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民族艺术

传统民族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传统民族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民族艺术范文第1篇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再经过人们的提炼而转化为民族艺术,因此其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精神特质。记得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曾经讲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生物的需要已转化为文化艺术的需要。”由此可知,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活动都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体系以及民族精神有着密切关联。

在中华民族发展长河中民族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及凝炼,才形成了如今拥有深厚文化内涵、寓意深刻以及种类繁多的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其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理念与审美情趣,更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中很多不同的艺术种类(如:图形和纹饰、文字与书法、剪纸、中国画、陶艺泥塑艺术等等),这些艺术种类都拥有着独特的典型文化内涵,这正是现代包装设计所需要的思想源泉,同时也是包含了现代设计所受的地域限制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种社会文化背景是一种包容万象且流淌广远的精神物质,尤其是在深层次的文化结构中还保留了一个民族所共同认同的东西,因此其更具有文化传承的生命动力。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及思维方式的不断变化,促使其消费观念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差异化及个性化要求。因此,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其社会实用性,同时还需要关注其文化代表性。为了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我们需要在包装设计中不断融入传统民族艺术中的养分,也就是积极顺应潮流发展趋势,将传统设计元素巧妙的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这样在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同时还能借助传统艺术元素来拓展包装设计的艺术空间。

一、现代包装艺术继承与发扬民族艺术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传承,而现代艺术设计属于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表面上是一种物质形态,而实质上是属于一种隐性的文化精神。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如何将传统的民族艺术更好的融入其中,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与格局,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民族艺术一直隐藏于人们的情感、思想之中,可通过各种符号或媒介来获取及传播它,而现代包装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媒介,因此其也属于传承、传播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现代包装设计是一种动态体系,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因此可在人们无形的生活、生产中引起关注,进而成为文化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另外包装显示了人类创造行为和创造方式的能力,而在民族艺术传承过程中,则可利用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统一的作用将其做为人类文化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来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创造行为[1]。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其在文化传递中拥有着独立的意义。现代包装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物化形态,在内容与形式上除了满足其原有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在无意识中凸显了传统民族艺术的魅力。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民族艺术,其中如吉祥图形(鱼纹、饕餮纹、道八宝纹等),其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这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现代包装设计时,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上述传统纹样中所蕴含的“意”,将这些吉本文由收集整理祥纹样的精神内涵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理念中,让我们民族艺术中的文化精神成为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思潮,进而使得现代包装设计更具社会性与文化性。

二、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艺术元素的功能

(一)文化传播功能

现如今,我国社会已经正式进入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在高科技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世界经济的冲击下,使得现代商品的包装不再局限于只是单纯的介绍产品,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发扬民族艺术文化。中国文化遗产的精粹——传统民族艺术,若能够将其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其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够彰显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例如:酒类水晶瓶包装中添加一个古绳结,其展示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而在茶叶包装中运用传统字画,其可散发出一种淡雅的文化韵味。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包装设计与传统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关系。

(二)审美情趣功能

在我国传统民族艺术元素中,其包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因此其较为注重直观的领悟、感知和体验以及整体性的美感,这些元素不仅传达出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更是体现出中华民族大众的审美观念[2]。若能够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加入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将个人及民族的审美情趣融入到作品中,以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现传统民族艺术的魅力,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又兼具现代感,这无疑为现代包装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设计创意思路。

三、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新时期背景下,现代包装设计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商品文化形式,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形态的一种必然产物。在现代包装设计不断追求新颖与创新的同时不能完全忽视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的作用,无论是传统的图形和纹饰,还是书法、剪纸、中国画、陶艺泥塑艺术等等,若能够将其广泛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都能够为现代包装设计增添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传统符号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历史中,出现了很多代表吉祥的符号或者图形,例如:鱼纹(新石器时代)、饕餮纹(商周时期)、蟠龙纹(战国时期)、道八宝(明清时期)等等独具特殊的符号图形,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点——装饰性强,因此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经常被引用。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传统图形的运用不能只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充分理解其艺术内涵以及表现技巧,然后在利用现代设计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这样所设计出来作品在拥有现代设计意味的同时兼具传统艺术神韵[3]。例如“上海老酒”的包装设计,其设计创意便来自于将传统纹样与老上海建筑特征进行有效融合,也就是结合了传统的图形与地域特征,这样不仅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更是彰显了老上海的文化,进而给予人们一种回归古朴的感觉。

