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 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保有量大量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交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日益严重,很多城市都开始进行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城市立体空间进行充分的应用,从而缓解巨大的交通压力。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对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从而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

1 城市轨道交通中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多方面的特点。在车站里,对快速可靠的监控网络进行建立,同时针对全线建立中央监控网络和监控中心。通过骨干网,连接中央和车站的监控网络,利用分层分布计算机网络对其进行建立。在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的设计中,应满足可靠性要求,确保安全保障系统有效。利用工业监控网络对监控中心网络进行建立,因而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同时,在骨干网当中,也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具有较高的响应性,具有三层结构的特点,从顶层到底层,只需2秒以下的时间就能够完成遥控响应。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具有同一平台、专业子系统互联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对资源共享,实现综合自动化的监控。

基于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传统的多岛分立自动化已经逐渐被淘汰。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整逐渐形成统一化、计算机集成化的模式,基于综合监控软件体系的实现,能够对正常工况、阻塞模式、灾害模式等情况下的系统联动加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当中,具有大资源带宽、良好可靠性的计算机集成我那个落。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和监控当中,可以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应用,例如地理信息系统、车站动态信息服务系统、声讯查询系统、数字视频系统等进行应用。由此可见,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集成性等特点。

2 城市轨道交通中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在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当中,具有较多的交通设备和广泛的分布范围,因此,传统人工操作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需求。因此,对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错误的记录,同时提高运行效率。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自动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监测城市轨道交通全线的实时运行情况,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提升了管理效率。城市轨道交通与人们的安全出行息息相关,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安全,使其更加可靠、安全的运行。此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稳定、高效的运行,防止交通拥堵状况的发生。通过各个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共同作业,能够对交通灾害进行有效的应对和预防。

3 城市轨道交通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 自动通信技术

自动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的应用,自动通信技术是重要的基础。通过通信技术,能够实现传输数据、共享信息等要求。在通信技术当中,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自动通信技术中,利用互联网,能够在不同线路之间交流信息,并且综合控制和管理城市交通线路。同时,利用通信技术,能够提升乘客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此外,在通信技术中,应用物联网和互联网能够技术,能够对自动化设备的接口进行减少,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3.2 自动驾驶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研究和发展当中,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车辆控制运行效率,同时节省大量的人力。在自动驾驶技术中,GPS导航技术十分重要,利用卫星对电子地图进行获取,并利用导航定位系统,将道路等信息加入到电子地图中,利用软件检索规划运行道路,并采用图像、语音等方式进行提示,最终到达目的地。在自动驾驶技术中,自动驾驶列车定位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利用轨道、列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来控制和定位列车。在列车轨道上,从一端将电信号发射到另一端。如果轨道上没有列车,另一端会对完整信号进行接收,从而分析轨道状态。如果轨道中有列车,会使电信号短路,另一端将无法接收信号。因此,通过分析和处理信号,能够监测与定位列车,从而对列车的运行和控制效率进行提升。

3.3 自动监控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包含了很多固定轨道设备、车辆等,应用自动化监控技术,能够更好的控制和监测这些固定设备。在自动监测系统当中,主要包括了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其中,软件设备中包含了图形处理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等,硬件设备中则包含了计算机、采集卡等。通过联系站点分系统、中央处理系统,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及传输数据,从而更好的监控整个轨道交通线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自动监控技术能够进行火灾预警、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环境监测、电力监测等,更好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

4 结论

在当前的社会当中,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交通形式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同时也提升了城市交通体系的立体化、完善化程度。在城市轨道交通当中,可以对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能够更加高效、可靠的监控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使其更好的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纪文莉,洪翔,潘志福,张立东.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S1:39-43.

[2]刘运明,马全明,陈大勇,徐玉明.D-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变形监测领域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4(04):62-66.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69-03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加需要既具备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因此培养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早,例如,英国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教育机构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德国在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技术型大学大都和企业共同设置专业技术研究所、培训机构等,培训机构同时服务于大学在校学生和企业的员工培训,这些培训机构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总之,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非常密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量巨大,以天津为例,根据天津地铁的中长期规划,未来十年内将吸纳至少一万名专业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内外轨道交通车辆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企业,各种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当前,主要由原铁道部所属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相对较少,造成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同时给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对该行业企业的岗位种类、工作特点、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构成等相关研究十分少见,其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求、培养方面,国内无可借鉴样本。面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大量应用,按照现有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于普通铁路运输或城际高速铁路交通,它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客运工作为核心和主体,从客运工作的实施内容来看,这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同时又具有高科技密集的特点,从专业知识角度来看,本科层次的人才更利于企业日常工作。本项目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研究为基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办学条件与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到建设运营,涉及经济、规划、运输、土木、电力、机械、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等10多个领域30多个专业,结合自身情况,通过理论研究和专题总结,我校开办的城市轨道交通本科专业,面向地铁、轻轨、城际高速运营企业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并最终确定了以运营管理为主线,兼具装备应用和车辆维修的宽口径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

