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渠道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对信息传播的贡献,造就了作为一种特殊信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交叉发展。根据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界定,可以把视野放到网络时代到来这个大背景下,来分析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化交叉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了更丰富的外延,从而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化,首先就是对载体分类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发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以网络作为媒介,分为网络载体、非网络载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同,分为不同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农村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不同,可分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显性载体、隐性载体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形式的形式不同,可分为静态载体、动态载体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来源,可发分为官方的、非官方的载体等。根据是否为专门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为课程载体(所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非课程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究竟有哪些具体形态,对其如何进行分类,这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理论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类的讨论中,划分标准不一,形成多种分类方式。对众多的分类方式,不一一列举,这里分析诸多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多种多样的分类的分析,探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发展,以及建立在多元载体彼此交叉发展所产生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体现为多元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加强或负向削弱作用,如何使多元载体交互作用体现为彼此正向加强,这在网络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就是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交叉发展,能否把握和正确导向这种多元交叉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这里包括课堂载体、非课堂载体、显性载体、隐性载体、静态载体、动态载体等等多种载体的交叉发展,交互作用,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有效将这些载体整合在一起,达成一个目的——正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以课堂载体为主要阵地,故,在这里以课堂载体与非课堂载体来分析其交叉发展、交互作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所有载体除了课程载体外都可以称之为非课程载体。这些非课程载体与课堂载体相比,其内容有其独特性,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非课堂载体的多样化及其影响更是前所未有。比如,校园文化活动传输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环境中不断发生着的微小或重大事件、网络带来的少量信息及其迅速传播等等,都与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作用。比如,以社会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为契机,作为案例,进行相关活动,在活动中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受教育者。面对大的灾难,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团结一致的精神;面对中日事件,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面对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深刻反思台湾与大陆关系,强调台湾与大陆的共同利益所在,强调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这样一些案例即可以引入课程的学习中,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而发挥作用,比如,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分析事件的深层次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则蕴含其中,从而起到加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再比如,课程载体与网络载体的融合。结合网络的特点,课程载体可能通过对网络载体中信息的运用以及网络载体的多种形式即时完成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网络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中信息供给、共享与交换的最大、最广泛的平台,它的内容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形式的互动性等等特点,使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给人类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教育主体所倡导的信息去影响进而改变教育客观的观念及行为,从这个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有信息的传播、共享与交换,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传播、共享与交换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共享与交换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展开的信息的传播、共享与交换。这就构成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沟通的关键点:一是信息供给、共享;二是信息的互动。有了这两点,网络载体必然成为多种思想政治教育众多载体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而二者的交叉发展、交互作用也显得尤其重要。其重要性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是青年学生,而这是与网络联系是频繁、最易受到网络一所流传的各种信息影响的一个群体。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众多载体的整合中,与网络载体的整合其作用最为突出。
二、网络环境下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整合的切入点、整合的方式及整合后载体的存在形态。前者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后都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1.整合的切入点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携带了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的都可以作为整合的切入点。在从多的信息中,为了讨论的方便,可以把它分为正面的信息和负面信息,正面信息的运用比较容易,正面信息较容易产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里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和思考来自网络环境中的负面信息。这也往往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网络的特点,回避只会更加削弱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关键在于如何的分析这些负面信息,引导学生去客观分析、全面看待这些信息,从而正面消化这些信息,尽量减小其负面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很好实现课程载体的网络载体的整合,从长远来讲,是从根本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功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青年学生如果能从负面信息的分析、判断、消化中学会一种敏感性、学会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就相当于增强了青年学生长期的一种免疫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面对负面信息的冲击,能够具备判断大是大非的能力,从而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
2.整合的方式及整合后载体的存在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越来越重要,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要求有更多职业能力强的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员,必须充分发挥其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学科教育的同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1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在教育工作上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各行各业中高级技术人员,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也与专业教育一样重要,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性格已基本定型,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认知,思维敏捷,由于社会经验少,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足,因此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辨别是非,提高道德修养,建立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形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运动习惯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技术能力强、职业道德修养好的人才,既促进学生迅速适应社会,也提高高职院校形象。
