。近年来,该县在支出改制费用9000多万元、完成4600多名职工身份置换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五是抓好项目建设“增劲”。以“项目建设年”为主题,下大力抓好项目建设“双百工程”,坚持全民发动跑办一批,严格奖惩促成一批,加快建设推进一批,精心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抓好目前开工在建的36个投资超千万和7个亿元工业项目。六是强化招商引资“聚力”。通过“乡情招商、引凤还巢”等路径,招大商、引大资,借助县外资本支撑跨越发展。

实现五个转变。为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该县积极调整工作思路、重点、目标和方向,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在各项工作的总体指导方针上,由随机型向规范型转变;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由以轻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当家向重点发展适度偏重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在招商引资方针上,由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在项目区空间布局上,由成方连片发展向“跳棋式”摆放转变;在保障土地供给手段上,由侧重增量扩张向存量盘活和增量扩张并重转变,确保县域经济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金融支持;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3日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反复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方针。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方向升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要想飞速发展,必须要由资金和资源拉动型向创新、知识和技术拉动型转换,因此必须处理好金融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生产率的提高是金融促进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金融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速度,有助于科技成果在国际间的传播。我国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还比较薄弱,因此客观分析现状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改变和优化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显得十分必要。

二、金融系统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机制分析

第一,技术创新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融部门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金融中介提供的贷款和金融市场提供的募股筹资、发行债券筹资等服务都是技术创新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满足技术创新对大量资金的要求。因此,利用金融安排可以有效地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融通外部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有利地促进技术创新。

第二,金融中介能借助自己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优势,甄别选择有前景的高科技项目,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金融市场上,高科技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可以募集到大量资金用于创新项目,只有那些迅速得到市场承认的技术才能生存下来,这也是保证创新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机制。

第三,金融具有分配社会资源的功能。金融系统的存在,使许多潜在的投资者能更有效地对技术创新所有权或债权进行分析和竞争,促使技术创新寻找到那些能够使其产生最高价值或效益的买者,从而使技术创新相关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

第四,评估高技术项目的发展前景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成本也较高。普通投资者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高信息成本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对创新项目望而却步。金融体系则通过集中处理信息,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了这一问题。强有效的金融市场上,信息大量汇集,有助于信息的获取和扩散,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投向高技术、高回报的产业。

第五,金融体系能够协助建立创新的激励与监督机制。通过引入银行中介、风险投资者等企业外部的金融投资者,引入派送股权、管理层期权激励等金融工具与手段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和个人技术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能监督约束企业和个人的盲目行为,尽可能减少技术创新失败的主观因素。

第六,金融体系还能够发挥控制和降低创新项目风险的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由于存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项目本身难度大、复杂性强,创新者又受到自身能力的局限,使得技术创新项目整体上呈现出较高的风险。金融市场的发展,使投资者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分散这种风险,从而使他们能够选择更加专业化的技术项目进行投资。

三、完善金融系统对技术创新支持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方面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应制定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的信贷政策和投融资政策,积极运用政策调节手段,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技术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形成灵活有效的创业风险投资市场,推进高新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进程。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风险投资对推进技术创新的作用,加大政府提供启动资金和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力度,完善有关风险资本市场的具体政策和法规。其次,要致力于风险投资机制的研究和建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风险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并且要加强引导,为风险投资创业服务,有效地培养具有投资经验的风险投资业人才。

(三)拓宽创新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适应现实情况的创新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目前资本市场层次结构还比较单一,制度体系不够健全,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应努力构建全面服务于技术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融资需求。

(四)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技术创新贷款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贷款。商业银行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研究风险,跟踪科技新动向,多与科技人员进行交流,提高对科技项目的风险识别能力。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渗透到科技领域,找到金融与科技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

(五)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将面临各种不同风险。基于此,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就应该针对技术创新的特点,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树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障碍及主体模式选择――以中西部为例[J].经济问题,2006.10.

[2]成春,贺立龙.创业企业的成长动力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6.

[3]苏武俊.论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3.