1.突出专业特色,明确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行“双证书”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双证书”是指,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突出专业特色,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领域内,从事运营管理、装备应用、维修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在实践、职业能力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学合作教育,使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完整的教育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在企业实践中进行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体系教学平台设置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育模式,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种岗位角色与学生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大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考核领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职业能力是通过与一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像知识那样可以依靠传递甚至是灌输的方式掌握,学校将通过积极引导个体面对职业活动的认知状态、情感状态和行为倾向产生积极作用,影响并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最后,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职业能力的模式与方法,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互补,充分、有效利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3.基于人才培养体系,探索“2+1+1/基础+专业+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过程,将四年的整体学程分为“2+1+1”,即前两年为基础平台和学科平台课程,后一年为专业平台课程,最后一年为实践技能平台课程。

4.服务人才培养过程,健全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弹性学制,建立以学分制管理为主、学年制管理为辅的教学管理制度[4]。充分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实习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体制,不断优化考核目标,完善考核内容与考试改革,提高考核方式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适用性。建立一套为保证专业建设质量的管理制度,学校与共建企业共同实施建设过程监控和管理,完善建设措施,提高建设质量。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0年6月,学校批准在交通运输专业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并于2013年修订为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建设四年来,目前已有08级至12级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学生。其中,08级到10级运营管理专业方向学生已经毕业,11级步入大四。现已逐步构建出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制订特色专业师资建设规划,重点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完善教师引进、培养、管理考核制度;建设有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交流和参加实践锻炼;在制度上引导教师参与科研和生产服务,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2.培养方案修订。在广泛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由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和企业高工参加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的讨论会,为培养有专业针对性的“双证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除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等专业特色课程,还将开办“车站值班员”技能培训,结合学校特色,实行双证书制。

3.实验实训室建设。利用天津市“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全面规划和设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资源,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综合实验室和城市轨道车辆实训室的资源优势,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陆续购进各项实验设备和器材,同时组织团队进行实验设备开发,加强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实践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扩展实践教学平台。(1)参观类教学实践。为提高专业兴趣,了解本地区的规划和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城市自豪感和专业自信心,参观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相关单位。(2)实验类教学实践。为开拓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和对现场工作情况的了解,培养动手能力,经实地考察和多方协调,在相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实验教学环节。(3)实习类教学实践。为了使学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深入了解轨道交通企业及现场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增强岗位意识,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动手能力,实习类教学实践完全在企业进行,教学大纲由校企协商制定,课程由企业工程师进行讲解。(4)产学研平台搭建。我校已经与天津市地铁集团等多家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依托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进行,共同建设国内领先、高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基地,满足120人以上的教学实习实训及企业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四年来,通过对该专业的实际建设,发现了制约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

1.实验实训场地需扩大规模。由于轨道交通实验实训设备的特殊性,即使是按比例缩小,也需要很大的场地。但是就当前情况,实验实训室扩大,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教材建设急待加强。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教材和书籍较少,而其中大多数是高职高专类教材,与我校是普通高等本科类院校不符,与我校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教材更加缺乏。因此专业教材的建设是当前亟待加强的环节。

3.专业师资队伍缺乏。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导致专业教师引进具有一定困难。因此还需要继续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的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注重培养特色,积极树立品牌,更好地为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6-192.

[2]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10):5-8.

[3]薛彩龙.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5).

