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质世界;物质变化;教学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86—01

一、本章结构

1、在全书中的地位

前一章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四种物质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结构

本章起始提出四个问题:

(1)我们时刻都无法离开的空气和水由什么组成?

(2)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3)二氧化碳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

(4)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在学习时紧紧以这四个问题为起点,展开探讨。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空气的成分及其发现历史,加强氮气和稀有气体用途的内容,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增加了自然界十分重要的“生物固氮”的介绍,扩展了有关目前空气污染的篇幅,结合空气质量日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第二节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生命活动需要氧气”重要意义的提出,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引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各以一种非金属、金属、有机物与氧气的反应为例,说明氧化反应以及剧烈和缓慢两种状态的存在。以大量图片展示氧气的用途。对氧气的获得仍从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两个方面介绍,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

第三节根据学生以往生活、学习中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的了解,简介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对二氧化碳作初步的认识。通过对二氧化碳的三态的描述,结合相关实验,学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灭火器引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探讨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可能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四节中的“水”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质,在“已经知道”中提出了四个问题用以提示在学习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内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留下更多的篇幅用以介绍“水的净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使学生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知道为什么要防治污染,对人类有何意义;并能为保护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本章特点、重点、难点

1、特点

(1)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几种物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四种物质的学习,也即对最常见的混合物、纯净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化合物有了基本的认识。

(2)本章内容多、知识全面,按“物质名称 —— 组成成分 —— 主要性质 —— 主要用途 —— 主要制法 —— 污染及防治”的基本思路学习物质有关知识,为今后化学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3)已经涉及到简单的化学用语、文字表达式,最基本的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4)与生物学、物理知识结合紧密:植物固氮、温室效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生命活动需氧、二氧化碳、饮用水与健康、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等。

(5)“活动与探究”之后往往根据实验结果的可能,提出实验结果误差的因素分析,或者由实验现象得到结论。使学习内容有层次、趣味性,并为后续的学习作了简单的铺垫。

2、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4)水的组成、净化

3、难点

(1)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 2——3 “捕捉”空气实验实验有关的系列问题。

(2)初次接触纯净物、混合物,举例说明时可能混淆物质、物体两个概念。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第2篇

1 突出实验的探究性

在新教材中,安排了26个“活动与探究”的实验,这些探究性实验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设置实验时,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载体,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

例如,在第八单元,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设置了两个“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其一是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很形象、很直观、简单并且侧重于探索和研究,得出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其二是设计了几种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这两个“活动与探究”的实验把金属的化学性质直观化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在进行探究性过程中,还应注意根据实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哪些可行的替代方案。在探讨研究的气氛中,蕴含着无穷趣味,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提高分析联想的流畅性,还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2 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在新教材巾,设置了“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在编排上从课堂实验人手,在课堂实验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第七单元“燃烧条件的探究”,放在薄铜片上的白磷不用点燃就可以燃烧,在学生看来,这些实验那么神奇,令学生充满好奇,将大家引入到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的探究过程中。

对于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对课堂学到的化学知识加以应用、拓展,加深课堂教学内容,并具有创造性,符合新课程理念。

3 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最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新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实验内容和化学知识紧密配合,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对于学生难以完成的实验,由教师来演示。如浓酸的稀释、硫在氧气中燃烧等。

对于实验基本操作,也改变以往安排新课内容之前提前训练的做法,而是结合具体的实验,配合观察具体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练习。把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单独练习。把实验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地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特点。

4 增强实验的生活和社会化

新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在实验的编排上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从观察和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人手,了解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化学发展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如“硬水和软水的区分”、“乳化作用”、“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等等。

在新教材中把煤的形成和石油、天燃气的形成过程用插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把酸雨的危害很直观地表现出来,把“白色污染”用彩图呈现在大家面前,知道了合成材料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5 提倡实验微型化强调实验绿色化

绿色化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内容是在反应过程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在新教材中选择的实验大多数其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污染或污染小,如果是污染性很强的实验,则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比如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污染物做到有效地回收和处理,对于一些有污染而又需要制备的物质,由教师在实验前制备好分给学生。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辐射技术;环境保护

