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脑血管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脑血管偏瘫多由于血管阻塞引起,患者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随病情的恶化,患者的肌体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偏瘫。及时接受治疗对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肌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配合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我院为研究63例脑血管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均于患者处于康复早期各个阶段实施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63例经我院确诊为脑血管偏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年龄37-76岁,平均(47±3.5)岁;女34例,年龄38-75岁,平均(49±3.5)岁。所有患者病程为5-9年,其中,急性脑梗死26例,脑出血37例。

1.2康复护理

1.2.1急性期的护理患者处于急性期阶段,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优质护理服务:①贴心的给予慰问,采用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告知我院医师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管理能促使病情得到缓解。②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按摩干预,针对患者已瘫痪的肢体部位进行按摩,力度保持适中,经护理人员规范按摩后,有利于患者已瘫痪的肢体部位淋巴循环、血液循环,从而提高局部皮肤与肌肉的营养支持,改善瘫痪部位的状况[1]。③护理中,被动运动的运用主要是在改善患者瘫痪肌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被动运用正确规范操作,采取“由上往下,由近至远”的被动运动形式引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四肢进行舒展,四肢重复弯曲、伸直等动作能改善瘫痪部位的状况。

1.2.2恢复期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恢复期护理阶段需着重于加强患者的肌体运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难度适中的运动,提高瘫痪部位对运动压力的敏感度,逐渐恢复肌体功能。患者积极参与护理人员为其制定的运动方案能有效恢复其神经功能与肌体功能,降低其残疾率。运动改善患者的肌体功能可有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为及早出院重返家庭奠定保障。

1.2.3心理护理因绝大多数患者对脑血管偏瘫缺乏必要的认识,心理多表现为恐惧、紧张及焦虑等不利于治疗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开展知识讲座会,会上由我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惑。与此同时,我院护士长对患者普及护理管理在该疾病治疗上的应用价值,同时详细讲述我院护理管理实施的具体方案及患者需配合的相关事项,让患者对护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增强积极配合护理的自信心,消除心中恐惧的情绪。

1.3观察指标分别对每位患者接受康复全程护理各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利用医学测定仪对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指数进行测定,同时记录患者运动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数据选择(χ±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康复护理效果脑血管偏瘫患者康复护理期心理状态优于护理前,证实了对处于康复期的脑血管偏瘫患者实施护理能促进其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效果分析从我院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63例脑血管偏瘫患者经我院医护人员共同精心护理后,均获取了护理效果,加快其预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具有明显差异,护理前,患者恐惧、焦虑、紧张指数分别为77.1±23.2、83.2±31.7、79.6±12.5,护理后,患者的恐惧、焦虑以及紧张指数均有所下降,分别为52.4±14.6、67.1±13.3、66.3±10.4,因此,护理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血管偏瘫是不容忽视的重症,若没有及时得到治疗,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可完全丧失肌体功能,严重者处于瘫痪状态,不仅制约了正常的日常生活,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诊断中,脑血管偏瘫的发病人群较为广阔,年龄38-76岁,因此,步入中年的男女应尤为注意对该疾病的预防。定期体格检查是最有利于预防脑血管偏瘫的措施,前往医院进行体格检查能彻底了解自己的全身状况,为疾病治疗争取最佳时机,促进疾病的治疗效果[2]。例如,常见疾病中风,该疾病是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的罪魁祸首,若及早发现该疾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中风完全可以预防,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状态。

一旦确诊患者已患脑血管偏瘫,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治疗期结束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管理能加快其身体机能恢复的进度,提高生活质量[3]。我院对63例脑血管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均取得了显著疗效,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对于护理前有所缓解,促进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加快了肌体功能改善的进度。