[4]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技术 发展战略

Abstract: In the coming twenty years, the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speed of our country would have been the fastest all-time. It is vital to constitute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adaptable in the situation of China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agem for a health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attend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ff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the part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middle-long d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research.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out the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agem of our country preliminarily based on the policy, industrials, and technologies etc., through th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of China.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agem

前言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及管理的所有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推动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更可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新的战略发展观探讨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可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发展;在宏观经济方面,更可引导城市布局的合理发展,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症结有:规划体系不健全;系统标准不统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交通设施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整合,管理手段落后;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即通过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得出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策略。

1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1建设现状

综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从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的同步建设,风雨四十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六城市10条线,线路总长共计约318公里,除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近40公里外,其余都是九十年代后修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态势更为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在建线路有8个城市,17条线,线路总长约360公里,共需总投资近1100亿元,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1582辆。而近期报批的几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更是报出了惊人的数字。

分析这些城市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我国今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具有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内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城市中发挥骨架作用;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第二种,具有建成一条线或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始进行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走廊的作用,如: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

第三种,比较多的城市正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例如:杭州、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苏州、青岛、鞍山等城市;

第四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塘地区,正在酝酿建设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广州至佛山,广州至珠海的轨道交通已开始启动。

初步预测到2010年,将要建设1500公里,需要投资5400多亿元,初步估算新建线路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6800辆。这样大的需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1.2技术水平

我国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虽然只有38年的历史,与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较,设计、施工的许多方面并不落后,如明挖法、盖挖法、沉埋法、盾构法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顶直墙暗挖法我国属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及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地铁用的盾构机目前多靠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大跨度的预制块法、预切槽法、微气压法等,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已有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用的设备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研制更新,尤其是通信及信号控制系统仍有差距。建设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差距,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运营管理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国外先进国家每公里地铁管理人员在50人以下,而我国则要使用100-300人。

受大铁路检修工艺思路的影响,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确定的工艺、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浪费。

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仍以大运量的轮轨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

1.3经济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客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城市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与延续,轨道交通网已初具规模,公共交通运量的比重大幅增加。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拉动了内需,使土地增值,促进了沿线的开发,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两个途径,其一为降低造价;其二为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规模大、造价高、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动辄几十个已甚至上百个亿。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总投资的工程费(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预备费等)、车辆购置费、其他费用、借款利息中,工程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60%-70%,车辆购置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其他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借款利息约占工程总投资的4%-8%。降低工程费是降低地铁造价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的优化等措施降低土建费用,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设备费用。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由于各有关单位较为重视,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有的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巨额的投资多由政府负担或筹措,在市场化等方面还应进行探索。

1.4技术交流及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引起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有相当多的设计、施工、车辆、设备制造企业和科研单位、院校积极参与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有国外的咨询公司和一些设计施工企业开始参与和关注我国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大量国内外交流和国外技术考察推动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国外先进的车辆设备和设计施工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

到目前为止,建设部组织编写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测量规范》已批准实施,使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勘察测量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轨道。

2 技术发展趋势

2.1 技术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突出显示以下特点:

1) 由最初的一个城市发展成20多个城市同时建设,引发出对统一建设标准的需求;

2) 由一个城市的一条线发展成网络的多条线,引发网络化带来的规划、客流预测、综合经济评价、枢纽换乘等技术问题;

3) 由单一的传统轮轨模式发展成多种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准备实施的制式已达6种:大运量地铁、中运量轻轨、跨座式单轨、城际快速铁路、磁悬浮、直线电机系统等,引发出对新型交通方式的成套技术研究需求。

2.2大运量、中运量、市郊线多种形式并存,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从上节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线和市郊线的建设越来越多。

我国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为广州到佛山的广佛线,线路总长约34公里,贯穿佛山、南海及广州市区的中腹地带,速度超过120公里/小时。它的建设是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和整个路网的协调性与匹配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定位,即解决佛山组团中心与广州的交通需求为重点,并兼顾各组团内的交通,以城际交通功能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为辅。广佛线预期实现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启动和完善区域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广佛都市区协调发展战略;增加区域性城市集聚效应,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广佛城际轨道交通线在某种程度上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由于它在珠三角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路网中的核心作用,作为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其规划与建设的经验,对后续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线路长度将达一千多公里。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大京津地区等也正在筹划城际轨道交通线。

除城际轨道交通线外,市郊铁路系统也逐步开始建设。如北京正在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连接市区与郊区的(L线)昌平线、良乡线、顺义线、亦庄线等将达160公里。

2.3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展研发

1) 直线电机系统

2003年,随着广州地铁4号线及北京首都机场线方案的论证,直线电机系统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将采用直线电机系统,至2010年,总长将达到107公里。

