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目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既快又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动作的技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国启发式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开启了我国启发式教学的先河。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中的一条重要标准和指导思想,贯穿于各种教学方法中,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活动性,所谓教学活动性是指教与学要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一种互动,以促进体育教学。

一、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注意激活思想,启发式教学是符合人体生理、心理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技工学校中很多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实质认识不够,常常与提问法等同起来,这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而所造成的。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启发式教学逐渐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技工学校中还有很多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那么,要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把启发式教学引入体育教学中呢?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可以与新的教学方法平行地采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所采用的是一种经过改造的传统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的主体与客体的不同,教学又分为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目前,在技工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所采用的正是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指导,经过对传统教学方法改造的一种新讲授法。这种课堂讲授示范法应贯穿启发式教学,并且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交叉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体育教师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技工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密切配合,巧妙的引入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技术要领、细节,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的依据

教学目的任务就是通过任何教学方法、途径把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区别就在于: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传授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现代教学论则认为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现代教学论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节与控制知识信息量,促使学生心理过程定向探求,以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推进学生的心理过程。

三、 控制好启发式教学

对体育教学目标要合理适度把握,结合实际教学活动,才能控制好启发式教学的“度”和“量”,才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程序过低会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刺激,而过高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在技工学校中通过教师对体育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好分寸,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启发式教育中,如果教师传授的东西过于简单,这样学生就会减少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上只有设置一定的障碍,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克服障碍的智力情绪,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而不是总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因此,适当提高难度的实质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高难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太难就会走向反面。因而“分寸”和“度”的把握必须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精神力量克服障碍。

四、 启发式教学与体育教学原则紧密结合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从事体育锻炼者寻求最佳锻炼效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各种原则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原则。体育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系统,体育运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有时间和空间等的要求,每一个项目不同要求也不一致,所以我们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一定要抓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动机原则

启发式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用知识去激发、用难度去强化,又实践去深化,从学生在心理上培养一种克服障碍的能力。使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获得知识和技能而刻苦学习。教育中最本质的精神不是制约而是解放。

2、 循序渐进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既快又准确的理解所学习的动作,并能够牢固掌握动作的技能。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并未建立,往往会出现多余动作,外表看起来动作僵硬不协调。因此,教师要把动作分成几部分进行讲解,并按着动作顺序由慢到快、又简到繁的进行反复教学练习,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程序。

3、 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在现代科学中,反馈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个行业中都经常用到,它也是检查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反馈方法也是如此。体育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是在动中掌握技术、技能,而且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对象,将技术、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随时随地的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思维与身体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术技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第2篇

1.1启发学生智力快速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置于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设计、创编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1.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强调引导、启迪等能力,使得体育教学充满趣味性、竞技性,丰富了体育教学模式的内容,使其变得更加生动,提高了学生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形式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3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帮助学生适应自身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弱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顽强的意志。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自身问题,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整体思想素质。

2.启发式教学常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非常科学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2.1直观启发

直观启发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感性认识出发,给学生操作、演示本身熟悉的知识和体育技巧,以便帮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够正常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挂图、定向和分解示范、播放幻灯片和录像等高等的教学手段,能够全过程的分析体育动作,帮助学生掌握关键技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

2.2提问启发

体育教学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设计问题,并且要善于质疑和解疑,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开动大脑和实践动手能力。比如体育老师讲解弯道技术时,可以结合物理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将向心力、离心力等基本原理应用于弯道跑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身体内倾的原因,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2.3形象比喻启发

形象比喻启发可以采用类比、推理等逻辑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新的体育理论和技能,并且能够借助联想等思维模式理解新的体育知识和技术原理,教授学生时可以使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得问题更加的形象化和具体化,激发学生的联想功能,使得体育教学过程更加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想像铅球和不规则石块,哪个滚动的快?再联想到前滚翻身体该团成什么形状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动作?那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会去注意自己身体是否团身够圆,很快解决了教学难点。

