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技术及设计

建筑技术及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字:低碳式建筑;建筑设计;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climate and energy crisis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of low carbon, low carbon buildings graduall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cept, low carbon building application and advantages, and Study on the key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low-carbon building desig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building and vigorously promote low carbon lifestyle.

Keywords: low carbon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technology;metho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低碳式建筑概述

1.1低碳式建筑概念

当下,随着低碳理念在社会上的普遍倡导与推行,低碳式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低碳式建筑主要是指在保证满足相关使用要求的前提之下,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内,将先进的节能减排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来降低建筑的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实现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

1.2低碳式建筑应用现状

就目前看来,低碳式建筑的应用并不广泛,在应用区域与应用范围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就建筑本身而言,低碳式建筑主要应用在玻璃幕墙方面,在屋顶、外墙和地板等方面的研究使用相对缺乏;就应用区域而言,由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制冷供暖的能耗相对较大,低碳式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明显较寒冷地区多些。

1.3低碳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低碳式建筑的优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节约能源,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二、减少建筑物废物、废气、废水等“三废”的排放,减少其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三、适应人们的使用需求,有利于为人们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四、再现新型建筑艺术,在不违背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的前提之下将创造具有浓郁本地风格的建筑;五、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交流,在低碳的前提下给予环境更多保护。

2.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

2.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在建筑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建筑位置对于一座城市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选择合适恰当的建筑位置。同时,通过建筑位置和朝向的考虑,有利于对采光进行充足设计,在采光方面减少电能的耗费,从而将低碳理念得以充分贯彻。在低碳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日照原理的应用,按照太阳高度角做出相关日影响图,确定冬天时期每天的日照时间,使每幢建筑都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能,从而确定建筑位置和朝向。在满足采光条件的前提之下,建筑的南向开窗面积应该尽量增大,而北向和东向的开窗面积则尽量减小,力图增大采光面积,从而获得更为充足的光线,减少热能损失,保证室内舒适宜人的环境温度。此外,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成果,使用智能遮阳系统和门窗自动系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照明能耗,实现低碳节约。

2.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为了使低碳式建筑能够更好地满足通风、透光、保温等一系列需求,在围护结构墙体设计也需要更好的设计优化,使其能够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室内外物理环境的良好统一,能源消耗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目前,围护结构墙体设计涉及的产品主要有外墙保温和隔热、热物理性能优异的外窗和玻璃幕墙、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和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饰面材料等等。此类建筑材料的使用大多应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不但可以提高低碳式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节约了建筑的运行成本。

2.3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渐被发掘并不断应用于经济之中。将建筑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但有利于提升建筑本身的使用功能,而且也能够实现节能低碳的效果,将低碳理念充分贯彻实施。当下,我国低碳式建筑设计中与太阳能技术相对整合得较好。在利用太阳能节约生活用能之外,更能将其进行转化,如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建筑用能,以提升集热效果,使低碳式建筑的构建所需能源得到节约,修建安装难度大大降低。

2.4水、热环境设计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之中,水、热环境的有机结合也是重要关键的技术之一。在节水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水质和水量两方面的问题。而低碳式建筑中大多采用节水型设备,在收集雨水的同时能够处理污水;而对于小区一般常见的景观用水,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之中也大多加以一并考虑,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环境的和谐相处。在热环境方面,低碳式建筑也应加以充分考虑,通过利用太阳能等,不但要顾及建筑设计小区的热供应的舒适性,也要充分顾及节能环低碳的要求。

2.5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设计

在现代社会,低碳式建筑设计已经不是建筑行业本身的问题。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都将会有利于低碳式建筑的设计、构建与实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运用当代最新技术方法的低碳式建筑设计技术,如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仿生学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建筑腔体概念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基于遗传算法的低碳建筑设计技术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新科学新技术,将能够极大促进低碳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操作,提升其建筑效率,快速推动传统建筑向低碳式建筑的发展进步。

3.当前低碳式建筑设计采取的主要方法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中的主要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建筑低碳设计和被动建筑低碳设计以及使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三种方法。