2)跨座式单轨系统

跨座式单轨系统最多应用于日本,目前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也有应用。在我国首次引进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是重庆市。具有占地面积小、爬坡能力强(60‰)、转弯半径小(R=100),可以因地制宜,穿遂道、爬高坡、沿着江岸翻山越岭运行,非常适应山城的特殊地形。单轨系统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运行时噪声远远低于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75.8分贝。

直线电机系统和跨座式单轨系统都属于中运量系统(单向高峰小时2万人),因其具有曲线半径小、爬坡大、噪音小、造价低的特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3)快速轮轨系统

因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区区域快速交通网正在筹划建设,则速度大于120公里/小时的快速轮轨系统的研发势在必行。

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策略

3.1 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加强宏观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和引导其健康高速地发展,势在必行。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成立国家级的协调机构,重点解决:

1) 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

2) 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建设标准。

3) 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产业投融资政策,指导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

4) 制定相关的法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事业的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5) 依法规范业主行为,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6) 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工作及监督、检查。

7) 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8) 加强产业服务,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实施网络规划

1) 建立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体系,建设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及小运量的有轨电车网络组成的轨道客运系统,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服务,同时为市区边缘集团和郊区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持,并同步实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方便快捷的衔接换乘。

2) 规划应考虑地下、地上、长途、短途、高速、低速、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立体接驳、平行换乘以及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3 促进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

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及新型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的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

技术研发的总体目标是:提升轨道交通的整体建造及技术装备水平;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系统模式体系及标准体系;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及无人驾驶卫星定位控制;建立一整套高度智能化的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建立多数据源的城市轨道交通三维数据库;建立便捷、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交通体系,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方式,并带动相关经济及产业的发展。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重大技术研究

1) 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

2) 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及标准体系研究。如车站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研究的内容集中在车站的组成内容、车站设计理念、车站合理规模、新型施工建造技术研究等;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乘客信息管理技术;

2、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环保、安全、节能、经济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立成套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重点研究:

1) 直线电机成套技术系统;

2) 导向式轨道交通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车辆、轨道结构、电机、感应轨、供电轨、供电和配电、列车自动控制、通信、自动检票系统、站台屏蔽门、运营、养护维修等内容的匹配与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3、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施工装备技术和运营装备技术。包括新型车辆制造技术;列车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法及装备研究;新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装备研究等。

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综合研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反应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保证轨道交通乘客安全。并能对突发的事故,尤其是恐怖性事故提供紧急疏散预案。

5、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控制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必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甚至提升当地环境的品位,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架及地面线景观、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等。

6、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

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拓宽多种投资渠道,研究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3.4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功能、运量、经济实力、城市环境特点,确定线路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3.5 进一步实施设备和国产化政策,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引 言: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城市轨道交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独立性、封闭性的特征,并且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较更加安全可靠,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运输量大、设施设备科技含量高。这样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一定要注意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

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意义

1.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符合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过去,由于行车人员工作失职、设备故障、乘客安全意识不强等造成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因此,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乘客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等,以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无污染、噪声小,符合社会环保要求;二是安全性好、便捷,符合出行者的需求。

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有益于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生产中的应用。把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安全信息化、装备机械化作为保障安全、发展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以安全为轴心、以生产为中心、以管理为重心、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方略,促进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的同步提高。

1.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直接关系乘客安全。它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又是城市拥有良好交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

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

防患于未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代名词,然而,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恰恰缺少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工作,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在我国的诸多城市中,其已经建立了轨道交通,以带动城市交通的发展,但是,其在交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进行预防和监督,没有使许多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的状态,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甚至是威胁到了城市的居民的安全。

2.2 责任机制不完善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机制不完善,尤其是在责任监管工作中,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负责人只注重自身的责任,或者是只注重相关领导者的责任,其却忽视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落实,没有将责任机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导致责任机制的不健全,甚至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责任机制落实不明确,责任机制不健全,将不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碍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全面化管理。

2.3 技术支持不足

技术支持不足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技术支持不到位导致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安全监督需要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时候有一定的技术支持,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坚实的过程中,其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但是,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异,无论是在交工建设之前的勘察工作,还是在工程的设计工作,乃至是施工及其运营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其还存在这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落实,有针对性的提升我国安全监管的力度,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体现。

