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犹太 教育 研究状况

以色列将国民收入分给教育的比例占到了10%多(2011年),仅仅次于军费投资。其效果也是十分显著,从1901年到2001年,世界上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犹太裔152位,占23.35%,而犹太人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到3%,于是学者也希望从中一探究竟。

一、从大众对犹太教育的认识

新在《学习犹太民族的教育之道》中介绍到,犹太人十分崇尚阅读,很鼓励小孩子提问同时也有很严格的家教,他认为这是犹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奠基作用。李爱勇在他的文章《宗教、教育和民族性――三位一体的犹太人》中,通过分析宗教、教育和民族的关系探索了犹太人教育的特点,他认为犹太教育在思想、目的、形式和内容上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性。作者杨东平在访问特拉维夫附近的公办小学时发现,这所小学的教育有三个原则,分别是革新、创业精神、创造力。文章《学习犹太人的教育智慧》中介绍到,学校以达芬奇的七原则作为教学方式,他们非常鼓励孩子的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兴趣。

二、从研究犹太教育提出对我国启示的角度

韩玉群的《成功的犹太教育对我们的启示》中分三部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到犹太民族的教育有许多特点,由此提出了对我国教育的4点启示。贺雄飞也在《犹太教育的中国现实意义》中分析了犹太人的教育理念,认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认为人类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和智慧。《犹太民族的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通过对犹太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教育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了可借鉴的内容,同时分析了我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希望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够开发学生的潜力,做到开放式教育。李萌的《犹太民族的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认为犹太教育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重视职业教育,而我国应该加大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增加教育的务实性。王奕丽的《犹太文化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比较》分析了两国的差异,相同点在于都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对于教育事业十分重视;不同点在于宗教对于教育的意义不同,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同。

三、从犹太启蒙运动对犹太教育影响的角度

张礼刚在《德国犹太启蒙运动中的教育问题》中论述到传统的犹太教育对犹太人十分的不利,出现了许多的挑战,分析了在这种条件下犹太人做出的回应。当时的马斯基尔就犹太人面临的教育困境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改革被德国人接受。张礼刚认为马斯基尔改革犹太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双重身份的犹太人,从而消除主流社会对犹太人经济生活、和民族身份独特性的偏见和指责。学者胡浩的《犹太启蒙运动与犹太教育的现代转型》]介绍了发生于犹太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犹太教育出现了转型,包括语言教育的革新、世俗知识和教育的兴起以及伦理教育的转型。

四、从早期犹太妇女受教育状况的角度

张淑清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犹太妇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淑清在《论古代犹太妇女的教育》中探究了古代社会犹太妇女的受教育状况,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通过分析犹太教育经典对女性受教育情况作了细致而深入的介绍。他认为对于接受最基本的宗教教育来说,犹太妇女和男子之间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别,但是随着公元1世纪学校的建立,妇女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以外的现象日益凸显。

以上就是国内近五年关于犹太教育的相关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犹太教育,希望通过研究犹太教育找到犹太人发财的途径,或者通过研究犹太教育启迪中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或通过犹太启蒙运动和犹太妇女受教育状况探索犹太教育的发展脉络。

参考文献

[1]新 学习犹太民族的教育之道[J].教育随笔,2003,(3)。

[2]杨东平 学习犹太人的教育智慧[R].当代社科视野,2013,(4)。

[3]李爱勇 宗教、教育和民族性――三位一体的犹太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28卷,(2)。

[4]韩玉群 成功的犹太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8)。

[5]贺雄飞 犹太教育的中国现实意义[J].延河,2011。

[6]焦能 张兴发 犹太民族的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学理论。

[7]李萌 犹太民族的教育特点及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2卷,(5)。

[8]王奕丽 犹太文化的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比较[J].学术交流,2011,(306)。

[9]张礼刚 德国犹太启蒙运动中的教育问题[J].世界历史,2010,(6)。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病理学依赖于基础医学、紧密联系临床,其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学科难点是众多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形态学改变,不易记,易混淆。而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反哺的状态,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想象空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在病理学教学中运用各种启发式教学不但能理论联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病理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形式

启发式教学可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如病历启发式、比喻启发式、问题启发式、比较总结式等,可根据授课内容合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见解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临床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病历启发式

以临床病例为主线,把病理学知识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联系起来。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疾病后给学生展示这样1个病例: 男,59岁,因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4天来院就诊。15年来,患者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冬季尤以为甚。近5年来,自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时而双下肢浮肿,但休息后缓解。4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出现腹胀,不能平卧。病人有吸烟史40年。体格检查:消瘦,有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叩诊两肺呈过清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WBC?12.0×109/L,PaO2?73mmHg,PaCO2?60mmHg。给出病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提出如下具体讨论问题:1、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对病人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2、根据本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推测肺部的病理变化;3、试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展演变经过。使学生通过对病例的思考、讨论,体会到掌握病理学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2.比喻启发式

即打比方,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讲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受到细胞内的特殊基因控制,如果这时发现同学难以理解,就可以运用比喻,因为前面刚介绍了坏死,就顺势把凋亡和坏死作个比较,坏死是在病因作用下发生,病因是凶手,坏死是他杀; 而凋亡没有病因作用,凋亡是自杀。通过这样的比喻可以使同学有一种“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受,使他们的思维不纠结在程序性死亡和基因控制里。这个比喻使难点通俗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更长久。

3.问题启发式

在病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对问题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进行。如在讲解炎症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时,先让学生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得炎症的经历,比如手被开水烫伤就是很常见的例子,让大家想想被烫伤时有什么现象发生,自己有什么感觉。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很容易归纳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这几方面的临床表现。这样学生既轻松掌握了内容,又加深了记忆。在病理教学中,可以将大体标本、镜下切片和临床症状结合起来。在讲解门脉性肝硬化时,提出为什么有门脉高压、腹水、蜘蛛痣、出血倾向等临床症状,正是因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分割包绕,使肝组织形成了明显的假小叶,破坏了肝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所以才会出现门脉高压、腹水、蜘蛛痣、出血倾向等临床症状和体征,使学生对肝硬化的发生从病因、病变、临床表现有了综合性的认识和理解。