最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与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几门课程就完事了的,既要有显性思想政治课程,也要有隐性思想政治课程,在毕业前开展的就业指导会上也要有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思想道德修养、社交能力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个人,准确定位自己,学会和谐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 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2.1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而存在的,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而存在的,所以说,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实际,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坦诚相待,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主动关心学生。学生则要向教师坦诚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双向互动交流,通过言语和肢体动作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正确看待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并通过交流和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2.2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结合
高职院校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紧密结合起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传授给学生的思想观念等。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等的培养。还要经常性的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生活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说:爱心捐赠、爱心支教、维持校园环境清洁等活动。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后勤职工等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文明做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其次,以校园网和校报等校园宣传工具为载体,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高尚的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消除网络的不良影响,唤醒青年人对独立人格以及高尚品质的追求。
2.4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无论是专业课教学还是思政政治课程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交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与学生一起展开热烈的讨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情感教育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比如说:在思想政治课程上,将社会热点以及时政内容等案例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讨论案例,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既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也促进学生的品质、道德培养。
2.5 心理辅导教育
心理辅导也是现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今的社会文化繁荣,人们的心理具有多变性、个性化特点,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问题就退缩。应增设心理辅导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给予学生高水平的心理健康辅导,积极引导学生发泄情绪,化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如果学校开设有心理学专业,还可以积极发挥心理学的专业优势,开办各种心理咨询活动、心理测试活动、心理学讲座等。
【关键词】突发事件 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突发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容易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同时,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学校已经不再处于封闭环境中,学生更为关注社会上的“新鲜”事情,突发事件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由于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突发事件容易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观念及政治信仰等方面有所冲击,需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引导和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突发事件,从突发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思想政治教育与突发事件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避免或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突发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契机,可利用这一非常态的情境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突发事件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稳定突发事件之后的社会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各类工作的必要前提,其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及矛盾、克服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稳定突发事件产生影响的“生命线”。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突发事件之后的社会动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来开展社会动员,集中对抗突发事件,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经得起突发事件的考验,不会恶意传播谣言,守住做人的底线。
突发事件是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境的主要手段。首先,突发事件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也要引导和规范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和行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这就需要借助危机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在危机中锻炼品质。第二,突发事件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件契机。有时社会常态下难以调解的矛盾,在非常态的环境中得以解决。在相对平和的环境中,人们过于关注矛盾冲突,突发事件爆发后,人们则把注意力转移到事件上来,原本冲突得以缓解。第三,突发事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突发事件,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基于突发事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淡薄,没有树立正确的态度面对危机,内心会对危机产生恐惧。就目前学生表现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有所提升,但难以发挥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应对事件过程的缺失和教育内容的缺失。
一方面,在应对事件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所缺失。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预测功能,从当前情况来看,学校更为注重突发事件后的应对,忽略了突发事件前的预防。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有所缺失,不注重对可能产生突发事件的舆情的监控,微小的舆情被传播异化后,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慌乱。这些负面的言论在校园中传播,会在学生中产生恶劣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搜集与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变化,对学生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控,当前学校对此方面的重视不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关注灾害的控制、人员抢救、经费筹措等方面,而对思想教育、心理救助、行为矫正等方面有所忽视。在事件发生中,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缺位状态,事件发生时,学校往往会采用行政命令,容易忽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果导致学生反感,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引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发生。突发事件发生时,会带来谣言与恐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班级会议为主的方式开展,对谣言则采取“冷处理”,较少出面澄清,也较少听取学生对事件的看法,缺乏及时的信息及反馈的渠道。在突发事件后,不仅会产生直接的物质影响,还会产生精神影响,而精神影响则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精神打击,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人们对此也不够重视,事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做表面工作,不能针对事件实质来开展教育活动,难以发挥恢复和安抚功能。另一方面,在教育内容上,应急教育知识没有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缺乏长期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导致突发事件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陷入被动中。
基于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结构调整,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所产生的影响,促使基于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断扩大,正在趋于递进式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满足学生的各类需求,不仅要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指导,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诉求,最终要满足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