3.1 强化安全监管

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监管工作是十分必要,其需要在不同的侧面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安全问题成为人人关注、人人重视的问题,避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第一,要强化事前的预警和管理,即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时候要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详尽的规划和预案,使预案工作尽可能的完善,这样就能将许多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事前的安全预防和监管是促进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基础环节。第二,强化事中监管。强化事中监管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监管,纵然有完善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安全监督也不能够百分百的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要针对安全问题的发生过程进行监管,当安全问题引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快速安全处理,使安全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3.2 强化责任机制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其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这就需要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地方,强化责任机制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所需要做的第一步。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落实责任机制需要体现在众多地方,比如说在线路运营管理中要体现出责任机制,在生产作业中体现安全责任意识,我国需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将责任机制落实到实处,展现安全管理的切实性和可行性。

3.3 强化技术支持

强化技术支持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又一个方面。首先,技术支持要体现在工程的建筑方面,即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体现技术支持。比如说在工程的设计上、工程的建筑上等都需要强化相应的管理,这样就能使的城市轨道交通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运营。同时,在监督管理上要强化技术支持,即建立相对完善的技术网络体系,使有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一切工作都纳入到其中,使之形成一种完善的网络体系,这样就能够在全面的范围内进行监管,使其得到良好的运用和拓展。第三,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掌握和操作能力,使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能够精准的掌握相关的技术,带动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

3.4 加大对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作为轨道交通的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设备运行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并结合人体疲劳周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经常对司乘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掌握危险时保护乘客减少伤害的技能,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地组织乘客疏散。

3.5 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

作为乘客,应该增加有关安全、文明使用轨道交通的知识。例如,在车厢内发生意外的事故时,处于第一现场的乘客应该及时阻止事故的恶化;在事故发生后应听从地铁广播和工作人员指挥,紧张有序地离开事故现场;平时应多注意站厅站台上的各种安全标识。

4 结束语

综上,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具备安全管理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相应的改革措施,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能够在相应的技术支持下得到合理的完善,尽可能的展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城市管理之间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袁大军.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5).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科学发展观 BDOT 模式 探讨

轨道交通以其安全舒适、快捷高效、节能环保而成为大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1]。发展轨道交通是一种“战略节约”[2],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服务年限长,可以说是百年大计,其规划、建设与运营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深圳市规划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由15条线路组成,总长365km。深圳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正线总长为21.8km,总投资115.53亿元,由1号线的东段和4号线的南段组成。一期工程于1998年5月获国家正式批准立项。1998年12月底,一期工程试验段动工建设,2001年3月全线开工,于2004年年底建成通车。在2004年底完成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近中期(至2010年)即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将建设1号线续建工程、2号线、3号线、4号线续建工程、11号线5条线路。线路全长120.7km,总投资370亿元左右[3]。

1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第6篇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是轨道交通安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安全检测系统,给出工作原理和技术方法,并对安全检测系统的结构原理、技术实现和设计特点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

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系统;技术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大力发展,建设速度惊人[1]。自1969年我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通车后,城市轨道交通在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相继建成和投运[2]。到2014年底,我国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已达22个,线路101条,长度3155km。在营运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日均客流量已超过100万[3]。在上下班和节假日高峰拥堵时,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安全、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之一。在不断增长的城市大客流量面前,城市轨道交通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和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给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安全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4]。目前,不少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建筑安全问题和地面沉降、地质裂缝、地洞等地质灾害及其次生问题不断发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5]。事实上,自地铁诞生之日起,地铁建筑支护检测和修补便开始了,地铁对环境和建筑的危害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充分暴露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建筑环境安全和控制措施的不足,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等新问题和新技术进行长期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

从结构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主要由地铁站台和地铁隧道组成,属于典型的坑道节点式构造[6]。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铁道工程和铁路隧道工程方面的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7]。其安全要求包括结构强度、结构功能和结构可修复3个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是通过测量和巡查,对地下工程建筑的主要参数进行监控,经过评价指标分析进行安全等级评判[8]。其目的是通过测量,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包含有环境和人为这两个方面。综合以上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结构安全检测的内容主要有:(1)断层;(2)裂隙;(3)剥落;(4)渗透水;(5)变形和位移。检测方法采用传统的定期关键点巡查和结构工程仪器直接接触式离散测量,从而形成报表制度。

2安全检测系统设计和工作原理

2.1安全检测系统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主要由车地两套独立计算机装置组成,以完成对地下工程建筑结构支护围栏两侧涂覆黑白色带图像和位置进行检测,对拱顶自然结构状态进行检测,以及对地面为拱桥轨道结构状态进行检测。车辆上安装下位机和上位机两级计算机装置,通过串行通信进行数据交换。下位机由嵌入式系统组成,完成测量传感器的信号处理;上位机由工控计算机组成,完成操作、输出、显示、监测测量结果,并进行管理。地面车站计算机装置实时执行操作和管理,完成检测、统计、分析和报表。

