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业教育学习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职学校 综合素养 原因探析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74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需要。但是,从多年招生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生源困难,素质不断下降,职校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厌学”情绪严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难度日渐增大。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搞好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显得尤其重要。
一、中职学生素养等不足原因探析
中职学校学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厌学情绪严重,有很多不良的性格情绪等。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上的缺陷是形成不良性格的内部原因。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目前,初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普通高中输送人才,而没有兼顾中职的需要。而陈旧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是导致学生不良性格的根本的原因。我国目前的部分中职学校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学生个体的生理与心理实际需要,背离了因材施教原则。由于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开发校本课程,教师较高的主观要求与学生较低的客观需要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教师辛苦,学生受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提升中职学生素养的措施
在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素质方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想办法去提升,但是,我觉得首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工作来做:
(一)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进高中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连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都掌握得不是很好,他们对于如何学习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改革的深入,作为人类进步标志的系统教育越来越成为普通的基础教育,学习将成为每个人一生的需要和过程。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了中职教师很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促进学生学习: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学习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二是举办学习方法讲座,系统传授学习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三是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进行自我学结,将学习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效率就是生命”。要培养学生高效率的学习能力,要求学生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有科学的时间观念,注重效率。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收集各类信息,从事适当的社会活动,并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看成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手段,要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总之,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总结,并将学习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讲究一定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鉴于中职学生身上诸多的不良性格和情绪,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一定要在中职学校认真开展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只有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够得到保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懂礼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摆正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使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劳动中遵守职业道德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成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等等。
关键词:张家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09-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国际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就业市场的变化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优化师资结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塞外张家口,作为北方战略重镇和全国开放开发最晚的地级市,迟滞了发展步伐,区域内4区13县中,有11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至今年度财政收入仅为100多亿元。而今,在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明年初规划即将出台的大背景下,张家口要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重新确立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4+3”产业(装备制造、新型能源、旅游服务、食品加工四大支柱性产业和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矿产品精深加工三个潜力产业)发展定位,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跻身河北经济增幅最快的城市行列,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作为支撑,以培养大批现代装备制造、新型能源、交通运输等企事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张家口地区现有国办的高职院校三所: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张家口教育学院和宣化科技职业学院。这三所学校的历史沿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张家口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转而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国办高职院校。2001年与张家口市农业机械工程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张家口工业交通学校并入后成为现在的学校。
张家口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张家口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5月经批准建制为张家口地区教育学院,1994年张家口地市合并后改称张家口教育学院;2004年7月,原张家口教育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卫生技术分院、张家口市职工大学、张家口财经学校合并组建新的张家口教育学院。同时成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国办高职院校。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的前身是由2004年原张家口教育学院的宣化分校、张北分校、柴沟堡分和宣化区职教中心四校合并组建的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2009年经批准更名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也成为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国办高职院校。这三所学校的组建正赶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教师的社会地位、学历和职称结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等逐渐得到改善。但是,高职教师的专业结构、组成结构和素质结构距离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若不及时解决好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将会影响张家口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张家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的需要
2002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2005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又进一步要求“在高等教育阶段,要相对稳定普通大学招生规模,重点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到2010年,使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1998年至2005年,我国高职教育招生数由43万人增长到261.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张家口地区的三所高职院校也进入了扩招、发展的新时期,三所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总数为1155人(张职院314人,张教院421人,宣科420人),三所院校的在校生共计17790人。生师比为15.4:1。专任教师数量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师资合格生师比16:1的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所以开设专业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而且侧重技能性强的专业。而要适应动态的专业设置,教师可能面临对其来说全新的专业领域。三所高职院校改制后,专业教师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如何进行自身知识的转轨?高职院校改制后,各校忙于上规模、扩建新校区,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开设新的专业来满足扩招的需要。而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则成了专任教师的个人行为。扩招后,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大,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得教师业务素质有所下降且个体差异加大,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缺乏技能型的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熟悉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日臻明确。高职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把握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成为具备双师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评估“优秀”标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应达到80%以上。而张家口三所高职院校现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3%(按照规定的双师教师的标准),离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的“双师型”优秀要求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的目标相去甚远。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其目标,如果专任教师都缺乏丰富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就会出现隐形失业,高职院校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渠道出现偏离