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然灾害、安全事件等发生所带来的影响,指导学生冷静处理和有效规避危险。具体来说,生命安全教育分为生命教育和生存能力教育两个方面。一方面,生命教育,要让学生热爱生命,避免学生面对突发事件产生心理问题、行为失控;另一方面,生存能力教育,让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心理健康教育。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从学生行为上控制,而缺乏对学生心理的干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突发事件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疏散内心压抑与恐惧,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突发事件后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维护党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
奉献教育。自然灾害、民族危难、社会动荡之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实现意识。奉献教育是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社会认同感的渗透,能够引导学生采用社会实践来实现自我价值、反哺社会。突发事件发生后,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减少事件的危害,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被社会认同的感觉,在奉献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与快乐,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基于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够在事件预防、事中处理、事后调解三个阶段都发挥作用。因此,要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突发事件中,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
首先,要把突发事件案例纳入课堂教育。学校是以教学工作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承担着教育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任务。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和改进教育方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手段。将突发事件等热点案例带入课堂、写进教材,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其次,运用活动载体来开展体验学习活动。情感体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领悟等体验性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危机意识。第三,利用网络教育工具来强化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学校要积极开展多样性的网络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的教育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突发事件后的第一时间内介入,及时开展网络教育能更为优化教育效果。第四,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加强阶段式干预。要针对所涉及的具体问题来对学生积极疏导、耐心劝慰,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尤其是对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反复或连锁反应的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分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干预。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①王茂涛:《浅析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法》,《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期。
②程宝洪:《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处置机制探析》,《理论导刊》,2010年第3期。
【关键词】英美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72-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呈现多样化和差异性的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研究英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借鉴他们的长处,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 英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英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以“公民教育”来进行的,目标是把国民培养成一个好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人为中心,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来进行。英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爱国教育等方面。
1.政治教育
美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但美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事实上,每个国家的教育都带有政治色彩,只不过有些国家为了国民能从心理上更好地接受,隐蔽了教育的政治性。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便是政治教育,政治教育通常以公民教育和政治社会化为名义来进行,它是通过对社会成员加以政治信息、政治价值的灌输以及政治行为的指导,使他们成为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好公民”。美国在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教育、产主义教育、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国民精神教育四个方面做到了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其中产主义教育清楚地体现了美国教育的政治性。美国对政治教育的重视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教学计划中的政治科目要进行严格规定,教师、校长、督学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按照严格的政治道德要求进行筛选。
目前,英国的政治教育主要是在大学和中学开展政治课程。学校政治教育会设立独立的科目,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进行教授,他们通常结合政治实践来进行政治原理和原则的学习,比如成立学校议会来推进校政民主化,使学生通过实践学选举、民主作风及技巧。英国学者研究得出,只有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得早,他们的政治取向才会稳定。这些都显示出英国已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道德教育
美国非常重视社会环境在德育中的作用。许多学者认为,道德伦理规范的灌输无益于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道德教育的便捷途径便是实践。美国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社会实践途径,包括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为慈善机构募集资金等。美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帮助他人的社会服务活动。学校和政府也通过政策和资金赞助并倡导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因为社会服务无形中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的道德教育。英国没有统一的德育目标,一般认为德育应该教人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能理解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英国道德教育的特点:(1)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师指导。英国的中小学大多数设有“道德指导教师”,他们负责对学生提出建议和忠告。一些大学则挑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担任学生顾问,当学生遇到思想问题时,对其耐心开导。这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心理健康成长。(2)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家庭参与。英国道德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对子女的道德教育被视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3)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科间的渗透。比如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守纪律、敢于拼搏、互相协作、坚毅等品质。
3.宗教教育
尽管美国在1947年明令禁止在公立学校直接开设宗教课程,但是宗教活动始终贯穿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据1971年统计,美国青少年上天主教的中小学占81%,其他教会学校占10%,上非宗教学校的只占9%。“我们信仰上帝”已深深烙入美国国民的心里,《圣经》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当今,94%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教徒,40%的美国人认为宗教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宗教把整个美国社会和国民的心灵联系在一起,铸造出特有的价值观,指导和规范着个人和社会的行为。
英国有着悠久的基督教传统,宗教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英国仍然规定学校开设宗教课程和早晨礼拜等宗教教育活动。在一般的德育课程中也有浓厚的宗教意识,选用的材料和行为规范多数来自教义,甚至是抄袭教义。
4.爱国教育
美国政府对内极力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洪水猛兽,让美国国民相信资本主义制度是最优越的,使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美国非常重视利用环境对国民进行爱国教育,不惜花大量资金建设博物馆、纪念碑、图书馆等场所。这些场所面向学生免费开放,由国家出资进行日常维护。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典礼也向国民宣传着“国民应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英国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爱国教育,没有喊口号,反而经常看到他们举行一些抗议政府的游行示威。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英国人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这也许有点令人费解,但深究起来也不难理解,英国往往通过各种形式的对为国捐躯先烈们的悼念活动来进行爱国教育,这种教育是隐性的,但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每年的11月11日11时整,全体国民都停止手中的工作,为战争中的阵亡者默哀。