4.比较总结启发式

病理学课程中尤其是同一系统疾病中,常常可见两种或多种症状与体征相近的疾病,要求能将其区分开来,从病理学角度进行鉴别诊断,避免在临床工作中出现误诊因而延误治疗时机。常见的如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等。我们通常以列表的形式从病因、病变部位、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等多方面进行比较,虽然列表式比较简单明了,但也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为了方便学生深刻理解二者的区别,在列表比较后,借助相关临床病例进行举例,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与回答,病例列举时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逐步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临床实践方面提升对疾病的认识和鉴别。这种模式在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中均适用。

5.跨学科知识启发式

病理学是一门桥梁课程,与许多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有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复习和联系相关的跨学科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病理形态学改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一些疾病作系统的阐述,为未来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先讲解冠状血管的分布和组织结构,再讲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和引发心梗累及的范围,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建立和提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仅为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扫清了障碍,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做好铺垫。

二、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运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前认真准备、精心设计、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内容要简洁、精炼: 如采取比喻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本体和喻体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毕竟本质不同,只能借助相似点、回避不同点,不纠缠于细节,尽量做到语言简洁,点到为止。( 3)阐述的内容要形象生动:在问题启发式教学时,选择恰当可行的内容,配以生动形象的生活感受,用形象精炼的语言、手势、姿态表情等将阐述的内容活生生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内容不宜过多: 在一次授课中,需要知识点,将启发式讲授的内容突出应用在重点和难点上,既可起到阐明重点,又能把握好授课内容和时间。过多的启发式授课内容的应用,往往会喧宾夺主,淡化教学内容。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课堂提问是推行实施新课改“对话教学”和“互动教学”,改变课堂沉闷、枯燥、松散、低效状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教学手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展开教材知识点,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寻求、发现、探索知识中开启思维,“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艺术,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技巧性的提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深化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发挥提问作用

最有效的学习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疑惑。具备启发性、开放性、适度性和反馈性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和认知内驱力,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探究、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启发性提问。“提问”要体现“善启诱思”,以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启发性的“提问”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学生正确思维,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形成自我、正确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我深化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我国的环境问题”时,笔者先提出“我国的环境现状如何?”这一问题,让学生一一列举各种环境污染的现状。接着给学生讲述“竭泽而渔”和“杀鸡取卵”的典故,并提出“这些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结合这些典故,阐述我国局部环境恶化的原因”和“如何改变我国的环境现状”等问题,学生们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逐步深入地思考,透过现象探寻问题的根源,分析问题的实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得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治理环境污染”的正确结论。

2.开放性提问。以“开放性”问题,引出学生“开放性”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散性思维,形成自我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政府的责任”时,笔者以“如果你是市长,你如何代表政府向人民承诺并兑现承诺”这样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到书本内容以外,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适度性提问。在恰当的时机,以直问和曲问、正问和反问、追问和联问等多种方式,提出与学生知识水平和现状相适应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此及彼的连贯性的系列问题,使学生既感到有些困难和压力,又有信心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入、更清晰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回答的问题更详细、更准确、更规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求实精神,提高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馈性提问。反馈性是选择肯定、赞扬并适度纠正的方式,适时对学生的答案和答题活动作出评价,对学生的创造性见解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在成就感体会中增强自信,保持学习热情,以帮助学生分析答题的误区和难点来适度柔性地纠正学生的答题错误,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和厌倦情绪,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也可用启发式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正确思维,自我纠正错误,以增强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还可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补充,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甚至可在辩论中求得正确和完善的答案。

二、多样教学形式与多种提问方式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民主、互动、交流的开放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组织同步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和社会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活动,以轻松愉悦的气氛感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互动,通过适时适度的“提问”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使所有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互补、用心解答问题。

例如,在讲《劳动者与就业》之前,先设置“怎样理解就业”,“我国的就业现状怎样”,“劳动者就业权益状况怎样”等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看、请教家长或与周围的人沟通去了解我国现实的就业情况和劳动者的工作状况。

多样教学形式与多种提问方式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主动帮助和带动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在培养学生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发展。

三、结合社会关注点设问,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理论性强且抽象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对于缺乏社会实践的学生来说,存在许多困惑,较难理解和掌握,但政治课的内容又与现实生活和时事密切相关。所以,可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或社会时事热点融入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将抽象化为有形,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即时性与时代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象的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例如,在讲“市场经济的缺陷”时播放“奶制品检出三聚氰胺事件”的相关视频,首先让学生了解奶粉事件造成的惨痛后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类似现象或事件还有哪些”,“如何防止这样事件和类似现象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质检总局对奶粉事件中渎职质检人员的严处及针对奶粉事件的一系列公告,从时事热点中直观感知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深省分析问题缘由,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增强学生对政治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前后知识关联设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利用新课标高中政治课教学前后单元、课、目间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在新知识学习前,先设置一些能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旧知识,探究和思考相关新知识的问题,以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新课。

例如,在讲“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先提出“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低,而有些商品价格高”,“为什么房价会不断上涨,而轿车的价格却逐步下跌”,“各种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变动,而价格变动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呢”等一系列问题。

如此引导学生回顾复习旧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探究相关的新知识,求解这些问题,有预习、有准备、充满兴致、集中精力地投入到新知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提问艺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以问题教学为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将具备启发性、开放性、适度性和反馈性的课堂提问融合到多种教学形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探究、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结合社会关注点设问,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政治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春普.做课堂中的“善问者”[j].文理导航(上旬),2010,(10).

