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引导式教学方法

引导式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审视目前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存在,传统被动单一的灌输式授课形式在教学中仍居于主导地位。老师不停的讲,学生不停的记,但是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习的效果如何,通过考试我们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过的重点内容,有些学生依然没有掌握。我们到底该怎么教?

引导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

在引导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对学生及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进行总体的引导和把握。

在引导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拥有大量的经过教师选择,设计并控制的学习资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这种学习中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并积极地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激发起来,在活动中将与活动相关的各类知识都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并不断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而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使学生的关键能力得以形成。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尝试使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在高二物理《磁场、磁感线》这节课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传统教师讲授法和引导式教学法,进行对比来谈谈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优势。

教学过程:

引导式教学方法在《磁场 磁感线》教学方案

背景:《磁场、磁感线》这节课学生有初中学习的基础而且与电场有相似之处,学生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学习。选择高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因为高二年级学生通过高一一年的训练,物理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达到一定高度。

内容:教师引导设问,给出自学问题提纲 ,学生进行自学,并就疑惑进行师生间谈论和学生间相互讨论。最后通过课堂展示和随堂测验,成绩统计来综合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师引导问题:

1、简述磁性、磁体、磁极的相关知识?

2、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

3、简述磁场的来源及性质?

4、磁场有无方向?若有,方向是怎样的?

5、什么是磁感线?有何特点?与电场线有何异同?

6、如何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

7、画出几种典型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图。

8、什么是地磁场?有何特点?

课堂反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要通过自我整理已学知识、同学间进行小组讨论、请教指导教师等手段进行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问题1、2都属于复习回顾性知识,学生已有初中知识可以解决,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磁场的概念。问题3、4属于识记性的,学生通过自学教材都能够解决,强化磁场的方向。问题5需要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磁感线的特点,再通回顾对磁场线和所学的电场线进行对比,总结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理解和记忆,在小组谈论时教师加以引导:电场线有哪些特点?问题6、7是本节的重点,这一问题的提出希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同学间互相讨论交流,强化认识,初中学习右手安培定则时,有些学生就是因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对电流周围的磁场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理解不清楚,教师引导小组同学间谈论问题7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立体模型,使学生逐渐深入思考和修正的过程中突破本节的难点。

展示和评价:

学习完成后,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1、自评:学习小组成员对学习方法,过程,结论内容进行总结,小组成员互相补充。2、互评:互相补充完善,特别要交流好各组学习过程中体会最深、收获最大的成绩与经验或失误与教训,让学生自我剖析,互相公开、公平、公正相待,这能激励学生今后做得更好。3、教师总结:肯定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着,同时也应指出学生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努力的方向。

随堂测验:

对与前测成绩接近的同类班级9班和10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测试:

在磁感线的教学过程中两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9班采用传统教师讲授式教学法,10班采用教师引导式教学法,对两班随堂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传统讲授式9班:人数66,平均分68.25标准差0.833概率0.004不及格人数24。教师引导式:人数66,平均分78.75标准差0.833概率0.004不及格人数15。9班采用教师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平均成绩低于10班,9班不及格人数多于10班。P值为0.004

教学结论:

引导式教学法优点:

引导式教学法正是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式教学法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减少了课堂工作的内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导演”,是“顾问”。要导的好、导的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人”。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总之,引导型教学法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对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使学生的关键能力得以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主持人、引导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姓名:朱亚孟

单位: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邮编:830002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应用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调查、思考、讨论”的教学观念已经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学者、一线教师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讨论环节,其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不断上升,尤以“问题”较多的历史课堂教学为代表,讨论式教学方法更是得到普遍应用,有效提升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我们也看到,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由于应用方法、策略的不够科学还没有真正发挥讨论式教学方法应有的作用,取得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笔者欲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并探索性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问题

(一)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存在着严重误解

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中应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部分还没有真正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内涵,有诸多的误解;如:有的教师认为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就是所谓的“讨论”,不管哪怕学生“鹦鹉学舌”或者“照抄照搬”念课本上的答案,或者重复教师之前讲过的答案或者回答,都被认为是“讨论”。