2.2安全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CCD传感器获取被测物体的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在图像处理后完成对被测结构的测量。一般图像只能进行2D测量,此处采用视觉自动聚焦技术就能够进行2.5D测量。视觉自动聚焦技术是采用自动聚焦判别函数对高度不属于同一平面上的两点进行精确聚焦,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两点间的距离。通过CCD传感器获取被测结构图像的模拟信号,经过车载下位机进行A/D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到计算机,然后由图像处理手段对图像中需要测量的几何图元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被测结构的非接触测量。图像处理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图像获取、图像滤波降噪、图像增强、图像边缘定位、特征定位、图元拟合、图元计算等。

3安全检测系统技术实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计算机图像检测技术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并按照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定,采用车地无线通信系统[9]。

3.1硬件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在车载下位机中的测量模块采用嵌入式系统检测单元设计方案,主要是考虑了系统模块化和可维护性。由于图像处理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检测单元中的传感器选用CMOS型CCD,代表性产品有USB摄像头。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现有单片机、DSP和微处理器3大类,此处采集和处理的均为实时彩色图像,故采用微处理器,其典型产品有ARM系列多个品种可灵活选用。视频数据采集和图像处理可采用Linux软件实现,对处理后的压缩图像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通信标准由规定的接口完成即可。最后,视频图像传送给车载上位机进行实时的显示和控制。

3.2软件技术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要求,安全检测系统在软件技术方面需要具备完成图像处理的功能。在图像产生、传输和变换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图像与被测结构之间产生差异。这给从图像中提取各种安全信息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对CCD传感器得到的图像要进行各种处理,以降低噪声干扰。常见的图像噪声包括光学成像及采样过程中常会出现的混叠噪声、插入噪声、抖动噪声、电子噪声等。而且边缘的检测和提取往往对噪声较敏感,因此首先需要对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处理。数字图像滤波器有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线性滤波器对高斯噪声有较好的平滑作用,但对其他噪声的抑制效果较差,而且会出现模糊边缘。在非线性滤波器中,中值滤波器在过滤噪声的同时,还能较好保护边缘轮廓,对消除孤立点和线段的干扰十分有用,特别是对于二进制噪声尤为有效。这就特别符合几何测量中对边缘定位的需求,因此安全检测系统选用中值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降噪。由于要测量物体轮廓边缘的几何信息,所以图像边缘信息提取的好坏就显得尤为关键。一般物体和背景具有较大的对比度,反映在图像上就是物体和背景的灰度差别较大,图像直方图将呈现较为明显的双峰型,所以安全检测系统采用阈值法实现图像分割。

4安全检测系统设计特点

4.1模块化

由于嵌入式器件的整体功能越来越强大,嵌入式系统模块化设计、组装、调试和维护技术已经非常完善,技术人员通过专业学习可以快速掌握和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现场应用中,各级子系统大量采用嵌入式系统完成模块化功能的实现。

4.2集成化

现场检测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必然是高度集成化。对于日益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从横向上考虑,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各个子系统数量不断增加,遍布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子系统;从纵向上考虑,各系统都有向下层深入的趋势。因此,多子系统构成的安全检测系统不仅能够实现车站级集成,还能够实现现场级集成,甚至直接到各检测传感器上。

4.3网络化

在一个城市,一般都存在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这就要求把不同的线路资源进行网络化处理。从单线路的检测系统向路网级检测系统发展,是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检测,可以采用线路、车站、车辆为层次单元,组成相对完善的网络结构,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和适应轨道交通网络在不同层面上的需求。

5结束语

建设准确实时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系统有助于节约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筑安全检测系统技术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和集成的特性。本文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建筑结构安全检测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块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计算机图像检测系统模型,详细介绍了其安全检测系统的设计思想、基本原理、技术实现和技术特点,对进一步技术开发和设备升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0):1945-1956.

[2]刘伯鸿,李国宁.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刘伯鸿,李国宁.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及集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周晓军.地下工程监测和检测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张开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朱沪生.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0):1-5.