[2]江新.试析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9).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目前国内外商品市场逐渐进入饱和状态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前途,企业的命运。因此,如何讲好讲活《市场营销》课,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营销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运用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上好《市场营销》课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市场营销》课教学中运用案例与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这门课的教学基本上依教材而进行理论学习,很少开展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学生除了能记住几条专业术语和了解几个营销手段外,对分析及解决实际营销问题能力的训练几乎没有,结果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市场营销中的具体问题时,常感到十分茫然,无从下手。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由教师把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通常单调、枯燥,加上学生受自身知识体系的影响,很难准确地理解、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改进教本文由收集整理学手段,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判断思路。不仅要把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还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教学实践证明,作为市场营销学的教师应采取“教师←→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要采用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流程中,真正把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使学生终身受益。总之,我认为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营销管理能力,实现营销管理艺术的升华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在线和分析,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由于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单靠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无论讲解得如何深刻、透彻,始终不能取代当事者在实践中的锻炼和经验积累。学习了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之后,如果缺乏综合性的实际运用,并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体系,更难以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所以,还要通过对市场营销案例的分析,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熟练灵活地应用市场营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市场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习这门专业课的目的。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问题是分析案例,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营销知识身临其境地对企业的营销管理现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营销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开展好案例讨论,首先要选择既符合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好案例,然后针对案例提供的情节,组织学生做好案例阅读、课堂讨论、分析发言等工作。例如:在讲到“产品市场寿命周期”这个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品市场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我以学生熟悉的双汇火腿肠为例,讲述其各品种的发展历史,双汇火腿肠运用“产品市场寿命周期”原理,使双汇火腿先后开发出普通肠、王中王、金双汇等多个系列产品,使双汇火腿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按照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把双汇火腿肠各品种的发展历史“对号入座”,从中总结各阶段的特点;在讲产品营销策略时,以销售羽绒服装为例,让学生分别扮演销售总经理,东、西、南、北、中分区销售经理,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购买能力、风俗习惯、其他材质服装的流行状况等分析并制定出各地的营销策略,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当一个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明白制定营销策略应考虑的要素和方法等。事实证明,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诱导并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等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觉思考,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双向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启发―创新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16-02

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工作者的宗旨,也是当今社会企业经济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1,2]。近年来,企业在用人上愈来愈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工程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将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视为是否录用的首要条件。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3,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模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满足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启发―创新”教学模式是按照知识创新的过程,提出问题,使学生去尝试创新、感觉创新,从而理解创新,其目的在于要生动、主动地给予学生比较完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启发”与“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从而启发之。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将知识―技能―能力实现转化,是实践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5,6]。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课题“二氧化钛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性能”为例,讨论如何将“启发―创新”模式应用于大学生的实践教学。

1 “启发―创新”教学法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实现方法创新

材料物理专业是南京信息工程一个非优势学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并不是非常完善,大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对实践任务的实施计划还缺少理性的分析。在“二氧化钛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制备及性能”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自己的实验经验,首先制定一个与二氧化钛制备相关的简单制备工艺,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工艺的全过程,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同时,对实验过程作简单的分析和解释,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和老师的讲解,对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有了感性认识。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如“制备二氧化钛还有哪些方法?”“怎么合成纳米二氧化钛?”“怎么合成二氧化钛多孔微球?”等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二氧化钛制备和性能的相关知识。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和文献了解,学生对“二氧化钛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制备”这一实践任务完成方法达到了“愤悱”状态,很想知道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现有实验条件,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理性讲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最终方案。学生经过这样一个启发的过程,可能对具体的实践任务提出新的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实验方法的创新。

2 “启发―创新”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实践,实现过程创新

实践的过程是大学生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即可以把自身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技能技巧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但这种运用不是书本、课堂知识的简单重复,而要经过头脑加以消化,分析综合、加工处理后才能运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建立理论模型,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使认识发生质的飞跃,从而达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7]。然而目前在许多高校中,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相互关系始终未能很好解决,传统的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域中仍有着很大的影响,表现出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性训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普遍是“喂着走、抱着走”,而不是引导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启发式。比如每做一个实验,教师都要拟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甚至一般用的实验器材都要实验员准备好,教师讲,学生听,实验人员演示,学生观看,实验报告一个模式,这样“抱着走”的培养方式,教师省事,学生省力,然而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却没有好处。

我们的做法是将“启发―创新”教学法应用于指导学生具体实践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指导老师要求学生在对实验过程产生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对每一个实验过程产生的新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老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如“合成二氧化钛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如何变化,为什么?”制备过程中原料添加顺序不同会出现什么现象?合成产物在干燥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等。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这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逐渐达到急切想知道答案的“愤悱”状态。指导老师引导学生用相关专业知识来解释这些实验现象,并补充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产生理性认识。其次,体现在对实验阶段性结果的分析过程,如在分析二氧化钛物相组成,老师示例讲解分析方法,分析软件(JADE)的使用,结果的表征等,然后由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作10~15 min的总结报告。老师组织整个团队成员对该报告提出问题,如对多孔二氧化钛纳米微球的研究结果提出“这些实验分析结果说明了什么?”“有没有其它的分析方法?”“所采用的方法与文献中现有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得到的结果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激励学生去不断思考,获得问题认识,然后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进一步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使理性认识得到深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实验过程的创新。