(二)停留在问题设计、提出上,忽视讨论组织

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引入讨论环节,并且讨论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目的是引导学生可以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是部分教师在讨论实施过程中,过于重视对问题的设计、提出,主要以“提问题”方式进行,学生迫于教师压力只是在表面上、形式上“参与”,讨论的也都是一些表层、粗浅的内容;简言之,就是学生并不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组织。

(三)教师过分追求唯一、统一的问题讨论答案

新课程标准之所以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讨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多元观点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由于受传统思维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过程中过于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习惯于讨论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

(四)教师的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指导经验不足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应用讨论式方法开展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一些较为简单“问题”的讨论能够做到较好的组织和指导较好;但是当遇到一个较难“问题”时,如大的历史性问题,教师就会在指导学生讨论步骤、应用的讨论方法、引导学生价值观方面表现得难以把握,最终导致讨论失败,甚至中途放弃讨论活动。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问题对策

(一)教师深刻理解讨论式教学方法内涵

既然称之为“讨论式教学方法”,就离不开“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要求个别学生、少数学生发表看法,或者引导学生发表某一看法,这些形式上看像是讨论,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必须是大家的共同参与,发表的看法必须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并且讨论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互动的,如小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同交流、对话。

(二)精心设计讨论问题,科学组织讨论

讨论式教学方法讨论的是“问题”,讨论能否成功“问题”的影响很大;要求教师设计、提出的论题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并且做到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社会,这样的问题论题才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找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就让学生讨论。对于讨论的组织,建议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在小组成员内部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适应指导、帮助,最后由小组推选代表共享讨论观点,老师做总结发言。

(三)精心准备,引发学生问题多元观点

为了保证讨论的成功,需要教师、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事先查找相关问题资料,做到对问题的充分理解与认识,学生则要相对历史问题、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教师、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变成泛泛而谈。讨论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与理解学生言语表达中的新观点或者隐含的新观点,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表达新观点,并对学生表达的新观点在进行必要的值判断后给予鼓励或纠正;以及在不同小组、学生共享自己的观点后,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的多元看法;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之一。

(四)丰富教师讨论式教学方法指导经验

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是保证讨论最终成功的关键,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指导经验、方法。如: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将讨论引向深入,当学生觉得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或者没有什么意义、进展时,教师要能够巧妙点拨打开“尴尬”。在指导讨论过程中,针对学生表达的不同观点、看法应尽量启发学生说出理由,不能因为观点错误就否定学生观点,或者轻易的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样做只能会“凝固”、扼杀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多元观点的形成,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针对学生观点错误的情况,教师可以先表示“怀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最终对看法、答案做出调整。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形成的正确观点,要引导学生说出理由、提供证据,不能任性的认为某一观点正确;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不同观点进行权衡、评估、比较或者争辩,目的是让学生确定价值更大的观点,明白其观点价值大的哪里,为什么自己的观点需要改进、哪里需要改进,从而形成主动认知、思考、改进的习惯。最后就是讨论过程中不免会发生观点之间的“冲突”,要让学生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理解“冲突”,保证讨论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石怀周.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教师,2014,(27).

[2]李晓梅.初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法浅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19).

[3]程蓓蓓.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一、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

数学探究式教学课堂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某种结果和一定目的而精心设计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以具体研究计划为导向、具有较高智力投入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依据学生不同层次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的行为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1.思考性

学生的思维源于各种不同问题的存在,各种类型的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其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进探究性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思维活动和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化的结果。

2.主体性

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最终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积极鼓励他们不断深入探究问题的

原因所在,将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积累、学习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性资源,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化地位。

3.交互性

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各种不同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前提展开的。在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内部之间以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均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不仅是表面上的交流,更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转换”。

4.拓展性

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维空间,确保学生利用自己独特的数学观念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不仅是表面上的答案和结果,而是促使学生依

据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

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和学习能力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答案和结论。因此,探究式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三、职业院校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不是单纯意义的模仿,而是一个思维再造的过程,主要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构建自己独特的解题思路和独到见解。在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思维深入的过程。在进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置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认知需求,利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经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

