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专业的理解

汽车专业的理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汽修专业;服务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职物理教学实践中融入了大量的媒体信息,因此中职物理表现出鲜明的职教特点。中职物理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智力增长和能力提高。如何根据中职物理教学的特点和问题使其为汽修专业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物理学在中职教学中的特点及地位

1.中职物理课程与普高物理课程的不同点

第一,实验应是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中职物理摒弃了普高物理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课堂上安排更多的实验,并且要使形式更加多样化。过去的演示实验、现今的虚拟实验和网络的共享实验等等,全都可以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第二,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中职物理拥有较多的时间去讲解物理中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中职物理的教学没有必要刻意应付高考来重点解决诸多的难题、偏题、怪题,重点是对物理概念有清晰的思路,增强基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培养专业意识做好铺垫,打下雄厚的基础。

第三,搭建系统的物理学框架。作为力学金字塔基石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整个物理学界的基础。力、光、电、热、声、原子及原子物理学构造了璀璨的物理学世界。

第四,看重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联系。中职物理既然摒弃了普高物理的应试教育模式,就能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构建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联系上。如对我校汽修专业的学子,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力学内容里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光学内容里的光的漫反射与全反射、热学内容里的热胀冷缩原理、原子物理部分中激光的生成等知识针对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对汽修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还要注重对电磁学部分的知识做好全方位剖析,争取较好地为汽修专业服务。

2.物理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物理课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学业地位。中职学校的学生,应该掌握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深刻理解物理学里的基本概念,系统把握物理学的基本构架,具备物理学的基本思考模式,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技能,这是我校对汽修专业中职学生的基本学业要求。

第二,物理学在中职教学中的专业地位。物理学作为汽修类专业的基础学科,不仅处在学业的基础位置上,更加重要的是处在专业的基础地位。我校作为以汽修专业为特色的职业院校,物理学时刻服务于专业基础课程。

二、汽修专业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汽修专业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既然中职物理学与普高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1)普通高中物理学教学以物理学科教学为目标,看重物理完整和系统的理论教学,中职院校则以物理的实际应用性教学为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并打好基础。

(2)普通高中看重推理和论证物理原理、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而中职学校则看重在实践中应用物理原理和规律,为了给专业教学打下基础。

(3)普通高中着重讲解物理公式的演变和定量计算,是为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中职学校看重理解物理公式和进行简捷计算,目的是方便学生以后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

(4)普通高中对物理理论教学要求高,安排的课时较多,讲解内容难以理解,中职学校的物理教学则要求仅达到在专业上的“必需、够用”的层次即可,同时结合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教师就刻意降低了理论教学内容的知识深度,课时所占比重较小。

(5)普通高中的物理实验主要是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而中职学校实验不仅是为了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更是为了通过实验教学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普通高中的实验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学生较少有机会分组去实验室做实验,而中职学校的物理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亲自操作,只有小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

(7)普通高中的实验内容一般都是验证性的,学生对仪器和设备比较熟悉,实验难度相应较低,要求也不是很严格,而中职学校的实验不仅存在验证性实验项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实验的难度较高,属于要求较高的仿真性的实验、实践内容。

2.汽修专业物理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去解决,但目前很多院校做得不是很好。教学内容中物理理论仍然过多,对实验实习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简单地将物理作为为学位的基础课程;物理教学与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差别不大,教师主要负责在课堂上的简单教学,极少探究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教学缺乏启发式和开放式方法,轻视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手段仍然比较老旧落后,不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

三、中职物理教学为汽修专业服务的主要途径

1.中职物理教学为汽修专业服务的途径

(1)设置好汽修专业的课程。物理课设置几个学期、多少课时,电工基础在哪个学期开设,电子电路设置几个学期、多少课时,都要依据汽修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来设置具体课程。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物理课最好是设置两个学期,这关系到是否能了解物理学教学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等问题。作者通过比较,发现开两个学期物理课比一个学期更有利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2)体现汽修专业特点。最近几年我校汽修类专业所设置的课程都表现出了这一教学理念,同时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适当降低了物理教学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删减物理课堂内容,依据专业特点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专业做出了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方案,并将其付诸具体的教学实践。这样,汽修专业的物理课就表现出了汽修专业的特色。中职物理教学要重视对概念的讲解,为以后打下基础。物理基础扎实与否,直接对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造成影响,同时对专业课的学习也会造成影响。中职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更应看重实验。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而中职物理教学对实验的要求更高。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与汽修专业相关的实验,还可以增加一些具有实用性且与专业需要相关的实验内容。学好物理课程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