3.1主动建筑低碳设计

主动建筑低碳设计之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建筑立面通过选择素混凝土,有利于节省一次性瓷砖贴面、花岗岩大理石和粉刷层,也能够避免开采石材的过程之中对大自然的破坏;其次,通过就地取材和搅拌混凝土,有利于减少运输环节过程之中对能源的浪费;此外,通过对屋面绿化,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低碳建筑这一理念;同时,通过采用主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对采光加以合理利用,使室内光照环境得到改善,实现能源的节约。

3.2被动建筑低碳设计

被动建筑低碳设计之中,主要包括在外墙使用外保温和中空玻璃,使用保温屋面等措施,使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高,从而有利于建筑节能低碳。此外,通过被动式自然采光设计,充分利用阳光来为空间照明,都能够优化低碳建筑的能源系统,实现低碳式建筑的理念。

3.3使用新能源与新材料

在低碳式建筑设计的方法之中,通过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也是目前较为热门的方法。其中,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使用周边工业项目的余热、余气等是当前运用新能源来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在使用新材料方面,运用绿色建材,采用无污染的材料与保温隔热涂料等节能材料,都显示了新材料在节能低碳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在环境问题、气候问题与能源危机益发严峻的当天,通过研究低碳式建筑设计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方法,将会为低碳式建筑的不断发展以及低碳式生活方式的大力推行提供基础,缓解当前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放 低碳式建筑设计方法及相应技术 [J] 民营科技 2013(3)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技术;安全疏散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也随之增加,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形势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由于高层面积大、楼层多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逃脱及救援将异常艰难且损失格外严重。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火灾的频繁发生及高层建筑的特点,分析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因素。在阐述高层建筑火灾危害的同时,提出了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控对策,以期指导实践,尽可能的远离火灾危害。

一、高层建筑火灾因素分析

1、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人员普遍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安全培训,火灾发生时自救能力较差。安全通道拥堵大量杂物,火灾发生时,通道堵塞,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同时给救援人员带来很大困难。消防安全的日常检查不到位,也是火灾发生的隐患。

2、违反安全用电制度

高层建筑用电量大,而内部设施一般达不到防火要求,临时布线较多,过乱。

3、消防设施缺乏

由于消防资金的匮乏及相关人员消防意识的不足,高层消防设施设备往往欠完善。消防装备和消防技术的先进与否,是衡量消防队伍及救援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由于消防资金的短缺,消防装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火灾救援的需求。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钢结构工程、化工厂等特殊工程相应的消防技术还不完善。

二、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现状

1、建筑中存在较多的起火源,预防难

建设用地的有限以及建筑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现代高层建筑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综合性的建筑,包括商业、住宅、办公等。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大量使用中的各种电器和设备,除了照明、家用电器、电梯,还有自备发电机组和大型计算机等,在线路上也是密如蛛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一处线路出现问题,零星的火花都有可能产生大的火灾,而且蔓延也会相当迅速,这对整个建筑的安全都是巨大的威胁。

2、火灾蔓延快,疏散难

高层建筑中肯定有电梯和楼梯井、管道井等,从设计中就可以看出高层建筑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竖井,对于这些竖井如果没有附加水平或者垂直方向的隔断进行保护,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快速蔓延,整个竖井也会将蔓延的火势继续扩散到上一层,这就会使得火势加大,难以扑救,疏散通道也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在火灾蔓延到上层后,进一步扩大烟火区域。

3、防火设计不完善,灭火难

高层建筑中的火灾处理主要还是依靠室内的消防设施――给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建筑的消防设施条件都存在不足,造成火灾发生时的灭火难,尤其是遇有大面积的火灾时,很多高层建筑的室内消防水量都不足以起到灭火的作用,对于火势的扑救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就会导致火势继续蔓延。防火设计不完善之处还体现在消防水泵的故障频繁,在实际发生火灾时难以进行灭火,只能依靠消防车的扑救,但是消防车扑救受到诸多限制,容易造成时机延误,无法挽回损失。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在建筑设计中还存在一些建筑没有防火的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的设计,这也是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与疏散要求的,也应当进行规范。