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

教学质量。

2.科学分析和有效解决问题

在确定需要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后,学生便及时进行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深入思考和实践,进而形成合理的观念和掌握适当的方法。在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置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通过对于问题答案的解答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依据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研究性课题,必须经过学生苦思其解才能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这样可以避免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失去兴趣,还可以避免问题过于艰涩而丧失研究的动机,在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得新知的同时,还较大程度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沟通、交流与互动

交流行为活动能反映出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分析的思维差异性,通过学生对于各种解题思路和探究结果的详细比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应有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自主解释探究的过程和独特的个人见解,要求学生积极畅谈对他人所提见解的具体看法,并引导学生认真鉴赏他人的思路和方法,悉心吸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同学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以达到有效探究、共同提高的目的。

4.总结和提高

学生需要将探究过程和思考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提炼,并通过交流和研讨的方式,以促进探究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是探究式教学必不可缺的环节。在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积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尽心尽力。教师逐步向学生讲授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不仅能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又善于吸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互帮互助,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合理方法。

四、结语

总之,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求知欲,树立学生行为主体地位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对各种感性资料进行综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规律,并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拨,使学生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升级,进而能提高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

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俊华.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探究式学习的认识和实践[J].学理论,2009.

[2]寿好星.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09.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支架式教学;教学理论;学科思维

一、前言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法和理念是影响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善于把握生物教学中的关键点,也要高效的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难点问题。只有从教学的实践基础入手,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运用“支架式”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突破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实现科学高效的生物学科教学目标。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要从生物学科教学的基本切入点着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

二、“支架式教学”概述

其实,“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源泉来自于“最近发展区”的相关原理。“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学生尚未达到的发展区域,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够最终达到的发展状态。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支架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相关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具有实效性的的教学方法。自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就一直有教育学者对“支架式教学方法”进行阐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尔托认为,支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过教学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运用这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作为支点,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些教育学者把“支架式教学方法”与“自主学习”理念相结合。他们认为支架式教学方法的侧重点在于“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支架”,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教学理论方面来分析,支架式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并且逐渐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从生物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三、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一)以课堂探究作为教学的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学并不是一个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双向互动、知识和思维交流的活动。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师在教学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居于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的主动性。而支架式教学方法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科学习任务。支架式教学方法的侧重点在于“自主性学习”。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引导,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还要从生物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以课堂探究作为教学的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授“伴性遗传”这个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动学生对探究道尔顿症的相关遗传特点。可能一开始学生会觉得不知所措,会遇到很多难题。教师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建立相关教学支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引导学生思考:红绿色盲的基因的特征(显性或者隐性基因);该基因的位置(性染色体或者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者Y染色体)。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分解,作为教学探究的支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探究。

(二)以教学情境作为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创造,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概念的效率。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善于转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主要就是要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马上回忆起相关的生物知识的,这样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就能够大大提升。

例如,在讲授“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个课题时,教师不必急着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这一部分内容的相关问题比较复杂,但是孟德尔的相关发现却很有趣。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兴趣点,以教学情境作为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孟德尔的相关故事以及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这样,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更加容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高,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四、小结

高中生物是一门学科特色非常明显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很多高中生物教师都发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生物教学的效率问题点经常是让教师头痛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没有把握住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没有理解生物教学的学科特性,没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性,那么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阶段,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也发生了转变。生物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必设的课程,随着现代教育发展速度加速,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将支架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生物教学中,旨在提升生物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洪树兰.数学教学中“脚手架”的搭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3期

[2]何芳,陈秉初,邵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生活化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6期

[3]裘海峰.基于学生认知起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浙教版科学《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学片段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2010年09期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方法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引下,各校都在深入实施教学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新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也从未间断过。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接收知识方面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过程中,初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新方法、新理念的不断尝试和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导学案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效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某种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融贯其中,与学生展开思想的沟通,引导学生自然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共同学习,以此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转为主动地、积极地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增进了师生的感情,提高了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求数学教师要具备成熟的互动式教学的能力,保证每一节课都能根据教课内容,有效地、恰当地结合实际问题,充分准备教学,能够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思考数学问题,并设法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识角的平分线,并画出角的平分线;然后任意选择角平分线的几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最后总结规律,得出角平分线的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结论。得出这一规律以后,可让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寻找相似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比如风筝的制作就需要利用角平分线的这一性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但要做好充分的能力准备,同时还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学设计供课堂使用。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要实现其应用效果,在教学中就要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数学的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并将其与课堂上的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确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另外,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以外,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使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声音或者图像等媒介描述数学知识点,让数学问题更形象、更生动,为课堂的互动教学营造氛围。比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二次函数的平移、旋转,所呈现的立体效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互动教学方式得到有效的发挥。

