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种体育运动都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品德,同时,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提出要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所以,体育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体育的特殊环境,只是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造了条件,教育效果的获取还必须通过精心合理的体育过程的设计和坚持不懈的实施。当前体育教育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往往被别人忽视,因此,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成为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1.结合课堂常规和教学条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障,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课堂常规,如在体育活动中,有布置场地、整理器材等劳动任务,这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竞赛性,所以必须有严密的规则才能使竞赛顺利进行,如球类有球类的规则,武术有武术的规则,等等。教育学生求真求实、公平公开地竞争,遵守规则等体育道德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同教学条件结合起来。如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就可以在取放体育器材上提出要求。如搬移垫子不许拖拉,不许用脚踢篮球、排球,等等。体育课一般都在室外上,容易受气候、场地、器材与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学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和情绪,好的条件,如果不注意引导和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不好的条件,如果引导和教学得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如长期在室内上课的学生,到室外就会感觉怕热、怕晒、怕风吹的思想;而经常在室外上课的学生,可以利用自然条件锻炼耐热、耐寒、不怕风吹雨打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因时因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结合不同的教学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时,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意志品质和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同一教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教育效果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组织教法,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如:长跑的练习,侧重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奋斗到底的精神;教师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跳山羊的教学中,经常有不少的学生由于紧张、恐惧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跳山羊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教材的内容存在着深浅、难易和练习形式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教材,充分挖掘出它们的不同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把课堂教学中教书和育人的任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接力跑、篮球、排球、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就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以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又如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遵守纪律的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诚实、拼搏、沉着、坚毅的优良品质。体育教材的内在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体育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4.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必须注意自身的形体与仪表风度美。与人交往要大方,彬彬有礼,着装要整洁、高雅。心灵是本质的美,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说的就是教师身教重于言教的深刻道理。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他可能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上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不说粗话;女教师不画浓妆,男教师不在上课时吸烟,等等。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地方,自己应首先做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范。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切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教师言行的准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5.结合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在上课时学生中暑、晕倒、运动损伤等事件,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此类突发事件,在处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的精神。例如在田径课上进行一百米的竞赛游戏,按照游戏规则,输的一组必须做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两组学生发生了矛盾。这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阻止,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遇事平静、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是难以避免的,但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因此,教师必须十分严肃地教育学生,一定要提高纪律观念,在充分掌握技术要领的基础上才能投入训练,不要违反运动规律,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在处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得到体现与提高。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2篇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让学生具有社会谋生的本领。更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健康完善的人格,在思想与物质上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当前,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学重视度不足。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互动环节明显缺少,教师仍然利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正确思想品德观点的传递,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展方法

1.加强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制的完善

要促进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健全开始做起。国家应当关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试图与中职思想品德教育相协调,从而帮助中职学校建立起有利于中职学生全面成长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制的完善,需要从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教育规范以及学生的在校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等多个方面的健全做起。只有思想品德教育体制完善了,才能让教师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除此之外,教育局以及财政局、中职学校本身,应当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经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预算,从而让各项活动可以得到有效地实施。

2.开发更多科学的中职思想品德教育载体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是随意开展的,要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品德观点,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开发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载体。只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载体明确了,才能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法制观念不健全、是非观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善恶观,明确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中职学校中,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氛围作为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从而促进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品格与个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社团开展一些思想品德类的活动,加强正确思想品德观念的宣传,从而促进学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让学生的心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美化。寻找科学有效的载体,能够让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效率更高。

3.从学生特点出发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中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具有针对性。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让学生认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中职学校更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加强思想品德实践培训与学习。中职学生,对于新的社会思潮比较感兴趣,也正是因为如此,会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教师要紧追时代的步伐,接触新的社会思潮,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这些思想内容,教师需要去学习,找到教育的突破点,引导学生一起发现这些思想的不合理性。另外,学校更要组织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发现有价值的思想品德教学主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需求,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让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像讨论活动、实践调研活动都可以成为中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需求的满足。