三、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应用

1、防火疏散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设计中防火疏散设计应当考虑的因素是多元的,下文在此进行简单的介绍:一是火灾危险性大小,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一般是按照建筑本身的功能用途来确定的,因此在防火疏散设计中考虑火灾危险性大小也是符合建筑实际和要求的;二是对于规范要遵守,还要灵活处理特殊情况,因为规范是长时间经验的总结,对于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的,但是规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在一些建筑中就不能适用,这就需要灵活掌握;三是建筑的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关乎疏散的设计,包括疏散的宽度和距离都是取决于耐火极限的,计算好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可以解决好有关的疏散问题,同时,加强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灾扑灭,对设计遇到的关于消防上的难题是一个解决的途径;四是在设计上要坚持防火与灭火结合的原则,对建筑进行防火疏散的设计本就为了预防火灾以及在火灾发生是降低损害,因此首先要做好防火的设计,对所有火灾隐患进行有效的预防,同时也要加强灭火的设计安排,避免火灾发生后无法进行疏散和扑救。

2、控制火灾蔓延的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一些大型的商用建筑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火分取划分上都存在较大的隐患,同时由于商用中各类装修繁杂,都有可能导致火灾的迅速蔓延。对此尤其是针对大型商用建筑,一定要做好火灾蔓延的控制设计,首先是要在设计中强调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同时对于安装后的系统还要做好维护,确保随时能够启用。

3、进行合理的防火分区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中防火与疏散设计的关键还包括在建筑内部设置防火分区,这样的分区设计主要是为了将某一区位的起火限定在该区域,避免火势的迅速蔓延,降低整个建筑物遭受轰燃的可能,分区设计也能够为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提供时间,是降低火灾损失的有效措施。但是防火分区的设计在商用建筑中却较难实现,因为在功能上商用建筑要体现最大的空间设计就必须依靠大空间来实现,对此可以在商用建筑设计中尽量合理的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4、科学设计安全出口

设计安全出口主要是为了在发生火灾时提供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设计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在现代建筑中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中楼梯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说,楼梯的布置应当结合建筑内部功能设计,同时在楼梯位置明显标识出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设计与疏散通道是紧密结合的,但是在有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了疏散通道却忽视了安全出口,这也是不利于火灾逃生的。

5、疏散通道和避难层的设计

在设计疏散通道时要尽量做到平缓、简单、易行,包括细节上不要有门槛、阶梯、管道等障碍物,同时还要结合建筑内的人员集中程度设计好宽度,一般来说在疏散通道上一般不能安置窗口,如确需窗口的也要设计为小面积开窗,不能设外开窗,影响疏散通道。

结束语

随着防火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安全工作方针下,做好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扑救,防消结合。建筑设计中的防火与疏散要求的方法和设计是关乎建筑安全与居住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形式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做好防火与疏散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设计人员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做到有效的预防和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的疏散,要全面考虑防火疏散的要素要求,结合建筑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设计,从而为预防火灾和火灾发生后的安全疏散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桂芳,赵伟,韩蕾.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06).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之下,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以异军突起的状态,成为了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绿色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关的概述,从而引出对于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的措施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优化与结合;措施

前言

在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了当下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使我国的建筑事业更好的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技术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优化和结合,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的建筑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低消耗、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

1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关概述

绿色建筑技术是指通过相应的低消耗、低污染的技术,建筑相应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建筑当地的自然环境起到一定的维护和协调的作用,也可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技术并不是指给予传统建筑技术之上升级的建筑技术,而是利用当今时代经济要求的“绿色”发展的眼光对传统建筑技术进行重新的定义和要求。[1]绿色建筑技术可以说是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现代建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

2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相关作用

2.1实现对绿色能源有效利用与节能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能源的利用与相关的节能技术的运用方面,主要是通过采用的高效率的建筑节能的方法、新型节能材料以及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的方式实现在建筑过程中节能能源的要求。建筑人员通过使用绿色能源的利用与相关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在对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保温、隔热、保湿、通风、能源循环利用的功能。[2]在建筑节能的规划方面,建筑人员可以利用绿色能源的利用与节能的技术,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比如说,建筑人员可以采用昼光照明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减少因电力消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除此之外,建筑人员还可以利用节能规划的技术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以降低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

2.2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要求

绿色建筑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在节水系统方面主要采用了绿色的节水方式,通过利用水质监控的相关系统以及雨水净化的装置设备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在进行绿化灌溉的过程中,建筑人员主要采用喷灌和微灌的喷水设备,对相关需要绿化的区域进行喷洒。[3]同时,工作人员利用雨水净化装置设备对雨水和蒸汽进行凝结的作用,将其进行回收利用,用于绿化浇灌。通过使用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为建筑过程中节约相应的资源成本。除此之外,在建筑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的先进设备对节水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节水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3实现建筑节地规划与室内外环境设计相结合的要求

