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是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发病原因是青壮年多由于强大暴力所致,老年人多是由于骨质疏松,外伤后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多需要长期卧床,在卧床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现总结性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长春市中医院住院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7.25岁。2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行动力髋内固定,7例行人髋关节置换,3例行三枚空心钉固定,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方法

1.2.1运动康复措施

1.2.1.1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早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退肿胀,提高肌力,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①麻醉消退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并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这种练习可以促进患肢血液的流通,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②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要大于300次。③术后3d应开始CPM练习(2次/d,30min/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min。

1.2.1.2初期:(2~4周)

初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提高肌力。①开始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d)。②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开始髋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10~20次/组,1~2组/d),动作要缓慢、用力,屈膝屈髋要达到最大限度,保持10s后缓慢伸直。③继续加大CPM练习角度,若骨折处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达90°。④在保护下,开始下地扶拐行走,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

1.2.1.3中期:(5周~3个月)

中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强化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通过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逐步尝试增加患腿负重,改善步态。①负重及平衡练习: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开始负重及平衡练习。根据骨折愈合的程度,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至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②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抱膝屈髋位逐渐缩短足跟与臀部之间的距离,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③开始蹬车有氧练习,逐渐由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④加强腿部肌力练习,包括后抬腿练习、俯卧位抗阻屈膝、抗阻伸膝练习。⑤提踵练习。

1.2.1.4后期:(4~6个月)

后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若骨折完全愈合,并足够牢固,即可开始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①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②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③患侧单腿蹲起练习,动作要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1.2.2专科护理①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复。要关心体贴患者,对急躁、发脾气或心灰意冷、抑郁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分散注意力,在允许的范围内参加一些适当的文娱活动等。②饮食护理。患者受伤或手术后短时期内,食欲会受到影响,老年、体质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可能更明显。饮食应注重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多吃一些辣椒、西红柿、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台。③二便护理。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卧床一段时间,要帮助患者应学用大小便盆排便。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番泻叶等。长期卧床易发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可适当多饮水以利于利尿。④护理。患者体息时宜适当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踝关节高于膝关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内收,仰卧时在两大腿之间置软枕。⑤个人卫生护理。卧床时,除每日冼脸、刷牙外,还应定期洗头,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洗澡不便,可改为擦浴。衬衣裤要经常更换,保持皮肤清洁。伤肢穿裤子不方便,脚趾血液供应差,寒冷季节可缝制棉脚套保护。⑥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痰咯不出时,可拍打背部进行协助防止坠积性肺炎;要经常翻身,防止骨骼突起处长期受压而发红、糜烂、形成褥疮,必要时,在骶尾部、脚后跟等处放置气垫或棉圈;如果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把患腿垫高,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出现脑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结果

功能训练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组42例患者均给予适当的的康复训练,通过训练预防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经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或部分生活自理。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其发病机制多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疾病,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低下,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减少,小肠吸收钙的能力减弱等原因,致使骨形成缓慢造成骨质疏松症[2]。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3~12周,如果出现并发症,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作者认为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强功能锻炼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3,4]。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4.

[2]耿丽华,金芳.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33.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工;全髋骨节置换;康复指导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术也越来越完善[1],而且人工全髋骨节置换也是解除髋骨节患者的病痛以及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康复指导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2]。在本次的研究中,为了对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指导进行探讨,选取了我院进行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指导,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3月进行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55~86岁,其中有股骨头坏死3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股骨颈骨折15例。手术采用髋外侧切口。

1.2康复指导方法

1.2.1心理康复指导 首先,康复治疗师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从而更好的去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此外要向患者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增强可以尽早康复的信心。

