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材;基础模块;特色;学习

新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包含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模块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中所体现出的特色。新教材的使用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中职数学课程是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能够学习到相关的数学技术和能力,从而为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作为新教材的重点环节,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主要要求学生对数学基础性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突出共性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现代公民需要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在自己专业的基础上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对数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实现对中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中职数学新教材编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较强的衔接性

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等教育,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奠定了中职数学教育的基础。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内容的衔接性非常强,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作为铺垫,在后续学习时的难度会非常大,而多数中职学生均为普通高中招生的落选生,其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比较强,在进行新课程导入时,教师应该多采用初中数学知识进行铺垫,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新教材第二章中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初中数学所涉及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做好知识的衔接工作,新教材中,对基础知识的选择特别进行了精选,包括:整式的运算、数与数的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以此作为学生在学习中职数学课程的基础,这些内容也是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必备知识。从中可以发现,新教材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学科性的淡化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生成过程。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选择接受的信息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以此来获取新的知识及认知结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系统性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重新组合构建知识体系,才能实现学习的效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中,对新的数学知识的介绍时,基于数学概念的准确性,尽量采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物理意义、经济意义以及直观的集合图形等形式来导入,这就容易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例如,在数学概念的表述上,经常用到的字眼有:“形如……叫做……”“像这种表达方法叫做……”等,只有将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例如,在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教学中,不以概念入手,而是采用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证明(证明过程略),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而在立体几何中,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践,得到直线和平面相垂直的判定方法: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该平面垂直。像此类的概念学习,都采用形象化、通俗化的方法进行介绍,淡化了数学的学科性特点,更注重实用性,在新教材中的应用非常多。

三、注重教材的低起点

在进行教材编写时,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划为基础。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状,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有意识地降低知识的难度和起点,编写理念突出教学的实用和够用。在教材中,例题的编写要更加深入浅出,讲解要更加详细,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也更加方便。新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主要强调的是对同种方法的应用,“按葫芦画瓢”式的练习题防止了技巧性的解题。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直线l过点P(-1,2),并且垂直于直线2x+y-1=0,求该直线方程。而在练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习题:已知直线l过点p(2,-2),并且垂直于直线x-y-2=0,求该直线方程。

四、更加突出实用性

在中等职业学生中,往往存在一种观念,认为数学和职业教育没有多大联系,甚至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是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对数学的应用价值完全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会理解数学与专业学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上也不端正。例如,在一些专业的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在上课时会出现睡觉的现象。有一次,我对上课睡觉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学生所表现出的状态就是数学和他自身的专业没有关系,不想学习数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又对现实和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的编写就更加体现出这一点,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数学教材中,教材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教材体系的设计中,对每一节教学内容都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的步骤来进行设置,最后对知识进行应用。例如,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等差数列的应用举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等,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数学处处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厌学情绪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从根本上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五、符合认知规律的板块设计

在新教材中,对知识的设计主要按照“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新知识”“知识巩固”“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板块串联在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这与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也和中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相符。与此同时,在旁白处增加“小知识”“小提示”“小资料”“名人名言”等附加板块,使教材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增加了教材的知识型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更好地 得到激发。此外,在每一章之后都设置有“阅读与欣赏”栏目,对数学科学的历史、发展以及知识的应用等案例进行介绍,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内涵。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新教材力求活泼、亲近、图文并茂、数形结合、突出重点,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表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查找相关知识,教材在板块设计中,预留有一定的边白,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录。

六、时代性特点的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越来越强调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力度。对于中等职业数学课程而言,新教材突出了对计算机、计算器等现代先进计算工具的使用,在每一章节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与此同时,教材编写时,除了课本知识的编排之外,还相应的配套了电子课件、教案以及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这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适应。从数学的发展来看,计算机、计算器的应用,使数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常用的工具,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提供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对计算机、计算器的熟练使用,对以后自身投入到社会中能否适应环境以及是否具有发展的动力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计算机、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广泛使用,使数学教学在内容、方法以及应用范围方面都产生了大的变化,使数学应用的空间更加广阔,对常用计算的淡化,更加强化了对计算方法的掌握与理解。

随着数学新教材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不断推广应用,使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理念不断得到实现与深入,对课程的安排与设计融入了全新的理念,在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编排上突出了与实际的联系,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设计上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对学生身边的数学教学情景充分地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展、提出、研究并解决,使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在感知上获取认知,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教材的编写是成功的。教学实施以教材作为实现的载体,如果只有好的教材,而没有好的教师,也是没用的,因此,应该深入教学才是数学教育的根本。在新世纪,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该为学生的教育负责,要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9(6).