建筑的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地下空间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需要工作人员结合绿色建筑技术中的节地规划与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相关内容要求对室内的建设结构进行相应的规划,并且利用此种技术还可以对室外环境的生态景观进行相应的规划。通过使用节地规划与室内外环境技术,可以使整体的建筑布局遵循相应的规划设计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冬暖夏凉建筑要求。

3绿色建筑技术优化与结合的相应措施

3.1前期规划阶段技术的优化设计

在绿色建筑的规划阶段中,施工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规划地点的地理环境和相应的气候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空间布局以及朝向问题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在规划阶段的过程中,建筑设计项目一旦出现纰漏,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难进行对应的调整与修改的,再加上前期的计划方案缺乏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修整的难度。[4]通过对前期规划阶段过程中相关方案的优化设计,可以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施工人员在开展建筑工程工作的前期规划中,需要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以及相应的体型进行细致的规划,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建筑地区实际的条件,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通过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模拟建筑工作,优化建筑的阴影的分布情况,保证建筑物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3.2气温适应性与环境保护的设计优化

在工作人员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方面进行相应分析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考虑不同建筑地区的气候条件,并针对气温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的调整。工作人员在开展绿色建筑工程之前,需要对建筑过程中涉及到的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气温与环境因素只是其中的一点,还有空间结构、室内外的物理环境的差异以及前期的经济投入等制约因素。在绿色建筑的过程之中,环境与气温的问题成为当前建筑过程中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之一,自然环境与建筑工程的相互制衡是建筑行业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包括气温变化的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气温与环境适应性的方面进行相应的设计优化,采取相应的设备对建筑过程中的室内外的气温温差做出相应的判断,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尽量使用污染度较少的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5]通过对气温适应性与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3.3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的相关优化与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绿色建筑设计一般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认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定量化的分析为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通过采取计算模拟分析的手段可以对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从而可以优化绿色建筑的技术发展。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可以优化相关的建筑智能技术,在优化的基础上以定量化分析技术为设计工作的基础,对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与结合。通过相关的优化与结合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绿色建筑水平更加精细化,同时利用量化分析技术还可以对能源消耗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实现低消耗、低污染的绿色建筑的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的相关优化和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实现绿色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结论

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为其发展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的降低传统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也可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对于落实好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的工作,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党宏伟.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建材与装饰,2015,47:85.

[2]张文丽.探究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经营管理者,2016,29:474.

[3]冯雅,高庆龙,钟辉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15,02:16~20.

[4]陈靖宇.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经贸实践,2017,14:296.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建筑;影响因素;技术及方法

低碳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缓解能源紧张、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低碳建筑设计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的低碳建筑行业发展较晚,还不太成熟,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我国低碳建筑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对低碳建筑设计的基本认识

1. 低碳建筑的含义

低碳建筑指的是在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制造、建筑施工、以及建筑使用等的完整生命周期中,采用新技术和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新型建筑。当前低碳建筑已经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2. 低碳建筑设计理念

1)自然采光设计理念

自然采光是指充分利用太阳光进行室内照明,这对于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一般自然采光可以分为主动自然采光和被动自然采光两种类型。

2)自然通风设计理念

自然通风设计是利用自然产生的气压差来进行室通风,一般分为热压作用通风、风压作用通风、以及热压与风压综合作用通风三种类型。而建筑物自然通风的途径主要有四种,即穿堂风、单侧通风、烟囱效应、以及反烟囱效应等。

3)低碳节能设计理念

低碳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节能,因此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时要积极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树立节能意识,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性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3. 低碳建筑设计的意义

首先,低碳建筑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能耗,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其次,低碳建筑设计使用清洁可再生资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低碳建筑设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二、影响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1. 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

随着环境的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社会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有所觉醒,一些公益性环保组织也逐渐建立。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公众在低碳环保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社会公众的专业知识贫乏、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同时参与的方式过于单一、层次也略显低下,这就导致低碳建筑发展缓慢。