(二)汉字书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包装设计中,文字主要起到传达商品信息的作用,如:.商品的牌名、宣传标语、用途、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都需要运用文字来进行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锤炼以及岁月的琢磨,让汉字具备了形象之美之特性并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4]。书法做为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其聚集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所以人们对传统书法有着特定的欣赏习惯以及极强的接受能力,因此将汉字书法加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既能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享受。

其实在现代很多包装设计中都融入了汉字书法,如“一得阁墨汁”,其中“一得阁”三字是一得阁墨汁的创始人谢崧岱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腊月所书,“墨汁”两字看字形应该也是谢崧岱写的(但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证实),在整个包装设计上用中国的水墨书法的运用,这样使得商品的包装格调显得格外的别致、高雅,独具鲜明的民族特色。一得阁墨汁的设计风格并没有受到国际风的影响而减弱对民族文化风格运用,最终在包装设计文化中有力地推动发展了我国自身民族艺术。

(三)剪纸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剪纸艺术最早撒起源于中国,它是以人们用剪或刀将纸上镂空为基本造型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其艺术表现力不仅仅剪纸本身语言的特性,更是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规律[5]。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剪纸艺术要属陕西民间剪纸,无论是结婚的喜花、过年的门笺、春节的窗花还是元宵节的灯花,这些剪纸艺术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人们心灵对自然的感受,其造型形式结构也是处于无限的时空之中,这也是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所在。

例如:《陕西传统名食》,其包装就是采用陕特的艺术形式——剪纸做为主要的装饰,其表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中主色调采用吉祥喜庆之色——红色,这种颜色不仅能够吸引人的目光还充满活力。在包装的3个侧面则由以剪纸形式构成的一组组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景象,而4个内盒则为卷筒形包装,在设计上也用食品本身剪纸图片(鸡、牛、羊、驴剪纸)做为设计要素,这样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包装形象。

(四)中国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的国画,其实是通过艺术手段将客观事物浓缩到画纸之上,而最初只是单纯的图案,再到后来逐渐加入了花鸟、人物以及山水等中国画内容。中国的绘画自五代以来,到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原理与技法,其比较讲究线条气韵生动,力渗纸背,层层渲染,并形成了细腻而精美、清淡而雅致的艺术风格[6]。在中国画中,禽鸟的幽鸣与花草的风韵、生活的多姿与人物的百态、江湖的浩瀚与山川的雄峻,而这些的内容其实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超然景象,而艺术家利用自己的主观心理与物质对象进行融通,进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形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中国绘画的设计其实有很多,尤其是在酒类包装设计中,如:郎酒、山西汾酒、陕西西凤等等,向汾酒的酒瓶包装设计,它采用白瓷瓶、青花装饰,这样就格外显得婉约而雅致,另外牧童的图案有呼应千古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使得汾酒更加充满诗情画意。包装设计中所具有的人性化、民族性、地域性的内容在产品同质化的时代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五)陶艺、泥塑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中,陶艺、泥塑艺术拥有造型质朴,颜色原始而粗犷,其中还充满着无限的童趣,但是不失艳丽的特色。陶艺、泥塑艺术属于是中国的艺术国粹,不管是青瓷还是白瓷,其都体现了我国古老精湛的制瓷技术。而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仅仅是将陶瓷和泥塑器皿上花纹直接运用到包装设计上,还可以将其容器的形态运用到其包装设计中,使“回归情结”得以彰显、贯彻。如:酒鬼酒,在其外包装上采用的是拴麻绳的土陶瓶,给人一种粗犷不拘一格的感觉,这样也很容易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小结

传统民族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激发热爱;引导;创设;编制

提高初中义务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须学习的艺术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美术课上提高和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传承中华文化艺术,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民族艺术普及刻不容缓