近年来,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来源,大部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据课题组对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学校新进教师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本科毕业生,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调入的人员微乎其微。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但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相对而言,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能够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欠缺的不足,但实际操作中对这部分人员的引进力度明显不强。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专任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专任教师主动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激励作为对人们的一种行为评价,它能在满足人的需要,调动积极性、培养和开发创造力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从而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和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化专任教师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就是教学评估。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评估理念,将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要求确定评估的指标体系。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教师层次等因素制定富有弹性的动态指标。激励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鼓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时,既要以教学质量考核为主,同时又要兼顾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将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新知识的学习等要素纳入考核的指标体系,如通过审核教师的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和次数等作为考核内容,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以鼓励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拓展知识空间。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的统一,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
其次,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制定教学评估的内容。应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产学研能力的提高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如规定专任教师每年要去企业工作或兼职一定的时间作为教学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如此,既可保证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和专业发展的新动态,又能使教师通过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专任教师定期去企业或培训基地兼职应成为一种常态的学校行为,成为一种制度。
再次,评估指标的确定要体现合理性、人性化的特点,以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性的完整性和人的需要的多重性,把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更能够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方面,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如在制定学生评教的指标时,应本着鼓励教师的原则,将优秀的教师的指标细化,从而扩大学生所认可的教师的范围。这样既是对教师优点的承认,同时又使后进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
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建立健全名师激励机制,推进“名师”工程建设。通过设立名师专项经费,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和参加国家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通过承担行业企业重大项目研发,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和职工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充分发挥名师在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专业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二)建立多元化的专任教师培训机制
目前高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基本上是专任教师的个人行为。在专任教师的培训上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常态的制度,国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基地。要建立多元化的专任教师培训机制,应该是专任教师的个人行为与政府、学院的行为相结合,以学院行为为主。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建立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培训基地和培训中心,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长期的培训场所。学院应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使每一个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接受培训,并将其列入考核的指标体系。可以选择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如长期的进修、短期的实习、请专家到学校做讲座等。学校培训教师不应只注重学历的提高,更应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信息化平台;学习模式;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2014年上海市信息化课题重点项目“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分类号】H319
一、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职业院校教育改革重点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体系,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职业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信息化资源和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引入学生公司为载体,创建真实环境背景,突破传统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工作团队进行合作学习,建立以真实项目为驱动,以信息化网站为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新模式。
二、理论依据与主要名词内涵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 )背景下 ,借助他人帮助 ,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情境”是构成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Driscoll(2005)认为 “将学习嵌入复杂、真实和相关的环境当中”是从建构主义派生出来的一项规定性原则。情境式认知理论更强调真实具体的社会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将真实的社会环境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 。
该理论把学生看作是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职教理念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职教理念主张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强调依据企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做中学”,操练技能,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3. 自主学习含义
由于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理论立场 、 考察视角不同 ,学者们对于如何定义自主学习还无法达成共识 。著名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默曼(Zimmerman,1989)教授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其指向目标实现的过程。他认为,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三个重要成分。(转引自范春林 2013)
4. 合作学习含义
由于同样的原因 ,人们对于何谓合作学习也看法不一 。根据合作学习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的约翰逊兄弟(Johnson &Johnson,1993)的观点,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转引自庞维国,2003)
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群w的分工协作为特征来进行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性的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
5. 学生公司含义
本文所指的学生公司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在校园内以创业方式模拟开立公司,进行实际业务操作,体验实际生活中从公司创建、运营到清算的各个环节。
三、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