3 “启发―创新”教学法指导学生总结实践结果,实现成果创新

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是科技人员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在毕业设计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是一项有效的实践。毕业设计教学成果鼓励创新,在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寻找潜在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仅鼓励在具体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等方面展现创造性思维,更鼓励以构思为依托“以分析为基础”归纳与综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创新。强调让学生自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鼓励毕业设计教学成果的创新性[8]。而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基础薄弱,不擅长总结,对实验结果的总结类似于实验报告,缺乏深度,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启发―创新”教学法同样可以用于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实践成果,对于二氧化钛纳米晶多孔微球的研究,目前其他的研究者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指导老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实践成果,比如“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这些研究有没有不足之处,主要是什么方面的问题?”“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没有解决其中的问题?”等等。学生在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有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慢慢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其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也有了一个新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中的创新点以文章或发明专利的形式提交,从而实现实践成果的创新。

4 结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启发―创新”教学法主要包括“感性体验、问题思考、理性讲授”三个基本过程,将“启发―创新”教学法用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经验的、内隐的、意会的、“不可言传”的感性,然后通过教师设计问题,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思维,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获得“问题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科学的讲解,帮助学生找到原因并分析,进一步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使理性认识得到深化。学生将获得的理性认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方法,过程和成果总结中体现出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汤洁,石照耀.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工作素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32):191-193.

[2] 闫绍峰,孙月秋,廖国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机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104-106.

[3]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4-86.

[4] 王伟东,金义富,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30):185-188.

[5] 查有梁.“启发―创新”教育模式建构――教育建模的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1999(10):1-10.

[6] 申文达,董云凤,李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4(29):265-266.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范文第6篇

通过对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查,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健美操课程中的运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健美操教学,更有利于使师生保持愉悦的心情;(2)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健美操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健美操教学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健美操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身体锻炼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健美操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

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健美操项目日益引起广大师生的兴趣且颇受重视,并且已经成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健美操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美操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兴趣的培养。在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主要有2种突出的教学模式,分别是填鸭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健美操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填鸭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对比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启发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等文献,以及相关资料和书籍,为该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对中飞院2014级、2015级地面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对该院5位健美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5份均为有效问卷。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了常规的统计处理。

2健美操教学模式现状与特点

当代健美操教学呈现出了相对明显的教学特点:(1)健美操课程的内容安排多样化,在有限的成套动作学习中,增添了时尚、现代的有氧舞蹈、拉丁、搏击、啦啦操、节奏体语等新兴内容,其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提高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2)健美操教学趋向于集体教、共同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3)健美操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示范动作进行讲解和授课,示范动作的正确性和优美性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理解动作技能、形成动作表象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院校健美操教学中,主要存在2种突出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

2.1健美操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特点

填鸭式教学模式即采用任课教师语言讲解、学生听,任课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模仿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学生能快速形成知识建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相对较强;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认知网;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成本相对低廉,只限教材等,不受情境设置及材料准备的限制。

2.2健美操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特点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任课教师为主导。启发式教学模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积极态度。

3结果与分析

3.1中飞院健美操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中飞院学习健美操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大多数教师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健美操教学,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接受的是启发式教学模式,仅有4.1%的学生接受填鸭式教育,也仅有20.0%的健美操授课教师认为,暂时还不能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80.0%的任课教师和95.9%的学生选择的是启发式教学模式。可见,教师和学生更加青睐于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作为学习和教授健美操的教学模式。

3.2中飞院健美操教学模式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启发式教学模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2种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决定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96%的学生中,25.5%对其接受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表示非常满意,73.5%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而少数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和教师100%都选择了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因此,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更令任课教师和学生感到满意。

3.3中飞院健美操课程中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心情愉悦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是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一个愉悦的心情,才会轻松地达到锻炼身体、学习技能的目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选择启发式教学的96%的学生中,有57.4%的学生表示心情非常愉快,38.5%的学生选择了愉快或者一般愉快,仅有1.1%的学生认为不太愉快;而在教师的调查中,80.0%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全部都选择了非常愉快或愉快,相反,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教师选择了不愉快。

3.4中飞院健美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学习健美操兴趣的影响程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97.8%的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培养自身学习健美操的兴趣非常有利或有利;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4位教师中,也全部选择了其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有1位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也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可见在健美操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非常有利,而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

3.5中飞院健美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97.9%的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提高自身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有利或有利;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4位教师中,都选择了其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1位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也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健美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6中飞院健美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选择适当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动作创编等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94名学生全部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有利或有利;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4位教师中,也全部选择了其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也认为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动作创编等创新能力。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7中飞院健美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健美操成绩和锻炼水平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在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94名学生中:96.8%的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对提高自身成绩和锻炼水平非常有利或有利;3.2%的同学认为无影响;选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4位教师中,都选择了其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或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和锻炼水平;有1位选择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教师也认为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和锻炼水平。可以看出:在健美操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和锻炼水平,而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成绩和锻炼水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该院被调查的80%的任课教师和95.9%的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进行健美操教学。(2)该院被调查的97.9%的学生和全部健美操任课教师都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相对于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3)该院被调查的所有学生和教师均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相对于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该院被调查的96.8%的学生和全部任课教师均认为启发式教学模式相对于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健美操成绩和锻炼水平。

4.2建议

(1)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动作创编等创新能力;注重总结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汪燕 张朵 朱敏敏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郑旗.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3]陈明,孙晓.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3):52-53.

[4]李建勋.谈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30):22-23.

[5]高随运,王建辉.浅析“启发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报,2003(2):9-10.

