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浅谈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规划管理体制;规划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城市规划主要是指对城市各项资源优化配置,使其更加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进程的整体实施进程[2]。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计划经济体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主要是将国民计划经济落实到生产生活中。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1978-80年代末),其目的主要是指导城市体系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该段时期的城市规划管理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本框架和发展规模。第三阶段为经济大发展时期(80年代末以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规划的地位和作用都得到了提升,规划开始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管理的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就我市规划管理工作而言,问题与成绩同在。纵向比,我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城市功能相对完善,有效的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但是横向比,城市管理工作还跟不上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严重制约了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品位的提升。作为规划管理工作人员而言,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本文以芒市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解决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思路,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1芒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规划管理理念、规划管理手段与时俱进,但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芒市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1、私人建房纠纷多。由于历史原因,芒市小宗地私人建房现象较为普遍,私人建房的在日照、建筑界线退让、建筑高度等问题上的纠纷也接踵而来[3]。

2、城市风格不突出。与很多中小城市一样,芒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迅速扩张,但是城市的建筑设计粗糙,建筑之间不协调,建筑风格不够突出,阻碍芒市走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3、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旧城改造的规划粗糙,基础设施更新不完善,这些举措给城市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是芒市城镇化道路长期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暗痈。

4、规划编制不能达到100%覆盖芒市城区。我市的西部新城、以及旧城区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城市道路、给排水、绿地系统、环卫、芒市机场净空保护规划等与《芒市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的专项规划尚未编制[3]。

5、虽然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城市的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资源相对困乏,城市职能不够完善,城市品位有待提高。

6、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短视城市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城市建设对经济的提升作用缓慢,规划跟着建设走的现象仍旧存在。

2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

上述不良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如下:

1、规划管理工作自身的局限性。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无论是作为城市决策者的官员还是掌握着专业知识的专家或规划师,都无法摆脱自身角色的局限性。因为城市规划不仅专业技术要符合科学规律,还必须考虑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及实施的可行性[4]。

2、受现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局限。一方面是违规建设的查处程序有很多不足,从立案、调查取证、告知、申辩、做出处罚决定、处罚决定书的送达到听证程序,时间长,流程复杂。有些程序还没有履行,违法建设行为早已形成[5]。另一方面,由于市情的特殊性,例如私人建房等问题,在规划管理过程中,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条例作为执法依据。

3、规划缺乏严肃性。由于规划多变,导致了人们不把规划当回事,不批自建、少批多建、先建后批、擅自扩建和不按规划要求施工的现象存在普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芒市特色城镇化的进程,直接影响了芒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4、规划编制专项资金不足。目前我市规划编制、测绘等费用仍有部分欠款,导致后续修建性详细规划无法按期进行,影响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进展[3]。

5、缺乏有效的城市管理手段。城市规划管理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宏观失控、微观越位。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城市建设的具体项目上去了,陷入了开会、协调、纠纷、批项目等繁杂的业务工作中,对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研究、宏观规划参谋决策、综合服务和综合调控协作工作重视度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主题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大多还是人为进行操作,没有形成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模式;同时城市规划的经费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技术管理工作人员不足[5]。

3解决问题的思路

3.1加强规划档案动态管理,用成熟的规划理念引导城市发展

首先完善规划管理档案,加强城市规划执行的后续跟踪及服务,建立规划执行影响的追踪档案,明确影响因素,综合各方意见,科学评估及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城市规划,为芒市城市规划管理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其次无论作为城市规划的领导者,还是城市规划的实际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学习和研究,学习借鉴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和科学成果,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考察分析剖析其他城市规划的经验开阔眼界,丰富城市规划的理论和经验,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提高精品意识;再次应用经营的眼光规划城市,强化城市的特色,形成高品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塑造城市品牌。