[2]王联华.中职数学学校自身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1(36).

[3]沈志勇.谈中职数学教材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4]林春奇.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教育:职教,2011(12).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现状;优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办学方针,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合格的实用型初中级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策略研究为主导,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数学科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如何在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便成为数学科教学探讨的一大课题。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关于课程内容

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完整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拿本教材学到哪里算哪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版本多,但好教材少,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就拿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北大教授丘维声主编的中职数学教材(基础版)来说,在中职领域内算是独树一帜了,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到了第二册,有些章节根本脱离了编写者本来的意图。如解析几何部分,整章的编排格式就是推公式、代公式,老师教得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关于数学教师

中职数学教师的首要问题是中职数学观的迷失。就业导向下,数学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教师们失去了明确而令人信服的回答。没有了大纲,没有了统考,教师们教学像中的一艘船,失去了航向。其次是职业倦怠感。老师们普遍反映,有那么一群学生,无论自己怎么样付出都是白费劲,有的教师上课如临大敌。上课不是体力脑力上的疲倦,而是心理上的一种压抑,没有成功感和满足感。

3.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调查统计,约30~40%的学生基本的计算不会算,如基本的数学概念不知道。二是中职学生数学兴趣淡漠。根据调查统计,一个45人的班级里通常有15个左右对数学感兴趣,占33%;12个左右对数学一窍不通且一点也不感兴趣,占26%;近20个对数学没什么兴趣,数学基础也不好,但在老师的诱导下也能学一些,这部分学生占41%。

二、优化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1.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数学史介绍与中国数学成就。教学时可结合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同时也可介绍当代数学家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明珠等故事。有意识地补充讲解这些史实,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激发兴趣

由于中职校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更应优化课堂教学,介绍一些数学趣事和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如在讲“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时,可介绍高斯的计算:1+2+3+…+100=5050及印度国王与国际象棋发明人锡塔的趣事;在讲“不等式”时,可举一些趣味数学的例子,象“严冬松柏树,斑鸠夜来住。每树卧三只,五只无去处。每树卧五只,空了一颗树。问鸠、树各几数?”等。同时也可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入一些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例子。通过这些轶事、趣事和趣味数学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

3.采用“低起点,慢开头”的教学方法

数学是中职校学生感到最头疼的科目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由易而难,采用“低起点,慢开头”的教学方法。如在三角函数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cos(a±b)=cosacosb±sinasinb公式。可举求cos15°和cos75°的值例子,通过分析:把15°=60°-45°、75°=30°+45°转化为两角和、差来求解,学生就能容易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达到教学的目的。

4.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变“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实际模型、模具及具体的实物等,进行直观教学来加深学生的空间意识,启发他们去发现空间图形中的点、线、面的几何关系,从而得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立体几何是那么抽象、空洞了。又如在“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中,可让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代数知识作出函数y=3x,y=-3x,y=x2的图象,然后根据函数图象及x值与y值之间的变化关系叙述函数的增减性定义。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5.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课外“应用数学”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在购买商品房时,人们向银行按揭贷款,每月还银行的钱是如何计算?还清贷款时被银行多拿了多少钱?让学生应用数列知识来解答。又如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各个奖项的中奖概率是多少?如何应用组合和概率的知识进行计算的?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去了解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又懂得如何“应用数学”。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类贴近生活的作业十分感兴趣,每位学生都会自觉去完成,这对学好数学是很有帮助的。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阵地,广大教师必须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又要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实用型初、中级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俊.问题与对策: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思考.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4).