[8]吕培印,廖弈棋,罗凤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21(5):37-40.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70

0 前言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其安全验收评价体系的完整性能够发挥对运行风险的评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因此,要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的现状,依据评级标准和规范,采取有效的方法,健全评价体系,促进轨道交通的正常使用。

1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现状的概述

当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评价具有完善的标准,评价方法比较先进。在我国,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安全评价制度、验收方法、标准等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很多城市轨道交通路线都是按照其行业内的标准开展评价工作,但是,鉴于建设强度较大,安全事故不可避免,造成巨大损失,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为此,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验收,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标准的规范[1]。

2 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意义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验收评价,主要应用在项目竣工、运行正常之后,对建设的项目运行之后存在的危险因素、安全隐患等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还包括对相关设备实际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评估,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应对决策。也就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目的是大幅提升项目建设的安全程度,将预防工作作为主要目标,贯彻其中,为安全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以安全运营为根本目标,形成相应的安全预防和补偿对策。

3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项目的介绍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其安全评价项目主要包含:对危险因素的辨别,对危害程度的预估,对关键性隧道火灾计算模式的评估,对项目安全性的评估,对工程整体安全性的评估,对地基稳固性的评价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中,主要内容是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和程度的介绍,包含对土建工程的检测和评估、对外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安全事故应急模式的管理评价、运行的数据分析、设备的安全评估等。在具体评价工作开展之前,可以参考相关行业规则和标准。但是,在当前,我国尚未形成针对此阶段的评级标准和规范,需要将诸多内容包含其中,如安全管理的评估、安全设施的评估等。对于运行安全状态的评估,主要是设备、外界环境等基础性评价,辨别危险和隐患,建设行车事故发生率,提高风险预估能力。

4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模式的介绍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的评级工作,要重视方式方法的研究。(1)借助统计分析的方式开展工作。对于这种模式,主要是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建设方索提供的信息和资料,仔细统计轨道交通在运行之后所出现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对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预测和评估后期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结合实际,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2)付安全检查表法的介绍。这种方式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安全技术,同时管理和实战经验丰富,要先行进行设计方案的建设,全面分析设备、作业等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夯,形成针对项目、设施等的安全评价,是由诸多清单、表格等构成。在安全检查表中,其所参照的标准和规范都是经过专家的讨论和论证形成的,应对此严格遵循,以此为依据,进行安全预防措施的制定,对安全问题、风险隐患进行核查。

(3)对计算模拟评价方式的介绍。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计算机,采取精细的网络核算模式,主要对象是典型的车站人员疏散,进行模拟评价,另外,在实际验收评价中,全面分析车站突发性大客流的情况,对人员安全疏散情况进行检查,检测其疏散通道、行车的组织、安全出口等的标准进行核实,需要保证发生特殊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进行撤离[2]。

5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流程的介绍

(1)对前期准备阶段的介绍。在这一时期,需要组建专业的评估专家队伍,确定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包含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资料的整理、实地调研,同时,要明确安全风险的等级以及能够接受的程度。

(2)对安全验收评价计划进行编制。这一阶段需要以准备时期为依据,对运营之后的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别,借助法律法规,形成相关的规划、验收评价进度表。

(3)对现场检查阶段的介绍。这一时期需要组织专家评价团,结合计划,对现场进行调查,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状况、条件等进行验收评价。

(4)对有害因素的分辨。要应用先进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对系统中的设备设施、装置等重要安全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和辨识危险源。

(5)对评价单元进行划分。这一时期内,要进行单元的有效划分,根据是法律法规的适合性以及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实现设备设施的适合性与有效性,提升人员疏散和应急的有效性,同时,要保证辅助设施的配套性,营造环境的安全性。

(6)对定性定量评价阶段的介绍。定性定量评价在整个流程和环节中作用明显,结合安全验收评价计划的标准和目的,评价城市轨道各个系统、防爆设施等安全性,重视对突发状状况应对能力和管理的分析和评估。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结合评价的最终结果以及相关意见,形成合理的建议措施,同时,需要结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可行性。

(8)形成安全验收评价结论。要对系统的安全运营进行明确,保证遵循相关法规法律,对系统的危险进行界定,明确风险程度,一旦达不到要求,要进行补救。

6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是,鉴于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在技术和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重视安全验收评价工作,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电力调度、行车调度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面对拥堵迟缓的交通状况,人们更青睐于方便快捷、安全准时的城市轨道交通。如今,很多大城市都逐渐改变当前的交通状况,努力将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主要的公共交通,以此来改变城市的交通状况,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其可靠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调度出现了问题,轻则影响市民出行,重则发生严重事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要统一的综合调度系统来完成城市轨道交通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和供电一体化的调度力度,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主要包括了电力调度系统以及行车调度系统,其中电力调度系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生命线,它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供应提供综合调度策略,行车调度系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脑,它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控制提供综合调度方案。