综上所述,我院对63例脑血管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获取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患者运动时间为(40.3±12.5)min,与护理前对比,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福.早期护理管理对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应用分析[J].中国残疾杂志,2011,03(15):102-103.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6例病情稳定,没有明显认知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8周后应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评定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理想。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 恢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44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诊疗技术和抢救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存活患者致残率仍高达80%。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将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降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1。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对5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指导,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不同阶段,采用康复护理,探讨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没有明显认知障碍。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左侧偏瘫35例,右侧偏瘫21例;就诊时间为发病后48小时~80天,平均18天。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且所有患者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后,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案,并安排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由主管责任护师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具体指导,家属督促,定期进行康复评定,及时处理康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患者康复程度不断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判定标准: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2。①基本治愈: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胜任原有工作,Fugl—Meyer评分提高率>75%,Barthel指数>90分;②显效:Fugl—Meyer评分提高率5%~14%,Barthel指数>75分,生活基本自理,瘫痪肢体明显好转;③有效:Fugl—Meyer评分提高率1%~4%,Barthel指数>55分,瘫痪肢体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生活部分自理;④无效:训练前后无明显改变。进行康复训练8周后评定疗效。

结 果

开始训练时间与疗效的关系:1周以内13例,基本治愈5例,显效8例。1~2周25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18例,有效5例。3~4周10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1例。4周以上8例,有效5例,无3例,总有效率92.9%。

综合康复护理方案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1  观察要点  

        首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抑郁、焦虑、狂躁行为、外表淡漠等,以便对症处理,对言语障碍的患者要注意体态语言、手势、眼神的理解,满足其需要,注意饮食护理,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注意观察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思维、注意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以便制定正确的训练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评定,并注意其有无癫痫的发作及时作好防范。

        2  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  对有情绪、行为障碍的患者,应多与患者交谈,并应用行为矫正疗法对患者进行系统脱敏治疗,使患者学会放松自己,逐步的消除焦虑、恐惧与抑郁,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接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树立对生活的兴趣和增强其战胜残疾的信心。

        2.2皮肤护理  对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h翻身一次;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一软枕或海绵垫等;应经常保持病人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经常用温水擦洗皮肤,经常给病人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供给病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食物,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以维持正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如果出现局部瘀血、红肿等早期褥疮的症状,首先寻找受压因素,解除压迫,防止进一步恶化。 

        3  功能恢复

        3.1肢体瘫痪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置,维持合理,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预防关节挛缩和足下垂。对于肢体瘫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耐心和自立自强的信心,让病人了解锻炼会使肢体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有希望恢复生理功能,坚持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范围由近到远,由被动到自主运动,直到完全恢复。只有依靠自身长期不懈的锻炼,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1]。

       3.2语言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可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口语的训练是从提高听理解力开始,如准备一些图片,说出单词名称,让病人指出相应的图片。随着病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图片量,这样通过反复刺激可激发大脑语言功能代偿,使病人做出反应,然后从单音字训练开始,逐步向简单句子过渡,可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恢复,经常收听广播、音乐对训练听力、语言发音有一定帮助,逐渐恢复日常用语的表达能力。

        4  其他康复治疗方法  

        作为整体康复的综合考虑,病情稳定后,可对脑部及瘫痪肢体进行物理治疗。对脑部病灶的理疗,有利于脑部病灶的吸收,消散及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常采用碘离子直流电导人法和超声波疗法,对瘫痪肢体的理疗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促进功能恢复延缓和防止肌肉萎缩,常用超短波治疗痉挛肌,电刺激疗法中频电疗法、水疗等均有一定作用。针灸对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有一定疗效。除体针外还可应用头针、电疗等,按摩、气功等对瘫痪肢体也有一定效果[2]。

        目前,对肢体瘫痪的治疗还未找到更理想的方法,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是非常重要的,病人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过程,康复护理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肢体瘫痪病人的康复护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对康复护理的正确认识问题。同时还需要人为资源、经济资源、设备条件和家庭、社会的广泛支持以及病人、家庭、医师、护士的相互配合,才能使病人在身体状况、个体活动水平和社会参与水平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 考 文 献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其实就是指脑中风,脑卒中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缺血性脑卒中,一种为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对人体危害严重的疾病,而且复发率、死亡率都较高,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会损失一定程度的劳动力,所以对该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护理得好将会减少患者的伤残率,避免疾病的复发,还可以较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否则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病痛折磨,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年龄:60岁,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条件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护理、按摩护理和锻炼护理。