三、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也要随之发展。新时代高校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探讨主体化的、咨询式的和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目前我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前的德育工作没有充分意识到教育环境、教育对象乃至教育手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当代如果还持以前的德育思维,因袭以往的德育模式,势必无法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称,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则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一种个体现象。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把社会道德具体到个体身上,内化成个人品德。

当前,以生为本的观念已渐入人心。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教育过程中内外因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自觉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设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这是目前改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出路。本文拟在以生为本的理论框架下,对当前高校德育的新取向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为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作一定的理论思考。

一、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个性发展逐渐成为个体的内在需求。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自然,受制于客观物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和终身教育的大力提倡,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制度和权威的遵守渐次臻于自觉。在这种社会大变革时期,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过去,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仅教育本身缺乏主体性,而且基本上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思想品德教育反对个性,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大一统思想;满足于照本宣科的照抄照搬,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及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从以往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来看,主体和客体往往泾渭分明,教育者是当然的主体,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被视为改造、塑造的对象或客体,教育方法主要是单向的灌输和简单说教,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千人一面的顺从的品格。显然,这是一种缺乏主体性的形式主义的、教条主义的、低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那么,与此相对的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呢?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重要本质属性,是人的群类特性、社会特性和个体特性的统一,其基本特点就是人的自觉自由活动,包含人自身特点的发扬和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正确处理等问题。人若是在主体性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就能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自身的关系中,发挥着自觉能动作用,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与消极、被动、无为,只把人视为纯粹客体的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相对立的,它指的是以人为主体,倡导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地位的发展、主体精神的发扬和主体力量的发挥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主体性: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思想品德教育本身。

主体性是思想品德教育者最根本的特性,它表现为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前瞻性等。思想品德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主体性。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着教育者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与效率。

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也具有主体性,这是区分主体化思想品德教育与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看来,受教育者虽说是作用对象,是受动者、接受者,但他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在接受教育时,他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个性的人,因而具有主动性和主体性。只有受教育者主动地参与和接受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

思想品德教育本身的主体性是通过教育内容创新来体现和实现的。中国古代社会通过以仁为核心内容的理想人格学说来教育人,致力于理想人格的培养与塑造;西方国家在德行教育中普遍重视学生自身内在潜能的开发,重视行为主体自我激励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和务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各种活动提倡以人为本,学校的各种活动也趋于以生为本。古今中外的经验告诉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二、咨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

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充分重视了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凸显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性和自主性。但从以生为本的观点来看,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明确一般规范的要求,又要满足具体的不同需要。然而,即便是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同样也是一种普遍的大众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它要向受教育者呈现并传递适合集体的一般规范要求,尽管这种“传递”不同于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灌输”。但是,不同的个体由于他的背景知识、思维方式、反应方式各异以及他对一般规范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不同,他们的思想实际便存在很大的区别,存在的思想品德问题也各不相同,这时就需要向他们提供咨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

“咨询”一词来源于心理学术语,在我国最早载于《书·舜》,有商讨、劝告、质疑等之意。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咨询”,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对受教育者各种各样的困惑,如政治困惑、思想困惑、信念困惑、价值困惑、修养困惑等引起的矛盾、失衡以及心理障碍等,给予一种特殊的满足、教育、引导和启发。简言之,咨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通过咨询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这样能够淡化教育痕迹,有助于深化教育工作,增强德育效果。

开展咨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在于把学生与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教育者以专家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体现平等、体现服务;学生要求咨询服务是个人主动行为,体现主动、体现需要。这种思想品德教育方式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个性化、独立性强的趋势,从而把思想品德教育从客观普遍教育的层面推进到每一个学生微观的个体心理层面。可见,思想品德教育的咨询服务,本身是一种共同参与、平等互动、商议选择的活动。