一 辐射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基础

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与辐射的能量、类型和被辐射物体的物质组成有关,并且依赖被照物质所产生的能量。电离辐射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污染环境,然而,它的能量形式在环境保护中却能产生作用。在环境保护中常用到的电离辐射类型有:紫外线、高能电子、伽马射线以及X射线等。单位物质所吸收的能量定义为吸收剂量,单位是戈瑞,目前应用于辐射处理的射线主要有以下三种:7射线、X射线和电子束。每种射线都有不同的穿透性质,7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在环境保护中常应用于污泥和废水的处理;X射线要求的立体体积较小,穿透力强,但成本较高;紫外线辐射介于X射线和可见光之间,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各种辐射的性质不同,所吸收的戈瑞也不同,这也是辐射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一。

二 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一,电子束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各类辐射源中,电子束因其适应范围广泛,是目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高能或低能电子束由加速区在流体加速产生,其辐照功率为电子束电流与加速电压的乘积。高速电子束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但其应用却很灵活,不使用时可立即关闭。根据电子束穿透性强的特点,可应用于物质的紧密型监测,例如船用钢板对钢材紧密型的要求就很高,不允许钢板内有空隙,监测空隙就可以用高能电子束照射钢板,有空隙的钢板,其戈瑞吸收量小,通过利用高能电子束检测船用钢板的紧密性,可决定船用钢板是被回炉重练或是用作其他用途,定期检测物质的紧密性,采取预防措施,延长船用钢板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根据电子束穿透性强的特点,电子束在其他环境下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建筑的安危情况就可用电子束检测,电子束可穿透水泥,钢筋,检测房屋的牢固程度,在环境保护中,对废弃物的处理是一大难题,可运用电子束检测废弃物的密度,密度大的用于废渣的烧纸砖瓦,密度小的做焚烧或其他处理,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

二,核技术应用于污泥的处理。每年生产生活都要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水的一部分转变为污泥,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如果将其直接丢弃,将会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威胁人畜健康。但利用核辐射灭毒灭菌后,污泥的胶着性质被破坏,颗粒变大,具有了良好的沉降和脱水性能,就可直接用与农田,起到增肥的作用,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已实现了辐照处理污泥。

三,核技术处理处理固体废弃物。全世界垃圾分类,固体废弃物为第一大垃圾污染源,其中,有毒的工业危险固体废弃物尤其难以处理,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前在处理工业国体废弃物时,只能采用简单填埋、堆积处理,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空气、土地、地下水及周边环境,威胁生态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一些工业固体废弃物危害尤其大,如废弃电池、轮胎、石棉以及各种电路板,毒性大,难以分解,十分难以处理,只能做焚烧,填埋处理,但这些方法具有较大的缺点:设备占地面积广,投资大,运行费用较高,在焚烧时在不同的温度区域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造成二次污染。核技术应用辐射照射固体废弃物,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分解其中的有毒物质,杀死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之后对其分类,做专门处理。经核技术处理之后的固体废物垃圾的再处理就要容易的多,对环境的污染也小的多,经多次处理后变为无毒无害物质,可再次利用。

四,电离辐射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等离子体辐照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具有处理深度高、处理彻底等优点,液态、气态、固态经辐照处理后,离子浓度与热平稳浓度不平衡,就产生化学活性,发生化学变化。一些垃圾中的可分解物质,如有机物,其大部分成分组成是纤维素,将其加水调浆,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焚烧,生成难以化学性质稳定的类塑料品,难以分解。但经辐照后,可降解为新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可用来做剂,一些甚至能达到表面活性剂的要求。有机肥料制作产生的垃圾经辐照灭菌,杀死其中的病毒和病原菌,便可用于动植物肥料或动物饲料。

五,等离子辐照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这种辐射技术治理环境污染主要应用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其处理效率高,运营成本低廉,投资小并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在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上已成功得到应用,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并为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深度研究。等离子体主要由气体放电法和燃烧法获得,具有极高的温度,其高温特征可促成某些化学反应,将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分解变成新的物质,这个过程中,固体废弃物中的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由于化学性质的变化而成为无毒无害物质,之后进行分类,再处理或再利用。