2.中职物理教学为汽修专业服务实例

(1)注重为汽修专业服务。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与汽修专业紧密联系的电磁学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为以后汽修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教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例如,教学中将汽车点火系统、电控车锁的电磁机构等视频片段纳入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渗透了专业课元素。这样大部分学生对“电磁感应”理解较深刻,教师在讲解汽车有关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就变得简单了。

(2)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在汽修专业学生开学的第一个学期,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对汽修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汽修专业服务的物理教学,通过对汽车有关零件的安装实习并组织开展与汽修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大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对汽修专业的兴趣。结合物理教学,适当将物理与专业联系,或将专业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增强了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

(3)看重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长度的测量实验项目讲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并利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实际测量汽车发动机相关尺寸,为汽车机修项目中量具的使用打下基础。电容器在汽车上有应用,但关于其测量的内容,教材中没有要求,可以增加测量电容器的实验项;万用表的使用实验项目,除了讲解万用表的使用外,可以增加测量传感器的实验项,因为汽车上有很多传感器,有些传感器可以直接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学生在理论上很难理解,而如果从实验中理解,就会容易很多,所以,可以增加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另外,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时,有专用的万用表和示波器,如KM300型汽车万用表、美国OTC3820汽车专用示波器等,这些仪器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加深理解。

总之,了解中职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地位,认识到中职物理教学的问题,安排相应的策略让其为汽修专业服务,必然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孟宪平.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3,23(1):9-10.

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 汽车电器 教学改革

摘 要: 作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汽车电器课程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结合自身多年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于汽车电器的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促进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 高职 汽车电器 教学改革

汽车电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它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讲授有关汽车的电子、电器设备的构造、原理、保养及维修等内容。传统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往往有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导致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佳。为顺应新的教学要求,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要不断改革。笔者结合自身多年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于汽车电器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促进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一、汽车电器课程

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及实践操作训练,达到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熟练掌握检修汽车故障能力的目的。汽车电器课程的理论是比较抽象的,且知识点既多又繁杂。学生在汽车电器教学课堂上只能对每个系统的理论知识有系统了解。而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多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把理论知识转为专业技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讲授这门课程时,教学模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作补充,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和汽车电器课程的特点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和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汽车电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训。

目前,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性及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训或者理论知识讲授完才安排学生实训等现象。这种教学模式的直接后果是:由于汽车电器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繁多,学生在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感觉比较枯燥而不能完全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即使再上实训课也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很好地结合,从而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都收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2.课堂内容没有创新,设备落后。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器技术日益更新。而传统汽车电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实训课上使用的电子、电器设备如果没有及时更新,则很难满足先进汽车电器技术的需要。在传统汽车电器课程的教材中大部分教学案例还是以“解放”或“东风”为主,国内的先进教学案例或者国外的优良技术没有被及时收入教材中,导致学生对先进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受到制约,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另外,由于汽车专业的电子、电器实训设备成本比较高,学校往往不能及时更新技术设备或者更换一些被淘汰的廉价设备,学生用落后的设备或者报废的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很难满足企业对先进技术的要求。

三、改革汽车电器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

1.模糊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界限。

依据汽车电器这门课程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改变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将二者融合到一起教学,以防止学生出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相脱节的现象。为了使汽车电器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效融合,学校应引进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模式。教师可以在实训室展开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讲解,如教师在讲解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就可以把实训教学融入其中。教师在讲解完这一部分理论知识后,让同学们当堂实训,这样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可以当堂消化,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理论知识中没有理解好的地方。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缺乏积极性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汽车电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及时更新汽车电器教材,紧跟先进电子、电器技术的发展。

由于课程的教材在编写上存在滞后性,汽车电器的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和现代汽车电子、电器技术的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学生仅仅靠学习教材知识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汽车电器授课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还应随时留意汽车行业的动态、发展及汽车企业对学生技能水平的需求。然后根据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讲授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最新汽车电子、电器设备和技术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这个行业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3.成立实训基地,加深校企合作。

基于汽车这一专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在教学上需要投入很大成本。因此,学校置办教学器材和实训设备时要经过一定的权衡和规划,导致学校更新教学设备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现代汽车电子、电器技术的更新速度,从而使培育出来的学生不能完全符合社会、企业的要求。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式是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最新的电子、电器设备,听专业操作人员讲解相关技术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在企业的现场操作中了解这一行业的先进设备、最新技术,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明确自己在学校的努力方向。

四、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汽车电器课程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不断改革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技能,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严新平.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与交通行业人才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4(02).

