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互联网;传媒产业;转型升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75

[中图分类号] G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57- 03

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下,“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当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此同时,中国传媒也深受影响,其理念、形态、呈现方式等方面表现的越加丰富。就比如媒介融合曾以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产消融合为主,而今天的媒介融合则想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呈现了多方面、多渠道融合的特点,使得传媒已经较大规模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中。由此说来,“互联网+”对传媒产业的影响是非常深入的。为了良好的发展传媒产业,应当基于“互联网+”进行传媒产业升级转型,优化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传媒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原有传媒产业发展困难之处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互联网+”对人们方方面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百度“干”了央视广告的事;淘宝“干”了沃尔玛的事;阿里巴巴“干”了批发市场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微信“干”了移动的事等。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发展趋势已经改变传统运行法则,使得我国价值模式、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1]。而基于传统价值模式、消费模式,所规划的传媒产业发展思路,在执行的过程中遭受多方阻碍,主要是因为:

1.1 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在发生着改变,即从纸质图书阅读转化为电子书阅读。因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书阅读弥补了纸质图书阅读的缺陷,可以使读者随时随地的进行图书阅读,使读者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因此,读者对电子书阅读尤为青睐,在阅读方面逐渐以电子阅读为主,相应的纸质图书阅读的读书者越来越少。

1.2 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良好的发展,只采用单一的营销方式难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互联网的应用,打破了企业单一的营销方式,使得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设计多元化、多样式的营销方案,展开不同形式的营销,如信息流广告、“秒杀”等,使得企业开展全新的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者购买,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所以,互联网的应用,也改变了企业营销方式。

1.3 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

内容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指所有与产品相关的内容,因为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一定转变。例如,在以前人们的意识中“编辑”是非常专业的一个职位,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够胜任,而今天在网络环境中任何一位网友都可以是编辑,创作文章,发表文章。因为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遍,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生产方式,转变为“众包”生产方式。

1.4 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其实,互联网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快速、高效。以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纸媒、电视、收音机,并且传播的信息也非常有限。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日益普遍。互联网具有的信息传播快、信息存储量大、信息共享等特点充分发挥作用,使人们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知道或了解的信息。所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准确性。

1.5 传播规则的转变

互联网所带来的不是通路、不是平台,而是一种新的传播规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基于互联网形成的新媒体,其是一个新的传播平台,同时还是新的传播通路、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并不是单一的朝着某个方向传播,而是多渠道、多方向的传播,如此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受众性大大增强。由此可以确定,互联网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播的构造、规则以及逻辑。

2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关键

按照传统媒体人的思想,互联网是传统媒体的价值链上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其所创造的种种传播形态,辅助了传统媒体的推广,有利于良好的发展传统媒体。其实,这种思想是犯了战略操作上的错误。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传播领域的基础性设施。因为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互联网更相当于一种基础设施、一种支持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合理的改造和调整,可以使其在传媒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为:

2.1 正确理解互联网逻辑的关键词

2.1.1 连接

连接是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应用之所以能够越来越普遍,主要是其能够将各种事、物以及人类整体进行有效的连接,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资源”无法整合与利用的局面。回顾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不难发现其形成了内容网络、人际网络、物联网络三张大网,实现了各种资源整合,改变了人们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可以将毫无关联的内容互联互通,形成了最初的内容网络,尤为突出的就是新浪网、搜狐网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体验方式增强,使得某些内容服务与人的需求相连接,为人们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例如百度、淘宝等。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实现了“人际沟通无阻碍”的目标,也就是形成了人际网络,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各种沟通,例如微信、微博、QQ等[3]。

2.1.2 开放

基于基本生存和发展法则,开放是互联网的第一要义。因为互联网需要以“网状存在”的方式存在,如此凡是利用网络的人,都会与互联网形成网络关系,作为网络的关键点。只有“开放”了互联网,才能使得所有人都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应用网络。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观念的开放和自我的开放。

(1)观念的开放。传统媒体运行的过程中,其传播的范围、运作的格局都是非常局限的,相应的媒体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以在扩大市场空间,尽可能的激活、整合资源,实现产业整合、市场协同,不仅能够促进媒体产业发展,还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做到观念开放,从思想观念上充分意识到媒体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和市场“碎片化”所创造的机遇,良好的发挥媒体产业。

(2)自我的开放。按照互联网逻辑,自我的开放即为社会情感资源、关系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可以创造巨大潜能。当然,要想做到资源有效整合,需要保证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的,尽可能的利用互联网来给传媒创造机会,使之把握机会,良好发展。

2.2 改变对互联网的认识误差及不开放的心态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之所以会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互联网的认识误差及不开放的心态。传统纸媒在受到数字化媒体冲击的情况下,整个纸媒行业并没有积极了解互联网,也没有适当的调整媒体投放方式、宣传营销方式等相关方面,使得纸媒逐渐走向衰落。基于此,在认识到纸媒衰落根源的情况下,要想使传媒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注意正确认识互联网,并保持开放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今时今日已经是一个以互联网,尤其是以社交媒体居于领导者地位的传媒市场,其尽管没有成为人口覆盖最大的媒介形式,但数据显示可以充分说明,社交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为了真正意义上利用互联网来促进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对当前社交媒体有全方面的了解,清晰的认识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保持开放的心态,改变传统媒体自我封闭、自绝于产业发展的状态,使媒体运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逐步提升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4]。

3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可以确定互联网对我国媒体的影响较大,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媒体,需要利用传媒产业转型升级。那么,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呢?