六,核辐射技术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理,溶与水转化成酸雨降落到地面,酸雨的危害极大,酸雨会杀死动植物,腐蚀建筑,金属等。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难以处理这些物质,但核辐射能改变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在辐射过程中,氧和水分子经辐射分离生成氧原子、碱性离子、超氧化氢等氧化能力极强的活性粒子,这些离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硫酸、硝酸,将之收集,又成为新的工业原料。如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氨,不仅可以彻底去除这些大气污染气体,还能得到副产物硫酸铵、硝酸铵,硫酸铵、硝酸铵是有用的肥料,这样一个过程就实现了变废为宝。

七,核辐射用于监测环境变化。将放射源标记与被测物体,放射源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变化,将使探测器接收的射线强度发生变化,根据射线强度的变化,可确定被测物的位置和运动情况。根据同位素的衰变情况,可探测某区域时间内各种物质的变化,如大气含氧量,大气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等等,这种方法对应用于环境考古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环境内某种物质的变化情况,可推测某段时间该环境的变化情况。

结语:辐射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开始应用于环境保护,并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辐射技术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与辐射技术的特点有关,辐射技术能改变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变有害为无害。但其本身也有一定的缺点:某些辐射技术成本高昂,技术复杂,依赖于一些特定设备,推广起来有一定难度,只能针对某些特定物应用在特定地点,距离全社会普及的道路还有一段距离。针对这种局面,从服务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辐射技术要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就要加快技术改造,使之能适用范围更广,降低成本。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辐射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前景也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李智娟. 利用核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8) .

[2] 蒋卉. 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0,(02) .

[3] 王彦丽,张小安,肖国青. 环境保护中辐射技术的应用研究[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6,(01) .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第4篇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并通过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科学史,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方式:

讲解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教学过程:

[提问]同学们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钠等)

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引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集在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电脑播放引入]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生动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用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且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他感到非常难受,但他继续对该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与很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再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又发现该气体还能使有色的纸张、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过以上的信息材料,讨论以下的问题:

问题1: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反应。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1页图4-15,并给学生示范。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后,再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创设问题]请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具有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为什么?并与氧原子的结构及氧气的性质比较,有什么相似性吗?

[学生讨论交流]可能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讲解]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讲解Cl2与金属的反应,并通过氯气与Na、Fe、Cu的反应归纳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4-3:氯气与氢气点燃反应

①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怎样?

②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制取H2,检验H2的纯度,将燃着H2的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

③实验过程: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④实验现象:H2在Cl2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⑤实验结论: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

⑥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实验安全,H2在点燃前必须验纯;氢气导管要从集气瓶口慢慢地逐渐伸向瓶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氢气燃烧完毕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吸收HCl气体。

(通过课件小结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1:从钠、铁、铜、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分析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并验证前面推测的氯气化学性质是否正确?

问题2: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启发:金属和非金属氢气在氯气中反应有什么共同点?燃烧是否一定有氧气参加?比较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与铜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其共同特点。

[得出结论]:1、氯气很活泼,具有强的氧化性。

2、燃烧的概念:凡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均可称为燃烧。

4、作业设计:

例1、下列气体中,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是:(C)

A、N2B、COC、Cl2D、CO2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B、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

C、氯气有毒,氯离子也有毒

D、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例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3、HCl的工业制法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重点从物质种类上来看,重点学习氯元素的单质──氯气;从氯气的知识结构来看,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从氯气的氧化性来看,重点学习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教科书对重点知识不仅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安排了“实验”“思考与交流”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并不断加深。而教科书对氯气的实验室制取等只是通过“科学史话”作了简单的介绍。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第5篇