[2]焦安源,王凤辉,储江伟,黄金鹏.汽车电器CAI软件开发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5(05).

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3篇

一、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在目前课程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主人,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广开思路,发掘校内外的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上,仅谈以下两点心得。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汽车专业的教学内容普遍都遵循“结构-原理-检测”的顺序进行。上课伊始,教师要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对于内容较复杂且单调的汽车专业理论课,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规律,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课内容上。例如,笔者通过数码相机拍下实物后投影,轻松地使学生对其安装位置、形状、结构、甚至功能都有较深刻的印象,同时解决了实物体积小、数量有限的不足。感性的实物会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都活跃起来,达到智力发挥的最佳状态。这样讲授的新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难点。汽车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汽车各部分的原理上,有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鼾声如雷。笔者认为其原因是:首先,学生对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简单的讲授感觉沉闷。其次,汽车专业的理论一般都比较单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非常不利于课堂教学。如果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效果将完全不同。如笔者在讲授《电控发动机》中“步进电机”一节时,步进电机的原理采用VCD录像教学,形象直观的动画,使学生感觉到轻松;在讲授如何检查步进电机的好坏时,笔者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教师实验使步进电机的阀芯伸出,学生实验使步进电机的阀芯缩回,不仅证实了讲授内容的正确性,而且使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难点也很容易地突破了。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如果单纯依靠“结构——原理——检测”的顺序介绍,是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因为单调、枯燥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学习疲劳。许多实践知识在教材中是没有的,理论介绍和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理论结合实践才有可能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1.教师的讲授必须结合实践

例如,汽车维修中,怠速不良是一个典型且常见的故障,其检修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经过教师讲解后,通常大部分同学仍很难掌握,教学效果较差。而笔者先介绍实践中怠速不良的处理过程,分析哪些故障原因是最常见的,最后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践操作的过程。这样,在实践的同时又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得到巩固,教学效果截然不同。

2.课堂教学需要实践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种教学称为参与性教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变为自觉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知识和智能的全面发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汽车专业的理论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更为明显,如在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检测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发动机试验台上演示每一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时的处理方法,学生在试验中争先恐后,激情高涨,表现欲和成功感得到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试验上,在形象、具体的试验引导下,学生对故障的原因和排除办法都能很好地掌握。有效地避免了教学陷入空洞乏味,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搞“满堂灌”的状况。

3.实践是课堂理论内容的延伸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结构单一和内容落后于实践的缺陷也很突出。如维修曲轴是汽车维修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只是介绍了如何进行磨修,却没有提到在磨修曲轴后还需要对曲轴进行打磨处理,而这一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汽修企业因此而造成大的事故。当与学生谈到这些事情时,学生表现得异常认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由此看来,如果把理论内容延伸到实践中,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4.将汽车专业知识通俗化

汽车专业知识的通俗化是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简化、浓缩、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在让学生更快了解汽车专业语言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专业;ESP;英语教改;高职院校

一、引言

我国已经成为汽车销量排名第二的汽车大国,产生大量一系列相关的就业岗位,汽车专业受到高职院校学生的青睐。由于汽车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汽车专业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专业英语的好坏甚至成了学生能否找到好工作的关键。

首先,随着众多国际汽车品牌的“走进来”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英语交流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一以便更好地进行跨国商业谈判,或为国际客户提供服务。另外,汽车工程师也需要一定的英语能力来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