1.2.2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康复治疗师先将患者安排在有拉手的病床,然后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翻身,在第1d时患者应保持平卧,可翻身10°~20°,此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翻身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②指导患者功能训练: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前几天避免过多活动,康复治疗师可对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如按摩等,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 等[3];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康复治疗师要仔细的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以便指导患者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③床上训练: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腿部肌肉的收缩练习,上午、下午各5~10 min。④立位行走练习:康复治疗师应根据患者实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立位行走的训练,要注意初次行走时间不超过30 min,同时康复师还要注意保护患者避免患者跌倒,让患者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来不断的恢复关节功能。⑤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根据患者的身高以及臂长为患者准备合适的拐杖,在拐杖的底部应配橡胶装置,顶端用软垫包裹,对可以行走的患者训练使用方法,让患者练习利用双杖的支撑力来站立,训练患者在不负重的状态下站立并行走。⑥自理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基本的自理活动,如洗脸、进食、更衣等日常基本活动。

1.2.3出院康复指导 患者在康复训练结束后,由于恢复时间较长,所以一定要重视出院后的康复护理[4]。康复治疗师在患者离开前应详细的告知患者在家中患者应要进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指导:依然保持平卧或半卧,在3个月内避免侧卧,尽量坐有扶手的椅子,在3 w内避免屈髋>45°,以后可以逐渐增加,但不能>90°。②嘱咐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训练,并在承受能力范围内逐渐的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③出院后1个月需去康复治疗师那进行复查,确定患者的康复情况。

2结果

20例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均得到治愈并出院,见表1。

3讨论

人工全髋骨节置换也是解除髋骨节患者的病痛以及恢复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康复指导也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康复治疗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以及出院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康复训练方案[5]。在本次的研究中,可看出通过对20例人工全髋骨节置换患者进行了康复指导训练后,患者均得到痊愈并出院。所以,只有制定针对患者的训练方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人工全髋骨节置换的成功,帮助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华蕾,宋艳霞,孙燕,等.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36(8):500-600.

[2]葛智纯,王慧玲,刘若群,等.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12,15(7):513-514.

[3]陈丽珊,唐垂丽,陈如冰,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J].吉林医学,2012,(08).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康复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将髋关节假体模拟人体正常髋关节植入体内代替受损关节,保持关节结构稳定,解除各种因素造成的髋部疾病疼痛,纠正畸形和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手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期的功能锻炼对于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2012年共有5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通过精湛的手术治疗及科学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2012年我科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0岁,单侧3例,双侧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例,新鲜的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1例。

本组病例,住院23~45d,平均32d,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全部痊愈,生活可自理,出院复诊1次/2w。

2术前护理

2.1术前心理支持 骨科患者在临床上是一组特殊人群,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以焦虑、紧张及害怕疼痛较为突出,其主要诱因是周围环境的改变,生活形态改变,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对于髋关节置换成人工关节有许多疑虑,担心手术效果。因此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及责任医生及护士,为患者发放入院须知及提供髋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知识,针对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讲解手术目的,意义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介绍手术成功病例,通过交谈观察和了解患者的接受能力,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2.2术前专科护理 备皮: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将假体永久的植入患者体内,容易发生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对备皮的要求非常严格,护理人员积极做好备皮,备皮范围的要求:于手术前1d清洁皮肤,剃去,剃后用温肥皂水清洗干净,然后用碘伏消毒术区皮肤,以髋关节为中心上下16cm,前后均过正中线[1];术前普鲁卡因皮试,根据医嘱备血,抽取血样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告知患者术前12h禁食,6h禁水,术前30min留置导尿,更换清洁的病员服,术前30min静点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近期有激素使用史者,术前1d静点氢化可的松,维持患者常规口服激素用量。

2.3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康复训练时做好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告知患者术后应采取的正确,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股四头肌、臀肌等下肢肌肉锻炼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

2.4术前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调节膳食,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含钙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但避免体重过快增加,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食,控制血糖。

3术后护理

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持续低流量吸氧6h,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每30min观察一次T、P、R、BP、血氧饱和度及瞳孔变化。

3.2护理 将患者置于有床上拉手的病床,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的患者术后6h去枕平卧,避免性低血压,全麻未醒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3个月内避免侧卧,坐位时尽量坐有扶手的椅子,3w内术侧髋关节屈曲