[6]郭梅君.体育课中的“启发式”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4):8-9.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范文第7篇

农民工是技能型人才的蓄水池张学英/天津(1.1)

德国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工业4.0赵文平/天津(2.1)

美国职业教育模式争辩的历史沉思吴洪成/河北(3.1)

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施力方向谢良才/北京(4.1)

激活创新因子 扶持创业梦想胡坚达/浙江(5.1)

略论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李捷/天津(6.1)

“职教人”的观念转型是职教发展的关键基石陆俊杰/河南(7.1)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主体与方向曹晔/天津(8.1)

如何理解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赵文平/天津(9.1)

人的职业社会化刍议蓝欣/天津(10.1)

判断标准研究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前提聂伟/北京(11.1)

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郝评/天津(12.1)

理论前沿

基于农民需求的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对策探析顾馨梅/江苏(1.5)

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现状研究综述

王朔 王永莲 李爽/四川(1.10)

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养殷喜悦/辽宁(1.15)

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研究

文启金 寇化勇 周遇春 王太斌 蒋双娇 叶芩何/四川(1.20)

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赵新宽 周文瑜 陈东群/广东(2.5)

中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辩证思考陆俊杰/河南(2.9)

“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王新宇/江苏(2.14)

中小型制造企业与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调查研究

罗德红 罗颖/广西(2.18)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服务于区域制造产业的实践探索

李龙根 陈永刚 舒雨锋/广东(2.23)

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综述成伟伟 孙翠香/天津(3.5)

应用技术型高校校企深度融合研究古翠凤 王绿原/广西(3.11)

构建安徽省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新探谭艳华 高洋洋/安徽(3.16)

论职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关系盛晓君/上海(3.20)

西方现代学徒制经验在中国本土化应用研究王明哲/辽宁(4.5)

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误区及路径探析张玉改/江苏(4.10)

试析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几个问题周昆/云南(4.15)

中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周伟 杨欣然/安徽(4.19)

社团法人型职教集团的有效运作研究王志伟/江苏(5.5)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热点分析张军霞 祁占勇/陕西(5.11)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政策述评侯艳芳刘利利/河北(5.18)

关于职业教育满意度研究的文献分析贾璇徐大真/天津(5.2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分析董凤/广西(5.26)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的教育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研究程慧平/湖北(5.30)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

鄂甜/北京(6.5)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中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刘利利/河北(6.9)

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李志涛/天津(6.13)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1+1嵌入式”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成启明/河北(6.17)

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综述周霞霞 王资/云南(7.5)

关于构建职业教育弹性学制的思考黄振菊/河北(7.10)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探讨高凡修/河南(7.15)

杨叔子人文素质教育思想研究刘晨雪 王怡倩 蓝欣/天津(7.21)

汽车见习工程师研究综述高瑞霞张伯俊 张鹏飞/天津(7.26)

从教育体系内部考察应用本科的本质和职业教育的定位

贾剑方/广东(8.5)

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研究综述

张修哲/辽宁(8.11)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王冬良/江苏(8.17)

应对工业4.0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几点思考

闫妍 曹洁 李薇/天津(8.22)

关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邓志虹 林强/广东(8.26)

高职院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刍议荣莉胡利胜/江苏(9.5)

高职院校专业规划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问题研究张振中/江苏(9.9)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构建职教体系新模式研究沈言锦/湖南(9.13)

地方本科院校参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张兄武 陆正林/江苏(9.18)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形式研究

张媛远 陈晓曦/天津(9.22)

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成长历程研究 沈文 张英/浙江(10.5)

试论职业教育的博雅取向孙宁 张晓军/河北(10.9)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陈立平/湖南(10.13)

技术人文性视域下的职业教育观蒋小佩 张棉好/浙江(10.16)

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经验对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刘东菊/天津(11.5)

基于“完整知识”的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模式研究翟陆陆/河北(11.10)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困境与对策分析孙婷 高军/辽宁(11.15)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路径研究李碌/辽宁(11.19)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保障策略研究

张帅 宋晓欣 闫志利/河北(12.5)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目标制定研究综述程娟娟/河北(12.11)

区域聚焦

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鄂甜/北京(1.24)

致用与适性:台湾技职教育的特色与启示余军奇/广东(2.27)

21世纪台湾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曾春妹/福建(2.33)

甘肃省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中观失衡探析张小军/甘肃(3.24)

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调整策略研究

马宝成 何万丽/宁夏(3.29)

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策略分析程立浩柳军/江西(4.24)

浙江省“选择性”中职课改的逻辑路径与价值取向探析

崔丽莉 章剑坡 陈明昆/浙江(4.31)

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陶红 杨阳/广东(5.34)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建设研究哈满林/安徽(5.39)

台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结构分析及启示欧剑锋/湖南(6.21)

台湾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研究花兆润/安徽(6.26)

湖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李付亮 李娟/湖南(7.30)

基于产业转移视角的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研究谢茂康/湖南(7.33)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优化布局策略

王振刚/天津(8.30)

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罗庚兴 李大成/广东(8.36)

贵州省高职院校发展状况调查研究何国伟/贵州(9.27)

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适切性分析

陈逸平 李鸿杰/甘肃(9.32)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

保承军 岳桂杰/甘肃(10.20)

京津冀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冯赵建/天津(11.23)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湖南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研究

陈湘满 朱健 贺适/湖南(12.16)

提高湖南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路径探析

阳益君/湖南(12.21)

管理世界

数字化校园建设调查分析黄小平/安徽 黄乐辉/江西(1.30)

基于CIS理念的职业院校品牌形象建设研究张萌/天津(1.37)

现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要素研究邢彦明/北京(1.41)

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策略研究与实践

吕玲 马国泰/新疆(2.37)

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优势与挑战宁业勤 楼世洲/浙江(2.41)

学校效能:职业学校评价的新视角邢飞越 蓝欣/天津(2.45)

技工院校产业系建设的探索性实践

彭豪 陈实 周志德 高小秋/广东(2.50)

基于“赛考培”联动的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策略研究吕大章/四川(2.54)

职业院校对外合作与交流探析李国和 闫辉 蔡玉俊/天津(3.34)

中韩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王乌兰 雷松林 朴荣基/安徽(3.38)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张烨 汪玉娇/湖北(3.42)

农村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刘再贵/云南(3.46)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特征衡量李富/江苏(4.34)

浅谈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东丽/天津 周东华/陕西(4.40)