2.1.供电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主要由主变电站、降压变电站、牵引变电站、馈电线、接触网等部分构成。其中,主变电站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城市内110KV的输电高压降成35KV高压,并将其配送至轨道交通沿线的各个牵引变电站,同时为了确保主变电站的可靠性,为主变电站安装两路以上的进线电源,以防止供电事故发生而影响一、二级的负荷供电。一般的主变电站110KV进线端接线方式分为环进环出线路的变压器组接线方式和线路变压器组接线方式,通过两路不同源的110KV进线接线方式,确保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可靠性,同时也维持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调度的灵活性。而主变压器的35KV的输出端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的方式,通过馈线开关直接配送至牵引变电站。

牵引变电站主要作用是将主变电站配送的35KV高压通过降压整流编程1500V的直流电,并通过馈电线接其传送至接触网,为轨道列车提供电能输出。为了确保城市轨道列车供电可靠性,两个车站区域之间都会建设一座牵引变电站,如果局部牵引变电站发生故障,其他的牵引变电站也可以实现跨区域供电。一般的,从主变电站到输出到牵引变电站输入采用的是两路35KV输电线,采用单母线环进环出的接线方式,而输出端则为1500V直流的单母线接线方式,引入4台直流高速开关以及楚王隔离闸刀,从而将电能输入上下行的接触网内,为城市轨道列车行驶提供电能输出。

2.2.信号系统

城市轨道列车能够安全可靠、准时高效地行驶和运营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它是实现行车指挥、列车运行以及管理自动化的基础设备,也是构成现代化智能综合调度系统的重要标志。只有一个安全完整高效、具有自动化水准的信号系统,才能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短距离、高密度的不间断运营。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信号系统是计算机实时控制的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 System)系统,它集合了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于一体,是城市轨道交通高度现代化智能化的体现。ATC系统包括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以及ATO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从而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自动管理、自动控制、自动监督。其中ATP(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主要由车载测试、测距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以及列车紧急制定系统等构成,从而通过测速测距设备实时采集列车运行速度以及与前方列车的距离,进而判断列车此时最佳的形式速度,配合紧急制动系统与数据通信系统,实现了列车之间的间隔保护以及列车最高形式速度的防护,避免严重的事故发生。ATO系统又称为ATO车载单元,列车车载单元与ATP系统相连,通过直接从列车车载单元接受工作数据来对列车进行控制,通过与ATS系统相连,接收地面信息,根据实际的线路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列车驱动和制动曲线,从而实现了列车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驾驶。ATS系统通过信息采集设备,对列车的运行状态以及线路设备的占用情况进行实时显示,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提供动态信息,从而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实施监督控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会朝着网络化、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系统更加先进可靠,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调度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力调度系统和行车调度系统,控制中心就可以对全线的城市轨道列车进行统一管理和指挥,从而实现对城市轨道列车的运行、电能供应等方面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城市轨道交通的控制中心的调度工作主要包括电力调度、行车调度以及环境调度。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供电系统内的电力监控子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全线的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控制和监控,当供电系统发生异常或者事故警报时,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实现对供电设备的现代化、自动化的调度,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行车调度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综合调度系统中的信号系统,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信号系统的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计算机,即可完成对列车进入控制区、运行、出站、停靠等城市轨道列车行驶的调度指挥工作。环境调度主要是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对车站内的空调、电梯、安全门、排给水、照明等设备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进而为轨道交通维护是以的温度、适度环境,为列车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4.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系统主要是基于轨道列车的供电系统和信号系统,来为城市轨道列车提供综合调度,通过对供电系统的主变电站、牵引变电站以及信号系统ATP、ATO、ATS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控制和指挥,从而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高效、准时可靠的城市轨道交通。

参考文献

[1] 廉铭,江志彬.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10)

[2] 张学兵,俞太亮,李广刚.地铁列车运行调整策略选择与制约因素分析[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05)

[3] 刘炜,李群湛,陈民武.城市轨道交通交直流统一的牵引供电计算[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