3.3患肢及手术切口的观察 观察患肢是否肿胀,皮温、感觉、运动、血运是否正常,足背动脉是否搏动良好,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渗血,如有大量渗血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4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准确记录引流量,如引流量>200ml/h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并且更换负压引流器,观察尿管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术后6h夹闭尿管,3~4h定时开放,锻炼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

3.5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6h内禁饮食, 6h后进少量温开水,如果无恶心呕吐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术后体质差、年龄较大的患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腹部胀气。

3.6术后皮肤护理 患者术后因长时间制动,机体营养不足等因素容易诱压疮,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压疮的发生至关重要,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准备菜籽垫,定时协助患者抬臀解压,以预防压疮的发生,术后告知家属局部不可使用热水袋,避免皮肤烫伤。

3.7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骨科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可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术后髋关节的正常恢复,必须及时给予解决,术后镇痛的应用,包括硬膜外镇痛泵、静脉镇痛泵以及止疼剂,对于术后1~2d内疼痛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加大止痛剂药物的剂量或使用强效止痛剂,还可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指导患者听音乐,和家属聊天减轻疼痛。

3.8 预防感染 每日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指导咳嗽咳痰及深呼吸进行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给予会护理、膀胱冲洗等,并嘱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观察患肢有无血肿,如有应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进行血肿切开引流,防止术后感染,引流量>200ml/h时及时更换,

4康复指导

4.1专科指导 协助患者床上被动活动,如上肢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训练等,防止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以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逐渐由被动向主动过度[3]。

4.2下肢肌锻炼方法 等长收缩锻炼: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再绷紧放松,如此循环;等张收缩锻炼: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s后放松。在术后1w可用按摩机按摩下肢及上肢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骨科术后DVT发生率为10%~63%[4]。

4.3康复训练指导 术后开始下床时间受假体类型、手术操作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等因素影响[5],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能尽早下床的则下地进行活动,下床时先协助患者移至肢体的键侧床边,让键侧肢体先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4.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平衡膳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辛辣食物;每日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健康的恢复,术后加强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避免重体力活动,复查1次/2w,如有特殊情及时就诊。

5讨论

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手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功能锻炼对于手术患者至关重要,护理人员不但要对手术患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干预措施,同时要以专业的临床知识和丰富的护理技巧促进手术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高德华,洛贤苹,刘琴.高龄患者人工全髋置换术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692.

[2]张振宇主编.实用骨科学围手术期护理[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4.

[3]华雷,宁艳霞,孙燕.3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

[4]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DVT预防座谈会纪要[C].中华骨科杂志,2005(10).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6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09-02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以人工关节替代坏死髋关节的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髋关节部位疼痛,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尽管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已取得了新的发展与进步,但既为手术就必然有其损伤性,术后患者多需卧床制动,后期恢复也有赖于物理康复训练。如何防止术后并发症与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康复则成为临床护理的要点。我科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均收获了较高的满意度,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均为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5士7.6)岁;致病原因:股骨头坏死18例,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颈骨折6例,38例行单边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未合并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者,均首次接受全髓关节置换术,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如入院指导宣教、心理辅导、功能康复训练、家庭护理指导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①术前护理:术前根据个体情况给予必要的基础对症治疗,使患者符合手术指标;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意义与疗效,介绍治疗医师的临床经验与成功案例,打消患者疑虑,提高其配合度;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自主咳嗽、深呼吸训练;常规灌肠、备血、备皮、准备手术器械;②术后护理:常规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意识与各项生命体征,记录术肢肤色、体表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手术切口与引流情况,定时更换敷料,按摩肢体,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正确的翻身与按摩方法,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

1.2.2观察组该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并于围手术期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入院指导与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安排登记,如个人基本资料、既往疾病、临床症状等,以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全面的了解,向患者讲解治疗与护理的大致方法与流程,让患者知道如何做好术前术中的配合,了解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