高职院校校长职业能力提升问题研究李贺伟 王忠诚/辽宁(5.44)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探索

李昱言 李宇红 侯雪玮/北京(5.50)

“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

单福彬 杨兵 刘鸿雁/辽宁(6.31)

职业教育教师流动中心激励机制研究宋莹/宁夏(6.36)

试析基于用户特征的职业院校校园信息安全体系模型

张涛 毕超 张陆/天津(6.43)

高职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王乐/江苏 孙攀/上海(7.38)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王文渊 王玮娉 李贝晶 唐鹏程/湖南(7.42)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刘凤存/山东(7.46)

试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李欣 孙翠香/天津(8.41)

一体化: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研究李双h/河北(8.46)

通用职业素质测评软件拓展应用模型构建研究孙仁伟/天津(9.36)

“现代学徒制+分段组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机制探索

刘望 隆平 田伟军/湖南(9.41)

战略管理在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褚建伟/天津(10.2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杨长虹/湖南(10.29)

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探讨牛志斌/山西(10.33)

地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涂华锦 邱远/广东(11.28)

公司化办学:一种面向应用的专业办学方式

王长武 雷璐荣/重庆(11.33)

高职智能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廖建尚/广东(11.37)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黄兆军 赵新宽 何加坤/广东(12.26)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龚静敏 黄燕/湖南(12.30)

试析高校职教师资基地培训体系的内涵与构建张世荣/天津(12.34)

教师与学生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职校教师成长的环境要素分析

林晓敏 陈丽君/广东(1.55)

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师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李赛 张元/天津(1.60)

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

欧阳斌 易利英/湖南(2.64)

校企合作培育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与途径分析

薛栋/天津(2.68)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非合作学习行为研究

周青政 杨永艳 邓先春/四川(2.73)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研究惠转转/天津(3.55)

高职生人格特征对手机成瘾的影响朱玲玲 刘志强/江苏(3.59)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研究综述 李玉明/吉林(4.44)试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角色的嬗变谢敏/贵州(4.50)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师标准》研究与开发

王张妮 张蜜/浙江(4.55)

高职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研究姜丽红/江苏(4.59)

中职教师培训过程质量的评价问题研究

刘玉容 徐晓燕 何应森/四川(5.54)

中职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

王良 崔红红/天津(5.58)

基于教师流动中心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杨永光/宁夏(6.47)

中职师资队伍、专业成长需求与教师培训现状调研分析

王新月 张玮 张志凯/江苏(6.51)

先前学习认定理论在UCC师资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梁晨/浙江(6.57)

依法治校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吴让汉 孔志军/天津(6.61)

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

刘卫琴/江苏(6.65)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调研分析

蔡跃 余清泉/上海(7.51)

高职院校教师关键能力构成与培养策略研究刘平/天津(7.55)

职教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研究王金震 王张妮 朱毅/浙江(7.59)

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李秀天/辽宁(8.52)

应用型大学“博士双师型”教师素质研究胡志利 路宝利/河北(8.56)

从教师职业资本发展的角度谈教师队伍建设周昆/云南(8.60)

职业院校师德建设路径探析张葆春/天津(9.45)

试论高职教育中加强美育的必要性赵瑾/天津(9.49)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职校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林晓敏 林幸福 陈丽君/广东(9.54)

父母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程玮/广东(9.59)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李欣 孙翠香/天津(10.37)

中职学生学习质量提升评价体系建构研究王立平/贵州(10.43)

中职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研究李艳菊/山西(11.4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刍议刘玉洁/天津(11.46)

试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吕大章/四川(11.50)

高职学生入学动机的地域差异及应对策略

张帅 孙雯雯 闫志利/河北(11.54)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邵长兰/天津(12.38)

高职生学校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胡文丽/北京(12.43)

招生与就业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倾向分析徐秀玉 张春霞/广东(1.45)

关于中职生职业认同的研究刘影 关荐/宁夏(1.51)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就业服务体系研究

张学英 李薇 闫妍/天津(2.58)

职业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工作思维模式郭月兰/江苏(3.51)

高职院校促进大学生职业适应实践研究 丁茂芬/浙江(4.64)基于在校工作经验的明瑟收入函数实证研究王云多/黑龙江(5.63)

高职教育注册入学招生改革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刘瑞芹/广东(6.70)

我国就业训练中心职业技能培训绩效分析胡凯 彭丹/江西(7.64)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就业态度与就业预期研究黄旭升/天津(8.65)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中的应用研究

刘灿亮/广东(10.48)

试论高职学生职业个性发展层次和教育策略武文/山东(11.58)

劳动关系新常态下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张旭军 张楠/天津(12.47)

课程与教学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三核”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张烨 吴昌友 汪玉娇 刘霁雯 景丽/湖北(1.64)

基于MOOC模式的课程资源建设探究罗伟/湖南(1.68)

新媒体背景下的珠宝营销职业教育

周琦深 包德清 张鹏飞 张馨月/湖北(1.71)

专业教学工作室:一种中职教学组织新模式周宏伟/浙江(2.77)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必要性及途径

张凯 徐佳/天津(2.82)

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能力适应性调研分析

覃隶莲/广西(3.63)

基于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究

李龙根 刘志伟/广东(3.67)

“三螺旋”理论和“五秀”模型下的职教师资课程体系构建

王龙 卢红/广西(4.68)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五轴加工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李杰 谭积明/天津(4.73)

浅论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梁骥/浙江(4.76)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德育体系六要素研究贾讯 彭容容/江苏(5.68)

浅析高职模具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黄海龙 周亮/吉林(5.72)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及路径研究

周敏 罗金梅/湖南(6.74)

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实践探索林俊标/福建(6.79)

岗位任务驱动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杨本胜 李建忠/广东(7.69)

高职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杨正校/江苏(7.74)