[4]王雨生.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的出路[M].中国宇航出版社,2000.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2016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立项(编号:SKL-2016-3380);2016年信阳市社科规划课题立项(编号:2016JJ022)

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支持小微型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家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综合集成,保证可以将全社会的力量与智慧充分凝聚到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激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可以支撑经济发展,深化国家的发展改革,特别是对于创新体系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就目前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来说,自身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自身发展的起步过程较为迟缓,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还是存在着重视程度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融资较为困难,企业承担的负担相对更重,市场需求也常处于不足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以至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阻碍,由此可见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摆在重要地位是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基本概述

中小企业一般会根据规模的大小划分出相应的类型,特别是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区分,例如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等。小微企业就是一个较为广阔的范畴,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以及家庭作坊式企业等,这些类型的涵盖构成了小微型企业的统称。科技型小微企业重要重视科研的力量,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并且重在科技人员的创办,从事着与科学技术研究相关的工作,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以及生产销售等为主要的工作内容,重视市场的导向,旨在“自愿组合、自主经营”的理念,倡导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的组织。总而言之,科技型小微企业就是主张创新为使命与责任的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趋向于小型化,从业人员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人员构成以科研人员为主,在技术领域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以及各种高科技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产品依赖于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相比之下占有较大比重,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上的研发经费与销售额相比,不低于销售额的3%。科技型小微企业属于科技创新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当代市场经济的先驱者与探索者,企业在最初成立的过程中重在坚持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密切配合,积极倡导创新观念与发展进程协同并行的理念。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化的体制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规范化的体制来加以引导并扶持,但是就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以及产业环境等,并没有形成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机制,特别是从宏观环境上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政府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能够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创新发展道路的顺利进行,当前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没有合理的规划部署,要想实现针对性的扶持方式较为困难,了解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多是由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政府也没有对企业进行有利的宣传政策;政府与企业交流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引导机制,导致双方在沟通中有阻碍限制。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因此难以及时地获取创业需要的技术与手段,科研人才在当前市场较为欠缺,使得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通过相应的信息渠道,获取相应的人力资源。

(二)资金扶持力度较弱

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它的投资风险更高。大多数小微企业的资金都是来源于个人储蓄,甚至于向朋友亲戚进行借款向银行贷款,再加上相应的规模与资产限制,难以通过个人信誉通过金融质押的方式在资金市场获取较大的帮助。在技术研发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可替代技术,如果研发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将无法承担,并且国家独特的金融机制使得银行更倾向于向大企业及国有企业进行贷款帮助,支持小微企业运行的力量微乎其微,严重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进程。总而言之,当前政府部门对于存在着巨大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小微企业给予的帮助过少,这严重影响了本就处于劣势的小微企业发展,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科研力量来对小微企业进行资金与技术上的帮助。

(三)融资难度较大

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难度相对来说更大,这成为了小微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严重阻碍。科技型小微企业因为相应的规模及资产,缺乏具有高质量的抵押物,同时在技术及市场上也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难以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公司,来进行适当的投资,所以很难通过银行来获取相应的贷款。根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小微企业获取银行帮助的可能性并不大,可以从银行获取到资金支持的企业多是具有一定规模且具有发展前景的一部分,对于那些仍旧停留在发展初期以及需要壮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还是难以获取融资,以至于很多的项目及科研成果无法及时实现市场化,错过了最佳的市场机遇,加剧了企业发展中的财政负担。

(四)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业之初通常只有几个人构成,在逐步运营及发展的进程中,人员的知识储备表现出匮乏,特别是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与技术研发过程中,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仅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也缺乏吸引人才的机制,由于缺乏完善的薪资福利待遇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定性,难以吸引到众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企业的内部结构因为缺乏一定的能力,所以无法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导致企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下。

三、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体制政策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制定专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倡导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及时转变企业的管理职能,从资金支持以及技术培育等方面构建出全面支持的服务体系,给予小微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相关门户网站应该及时的对外信息,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渠道,宏观体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遵循政府部门的体制规章。