[2]黄国东.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专业课教学;有效结合

一、概述

1.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壮大,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中,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都有显著的提高。但是总体来看,中职教学的观念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以及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所以改变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都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职教学的效率,但是中职教育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就目前我国中职教学的现状而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专业课的学习呈现脱节状态,使数学教学和专业课学习不能有效结合,再加上其他原因,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教学成果。

另外,就目前我国中职教学而言,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甚至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这样就制约了中职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今天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学加大,文化课只能被压缩,尤其是数学这门课程,这样的话学生就感受不到数学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很多学生就会认为中职的数学课程学不学都无所谓,数学课程被轻视。

面对这一问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不断寻求新的教学策略,让中职数学和专业课的教学有效地结合。

二、研究成果

1.数学课和专业课相互整合

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中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安排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做到合理,同时注重课程内容上数学课和专业课知识的协调性,抓好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专业出发,制订适应专业的数学教学目标,选择适合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对专业课和数学课进行合理的重新组合,以满足不同专业对数学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性,要知道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提高中职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专业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数学教师改变教学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的学习如果想要为专业课提供更好的服务,就要考虑专业对数学的具体需求,对于教材的探索和开发,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和数学课教师的共同合作来获得。对于专业课中数学知识的遗漏进行填补,使原本比较零散的夹杂在专业课程中的数学知识能够回归到数学体系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形成合理的专业课和数学课的知识链,更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3.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做到多样化

传统的教师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潮流,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积极地研究思考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时候,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案例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等,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这样有助于改变数学的教学现状,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能够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

4.完善学习评价,注重应用能力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将评价划分为两部分,即课堂和测试。学生在课堂的发言和平时的作业,期中以及期末的测试成绩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探究的意义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教与学应该做到合理的统一,将数学课和专业课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专业课中渗透数学知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能在教学中就数学教数学,目前,很多中职生看起来都在认真听课,但接收的知识有限,本次探讨的重要意义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教材内容重构,优化课程资源整合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从整体来说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中缺少实践应用性,教学内容和未来的就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实训课的安排太少,很多理论课的增多使教学出现“老师讲的累,学生听得累”,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在经过课程改革后,新的教材中把调整教学结构和调整教学内容作为重点,突出了社会对数学能力的要求,突出了教学的职业性。

3.适应社会发展,突出数学服务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在现代服务业中对从业者的要求提高,不仅要求专业素质高,更需要很高的综合素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要学好数学,让数学真正做到能够服务于专业课,所以从数学的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在专业课中渗透数学的教学内容。

在中等职业教学中,中职的教学中应该将数学的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进行合理有效地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掌握数学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为我国人才市场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中职教学者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肖其坤.教学改个价:魏书生[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2]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第4篇

中等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较为明显的层次划分,根据每层目标的侧重点及三维目标的基本架构,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分解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中职数学教育的合理开展进行阐述.

一、知识能力目标

鉴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学生毕业后的主要流向,在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设计上需要突出普通教育和职业预备的双重特点,尤其是职业预备的功能.

知识方面,由于初中毕业后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于未成年时期,知识储备方面仍显不足,工具性知识、最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这就需要在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上下工夫.数学教育要重点突出其工具性的特点,如最基本的数理逻辑、函数、向量、几何等.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数学原理,训练数学思维,思考专业问题均具有引导和提示作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数学教育时也要有所侧重.如机电专业、数控专业、汽修专业、电子专业等的学生,就需要在三角函数、向量等内容上多给予指导和深入教学;市场营销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集合、数理逻辑、方程等内容的训练;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全面掌握数学各领域的知识及其基本原理.

能力方面,由于职业预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培养目标属主体目标,所以在加强职业训练,提升职业素质,加强职业意识方面需要有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数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较广,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多个专业中均有知识涉及.在数学教育中突出职业性的特点,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不同侧重点开展能力训练,如机电专业、数控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学生有制图需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演示等方式在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方面给予指导训练,加强学生对于测量、画图工具的使用熟练度;市场营销、会计、经管类等专业对于计算能力、数理逻辑的需求较大,可以训练学生对科学计算器的使用,以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会计学案例、经济学案例进行知识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

二、道德素质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针对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流向各领域工作一线的现实情况制定的素质与道德方面的要求.作为培养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的教育门类,中职在给学生提供完善的知识与能力培训体系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数学作为工具型学科,对于启发学生的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显著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诸如定向思维、逆向思维、扩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等数学思考方式的培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异题同解”,让学生充分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对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地思考出多种解决方案.数学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对职业道德的传授.例如,会计专业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强调在会计进行帐务处理的过程中坚守职业操守,不做假账,避免坏账、死账的出现等,维护国家金融和人民财产的安全.