三年前我在初中学生中作过一次调查:90%的学生对动画艺术喜欢,而对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国画、年画、脸谱等,喜欢的只有10%。这让我非常担心。现在对学生们兴趣而言,他们接触到比较多的是媒体艺术,在媒体艺术中动画对他们的影响最大,然而媒体艺术只不过是艺术门类中很少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在艺术领域方面给后人留下的灿烂、丰富、精致、辉煌的民族艺术,初中学生知之甚少,例如,年画、蜡染、水墨画、漆器、编织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涌入,民族艺术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觉得如何在美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非常重要。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

二、增加民族艺术元素潜移默化

我在设计每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放进了民族艺术元素,带上一个中国结、一只瓷器、一张水墨画、一件工艺品走进课堂。讲课中,我从这些作品的外延内涵以及发展过程中引申到艺术高度,让学生们在接受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的同时,了解传统民族艺术。潜移默化地渗入民族艺术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们比较全面了解了民族艺术与自我,民族艺术与社会,民族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较好地理解了传统美术文化和民族艺术关系,这也是其他学科教学所无法代替的,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创设民族艺术情景引人入胜

创设民族艺术教育情景,就是利用工作之余将自己搜集拍摄的视频和相片制成美术教学课件,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互动教学,引人入胜地进行美术讲课。苏州古城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美味无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平江路”“山塘街”现已成为了民族艺术的缩影,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人物雕砖、小桥流水,颇具民族特色的沿街商铺和商铺里的诸多民间艺术商品和工艺品就是比较好的情景教材。我在课堂上主讲教材,辅以课件讲授古典建筑之美,讲授传统物饰、名清家具、苏绣作品、工艺雕刻、名画欣赏等。生动、趣味、动感的声画和互动效果,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使学生们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激发了学生们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爱国热情。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播放民族艺术动画生动活泼

为满足初中生好奇喜动的心理特点,开设了研究性的“动画欣赏课”,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了许多本土优秀动画作品。例如,《九色鹿》取材于敦煌壁画,是一部具有民族特点的作品,此作品教育意义深刻。《小蝌蚪找妈妈》则是以中国水墨画为表现手法,更具有民族艺术特色。在介绍了大量的本土优秀动画作品的同时,还推荐了《三个和尚》《大闹天空》《三毛流浪记》《哪吒闹海》等本土动画作品。这些生动活泼的本土动画片的播放和介绍,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好奇喜动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推进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

五、编制民族艺术“校本”活灵活现

校本教材具有编制灵活、可创作性大、伸缩性强的特点。为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我编制的校本教材中有“印染布制作”“简易木刻年画”等内容。教材图例活灵活现,易懂可做。学生们通过自己制作和直观形象的触摸,在欣赏客观美的同时,感受到了民族艺术真谛,激发了他们出自内心地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往认为简单呆板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现在成为同学们的收藏珍品。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艺术作品”竞相交换保留。

传统民族艺术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民族艺术 大众化 消费

论文摘要: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在资本利益需求和娱乐文化消费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的和语境化的民族艺术至少在形式上进行了符合消费文化逻辑特征的现代置换。本文首先对民族艺术及其分类进行介绍,其次剖析了当前大众化消费文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反思,提出符号化生产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民族艺术及其分类

1.1民族艺术的涵延

民族艺术主要指与生活生产关系较密切的,直接源于生产实践的,以可见形式保留下来的,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等。从广义上来说,民族艺术还包括了音乐、文学、曲艺、杂技等在民族发展中形成的共有的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广义的民族艺术几乎等同于民族文化的范围。

1.2 民族艺术的分类

民族艺术的分类往往由于对民族艺术的涵延有着不同的理解而不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可以简单的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从应用产生的环境,即民俗的角度,又可以分为礼仪、节令、生产等几个方面。在对民族艺术研究的初期阶段,作为具体调研的依据,可以根据生活习俗,围绕生活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分类:

1.衣食住行:日常服饰、日用品、建筑、交通工具、公共设施;

2.生产活动:畜牧、农耕、贸易;

3.庆典仪式:婚姻、丧葬祭祀、歌舞娱乐、节日;

4.社会关系:家法、氏族、游宴、结社、娱乐;

二、大众化消费文化的现状分析

当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都市消费文化。它集中产生于各大中心城市,通过大众传媒辐射到其他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其突出鲜明的消费特性与欲望特性,给城市的低收入阶层和农村群众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上世纪9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在全国展开。精英们为理想高呼,为人文精神呐喊,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绚丽商品,面对人们逐渐显现的对欲望的追求,精英们深感忧虑,中国要往何处去?传统的价值坚守还有意义吗?”