3.1 传媒产业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创新

3.1.1 传播规则的创新

在互联网已经形成了内容网络、物联网络、人际网络三张大网的情况下,重构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权力关系,使其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则,如此可以促进互联网应用作用,支持媒体良好运行,有效的进行信息传播。而基于互联网传播规则,对媒体传播规则进行创新,应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引导,提升用户的地位,使用户具有传播权利、浏览权利,如此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浏览、信息传播、信息共享。

3.1.2 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的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对传媒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注意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媒介市场版图与价值资源进行重构,扩大媒体推广范围及市场占有率,使得媒体运作可以在社会上起到很大反响,达到媒体传播的目的。那么,如何对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进行创新呢?自然是互联网的传播结构、传播规则、传播形态,对媒体可以渗透的领域进行分析,结合媒体特点及其他领域特点,合理的进行跨界整合,改变媒体传播形式、形态,以便传媒产业优化发展。

3.1.3 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

这里所说的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就是以“关联――节点式”的价值对接方式为主,对互联网条件下的媒体运作的盈利模式进行重构,使之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来扩大盈利空间,为促进传媒产业良好发展奠定基础[5]。

3.2 传媒产业需要明确需求与供给连通的节点

3.2.1 跨媒介的整合

传统媒体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局限性强,无论是格局还是资源整合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这个媒体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例如媒介的渠道比较单一、用户群针对性强等,此种情况下利用媒体来进行某些社会现象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而基于互联网的作用,进行跨媒介整合,将本媒体资源与其他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使媒介的渠道增多、受众群体增多、传播方式增多,再结合媒体传播内容,规划设计出适合的媒体传播方案,可以使传播内容通过网络快速的传播,被他人所熟知,进而达到媒体传播的作用。

3.2.2 跨行业的整合

传统媒体也不要只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内容提供者,由于内容而造成的影响力、品牌和资源使传统媒体处在一个中介位置,即第三方位置。其实,网络平台是一个可以实现多方面资源融合的平台。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个平台来进行媒体运作,可以充分借助其他行业的资源来优化媒体运作的某些方面,提升媒体运作效果,为其创造较高的价值。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互联互通中创造价值。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这一特点,促进媒体资源与其他行业资源整合,形成需求与供给对接,可以从中创造巨大的价值与利润。

3.3 传媒产业需要做好两方面的转变

3.3.1 将媒体视为个性化传播和分众传播中标准内容产品的供应者

传统媒体是以内容为中心,将内容传播给受众群体,使读者能够在浏览、阅读之后有行为上的反应或思想上的转变;而互联网则是以服务、技术为中心,意在通过技术服务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使用户满意。因此,互联网更受用户青睐。基于此点,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应当基于互联网的特点,将媒体视为个性化传播和分众传播中标准内容产品的供应者,也就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利用网络来展开个性化的内容产品传播或分众传播。

3.3.2 构建众包生产的运营方式

众包生产作为互联网重要生产方式之一,其能够打破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接线,使得资源多次转移或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基于此,在传媒产业升级转型中,应以经济分享为中心,改变以往内容产品运营的方式,而是采用众包生产的运营方式,使得内容产品可以使用、传播、共享,提高内容产品的应用价值,促进传媒产业良好发展。

4 结 语

身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人们以往所认知的价值模式、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此种情况下,按照传统的媒体发展思路来推进传媒产业发展是比较困难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达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创新、系统协同下的盈利模式创新,同时注意跨媒介整合和跨行业整合,做好供应者转变、运营方式的转变,使传媒产业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良好发展。所以,基于“互联网+”来进行传媒产业转型升级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喻国明,刘D.“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产业创新的五力模型[J].新闻与写作,2015(5):10-13.

[2]李晓琳.三网融合背景下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113-115.

[3]郑玉倩.价值链视角下互联网时代吉视传媒产业转型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4(5):221-221.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第2篇

互联网出现后,又出现了4P要解体的言论,本人也曾经附和过这种说法。最近,我突然意识到,4P可能是个万能架构,互联网时代也好,电商也罢,照样适用。

前不久,我在分析某个电商时,不自觉地应用了4P架构,被眼尖的群友发现并提了出来。我随口应了句:4P是个万能架构。正是这一句,引发了我对4P架构的重新思考。

有人说4P是科特勒提出来的,其实不是。营销共有20多个要素,美国营销学者麦卡锡把这些要素概括为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的每个要素,包括多个子要素,基本涵盖了营销的主要要素。科特勒在编写《营销管理》教科书时,在战术篇中应用了4P架构。

4P只是一个营销分析架构,这个架构的特点是即使没有熟悉掌握营销理论,应用4P架构也能比较好地做分析。营销的复杂性不在于架构,而在于组合方式。就像玩魔方,看起来很简单,改变任何一个就足以改变全部。4P只是最浓缩、最简化、最主要的营销变数,它没有提供解放方案,但提供了分析路径。仅此而已。

互联网改变4P了吗?