(一) 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任务驱动为理念,通过分组成立学生公司,依托信息化资源和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通过探索学生为主体,工作流程为主线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工作团队进行合作学习,提炼总结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以下简称学习模型)如图1。
1、 学生公司为载体,创建真实商务情境
学习前,学生根据特长,自由组建学生公司。学校给予学生公司实际工作场地,并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公司员工的身份在真实的商务场景中进行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创建真实商务情境。
2、 以真实项目为手段,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学生公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完成除实际注册以外的公司业务活动。从创建公司,选择产品,到实际运营,学生进行的都是真实项目。学生需自主决定选择何种产品,如何销售。真实的,能自主进行选择的项目产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3、 以小组分工为方法,促进合作学习效果
学生公司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方法自由组建。公司内部员工角色不同,组内员工分工合作,相互讨论、协商、争辩、妥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合作解决公司营运各种问题。合作学习能促进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同时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能力增强。
4、 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完成真实工作任务
以组建公司、创意产品、购买产品、销售产品工作业务流程为主线,教师精心设计工作任务;学生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学习方式,分析工作任务,制作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5、 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进行学习展示评价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习与信息资源。信息化平台,包括学生公司网站、学习系统网站和在商言商论坛,成为学生学习、展示与评价的重要平台。学生公司网站学生公司的各种信息和业界的真实新闻,上传优秀的学生公司产品;W习系统网站按照工作流程划分项目模块,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在商言商论坛设置开放空间,根据学生工作任务设置板块,方便生生、师生随时互动讨论,优秀作品完成者总结经验上传。
(二) 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主要特点
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利用信息化平台与真实项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学习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的工作任务,学习后及时的评价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的学习。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1、 学习情境真实化。学生在所创建的学生公司真实的商务情境中完成真实的项目。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迅速进入职业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2、 学习实践任务化。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某一学科中的内容,而是围绕某一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精心设计的任务,这些项目任务将各类课程链接起来。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实现深度学习。
3、 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进行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学习,师生课内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互动学习,越来越多地混合学习,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4、 学习过程探究化。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答案,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探究任务的完成,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探究资源,发展思辨,创新创意过程。
5、 学习成果展示网络化。网络平台成为学生学习重要的渠道,学习资源、学习成果甚至学习评价均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实践策略
(一) 以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的学习实践
中职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能够为上海经济发展服务的,具有初步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英语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商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用英语从事简单商务活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商务人才。
1、 实践对象
在2015-2016学年,对加入我校“学生公司”专业社团的39名同学,专业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
2、 实践环境
自建三大信息化网络平台,包括学生公司网站、学习系统网站和在商言商论坛。各平台主要功能和构架如表1:
3、 实践过程
按照学生公司从成立到到清算的全过程,教师设计了四大模块,即成立学生公司,制定商业计划,经营学生公司和清算学生公司。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任务,每一任务下根据所提炼的知识点,设计若干活动。分组成立学生公司以后,教学与学生实践分三个阶段实施。
(1) 课前任务与自主学习阶段
课前教师工作任务。学生首先自主学习企业学习系统平台提供的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拓展材料,然后公司成员进行周间分组交流与讨论,根据学习心得体会,探讨任务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同时教师利用在商言商平台对任务解决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示范引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解答,通过这些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任务,掌握任务所体现的知识点与技能。学生在下一次课开始前将相关的任务成果提交教师。此阶段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2) 课上任务展示与评价阶段
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完成的任务进行汇报,对相关的知识点、信息量、表达方式进行评述。其他公司成员及教师则对该任务的完成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帮助该公司成员完善其任务完成方案。通过此阶段学生对所完成任务的自评与他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思辨的能力,提炼观点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3) 课后实践总结反思与提高阶段
课后公司成员根据其他公司成员及教师的反馈,优化自己的任务解决方案,提炼并通过在商言商论坛自己的学习心得。优秀的学生公司产品与任务解决方案,教师将阶段性地通过后台传送到学生公司网站。通过任务的完善,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习效果分析
教学实施前,约有1/3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学习经验,2/3的学生没有专业学习经验,所有学生均无学生公司学习经验。教学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各种能力提高的自我评价如图2:
由调研问卷分析可知,通过此模型的运用实践,学生掌握了工作过程与工作内容,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其在校学习有利,也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五、结束语
以学生公司为载体,创设真实情境,以信息化为平台,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对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变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学习任务的分解与设置。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既要与真实实践一致,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环环相扣。
2、 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与维持。学生在运营学生公司时会产生实际的资金投入与销售。这种利润或亏本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带来正面或负面的直接影响。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时应机智处理该问题。
3、 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本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学生公司从创建、运营到清算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教师有全面而丰富的实践,有深厚的知识,具有实践创新等能力。大部分情况下,一位教师难以有如此全面的知识技能,则可组建教师团队,由多位教师共同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 赖红玲.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研究----以英语专业“高级英语” 课程为例[J] .电话教育研究.2014(03)
[2] 徐海美. 大学英语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构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7)
[3] 顾世民.虚拟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辅助教学模式研究―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集成框架探索[J]. 外语电化教学,2011(11)
[4]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范春林.课堂环境与自主学习[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6]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 [美]新媒体联盟(NMC) 北京开放大学项目组 编译
[7] 邵元君. 中职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与策略研究――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15
[8] Christopher A. Wolters, Ph.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the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Artikel Online》, 2010