3.2要坚持因地制宜,保证循序渐进

城市规划要量力而行,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规划目标,对一些重大问题,要进行综合调研和讨论,不能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资源占用大,能源消耗多,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我市的城市规划应将节约、集约的原则作为制定规划的中心,形成合理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结构,并不断提高城市发展将来会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及时缓解矛盾,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3.3丰富规划管理手段,提高规划管理效率

城市的有序管理不仅需要人治,也需要技术手段的辅助。利用GIS、GPS、RS等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城市各类信息,不仅是编制各类城乡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智慧城市的开展奠定基础,促进政府部门完善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变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3.4完善规划法规,健全规划法规体系

地方性法规不完善造成规划权威性受损,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6]。,同时注意运用法制手段维护城市规划及其管理的权威,将城市规划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市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最终组成严密的管理体系,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7]。

3.5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健全规划管理机构

加强规划的管理,应理顺当前的规划管理体制,成立单独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纳入政府系列,统一行使规划管理权,以便更好的为城乡规划提供组织保障,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发挥区域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8],同时根据城乡规划管理需要,把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9]。

3.6在城市规划中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城市规划是对特定资源进行再分配的过程,而这部分资源的分配公众有权也应当积极参与。如果不能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以政府意志为代表的规划很可能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进而容易激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给人民群众以最大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了解规划、参与城市规划。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实行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要加强规划运作的监督机制,实现规划实施的全社会、全过程、全覆盖监督;要加强规划法制建设,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规划法规和规章,保证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提高科学性,最终保证城市规划全民参与实施,这也是构建和谐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4结语

新时代的规划管理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我们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目前我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解决思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促进规划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推进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紫燕,等.浅析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2]张刚刚.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3]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管理股2013年度工作总结

[4]仇保兴,等.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徐得程.浅谈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建材与装饰.2013

[6]张晓旭.走法制化道路 加强尝试规划管理.中国建设信息,2010,(01) :56-58

[7]施凌凯.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域对策探讨.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

浅谈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范文第2篇

题目:浅谈物业管理中的停车问题

目  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Ⅴ

正文  …………………………………………………………………………………1

一、停车难问题的原因分析………………………………………………………2

二、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想法和建议…………………………………………3

(一)合理规划停车位………………………………………………………………4

(二)发展公共交通…………………………………………………………………4

(三)加强小区停车管理………………………………………………………5

三、结论………………………………………………………………………………6

参考文献…………………………………………………………………………… 7

摘 要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各个小区内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而由停车位导致的纷争也越来越多。好多小区里还没有划停车位,车进了小区想停到哪里都行。没有建设停车场的小区,楼越盖越多,车也越来越多,有的家庭有多辆车,而停车位远远不够,肯定要出问题的。停车难已成为物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认识和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为了减少因车辆停放而引起的争吵、是非、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停车,物业管理,交通。

正 文

现在社会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各个小区内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而由停车位导致的纷争也越来越多。好多小区里还没有划停车位,车进了小区想停到哪里都行。没有建设停车场的小区,楼越盖越多,车也越来越多,有的家庭有多辆车,而停车位远远不够,肯定要出问题的。停车难已成为物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认识和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为了减少因车辆停放而引起的争吵、是非、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在城市,停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大多数人头疼的问题。“汽车易买,车位难求”、“有车才知停车难”,这是许多有车族发出的由衷感慨。但是,停车难问题对于物业服务行业来说却是一个好机遇,可以开发小区里的空间来增加收入。

一、停车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市场的消费环节,同时也是房地产开发的延续和完善。物业管理既是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化城市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种种原因,停车难却成了物业管理的最头疼最辛苦的事。[1]

造成停车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私家车数量快速增长,是导致目前停车难的最直接原因。近年来,普通汽车的销售价格有向下走的趋势,花3~6万就能买一部汽车。汽车厂家制造的数量逐年上涨,销售量也上涨。