互联网应用于营销,在某个阶段都会出现“4P一体化”,正是这种现象,有人放言“4P失效了”。

什么是“4P一体化”?就是产品、价格、渠道和传播这四个营销要素合并为一个。比如,小米手机在网上销售时,产品、渠道和传播全部是靠互联网完成的,这就是“4P一体化”。

当雷军是网红时,“4P一体化”是可以实现的。因为雷军是网红,传播是互联网,销售渠道也是互联网,产品也是互联网化的。这时很容易产生错觉:互联网就是一切,不需要什么4P了。这个时候,很容易放出“4P解体”狂言,但这只是网红在某个阶段的特权。当他们挟成功做出结论时,人们是很难反驳的。但是,把这种网红的特权推而广之,则没有任何典型意义。现在,“米黑”越来越多,“4P一体化”不再是雷军的特权,小米渠道的缺失,传播渠道的单一,产品的缺陷,都出现了。

4P架构是一个稳定的架构,“4P一体化”是一个临时架构,不可推而广之。

前面说过,4P只是个分析架构。互联网时代,照样可以按照4P架构去分析,但4P的内涵是在变化的。比如,原来的传播更多依赖大众传媒,现在更多依赖互联网,互联网营销的体验、场景、KOL,都是互联网传播的要素。原来的渠道主要是线下(通路、KA),现在增加了电商和微商,而电商的渠道类型又分为很多。再比如,最近很多人讲需求链、极客,它们都是打造产品的方法和方法论,但从架构上并没有否定4P。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第3篇

1.整合互联网传播思路,集中资源全面出击

互联网营销不是简单的电子商务,这是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白的道理。中小企业做的互联网营销基本上是:首先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然后开始引流,形成快速的交易,最终让企业能够实现收入。虽然作为企业来讲,运用这些能够为公司快速启动电子商务的战术本无可厚非,但其为何持续不佳?这就是企业应该反省的了。中小企业对互联网营销的战略大多处于朦胧状态,错误的认为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营销,特别是在看到了一些企业利用网络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其实这些企业的成功不单单只是在卖产品,他们在前期的传播与后期的营销策略上都做了细致的准备。可以这样说,互联网营销是形势下的整合营销传播。

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营销传播应该从小处着手,首先要有具有权威的官网,官网为作为企业的门户,应该将公司的荣誉、公司的文化展示给大家,在消费者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公司形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只是展示了公司的硬性产品、基本内容,令消费者无法很好的了解公司,进而无法产生安全感。同时博客、论坛这些可以自行宣传的传播工具基本很少被企业运用,让企业少了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而百度的系列工具虽然是当前运用的最多的网络营销工具,但大多数企业也仅仅只是用了百度的百科功能,而单于此功能,多数企业在运用创建百科的时候也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创建的,而没有从目标人群的搜索习惯入手,这就再次导致百科词条不能为企业的品牌增值服务。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当前最流行的社交软件工具,众多企业都在用这类工具为自己寻找潜在消费者,可仍有很多企业没有开始运用这些能粘住消费者的传播工具,即使用了也没有找到能让消费者认真欣赏的内容。以微信为例,一些企业总是不停的给消费者传播企业的产品与促销信息,在信息媒体高度发达且多样的时代,消费者可以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之多,如果让企业的内容不断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最后此类传播通道肯定会被消费者屏蔽,最后让企业失去了与主流消费人群的沟通渠道,从而让品牌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2.优化产品结构,洞察用户思维

互联网营销的最终目的是要将企业的产品与用户产生交换,从而产生价值。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一开始就是把网络当成了企业重新开辟的一个销售渠道,而不是以全新的思维开创的一种新的模式。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新的消费群体的意识变化,简单且高度模仿的营销方法是无法让目标群体接受到企业的品牌与产品信息的,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接受的所有信息是高度碎片化的,谁能在短时间内让目标受众接受到企业想要输出的品牌诉求与产品信息,谁就能在信息化的年代拥有自己的市场地位。当前的互联网营销成功者都在产品打造上都以精简思维而大放异彩,后来居上的中小企业在没有自己的互联网营销思维下,也开始了模仿与跟随,其结果也注定逃不脱失败。不能否认高度的模仿能够让品牌减少投入风险,找到进入互联网的营销捷径,可如果没有认真的思考与调整,想要达到快速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现在能够在互联网上成功的品牌基本集中在通信与个人手持终端的产品上,对于这些科技电子行业,中小企业要正视其行业与消费者消费习惯的特殊性,再做自己的产品推广方案。