当前,发展咨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重大。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不言而喻。近年来的一些心理调查研究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屡见不鲜的校园恶性事件也提示着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各种咨询服务很有必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开展积极的心理咨询教育,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改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坦然地面对和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可接受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使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走近学生实际的一个新尝试。

总之,由于大学生思想的多层次性、不同步性、多变性、偶然性、曲折性,使处在人生成长关键阶段的他们思想活跃、感觉敏锐,但又缺乏社会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坚持同一性与多样性、一般规范要求与多种咨询服务的统一。作为大学生的德育导师,咨询法显得更为亲切,师生间的交流更像是朋友间的倾述。通过这种形式,思想品德教育与大学生走得更近了。

转贴于

三、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中心地位,从整体上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咨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照顾了学生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做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设计,在不同层次上保证了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不同学生的可接受性。客观地说,这两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是通过教育者从外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出现教育者期望的结果,最终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自教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种更高级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一种需要。显然,这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超越了可接受性这一问题。

要真正做好思想品德教育,既要对受教育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合理的组织和正确的启发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又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而自觉实现思想转化,积极投入,以达到自教自律。自教自律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省等方式,主动接受先进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以及自觉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

“学习的革命”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其核心是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如果说智育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那么,思想品德教育的直接意义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学会追求精神境界的自我塑造生成。事实上,高校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说到底是人的精神内化的过程,内化的实现就是觉悟过程的实现。很明显,自教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也尊重了人的本性。

通过主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认识自我、约束自我、超越自我的主体性,不仅为高校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可能性,而且也决定了高校自教自育机制的必然性。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教育者外在的指导与传授,但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只是一种外因,永远不能取代受教育者的认知、内化和体验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者只有掌握和运用受教育的思想矛盾运动的规律,启发、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的转化,才能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教育人、塑造人。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要与启发学生自教自律相结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注意启发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启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其思想品德的塑造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帮助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开阔眼界、提升境界,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自我教育的目标。依赖受教育者的自身免疫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逐步提高,养成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习惯,达到自律的境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当然,提倡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不等于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放任自流。在自教自律过程中,教育者要向受教育者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他们深刻理解自教自律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自教自律的方法;要跟踪观察,把握好自律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向和时机,不断敦促受教育者自醒自悟,自教自律;做好自教自律机制的舆论导向工作,为大力提倡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保障。

四、结语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特殊而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并没有过时。事实证明,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品德教育不但不应被削弱或取消,而且需要得到不断的重视和加强。当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一方面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深刻认识到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已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已经全面兴起;心理科学的长足发展使得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德育效果成为可能。

因此,在新时势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并尝试德育的新取向,通过开展层层递进的主体化的、咨询式的和自律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和自觉性,充分尊重并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有可能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不力的状况,切实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可接受性,使思想品德教育能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志刚.思想品德教育接受的障碍、成因及理想状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杨洪泽,王丽娟.略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应增强可接受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3).

[3]李文庆,谷 岩等.谈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

[4]靳 诺,郑永廷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养成教育 问题 对策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1981年在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并一直受到国家与学校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现今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上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1-2年级为一阶段,3-6年级为一阶段,二者相辅相成,承上启下,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并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目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贯彻落实难。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p政治法律常识p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汲取的精神营养,也是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有安排,没落实,把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一些学校存在口号多、宣传多而实际行动少,教学形式多而教学内容少等现象;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重视不够,使得素质教育存在简单化、片面化与形式化的问题。同时,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受社会形势、升学率学生家长等因素影响,许多学校把应试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重“智”轻“德”,严重忽视与应试教育和升学率关系不大的思想品德课程,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副课,随意挤占思想品德课课堂和时间,从而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小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权利。

1.2忽视学生个体需求,违背少年儿童发展规律。

一方面,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学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他们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绝大部分学生具有积极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自尊心很强。另一方面,每个小学生的个性差别也比较大,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往往较为明显。但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这种行为特征和个体差异注意不够,仍然采取大众化、灌输式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少开展差异化教学,不仅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自由及主体性,而且违背了开设思想品德课的初衷与原则,会对小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及天性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使之很难自觉接受德育教育。