2.人们的停车需求增高,使配套建设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我国作为配套建设的车位供给,很难追上这个速度,因此造成了供需脱节。截止2010年底,上海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0万辆,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数量巨大的外地牌照汽车和过境车辆。据估计,到2015年,上海本地牌照的机动车将达到360万辆。完成同样增量,东京用了12年。每净增100万辆私人小汽车,需要增加停车面积达30平方公里,对于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停车位的捉襟见肘可见一斑。根据规定,上海小区停车车位的配置率不得低于1:0.6,但目前,不仅有大批做不到这个配置率的老式小区,就连新式小区,也难以满足愈来愈多的私家车的停放需求。[2]

3.公交服务短缺,上海是全国公共交通最发达的城市,有千百条公交线路,13条已建成和数条规划中或在建的地铁,但仍有许多市民选择自驾车出行,这不光是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从一定程度上,这也反应出城市公共交通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3]

4.停车位配套建设标准和实践的缺失与滞后,是造成停车难的又一原因。目前我国关于停车规划的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是颁布于1993年,修订于2002年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1993年之前建设的所有房子,包括平房以及老旧高层建筑,都没有停车配套的规范,车主只能“自谋出路”。而能解决大量汽车停车问题的立体式车库、地下车库,哪怕在市中心也难得一见。供不应求,一位难求。[4]

5.物业管理不到位。从小区管理来看,还存在引发小区“停车难”的因素很多。具体有:车库建设、销售不规范。开发商在小区建设中没有按规划指标建设到位,已建成的车库,大多也没有完全出售,处于空置状态,因为车位,车库比车价还贵,大多数人负担不起,宁可在路边停车或者盲区乱停。还有,停车收费不够合理,年费,月费,临时收费,对不同需求的人来说,不能完全满足。再有,物业管理人员碍于面子对于乱停车辆的车主没有制止和正确处理。

6.有些车主因自身经济条件好不遵守停车规则,随意停车,造成交通拥堵。

总而言之,造成了目前停车难问题是多方面的,这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控和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及配合才能彻底解决。

二、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想法和建议

有为一位上海市市政协委员经过认真调研后,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3点建议:第一,利用时间差开放一些商场、机关、单位的车位出租;第二,开放部分路段晚间免费路边停车;第三,停车位不达标的建筑物不准开工。目前这三条建议已全部被采纳。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位委员的建议再结合及不同城市的条件和特点,将停车难所带来的问题减小的最低程度。

(一)合理规划停车位

不同的城市土地资源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资源的大小合理规划车位,资源紧张的一二线城市可以开发地下停车场和立体空中停车场,在有限的土地面积里开发出尽可能多的车位,已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还可以划时段根据停车需求,将路边的空间有效利用,这不仅能让临时停车的车主有位可停,也节省了车主的时间。对于三四线城市,土地资源比较宽裕,可以建议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合作筹划和合理布局,尽可能多的规划车位,完善住房需求,这不仅能吸引购房者的心理需求,也让我们的小区生活更加和谐稳定。也就是说因地制宜,合理多元,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发展公共交通

发展公共交通能够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例如有些发达城市,由于车辆多,行人多,高峰期拥挤不堪,而公交线路的配置也不尽合理,造成了公共交通没能发挥最大作用。再有公共交通的成本过高,对于每天上下班的市民来说,消费不起,而有消费能力的市民却一人多车,浪费了有效的社会资源,给交通带来了压力。

(三)加强小区停车管理

1.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应发挥其最大作用规范制度,划分停车位,控制外来车辆随意停车,不得对外销售车位造成小区内部人员无车位而停的混乱现象。

2.凡购买车位的业主不能擅自改变其功能用做其他目的,例如作为住宿或仓库及堆放杂物,给小区环境带来污染,还占用了公共资源,给他人造成不便。

3.小区物业公司要加强对小区停车管理制度,结合实际,配合业主,对小区车多库少的实际情况,对小区道路进行合理划线,提高小区车位利用率,还要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真正做好小区车辆通行和停放秩序的管理。