在初中数学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结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多角度地看问题,并能够和大家交流,互相探讨。在自由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纠错工作,控制好课堂相互交流的氛围,帮助学生做好总结,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讨论,教师可搜集出学生的各种观点,并将其中的新思维、新观点拿出来让大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研究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牢固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二、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也要积极地尝试导学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提前预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学习。在导学案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自主预习被充分地重视了起来,这种预习需要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和思考,以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熟练运用已经学到的数学知识,以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论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加强学生对难点、重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并适当加强对难点问题的专门训练与讲解。

在新教改的环境下,教师应积极探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导学案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只要是科学有效的,都可以拿来应用,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在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中,结合实际,一定能探寻到更加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鑫.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及其实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邢志刚.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11).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导入式教学;初中美术教学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进步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逐渐有了越来越优越的发展条件,形式多样的兴趣培养教育得以涌现,这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正是因为初中生处在积极接受知识、思维开拓的重要年龄阶段,所以,教师就应当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导入式教学方法则是兴趣培养教育中最为有效、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入式教学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有助于课堂学习气氛的活跃,特别是对于有着较强抽象性的美术学科,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是十分先进且有效的。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导入式教学方法,以此更好地提高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才。

一、导入式教学的概述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缺少新意,而只有教师积极地探寻出全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而导入式教学方法就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现代课堂教学方法。所谓导入式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采用巧妙有趣的结构语言,将所需讲授的课堂内容重点以及知识点引出,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及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与学互动和自我探索中开展良好的思维活动,比如情境教学导入法、实验教学导入法以及故事教学导入法等。导入式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课堂内容的了解及熟悉。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实物观察、作品欣赏和视频播放等一系列方法,分析和导入知识。

导入式教学的主旨可以说是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切实地交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从总体上来看,导入式教学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便需要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就初中美术教师而言,一节美术课是否能够得以成功完成,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导入,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进行钻研、备课以外,还需要对全新的且趣味十足的课程导入方式进行探索,使课程在开始阶段便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每节课都有着精心设计的一个方式来导入,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必然能够得以大幅度提升。

二、导入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美术课程的设置便有着尤为特殊的意义及价值。初中美术课程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审视、辨别事物,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导入式教学对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详细而言,在初中美术教学当中,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新课的导入方法在教学活动的运用,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多彩丰富,比如经常使用的观察、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导入方式等。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对恰当的导入式教学方法进行正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提前按照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创设出既有吸引力又切实可行的氛围,调动起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探索欲望以及好奇心,进而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做到全神贯注。

以故事导入式教学为例,故事导入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同时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在对美加以感受的过程中,其强烈的创造欲望也可以得到大大激发。比如在“我与动物有个约会”的美术课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美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将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师可以划分为两个课时来组织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将自己最熟悉的亦或是最喜爱的动物表现出来;其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尝试着让学生使用彩色橡皮泥来对小动物进行粘贴。在第一个阶段,即便是学生对彩泥绘画有所接触,但是仅仅凭借任意的发挥,往往会使所绘画出的动物动作生硬且单一,这便需要教师应用导入式教学方法,正确地引导学生,来为教材中的作品编排小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内心的童真予以激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叛逆期的迷茫及烦躁会由此得以淡化,并且积极地为美术作品穿插小故事。而教师在将学生热情投入把握好的同时,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教学内容及技巧的讲解上,这样便可以实现自然流畅的课堂过渡,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总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导入式教学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而且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能够促进学生成才。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滞后的教学方法,积极地转变及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寻新的导入方法,以此实现美术教学过程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远.导入式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

究,2012(8).

[2]汤颖.导入式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

2012(11).