关键词:校园文化 职业学校 方法和措施
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原名湖南省粮食技工学校)是一所集常规教学与短期培训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学校。校党委在统筹规划学校建设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仅仅注重提高短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十分重视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好精神文化建设关键点,凝练文化核心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包括办学思想、治学理念、校风、校训等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此,笔者学校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理念为核心,大力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力。
1.开展“务实向上、积极进取、敬业乐群、遵纪守法、崇尚实践”的校风建设
笔者学校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营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风气。学校抓住新生入学这一最佳教育期,给新生统一发放校服,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歌咏比赛,举行以“我心中的一训三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使新生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为坚实校风建设打下基础。
2.以“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业务”的教风建设为契机,营建教师形象工程
笔者学校全面施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系统开展了师德教育,落实了师德考评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每年的“优秀教学质量奖”“我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等,以典型引路,促进了良好教风的形成。
3.以“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的学风建设为契机,营建学生素质工程
按照学生德育领导小组和教务安排,第一学期的德育辅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着重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的压力,寻找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重点解决学生学习目的问题。第二学期安排各合作企业专家来校讲学,让学生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专业要求,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地感受。同时,各班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制定本班课程月进度表,科学统筹教育内容和进度,切实解决学生要学什么的问题。全力组织每年的技能大赛,并对获奖选手进行表彰,让学生感受到努力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二、抓好制度文化建设支撑点,健全文化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办法和保障措施的综合表现,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和支撑。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性,笔者学校引入企业“7S管理”运行机制,打造特色管理文化,不断完善符合职教规律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1.按照“7S管理”的要求,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将企业“7S管理”模式与学校常规管理充分融合,废止过时的制度,对正在实行中的制度进行完善补充,出台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7S管理”规范要求,通过校园各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得每一名师生熟知制度规范。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套融合企业管理文化、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操作性强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并发至每位教职工和学生。同时,开展相对应的竞赛活动,使得“7S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制度实行考核机制,保障制度运行
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办公室,分设各种制度监督检查小组,对制度实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打分,将之与科室评比、教师工作考核、学生操行评定等结合起来,打造执行文化,不断改变师生行为习惯,培养规范意识,提升管理质量。
三、抓好环境文化建设着力点,浓厚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校园文化氛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笔者学校按照“因地制宜、理性高雅”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了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的浓厚氛围。
1.实施园林式校园建设工程,打造绿色生态文化
学校主干道、运动场周边和宿舍周围种植能体现学校育人思想的绿色遮阴树种、灌木,在适当位置设置毕业生毕业留念的休闲座椅,设置隐形卫生桶。每块园林小区都各有特色,体现不同的育人思想,并按特色为小区命名。同时,校园里的每棵树木都以班级命名认养,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校园绿化面积已占到校园面积的50%。温馨美丽而又有品位的校园环境,使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在知识的宫殿、绿色的海洋,身心愉悦,思想活跃,修养提升,心灵净化,为学校办学规模的拓展和办学层次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精心布设人文环境,实现三大文化对接
(1)教学区文化与文明文化、专业文化对接。开展文明礼仪用语征集,在每幢教学楼的楼梯墙壁上装设活动征集来的有代表性的文明礼仪用语;每个办公室、教室、图书馆等门口统一制作标识牌,室内挂上对应的规章制度、工作座右铭;教室走廊墙上展出名人风采和优秀学子宣传壁画;教室内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布设有特色的班规、专业发展文化、专业格言、班级名片等,切实做到了让每一寸墙面都会说话。
(2)生活区文化与美学文化、安全文化对接。生活区文化以整齐、清洁、平素高雅、和谐安全为主要特色。在食堂墙壁上张贴有关勤俭节约、文明排队等劝导用语;在每幢宿舍的走廊墙壁上制作安全警句和规范标牌,每间宿舍内贴有宿舍文化公约,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划一;室内室外保持清洁明亮,每间卫生间标有节约用水,爱护卫生的温馨提示语。并结合“我的寝室我设计”活动的评比,让学生感觉家一样的温馨。
(3)实训区文化与专业、企业文化对接。在实训区的公共场地安设宣传教育专栏,定期出版现代企业文化、职场文化、专业文化专刊;在各个实训室内和车间,挂出操作规范、生产流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图表;实训设施的配备设置尽量符合企业生产运作实际。
四、抓好活动文化建设落脚点,丰富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文化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有利于突出校园文化精神,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学校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创造机会,搭设成功的舞台,使那些特长较突出的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学校还坚持开设课后技能、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等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抓好创新文化建设结合点,健全文化体系
笔者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走创新文化建设之路,不断探索分支文化建设,健全文化体系。
1.融合企业文化,打造文化创新方式
加强与企业文化对接,加强校企合作。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要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二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三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来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让学生在技能等方面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之中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就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
笔者学校还特别注重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一是把学校的实训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同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二是在公共区域建设“企业文化长廊”,着重宣传著名企业的先进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教室标语改为国内外、本地知名企业家和优秀工人的寄语。三是在对外校园标识上突出“职”的特点,努力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氛围。四是尝试按照企业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的文化气息。如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和公约,以项目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
2.结合传统文化教育,拓展文化创新外延
为了拓展文化创新外延,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魅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素质教育有机融合,达到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道德风尚的作用。我们在全校范围内着力开展了学习普及《弟子规》,为每一位师生员工购买《弟子规》学习书籍,组织观看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主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和聘请相关人员进行《弟子规在现实工作的应用》专题讲座。各党支部、各班级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学习和研讨,并撰写学习心得,要求师生在日常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躬身践行,使“孝、悌、仁、爱、礼、义、忠、信”的思想意识渐树渐浓,校园文明之风愈兴愈盛。
3.推行快乐工作,深化文化创新载体
快乐工作法是笔者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我们坚持“目标先导、教育先行、机制先优、福祉先谋”快乐工作理念,在教师中推行了“快乐教育法”,在学生中推行了“快乐成长法”,在行政后勤各科室中推行了“快乐服务法”,做到了坚持民主、决策快乐,因材施教、学习快乐,上下同心、大家快乐,团结协作、工作快乐,实现了党政一体、上下一心、师生协力、和谐共建的“尊而乐、公而乐、惠而乐”的工作格局。