1.2.2.1心理护理主动了解患者的临床治疗感受,通过对话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由责任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尽量于术前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术后通过心理辅导增强患者对于后期康复的信心,取得患者对于治疗与康复护理的支持;详细讲解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引起患者的重视。

1.2.2.2物理康复训练[1]术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示范功能康复锻炼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或通过宣教资料、录像等形式使患者了解康复训练的大致流程与方法,在患者能力范围内先进行一定的功能训练,如直腿抬高练习、踝关节背伸、趾屈训练、下肢肌力练习,引导患者进行助行器与拄拐的练习;术后早期开展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术后1-2d进行主动呼吸训练,以预防心肺系统的并发症,膝关节伸直下行踝关节的背伸、趾曲训练;第1-3d重点进行肌力康复锻炼,引导患者绷紧双侧股四头肌,膝部下压,膝关节保持伸直并维持5s,休息5s再重复,10次/d,下肢呈中立位,膝关节保持伸直下将足部下压,维持5s再重复训练,收紧臀大肌5s,休息5s后重复练习,10次/d,拔除引流管后,据病情配合CPM机对下肢伸曲度进行训练,以关节耐受度为宜;术后4-7d在患肢外展的条件下,协助患者于床上坐起,在助行器协助下进行站立行走练习,身体状况允许者则可以拐杖进行行走练习,术后第六天进行卧位-立位的转移训练,允许病人坐高椅,保持膝关节低下,引导患者在自制的加高座便器上如厕,禁止双腿与踝关节的交叉坐位,前俯不宜超过90°,术后两周内禁止弯身;术后第7d进行轻微负重训练;术后第11d至一个月,该阶段患者疼痛得到大幅度缓解或消除,假体周边韧带、肌肉逐步开始修复,该阶段以离床锻炼为主,假体为非骨水泥型者应于15d后开始:卧位外展练习:取仰卧位,下肢尽量伸直并外展,每天可重复约120次;卧位-坐位练习:双臂支撑,患肢进行外展,借助双手与健侧腿部力量将术肢移到床边,每日可进行约30次;坐位-站立-扶拐练习:患者移到床边,让健侧肢体先着地,术肢后着地,借助双拐并利用健侧肢体与双拐的支撑力进行站立,初始站立训练可维持2min,警惕性低血压,站立时间可逐步增加,进行站立-扶拐的行走练习时,术肢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扶拐行走,需有陪护人员从旁给予适当的协助与保护,以防止意外发生,行走时间据患者体力而衡定,以不超过15min为宜,每日可分3次进行。

1.2.3家庭护理指导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家属讲解全髋置换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训练,患者大多术后2周可出院,此时后期康复锻炼需在家庭中完成,责任护士可于患者出院前将家庭护理计划以文字转给家属,并可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指导。

1.3观察指标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第3个月需来院复查,以髋关节Harris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患者术后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髋关节改善情况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包括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关节评分、康复程度四方面,得分越高,关节功能康复效果越好,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康复效果评价指标为:无效:患者关节疼痛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患者仍无法自主行走,或病情恶化;好转:患者偶见轻微疼痛感,生活可基本自理,可适当运动,无法进行大量的负重与剧烈运动;康复:疼痛感完全消失,可自由行走,可进行跳舞等日常娱乐项目[2]。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见表1。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有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髋关节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1例发生髓关节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5%。组间比较P

3讨论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作者单位:472533 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中心卫生院

髋部损伤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髋关节脱位及骨折脱位。其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且部分病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息。伤后常卧床不起,更易发生肺炎、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甚至致患者死亡。故临床上多主张对此类骨折早期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髋关节脱位及无移位骨折,骨牵引术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这就要求在牵引期间加强护理,从而防止并发症及死亡的出现。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髋部损伤患者42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5岁,平均62.5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褥疮、骨髓炎、心脑血管意外、泌尿系统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

1.1.1并发症分析并发症肺部感染褥疮下肢静脉栓塞心脑血管意外其它例数14 12 6 4 6百分比33.3:28.6:14.3:9.5:14.3。

1.2临床分析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及褥疮所占比例高达61.9%,这两种并发症多由长期卧床所致,可见如何缩短卧床时间及如何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2 护理对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良好的护理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是十分重要的。