1.3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首先,由于一些小学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上,从师资力量的配备到课程课时的安排上,都与其他课程存在较大差距。比较极端的事例是,一些学校经常出现语文课、数学课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课课时,以加快其授课进度、强化应试教育的现象。还有一些学校将思想品德课安排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而这个时间往往是小学生学习精力不足的时间,因此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必然受到一定影响,学习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其次,一部分思想品德课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抽象化的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而忽略了课改纲要,也忽视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接受程度和内化效果,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受到一定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多以传统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使得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位置,缺乏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过多地压制了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所产生的疑问与质疑等,不但没有从思想根源上引导、帮助学生,反而容易引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抵制、反感情绪,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1.4利用社会资源不够,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有机整合不足。

我国是个人口多、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十分悠久,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很多,差异化现象也比较普遍。而我们很多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资源和差异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之很好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没有向学生展示这些差异性,从而使得德育教育脱离实际、无的放矢,不能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和国家观念。

同时,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在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的不同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这四个相关因素对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将这四种环境或者说四种相关因素考虑进来、结合起来,造成思想品德教育脱离实际,与现实社会脱节,从而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2.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2.1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

人的思想品德源于社会生活,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其面对的日常生活开始的,他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人和事的思考,形成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因此,紧贴生活、紧贴社会实际构建思想品德的大课堂,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2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

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因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个体用自觉的实践最终落实和完成。首先,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的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同时,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则思想品德教育将大打折扣。其次,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内部,而应该让小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合适的社会活动,比如,参与环保活动,参与小区的帮老、助老活动等,让他们体验、感受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观察社会,并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加以探究。

2.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注重养成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非常稳固,甚至会使其终生受用。如果能够长期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就会在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定型,即反复的行为实践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因此,从规范行为习惯入手,注重养成教育,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所谓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所以,小学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上好思想品德课,更重要的是,要在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都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使所有小学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全面实施校内外的养成教育,通过养成内在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不教而教。同时,要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健全人格,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2.4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开放式教学,构建新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

新的时期,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和儿童身心发育的现实出发,全面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性、探索性与创造性的开放的教学形式,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索、主动操作与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把思想品德课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以及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力;要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与竞争的意识,锻炼其应变能力;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面性要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我们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更新教育方式为手段,从教育的实施机制、教学内容的创新、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营造全社会的文明氛围入手,全面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但要让小学生学好知识,而且要让小学生学习做人,使之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牛慧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浅探[J].学周刊,2014(02):25.

[2]王亚琳.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华夏教师,2013(03):91-92.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探析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学生顺利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然而,现实中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广大中学教师更是有同感,认为现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在是太难了。他们总结了其难教的诸多原因,其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其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就在溺爱中长大,不可能受到实践教育和挫折教育,也就缺乏最基本的感恩和责任意识,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其二,由于社会环境的感染和竞争的压力,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孩子们在学校学习不好时,出于急躁,不去研究和鼓励自己孩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纠正不当的方法,而是一味地将以上原因归结于老师和学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助长孩子产生厌学的不良风气,导致孩子行为偏激和逆反。这种困惑在当今的社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合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首先必须基于人本原则,其次要基于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和传统文化借鉴的原则。人本原则是指在对在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和现实需求。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有利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不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鉴于上述认识,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氛围,要从学生发展需要着力,要根据时代要求,给出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符合的道德规范。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对学习活动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确立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端正的动机参与进教育,自觉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思想指导和引领。

三、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创新

首先,开展主题品德教育大讨论活动。笔者在正常开展学校品德教育的同时,利用周末在班上进行分组、分内容、综合总结、正反论证等多种形式的“丰富的知识来源于勤奋,优良的品德起始于尊重”的主题活动,使本班学生在学习之余领悟到应该怎样尊重老师,尊重家长,尊重同学和尊重自己。具体活动如下:把班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进行以下内容讨论:

第一,不尊重老师的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认为主要有:上课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反着干、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或上课大声接话都是不尊重老师的现象。

第二,不尊重家长的现象。几乎所有学生认为与家长顶嘴、顶撞、争吵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小组成员认为不服从父母的管理,不理解父母,与父母斗气,与父母说话语气恶劣,欺骗自己的父母,向父母要钱挥霍,对父母的教导不理不睬,甚至感到厌烦,不与父母沟通交流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

第三,不尊重同学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给同学取绰号是不尊重同学的行为;在同学互相谈话时都带有脏话,互相发生小矛盾就大打出手等。

第四,不尊重自己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不认真对待学习;没有自信心,没有上进心,自甘落后于他人,自暴自弃;一开口就说脏话;不负责任等。

最后,将以上现象和行为在班级公示,给大家分析这些现象和行为存在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内化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然后由第二小组同学对第一小组同学所提出的不良的现象和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对于不尊重老师的学生,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老师,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想问题;对于不尊重家长的学生,通过老师做工作让该学生给家长写道歉信,列出十件父母做过令自己感动事情,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对不尊重同学和自己的学生,要学会互相调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学会相信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定一个远大的学习目标。其次,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就是摒弃以往硬性说教方法,采取走近实际、走近生活、走近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真实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的影响,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生活化能让中学生亲历生活,在经历现实的过程中品德意志得到锤炼,或在亲历现实生活之后,在真实生活或生活事件的启迪下感悟到某种思想成果。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属于就事明理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其教育过程直观真切、说服力强,是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首先思想品德教育目标要生活化,即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设置要贴近中学生,贴近中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关心中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期待为根本。要人性化设计教育目标,重视人文关怀,让他们看得见,够得着,听着信,切忌过于政治化、统一化、理想化和一言堂。其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即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不空洞贫乏,体现科学性,富有教育意义和理论魅力,又要丰富多彩,反映真实生活及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强调生活常识、道德礼仪、做人之道,生动形象。最后,思想品德教育手段要生活化,即要充分利用实现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教育设备,教学设施为载体实施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可信性、通俗性和大众性,以先进的教育手段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的参与,能使受教育者在陶冶情操、享受生活中,进一步增加体验和增强对真实生活世界的感悟,从而激发广大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中学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进而让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生的各种实践中,实现关注学生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分层推进法、自我教育管理法都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分层推进法,就是依据学生的理想志向、思想水平、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将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自我教育管理法,是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思想教育,二是自我道德教育。自我思想教育,是学生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不断地反思锤炼自己的思想,使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品质不断得到发展提升,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方法之一,也是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要求。自我道德教育通常是在确立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后,由学生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提高,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为了使教育方法发挥更大的实际功能,还要构建符合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的评价机制,对运用方法所带来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并作出调整。

[结束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行列,这样,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在小学的教育工作中要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应利用一切社会环境等因素创建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双边作用,把小学思想品德课确定重要地位,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现阶段小学思品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在小学思品教育中存在多方面问题,例如,教育教学的环境;开展教育教学所用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