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的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广泛引导和投入的加大,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从过去较为单一的、以物的占有和使用为目的的生活必需品消费,逐渐向更具社会性和象征性的、更注重消费过程的多元化消费发生转变。其中,文化消费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代社会最突出的消费模式之一。文化消费的崛起带动了民族艺术产业的发展。

三、大众化消费背景下民族艺术的发展反思:符号化生产

作为兴起于大众化消费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民族艺术展演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在社会结构变迁、文化观念改变和民族艺术审美范式转型的现实语境中得以彰显的。那些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地区,应广泛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奇异的民族风情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发展地方民族文化产业。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民族艺术因其较强的艺术性、表现力和审美价值,而被纳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消费范畴,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化商品。如果把尚未经过市场化开发的传统民族艺术视为一种民族文化“原生符号”的话,那么,作为文化商品的当代民族艺术的符号化生产,就是对“原生符号”能指层面的形式征用和所指层面的意义改造,并将新的能指与所指进行重新拼接、组合,以形成新的文化“再生符号”。

3.1“想象性审美”

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符号化生产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各种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在许多民族地区,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因其形态独特、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而作为地方性资源优势,被纳入经济建设的轨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普遍做法。从扩大宣传、提升形象、振兴地方经济的实用功利目的出发,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对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普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开发民族工艺品、展示民间歌舞艺术、挖掘特色民俗风情、复兴民族传统节庆、打造民族旅游市场等方面,当地政府往往都会不遗余力地参与、引导,并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强有力的扶持。 转贴于

3.2 “快餐式表演”

由经营企业运作的符号化生产在当代消费社会,旅游作为一种最具文化消费特征的社会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其中,以体验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一些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民族村寨,旅游经营企业不仅利用当地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其开发建设成为“民族文化旅游村”,而且组织村民歌舞表演队,帮助开发民族旅游工艺品,发动村民开办特色家庭旅馆,以充满异域民族风情的旅游服务内容来吸引游客。旅游市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衡量和取舍决定往往来自于投资回报及实际收益,因此,原本就存活于乡土民间,且集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于一身的民族艺术自然凭借其“投资小,见效快,低成本运作”的特点而成为经营企业开发打造的重点对象。例如,在以壮族歌舞展示和传统村寨风貌为特色的广西龙胜县金竹寨,每当有游客到来,村里的壮族青年歌舞队都会到寨门前敲锣打鼓迎接客人,唱迎客歌、敬酒歌,表演师公舞、扁担舞、板鞋舞、竹梆舞、竹竿舞等,其间还穿插有绣球传情一类的互动游戏活动。

3.3“原生态艺术”

由文化精英实践的符号化生产“原生态”是当下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按照学术上的规范理解,源于自然科学的“原生态”指的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将“原生态”用于艺术上,即“原生态艺术”通常应当指“在特定的区域(通常是较为封闭的民族聚居地)内流传的、较少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的、风格纯正且没有经过加工和提炼的艺术样式,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然形成并通过本民族世代相传的方式保留下来的”。然而,随着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延续的传统封闭格局已经被打破,外来的异质文化不断介入和渗透到各民族的物质生活领域及精神文化空间,生长于这种生态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艺术也必然会不同程度受到现代性因素的影响。

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艺术”早已随着原初的生态环境的变迁而不复存在,现在所谓的“原生态”更多是指一种运用民族民间的原生艺术元素来集中再现本真性民族文化,进而使之得到保护、传承及发展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态度。

总结

总之,当代民族艺术的符号化生产是一个关涉多种因素、多元力量的市场化、符号化编码过程。这其中无论采取何种编码方式,作为文化商品的民族艺术都被赋予了符号消费的时代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践着由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当代民族艺术的生产逻辑与符号价值,才能更好地根据自己的日常性需求和意识形态体验来对其进行消费,最终实现个体的精神满足。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柏定国主编.2006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版