移动学习环境下云班课支持的大学英语SPOC教学实践探究

王红艳/广东(8.69)

试析多元需求融合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汪幼辛/浙江(8.76)

论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情境的变革董志霞/北京(9.65)

将APP资源引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研究刘琳/广东(9.69)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鹏 孙静晶/河南(10.53)

构建基于生产线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新/山东(10.57)

高职“会计学原理与技能”课程虚实共建探索黄浩岚/江苏(10.61)

高职情境任务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徐志山/安徽(11.62)

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周晓宏/广东(11.67)

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初探李欢 荆婷 高涵/湖南(12.52)

光伏行业人才需求及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周亚东/海南 徐宁/广东 陈惠俊 严春景/海南(12.56)

创业创新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力及培养开发研究

徐明/北京(1.75)

依托技能竞赛平台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唐燕妮 戴卫军 袁光华/广东(1.8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养成探索焦彩丽/广东(1.85)

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晏自翔 卞艺杰 赵美惠/江苏(3.71)

高职创新教育成效分析与对策研究刘建云/浙江(3.77)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跨界创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胡坚达 童雪央/浙江(5.77)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李晓静 张沛朋/河南(5.82)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五年内的创业情况调查朱益新/江苏(12.61)

浅谈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薛珊/四川(12.66)

试析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基地建设 占挺/广东(12.71)协同视阈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刘盈盈 颜玄洲/江西(12.75)

探索与争鸣

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不当督导研究贾剑方/广东(7.78)

对学徒制的再思考李海/广东(7.84)

关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乔龙阳 吴教育/广东 刘大力/湖北 张振中/江苏(10.67)

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探究肖胜阳 贺芳/广东(10.72)

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管理研究与实践

乔启成 陈建军 顾卫兵/江苏(10.76)

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曾琦斐 陈科 李翔/湖南(10.79)

关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功能探讨张宇/天津(12.79)

基于校中厂模式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肖斌/广东(12.82)

海外t望

二战后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政策的变革张燕/浙江(1.89)

英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的内容、特征及其启示张亚兰/湖北(2.86)

美国社区学院研究综述安莹莹 祁占勇/陕西(3.81)

目标导向的美国ABET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及其借鉴李慧芬/辽宁(3.88)

美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王维思/辽宁(3.92)

英国高等学徒制勃兴与发展探析王维思/辽宁(4.80)

英美国家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经验及借鉴陈本敬/广东(4.84)

提高培训效果:美国柯氏评价模式研究徐君 邵庆/浙江(5.87)

新加坡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特点及启示陈婵英/广东(5.93)

21世纪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政策演进解读查国硕/浙江(6.83)

澳大利亚TAFE师资培养模式探究

闫辉 李国和 蔡玉俊/天津(6.88)

巴西“S”系统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李豆豆 李晓阳 陈丽能/浙江(7.89)

马来西亚社区大学高收入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妥协问题研究

Mohd Nor Ahmad Rosli,Mohamad Sattar Rasul,Salleh Amat/马来西亚(7.93)

中国高职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研究刘艳申/陕西(8.80)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发展中心的特点及启示

黄芳 罗先锋/福建(8.84)

中美两国中高职衔接的比较研究刘红 徐国庆/上海(9.74)

中国与印度远程教育比较研究:启示与建议周小明/浙江(9.79)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演进与现代思考

赵学瑶 林若鑫/广东 卢双盈/天津(10.82)

美国中等农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析傅佳青 刘剑虹/浙江(10.89)

美日英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及启示阳益君/湖南(11.71)

英国基础学位“雇主参与”模式综述黄芳/福建(11.75)

日本新职业训练指导员养成制度

谷口雄治 著/日本 蓝欣 译/天津(11.80)

南非国家资格框架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

曹梦婷 方华明/浙江(11.84)

国外中学创业教育研究周劲波 郑艺杰/广西(12.85)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孙婷/辽宁(12.91)

史海钩沉

亚当・斯密职业教育思想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

何杨勇 萧斌/浙江(2.92)

陶行知“职业试习科”教育思想探析支亚虹 高军/辽宁(4.88)

论陶行知的“生利主义”教育观张东 余冬阳/重庆(4.93)

全国首批短期职业大学的建立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影响

张爱军/天津 王千弓/湖北(6.93)

我国古代手工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辩证思考

韩静 张力跃/浙江(8.89)

《农政全书》中涉农教育的特点及影响评析

许译心 沈亚强/浙江(8.94)

我国当代职业培训要事概览芦羿君/河北(9.83)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演变史光姗/天津(9.89)

简析《职业教育法》的立法过程及其历史价值

杨静 张爱军/天津(9.94)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始末陈凯/天津(11.88)

启发式教学现状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策略;课件;脚本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52-04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设计阶段,尤以脚本编写最为重要,因为它是课件开发的蓝本。如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已成为常态,网络具有丰富的资源、交互简便以及时空自由等特点,在教学上拥有独特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网络教学,而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教学课件会依据其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因此设计者在设计课件脚本时需要参照不同教学策略特点,使其能够适用于网络教学环境。

在研究前,笔者以“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为关键字,在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常用文献库中进行搜索统计,总结出实际教学中使用频繁的教学策略:分别为启发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在特色期刊文献数目统计分别为825篇、96篇、313篇、30篇,其它教学策略43篇,其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据此确定本文对以上四种教学策略的课件脚本进行研究设计。

一、基于启发式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从古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强调启发思维,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愤”就是学生的准备状态,对某一问题的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弄明白的心理状态,一种内在动机。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这就是“启”。“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一段时间思考,但尚未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1] 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启发式教学主要用于启发学生思考操作过程,即过程式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依据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所需要的方法,设置相应的启发式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并过渡到让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2] 然而教师的启发并不仅限于某一个或几个程序化的点,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活动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