三、价值观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第5篇

(一)献身教育,爱岗敬业

具备献身教育事业和爱岗敬业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就应该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留学回国后献身教育事业三十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学习他的那种为中国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教师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关系到成千上万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学生的前途和事业,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学校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教育事业没有热情和忠心就做不好教育事业,没有对学生的上心和关爱就做不好教师,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存在没有教学热情,怠慢教学,没有教育动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要让教师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教育事业相互统一,努力做到献身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二)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在教育工作岗

位上应该常怀一颗爱心,教师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自己完美的心灵,把自己毕生所学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关爱每一位中职学生,关心他们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和发展,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作学生的良师和好朋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只是关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对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关爱。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重点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做好学生工作,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学生,要细腻的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是否能健康全面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严格的训练,要严格的有限度,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基础较低,普遍具有厌学的的心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进行心理教育,多关心,让他们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

(三)刻苦专研,开拓创新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很全面,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目前存在的情况是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或者不精通,专业知识的素养不高,这样是无法进行数学教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必须要刻苦学习专研,专研新的教学方法,勤奋学习,要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的积累的更新,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要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要求,要满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不断进取,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创新,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做到创新,在教学中树立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学习创新。

二、怎样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

职业道德针对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这个规范中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笔者根据在新疆文化艺术学校教学数学的多年的经验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一)加强宣传,建立监督机制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宣传,让教师明白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哪些行为是违背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还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训,专业的进行辅导和考核,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道德不高的问题。还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监督,要建立严格的监督体制,定期让学生进行评教,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要实行奖惩制度,对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进行奖励对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教师进行惩罚。

(二)自我学习,自我反省

教师自身要不断的进行道德的修养和反省,要虚心的学习,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建议,要自己进行不断的提高和自我反省,防微杜渐,自律修身,熟练运用自我解剖法、自重自省法、自警自励法、自律审独法等方法进行修养。

(三)重视职教,加强培养

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要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师的地位,提高职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加强对职教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职教教师的薪金待遇,让职教教师有动力和信心进行教学。

三、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等职业院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 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普高热”不断升温,严重的影响到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也冲击越来越大。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想站稳 “脚根”,就必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1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表现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证实,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相对国内的职业教育而言,许多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更为全面和完善,在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

从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来看,职业教育的层次多样化,从中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日益增多,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从业人员文化基础、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带来了可能。在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逐渐提高教育的办学层次,由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逐渐往本科专业,甚至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发展,以满足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适应整个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1.2加强基础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教育

国外许多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较为重视学生的基础文化的学习,在扎实技能基础的同时,在教学中强化基础理论学习。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继续进行较高层次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注重现代科技知识的发展与更新,并普遍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教育。扎实的基础教育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灵活运用使得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为国家发展的原动力。

1.3实行课程选修制结构使得课程综合化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社会职业结构的日益变化,许多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完全按照其所学专业就业。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为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使学生具有更广泛的职业适应性,并同时为学生的升学可能提供条件,接受职业教育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各学科之间跨科选修,同时,学校将相近学科合并为一个综合性大类学科。比如通信学科与物理电子学科合并为电子通信科,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职业教育对社会的适应性,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人才,并有效的提高了就业率。

1.4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职业教育定义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其中包括自我谋职技能、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等。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尤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决定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基础知识体系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学习迅速提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才有可能形成,因此国外职业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领先我国。

1.5拓宽办学渠道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采用地区与地区间合作、学校与企业、社区合作等多种层次类型的办学形式来开展职业教育及培训,并积极开展国际职业技术交流和学术交流,广泛吸取友国间的成功经验,进行有效资源共享。这一互利模式已得到许多职业教育专家们的共识,取得多方的资金支持,并且为学生的就业铺好路。

1.6做好职业指导

由于现代社会普及教育年限的延长,大多数学生对职业了解甚少,较缺乏择业意识。象我国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职业教育时,对其所选专业的情况并不了解,大多只是一味的盲从以及听从父母的意愿。因此从中学阶段开始进行的职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职业教育成功的国家在现代学生的中学阶段就建立其职业意识,提供职业信息,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系统地进行职业知道,培养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兴趣以及独立选择职业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不同职业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技能,了解该职业的社会角色,培养学生们的职业意识,增强其学习兴趣,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使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