功效1:防晒、隔离脏空气

特别适合 经常奔波在外的你

肌肤环境

A 工作性质属于“户外”一族,比如销售、市场调研甚至外景模特

B 每星期在外工作的时间比待在办公室的时间还要长

C 皮肤比较薄且脆弱

不得不选 相比一般的防晒霜,隔离霜成分更精纯,更容易吸收,而且可以防止脏空气以及紫外线对皮肤的侵害,SPF15的隔离霜就可以应付日常的防晒隔离工作。

功效2:形成肌肤与彩妆间的保护屏

特别适合 每天都要“精妆”示人的你

肌肤环境

A 习惯了不化妆就不出门的生活

B 每天早晨出门前至少要在化妆台前打理自己半小时以上

C 再忙也会坚持使用眼影、眼线笔、睫毛膏、腮红及唇彩

不得不选 隔离霜是一个保护化妆、保护皮肤的重要步骤,如果不使用隔离霜就涂粉底,会让粉底堵住毛孔伤害皮肤,也容易产生俗称“吃”粉的粉底脱落现象。

功效3:调整肤色

特别适合 肤色黯沉不均的你

肌肤环境

A 脸因为过度日晒而变得斑驳

B 肤色天生黯沉无光

C 经常因为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而失去健康肤色

不得不选 隔离霜除了具有隔离功效以外,更添加淡肤色、柔白色、紫色、珍珠亮等修色粒子,兼有修饰肤色和隔离作用。

功效4:抵抗辐射

特别适合 长时间受电脑辐射的你

肌肤环境

A 你的办公室里有三台以上的电脑

B 每天要对着电脑、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超过5小时

C 没有使用任何抗辐射护肤品的习惯

不得不选 隔离霜的成分中大多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因子及高浓度的营养滋润成分,如绿茶成分、精纯维他命E等,抑制自由基产生的功能,防止皮肤过早老化,使肌肤在薄薄的呵护下同时拥有完整的保护,令肌肤在面对电脑时变得安全而且轻松。

选择隔离霜 三要看肤质

混合性肌肤

肌肤特点 明显特征为T区油腻但脸颊干燥

隔离重点 适当控油但不会引起肌肤干燥的隔离霜

肌肤最爱

1.兰蔻防晒匀肤隔离霜 超轻水盈质地,含有专利双重过滤系统,瞬间调整、完美个性肤色,提供完整UV防护

防晒系数 SPF20 PA++

全线色调 明润粉 明亮黄 明净绿(防晒隔离修饰乳)

2.BIOTHERM碧欧泉晶白净化修颜隔离霜 隔离紫外线、彩妆的同时帮助调整肤色,让肌肤呈现完美状态。

防晒系数 SPF23 PA++

全线色调 清莹绿 立晶白 柔光紫 亮彩粉

3.LOREAL欧莱雅多重防晒隔离露 易于吸收,在肌肤上形成一层无形保护膜,明显增强肌肤抵御外界侵害能力,用后肌肤不泛油光

防晒系数 SPF30+ PA+++

全线色调 自然色 象牙白

干性肌肤

肌肤特点 冬季干燥更明显,尤其用了防晒和隔离产品后,有脱妆、脱皮现象

隔离重点 隔离霜普遍容易引起肌肤干燥,要选择隔离时能够为肌肤保湿的隔离霜

肌肤最爱

4.Dior迪奥雪晶灵无瑕肤色修正隔离乳液 质地轻盈,隔离与修正合二为一,在任何环境下能发挥光线的威力,呈现均匀肤色

防晒系数 SPF35 PA+++

全线色调 米色 浅紫色 白色(美白修护防晒乳RMB440/30ml)

5.Clinique倩碧晶莹嫩白防晒隔离霜 提供光谱保护,抵抗紫外线,蕴含Clinique高科技,防止色斑与肤色不均的产生,镇定并舒缓肌肤,增强肌肤抗敏感能力

防晒系数 SPF30 PA++

全线色调 自然肤色

6.BOBBI BROWN芭比・波朗隔离防晒乳 质地轻盈、保湿,易于吸收,帮助肌肤抵御紫外线,令肌肤舒缓、平滑,上妆更容易

防晒系数 SPF15

全线色调 自然肤色

油性肌肤

肌肤特点 出油明显,尤其在干燥季节,肌肤缺水出油问题更加严重

隔离重点 隔离同时能够控油的隔离霜

肌肤最爱

7.VICHY薇姿润白隔离乳液 质地清爽、不油腻,容易吸收,稳定、安全隔离紫外线,防止色斑产生,提亮肤色,用后皮肤滋润、柔软

防晒系数 SPF30+ PA+++

全线色调 自然肤色

8.LA ROCHE-POSAY理肤泉每日隔离乳液 双重防晒成分,高效的UVA每日防护,有效对抗色斑和细纹,轻柔的乳液质地,能瞬间渗透皮肤,吸收迅速,不油腻,还能镇静舒缓肌肤