1.2.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反应迟钝、肢体瘫痪、说话不清晰的现象,会使患者产生焦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丧失对疾病治愈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告诉患者这种疾病应该产生的症状,患者的病情和经过治疗可以达到的效果,让患者逐渐消除恐惧的心理,正确的面对目前自身的情况,相信只要通过医生的治疗和自己的锻炼完全可以战胜疾病。引导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锻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使其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要讲一些消极的话语,不要让患者动怒,经常讲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利于对病情的恢复。

1.2.2护理该病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容易产生痉挛现象,所以要注意患者采取正确的进行卧床修养,一般采取侧卧位和仰卧位。护理人员在患者的胸前放个枕头,使患者的膝关节和髋关节能够伸曲,患者在侧卧时要是把肩膀向前伸,肘部伸直,使患者的手掌向上,手指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避免患者的肩膀长时间受压。在患者仰卧时,把健康肢体的那一侧向外伸展,依旧是手掌向上,手指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在患者瘫痪肢体那一侧的上肢、下肢和肩部垫一个较软的垫子,把肩部的位置抬高,让膝关节保持微屈的姿势,踝关节屈曲为直角,这样的姿势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痉挛的情况。

1.2.3按摩护理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部分肢体瘫痪,不能进行一定的活动,如果瘫痪的肢体长时间不活动,很有可能引起肌肉萎缩的现象,所以护理人员要适时适量的对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护理人员每天要对其进行两次的肌肉按摩,每次按摩保持二十分钟,根据不同的肌肉选择不同的按摩方式一般有推摩和揉捏按摩,要保持适当的按摩速度,不宜过快,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在按摩完之后,护理人员还要帮助患者进行活动关节,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均匀的速度和柔和的力度,避免使患者产生疼痛的感觉。

1.2.4锻炼护理在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的时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床上锻炼,开始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通过逐渐锻炼让患者能够独立进行左右侧的翻身,逐渐指导患者进行坐立的训练,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恢复,使其进行站立、行走的锻炼。由于患者在患病之后身体较不灵活,可以让患者进行拨算盘珠的锻炼,逐渐恢复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度,帮助患者练习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等一些正常的活动,这样可以尽可能促进患者对肢体功能的恢复。

1.3统计学分析本次护理观察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早期康复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60例患者中有45例得到了显效的护理效果,15例得到了有效的护理效果。

3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按摩护理和锻炼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牛云玲,朱希芳,王玉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6(12):139-140.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针灸; 周围性面瘫

The Impa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WANG Jing-shan,GOU Xiao-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4):059-06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Methods:112 cases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were taken as study objects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1.All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5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heal time,Portmann score before treatment and 1,2and 3 weeks after treatment,treatment cos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healing time i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ortmann score,1,2 and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the treatment cos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care; Acupunctur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First-author’s address: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7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36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在面神经管(茎乳孔)内,由于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Bell)麻痹[1]。本病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驰,不能作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眼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唇沟平坦,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压痛及头痛。本病如能早期及时治疗,病情恢复较好。此病除了常规内科治疗外,早期康复护理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周围性面瘫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其中男66例,女46例。年龄18~64岁,平均(36.8±5.4)岁。病程1.0~28.5 d,平均(11.6±2.8)d。病变部位:左侧48例,右侧6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抗炎、营养神经、活血治疗,同时采用局部针灸。针灸取穴:主穴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配穴有阳白、太阳、颧、下关、承浆、足三里、中脘等。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生活、饮食、眼部、口腔等多方面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配合性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康复护理。

1.2.2.1 局部按摩 按摩前对面部进行热敷,继而用手对瘫痪侧面肌进行按摩,动作要轻柔、适度,每次按摩时间5~10 min,每日早中晚各进行1次。目的:减轻健侧对患侧瘫痪面肌的过度牵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面部神经末梢[2]。