4.而对于部分小区停车场租金、售价太高,业主宁肯停在小区的道路上也不愿意在地下车库停车,物业管理部门应和开发商配合将道路停车收费标准提高到与地下车库相近或相同的水平,利用经济手段将停放在地面道路的汽车导入地下车库,从而达到取消道路乱停车,归还道路给人民,也不再影响消防通道的正常运行。

三、结论

只有真正解决物业管理中的停车难问题,我们的城市交通和经济才能得以高效、绿色的发展。在小区建设上应当合理地配建停车设施,减缓停车难的问题,对已有停车场改善环境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降低车位价格和租金等。只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停车问题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并针对已经存在的停车难问题,有效的改进和处理。我相信,社会停车难的问题会得到改善,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配合。

最后,我呼吁全社会,“创城”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美好的城市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为环保、低碳生活增添一笔绿色。

参考文献

[1] 刘汉鑫.大城市停车难问题亟待解决 [J]. 汽车与社会,1998,9:34-36.   

[2] 仝保军.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初探 [J]. 山西建筑,2004,2:51-52.

浅谈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字: 村改居;文化生活

一.背景与问题的缘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城中村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已经不适应发展的要求,阻碍了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村委会也因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适应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在国家"十五"计划把城乡结构调整作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在实现城乡经济互动政策的推动下,"村改居"工作开始在其他地区的城中村广泛展开。沿海地区的一些发达农村,由于工业化的带动,已经发展到了城镇的水平或者接近于城镇的水平,也进入了"村改居"之列。

东莞市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沿海地区之一,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飞跃,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东莞奇迹"。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和生态绿城的发展目标,东莞从2002年10月开始在东城街道办事处开展了"村改居"试点工作。2003年8月,试点工作又在市中心区范围的莞城、南城、万江等三个街道办事处铺开,62个村委会全部改为社区居委会。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从2004年5月起在八个中心镇全面铺开"村改居"工作。至2008 年4月底,东莞已有约1/3的村完成了"村改居"。整个"村改居"工作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社区转型中包含着文化转型,而文化转型的价值目标是构建社区和谐文化,提高居民的现代化素质,正因如此,"村改居"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中国"村改居"都有它们的一些共性,为了研究方便以及使提出的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笔者以东莞东城区"温塘村"为个案进行典型分析。笔者根据在东莞市东城区温塘社工服务中心将近8个月的参与观察,了解当地村改居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从微观的角度,也就是从现时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专业性方面去分析研究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现状,来分析如何以社区为平台来作为具体的实践途径提高和改善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二、 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文化生活设施及场所供给不足

居民是否可以进行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就是社区能否提供有文化活动的设施及场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过于重视地方经济的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是GDP 指数,片面理解"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成抓经济建设"一手硬",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直接导致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温塘社区建设的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场所)主要有公共图书馆、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室(主要是老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公园等,这些总量供给不足的社区文化设施和场所,它们的建设规划也未能满足居民的需求量和需求特点。温塘有户籍人口约9680人,外来流动人口5万人左右。而只有1个文化活动广场,3个公园,1个小型图书馆,3个老人活动中心,2个较为正规的公共篮球场,这就显然不足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2.居民日常文化生活缺乏

近年来,社区居委会积极采取措施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内的部分企业用工单位也结合实际配合居委会为居民举办一些文化生活活动。但目前居民文化生活场所覆盖面不广,活动形式值得探讨,检查走过场和形式主义还突出存在。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走访调查,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居民的日常文化活动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看电视,而老人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则为打牌--"麻将"或者"游符"(东莞本地的一种纸牌)。仅有在传统节日才会有戏曲庙会等大型活动,像在2010年恢复已经停办60年闻名莞邑的温塘"北帝诞"游会在2012年也由于响应政府"节俭"的号召改为每两年一届,活动内容也简化不少,仅保留晚上的曲艺表演。