二 英美思想政治教育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启示
1.注重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加强对学生的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不是裸的道理与观点的灌输,而是把这些道理和观点通过多种渗透附着于一定的具体环境、文化、活动等载体上,进而对学生进行某方面特定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两课”的硬性灌输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好,有学生甚至认为“两课”毫无用处。要想解决强制性教育引起的学生的逆反心理,我国高校应采纳西方间接的、多渠道的、广泛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如可以利用升旗仪式、参观博物馆、瞻仰纪念碑等活动,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和效忠国家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报国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另外,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让教师挖掘这些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想信仰和生活态度渗透在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品质、精神素养、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倘若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着优秀的人格品质,学生在心里认同他,那么他工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品质低劣,不管他的教育多么有道理,学生也会产生抵触情绪,事倍功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提升个人品质,塑造人格魅力,做到“身教”大于“言传”。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美国,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按照严格的道德要求进行筛选,做到宁缺毋滥。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因此促进辅导员职业化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制定完整的辅导员管理政策,来增加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转变他们把辅导员作为跳板,继续向管理岗位晋升的观念,做到从感情和制度上留住人。因为辅导员队伍的流失,导致了严重的断层现象,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还要求辅导员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掌吸取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学科的精华,并灵活运用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3.借鉴宗教的优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信仰
宗教对教徒的思想教育比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我国高校在坚持宗教政策的同时应积极利用宗教的一些优点来改善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用切合实际、内涵丰富、扣动人心的文化内容来打动人心,教育的内容要切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简明易懂的行动并融入学生的生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具有典型示范的作用,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如同身临其境,接受教育的效果比硬性的道理灌输要好;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运用宗教中的“心理疗法”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高校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引进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专项心理咨询,面向全体学生服务;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集体的利益。我国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信仰教育,在毫不动摇地贯彻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仰引导。
4.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重视高校校风建设
我国大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非常严重,甚至对外国文化的崇拜大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本国的历史与传统,否则就会因为丧失民族性而失去根基。高校应规定学生必修中国文化课,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增加他们的爱国情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高校可以有选择性地开设一些民族文化课程,比如,开设儒家文化课程,教师借鉴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对大学生进行义利观、中庸之道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校风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校风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而恶劣的校风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高校应重视校风建设,规范全体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完善对他们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他们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施加影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5.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仍然落在学校一方,忽视了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和英国十分重视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认为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并邀请学生家长高度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国高校应积极调动家庭主动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成立“家长教师协会”“联谊会”,定期召开会议,一起商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此外,高校还应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利用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应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道德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大众的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互联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可以利用网络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咨询、评估和讨论等服务,建立大规模的资料学习库供学生参考。同时,社区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参与社区管理以及亲自解决社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社会现实性,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一体化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刘绛华、甘德松.论外国思想政治工作对我们的启示[J].求实,1998(7):41
[2]唐吟.中美两国高校德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2009(10):128
[3]高桐杰.英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规律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9):155~15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提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1.1采用案例教学,真实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现实案例是非常常见的,并且这些案例都是非常有冲击力,也有信服力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这些案例都能产生非常直接的心理感受。而在高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不过在此过程中,应该更加侧重优秀教师的事例,因为这样的事例更具代表性,也更能激发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其他教师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学习其精神。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心理状态,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因此通过一些优秀教师的案例就能够帮助其他教师增强心理健康,并且增强教学质量,达到培训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推举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分析其教师的优秀之处,而在思想品德相关培训上,教师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榜样,向其学习。