【关键词】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意识;独立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也是快速跟进。契合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格局逐渐形成,圣洁的校园已由过去简约的“学术圣堂”悄悄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而校园治安形势也因为安全教育的跟进不足更显复杂和严峻。作为一切保障的基础,安全问题是必须被重视起来的。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校园安全秩序的教育工作也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了重庆几所独立学院,这些学院普遍的都比较年轻,做事情的经验还有些不足,有些方面还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全国各独立学院存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教育体制对于大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知过晚,安全教育模式还太幼稚,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二)安全教育内容的不规范和缺失。安全教育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深层次,新型的安全领域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三)学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足。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教育方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不足,学生没有系统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知识和经验。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缺乏主动。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单线的被动宣传教育。多数安全教育内容,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自己不经意地学习的,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主动性传授还很缺乏。
二、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这些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了各种安全的隐患的增加,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周边就是茶山竹海导致火灾隐患;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校地处农村各种社会闲杂人员较多,各种事随时会发生;还有些学校正门口是公路导致交通安全隐患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学校更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一)学生的安全知识的丰富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把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危险隐患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1.组织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消防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学习生活,自觉遵守学校消防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2.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本领,熟练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四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
(二)防盗窃教育。针对屡见不鲜的学生宿舍盗窃案件情况,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2.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3.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醒目的宣传方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警惕心。4.要敦促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
(三)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变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敦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为安全教育形成较为积极良性的氛围。积极组织各负责部门之间进行良性协作,积极寻找模式上的突破和新型方案,规范地组织关于安全教育的活动,积极地落实到实际计划中,并监督执行。让学生能够受到学校在认真执行工作的感染并积极地参与进去,使得安全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优良的效果。
(二)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学习计划中,制订安全教育计划。统一编制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并设立反馈机制,让学生积极反馈学习心得,并汇编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良好地结合学生情况,把工作做的更为契合实际,不做空谈。
(三)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独立设置安全教育分管小组,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专职负责安排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详细制定年度计划,有条理的组织专业授课和相关主题活动,积极沟通各相关部门协作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许多院校都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协助学生团体和学校安全部门开展了较为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并组织相关主题的兴趣讲座、主题班会,广泛地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范畴。例如消防运动会,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深入了解;组织系列性讲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调查,大部分独立学院主要开展了的安全教育活动有:
1.对学生宿舍人员进行详细统计,并组织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学生小组,对负责宿舍进行定期检查,排除消防隐患。
2.安全消防教育动员大会。辅导员在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动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并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
3.消防安全班会及安全检查。各个班级积极组织召开“消防安全”主题经验交流班会,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并在学生公寓进行详细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尽可能减少消防安全隐患。
4.扑救初期火灾演练。组织学生对初起火灾灭火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5.人员疏散逃生训练。在学生公寓积极组织火灾人员疏散逃生演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学习进行一次实战考核。
6.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小结。敦促各班积极认真地做好本学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汇总进行研究。
五、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学院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学生工作部老师、团委老师作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还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心理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不过,在工作中仍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待解决。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参与积极性不高。应该在教育模式上继续寻找突破,不断革新并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尽力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以便尽快的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切合实际的、高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六、结语
安全教育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的基本保障,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与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叶长才.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探索,2007,24:220-222.
[3]秦中彤.论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98-19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solidworks 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49-03
1 引言
案例教学法[1]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英美法国家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十分流行。如模块式培训[2]、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3](CBE),特别是德国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导向型教学法[4],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下运作,效果极佳。
近年来,我国在案例教学法应用于SolidWorks软件应用方面有所突破,文献[5]、[6]、[7]均对SolidWorks的教学进行了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掌握solidworks软件应用知识的进度和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区别对待。所以本文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适当的时间掌握适当的知识,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solidworks软件应用》是我校针对机械学院的毕业生岗位要求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全面开展SolidWorks案例教学,同时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机械专业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一些研究与实践。
2 案例教学