1.2.2.2 穴位按压 选取额部、眼部、鼻唇沟、口角、乳突5个瘫痪点进行穴位按压,用手掌或手指于阳白穴、太阳穴、颊车穴、地仓穴和翳风穴上,依次从上到下进行按压,每次按压时间5 min。目的:通经活络;恢复受损面神经功能[3]。

1.2.2.3 面部功能锻炼 面肌损伤早期鼓励患者坚持做皱额、闭眼、吹口哨、鼓腮、示齿、咀嚼等动作,训练时需有节律进行,每天3~5次。目的: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促进康复[4]。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Portmann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抬额皱眉与闭目正常,鼓腮时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目不紧,鼓腮时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略见不对称;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采用软件包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两组资料间不同时间点的Port-mann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时间、治疗费用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Portmann评分比较表3。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常于发病数小时或1~2 d内达高峰,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5]。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导致永久性面神经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面部功能及形象,以至于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而及时早期治疗有着关键作用。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针灸、减压术、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或神经交叉吻合术和神经搭桥术等,其目的在于设法恢复神经的功能。

此病除了上诉常规治疗外,全面、早期康复护理也起着重要作用。穴位按压可通经活络,恢复受损面神经功能;面部功能锻练及面部按摩,可使小血管痉挛松解,循环得以改善,减轻急性期不适应的刺激,能使失神经的肌肉得到有效收缩训练,防止肌肉的萎缩和挛缩,能激活神经功能,使瘫痪肌肉逐渐恢复其功能。本研究发现,通过有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总有效率,缩短病程。可见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过程中,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临床治疗有着协同作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另一方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病程缩短,住院时间短,进一步节省了治疗费用,本研究中已证实。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治疗面神经瘫痪有着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卓人.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8.

[2] 罗晓梅,陈琼枝.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7,11(4):25.

[3] 刘晓岚,林志瑜.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7,13(7):87.

[4] 金艳芳.护理因素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18(24):135.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第6篇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幸存者中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在40%以上。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临床诊断标准[1]均符合脑卒中偏瘫。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2岁。脑出血有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梗塞20例。平均住院55天。40例病人均无视听及理解障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

2 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了积极治疗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未发生护理不当所导致的护理并发症,大部分患者经康复治疗后都能生活自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起病急、重,且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抑郁和悲观情绪。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措施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接待患者,全面评估患者,了解其社会、生理、心理状况,多与其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对需开颅手术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方法及手术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并予以心理安慰与支持。要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患者是社会和家庭中的一员,特别是配偶,嘱其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倾心交谈,参与患者日常生活的安排。鼓励探视,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从而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急性期康复护理

通常可以在发病后24至48小时展开急性期的康复护理,而血栓塞的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展。与此同时还要配合临床治疗,以减少继发性的神经损伤。正确的姿势的摆放在早期的康复护理中尤其重要,能预防肌肉萎缩。比如卧床姿势必须正确,并常换,俯卧位可以预防髋部和腰部屈曲。另外还要进行按摩,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减少肿胀并对肢体进行刺激。

2.3 恢复期护理

一般病后1~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1周左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便进入恢复期。此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经过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功能,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的目的。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自助运动,逐步恢复到主动运动。注意用力平缓,尽量达到最大幅度,用力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痉挛期: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为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可以尽早进行坐位的训练,从半坐位开始,然后从仰卧到床边坐位,最后坐到椅子或轮椅上,并达到三级平衡。继之进行站立步行的训练,让其在平地、阶梯、斜坡等不同地形接受步态训练,并指导其使用辅助器的方法以协助训练,上下台阶时注意“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如拍球、投球、写字等训练。训练中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勿因训练过度而致脑卒中再发,同时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予以鼓励,树立其恢复功能的信心。自立训练亦是此期重要内容,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洗漱、穿衣、进食等活动,恢复其生活的信心。