2.1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期间无痛及术后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2.2术前明确治疗配合医生做好无菌操作参与医师麻醉师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了解手术方案,明确观察和护理要点,以利于术后护理。对每一个患者作好术前备皮及术后伤后周围的清洁工作。对牵引患者应在针眼处用75%酒精每天滴注两次,保持无菌。同时保持针眼及伤口周围保洁工作。同时应注意牵引的有效性并防止其偏斜。

2.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新入院及术后病人,应常规交班并加强巡视,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肢血循情况及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情况出现。

2.4积极预防并发症

2.4.1预防褥疮患者由于术后或牵引后长期仰卧,肩胛部、骶尾部、足跟骨等骨隆突部位极易出现褥疮,应保持床单被褥的干燥、清洁,并做好解除局部压力的护理:①经常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是最简单的解除局部压力的办法,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并辅以手法按摩。②有条件的最好使用电动按摩床垫,气圈及足垫圈。③在床上大小便应正确使用便盆,便后保持肛周清洁及干燥。

2.4.2预防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 由于患者术后的仰卧不利于排痰及排尿,而易致坠积性肺炎和尿路感染,应特别注意:①多靠起,多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②每日保持房间及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预防感冒。

2.4.3预防进行性营养不良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应多吃水果、蔬菜及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同时多鼓励病人加强正确的功能锻炼及有规律的腹部按摩。必要时使用润肠及缓泻剂。

2.4.4预防脑血管病①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警惕有原有疾病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症状及时处理,并请相关科室医师诊断处理。

2.4.5康复训练方法 ①术后第l天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如此反复,预防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②对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3~5天开始做CPM机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每天2次,每次1―2小时。以后每天增加5~10。此外,指导患者患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足跟离床20cm,在空中停顿5~10秒放下,如此反复,每次30~50下,每天3~4次。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6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迄今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1]。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如: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肺栓塞、髋关节脱位、感染、压疮等主要并发症。针对病人易出现的并发症,我科在整体护理中实施了预见性的康复护理,并配合早期的下肢功能锻炼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10月~2006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56~87岁,平均68.4岁。术后住院14~24天,平均16天。其中术前合并有其他疾病8例(糖尿病3例,严重心脏病2例,压疮3例)。56例病人均取得良好效果。

2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康复护理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小腿疼痛,且呈进行性加重,皮肤颜色变为紫色,皮肤温度升高;甚至出现胸闷、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继发肺栓塞。

2.1.1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注意早期主动及被动活动。在病人股骨颈骨折住院卧床下肢牵引期间,病人常因伤口疼痛,且担心活动会加重骨折多不合作,护士应为病人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功能锻炼方面的指导,讲述深静脉栓塞的危害性,使病人配合护理工作。未手术期间应鼓励病人患肢远端关节(踝关节)屈曲,旋转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等长活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方法为: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以此循环。等张收缩训练方法为做直腿抬高,小范围的屈膝屈髋活动,小腿下垂床边的踢腿练习,直腿抬高时要求足底离床20 cm,空中停顿5~10秒后放松。其目的是使病人掌握正确的下肢肌锻炼方法,防止术后肌肉萎缩,同时充分发挥“肌肉泵”的作用,促时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

2.1.2 术后麻醉清醒后,病人即可进行上述术前要求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同时配合下肢被动功能锻炼。应用下肢静脉泵治疗,利用气压原理,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当有静脉血栓形成时,病人禁忌做下肢静脉泵的治疗。还可以配合下肢功能锻炼器(CPM)使用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术后第三天开始从小幅度30度开始,日渐增加幅度,但不超过90 度,病人持续功能锻炼1~2周。以上方法能有效地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少下肢血栓的总体发病率。