2.4对比启发

对比启发模式使用关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用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技术,并且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等方法实施深入的分析,以便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层次的深度理解,使用观察对比、概念对比、视觉和动觉对比等加强体育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观察注意体育教育的动作技能,实施分析比较,了解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本质。例如在篮球运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作按拍球运球动作与拍打球运球动作,让学生进行观察、运用、对比、分析,这两种动作那种动作能够更好的控制球?那种动作更好看?那种动作才是正确的运球方法?学生通过对比两种练习方法,再通过教师对动作要领的提示,很快能掌握正确的运球方法。

2.5练习启发

体育练习具有很强的启发性,采用启发性练习可以提高练习效果,练习存在多种多样化,其具有很强的新异刺激能力,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开展诱导练习、辅助练习、组织竞赛等,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练习启发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手段包括很多种,通常使用体育拓展游戏模式进行。体育拓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学生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游戏,制定新的游戏规则,传授游戏经验,并且不断的持续性创造出更多的新的体育拓展游戏,适应新的学生体育教学需求。体育拓展游戏可以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拓展新的教学方法,以实践锻炼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同时发展。

2.6方法上的启发

体育教学采用方法层次的启发模式,需要体育教师拥有极其渊博的教学知识,并且具有较高的体育技能和技术,以便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动能力和教学感染能力,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步骤,恰当的把体育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教授学生掌握单杠前上动作要领时,教师只需要把相关的动作讲解清楚,学生即可从两臂进行用力,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方法,并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同类的体育训练过程中,较快的掌握新的技术和动作。

3.启发式教学实践注意事项

笔者在开展启发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索多个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验,根据自身体会,发现开展启发式教学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执行方案,因此实施启发式体育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3.1启发式体育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启发式体育教学设计和开展过程中,其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首先,启发式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因此设计启发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时间分配;其次,启发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体育专业教材,具有积极向上的重要作用;再次,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划合理安排启发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突出教育效果。

3.2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基础组织启发式体育教学

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身体素质和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

3.3启发式体育教学要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

在启发式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要交代学生掌握相关启发教学规则和要求,保持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能够按照规则和学习计划,开展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

4.结束语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第3篇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 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 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 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现代又提出有科学 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他们当然都可以适用于中学美 术教育,但美术教学毕尽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而教学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则。中 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 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认真贯彻这些美术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 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为矛盾的转化创造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

    (一)审美性原则。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 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 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

    贯彻审美性原则,应该做到:

    (1)把审美教育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到美术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即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辅 导课外美术活动及教学总结,都应该注意给学生传授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认识美、创造 美和应用美的能力。

    (2)把审美教育同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陶冶美的思想情感和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特殊作用。恩格斯说:“美育就是美学方面的教育”;蔡元培说:美育,“可以用 它来陶冶人的感情,培养高尚的人格,发为伟大的行为”;康德也讲:“美是道德的象征”。

    审美教育,既是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它也是提高社会主义公民的审美文化素质重要途 径,全社会都应引为重视。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 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 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贯彻直观性原则时,应尽力作到:

    (1)语言的表述应形象、生动,口齿清楚,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2)要尽量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示范直观等,并能做到把握好关键,适时 展现。

    (3)要教给学生掌握好感知物象的正确方法和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 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贯彻启发式原则,要求教师应做到:

    (1)教师必须胸中有学生。班上有多少学生,他们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爱好如何,掌握的知识、水平情 况怎样,心中有数,教学时方能作到有的放矢。

    (2)启发学生的思路要定向,前后所提之问题要有连贯性,而且只能围绕主题进行,否则,会漫无边际 ,无法收拾。

    (3)不墨守陈规。即所提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多一些,形式变化要大一些,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四)精讲善练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 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 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 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 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贯彻精讲善练原则,要求做到:

    (1)明确所讲理论与其指导实践的关系,绝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有与练无关的讲。

    (2)精讲善练,讲是关键。讲的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 学生去认真地多练、苦练,使练的方法步骤正确,达到“善练”的目的。因此,对“讲”,一要求精炼、概括 、扼要;二要有真知灼见和规律性的知识。

    (3)要保证学生练习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认真做好辅导工作,即在学生练习时,要求教 师认真巡视,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并能否运用于指导实践;是否理解了训练的目的、要求和作画 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方法是否合理;对工具材料的掌握和运用是否恰当等,并能及时地予以辅 导、肯定或改正。