2. 政策和机制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低碳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但是低碳建筑的推广力度不够,技术政策成效不明显。在政策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与低碳建筑相关的政策体系、政策传导的记住不畅通、并且没有实行一定的经济激烈措施和优惠政策,使得建筑企业不愿意增加成本支出来建设低碳建筑。

3. 低碳技术方面的问题

低碳建筑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虽然我国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科技水平低下,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低碳技术市场缺乏竞争力,专业人才数量有限,阻碍了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同时,低碳建筑材料的质量不高、碳检测系统缺乏等都是低碳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及方法

1. 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低碳建筑设计要抛弃以往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向尊重自然转变,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坚持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在夏季利于通风,在冬季利于光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同时,要设计能进行雨水回收的装置,用于洗车环境绿化等,节约水资源。此外,还要根据本地区的地形、地质、以及气候等特点进行建筑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原有地貌。

2. 合理利用建筑材料

低碳建筑设计要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对材料的浪费。首先,要实现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减少材料损失和能源消耗;其次,还要根据建筑材料的特性,实现材料性能和建造的有机结合;同时,可以采用纸管结构和集装箱构成模式,对拆迁的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既节省了建筑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3. 科学进行遮阳设计

在低碳建筑设计中,为了营造一个更好的室内空间环境,需要科学进行遮阳设计,避免室内温度过高造成人体不适。遮阳设计有很多方法,可以利用外廊或阳台等形成自遮阳、利用建筑物和植物互相遮阳、或者利用透光材料制作遮阳顶棚等。这些方法不仅简单方便,还十分有效,符合低碳建筑设计的要求。

4. 利用建筑外墙保温技术

外墙保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内保温,要想使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就必须从这两方面来加强。简单来说外墙保温技术就是在外墙的内外两侧贴上具有一定厚度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减少室内热量的发散。采用外墙保温技术的建筑,可以有效减少外墙裂缝和渗水现象的发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隔热节能的效果要明显高于内保温技术,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 阳光照明设计技术

首先,可以使用采光搁板。采光板一般设置在窗户的顶端,入射口由棱镜或反射板组成,具有聚光的作用,与采光板连接的传输管道的界面大多为梯形或矩形,在内部贴有反射性较强的反射膜。这样通过侧窗和采光板的有效配合,室内光照会比较充足。其次,可以安装反射高窗,即在窗户顶端安装镜面反射装置,使阳光通过反射面,反射到天花板上,然后天花板再发生漫反射,使阳光最终进入室内。

6. 屋面节能设计技术

当前低碳建筑设计中比较常见的屋面节能设计就是采用架空、蓄水、以及覆土种植等方式,并通过墙体垂直绿化和屋面绿化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收集和利用雨水、遮阳防晒,同时水分蒸发还能够净化空气,降低屋面和室内温度,达到美化环境、节约能耗的目的。

总结:低碳建筑是在能源储备不足、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产生的,目的就是减少能耗、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当前我国低碳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国家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促进我国低碳建筑市场的完善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广大人们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达,林璐瑶. 保定市低碳建筑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7) .

[2] 王华阳,邱耀.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19) .

[3] 王瑢.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19) .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规划设计;使用

建筑节能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开源”:从环境中获得廉价的自然能源(热能或冷能);二是“节流”:加强建筑围护体的保温性能。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建筑就必须采用诸多的节能技术、措施。建筑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规划设计应从分析地区气候条件着手,将设计与建筑技术和自然能源条件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采暖,夏季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降温。

1 建筑规划设计与节能

1.1 建筑的选址

建筑居住建筑的选址布局对节能影响是十分大的,建筑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将直接影响建筑室内外热工环境和建筑耗热的大小,选址时建筑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形地形地域。这主要是考虑在冬季对建筑物会产生的“霜洞”效应。此时,建筑物的底层或半地下室的层面如要保持所需的室内温度,所耗的能量将会增加。在江河湖泊丰富的地区,因地势表面植被覆盖的不同,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产生“水陆风”形成气流运动,在建筑内形成穿堂风,对改善夏季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是非常有利的。此外,建筑室外地面绿化覆盖率,对小气候环境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事实证明,植被覆盖多,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城市“热岛效应”相对会减弱,居住区热湿环境会得到改善。

1.2 向阳,通风及避风

太阳对人类生活、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居住建筑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取最佳日照。