传统民族艺术范文第4篇

1.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艺术氛围

学校把民族艺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学校聘请在音乐艺术上造诣很深的特级教师为全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使教师对民族艺术教育的理解进行了重新定位,从艺术教育的支持者转化为参与者。学校艺术教育内容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实现了学生从无意识感知到有意识需要、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

学校精心创设艺术载体,让校园弥漫艺术气息,使学校处处有艺术教育的亮点。学校走廊介绍民族艺术瑰宝;每天中午播放经典名曲,用浓重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品味。这种艺术教育与环境教育所形成的闭环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注重师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

高质量的艺术教师队伍是高水平民族艺术教育的根本保障。学校积极引进艺术专职教师,同时设立声乐、美术、舞蹈、钢琴教研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加强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材是民族艺术教育的载体,学校除选用社会出版的教材外,还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实用的艺术教育校本教材,如《民族舞蹈》《民族声乐》《民族钢琴》等。

3.挖掘教育内容,扩大教育范围

民族艺术存在于各科课程之中。学校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潜力,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中的民族艺术教育内容。除了将民族艺术教育贯穿在舞蹈课、声乐课、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其它课程也渗透民族艺术教育,如礼仪课的民族服饰文化、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的民族艺术特色运用等。学生在跳、看、画的过程中,了解与感受不同民族的服饰、不同民族的舞蹈、不同民族的民歌、不同民族色彩与图案的象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感染与熏陶,艺术品质、道德素养也同时得到了提升。

4.丰富艺术活动,开辟教育途径

学校建有朝花艺术团、清姿合唱团、舞蹈队、茶艺表演队、书法组、京剧社、美术组、武术组、朗诵组、花毽组等,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把兴趣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使社团学习演绎为学生享受教育的过程,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学校的民族舞蹈社团深受学生喜爱,在学校的多项活动中,学生用优美的舞姿表达了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加深了对美的理解。民族美术内容丰富,有书法、扎染、脸谱、剪纸等,学生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民俗体育游戏富有生机,有抖空竹、踢花毽、竹竿舞、跳绳、武术等。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学生的欢声笑语。

学校还把定期举办合唱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作为常规制度执行,将务实、创新精神融入到艺术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和启迪。

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学校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开展了不同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高一学生诵读《弟子规》,高二学生诵读《论语》等。学生在感受文字魅力、感受经典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明确了作为有志青年所肩负的重任。

传统民族艺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艺术;三星堆;青铜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人口数量占多数的汉族以外,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南地区,包含了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南是一个少数名族集中聚居的地区,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被称为“西南夷”或者“南夷”等。西南少数民族不仅种类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而且还是一个极其独特的民族构成群体。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各种各样,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为创造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都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在艺术方面,中国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不断的与外界的交流之中,在古代这种交流多半是在各民族之间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少数民族艺术在交流上的桥梁地位,也决定了少数民族艺术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中国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美术传统。从远古的时候起,大量的岩画都发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品。岩画在原始艺术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全世界都发现了岩画。岩石可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在岩石上刻画和涂绘,来描绘他们自身的生活,以及想象和愿望。中国的岩画与民族艺术的关系更精密相连,中国的岩画大都发现在边疆地区,是古代少数名族先民的艺术遗存,中国一些重要的岩画点也是在民族艺术调查时发现的,由于这些资料特别缺乏,岩画就成了研究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习俗的极端宝贵的资料。岩画中的各种图像,构成了文字发明以前少数民族及其先民们的最初文献,岩画不仅涉及史前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经济情况。同时岩画作为人类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精神产品。它还以其艺术、其美打动人心,因此它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