[3]于见见.初中美术课堂导入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

究,2013(2).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应用方法

引言

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一位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具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讲课时上建立起良好而和谐的教学气氛,并能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进行科学引导。启发式教学法目前在国内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采用与研究,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重视,我国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

1.1自主性原则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当中体现出的主动性以及主体性,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填鸭式的讲课模式,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多开展自由的探究活动,将课堂交还到学生手里,使学生可以学会独自思考并探索相关问题。

1.2情感性原则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一个过程,而该教学方法要求师生之间应当多做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情感的建设,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优良师生关系。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都是严肃刻板的形象,但是在崭新的师生关系中要求教师变成学生的指导者与朋友,在学生的学习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1.3举一反三原则

生物知识和人们的生活是关系非常密切的,因此老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注意将生活实际与生物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将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探索问题的更好思路和方法,便于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引用该教学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方法素养的养成。

2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情感建立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教师在课堂中要建立一个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生物知识的抽象性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注重生物情感教育,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有性生殖”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物的有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演示出来,还可以同时播放“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让学生形成对比思考。多媒体的图像演示技术将抽象的生殖过程具体化,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对生物的学习也更有兴趣,将会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对生物学习有兴趣,才真正能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2课本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生物知识与人类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现在运用启发式的生物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教学给予了更高的重视,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生物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启发学生运用实际理论知识去解释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深化知识。利用生活实际来联系课本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生物的应用能力。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关注人类遗传病”的知识时,学生可以联想一下生活中身边遇到的各种遗传病类型的特点,或者从电视报道中看到的各种遗传病,将其与课本中学到的相联系,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见解。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生活中遇到,也能有更好的应对。

2.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问题引导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学会选择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创设桥当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对新知识能有更好的突破。教师在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启发,对问题结果也要注意启发。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繁殖和育种技术”的“多倍体育种”一节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为什么要用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用四倍体做母本进行杂交?”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在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循序渐进的提出其它问题,通过过程和问题的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得到启发。

2.4多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个重要课程,因此实验手段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启发思维。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酶”的实验时,教师通过实验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和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符合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以学生的客观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为出发点,合理引导,采用科学的措施让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到生物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钥洲.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200.

[2]孟祥爱.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8):274.

[3]李燕.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5,(19):60.

引导式教学方法范文第8篇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问题的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体现教学对话本质,充分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增强创新意识。如讲授“尺寸精度设计”时,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使用要求,让学生自主确定孔与轴的配合方案和设计方法,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各抒己见。通过以上分析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到: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反映了使用要求,在查表确定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时,通常不可能找到与要求一致的答案,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和企业自身的生产工艺水平灵活掌握,不能一味地照搬书本上的原则。

二、对比式教学方法

对比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比分析某些具有联系与区别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加深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讲授“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等公差原则时,重点从含义、图样标注及解释、理想边界、合格判断条件、检验、主要应用场合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可整理出表1进行对比分析。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其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教师采用提问与分析方式,引导学生层层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表面粗糙度轮廓”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机床车削轴零件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轴零件表面出现几何形状误差?”让学生思考,再讲解原因,从而引出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概念、对零件工作性能的影响、评定参数等。

四、引导式教学方法

采取引导式教学能诱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例如,在绪论课讲授时,可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引入问题。问题1:自行车、钟表、电视机的零部件坏了,换一个新的就能正常使用。它们为何能够方便地更换零部件呢?问题2:这些零部件在设计制造时是如何保证具有互换性的呢?问题3:为了协调零部件使用性能与加工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公差如何合理规定呢?问题4:为了保证公差标准实施,如何采取科学的技术测量手段呢?教师通过如此设疑引导学生明白了该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五、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一言堂”,而是相互交流合作、相互启发提高的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去体验、去建构,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张如图1所示的齿轮轴零件图进行以下教学互动:这样合格的零件能采用何种方法加工制造出来?该零件设计及测量基准如何确定?怎样规定、协调零件图纸上所标注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轮廓数值?如何判定该零件合格与否?这些互动问题并非简单罗列,而是由浅入深,按知识掌握的规律来确定的。

六、现场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