(1)居住建筑的基地应选择向阳且冬季避风的地段。冷空气对建筑物围护体系的风压及冷风渗透均会对建筑物冬季防寒保温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严寒地区尤为突出。

(2)注意选择建筑最佳朝向。正确选择居住建筑的朝向对建筑的采光和节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影响规划设计建筑朝向的因素很多,例如:地理纬度、气候特征、用地环境条件等。加上小区内自然通风的组织及道路布局的影响会使“良好朝向”或“最佳朝向”的范围成为一个相对的提法。日照与通风是评价住宅节能环境的重要标准;此外,选择朝向对居室获得的紫外线量应给予重视,这是评价居室卫生条件的必要因素。因此我们通常选择冷月(冬季)有较长日照时间和较多日照面积(住宅墙上的受日照面积),热月(夏季)有较少日照和最少日照面积的朝向。在实际的运用中根据太阳辐射及日照已将住宅的朝向基本确定以后,再进一步核实季节的主导风向,往往会出现主导风向与日照朝向有一个夹角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单幢的住宅垂直于主导风向是好的,但整个建筑群体这样组合在一起并不有利,因此,希望调得一个角度以使各排住宅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通风条件。

(3)选择满足日照要求,且不受周围其他建筑与地形严重遮挡的基地。利用住宅建筑群合理布局争取日照。住宅组团中各住宅形状布局走向都会产生不同的阴影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建筑后部的阴影区范围也增大,所以在规划总平面时,应取各种布局中最好的日照布局。一般居住建筑组团平面布局有行列式、错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等,它们都有各自特点。“行列式”是采用最广泛最有效得到最好建筑朝向的形式。“错列式”是“行列式”的一种变形,布局时可以避免“风影效应”,利用山墙间的空间争取到更多的日照时间。“周边式”的布局,在北方寒冷地区用得较多,布局合理,可以阻挡冬季的寒风,争取较多的日照,在街坊内部空间可形成较好的微气候,有利于节能;但这种布局不适合炎热的南方,因为对自然通风不利,有的居室得不到良好的朝向,反而造成能源消耗大。“混合式”是行列式和部分周边式组合,这种方式吸取了周边式与行列式日照通风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建筑群组团方式。“自由式”是当地形复杂时,建筑群能密切结合地形因地制宜的布置形式。它便于采用多种平面形式,高低、长短、板式、点式不同型体组合,争取到好的朝向,创造日照及自然通风的有利条件。利用建筑布局要使建筑空间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界面,在北方寒冷雪天较多的地区,建筑布局要尽可能使道路平行于当地冬季主导风向,这样有利于避免积雪,改善建筑外部不利的微气候条件。在将高度相似的建筑行列式排列时应注意“风漏斗”现象的产生。当宽度是其高度2至3倍时,这种组合排列建筑间其风速可提高30%左右,将加速建筑热损失,这在寒冷采暖地区是很不利的,但若是在南方炎热地区这种布局又可能对自然通风带来一定的好处。它改善了建筑外部微气候的环境条件。

2 建筑构造中和使用中的节能技术

改善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是公认的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提高隔热保温性能则有以下方式:(1)墙体的隔热保温:改善改进墙体应用的建筑材料和建筑产品。在节能的前提下,应采用复合墙体代替以往的粘土砖或钢筋混凝土作墙体,这样既提高隔热保温效果,又能节约能源和土地。(2)门窗的隔热保温:采用先进的门窗产品及适当的窗墙比。建筑节能中,改善门窗的密闭性防止空气渗透,这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目前主要解决办法是:限制窗墙面积比,控制开窗面积,但这种方法仅适合于对于天然采光要求不高的建筑,应用范围受限制;提高窗的密封性,减少空气渗透而导致的热量交换;改善窗的保温性能和透光性,控制入射光强度。可用双层玻璃窗、中空隔热玻璃、吸热玻璃、防晒玻璃、热反射玻璃等;改进窗框材料:采用密闭性更好、更容易加工的窗框材料。推广塑钢门窗及其他密闭性更好的窗框材料。(3)屋顶的隔热保温,可采取多种措施,例如:架空板隔热(架空层高度应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达到一定效果,这种办法在南方地区常见);铺设高效隔热层(可采用铝箔等高防辐射的材料铺设);屋顶水池或定时喷水系统。这种方式对屋顶结构防水要求高一些,又有一些特殊构造。屋顶绿化,这种方式主要是从结构,防水构造等节点去解决。