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从商周至秦汉时期,是青铜艺术走向辉煌的时代,其中国少数民族的青铜艺术也格外引人注目。在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发掘,就可以说西南地区已经具有相当发达的青铜文化了。三星堆的发现表明以氏,羌系民族为主体的古蜀国的青铜艺术,无论事故其青铜艺术的数量,还是它巨大的体积,抑或是艺术的质量在中国美术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三星堆发现如此众多的造型独特,质地精美,铸造水平高超的艺术品,这无论是在中国艺术史还是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中,均属罕见的首次发现,它本身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在东方乃至世界艺术史中都占有辉煌的一页,并被誉为比有的中国兵马俑更非同凡响。这种罕见的高水平的青铜人像艺术,不但填补了中国商周时期缺乏人像青铜艺术的空白,而且也改写了中国民族艺术发展得历史。

传统民族艺术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拟从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出发,来谈如何借助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取向,从而形成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实现保护、借鉴和弘扬民族艺术的目的。

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充分带动本民族的艺术文化走向新的高度。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加强。不少人在吸收他国文化艺术形态过程中开始忽略民族艺术。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艺术无国界,求他但不能舍我。因为我们的民族艺术经历千年的洗礼,如同硕大的砾石经过风雨的磨砺呈现出美玉一般,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宝藏。这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国际舞台上,只有自己民族的东西才能博得喝彩,相反,他人的东西真正用在自己身上又有几分话语权呢?因此,本文拟从民族艺术的重要性,来谈谈如何借助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

何为民族艺术?它是由民族共同体艺术家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总体,每一个成熟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艺术,每一种民族艺术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民族艺术具有该民族所具有的艺术构造方式及表现手段。

民族艺术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让人们充分了解本民族美的文化,并给予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养分,使得创作赋有民族特色和世界眼光。例如,“衣食住行”这个古人创造的词语,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而“衣”字又排在首位,对人们来说有着突出的意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服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的旗袍可谓一朵奇葩屹立在世界服装界,是什么成就了旗袍在今天服装界的地位呢?这主要还是源于其自身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对服装的诠释,具有着鲜明的东方色彩。而且,旗袍的设计也体现了艺术设计者们对民族艺术的关注,它选用的纹样、花式和制作工艺等等,无不体现民族特色。又如,苗族的蜡染,用蜡绘花于布而染,花纹分明。由于特殊的制作工艺,在蜡冷却后产生的自然龟裂纹,染色后形成一种特有的装饰效果。试问,用这样的民族布艺来搭配服装又怎能不令人耳目一新呢?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进一步领会民族艺术美的内涵。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化设计思想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但怎样从五花八门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呢?这就需要设计元素的重新组构,寻找自己的特色,而民族艺术与民族精神的加入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我们可通过实例来进一步说明。

正如图(1)所示,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选用了中国红与中国结为搭配元素。两个具有鲜明中国民族艺术特点的设计元素重新组构,充分凸显民族文化,给国人一种亲切感。在标志造型中,又有两个明显的“心”型,上下相连,体现着心与心的交流。

图(2)是靳埭强先生在八十年代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该标志采用外圆内方的“孔方兄”为构图元素。这一元素主要代表金钱滚滚的银行。而且,在图形中的“中”字赫然,简洁明了地传达标志的含义。从整体上看,标志选用了红色,并在设计中融合了“天圆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设计思想。这些民族文化的加入,使得整个设计更有中庸之道,大气沉稳,并且多了一些人情味,少了一点铜板臭,创造出一种温馨和亲和的形象。①

由此可见,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设计者们对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的提炼也随之加大。设计出具有鲜明民族艺术内涵的现代作品,不但对现代设计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如此一来,在面对民族艺术时,人们如何正确评判它就直接决定了民族艺术价值的发挥。这种根据自身的评判标准来对事物个性特征、构造方式和表现手段等等作出评价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

每个民族大都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群体特性。这直接影响了审美观念的发展。再加上世界的融合、文化的碰撞和艺术的交流等等,都带领着民族艺术迈向一个新的高度,也使得审美观念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简单的说,一件好事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而一件坏事同样可以引起注意。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一个民族的艺术往往会或隐或现的体现其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这种民族特色优势,很容易引起外人的兴趣和关注,但它给别人呈现出的可以是有价值的、高品位的,也可以是浅薄的、粗俗的,甚至是伪民俗化的。