2.4后遗症护理:做好患者出院医嘱,帮其制定合理康复训练计划,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和家属在家庭中进行康复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挛缩,充分发挥残余功能,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效果,争取生活自理。

3 结果

所有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在本院进行康复护理,不仅使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身心的负担都得到了减轻,对自身疾病都有了比较乐观的态度,从而能够积极配合临床的治疗,对尽早康复起着很好的作用。28例患者经经7~8周康复护理后生活基本能自理,5位患者通过全程的康复护理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仅7例患者生活尚部分或全部依赖他人。

4 讨论

脑卒中病人的瘫痪是属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此时脑部发生病变产生抑制,病变以下的脑干、脊髓则处于抑制释放阶段,它们产生的都是原始的、低级的属于病态模式。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的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力训练。通过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整心理状态,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早期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10)04-0420-03

doi:10.3969/j.issn.1671-7562.2010.04.036

脑卒中的有效治疗和康复训练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作为与康复医学密不可分的康复护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者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对73例脑卒中瘫痪患者入院6周内实施了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把患者的功能预后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临床护理目标,并与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与评估,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至2009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别、患侧比较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 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2) 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精神症状、智能障碍或其他脑器质性疾病;(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4) 无合并严重的肝肾疾病者。

1.3 方法

康复专家普遍认为, 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 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 , 48 h 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2]。因此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 h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均采用HAMD评分、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价在入院后及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评定工作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完成。

1.3.1 制定护理计划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2) 基础护理的落实,包括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等;(3) 心理护理;(4) 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5) 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病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帮助、指导患者及家属完成康复训练,减轻后遗症。

1.3.2 康复护理训练程序

1.3.2.1 刺激患者患侧的感觉 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知障碍,查房、与患者交谈、护理时护士尽可能从患侧接近患者,所有的活动尽可能发生在患侧,促使其认识到患肢的存在。在患者急性期肢体弛缓瘫时经常给予病人毛刷、冷热毛巾刺激及触摸、轻敲、拍打、震动等各种刺激,促进感觉的输入。每日2~3次。

1.3.2.2 教会并协助家属做好摆放 (1) 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2) 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3) 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以上2 h必须更换1次。

1.3.2.3 翻身训练 (1) 向患侧翻身:将患侧上肢外展防止受压,屈起健侧下肢,头转向患侧,健侧肩上抬,上肢向患侧转,健侧下肢有力蹬床,将身体转向患侧。(2) 向健侧翻身:健侧手握住患侧手上举,健侧下肢插到患侧腿下面,健侧腿蹬床,同时转头、转肩,完成翻身动作。

1.3.2.4 被动及助力运动 协助患者屈曲肩关节后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练习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肩肘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腕指的自主活动和肩胛带的活动。桥式运动练习髋关节伸展控制,协助患者进行髋内收、外展控制练习,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练习,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练习,俯卧位屈伸患膝、踝关节练习。患肢悬垂位练习下肢预备负重运动。训练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切勿过猛粗暴地活动每个关节,尽量不引起患者疼痛。每日2~3组,每组10次。1.3.3 心理护理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脑卒中后抑郁总发生率为 29.17%[3]。 患者脑卒中后发现自己瘫痪失语时, 容易出现自悲自怜、恐惧、悲观绝望及焦虑不安,自控能力差者甚至发生抑郁,不但导致躯体症状加重, 还可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这些不良心理障碍大大影响了病情的治疗和康复。对脑卒中后有心理障碍的老年患者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配合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加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4]。首先应从感情上对患者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感到家庭和亲友的关爱,并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内疚、焦虑、失望等,耐心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方法、预后及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患者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适当降低患者的期望值,让其明白身体恢复的切实可能性,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肢体康复训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初次评价HAMD、FMA、BI评定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前末次评价显示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MA、BI评分较前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改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自理并重返社会[5]。而康复护理学是随着康复医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6],在我国正经历着专业知识的初步积累、传播、实践和发展的阶段。康复护理知识还未被人们所认识、重视,康复护理技术还未完全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特别是脑卒中早期患者,由于病情变化快、对护理的技术要求亦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的预防性康复和对症性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工作应密切配合临床的治疗工作,在不影响临床治疗工作的前提下,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适量的康复、被动关节活动等。本组结果表明,对观察组7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后各项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脑卒中病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强康复信心,激发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主动加强功能训练,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为整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使患者尽快恢复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达到全面康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其治疗效果就会越好,患者恢复就越理想。而康复护理始终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中,对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康复护理技术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增强了护理人员素质、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更重要的是能使由于损伤、急慢性疾病和老年病带来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预防性康复护理,避免身体残障的形成和尽量减轻残障,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修订方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670.[2] 吴秀英,孙瑞仗,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71-374.