防晒系数 SPF30+ PA+++

全线色调 自然肤色

9.EP茵葩兰保湿隔离霜 乳液般的使用感使肌肤保持均匀细腻,赋予肌肤滋润、透明的质感

防晒系数 无

全线色调 浅绿色 淡紫色

TIPS隔离霜的隔离秘密

隔离霜分为物理性隔离霜和化学性隔离霜,这2种性质的隔离霜有着本质的区别:

物理性隔离霜 物理性隔离霜是利用散射和反射的原理来对紫外线进行隔离的。当阳光照射到肌肤之后,肌肤上覆盖的二氧化钛类物质就会像镜子一样将阳光反射出去,而不致直接侵害到肌肤表面。

隔离特点 通常说来,物理性隔离霜的SPF越高,质地越油腻,涂后,皮肤常有不透气的感觉。不过正是这种不透气的物质保护了你娇嫩的肌肤。这种隔离霜的最大特点是不易引起皮肤过敏。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第6篇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着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六、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哪些区别于一般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列举常见的金属之最。

二、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出发,列举金属的用途。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用途;如:Cu、Fe、Al。

三、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的特性

举例说明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

四、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百炼成钢”蕴涵着什么化学知识?列举常见的生铁和钢制品。

五、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六、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能否用铝锅长时间盛放食醋,为什么?

(3)天然水中溶解有一些铁盐,为什么新买来的铝锅烧开水后,在水面会留下一道黑色的印痕?

(4)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为什么一般选用木通而不用铁铜来配制?如何检验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否含有硫酸铜?

七、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酸溶液的要求?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盐的要求?置换与被置换的顺序:

ZnFe与CuSO4反应,置换时---先强后弱,所以Zn先与CuSO4反应;

Fe与Cu(NO3)2、AgNO3混合溶液反应,置换时---先弱后强,所以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

八、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的矿物

有哪些常见的铁矿石和铝矿石,写出它们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九、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1)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氧气有关,氧气必不可少;

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水有关;水必不可少

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说明: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两个必不可少。

(2)防止锈蚀的原理?方法?说出几种具体做法?

十、了解从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铁还原出来)

(1)炼铁的原理;(2)方程式?(3)实验:步骤,现象,尾气处理;

十一、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废电池随意丢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回收废弃金属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九单元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KNO3/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两条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C浓%=M稀*C稀%或M浓*C浓%=(M浓+M水)*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第十单元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浓盐酸的挥发性?造酒时调节酸度,为何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3)学会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用途有哪些?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NaOH固体的用途?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了解NaCl、NaCO3、NaHCO3、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学会粗盐提纯,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第7篇

    农药可以对环境造成广泛影响,它通过大气、水体、土壤、作物经食物链富集造成危害。

    由于农药的化学性质不同,在环境中的降解度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环境中的农药,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其中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污染是造成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的主要污染物。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毒剂,它能抑制体内胆碱酯酶,造成乙酰胆碱聚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等。急性中毒表现症状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瞳孔缩小、肌肉痉挛、神志不清等。慢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气短、胸闷等。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类似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并伴有腰痛、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等症候。有机氯农药的脂溶性特点(即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决定了它在人体脂肪中的蓄积。此外,有机氯农药还可以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生殖机能等广泛影响。经动物试验证明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

 

化学性污染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语言表达能力典范性示范性 跟说性 规范性

随着课改的深入,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题,明显发现信息处理题和科学探究题增多,但学生得分率较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顾此失彼,表达不全;不合规范,表达不准;化学专用术语错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对较长点的题目或文章,读不懂含义,他们获取化学信息就比较难,而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各种信息中,收集有用的信息能力,也是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加之《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为了给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不仅要注意学生知识的接受,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体现现代教育观念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转变。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强调化学课本语言的典范性。