    (五)以点带面,面向全体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 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 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即划一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 差不齐的矛盾。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 中间,在不同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该做好:

    (1)善于选择典型。上一节课,学生多,课时短,每人都能享受到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选 择典型来启发大家。选优者,以用作模范,激发大家学习。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辅导使其更完整,也可以给 其加大学习份量,提出更高要求;选差者,指明缺陷,通过辅导纠正,一是在做差生的转化工作,使其跟上趟 ,二是启发大家改正自己不足,作借鉴之。

    (2)注意加强辅导的针对性。教师经过巡视检查,已基本上把掌了全局,对反映练习的目的、方法、步 骤和要求方面的情况业已掌握,这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导对象,或是对训练目的的不明确者,或是对方 法、步骤掌握不正确者,或是不按要求去做者,进行重点辅导,可以达到启迪多数,面向全体之目的。

    (六)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创造 性才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发展学 生智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和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切不可忽视。美术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

    贯彻创造性原则,应要求教师做到:

    (1)正确认识美术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教育。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审 美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社会的生产技术也离不开美术。

    (2)培养创造性才能需要从创造性的学习开始。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学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 发展,也需要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智力和才能,都得从小开始培养,这就需要教育,其中包括审美 文化教育,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以上之中学美术教学原则,既有他们间的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他们配合 起来,灵活地、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

    二、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 ,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 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 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 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 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 ,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第4篇

一、启发的涵义

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思想及实践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自发诱导。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W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应用

引导与启发的教育模式不但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做好其分内工作,在高中生物课堂里,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其展示自我的环境,通过情境创设、设置悬念等措施,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让他们在浓厚的学习环境中学有所成,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一、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独立思考原则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独立思考始终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欠缺。以往,高中生物执教人员始终居于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传播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忽视了单独思考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使其丧失独立思考的本能。这种教育方法对生物成绩的提高会带来严重的阻碍作用。另外,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目,对于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要求同样很严格,特别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与启发的教学模式需要始终遵循独立思考的原则,作为一名高中生物科目的执教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教学活动,借此方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这门科目的学习成绩。

(二)自主性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每个人都知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要来源于其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中去,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而学习。过于注重生物成绩提升与否,而忽视了在此过程中的自主性学习,这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引导启发的教育模式的区别所在。将引导与启发的教育模式运用到高中生物的教育实践当中,可以有效活跃教育气氛,使学生对生物教学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融入到课程学习的队伍当中。

(三)举一反三的原则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仅是单纯对知识的讲解,更多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做到举一反三。将引导与启发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必须要紧紧把握住举一反三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懂得学以致用,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一)实践结合,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的来说,高中生物大多是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因而,必须凭借很多实验来证实。换句话来说,高中生物教学实际上就是一门实操课程。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里,执教者要加深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把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启发发散性思维,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潜能。

(二)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没有实验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高中生物教学始终离不开实验,将引导与启发的教学模式与实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把繁杂的生物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唯有通过启发式的生物实验,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才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文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比如,在开展“蛋白质的检测”这一实验课程时,执教者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往试管里滴入3ml的样品溶剂,滴入双缩脲试剂A2ml,摇均匀以后,再滴入双缩脲试剂B5滴,摇均匀以后,再仔细观察它的颜色有何异样。利用这样的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心潜在的学习热情,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语言,给课堂增添趣味性

引导与启发的教学模式策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甚是严格,执教者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高中生物教学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不断改善自身的授课语言,使语言的运用巧妙得当,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开展“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时,执教者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DNA和RNA的区别以及RNA的分类和作用,采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DNA与RNA之间的联系提供有效帮助。

(四)规范教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一定要有严谨的学习风貌,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里,执教者要一如既往地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引导与启发的教学模式将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深入于脑海中,并用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启发他们的生物思维,使他们的学习规范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紧跟着时代的发展步伐,国家对于新时期下的高素质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对高素质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和时展步伐渐渐背离,无法满足于现今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将引导与启发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势在必行,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有效帮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养成勤动手操作的好习惯,使其在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里能够得心应手,促进其学习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陈汉.探究引导与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21):156.