1.2采用情境教学,生动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在学生眼中是比较枯燥和无趣的,即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师而言,其中很多知识也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是纯粹的理论教育,那么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时,可以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教师能够学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理解能力自然就能够更上一层楼。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而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对学生会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想,并思考好答案,当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重复讲解。为了培养教师的耐心,就可以利用情景,让教师模拟课堂教学情况,同时,教师也应该养成写日记或是写总结的习惯,通过写日记和总结,能够让教师对自己进行及时的反思,看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对策,同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那么枯燥,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2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采用讨论的方式,灵活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定有自己的经验和长处,而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会存在差异。但是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因为差异是无论如何都存在的,而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就是给予教师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差异,那就包容这种差异,吸取其他人的经验。每一次培训都能够带给教师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在培训中得到提升。而在对教师展开的培训中,可以不必推举某个教师进行讲课,而是可以根据某个案例或是某个观点,让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将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而小组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可以是不同的科目,因为这样就能够从多方面对案例或是观点进行分析。同时,在不同的思想汇聚之后,也许就能够迸发出新的火花。对教师展开的培训中也可以根据某件事物发散思维,让小组之间先进行讨论,讨论完毕之后,推举其中一个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再结合不同小组的看法,作出点评。并可以将其延伸到教学中,比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如何解决,而学生又会如何反应。
2.2采用实践教学,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高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知识培训时,应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通过实践检验教师的心理健康,并且通过实践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品质,实践可以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便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思想政治知识。不过高校很少组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相关培训,虽然思想政治相关培训对教师能够起到很大的影响。高校应该多组织教师参与培训,或是参与心理品德演讲活动,让教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演讲,而演讲的听众可以是本校师生,也可以是校外人士。学校也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和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当教师学习到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就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也受到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部分的改革,关于思想教育方面也改进了很多。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优秀传统的文明古国,被称为礼仪大邦,所以在国民的素质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非常重视,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党和国家提出了始终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两大战略,把国家的教育事业放在了发展的首位,始终坚持的教育观念,并加强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同学们是社会未来的栋梁,祖国未来的顶梁柱,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逐渐增多,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也是不断地完善,我国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改革和发展时期。各个学校都在贯彻党的指导方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面下足功夫,完善理论方面,为我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尽一份力量。
但是就算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小有成绩,其中还是存在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受到了阻碍。笔者结合我们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众多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学者的成果,总结出以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国家在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但是因为社会变革涉及的程度和范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问题。
1.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充斥全国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
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深入人心,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存在众多的不稳定因素。社会环境十分不稳定,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一切的事情瞬息万变,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总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处于不断的修改之中。如今社会主体思想存在多元化的特点。而社会则具有不定型性,不成熟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2.消极的社会现象和思想影响中学生的思想
社会的不稳定和不成熟性造就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而市场经济又影响到了政治,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这众多的方面都受到了消极的影响。社会衍生出了各种腐败和消极现象。社会中的消极现象比如说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等对中学生的个人价值观都有影响。这加深了思想政治教育上面的难度。拜金主义和极端的个人崇主义的存在使得众多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侵蚀,极易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得到改变,变的“自私,自我”,受到“金钱”的扭曲变的“功利化和势力化”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不停地的侵蚀学生的思想,使得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面存在重大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完善,教育之中欠缺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出健全的灵魂为主。在思想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做到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完善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做一个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文关怀,这其中包含了人文精神。但是现在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不到这众多的内容。由于现在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十分不健全,而教育中又过于的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等事情,所以忽视了对学生的个人思想动机的尊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缺乏人文关怀。
1.教育目标定位失误
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目标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对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词语或是话语太过专业,使得众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这些过于高深或是抽象的政治术语或德育要求让学生们云里雾里,根本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多的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对他们的期望,而迫于考试的压力,他们总是要进行胡编乱造,甚至养成了很多的说空话和假话的习惯。
很多教育者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透彻地理解,只是照本宣科,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存在的教育地位并不是很理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作用带给学生,而是只追逐试题的答案,答题的方式,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追求高分,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而这个弊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沦为空话。
2.教育内容编排不合理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内容是,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观等等。这些内容虽然是千百年来具有思想的人们总结出来的各种宝贵的真理或是大道理,但是这些高深的道理缺乏具体化和真实的案例,使得同学们在理解中存在众多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只能够靠着死记硬背,完全不能够理解,其中到底是在说什么内容,因为不明白,同样也就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理论与实际相脱轨,这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