通过多年的solidworks软件教学与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上机练习的时候都能把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在计算机上绘制出来,有些学得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任务,似乎对知识掌握得很好,但这只是一种假象。如果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实物让他们去绘制,就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无从下手,完不成任务,学生的“会画”,只是学会了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去画图,但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于是有的学生就觉得“入门难、不知所云、没意思”,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如何保持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我们提出了案例教学法。
2.1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合理选择尤其重要。我们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以完成“案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置于“案例” 当中,让学生在 “案例”的驱动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最后独立完成“案例”。同时引企入校,以企业为窗口,与社会生产广泛接触,实现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最大化地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比如我们以齿轮泵为例,进行solidworks的造型练习。首先老师对齿轮泵这个零件进行优化,适当简化零件的外形,比如铭牌的压痕等可以忽略去除,比如对相应的尺寸进行圆整,不一定要工厂出来的尺寸,这样方便学生练习。通过齿轮泵这个部件,我们可以学习到拉伸、切除、旋转、扫描等很多基本的造型指令,如图1所示。
2.2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通过案例的合理选择之后,就要对教学总目标——齿轮泵分解成多个小的学习目标,在将学习目标细化成若干个容易掌握的具体子案例,通过完成每个子案例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比如把齿轮泵分解成齿轮泵体、齿轮泵端盖、齿轮轴等多个小目标,如图2所示。
(2)设计的案例目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老师布置的每一个子案例,要在课本中指出运用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对于较难掌握的指令,必要的时候老师要进行解释。总之要让学生多练习,充分掌握相应章节的知识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练习。
(3)在案例练习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独立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碰到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找出解决方法,教师也可以找到学生共同的知识难点,然后加以引导解决。
(4)案例练习目标达成后,各个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技术交流。因为同一个案例,建模的方法都可以不同,而且大家可以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的不同的方法,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5)最后教师对每次完成的案例(包括子案例)要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更好的掌握相应知识。
3 分层次教学
solidworks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在机房进行,我们利用局域网络技术并同时应用电子教室可以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造型的进度,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发现,ST8、ST33(圆形标示)的学生画的很快;ST15、ST27、ST28(椭圆形标示)的学生进度稍慢;而ST43和ST51(矩形标示)的学生才开始画、甚至画错。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非常有必要提出分层次教学。
3.1理论依据[8]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9]。尽可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教学要求。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自古有之,即“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3.2实施过程
我们还是以齿轮泵为例。
由图3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学生建模的速度比较快,有的比较慢,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建模的速度相当,于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以较好、中等、较差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能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补充题,因此分配给他们进行齿轮泵体的建模任务,如图4所示;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习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补充题,因此分配给他们齿轮轴的建模任务,如图5所示;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习题,因此分配给他们齿轮泵端盖的建模任务,如图6所示。
5 齿轮轴二维零件图
图7为各层次的同学的最后建模完成图,由图7可以看出,每个层次的同学都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建模任务,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在建模过程中较好的掌握Solidworks各个建模指令,达到熟练应用Solidworks软件的目的。由于我们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4 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更好地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建模、设计,以便一毕业就能胜任相应岗位。有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形成新型的教学关系;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机械设计类人才。同时有助于搞活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机械专业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史美兰. 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
[2]尹宜强. 模块式教学法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子商务,2009(09).
[3]陈犁. 澳大利亚TAFE课程能力观解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4]洪蓉.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述评[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5]沈孝芹,于复生,许向荣等. 项目教学法在Solidworks教学中的应用[J]. 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7).
[6]刘亚纳,田辉. Solidworks课程的教学探讨[J]. 科技信息,2011(05).
[7]陈建. 案例教学法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07(07).
[8]http:///view/4504746.htm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真实工作过程;课程说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87-02
1说课思路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到现代职教的先进理念,是新时期对职教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技能方面得到提升,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如何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是职业院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它既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又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所在。通过说课,理解课程性质、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更加透彻,把专业核心课程的典型教学情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让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真正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从而使工学结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使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理顺说课思路,涵盖内容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保障条件、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在说课设计过程始终关注一下热点:
1.1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高等教育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积极探索如何实现从封闭的教学过程向开放的教学过程转化。 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专业课程非常必要,打破传统的缩减本科课程和教材内容作高职课程设置的教学模式。参照真实生产环境、按照真实生产过程,开发生产实训课程和教材,设置实训教学内容,在真实的生产车间进行实训教学,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1.2 课程与教材匹配要又快又好的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开发适应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尽快掌握具备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技能,为进入职业领域作准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应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使学习者获得某一领域内的若干职业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核心技能,使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至于受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同时为初次就业包括自谋职业,及就业后的培训提供充分的专业准备;在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提供一个基础,以便在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任何时侯都能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和个人职业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1.3 课程设计“三接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其次将劳动部门的职业标准融入我们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另外,将课程的设计与国际人才的标准接轨,也是我们不断探索与追求的一个目标。