化学课本上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严谨清晰,通俗易懂又具高度抽象性”的特点,它是用化学语言陈述化学知识的典范,所以在课堂上我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反复体会课本内容的精华,对特别重要的专用术语、定义、规律的关键性字、词重点讲解和加以圈点,并要求理解上的记忆和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学会用书本上的字词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空气的成分时,我先让学生在书上勾画出“体积”,又让学生集体阅读。然后提问:“氧气约占空气多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1/5”。有些聪明的学生看着我带有疑问的表情后又看了一眼书后,马上补充“体积的1/5”。教材上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强调“分子”和“化学性质”,这样学生就明确了二氧化碳的“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了化学最重要的专用术语,又可复习巩固化学知识,同时也学会了表达化学知识的语言和方法。

二、强调教师语言的示范性。

初中学生对许多化学概念、化学仪器、化学专用术语都是首次接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起到示范的作用。如化学教师的语言不规范、不严谨或条理不清楚,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第一次接触的就是一些模糊错误的信息,以后就很难改正。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注意教学语言具有准确性、简洁性、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同时附带趣味性。特别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准确性:化学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它要求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是准确的和科学规范的。阐述化学概念、规律、原理时要咬文嚼字。因为化学概念、规律、原理的表达词句是经过几代人的反复推敲和不断论证确定下来的,内容的表述已经十分精确,往往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次序颠倒更不行。否则就对化学概念、规律、原理有较大的影响。比如“单质”这个概念,它强调“同种元素”和“纯净物”,如将“纯净物”换成“物质”就错了;又如化学中经常讲到“燃烧与点燃”、“净化与软化”、“烟与雾”、“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火焰与火星”、“白色与无色”、“酸碱性与酸碱度”、“吸水与脱水”、“组成与构成”等这些词。在讲解这些词时必须要一字一析,不能含糊其辞。

2.简洁性: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必须力求重点,不能东拉西扯,挥马疆场,任情发挥。如教师的语言太长太多,学生往往不知所云。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尽力避免一些令人讨厌的口头禅和下意识的重复出现。教师如果一节课出现几十个“这个、那个”、“是不是、对不对”,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当然,讲课时为了突出重点可适当的重复;②宁少勿多。能用一句话讲清楚的就不用两句。

3.教育性: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用一些激励性的和教育性的语言去激励、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组织辩论,这样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白色污染等关于环境问题时,都给与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将书本上的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4.趣味性:教师教学时,在不影响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可运用幽默的语言,确切的比喻,谐音的方法和顺口溜等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如:在介绍元素符号“Au”时,就说:“哎(A)哟(u),我捡了一锭(金)子”;在介绍元素符号“O”时,就故意把嘴巴做成“O”的形状,深深地吸气;在讲解“水电解哪极产生什么气体”时就说“父(负)亲(氢)真(正)洋(氧)盘”;在讲解“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时,前一个酒精灯就形容‘迟到早退’,后一个酒精灯就形容‘早出晚归’”。采用这些方法可使学生觉得轻松、愉快,有兴趣,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无形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训练的跟说性: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特征等原因,表达能力普遍不高,又加上化学是一门刚学的学科,对化学用语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都需要教师耐心反复地训练,而学生要不断地反复地跟着老师说。科学探究,强调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报告单即由三栏式组成: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让学生建立基本模式,从而学会解决问题。如:在对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探究时,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引导学生用化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现象):处在外焰部位的火柴梗首先炭化变黑,内焰次之,焰心更次之;(结论):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的温度较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最后,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又跟着复述,经过这样的不断训练,在讲解对酒精灯火焰各层的温度探究时,很多学生都能正确表达了。课本中有大量生动、形象、确切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识图,发挥图表的形象、生动等特点,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通过看、想、说的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如用分子和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下图,

分 析每个部分表示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反复描述: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构成氢气,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构成氧气,经过这样耐心的训练,学生就能描述类似的问题了。如下图所示的氧化汞的分解。

四、学生训练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