小学思品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环境的定义:个人的生存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其对行为有影响的外部条件。在这里主要讲影响孩子受教育的最基本的三大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最原始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从孩子接受教育开始,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恶劣的社会环境,导致学生处于亚健康的氛围,对孩子学习乃至品格行为的养成具有强烈的干扰作用,例如:社会的虚拟网络,孩子的抵制能力不足,会有一些孩子沉迷网络,迷失道德规范。(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最适宜学生发展学习的环境,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学习成绩第一位的主导思想,而且,在大部分学生实行学习成绩和教师的考核直接挂钩。再者,思想品德教育评价难以量化,没有评价标准,导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背离了正确的方向。(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的是决定性作用,现在的家庭,或者父母忙着工作,对于孩子的教育甚少,或者部分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为孩子做各种事情,忽略了对孩子的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谈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校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同样的存在不足之处。(1)教材内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课本内容过于简单化,而且脱离学生的现实学习环境,课本上内容与现实生活脱离实际,教材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形式。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形式,一般是说教,这种课堂对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没有足够的动力,学生在这种枯燥的课堂进行着思品的学习,学习效果不能的到保障。(3)课程评估体制。在学校的课程评估体制关注的是孩子在课堂的表现,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对于孩子课下的行为规范等表现没有有效的监督,但孩子的品行更多的是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对课堂以外的孩子的品德教育没有针对性,没有形成像课堂一样的评价体系,部分教师只是在课堂内从事教学,对教学效果缺乏反馈和监督,对课堂外学生的表现更没有关注。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双边关系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教育的一个双边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传授知识、组织秩序和引导学习等任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接受知识、听从引导等角色任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受教育的主体。现在,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这种双边关系不能够得到良好的配合。(1)教师主体地位不明确。现在很多小学,尤其是乡镇上的小学,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呈现混乱驳杂的现象。例如,在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思想品德教师;或者管理层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把思想品德课划分给语文、数学等科目;或者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上,教学形式方法简单化,课堂枯燥无味,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更有思想品德教师本身不重视自己所教科目,认为没有语文、数学等主科重要,这种轻视思想品德课的现象日趋严重。(2)学生受教育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受教育的主体,受教育就有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权利,现在的学校教育活动中,没有取消学生的这种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严重忽略了学生受教育的主体地性。现在教育多是一味地强调成绩,填鸭式教学,并没有太多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现在学校教育这种生搬硬套、空洞说教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忽略学生受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课堂教学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有害无益。

二针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策略

对于上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优化环境:建立三位一体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环境促进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成长,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环境,对于整个小学阶段教育来说,将发挥出积极有效的影响力。三位一体,顾名思义:社会、家庭和学校组成的一个整体。社会环境应当为学生提供融洽的氛围,让置身于社会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身边的社会现象为镜子,更正自己不良的社会行为,监督社会不文明现象,促进学生健康品德的养成;家庭环境对孩子品格和行为的养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尽己所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家长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典范,引导孩子品德养成,并关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做出及时制止、引导和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真实性;学校环境,应该创造一种文明校园,从教师到学生都是文明积极的,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发挥出学校的润泽学生的作用,给予学生巨大的精神鼓励,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最后就是整合三方教育,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孩子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自己走出思想品德学习的误区。

(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管理下功夫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上,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学生必须能够接受这些教学内容,从趣味性方面考虑,可适当的增加彩色插图、品德小故事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由我要学转变为我喜欢学,教学内容还要适当加入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纪念馆、清明节扫墓等,置于孩子这种特殊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内容应当简洁而不仅仅是简单,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己理解,再引导孩子去认识社会,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等课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乐于奉献的品质,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欢快的实践活动,提高感性认识,感性带动行动,促进品格和行为的良好养成;最后,在对学生教学评价上,转变以往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的评价方式,应结合试卷测试、日常行为等给予学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必须做到评价的科学合理性。

(三)明确师生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的双主体地位

教师队伍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品格和行为的养成,要培养优秀品行的学生必须要有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建立优秀的队伍,学校应多给教师提供平台,进行业务学习、科研活动等,让他们在学习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学习弥补不足,提高个人水平,每个教师努力,就会发展成优秀的教师团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走出校园,参加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变“你应该怎么样”为“我应该怎么样”。要形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相互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究的关系。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构建,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小学生的教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教育者培养的不仅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而且是品行更加优秀的学生,学生的品行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呼吁社会、家庭和学校关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以期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小学生品格和行为的良好养成。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张志刚.思想品德教育接受的障碍、成因及理想状态[J].东北师大学报,2003,03:140-144.