[2]刘凯春.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50-52.

[3]尤小会.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2-93.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第6篇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十分丰富。一是孔子的学生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孔子教育最动人而显著的特点。爱,对学生无私的爱,构成了孔子的学生观的基础,孔子曾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自己想要站起来,就要想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自己想要事事通达,就要想到别人的处境,使别人也事事通达。这是一种宽容,这是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尊重和对每一个生命的热爱,因为这种爱,在不知不觉中教育事业已成为孔子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用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孔子爱的充分体现。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着想,为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是孔子学生观的核心。二是孔子的教师观。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教师修养的意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曾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孔子把“仁者爱人”的思想贯穿到了他整个教学生涯的始终,他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与学生共同生活,以此来接近学生、接触学生并关心照顾学生。他曾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这种对学生如同亲生儿子一样的教育,使孔子的教学思想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基础之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时“身教”往往很重要。老师应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激励、感染学生。孔子有一句至理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强调了以身作则、正人正己的“身教”的重要意义。

孔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对教学原则和方法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看法,形成了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着十分现实的借鉴意义。

1.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主要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核心,其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则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意识到了学生多方面的差异,其包括智力差异、性格差异等。孔子在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差异和性格差异的基础上,采取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的因材施教造就了一大批学有专长、能力各异的人才,可见,孔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

2.启发诱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学生学习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并使之成为一种日趋完善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奠基人当之无愧应该是孔子。

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其教育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启发式的教育,孔子已经认识到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他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到疑惑,引起思考,又不得而解的焦虑,矛盾的心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对某一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不全面,想说又不知如何表达清楚的又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在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下,孔子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正是目前我们语文教学所倡导的。

3.学思并重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里,学思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好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无所收获;只知道思考而不学习也是不行的,脱离现实的空想会带来危害。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阶段,思考的过程使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是认识的升华,所以学和思不可偏颇。“学思并重” 解决了学与思、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

孔子 “学思行并重” 的教学原则已经解决了学习与思考、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这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主观地认为孔子已距我们两千多年,就觉得它已经过时;我们需要的是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完善和发展它,而不是抛弃它。

这些教学方法和措施充分体现了孔子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思想,可以说孔子正是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博士所说:“孔夫子深深体认到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远比老师的教学更重要,所以他对学生的指点与启发也有很深入的看法。”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学记》教育思想教学启示

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教育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学记》作为中国古代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既是先秦孺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和概括,又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观点,给现代教学管理、教学方法都带来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

实施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孔子提出“成人”的观点,体现的内涵就是“仁”、“智”、“勇”。《学记》提出:“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向封建统治者提出的培养人才的建议。《学记》又指出“务本”,其涵义就在于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德”、“道”、“信”、“时”于一身的“全才”。这种观念己经初步体现了德才兼备的教育观。《学记》所要培养的“圣人”的特点便是具有较高道德修养、渊博的学识、诚实守信、顺应时代的人。因为“圣人”有“德”、懂“道”、取“信”和顺“时”,这样才能高瞻远瞩,抓住治国的根本。可见,“圣人”必须是以“德”为本,以“才”为辅,德才兼备。这也恰恰体现出当今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坚持的原则:培养德才兼备的“全才”。

二、教学相长,是当今教育教学中的关键

“教”与“学”是教学环节中的两个重要方面,统一于教育活动之中。“教”与“学”是有效实施良好教育的核心。早在中国教育史上,《学记》率先提出了“教学相长”这一说法,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存在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为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范本。

《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教师来说,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通过教人才知道教学的困难。知道不足,才能勉励自己更积极学习,知道困难,才能督促自己更认真钻研,所以教师自身的提高应当一边教一边学,以学促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学生以积极、认真、好学的精神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认识到教学的困难,继续学习,充实知识,认真总结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又促使学生更积极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构成教的内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构成教的外因。两者的统一构成了教师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构成了学的内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严格要求,促使学生构成学的外因,两者的统一构成了学生“知不足”的动力。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与统一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今天,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辩证观,自强不息,与时俱进,超越自我,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中努力充实和提高自己。