2说课内容
2.1 课程定位
2.1.1 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研究通过调研典型企业、行业专家和已毕业到企业就业的学生,了解相关业务规格、能力目标及满意度,不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等方式,充分听取意见,以此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企业职业技能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经过这种方式制订出的教学计划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培养出的学生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2.1.2 职业岗位通过分析得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①数控机床装调:能胜任数控设备的生产、检测、装调等工作;②数控机床维护:能胜任数控设备的检修、维护及日常保养工作;③数控机床销售及售后服务:能胜任数控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2.1.3 人才培养模式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校企共建专业为人才培养实施途径,创新完善“三标耦合、三级递进、五个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以提高数控机床使用企业和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岗位所需的数控机床机械装调、电气装调、联机调试、维修维护能力为核心;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规整,再结合专业调研与本院实际情况、依据职业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职业能力“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根据各学习领域组合课程,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成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的“三标耦合”,实现教学内容的标准化、系列化。通过实施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专项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三级递进”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典型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共建实训教学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课堂。
2.1.4 课程体系数维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属于职业专项课程,先修课程包括《数控原理与系统》、《机械测试与装配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床拆装测绘实训》等课程,后续课程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顶岗实习》等。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起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
2.2 教学内容与设计
2.2.1 教学设计理念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按照职业工作岗位,以“真设备、真项目、真要求”为基本要素,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同步,在真实的生产车间进行实训教学,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关注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养成;以校企共建为平台:上课教室为校企共建基地之车间;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育人,实现优势互补,体现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2.2 课程目标分析《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主要培养数维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2.2.2.1 专业能力:①掌握整机装配、调试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②能够根据用户技术参数要求正确配置系统;③能按工艺标准装配数控机床机械及电气连接线路;④能正确设置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参数;能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⑤规范的使用工具和检具,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⑥能进行机床精度检验及补偿,正确使用精度检测仪器;⑦能进行机床的机电联调并排除机械故障、电气故障;⑧熟悉机床检查验收流程。
2.2.2.2 方法能力:①抽象与逻辑思维:能有逻辑地解决问题。②信息判断与选择:能在众多信息中,判断并选择有效、有用信息。③学习的思想:随时学习,随时准备学习,并愿意深造提高。④系统认识:能对复杂问题,进行准确的信息处理、计划,并执行。
2.2.2.3 社会能力①身心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浓厚的工作兴趣,对工作和生活有追求,有继续努力的恒心。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社会规范性。②团队协作:能与人合作,能考虑团队成员的想法,不会一意孤行。③交流沟通:能较快与陌生人交流沟通,较好的亲和力。④表达说明:能用书面和口头形式,有条理地表达较复杂事物。
2.2.3 教学内容选取根据数维专业的岗位要求充分考虑课程的针对性适用性,以配置FANUC 0i数控系统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为教学设计载体,选取《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教学情境:企业安全与文明生产、数控机床机械装配钳工、数控机床电装工、数控机床调试工,以便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2.2.2所述)。
2.2.4 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内容规划如表1所示。
2.3 教学方法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都会经历“资讯(信息收集)计划(拟定方案)决策(制定方案)实施检查评估(总结分析提高)”六个阶段。在六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指导教师起引导、答疑和示范指导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同时将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①咨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准备相关教学资料、技术资料和网络资源,让学生明确任务:学什么?做什么?②计划:采用讲授、演示教学法,通过对学习任务分析,分组讨论,制定学习方案将各种不同方案比较、选取优秀方案。③决策:通过方案分析,推敲方案实施细节,由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决定最终实施的方案。④实施:采用演示、互动、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指导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帮助、共同提高。⑤检查:通过学生自我检查、同组学生相互检查、小组之间学生交换检查,指导教师教师最终检查验收,观察学生任务完成情况。⑥总结汇报:采用激励教学法,通过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及指导教师的总结讲评,肯定成绩,总结学习经念,改进学习中的不足,以期不断进步。通过对每个教学情境的精心组织、策划,按照六步教学法认真实施、总结,完全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4 教学保障条件
2.4.1 师资队伍《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由具有双师资格的高职教师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念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达到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支撑实践技能的提高,实践技能验证理论的指导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4.2 实训基地《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地点是与学院有深度校企合作的数控设备生产企业的数控机床装调车间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节学习,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本课程在生产车间实施教学已经进行三届,教学效果良好。
2.4.3 教材及参考资料
2.4.3.1 实训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实训器材和工具量具和以下技术资料:①数控机床装配(图纸、工艺、装配说明等)资料;②数控系统硬件连接说明书;③数控机床参数说明书;④数控机床维修说明书。
2.4.3.2 专业教研室为学生提供相关教材、专业课程网站及图书资料和实训报告册。①学院与数控设备生产企业、数控系统生产企业、数控设备使用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开发适合本课程的专业教材《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习指导书》;②相关学习书籍:《数控机床构造》、《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故障诊断》、《数控机床结构原理与应用》等;③院级精品课程网站的《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及相关专业网站。
2.5 考核方式①过程考核。分小组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及安全操作等情况);每组集体讨论,完成项目学习心得体会并汇报,对项目给出定量评价。②结果考核。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对实训内容随机抽取项目进行实操和答辩。
3结论
《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是数维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说课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4个转变,即:由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目的观转变为基础加有限职业技能教育目的观;由一次性教育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由做事教育观转变为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①进厂学习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学习效果很好。②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以增强,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③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很快,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仲瑞敏.关于制约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的因素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4,(1).