启发式教学初期教师通过营造一种环境,导入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陷入思考。通过层层启发,形成一个个矛盾点,此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才能打破矛盾点,即意味着开始进入了教学内容学习。假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依据层次划分由低到难,分别记为A、B、C,启发式教学策略中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重点在于让学生思考,对问题进行判断,形成矛盾点,教师开始适时地进行指点,逐步启发。

2.启发式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要体现启发式教学策略,不仅仅要展现实现的基本步骤,更要考虑到师生在多媒体环境下,与CAI的交互方式吻合度。

多媒体课件通过操作者扮演教师的角色,计算机引入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并反馈,然后由专家系统检测,是否需要再度启发等过程来实现启发式教学过程。上海顾博士提出了“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的教学策略,具体为启发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知识、归纳结论、变式练习、回授尝试效果和调节。

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多媒体课件脚本设计时,一方面以启发式教学流程图为基础,另一方面要从课件本身的特点出发,包括前期情境的引入,点击课件的形式等等。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到课件面向的人群,其学习特点及风格,进入启发式情境中采用何种媒体(图、文、音视频等)。具体脚本设计如图3所示。

二、基于随机进入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1.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弹性理论。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出现在不同的时间、教学情境中,为了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应尽可能保持真实性和复杂性的知识,使知识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具体性。不管学习的过程是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其最终的学习结果是一样的,都同样获得了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认识和理解。

随机进入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步骤:①呈现基本情境;②随机进入学习;③思维发展训练;④小组协作学习;⑤学习效果评价。

为利于学生多方位的建构知识,随机进入式教学可以是循环式的结构,也可以是线性分支结构,先是由学习目标来决定的,接着围绕目标设置不同情境进行学习。[3] 认知弹性理论认为,围绕案例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事物复杂的观念需要慢慢灌输给学习者,而不是先从一个不适当的过分简单观点开始。[4]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的教学流程如图4所示。

2.随机进入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借鉴随机进入教学流程图。在呈现基本情境时,多媒体课件可以体现其明显的优势,利用计算机独特的图像、音视频等媒体呈现能力,学习者根据喜好进行选择,进入学习。课件脚本设计图如图5所示。

三、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1.先行组织者教学

先行组织者实质上就是一种引导性材料,能够定向和引导学习的内容。原有学习知识是与新学习材料适当相关的、稳定的、清晰的和概括性高的材料,在新旧知识学习上搭建一个桥梁,这样有了先前知识的学习,新知识学习更稳固扎实,不易遗忘。[5] 有意义学习需要学习者回忆旧知识内容,并需要主动构建知识,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关键点。该教学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呈现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根据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如图6),人在接受外界刺激后,在对刺激做出相关反应前,人脑会对其进行一系列处理即信息加工。对信息加工的研究,有助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各参量的把握,从而达到特定的刺激反应。之前的所学知识是短时记忆,经过教师的指导为长时记忆。[6] 先行组织者的教学过程如图7所示。

先行组织者在传授知识内容时,需要提前辨别新学习材料和原有学习材料知识之间相关性和紧密性程度。

2.先行组织者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将教学过程流程图转换为脚本设计图,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的良好交互性和展示性。如图8所示,是自上而下的分析,自下而上的表达。

四、基于情境陶冶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1.情境陶冶教学

情境陶冶教学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主要是采用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处在思想很集中的情况下学习。学习者能够很好认知,进行知识的重构。[7]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和教辅材料的需要,去引入形象的情境,学习者在这一情境中自主活动,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效果。人的认识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智与情感活动的统一,这两种意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无意识活动组合起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主要由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三部分组成。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下的教学目标需要利用多媒体引入图像、音视频等各种素材,使学生的多方面感官得到刺激。学生能够根据产生的情境和教学内容有一致的情感基调,带着情感去体验和观察教学内容。[8] 其具体教学活动开展可以用图9表示。

2.情境陶冶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

教学过程要很好地反应“因景生情,以情化境”原则。课件设计类型为教师辅助型,脚本设计图如图10所示。

五、对比分析

以上四种不同教学策略的课件脚本设计图不同,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启发式教学策略的课件脚本设计时,需在学生的“愤”、“悱”状态进行启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件制作启发阶段,注意启发事件的合理设计,要时刻把握住启发式的关键矛盾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让学生去感受探究知识,逐步引导,变式调节,直至教学结束。

基于随机进入教学的课件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避免在多个上下文中产生混淆,必须在探讨的问题上提供相关背景信息。需要生成纵横交错的概念图。设置多重情境或意义,这种设置为学习者的选择和随机访问创造了条件。学习环境的组织不可能按照单一方向安排学习的发展,而知识也不可能按照纯粹的类别分类,还需根据不同的概念和问题提供相关案例。

基于先行组织者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时,在脚本设计中需要借助某种媒体提及先前知识,便于学生进行归纳上位知识,从而引出新的学习材料,便于新旧知识联系,扩充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根据学习者能力提供相应的资源服务。

基于情境教学的课件脚本设计时,需要注意多媒体的使用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建设的场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在脚本设计中,目的要明确,不能太过随意,学习者能树立自信心,提高各方面能力。课件需注意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交互性。

六、结论

脚本设计是课件制作的前提,在整个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脚本才能制作出优质的课件。在脚本设计过程要始终坚持突出其可用性,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合理分析,据此进行脚本的设计,才能使课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整体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现今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已成为主流,该环境下的课件脚本设计与传统的有所不同,脚本设计需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并结合网络环境学习的特点,合理地进行脚本设计,从而制作完善的网络环境下的课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5.

[2]宋伟娜.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4):88-90.

[3]余敏.基于随机进入学习理论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李康,梁斌.课件设计理论与制作技术[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60.

[5]贾丽霞.高中化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林小琴.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