中小企业在互联网营销的产品打造上,首先应该找到自己产品的特性与优势,针对优势进行深度提炼,再用消费者关心的简单语言加以诉说,让消费者在关注产品时能够过目不忘。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产品宜精不宜多,这是产品推广成功的铁律,可有些行业,推广的产品过少也是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这时就应该采用精品战略,从不同功能与特点打造多类优势产品,让不同消费群体有自己可以拥有的产品,企业只有培养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才能使互联网营销得以持续性发展。

3.细分运营模式,发挥渠道效应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特征

随着移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移动端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民连接网络的设备逐渐向移动终端集中。据统计,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在2015年上半年,分别达到2.76亿元、2.70亿元和1.6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26.9%、14.5%和 25.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内容的创造和传播。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分享全媒体信息服务。第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日益多元化,业务种类更加丰富,服务更为个性,服务质量更高。第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等所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此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影响。不管是产品设计和改进,或者制定企业营销策略,还都要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依据。我们可以借鉴前互联网时代和传统互联网时代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又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随时随地。相比PC端的网络购物,移动终端的购物会更加随意轻松,购买产品基本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让消费者实现更精确的搜索,更便利地获取信息。只要智能手机在手,消费者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上网浏览产品并进行比价,最后下单完成购物。

第二,更具个性化。由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其独有的价值之一在于移动设备既具有个人生活又具有信息传播媒介两方面的属性,相比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形态,手机更加能够显示其私人所有的特性,基本上是一台手机对应一个用户,而且多数用户手机24小时不离身。手机网民几乎无时无刻不都在对外界自己的个人信息。

第三,上网时间“碎片化”。因为手机基本都是随身携带,用户常常会使用手机在上班和下班的路上,甚至在床上、睡觉之前等碎片时间完进行页面浏览、产品比价、迅速下单、社会化推荐、收藏产品等活动,因此移动终端购物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社交化媒体使得每个网民都是独立的信息源和传播媒介;本地化的LBS技术使消费者的搜索更精准;移动化使消费者能够充分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移动端作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以接入网络的工具,使得网络信息与消费行为变得更为密切。甚至用户获取消费信息的过程不再是主动搜索,而是“行为关系匹配―兴趣偏好契合―随需求而变化―智能接收”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模式:基于兴趣的广泛浏览,与品牌形成互动―用户在互联网使用行为中表达/暴露消费需求―智能地自动接收企业个性化响应,做出购买决策―消费决策形成并付诸行动:购买、体验―消费者在互联网分享消费体验信息,并主动参与信息扩散,即IERAS模式。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策略

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目的在于发现消费者行为的规律,找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根据前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的营销策略。

第一,企业与用户互相感知,展示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只有当企业品牌能够感知消费者,同时也被消费者感知,才能形成互动对话。企业可以通过分别在移动互联网媒介上的各种方式的用户接触点,来展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制造被用户感知的机会,从而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与兴趣。具体来讲,企业可以建立微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为企业品牌注入独特的个性和感情,制作优质的互动内容,与粉丝进行有效互动。

第二,分析处理用户行为数据,发现消费求。企业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收集用户信息,并做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目标人群进行精确分类,对消费者可能会发生的消费行为做出预判,挖掘出潜在的消费者以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抓取用户手机中的cookies文件,可以清楚地知道消费者最近检索过哪些关键词,从而可以判断出消费者对哪些产品或服务有兴趣;通过用户的社交媒体账号中公开的资料,分析用户的兴趣偏好;通过对用户好友来源的数据分析,获知用户的社群活动偏好等。

第三,及时准确地响应用户的需求,智能推送与之相匹配信息。通过智能分析移动用户行为数据,每一位潜在用户的消费需求企业都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精准响应,还应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向用户推送定制化的产品服务信息,以提醒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的被动消费需求。精准响应加上智能推送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营销的核心动作,是促成购买行为发生的关键环节。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具有一些传统互联网的基因,但是它具有自己的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因此,我们只有全面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以及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企业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实现营销目标,才可以真正地把握好属于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肖立.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国际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31-02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抢占国际传播的制高点。借力互联网,充分发挥其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 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是顺应世界传媒发展趋势,实现我国媒体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更好地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打破西方舆论垄断,促进世界信息传播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的需要。

一、国际传播中互联网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由于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以及高速度、大容量和极具开放性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开通,国际传播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传播或一部分国家对另一部分国家的传播,而成为全球一体化信息平台上的传播。由于这个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形成,国际传播逐渐淡化了“国际”的色彩,全球传播也就成为国际传播的高级形态。在国际传播或全球传播中,互联网的作用表现为:

(一)互联网将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新闻垄断

传统媒介时代,西方媒体凭借高度发达的媒介体制和媒介实力,牢牢掌握了国际信息的和话语的垄断,国内媒体在国际舆论界几乎处于“失声”状态。 “全球化传播时代的传播技术进步导致了传播成本的降低,加上媒体关系相对呈现宽松趋势,从而为弱势国家、群体和个人提供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互联网拥有的不限疆域、不限时间、不限民族的一系列发展特性,都将有利于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新闻垄断。首先,通过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传播,能够打破西方对他国信息传播的制约和排斥,促进信息流通渠道的畅通,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公平性。其次,利用互联网即时快捷的特点,有利于打破西方新闻传播的封锁性。互联网把整个世界即时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为众多的个人和非专业组织、团体进行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其快捷的方式,网上信息的流动越来越脱离国家和政党的控制。再次,利用互联网自由参与的特点,有利于打破西方新闻传播的垄断性。

(二)强化了社会公众的国际传播意识

传统媒体时期,由于传播技术手段和条件的限制,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大都以国家为主体进行,广大公众只能作为信息传播被动的接收者。而网络传播中每一个网络、每一网计算机都具备网上信息的功能。互联网出现以后,人们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随之发生了改变,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为主动的信息者,相应地,人们参与国际传播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了。网络时代的个人参与不再是以简单的、小范围的人际传播形式出现,而是以大众传播中的“大众”一员的主体身份出现;不再通过人员交流、商品交换的形式间接地传播信息,而是作为传播主体发表言论、参与意见,形成舆论。

二、网络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

(一)国际传播和国内传播实现“零时差”

传统媒介,从报纸、广播到电视,对国内公众的传播和对国外公众的传播通常是分别进行的,而且两者之间传播有相当大的时间差,通常是先进行国内传播,经过一系列环节才能进入到国际传播通道。而互联网则使两者的传播同时并进。网站一经设立,它既面向国内公众、也面向国外公众;新闻信息一旦上网,就会传向世界各个角落。同时,对于很多事件的报道,国内的媒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抢到第一手信息或者有了信息源而没有进行报道,很多个人或者国际媒体把这些信息到互联网。这样,互联网共时性、全球性的传播特点使得网络时代的国际传播摆脱了传统媒介时期先国内而后国际传播的演进模式。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传播主体

由于传播技术手段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际传播的主导者是国家,是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各国政府。各国政府不但通过大众传媒向外传播信息,还承担着国际传播控制者与管理者的职责,即大众传播中所谓“把关人”的职责。互联网的出现,使国际传播中的传受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互联网将千家万户连接起来,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摆脱相对封闭的区域性的信息环境,进入开放的、无疆界的信息空间。在这个信息空间里,人们不仅可以自主性地寻找和接收信息,作为信息传播客体而存在,同时也可以主动信息,成为信息传播主体中的一员。网络传播带来的传受关系的变化,使国际传播形态发生了相应变化,其结果是,国家不再作为主要的或唯一的传播主体主导传播过程,政府之外的其他机构与个人也摆脱了依附地位,成为传播主体。这就使国际传播主体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一元走向多元。

(三)从平面阅读到多维阅读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服务商提供的数量有限的信息,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由于海量信息的存在,受众越来越倾向于浅阅读,他们更多地采用浏览式、碎片化、跳跃性的阅读方式来获得信息或者进行娱乐;同时,受众也不单单满足于文字、声音、图像等单一媒体传达出的信息而更加青睐于多媒体化阅读,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主流的门户网站成为网络时代受众喜爱的多媒体阅读“基地”。网络时代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博客、微博、维基、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等Web2.0应用不断涌现,受众的互动意愿持续提升,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同时,得益于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受众的关注焦点逐渐跳出国内视线,国际事件、国际热点越来越“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国国内发生的事件,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放大,可能会对整个世界造成影响。

(四)传播内容突破单一的信息提供

传统大众媒介国际传播的内容,以信息的传递为主,相对而言较为单一。报刊、通讯社、广播一般以传播新闻、提供信息为基本内容。而网络传播的内容则有空前的变化。除了快速、及时、海量传播新闻和各类信息外,还提供极为广泛多样的服务。诸如影视、体育、娱乐节目和电子游戏,通信、通话、短信服务,文档、图片、数据、声像资料的传递或下载,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网上论坛、网上教学、学术交流等等。互联网络把国际间的新闻信息交流和多种服务融会交织在一个平台之上,已成为国际范围内开展交往的重要天地。

三、借力网络进行国际传播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平台

国际传播是关系国家形象塑造,国际影响力提高的重要举措,而当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与西方国家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美国的ABC、CNN、PBS、MSNBC等大广播公司均已上网播出,仅CNN的网络版每天就有350多万用户访问。全球现有的3.2亿网页中,80%的信息源自于美国。目前我们还缺少像CNN、BBC等这样在国际上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巨头,因此对互联网的关注和投入必须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措施之一。“打造一流媒体,切实提高传播能力”,把提高国际国内传播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积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内国际传播平台。