[3]毛伟.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南方论刊,2014,02:78-79+91.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00-01

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把思想品德教育置于首位。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中有一句话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是英语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这说明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教学实践中,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正常进行 保障和促进作用。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劳动教育等。

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

首先,英语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语教学中主动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和班主任的事情,与科任的其他教师无关,也就无所谓结合英语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事实上,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全体教师的职责。由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且每个学科有其各自的特点,学校、班主任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代替不了科任教师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各科任教师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能互相代替。所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且必须是英语教师的职责。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良好的班级秩序,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坚强的学习意志,这些品质无疑对教学起促进作用,然而这些品质无不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果有关。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和英语教学无关,而是关系密切。

第二,要善于进行身教,一方面,教师的思想品德、品格形象,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另一方面,也在影响着言教的效果。如果教师的师德高尚,言教就更有说服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注意思想道德修养,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对问题实事求是,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脚踏实地,具体奉献精神,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谦虚好学,尊重学生,要衣着整齐、大方,做到发常理,须常剃。

第三,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教材进行,教材本身是以《教学大纲》为指导而编写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含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可结合教材第66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第二册第19课进行爱劳动教育;结合第三册第90课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结合爱科学教育;结合第三册第14课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等等。

第四,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日常教学进行。教师日常教学中所选的教学材料,也蕴含着一定的思想,代表着某种观点。这些材料的思想、观点等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也起着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所选材料的思想性。首先,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练习和测试等材料的内容,要求思想健康,语言地道,有利于广大学生视野,了解现代信息;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英文原著(或改写材料)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批判地吸收其精华,切不可兼收并蓄,尤其不要受其负面影响。再次,教师可通过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精神。

第五,举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形式,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生动活泼的实际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奋发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些品质都是当今的激烈竞争时代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所以教师要经常地组织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并号召全体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可包括:朗诵、唱歌、讲故事、书法比赛、词汇竞赛、游戏、英语演出、英语板报、英语小报等。

现在的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见识很广 从生理心理角度看,他们的身心正处在迅速的成长阶段,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教师不再是唯命是从。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为此,我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使他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流露出真实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德育教育一段时间,定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些教师认为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能完成教学内容就很不错了,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不可否认,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如果经常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工作贯彻于教学之中,见缝插针,积少成多,那么学生所收效果将是难以估计的。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应有恰当的位置,任何一个教师不应把它看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更不应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

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和英语教学密切结合,即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切忌牵强,影响教育效果。2.思想品德教育要点到为止。毕竟,作为科任教师,应以教学为主。课堂上所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掌握分寸,点到为止,切勿喧宾夺主,影响教学。3.一般性教育和个别性教育相结合。在对全体学生进行一般性教育的同时,对个别现象要进行个别教育,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弥补一般性教育的不足,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予以正确的引导,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的精力主要都是放在语、数、外这三门主要的学科上,而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成绩,没有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做老实人反而会吃亏,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素质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单一的教育方法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单一,集中体现在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设置,而是仅仅根据教材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教育课堂非常枯燥,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更加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良的教育环境

当前中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不怎么理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未形成合力来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现在很多中学生经常会到网吧去上网,网络上有很多负能量以及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违背的内容,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识别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一些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不能很好地转换现实中的角色和游戏里的角色,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成绩。学生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如果你要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就要拥有好的成绩,通过中考和高考。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德育的失衡,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方法的欠缺

对于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造成教育方法欠缺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手段,而学生也没有独立的时间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完全就是被教师灌输到脑海中的,根本不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获得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培养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律、荣辱以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二的学生,由于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叛逆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法制等方面的意识。

(二)改进教育方法

中学生生性好动,思维非常活跃,求知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贯穿在每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语文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音乐课陶冶学生情操,历史课教育学生报效祖国等。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教育环境的构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所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掌握学生的思想,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家庭要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给他们树立榜样;社会要建立绿色网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再不受到虚拟网络的侵害。综上所述,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适应当前的形势,与时俱进,根据中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战娟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