须特别指出的是,在当前中国的民族艺术领域中,有人为凸显民族性、地域性的行为,这表现出了浅薄和粗俗的一面。他们搜奇寻异,亏幽探秘,甚至对一些荒诞愚昧的东西大加展示,或牵强附会,任意夸饰,不顾应有的文化底蕴作表面文章。这样的民族艺术可能会引起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注意,但这不过是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而并非真正的美学欣赏。这样的民族艺术无疑是自己给自己的一耳光,又怎么禁得起时间的推敲,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消失在这大浪淘沙之中。

因此,虽然任何优秀的民族艺术都是具有独立的品格和丰富的审美内涵,但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才能正确评判它,才能为民族艺术披沙拣金,充分发挥其价值并发扬光大。

而要树立正确审美取向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借助美术教育是方法之一,即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能力。

在传统的民族艺术教学中,传授方式一般以“技”、“艺”两种方式,虽然它们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部分,但形式仍偏陈旧。在这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老一辈的方法固然重要,但也要大胆尝试新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认知和领悟民族艺术的能力。

第一,构建民族艺术的教育理念。

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宽知识面,主动去探究和把握民族艺术深层次的东西,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他们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努力做到理念先行,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民族艺术。如此一来,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其内容的兴趣程度。如果是老一套的灌输模式,既枯燥又乏味,学生在学习当中会产生一种抵触排斥心理,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大家想看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美术工作者要紧随时代步伐,了解新东西、掌握新东西和运用新东西,通过自己的智慧把民族艺术的内容艺术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地理解和认知民族艺术的内涵。

此外,在笔者看来,教育是人与人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学生。当你自己是一名学生时,想怎样学习民族艺术。这种投其所好的学习方式会带来不错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加入民族电影鉴赏课,或者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些民族工艺品并将其在校内外展览,展示他们对民族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我成就感。我们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做的有多么好,多么精美,而是为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习民族艺术。

中华千年的灿烂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这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笔丰厚的物质财富,亦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历史给予了我们财富,我们就不能辜负它对我们的厚望,我们要将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审美取向,正确认知和理解民族艺术的内涵,方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这也是美术教育应有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在这个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年代,美术教育对民族艺术的传播将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共同的努力。

注释:

①钱定平.《logo的文化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5

参考文献:

[1]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

[2]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

[3]郭黎莅.关于民族艺术与美术教育的思考.河南郑州:河 南省美术馆,2008.

传统民族艺术范文第7篇

当前,文明发展信息产业日益更新,改变了我们众多传统落后的观念,也摆脱了传统束缚的艺术疆界。设计属于实用艺术,与当代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紧密贴合人们方式变化而不断改变。设计不仅有商业功能,也体现出更多的艺术价值,尤其在商业中广受重视,由于受到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设计师习惯应用西方的设计语言与构图形式进行自主设计,但是并不是明确的观念,而是将西方的设计语言和构图形式渗透或者是隐藏于设计作品的无意识之中。此种行为并不是贬低我国民族的设计语言,而是基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再加之世界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发展趋势以及高度的工业化产品生产,人们的生活中,无意识地接触到众多的公共化商业设计。由于消费群体在国外的西式品牌中宣传了西方倾向和设计审美理念,部分低年龄段的年轻人盲目认为西化的便是现代的、时髦的。错误地认为中国民族设计的产品是老土的、俗气的,此种错误观念导致大部分设计师为了迎合客户与老板的设计需求而违背心愿的设计,此种情况不光是产品宣传的较量以及商家产品的较量,也是国与国之间设计元素的较量。在此情况下,我国本土艺术设计元素特别是传统的水墨元素,引起了国内顶级设计师的高度重视,并且在艺术设计中也掀起了中国人自己的设计这一革命浪潮。

一、民族艺术设计语言背景

当前,现代文明的逐步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传统理念的有效革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普及,各类文化理念逐步交融,并且摆脱了传统的艺术设计边界,由此可以看出当前艺术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并且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同时也根据人类文化理念发展而不断的进行革新。根据我国的商业设计情况,看出由于受到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所以,大部分设计人员习惯采用西方的组织形式进行作品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国本土民族语言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消费者的审美观念不同,为了迎合大众消费,所以,大部分艺术设计家会习惯采用西方的设计观念与模式,导致我国民族语言市场匮乏。