在国内大多数地区,空调大量被应用,空调通风、送风过程中的节能也是要注意的重要方面。注意维护保持冷空间环境,控制热空气与室内冷空气的交换。可以采用南向植树,设遮阳板,墙面立体绿化等措施。同时也要让室内产生的热量迅速排除到室外.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我国目前空调设备比较落后,很多是高耗能设备,致冷效率低。这也是夏季能量浪费的主要原因。要注意建筑物的通风。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在日平均气温低于30℃,人感觉舒适时应考虑尽量使用自然通风。研究表明,除了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六大参数-空气温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度、人体活动强度以外,室内相对风流、竖直温差、及辐射的不对称性均会影响到人体的热舒适度。基于这些原因,人还是在自然通风时感觉最舒适。故无论是从人的舒适度,还是满足节能要求而讲,尽量利用自然风也是可行和必须的。此外,有些地区日照时间长,建筑物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白昼自然光,这不但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人类心理环境感觉舒适,灯具应改进声控灯具,为高效节能灯,从而使绿色照明工程顺利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红霞.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概念辨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03)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泛光照明设计;现状;最新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持续加快,许多城市都已经成为了不夜城,流光溢彩的夜景,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体现。以南京市为例,根据近年来的统计结果来看,南京市内在夜间采用夜间外部照明的建筑已经达到了约两百幢,这些建筑采用的外部照明措施虽有所不同,有使用外透照明的,也有使用投光灯照明的,但是无论使用哪种照明措施,泛光照明的效果都是最为重要的。许多时候同样的照明措施利用在不同的建筑上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对于泛光技术当前实际情况的掌握以及对最新技术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一.泛光照明设计的现况

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泛光照明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是由设计师提供方案,电气工程师负责配电的方式,设计的重点主要包括几点。第一,在建筑已经具备了立面效果图的前提下,根据建筑自身的需求或委托方的需求,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来进行深加工。这样的设计方法是比较主观的,通常会与实际实施后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但是在方案设计阶段,这样的方法却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因为这样的设计方式最注重的是视觉上的美感,但是实用性却不足。第二,另外还有一种设计方式,就是由设计相关人员以原先的模型作为参照,利用3D Studio等专业软件来对聚光灯与投光灯进行设置与渲染。这样的设计方法虽然较比前一种更具优势,但是由于3Dstudio等软件具有一定的性能限制,利用这些软件无法实现对于实际照明效果的模拟,所以最终还是要在Photoshop这类能够进行模拟的软件当中对其效果进行美化[1]。

其二,是指由电气工程师来对泛光照明措施进行详细的规划与设计。一般来说,电气工程师会依据建筑的自身特点以及具体所处位置来对泛光照明的方案与实施的进度进行安排。而后再使用发光强度法或流明法等方式来对各项相关数值进行详细测算,并根据测算的最终结果来选择最为合适的灯具与光源进行布置。这样的设计方法是在泛光照明系统设计环节当中最常用的,但是由于其更重视计算与理论等方面,所以很多时候都只能够作为参考。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进行细致分析,这一方法甚至无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

二.泛光照明设计最新技术分析

(一)Lightscape的简介

就当前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多数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都已经考虑到了视觉因素,并且对于照明与视觉效果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定了解,但实际上照明设计环节却并没有很大的进步,如果照明设计方案的美观度与可行性高,建筑设计师便可以借助方案的信息进行整体规划与考察,例如建筑透视关系、

建筑内部漫游效果以及其与景物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借助这些信息,电气工程师能够有效减少设计交流过程当中存在的阻碍,委托方可以随时看到设计的效果,甚至还可以提出相关的设计建议,有了详细的设计规划以及设计工具,我们可以随时对任何的情况进行设想与模拟,例如在建筑立面颜色产生一定变化的情况下,照明措施需要怎样变更?如果照明设施的光源颜色出现了变化,建筑会随着其变化呈现出怎样的效果?如果配光的曲线出现了变化,建筑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视觉效果等等。所以,电气工程师十分需要具有模拟功能的,能够真实反映出不同情况环境下照明情况的软件,借助这类软件来对泛光照明的效果进行模拟,作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辅助[2]。