(二)增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提高传播的影响力

1999年,黄晓芳在《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中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这是新闻传播学界较早地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决定其影响力。但是,现阶段,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尚不能达到和传统媒体相匹敌的程度。概括起来,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网络这一媒体自身的匿名性这一传播特性决定。另一方面,互联网以及网络新闻的法规还不完备, “把关人”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网络上的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地监管和控制,严重影响着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中国首届域名大会上的《中国域名产业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82万个,其中CN域名注册量达到1357万,位居世界第一。面对庞大的互联网群,政府、网站等应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引导网民提高媒体素质,增强自律意识;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机构应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加大立法力度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规范的管理体制,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网络媒体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着力培养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国际传播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媒介竞争的核心资源之一。当前,我国亟需一大批具有一流的外语能力,具备较高传媒素养,掌握现代传播技术,通晓国际各项规则的国际传播人才。为此,我国必须根据网络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和要求,着手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扶持国内高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构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对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除了政治意识、中国立场、外语水平、文化修养外,还亟待加强新媒体应用能力,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博客、微博、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和Skype等当前最新最热网络传播方式获得新闻线索、采访新闻人物、研究新闻主题、和推广新闻等。

在国际传播中互联网将不再是第四媒体,它将成为主旋律。全世界的媒体都将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这给我国进行国际传播提供了巨大机遇。我国要把互联网作为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扩大在网络空间的影响,抢占文化传播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上洋.互联网将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新闻垄断[J].网络传播,2 008(7).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自媒体;企业招聘;策略创新

近期有许多社会调查专注于“互联网”这一话题:如果将网络掐断,你的生活和工作会怎么样?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90%以上的受访者断然拒绝了没有网络的世界。猛然间发现,离开互联网你会无所适从,内心会颇有不适和焦虑,电脑和手机成为比家人、朋友更为亲密的“伙伴”,人类已经与互联网设置了“绑定模式”。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现在的世界是“互联网的世界”。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治理、企业管理与发展、日常生活方式(学习、休闲、餐饮、购物)等等,甚至是就业与创业都在运行着“互联网+”的模式。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既然互联网已然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更要顺应潮流,顺势而起,特别是在企业人员招聘工作上。因为人才是21世界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各方面的创新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撑,所以在互联网渗透的背景下,我们就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便利实现企业招聘工作的策略创新。

一、优势:互联网为企业招聘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一)基于自媒体网络的信息传播

互联网为企业招聘提供了更多的机遇,首要的就是招聘信息的传播。现今的互联网已经不是单一的电脑终端信息传输,早已成为以个体为单位的手机终端、iPad终端、电脑终端一体化的自媒体网络信息传播体系。每个个体都将成为招聘信息的者、传播者和接收者,企业不仅可以利用中华英才网、应届生、赶集网、58同城等网络平台,更可借助微信平台、QQ平台等载体让招聘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从原来的点对点传输改变为以点为中心的立体化形式的信息传播方式。这样立体化的自媒体招聘信息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接收到企业招聘信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能通过互联网技术接收到招聘信息,实现了招聘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的目的,也就实现了让信息传输的效率更高的目的。总之,通过立体化自媒体信息传播,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多的人看到企业的招聘信息,达到用最短时间找到最合适员工的目的。

(二)招聘工作更为简化与灵活

传统招聘工作的工作最为复杂和琐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宣传、招聘信息,筛选招聘简历,前期笔试甄选,后期面试甄选等,往往需要招聘人员全国各地做宣讲、发信息、异地面试,劳心劳力,最终却不一定能找到适合岗位的人才。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信息可以网上操作,如前文所讲速度、范围、效率都是传统招聘所不及;前期简历的筛选不再需要花费大量人员和时间手动选择。笔试和面试的环节也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传统笔试变成了网络笔试,提交后后台即刻检测答案,省时省力;面试也可以根据时间和地点的变动,灵活的采取“网络视频面试”,既给企业节省成本,又可以解决应聘者异地面试带来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浪费。

(三)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成本最小化

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降低成本是最基本手段之一。互联网渗透下的企业招聘工作在多个方面全面降低了企业招聘工作所花费的成本和费用。如前面两点所提到的几个方面,不管是细心地与宣传、传播,还是简历的筛选以及笔试、面试工作,都可以最大程度的应用互联网技术,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少招聘时间,还能招到最适合的人才。

二、挑战:互联网为企业招聘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在企业招聘工作各个环节的渗透为企业的招聘工作带来了便利、效率和低成本。但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隐藏着巨大的挑战与竞争,最主要的两点是:其一,互联网不是一家独有,所有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用最快的速度招聘到最合适的人才,求职者在浏览和关注企业招聘信息时会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搜索到上百个岗位需求,来自各方的企业招聘就会激发更为激烈的人才招聘竞争。

其二,互联网信息的传播速度不仅是为企业的招聘信息提供的,当应聘者参与企业的简历筛选、笔试、面试后,就会有企业招聘各方面的资料以及自己应聘的体会,会有偿或无私的形成网络信息在互联网中传播。其他求职者就会提前了解企业招聘的各环节工作,然后“精心准备”,这样就使企业招聘测评方法的有效性和区分度就大大降低了,最终将造成企业招聘工作的低效果。