3.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

目前,温塘社区有相当大的一部份是中老年,根据以往的很多调查资料显示,再加上笔者的实证调查表明,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村改居"居民具有比较强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的,有相当强烈的意愿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诸多因素--主观上的因素包括"村改居"农民上田后的适应性等的影响,客观因素上经济和时间的限制等,致使此部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意愿并未能转化为实际的积极参与。例如在文化广场和文化公园中,晚上的打篮球和广场舞等活动,主要是以外地人为主,少有本地居民的参与,而主要是以旁观者自居。从这些情况也可以看出,外来工与本地居民的融合问题也是改善"村改居"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重要考虑因素。另外在传统文化活动中,传统曲艺唱戏是原农村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戏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加上当代青少年居民通过在外受教育、工作或者利用现代化工具接触到更多的外界信息,视野开阔,因而对青少年居民缺乏吸引,在原本已是缺乏的文化活动中更是出现参与活动积极性年龄差异问题。

4.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缺乏组织化

组织是社区居民社区文化参与的平台和载体。社区居民社区文化参与的组织化程度高低基本上是与他们的参与多少和参与自主性强弱呈正相关关系的,也就是说组织化程度越高,参与的自主性就越强,参与率就越高。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来看,当前,社区居民社区文化参与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方面,社区各级领导都以发展经济为工作中心,导致文化建设工作缺乏相应的管理,甚至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导致有关负责村文化建设的部门形同虚设,至于村里就更没有人主管文化工作了,村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文艺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这种文化工作处于无组织,无辅导的瘫痪状态,导致上级有关部门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到基层,虽然有村民自发组织了像"曲艺社"这样的社团组织,但由于经费等问题,活动影响及参与人数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社区里的社工服务中心,社工有组织一些活动让居民参加,但是 5名社工服务3大社区包括温塘在内一共3万名本地居民及10万外来人口,组织量与程度出现很大缺口,横向辐射范围小,农村居民的参与面相对较窄。

三、 改进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温塘居民闲余时间的文化生活的现状,笔者认为,丰富村改居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方面,政府只能在宏观上推行实施政策,作为第一推动力,而持久的推动力还在微观方面,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单位等。要切实做到以社区为平台,让居民切实享受到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应该从近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标进行综合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1.增加社区文化基础设施

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村改居居民的社区文化需求,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障碍之一。政府、居委可以增加投资经费,增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和个人增加捐款、捐物,丰富投资渠道;此外社区服务中心既然要作为一个持久推动力,根据社区居民的各方面特点、兴趣和实际情况,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上进行创新,有针对性地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文化设施,提高居民文化设施及场所的可获得性,从而真正地贴近社区居民。

2.丰富适合社区居民特点的社区文化活动

村改居居民,由村民过渡为城市居民,其有自身的特点。透过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组织应该有意识地针对村改居居民改变充实文体活动内涵的包容性,尽量多开展一些为村改居居民"量体裁衣",满足其文化需求,能刺激其参与热情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而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一个平台,还应尽可能投入积极组织、引导本社区的居民自主成立一些娱乐性团体或参加各类社区文化活动组织,鼓励居民创作和表演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节目,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能让其通过自编自演具有浓重生活气息的节目,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并在活动资金、场地等方面发挥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一个非牟利福利机构的机能,聚集各方善长的力量,予以大力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切实起到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作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者还可以联系有关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居民生活,创作和生产反映村改居居民生活、为居民所喜闻乐见的节目,组织一些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3.集中社会资源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免费的文化消费很受社区居民的欢迎。我们其实还可以发掘出非常多的社会资源,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不是只是政府或者说居委会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社区、社会团体、社区成员或者说当地居民的共同关心与努力。社区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慈善福利机构,可以起到组织作用。我们还可以争取国内外的慈善基金来支持,如香港马会、香港乐施会等,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充分地调动和利用企业或城市闲置的人力、物力等,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甚至是免费的文化教育产品,让居民充分享受城市先进文化成果,积极参与城市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梅芳,蒋福明."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与调查--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理论学习》,2011-10-10

[2]邹琼, "村改居"后的东莞居民生活方式转型与适应问题研究[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田丽春、刘华峰.2002.关于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1)

[4]吴晓燕.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