2.1.3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并适当抬高,嘱病人忌作患肢热敷止痛,可作局部适当按摩。静脉穿刺忌选择患肢,并不宜点滴大量高渗糖,少用造影剂。密切观察下肢是否肿胀,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升高等循环障碍现象,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2.2 感染、压疮的预见性护理:为防止感染,一般术前3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也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在7.0 mmol/L以下,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病人的切口引流接负压吸引装置,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及有效的负压,每日更换负压装置,以便及时引流出积血,以免血液残留而继发感染。同时说服病人停止吸烟,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协助病人翻身叩背,有痰及时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及沐舒坦等药物,防止肺感染。做好留置尿管的管理,预防泌尿系感染。按无菌原则操作各项护理措施,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

2.3 髋关节脱位的预见性护理

2.3.1 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训练床上大小便,目的是防止术后因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同时不当易造成脱位,放置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

2.3.2 指导:向病人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应采取正确的。可平卧或半卧位,但患髋屈曲应小于45度,尽量不侧卧,患肢外展30度并保持中立,两腿间放置软枕或字枕,必要时应用矫形鞋,即T字鞋。

2.3.3 术后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床上功能锻炼,手术当天避免过多活动,术侧肢体于外展中立位以防术后脱位,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应注意必须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防止假体脱位及伤口出血。应注意必须将术后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交待以取得合作。术后第一天即进行床上活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但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

离床功能锻炼:病人3~4天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离床活动前应加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离床前教会病人下床的方法,病人先移到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2.2.4 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前应做好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家庭设立坐厕,并加扶手设置,不要坐矮凳,尽量坐有扶手的椅子,3周内屈髋

参考文献:

[1] 杜 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00.

[2] 梁雅丽,胡斗文.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

2002,16(1):31.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髋关节置换;高龄患者;康复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增长,为了提高老年人髋部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等病损患者的生存质量,高龄髋关节置换病人越来越多,如何早期恢复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肢体功能,是护理学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就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90例65岁以上住院的高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低于65岁或高于80岁以上的患者不在选择观察之列,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分别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1,2]。

1.2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1.2.1 术前护理干预

1.2.1.1 一般护理干预

术前按医嘱准备并清洁皮肤;备血、完善各项检查;常规禁食12h,禁饮4h;术前晚灌肠;术晨导尿并留置尿管;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1次。

1.2.1.2 心理护理干预

高龄患者手术承受能力低、心理压力大,因此,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接受手术治疗的准备,有无过度焦虑和恐惧,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让患者及其信任的亲朋好友熟悉环境,了解医疗过程,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减少孤独感。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树立起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1.2.1.3 康复护理干预

评估患者是否了解围手术期的相关知识,以及其家庭、社会支持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及康复计划。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内容、术后并发症、康复程序及意义、日常注意事项;其中重点强调关节保护技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直腿抬高锻炼、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力量、增加其它肢体肌力训练等。指导正确拐杖或助行器。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1.2.2 术后护理干预

1.2.2.1 一般护理干预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表情、睡眠、大小便情况及伤口疼痛、出血情况;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记录量;还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下肢水肿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知医生。

1.2.2.2 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制定,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后正确护理的重要意义,取得其配合。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为外展中立位:即髋关节外展30°、屈伸0°、内外旋0°、膝关节0°位;也可根据人工假体柄和臼置入的角度将患侧肢体置于外展内旋位:即髋关节外展30°、屈伸0°、内旋15°、膝关节0°位。可以允许患者健侧卧位,但需在应患者两腿之间夹软枕,并注意保持患肢。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允许患肢在正确时髋膝关节伸屈角度为0~9°。

1.2.2.3 康复训练护理干预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范文第8篇

【摘要】 目的 比较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与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实验组增加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预防。结果 实验组发生了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了24例,发生率为40% (P