其三,互联网的公开性要求企业的招聘工作各个环节更为准确无误和透明公正。若果企业招聘过程中有不公正的对待或者出现“暗箱操作”等现象,应聘者在面试完后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互联网平台曝光,这样企业形象无形中会遭受打击。

三、启示:互联网渗透下企业招聘策略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多方面渗透为企业招聘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便利,企业就应顺势而为,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招聘的信息、简历筛选、招聘测评等各个环节实现企业招聘的策略创新。

(一)自媒体应用下的信息传播策略创新

立体化的自媒体招聘信息传播模式,企业要转变紧盯电脑网络平台传播信息的单一手段,要将电脑终端、iPad终端、手机终端等打造成一体化的自媒体网络信息传播体系。电脑终端一是打造企业自身网站招聘信息传播平台,二是利用各大专业网络招聘网站信息,如中华英才网、应届生、前程无忧等。iPad终端、手机终端则主要利用QQ公众号、QQ群和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自媒体社交平台信息。通过立体化自媒体信息传播,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多的人看到企业的招聘信息,达到用最短时间找到最合适员工的目的。

(二)互联网在线下的简历筛选策略创新

互联网实现了招聘简历多个平台投递,最终汇总到网络后台,企业招聘管理者可以竟可能根据企业自身需求的人才标准,如专业类别、工作经历、学习课程、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或特殊能力等具体标准,制定简历筛选的子标准,这样就能实现互联网在线轻松一键筛选简历,实现简单准确、快捷方便地筛选出目标应聘者。

(三)网络快速更新下的招聘测评策略创新

信息高度透明化、公开化的互联网时代,应聘者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手段获取企业的招聘测评信息。不仅可以浏览往年招聘资料,还能及时获取“热心群众”的某企业最新招聘资料,有目的、有准备的参与面试。企业需要紧跟网络快速更新的特点,可制定多套企业笔试、面试方案和策略,招聘时随机抽取,提高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要随时更新企业的招聘笔试、面试题库,可及时借鉴国际企业或各大高校的新潮题目或案例,及时扩充、拓展招聘题库。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第7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升,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八亿,WIFI、4G网络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移动互联网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新兴业务。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历经四代,目前仅3G、4G用户已突破六亿,移动广告市场份额已占到整个广告市场的百分之二十,移动互联网表现出了无限应用潜力,移动即时通讯、移动社交、移动购物、移动支付使移动互联网迅速成熟。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是:移动便携性、个性化、时效性强、功能性强。用户通过移动随时随地可浏览产品信息,通过手机登陆网上银行或其他支付工具,完成在线支付。并且随着手机APP和WAP网站大兴起,移动互联网浏览更流畅,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营销活动开展互动性更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企业应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挖掘用户需求,构建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

二、移动互联网营销现状及其基本特征

1.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基本特征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优势,移动互联网与营销的结合将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移动互联网营销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技术构建营销体系。营销广告及营销信息到了消费者手机中,无论消费者何时何地,只要打开手机,获取信息,就能够获取到营销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企业营销触点。现代社会生活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许多消费者有机不离身的习惯,这无疑给企业营销活动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扩宽了移动互联网营销空间。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特征是:位置性、实时互动、高度便携性、精准传播。移动互联网营销中,企业可根据用户行为特点、偏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将营销信息推送给消费者。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随身性、互动性、可主动提醒、反馈速度等都远远好于传统营销模式。

2.移动互联网营销现状

当前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现状并不理想。2009年,新浪微博开通时,大多中小企业缺乏移动网络营销意识,现如今微博已成为过去式,消费者都在玩微信。企业纷纷在官网显眼位置加上微信二维码。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虽然许多企业都在尝试移动互联网营销,但成功者却少之又少。今年五月《青年时报》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营销成功率仅在百分之十八到二十三左右,市场竞争压力巨大。这说明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影响面临着挑战与困难。街旁网的关闭就说明了这一点。街旁网推出后,应用闪退、不稳定等现象十分突出,虽在2013年多次更新,但依然无法挽回败势,最后只能惨淡退出市场。街旁网的惨败并不代表移动互联网营销不适合中国企业,恰恰证明了我国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移动互联网人才和相应营销策略与技术。中小企业应认清时展趋势,构建与时代相符的营销模式,适应移动互联网给企业营销带来的影响。

三、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应用思路

近些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劳动力、原材料、资源等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对于依赖“成本驱动”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发展和生存都面临挑战。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中小企业推广和应用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小企业竞争实力不强,资金不足问题突出,做营销时,往往无法投入重金进行营销。而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出现,却给中小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机遇。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中小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应用思路:

1.增强市场意识,利用移动互联网把握用户需求

中小企业应增强市场意识,适应新的营销环境,巧用移动互联网把握用户需求,展开科学营销,不要盲目跟从,不要浪费不必要的资金,应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营销策略。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移动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现代营销发展的主流趋势。企业应构建一种移动互联网下的互动性营销模式,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理解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增强竞争优势。例如Zynga平台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Zynga基于Facebook为用户提供服务,就可以直接拥有Facebook的10亿用户。Zynga平台基于LBS为用户提供服务,提供LBS位置信息,进行营销。此外,街旁网也是利用LBS服务器签到应用来进行营销,模仿了美国Foursquare模式。利用页面广告与徽章广告获得利润进产品宣传。Foursquare就是为Intel、Bravo等大企业提供定制化虚拟勋章广告,为赞助商提供对应介绍和链接来实现营销。

2.科学构建营销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网把握市场

移动互联网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来营销企业自身非常关键。虽然移动互联网辐射范围非常大,信息传播广,但流量并不会无缘无故流向企业营销目标,想要获得预期营销效果,必须把握好市场。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年轻人居多,企业应该根据营销目标和受众特点,制定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营销计划,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营销体系。例如,建设WAP网站,将业务转移到WAP网站上,制定一套完善的WAP营销计划,通过WAP网站展开营销。宝马的WAPSON营销模式,就是典型的WAP营销成功案例,WAPSON营销模式为宝马创造了营销奇迹。消费者在看到平面广告后或杂志后,只要用手机登录“.cn”就可以查阅宝马的企业信息、品牌信息、产品信息、促销信息、活动信息等等,完全解决了传统传播方式信息量少,不能贴身及时与目标消费群进一步深入沟通的营销困局。

3.培养专业营销人才,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营销服务开展创造条件

营销效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人员。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移动互联网营销与传统营销,不论营销环境,还是营销方式,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对营销人员素质要求更高。想要构建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就需要就需要专业移动营销人才。首选,营销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传统营销知识和技能,其次还要具备信息意识,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移动设备操作能力,能适应新的营销环境,最后,还要具备灵敏的市场反应速度,能够快速捕捉到市场形势,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调节营销方案。因此,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型移动互联网营销人才,为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构建创作有利条件,保障移动互联网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互联网传播的基本特点范文第8篇

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把人们带入了信息传播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广告、微支付……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给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深刻转型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把握微文化传播现象,构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对传统企业文化建设带来重要影响。目前,互联网以其快速、互动、便捷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交流方式,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影响力日益提升。很多企业顺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在推进“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管理”“互联网+销售”……的同时,积极搭建企业自媒体平台,带来了企业文化建设新气象。一是突破了传统信息交流模式的局限,延伸了企业文化传播的触角,转变了宣贯方式及话语表达方式,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由单向灌输、被动接受变为“零距离”双向交流互动,更接地气、更加亲民,关注度与参与性更高,形成了企业新的舆论场和新型公共空间。二是企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主体作用愈发突出,推送身边的感人事迹、传递向善向上的格言警句,交流心得、沟通心灵、增强感情,形成了时时处处传播正能量的“交流圈文化”。三是企业文化建设落实落细落小的载体更加丰富,微党课、微视频、微电影、微征文、微相册、微广告……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一个人物、一件小事、一张照片、一段格言、一个看法、一条建议、一个产品品牌,通过“微民”不断地分享,迅速聚集为一片思想新天地,使抽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变得更具体,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四是自媒体平台为员工开阔视野、了解行业资讯、了解先进技术和管理科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员工随时随地学习、交流与分享,助推了学习型组织建设。实践表明,企业微文化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变革,也是一种更亲切更灵活更个性化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格,是微时代企业文化转型发展的标志。

二、微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环境更加复杂,企业文化正能量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互联网因其开放性、互动性和多元化,必然会有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高雅与庸俗等并存交织,甚至出现垃圾信息泛滥、谣言生成、伪科学散布,加之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影响力呈爆炸式递增,也容易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才符合人民利益。为此,要教育员工明确“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人人都要依法依规用好手中的“麦克风”。要严格把控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企业,引导员工正确看待社会及企业发生的热点问题,在新闻、语言、视频、图片多维度形成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积极健康、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主流舆论场。要落实企业网络平台维护管理责任,设置“筛选器”,扎好“篱笆墙”,时刻关注舆论动态,未雨绸缪,因势利导,保证网络空间不能因“微”消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严肃性和厚重性。

三、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让企业微文化释放大能量。强调“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企业自媒体运行必须以内容为王,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多推鲜活生动、有温度、接地气、高品质的好作品;要善于将企业文化的大目标化近、大题材化小、大道理化实,使员工通过身边的小故事、小案例、小典型理解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要研究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把微信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起来,统一协调,线上线下互动,共同构建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合力。

四、强化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练好新的基本功。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新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要把培养一支政治素养好、信息敏感度高、文字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强的新媒体团队摆在突出位置,专人专岗从事日常管理、策划和服务工作,多开办原创栏目,培育品牌公众号和企业自己的“网红”。鼓励员工参与采写、拍摄、创作、编辑和互动交流,提升员工参与企业微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