高职的英语教学可以分为基础英语教学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English for Specffic Purpose)两个阶段。汽车专业英语作为一门ESP,又具有自己的特点:(1)汽车专业英语的专业单词特别多,仅发动机一项,就由30多个关键零件组成。(2)语言特征上,常采用论证叙述的表达形式。汽车专业英语多使用并列谓语动词、定语从句、状语,使句子长而零乱,阅读困难。(3)在句型和时态上,一般大量采用肯定句、被动句、现在时态,以免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能型人才。良好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专业成立较晚,汽车专业英语ESP也还处在摸索阶段。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英语实际教学经验,分析目前汽车专业英语ESP的现状,提出了教改思路,给出了一些实际的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ESP中存在的问题

1 EGP和ESP关系了解不清

EGP和ESP关系处理不清是许多职业学校的通病,这样不仅给学生造成困惑,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热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校过于重视EGP、忽视ESP以及ESP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EGP作为基础英语教学,全面而无偏向性地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这就好比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英语的“葡萄藤”。而ESP作为汽车专业英语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汽车领域中对英语的应用。这相当于在“葡萄藤”上结出最需要的那一串“葡萄”。“葡萄藤”虽说只有一株,但是结哪一串“葡萄”确实由我们来决定。

EGP与ESP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反而是依赖的关系。在学生学好EGP的前提下,引入ESP来学习专业相关的术语、单词,然后在根据汽车专业的需要强化相应的阅读、写作及交流能力。这样看来,ESP只是在E GP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所以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其实也是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基础英语的过程。ESP侧重于运用,学生只有把在ESP中学到的专业词汇及相应的英语技巧,在平时的实习以及成绩模拟练习中不断实践,才能真正学好ESP。

2 教材不能配套

由于汽车专业英语ESP是一个很新的课程,所以至今也没有成熟的教材可以使用。现在汽车专业英语ESP一般直接使用国外专业教材或者是英语原版刊物与专业文献的选编集。但是,这样的教材并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使用,使用这样的教材有以下几个弊端: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这些英语原版的教材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偏难。过于复杂的句型结构以及单词量,使得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较大的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热情。

其次,一些汽车专业英语ESP的教材存在句子不规范、缺乏教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而且,大多数教材没有相应的配套练习以及句子解释,影响教学效果。

最后,ESP教材长期固定不下来,不同的教师会选用不同的教材来使用。这样,一名教师的智慧只能发挥在自己的教材上边,教材得不到持续的发展和积累。

3 教学水平不高

汽车专业英语,顾名思义,需要汽车专业以及英语水平两方面的能力。而且目前的高职院校中,普通英语教师缺少汽车专业知识的培训,无法顺利、透彻地进行汽车专业英语ESP的教学;而汽车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不高,不熟悉语言教学法,特别是英语口语较差,不能充当英语教师的角色。

在师资水平低下的情况下,ESP教学经常气氛不活跃、被动,有的课堂仅仅借助板书来教课,然而口头描述又不清楚。由于专业的原因,课文多为说明文,汽车维修等方面的理论陈述性知识多,学生很难提起兴趣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这门重要的课程往往被上成了枯燥的“专业单词课”。教学模式基本为“词汇讲解+翻译”或者是“阅读+翻译”等形式。学生学到的汽车英语停留在僵化的词汇、短语的学习上,同时学生没有能力去运用这些词汇。学生在汽车专业英语的课程上收获不大,进一步导致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上面的被动。

三、汽车专业英语ESP教改的目标和思路

高职院校教学应该主要为以后的职业服务,提倡教学内容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因此,专业英语学习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紧跟市场的变化,用社会需求的课程来代替传统的课程。在进行汽车专业英语ESP授课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汽车专业英语ESP教学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词汇掌握

一辆汽车由各种不同的部件组成,其中不仅有机械部分,还有大量的塑料配件以及电子部分。一辆现代化的汽车在点火、传动、制动、显示、空调、自检等各个系统中应用了大量的电子设备,致使现在的汽车专业拥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因此,掌握汽车专业词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翻译速度、写作水平等起着重要作用,应作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讲内容之一。

2 阅读、翻译能力

对汽车检修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职业方向是汽车检修的高级技工。因此,他们必须做到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以获得国外新款汽车构造资料及零部件资料与维修保养方法,同时,能够进行英汉互译。所以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另外,要注重专业英语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

3 听、说能力

听、说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专业英语学习,应使学生能听懂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讲座、音像技术资料,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