2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中等职业学校定位不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特色,学生没有竞争力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办学层次,强调理论的学习,忽略实践教学,模仿本科层次的教学,这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缺少了核心竞争力,在学历落后于人的同时,实际操作能力也落后,久而久之,学生的就业率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2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学校在用人标准时往往只注重学历,乐意聘请高学历的教师,却往往忽视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许多刚刚毕业的高学历者并不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得教学过程缺乏生动具体的事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没有兴趣,缺乏竞争力。

2.3教材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较弱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自主编写各种课程的系列教材,市面上关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书籍层出不穷,然而大致内容相差不大。大多教材普遍关注的是理论知识的构筑,忽略了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如何运用相关知识的案例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老师备课的难度,学生往往学完了一门课,感觉空洞无趣,在工作中也会感觉无从下手。

3解决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而我国大概75%左右的工作岗位也由中小企业提供。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就业逐渐成为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毕业后的主要选择方向。针对这一现象以及现有教育制度中的一些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3.1政府应注重宏观调控,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宏观政策这一大环境背景的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予以规范,并在相应的经济上给于充分的支持,比如人才的引进,专业设备的完善,都离不开经济这一大的环境。

3.2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理论和实践经验双重结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导体,无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学校的培养目的是学生的技术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具有完整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很好的联系实践进行理论教学。

3.3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

目前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缺少一本实用性较强的专业书。因此,这需要国家在中等教育领域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突出的教师们共同合作完成一套具有创新性及有效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

3.4以为企业制定人才为目的,以产学研模式为载体

学校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能在许多中小企业就业,因此对于学校而言的理想状态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某家企业的需求,并且解决学生的就业。学校可以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为企业量身定做适用型人才,为企业培养出具有职业特色和理论知识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与企业签订毕业就业协议,优秀的毕业生可以适当解决工作,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达成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卫民.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 骆孟波,尚晓梅.高职教育现状及对策浅析[j].职教论坛,2005,1.

[3] 叶广荃.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与借鉴[j].教育教学研究,2005,6.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问题 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教育素质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为社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过程中得到了健康发展。但毋庸讳言,随着劳动就业市场化改革以及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大规模扩张,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复杂的就业心理,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加之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还未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这种“进”与“出”两头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有不少学校已经步入了窘境。

分析职业教育近几年出现的若干困难和问题,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诸如“普高热”对职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下岗职工增多,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是重要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中职类学校内部,在于中职类学校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不够,适应性不强,很难起到教育的先导性作用。强调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过多突出了教育经济功能,忽视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淡化教育的本体功能。

我国现有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教育对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二、生源规模小、素质差

1.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的社会观念,使得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上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而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

2.地方政府未能真正理解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各县、区、市一窝蜂地办职业培训学校,再加上民办职业教育的介入,瓜分了这块本来就不大的“蛋糕”,客观上导致了招生市场的恶性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各学校招生成本急剧上升,办学规模和效益急剧萎缩。

3.招生难,难招生。各学校都把招生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招生第一,全员参与”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这种做法自然淡化了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就业市场调查等工作,客观上对学校的稳定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专业建设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众所周知要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因此,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其危害有三:一是像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对教学设备和师资的要求很高,投入很大,学校如果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如果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过去财会、电子电器等专业曾经热极一时,现在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闲置设备和师资。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

四、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不高。

由于各学校都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职招生的就业拉动基本形成,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是低薪就业;部分学生经过学校多次安置后,学校不再承担安置责任,学生再就业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毕业生质量不高,二是学校就业跟踪服务不够。从考察情况看,少数学校把弹性学制曲解为随意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的时间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针对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以上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政府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我国教育经费中比重较低。从 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与财政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中央专项资金投入 60亿元,扩大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可见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多。许多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国来借鉴和学习。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应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可以解释为: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有一部分专任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2)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新任教师除应具备规定学历文凭外,还要逐步增加相关工作经历的要求,切实具备职业教育师资要求的比较全面的素质。要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固化、发展滞后的问题;要完善教师职务制度,设立专门的职务系列,制定专项的实施办法,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特点。