二、民族艺术设计语言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应当正确认识到民族设计语言内涵,民族艺术设计语言也可以称之为本土艺术语言,是特有的民族历史文化以及生存环境、民族民俗等各类因素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以及艺术形式。中国的艺术设计必须要提出自身的设计理念,也就是本土艺术语言设计理念设计师必须要通过设计作品传达一定的设计思想和意图。由于思想寄托于语言之中,所以要想准确高效地表达思想,必须要选用我国民族习惯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此种语言也就是本土艺术语言是现代设计中的母语。本土设计语言设计理念并不是复古思潮或者是片面狭隘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艺术设计范围中出现的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潮流后的多元化,强调本土性与传统的有效融合,基于全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观念下,本土语言设计理念能够为艺术作品的设计发展提供可能性。艺术作品设计从诞生那刻便寻找与其有相似情感的人群,通过人群进行情感共鸣和表达万能语言,就是对语言的特异性的多元包容,就好像是设计师的品质,这一品质被无数人拥有,即便是泥土那般的质朴情感也能够感染整个民族,所以艺术作品设计中必定有同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也是心灵交流与情感共鸣的重要基础。可以看出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有效用本土语言能够最直接、最为恰当地进行品质表达,应用此种语言能够获得不言而喻的表现效果。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并未完全经历过殖民化过程,也并未消失过本土民族文化凝聚力,所以挖掘本土特色的设计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属于重大的课题。要想有效实现中国艺术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应当提出本土设计语言,能够由传统单一的艺术设计从属形态逐渐转变为独立形态,由传统的形态转变为动态形态,所以本土语言在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本土语言设计激发的种种交流以及对话的可靠性,能够体现出生存领域和语言的丰富性,传统图形资源十分丰富,在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有相连的脉络,并且有更加多彩的风貌。在此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历史的演化,逐步沉淀和延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该体系凝聚了传统文化的智慧精华以及华夏民族的艺术精神,是现代设计的珍贵资源,也是值得借鉴企业传承的民族语言内涵。民族语言设计并不是独立的,必须要融合多种话语才能够共生,所以国际艺术设计领域有多种语言和多种风格的有效交融,并不是这一方压倒另一方,是文化在交融过程中进行思维共享。

总的来说,中国可以将民族艺术设计语言定义为本土艺术语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展背景以及生存环境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特征。民族艺术家在设计作品时,应当应用准确的设计语言表达作品的设计思想与内涵,选择本民族的语言方式,才能够体现出艺术设计本质。但是融入民族艺术设计语言,并不是简单的膜拜,而是在民族艺术的前提下,将民族艺术设计语言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有效契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加强设计思想内涵与消费者精神的有效融合,通过情感共鸣凸显消费者的共同气质,从而体现出民族艺术设计语言的重要价值,由此可以看出这也是民族艺术设计语言中最为简单且直接的表现方式。民族设计语言的有效导入能够轻而易举地传达设计思想,进一步推动传统的艺术形态,平稳过渡至现代艺术形态,有效实现精神的对话和交融。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经过了不断的发展,进一步沉淀和演变,构成了相对完善且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构架,涵盖了传统文化内涵,并且高度体现了传统艺术理念。这些都是传统艺术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设计师的宝贵资料,是值得我们推广且应用的。

三、民族艺术设计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艺术设计人员不仅要完成设计任务,同时也应当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角度分析,设计人员必须要勇于承担自身对于民族艺术设计语言的重要责任,例如,通过民族艺术设计语言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为国际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由此能够看出民族艺术语言的有效导入,体现出生动贴切等各类特征,加强民族艺术语言与商品化语言的高度契合,有效导入文化价值,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且进一步拓展文化价值。通过导入民族设计语言,有效摆脱了年代的束缚,吸引了较多的受众,具有良好的表现效果。将当前的艺术教育与平面设计进行融合,年轻的艺术设计师打破了对于传统的思维影响,结合了艺术设计行业的多元发展趋势,有效应用了传统艺术设计语言,进一步体现出艺术作品的设计魅力,有效传承并发扬了本土艺术内涵。

传统民族艺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服装设计;植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