3.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学生上课没兴趣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为此,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意义等。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推行,为农村更多想要上学的孩子实现了就学梦想。但是,不同文化和各科思潮的涌入,给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整个农村的长远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三观”的主要手段。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农村广大在校青少年进行先进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增长知识、认识社会,还有利于了解当前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主张,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途径。中学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思想,会通过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以及学生的日常言行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对于提升农民自身素质、规范农民日常行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扶持、先进的观念引导,更需要作为建设主体的当地农民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时效,将会为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补充。
二、我国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及农民素质的提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都与城市存在诸多差异。结合当前发展的现状,可以梳理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难以胜任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施者,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储备的专业知识和所采取的做法会直接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师资队伍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①首先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水平难以应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农村教师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虽然部分教师入职之后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在学历方面达到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能力方面并未得到同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难以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手段和多方面知识。其次,农村中学教师的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专业教师较为紧缺,因此,思想政治课便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者由后勤教师代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水平难以得到保证。最后,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较差,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农村中学教师进取心不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还与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相关,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上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联系当前的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个不求上进的教师是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较差。
2. 思想观念滞后,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目前,不仅是农村,甚至城市的大部分学校也迫于升学压力,对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都存在偏差,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德育,忽视了其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伦理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农村中学中,从领导到教师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心理,这种观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例行公事的组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最后的教育效果却远未达到教育的目的。
3.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都有使用。但是,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课堂中,仍然还在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创新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制约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没有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其次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学校的教学设备老旧,致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被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最后是农村的德育模式单一,对于不同的学生只能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致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远低于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
4.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适应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一部分条件优越的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给学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等。而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形式的班会、校会和思想政治课等形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缺少实践活动的参与。而这些理论知识的内容大都过于理想,只能给学生树立一个高尚远大的道德楷模,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这种“高、空、大”的道理只能在思想里束之高阁,并不能得到他们内心的认可和共鸣。
三、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立足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其他地区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
1. 转变观念,正确领会农村人才培育的需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提高当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必须提高地方领导及学校领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政府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再以学校的目标来要求教师教学的过程,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校长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曾指出:“要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关键是校长和教师。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就能吸引一大批孩子来读书。”“农村中学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一个具有现代人才培养意识的好校长。”②而对于好校长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组织观念和法制观念,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能把握时代脉搏、准确预测未来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引导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 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优秀的农村思想政治教师团队。农村中学教师待遇低下,人员流动性较大,激励机制不完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村的教育经费有限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制度,减少教师城市外流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探索多种渠道的经费来源途径,解决学校经费紧缺的现状。
3.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模式,是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改变农村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适当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借鉴和运用其他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再次,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最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可以结合校园特点,每年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各年级和班级也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校会、班会等文化宣传的作用。注重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