的交谈、讨论和表达思想等。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将来就业方向,他们所应用汽车英语的场合应该是在向外国客户推销汽车,介绍汽车性能、价格等情况,多以口语为主。高职类学校的汽车英语教学不需要特别高的水平,因为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只要能够把一般性的营销用语与汽车专业词汇相结合,可以自由地与客户沟通,能够有应职应岗的能力就可以了。

4 写作能力

根据职业的需要,汽车专业的学生也需经常与外商或者是客户进行英文的书面交流。这样,汽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包括撰写函电、报告和合同。而且要做到文理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四、汽车专业英语ESP教改实践

1 教师水平提高

教师水平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汽车专业英语教师由原来的基础英语教师以及汽车专业教师组成。但是教授汽车专业英语ESP需要汽车专业以及英语水平两方面的能力。因此,原来的基础英语教师需要补习汽车专业知识;汽车专业教师要加强英语方面的学习与培训。汽车专业英语教师之间本身就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比如,可成立汽车专业英语教研室,组织规律性的专业英语培训班,使得汽车专业英语之间的交流、培训标准化规范化,并成为机制。这样教师对汽车英语的理解就会逐步深化,也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溶入汽车英语的教学当中去。

2 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为教学提供了最佳的语言样本。一套完备的教材除课本外,还应有与之配套的练习册、教师用书、自学辅导手册。好的教材应具有系绕性、科学性、实用性,并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职业英语教学,汽车专业英语ESP具备了语言教学的一切属性,有一套汽车行业特有的词汇,语篇和语体。汽车专业英语的词汇表现出行业化、专业化、技术性和术语性特征。语料中包括大量的汽车缩略词、截短词、特定符号以及外来词等。因此,汽车专门英语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词汇,特别是对专业术语的学习。其次,汽车专业英语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特征和表述特征。具体表现为:①大量使用名词和名词词组,以一般现在时来表达抽象和逻辑的概念,以达到表述某种事实的简练性和客观性。②经常使用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和非谓语动词来阐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关系。③多使用复合句、陈述句、祈使句和长句,用以传递尽可能大的信息量,表述客观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汽车职业英语的使用特点,也是汽车专业英语ESP教学的重要内容。

3 多样化教学

由于汽车专业英语专业单词量大、内容又多描述性,容易造成教学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因此,在汽车专业英语ESP的教学手段上要重多样化教学。在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中,汽车专业英语ESP教学可以尝试多媒体教学以及实践教学。

汽车专业设计有大量的实物照片、录像,因此比较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讲解汽车专业单词时,有一些部件是很难通过描述来表达的,这时图片的介入很自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实际的图片进行图示,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汽车零部件及其位置,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再比如,在教师讲授汽车构造的英语表达时,可以结合录像来讲解,这样能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另外,可根据汽车专业特点采用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去实验室或工厂,对着设备和仪器进行教学,这样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用英语开口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锻炼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此举不但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兴趣。实践教学也反映了职业学校的特色,实践性强,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机会。其具体操作可以通过课堂实践,校内外实践、实训等途径来实施。

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11

0 引言

现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都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各个院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但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1],比如很多职业院校虽然购买了大量设备,但并没有培养出满足需求的人才,反而造成资金的大量使用、教学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制定符合所在职业院校层次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汽车技术不断更新致使汽车后市场所需人才质量必须提高的要求。

笔者团队经过不同阶段的市场调研、院校调研,组织专家论证,最后总结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1 明确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范围

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地点多分布在汽车4S店、汽车修配厂、汽车保险理赔公司、汽车装饰改装公司等,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销售、汽车配件销售、汽车二手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顾问、汽车定损与评估、汽车钣金喷漆、汽车保养美容等工作,属于汽车后市场,不同院校要确定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2 了解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