[3] 李晓华,姜岩,张敏.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学,2007,35(1):52-54.

瘫痪患者康复护理范文第8篇

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们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保持关节活动度的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4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及肢体功能障碍。

1.2方法在不影响抢救的情况下,患病48 h后可采取抗痉挛,一旦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可进行肢体被动和自助被动活动。康复护理原则:①实施康复护理前,必须向患者家属交代护理注意事项,增强认识,减少或杜绝病人家属的误解。②按照瘫痪病人的恢复顺序,先躯干后肩胛带,先下肢后上肢,先近端后远端进行。被动运动和自助被动运动交替进行。

1.3康复护理措施

1.3.1翻身通过仰卧位、侧卧位不断交换,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一般2 h变换1次。

1.3.2保持抗痉挛仰卧位时头枕在枕头上,不要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稍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开稍外展。前臂后旋,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防止后缩,患腿外侧垫一枕头,防止股外旋。

1.3.3健侧卧位头部用枕头支撑,不让向后扭转,躯干呈垂直状,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胸,患侧髋、膝屈曲置于前面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足不悬空。

1.3.4患侧卧位头部用枕头支撑,躯干稍后仰,后方垫一枕头,避免患者肩受压在体下。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患肘伸展,前臂后旋,手自然呈背屈位。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健侧腿屈曲于前面的枕头上。

1.3.5肢体被动运动①由护士摆放肢置,进行运动训练。先从健侧开始,参照健侧的活动范围及幅度再做患侧肢体运动,并依照瘫痪自然恢复的顺序进行。开始活动量要小,在不引起异常反应和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活动量。②肢体自助被动运动。上肢运动: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利用健侧上肢的力量带动患侧的活动,先上举3次,再向左右旋及外展各3次,可与被动运动交替进行。下肢夹腿运动:双腿屈曲,足踏床面先把两膝分开呈外旋位,然后让患者主动伸屈健腿数次,缓慢诱导患肢伸展,嘱病人不要过于用力下蹬,以免出现内收内旋。③床上翻身。患者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练习前方上举,同时可伸向侧方,在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屈曲的双腿倒向该侧位至侧卧位然后呈仰卧位,在以同法翻向另一侧,每侧进行3次,注意翻身时头一定先转向该侧。

2结果

肢体功能评定是根据偏瘫分级法判定。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别无变化。本组50例病人中,显效13例,占26%;有效18例,占36%;无效19例,占38%。

3讨论

脑卒中多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其功能改善取决于运动功能恢复。早期的运动功能与远期的生活能力密切相关,两者属不同障碍层次,不能相互取代,前者恢复级别越高,后者改善程度越明显[2]。康复护理注意事项:康复护理开展的时间越早越好,应在保障头颅不受震动的基础上,以翻身拍背被动运动瘫肢及正确摆放瘫肢为主;无康复科且康复须早期进行时,康复主要由家属或陪护完成,必须重视对其进行康复知识、技巧方法的指导和培训;注意动作完成的质量,特别重视正常步态训练,提高步行质量,而不是单独注意肌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刁建生,沈敏杰.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1999,3(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