[4]张连绪.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华中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来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结构分布、体制机制以及发展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如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分布不尽合理等。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内高水平知名大学,发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和学科优势,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切入点,构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打造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初步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打造了集中面授与平台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开展了30余项4000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重视顶层设计,打造培训、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网站三位一体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
(一)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系列培训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湖北省中部崛起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北省人社厅联合打造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教育项目。项目充分整合了人社厅主管部门行业优势、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优势,依托学校优势专业学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需要,采取远程学堂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打造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系列培训,努力实现培训的高质量、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和有实效。系列培训项目按层次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和校级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
(二)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提升项目
为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提升需要,依托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继续教育资源,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提供包括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在内的专科起点本科学历继续教育,学校相关专业院系提供相关专业在职研究生教育。
(三)建设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
正在建设之中的“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是一所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升学历、更新知识、提高素养、陶冶情操、训练技术、提高能力提供无所不在支持服务的网上虚拟大学;是面向全省的大型学习资源超市;是各种类型学习型网站的集群;是为各级各类教育实现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云服务平台。平台以优质资源库共建共享为中心,规划建设一大门户,即“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两大管理系统,即针对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管理系统、针对社区教育的管理系统;三大支撑平台,即面向政府和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平台、面向社区教育的支撑平台和面向全民的社会化网络支撑平台;四大库,即底层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学习者库、资源库、教师库和项目库等。整个大平台的运行以“学分银行”为纽带,将全民学习以及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从一定意义上真正实现全民学习,打造湖北省最大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二、整合资源,初步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体系
(一)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项目体系
充分调动专业院系积极性,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与机械科学与技术学院等专业院系联合打造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技术高级研修班等19个一流水准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项目,初步建立高研班项目体系。
(二)挖掘资源,打造省级和校级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项目体系
针对湖北省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的需要,基地整合院系培训资源建设了湖北省咸宁市企业高管研修班、湖北银行系列研修班、湖北能源集团投资管理人员研修班等一系列省级和校级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涉及机械制造、能源、经济等10多个行业领域,为湖北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精心组织,精细管理,专业服务,积极开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积极申报,精心组织,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受到广泛好评
两年来,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先后申报承办了4期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凭借系统的课程设置、一流的专业师资和专业化的管理服务获得了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以《传媒管理高层次人才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项目为例,来自河南、山西、山东、青海、广东、内蒙古、广西、北京、浙江、湖北等12个省市的60余名传媒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大多数参训学员是总编、社长或者责编。高研班按照传媒管理高层次人才能力建设培训需求,通过媒介发展与政治文明、媒体经营的品牌化战略、省级卫视竞争态势和二线卫视崛起路径、风险社会的新媒体与社会管理创新等课程的学习,采取课堂授课、分组讨论、实地参观等形式,全面提升传媒管理高层次人才综合能力,挖掘传媒管理人员的潜能,更新专业技术知识和理念,逐渐提升传媒行业企业在国内、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训课堂的管理采取专业化服务的模式,针对学员、授课教师分别实施专业化服务,在餐饮、住宿、报到接待环境设计、报到接待车辆调遣、报到接待语言问答、报到接待住房安排等细节方面,均采取统一标准化模式,并结合学员个人特点灵活处理。在教学组织和管理环节,严格按照企业模式操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规范化上下足功夫,受到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湖北省十堰市电视台的某位学员是第一次参加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他感触颇深,下课后专程找项目组人员主动并交流学习心得及体会,由衷地感谢学校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和系统化培训,提出回到十堰后,要向更多的同行推荐传媒管理高层次人才培训班,这对于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
(二)主动联系,积极开展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
在承担国家级的培训任务之余,基地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出力,先后举办了由湖北省人社厅、咸宁市委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咸宁市首期企业高管人才研修班等20余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湖北银行专业技术人员系列培训是省级培训项目和校企合作培训的典范。湖北银行作为一家2011年2月27日正式成立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把组建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化管理队伍,作为湖北银行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把满足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优势培训资源,科学构建培训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学习知识,丰富学员业务知识,同时结合实际工作,提升参训学员综合素质,开拓视野,更新思维,搭建拓展相互交流平台。短短的2年内,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携手湖北银行人力资源部使支行行长、支行副行长、客户经理等6个班次共计300多名参训学员走进华中森林式校园,几十名培训授课专家通过培训建立了长效沟通平台,便于学员沟通交流,项目带班班主任通过专业化服务成为了各位参训学员的好朋友,更成为了湖北银行的一部分。系列培训获得湖北银行领导和参训学员一致好评,称赞华中科技大学组织的培训是:“一流的高校、一流的老师、一流的课程、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同时校企合作的2年中,湖北银行发展成为一家资产过千亿、利润过10亿,分支机构布满全省,资本充足、治理优良、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湖北省同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中,湖北银行存款增幅排在第一位。
(三)开拓省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市场,校级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