(1)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未来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汽车消费者在各方面的服务选择也会越来越多。比如,某客舻哪掣銎车零部件需要更换,不需要从指定4s店中获取,可以有很多渠道,因此,为了不失去客户,维修服务人员不只要专业技术,其人性化的服务更为重要。(2)不断提高的人文和文化素养。在汽车后市场中,无论是汽车销售,还是汽车售后服务亦或是二手车交易等,人与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前提。这就要求汽车后市场服务人员懂汽车文化、懂汽车专业、懂顾客心理;充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这样无论遇到家乡是哪里的顾客,都会很容易找到沟通的切入点。简单来说,就是要与顾客有得聊。(3)综合性的服务技能。长期以来,我们倡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本身却只注重兴趣,重点学习汽车维修中自己刚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自己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这是不适合现在和将来的汽车服务市场的,应该对整个汽车上的部件都能够做简单的维护与保养。(4)与时俱进的网络服务能力。汽车后市场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比如利用网站、APP、微信卖车、卖配件;比如连锁汽车4S店的资源和服务共享;比如账务的网上交易等等,都离不开快速安全的网络服务能力。

3 定位所在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层次

职业院校应该根据本校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师资水平、学生生源和就业市场需求等条件来采用相应的培养模式。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比较庞大且学历和技能水平都较高,学生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且分数比较高,毕业后主要留在一线大城市的汽车服务行业,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一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中等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能够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师资队伍中等且学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高,学生生源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但分数不是很高,一部分是技能非常好的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留在二线城市,这样的院校属于第二个层次。如果院校所在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汽车专业的教学设备较少又不够先进、师资队伍较小且学历和技能水平一般,学生生源压力较大,毕业后主要留在中等经济地区或乡镇,这样的学校属于第三个层次。

4 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2]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应强调其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要确定自己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以适应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招生选拔与培养年限。不同层次院校有不同的办学资源、历史积淀、师资水平、教学硬件设施等,在招生选拔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确定招生的来源(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和录取分数,确定其要培养的年限,凸显自己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为社会培养出定位准确且合适的毕业生。

(3)课程的设立及其结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等。公共基础课要充实,以培养学生观念、思维能力和体能锻炼等为主,比如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要学习机械基础、电工电子等。专业课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区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要设立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最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充分认识汽车,并在不同方向有所偏重,比如维修方向注重检测修复,电子方向注重电器诊断,销售方向注重沟通技巧等。实践课程是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学生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不同层次职业院校设置课程的比例建议如下:第一个层次的学校,要注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人文基础、专业基础等)的比重要在一半以上,实验课的比重也应该在三分之一左右。第二个层次的学校理论课的比重在一半以下,应更加注重具有专项技能的人才,所以实验课的比重应该大一些。第三个层次的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理论课学起来会比较吃力,所以动手的实验课应占大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动手工作,有几项动手强项。当然,无论哪个层次,都要安排一定的人文课程和网络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为了深化理解并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3]。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安排符合自己硬件条件的实践,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水平,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自身的特长,给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不同年级和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院校特点、具体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同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又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为不同的汽车后市场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秋娥,刘莲顺.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趋同化现象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159-160.

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6篇

【论文摘 要】汽车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职学校在培养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时要与时俱进,深度的优化和改革汽车专业教学。加快和完善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引言

在世界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引领下,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但我国仍是一个汽车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机械、微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维修与汽车运用的技术人才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之一。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优化汽车专业的教学也就被提到职业教育的议程上。不断进行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并且要与社会的需求接轨,就能适应汽车行业并且为汽车行业培养出优秀高技能的人才。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校的汽车专业是国家示范性专业,就汽车专业课的改革与优化,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推进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优化

1.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是中考的落榜生或者是因某种原因如家庭困难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本来汽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比较抽象,尤其是汽车电控技术更加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和视频演示,加上教师详细而生动的讲解,出来的效果更加直观,令学生们容易接受,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们通过观看汽车各个部分的动画和视频以及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们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从这些方面提高了学生们对汽车专业课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讲课,把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化转变为了具体形象化,同时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为以后的实践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2.稳步完善硬件设施

现在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很落后,导致硬件和软件的不协调发展,满足不了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很多学校尤其缺少的汽车检测诊断设备。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汽车的检测维修已非传统意义的检测维修,因此需要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学校购进了几百万的检测诊断设备,完全能够完成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各个中职学校现在的汽车专业师资有一定的欠缺,汽车专业涉及的面比较广,缺少双师型教师,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行业在迅速发展,所以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会面临着知识和技能落后,因此也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各个学校也在加强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建设,充分发挥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势,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进修培训,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及组织同类学校间的校际交流,互相促进教研能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联谊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各个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加快双师结构的建设。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的合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需与相关的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很快的建立起“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教学和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平行交换、岗位轮训”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1+1+1+1+1+1(学期)的教学时段模式(即学生一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到企业参加课程内实习)下,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80%以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离开学校就能立即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班,按照企业的标准,学校实施教学和培养。这些培养模式有的在我们学校实施已取得相当的积极反响。