【关键词】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41%~85%,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1]。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DVT的关键,目前的预防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机械干预。但药物预防存在引发术后出血、皮疹、瘙痒等并发症等危险。我科2009年开始使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通过比较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与常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采用方便取样(患者自愿)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如患者病史中有下肢静脉血栓、脉管炎、皮肤病或其他下肢血管疾病者排除。120例患者,实验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0-90岁,平均53.04岁;行髋关节置换术11例,股骨内固定术29例,髌骨内固定术4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14例,踝部骨折内固定术2例。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7-89岁,平均年龄50.96岁;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股骨内固定术28例,髌骨内固定术6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13例,踝部骨折内固定术1例。

1.2 操作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方法,实验组术后即开始应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并结合常规护理预防,两组进行比较。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评估危险因素(年龄、手术、制动、既往史等),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措施。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述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及危害,并观察其心理变化,运用语言技巧进行疏导,鼓励患者克服术后疼痛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2.3 饮食护理 低盐、低脂、清淡、高热量饮食,DVT患者给予低脂肪饮食,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低盐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高热量高纤维饮食可补足机体所需能量,亦可防止大便干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宣传戒烟重要性,使患者明白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又可增加血液黏稠度而自觉戒烟。

2.4 护理 密切观察患肢情况,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由护士指导做足部屈伸活动锻炼。术前1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示范床上主动做足跖屈和背屈运动,足的内、外翻运动及足踝的屈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不能活动者,由护理人员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同时做足踝关节活动[2]。术后每3~4h活动1次,每次活动10~20min。

2.5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 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术前1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应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美国泰科公司产,6521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程序: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套上套筒,松紧适中。检查套管与主机及套筒的连接是否紧密,套管有无打折、扭曲,备好后,连接电源。开始时缓慢向套筒脚踝部充气,充满后压力保持不变,逐次至小腿、大腿。通过腿套“挤压”过程迫使静脉血液流出下肢,然后套筒所有部位(6个部位)同时放气,血液回流入下肢。片刻,再次充气,周而复始。30min/次,2次/d,7~10d为1个疗程,根据情况给予1~2个疗程。使用时应注意:(1)仪器水平放置;(2)应在肢体套上套筒的情况下对套筒充气;(3)套筒远离锐器以免被扎破致操作失败;(4)急性静脉血栓、深部静脉性血栓严禁使用,因其可加速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2.6 DVT的观察及治疗 患者在术后2周内出现以下症状需高度警DVT的发生。

(1)小腿疼痛,腓肠肌压痛,渐出现患侧下肢肿胀;(2)皮肤略有发绀或暗红,皮温可升高,浅表静脉曲张,逐步出现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3)下肢局部压痛明显,沿血管可摸及索状物,压痛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出现以上症状之一者需报告医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一步确诊。如出现深静脉血栓,则肢体制动,并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及右旋糖苷注射液进行治疗。同时停止使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

2.7 DVT的预防教育 有DVT病史者,其DV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一次发生DVT患者,了解DVT的有关知识,可帮助患者提高对DVT的警惕,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减少DVT的发生。护理中,仔细观察病情,配合使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正确指导进行术后活动锻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3]。指导患者加强预防措施,对于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预防方法,如药物抗凝疗法及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机械压迫等物理预防方法,以降低DVT发病危险因素,同时做好疾病的宣传工作,增强人群对此疾病病因及危险因素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DVT的发生。

3 结果

在这期间有20位患者术后第4天下床活动,停止使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

DVT发生例数 DVT未发生例数 共计

实验组

4

56

60

对照组

24

36

60

4 讨论

经典Virchuow理论认为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4]。本研究对象均为下肢手术患者,具有上述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所以应采取预防措施。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血栓药物主要是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肠溶片、右旋糖酐糖苷注射液等抗凝药物。但由于抗凝药物易造成出血、皮疹、瘙痒等并发症,因此机械性预防措施更受到人们的青睐[5-6]。

我科使用的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通过可充气的气囊间歇性充气,使下肢和足底静脉受压,增加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滞。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且对患者无损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636-640.

[2]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等.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45-147.

[3] 卢伟杰,余楠生.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14(3):129-131.

[4] 蓝春勇,王小燕,张步林,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老年医学,2008,17(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