三、严师道尊,尊师重道

《学记》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教育,难的是尊敬教师。只有尊敬教师,教育才能得到重视,社会百姓也才能“敬学”,才能尊师重教。

《学记》的这种思想至今没有过时,其本意与现代教育所摒弃的“师道尊严”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们批判的“师道尊严”,在于有的教师喜欢唯我独尊,压抑学生的思维,不容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否则视为大逆不道。

从《学记》全文看,“师道尊严”的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对。至于为师者该不该得到尊敬,为师者要不要尊严,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认为,为师者,爱生如子,为生者敬师如父,这未必是坏事,何况仅仅是比喻而已。况且,如果教师没有一点“尊严”,又怎能在教学中担当起“指导者”的重任呢?

四、互相交往、互相修改的“相观而善”原则

《学记》中提出学生学习要“相观而善”,如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只有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生才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并对他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生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与对方相互尊重、相互协作,进而学会合作,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交往中成长,在与别人的交流和磨合中去建立、表现和确认自己自我的主体感,达到自信。只有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兴趣和内在潜能,才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启发诱导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返),则不复也。”《学记》在继承这一观点的同时深化了这一理论,把它概括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积极引导而不牵强附会,学习就会轻松愉快;激励而不压抑,学习就会轻松愉快;指示学习门径而不代求通达,学习就会勤于思考。这是对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积极扬弃。

《学记》主要反映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思想,强调教学双方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无论是启发式教学思想,教学相长教学观念,还是藏息相依的教学制度,豫时孙摩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心理的了解,都强调教学必须在学生的求知欲基础上进行,提倡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和交流,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学记》的教学管理思想丰富多彩,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其教学管理思想内蕴深厚、内涵深刻,这些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很有启迪。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这些对今日的学校教学活动仍具有极其珍贵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学记》中也有些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观点,应当摒弃。如过于强调教师的威严、主张体罚,把教育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等等,都是应当注意的。作为现在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吸取《学记》中有利的因素,借鉴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现在教学观念的需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忠诚.论学记的教学思想[J].现代企业教育,2008,(18).

[2]邓剑平.论《学记》中的教书育人思想[J].教育探析,2008,(9).

[3]刘振宇.《学记》教学管理思想简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基本原则;应用方法

孔子在其著作《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观点,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应当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如果确实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孔子的这一观点与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有较多共性。文章首先对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概述,随后在介绍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应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就该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中心,仅依据个人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一方面是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启发式教学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学习中的难点知识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积极帮助,对于学生今后各个学科的学习也大有裨益。

2.坚持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

高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物理课堂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启发式教学要求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步开展,在保证学生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引入实际问题,启发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相比,固然有诸多应用优势,但是也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确保启发式教学能够真正发挥促学、导学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情感性原则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从教师角度来说,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可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重点;从学生角度来说,师生互信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个人见解,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将个人真情实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确保物理教学能够“以情动人”,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2.举一反三原则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就是其中的要求之一。迁移能力是指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场景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定势思维,习惯于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在换一个场景或是采用另一种考查方式,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善于思考和创新,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物理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直观形象的实验启发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开展物理实验,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平面知识立体化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各类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多种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求证,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进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关系”的物理实验中,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影响弹簧伸长量的因素有哪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不仅加深了实验印象,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善于探究的思维。

2.创设情境的问题启发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问,不仅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问题启发是启发式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为了避免问题过于突兀,教师还需要在引出问题之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当中,进而让学生以自然状态探究和解决问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保证问题的难易度适中,这样一来,通过启发式教学就能够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答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今后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积极作用。

3.归纳演绎的推理启发

归纳推理启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活动,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其步骤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获得形成正确归纳的条件,如教师通过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先行情况,通过这两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得先行情况中的变化因素,不变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通过“这两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这两种情景中结果有没有变化”等语言引导,由学生自己获取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四、结语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原则,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它的高效运用需要广大教师认真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掌握启发技能,不断探索最优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启发方式,从而使启发式教学不断丰富、完善并达到创新。

参考文献:

[1]魏佳勇,周华瑞.传统启发式教学与现代启发式教学之对比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