5.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

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在教学上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各个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从而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上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些让理论和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的设备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专业课老师编写符合自己教学的教材或者说是工作页,这样可以不选用其他的教材。同时也要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共同开发出适合学校教学和企业用人的特色教材,这个层次需要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

三、结论

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的改革旨在培养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改革和优化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动手的能力,以至于提高维修技能。还要和企业密切合作交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还可借鉴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 实践教学 思考 研究

课 题:“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课题成果(JG1307)。

一、专业教学现状

和其他专业相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很短,无论是专业的定位、课程的安排、师资队伍的配备,还是教学过程及实践环节的总体部署,均不够完善。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没有科学的模式可以借鉴,更是受经费、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加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势在必行。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不合理

现有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都仍然沿袭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内容,课程设置上不能体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特色。其教学方法、方式陈旧,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素质教育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实验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较小,或者是以教师的演示为主,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亲自动手操作;理论课和实验课不同步、专业教材内容陈旧。

2.实验室建设滞后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性,实验经费的投入比较大。受经费的限制,部分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滞后,出现了实验条件落后、实验条件差、实验设备严重不足且设备陈旧的现象,根本不能与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

3.缺乏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学校没有校内实习基地,基本都是在校外寻找临时实习实训基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在学校,更重要的是企业怕增加负担,不愿意接收。所以很多时候校外实习就成了走形式,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4.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实际经验,大都是科班出身,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而从校外工厂和企业聘请有经验的人员,虽然有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知识不扎实,也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教学就出现了两难的局面。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几点建议

1.完善教学计划

其一,设置阶段实训课程。它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除了完成理论授课任务外,还必须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实训。在课时上,将其学科总课时分解成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两部分,理论课时用于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实训课时专门用于技能的系统训练。

其二,设置综合实习课程,包括社会实践和综合模拟实习。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每学年安排1~2周的社会调查或社会见习,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安排不少于40个课时的综合模拟实习,此外在毕业前安排必要的社会实践。

2.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其一,实验室的建设要切实做到把握科技前沿,引进卓有成效的实用的先进设备和教学仪器,提高实验室的科技含量,力求实验室建设不走形式。其二,实验室建设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匹配。其三,建设开放型实验室,实验室建成后应定期或长期向学生开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3.拓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打造校企合作联盟平台

如今,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给汽车服务专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学校如果能够抓住机会乘势而上,打造一个有特色的校企联盟平台,必将促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向更好更高的平台发展。打造校企联盟平台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大工程,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汽车专业的理解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工科 理实课程整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79-02

一、国内汽车行业发展态势和高职汽修课程现状分析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汽车产销量仍突破1800万辆,连续蝉联世界第一,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高速发展的汽车生产和售后维修业需要大量懂汽车机械技术、汽车电气电子控制、微芯控制技术和售后服务技术的高技能复合人才。然而,我国目前高职汽修专业的课程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长期受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缺乏与行业、企业的有效合作,一些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标准相距较远,而且专业教材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其次,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学设备陈旧、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专业教学考核缺乏行业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标准严重脱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基于行业技术动态标准,整合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以解决目前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汽车行业、企业不认可学校的专业教学;另一方面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低效,从而导致“就业难、用工荒”的供求失衡,这就是专业课程改革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目前,课程设计导致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差,理论课在前、实践课在后,学生学习理论时,由于缺乏实践体验,往往感觉理论知识很空洞、抽象,难以理解,因而不感兴趣。尽管老师用了大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仍然解决不了这一问题;而学生顶岗实习时,在没有系统学习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实习效果更不理想。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课程体系,势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要实现教师“要他学”到学生“我要学”的转变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整合。