(3)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对策。

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出台,国家提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给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但我们还要清楚地看到所面临的重重困难,是困难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且对缓解目前就业压力、教育扶贫、社会综合治理有重大作用。另一方面,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直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就工业化进程而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完全转到依靠人力资源素质和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资本经济增长的影响往往大于劳动者技能和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造成企业注重劳动力价格而忽视劳动力素质,甚至企业在减员增效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出现减技术工用普通工,减高工资用低工资现象。"先培训后就业"和"持证上岗"喊了多年却难以真正执行、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从经济结构上来说。我国是典型的先进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供给相对于劳动需求具有无限倾向。无限劳动力供给是由于工业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引起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结果。同时,人口过剩,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机构改革,也是形成无限劳动供给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现象的长期存在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苛刻的外部环境。从价值取向上来看,受"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文化影响,很多家庭往往把读书当作子女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并不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就业的手段。中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有一技或数技之长的技术型劳动者、无法满足这种读书出人头地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很多学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原因。就当前社会用工情况而言,部分企业用工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大学本专科生干一些职专生也能干的工作。这种"高才低就"现象不仅给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对整个劳动力市场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2、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教育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教育资源不足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当。在我国这种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教育结构环境下,一旦整个教育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教育结构应是在普九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等教育,是注重学术教育,是质重于量的。职业教育应侧重技能教育,使之成为多数人就业的手段。从社会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培养人才应注重大部分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仅仅把有限资金完全用来为培养高级学术人才做准备。

3、近年来,在中等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下,盲目放开管理,无限制补充低水准生源,导致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严重,造成大量的无效教育,从而使得职业教育发展更为艰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结构应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相适应,并不是高水平人才资源越多越好。目前"高才低就"现象就是教育资源无效配置的一种表现。一方面我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中经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工人的比例很低。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中职生就业普通困难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很多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所具备的技能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教育具有间接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招生数量要适应三、四年后的市场需求。而很少有学校或教育机构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预测。更为严重的是,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各自为政,缺乏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使得各学校之间专业设置交叉重复,招生恶性竞争。特别是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各校一窝蜂地开办经济类课程、计算机专业等热门学科,导致低层次人才重复培养,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4、教育质量下滑,招生困难与就业困难互为因果、相互推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就业多少的本身就是社会对目前教育质量的一个总体评价。其主要原因:一是职业学校招生因难制约了学生素质,加上对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相激励机制,造成毕业生质量滑坡;二是大多数学校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技能放在首位,没有突破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其三是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使得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其四是社会力量办学缺乏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质量约束。

二、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给自己正确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课堂。以市场作为检验唯一标准,根据社会的需要组织教学,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

1、中等职业教育要成为失业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基地。从经济角度看,失业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从社会角度看,失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中等职业教育就是要把制约经济发展的失业人员转变为新型的人力资源。解决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从创造就业岗位入手,更重要的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从培养失业者技能入手,实行"开放式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性失业(劳动技能不适应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所产生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永久的市场。我们应学习德国的经验.把失业救济与转业、转岗结合起来,失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否则不能给予失业救济与补贴。

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农村大市场。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把几亿农民培养成懂技术、懂经济的现代化农民,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最大市场。农村教育在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农民上农业学校不举行入学考试,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在市场规律指导下,以培养实际农用技术为主。农业实用技术教育有很大的外在效应。因此,政府应把农科类职业学校当作公益事业来办。

2.、中等职业教育内容要以具体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企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国职业教育采用双轨制,把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其中以企业的操作技术为主。学生在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中,以企业学徒身份学习操作技能,在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以学生身份学习技术理论,一般学生每周四天在企业进行实际技能培养,一天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在学徒期间企业发给部分工资。德国经验对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应把社会引进课堂。香港职业教育一大特色是请知名的商界人士参与策划及组织教学工作,课程的设置总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科专业的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注重操作技巧,使教育与训练结合起来,学生一毕业就是熟练的技工或技术员。香港的人才培训突破了普通教育模式,不图形式,不图"文凭""学历",从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培训实效,真正做到学用一致。大陆中等职业教育应学习香港经验,把社会引进课堂,和市场全面接轨。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根据国外经验,我国应制定法规对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就业前一律实行强制性2-3年职业培训,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一律不得就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延续他们进入就业队伍的时间,缓解目前十分严重的就业问题。

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应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学校要在详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培养方向、数量、质量和时间。实行职业学校办学准入制度,从办学条件、生源情况、师资条件、市场行情等确定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一律实行关、停、并、转。

3、地方政府应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具有很强的外在性,完全把教育推向市场,市场就不能对教育起很好的配置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兼有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双重性,学生为获得个人收益应交纳一定学费,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社会收益受益者,也应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因此,职业教育虽非义务教育,但应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投入。

参考文献

[1]鲍加农: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职业教育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