(二)构建融资良好环境

稳健的金融支撑体系能够帮助小微企业成长并壮大,因此应该积极建立起资本的市场,以及风险市场与企业间的联动机制,保证可以充分利用适当的政策工具来加强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逐渐拓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原有的单一格局,完善并落实金融支撑体系,有效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解决,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进高科技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重要的参与者与制造者,应该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专注于智力要素与技术要素的双重配合,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B机制,努力创造出人才的优势,结合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人才迫切需求的背景,通过专业渠道来获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目前小微型企业仍旧处于需要大力扶持的阶段,应该专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提升经济的发展水平,缓解就业的压力,如此才可以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尹辉,周军.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108-112.

[2]蔡娇丽,赵宏中.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3(04):129-130.

[3]晏绪飞,陈鑫.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8):116-119.

科技创新发展前景范文第8篇

1.1和谐向上的职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是团队发展的强大推进力职业院校通过统一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目标追求将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信心和勇气,强化了其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一种统一和谐的创新文化环境下,团队成员以团队的共同利益作为其行为依据,能够自觉遵守团队的各项制度要求,推进了团队的健康长效发展。此外,良好的创新团队文化还能进一步激发成员的创新热情,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对其今后的就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和谐的团队文化能够增进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执行力一支卓越的团队必定具有极高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够保证其决策的顺利落实到位。良好的团队文化可以鼓励和引导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和相互了解,不断提升其执行力。一个健康发展的创新团队离不开各成员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各成员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攻坚克难,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团队的发展前景才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创新团队文化作为团队发展的精神支持,能够有效地增进各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其执行力和协作沟通力,保证各项决策及时落实到位。

1.3和谐的团队文化是团队创新发展的源泉随着当前职业院校的日趋专业化、成熟化和稳定化,各职业院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积极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外部交流与合作,以有效提升其科研发展水平,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必须立足其发展实际,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创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而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作为高职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肩负着职业创新发展的重任,必须充分利用手头一切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而在此过程中,和谐的团队文化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使团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创新团队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一种向上的文化,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文化,它对于团队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2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2.1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意识集合点,它彰显着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发展动态,是团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创新团队文化建设而言,团队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其团队工作原则,以其实际行动践行其团队精神和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团队利益。团队精神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力量集合在一处,使其形成一种合力,尽早实现奋斗目标。

2.2团队制度团队制度是约束全体团队成员的行动纲领和行为依据,各成员必须以此为依据,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积极参与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团队成员能够以大局为重,勇于迎接各项挑战和难题,同时还要主动关心和了解其他成员,团结一致,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另外,一个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奋发向上的团队还必须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赏罚机制,保证组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团队作风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自由、开放、和谐、民主的团队作风更有利于团队组织的发展壮大。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时,必须扬长避短,建立健全团队沟通机制,建立相关信息交流平台,使组织内部形成民主团结、活泼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团队内部环境下,各成员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各成员也更乐于交流其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个人创造性的激发。

2.4团队效率团队效率作为衡量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准,历来就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开展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时,职业院校必须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为重点,明确组织目标,合理分工,实行责任到人,划分责任范围。各成员也必须进一步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合理调整自身行为,并能够积极为组织建言献策,密切关注外部发展态势,定期收集和整理实时资讯,为团队的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化依据。

3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对策

3.1积极发扬协作创新精神,鼓励内部合作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鼓励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紧紧围绕团队项目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协作,少一点分歧,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积极发扬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以期尽早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团队跨越式发展。

3.2建立健全成员沟通机制沟通不仅可以增进信息传递和交流,还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误解,保障团队的高效运作。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其成员沟通机制,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反馈,以保证其组织决策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召开一些主题座谈会,鼓励各成员积极沟通,并交换意见和建议。

3.3关心各成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其解决难题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其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主动关心成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关心其工作和生活,主动帮其分忧解难,使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更好地为团队服务。此外,学校还必须根据各成员的表现和特点为其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