二、围绕能力培养,加强课程整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然而,高职工科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文化课比重偏大(约占30%以上)、专业实作课偏少和社会实践的量不够的现象。缺乏实训课和社会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高职汽修教育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高职学生分数低、自我学习能力差和思维理解能力不强的现状,结合学院实训设备有限的条件,以汽修专业的课程整合为例探讨课程整合实践。

(一)纯理论课程转化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整合

1.汽车材料课程与汽车构造及拆装课程的有机整合。汽车材料是一门纯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如果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上,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但将其与汽车构造及拆装课程整合到一个课程模块,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拆装汽车各部件时,讲解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工作原理的同时就可以顺便讲解这些零部件所用到的材料及其刚度等,直接把材料的性能等概念知识融入模块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强制灌输的教学方式改变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汽车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与汽车机械维修课程的渗透整合。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涉及力学、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知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是掌握油阀和气阀的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气路、油路的走向以及机件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逻辑思维比较缜密的知识,高职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把三门课程整合,在讲维修的过程中把涉及的配合间隙、力矩、气路、油路等知识穿插在里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并能把各门课的知识、技能有机地融会贯通。例如,若先学完汽车机械基础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理论知识,再学汽车机械维修,学生由于汽车机械基础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理论性太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差,这就使学生难将先前学过的知识、技能迁移到新课程的学习,这样就浪费那两门课的时间,而整合后既节省了时间,也培养了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和技能建构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工作效率,从而解决了老师因理论课难教、学生因理论课乏味难学的怪圈。

(二)强化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但在实践过程中,原来定的一些课程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教学效果挺好,但实施“2+1”教学模式总感觉专业课时少、课程多,很难完成专业教学任务。为此,把两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整合,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课堂,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例如,对汽车空调课程和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整合,适当地增加课时量。汽车空调和汽车电路知识本身就是分不开的,整合后还可以通过整车的运行情况,分析电路、气路和水路等相关问题,这样学生思考的问题就比较全面,而不是单一的汽车空调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开阔了,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车故障分析思维。同时,避免了汽车空调作为一门课程占72个学时的课时浪费;整合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完善课程整合,提高教学、教研、评价水平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教材的滞后性,决定了工科专业课程的内容难与发展的行业需求相吻合,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仅仅依附于教材,要基于行业标准和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基础统一、选修放开”的专业课程管理原则(例如,全体学生以“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为“基础统一”、“汽车维修工高级证”或技师证为“选修放开”),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做到基础统一。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各自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把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固定,教师根据大纲撰写计划和教案,避免出现课程内容丢失的现象。针对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需的课程,对其评价与考核可以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对选修课程实行选修放开,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其内容的编排以模块为主,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为主,考核与评价则由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结合,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自主选择,适时考核,提倡更多地采用在工作现场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的表现性评价。整合后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评价和课程标准,避免了部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部分教师经常在一个模块的教学中,会出现把整合进的内容忘记讲解),也激发了教师自编教材,撰写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把专业授课的范围和内容固定,并根据大纲撰写计划和教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三、校企合作。优化工学结合~体化课程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与学习领域课程。

项目课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的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的形态,又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课程的基础是学习任务,全程“学习与工作任务”,即“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工作的学习任务”。我们根据开设的课程性质选择项目式教学的教材,便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例如,“柴油机的安装调试”,我们安排学生在柳州恒达机械公司进行一周“课程实习”(每天安排1小时的理论,7小时的实训),在实训“项目”中,教师和企业专家指导,穿插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行业技术标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带着“任务”,从而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思维,强化了“动手”,提高了能力。

“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基本思路是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工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指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

学习领域课程是把学习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例如,在安排汽车营销、汽车4S店管理的教学中,根据汽修专业与东风柳汽、上汽五菱、柳州“广本4S店”的合作,将这两门课程整合,放到企业进行,使学生在企业的课程实习中身临其境,在企业技术人员、教师的指导下,加深对课程教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既积累了工作经验,也促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相关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了综合能力。

通过汽车专业的课程整合实践,专业教学更贴近行业标准,缓解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弊病,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也了解了企业的运作,促进了职业素养的养成,提高了专业能力。当然,这些课程整合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习课程化,同时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年的“顶岗实习”,因为学生比较分散,教师不能在固定的实习单位指导,个别学生可能会出现偷懒的现象,在这方面的管理和后续的课程整合有待我们继续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项目(2012JGA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