利用泛光照明设计的基础设计理论与当代新兴的设计工具相融合,进而对设计效果进行模拟,是当前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最为盛行的照明设计方式,而且在许多国家其应用也已经十分成熟了。为了确保国内电气工程师能够学习到更多国际上的现今设计手法,以下将主要对在发达国家利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软件-Lirhtscape

进行详细的介绍,该软件对于电气设计相关人员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Lightscape是一种功能全面的渲染软件,其可以针对三维模型进行快捷的可视化设计以及准确的光照模拟。利用其对模型的受光情况进行模拟是非常便利的,借助渲染操作能够最终生成在不同环境下各类模型的光线折射情况模拟。利用这种软件进行渲染,将投射在物体上的光源折射到周遭环境及其他物体上,进而产生自然真实的投影效果。可见Lightscape的应用是非常便捷的。只需要依照现实当中的灯光分布情况来进行计算,即可得出最为真实的光反射效果。而不需要加入其他辅助元素[3]。

利用Lightscape不但能够对太阳光进行计算,还能够计算出天空光、非自然光等光源的投射,只要在计算之前设置自然光源,在计算之后就能得出最为合理的投射效果。Lightscape不但能够对光影变化进行跟踪还能对场景中的光线投射进行跟踪,进而得出最为自然的光影反射效果。除此之外,在材质的体现上,也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结合光影跟踪渲染技术,Lightscape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模型的具体光线信息,并将光线投射情况体现在模型当中,成为模型的一部分,使原本无光照效果的房屋模型变为交互式可移动的全渲染三维模型,省去了重新生成光线情况的步骤。

(二)Lightscape的应用优势

1.光照效果优秀

Lightscape的光能传递功能,可以对模拟环境当中光源漫反射的光学性质进行精准的模拟。最终可以得出最为合理且细腻的光照效果,在模型表面形成的颜色之间的相互融合,柔和的阴影以及间接或直接的漫反射光照都会使最终形成的光照效果非常自然合理,这些都是其他渲染软件所无法比拟的。

2.交互性优秀

光能传递过程最终得出的结果不只是简单的一幅图像,而是在整体环境当中能够显示出光照分布的全三维模型。因为光能传递的计算已经事先完成了,最终生成某个角度的准确图像的过程较比传统的图像计算与生成技术要更加迅速。如果有了硬件加速的辅助,还能够在已经过渲染的环境当中进行实时的、交互性的实景漫游,对各个角度、各类环境的光照效果进行观察。进而生成高品质的专业漫游动画,利用Lightscape进行操作要比传统的动画系统更加迅速。

3.能够进行逐层细化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技术软件,Lightscape提出的光源方案通常都是可视的,而且是全3D的形式,视角不会受到限制,更加真实,而且在任何时间都能够随时对图像的质量进行调整。在任意一个光源处理阶段都能够对模型表面的光源数据以及材质进行整改,系统不需要重新开始计算便能够显示出最新的更改结果,Lighrscape的逐层细化功能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依据实际的设计要求,对最终的效果进行合理调节[4]。

结语:

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对于当前建筑泛光照明设计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当今最先进的设计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可以看出,我国的泛光照明设计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虽然还并不成熟,但是只要多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经验,并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积极应用,提升设计的水平与效率,我国的泛光照明设计技术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玮.建筑泛光照明设计现状及最新技术[J].江苏建筑,2013(z1):84-88.

[2]蒋养辉.泛光照明设计施工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35(1):117-120.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节点设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179-01

引言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指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技术指标。节点是结构梁、柱、板等受力构件集中交汇的部位,是结构中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中枢,是维系整个抗震结构体系稳定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在抗震设计及施工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经验和事故工程原因分析资料,提出抗震结构节点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混凝土强度方面的问题

1.1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基于降低造价考虑,设计人员通常对墙柱和梁板混凝土分别选择不同的强度等级,对于节点区域混凝土强度等级未明确说明。施工人员则根据施工缝留设在梁底标高以下20~30mm 惯例,想当然地认为节点混凝土与梁板混凝土为同一强度等级。这种缺乏依据的选择是不安全。对于框架结构,节点承受由梁柱传递来轴力、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受力状态十分复杂,其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将形成多条交叉裂缝,把节点核心区分成若干混凝土块体,大大降低了节点区域混凝土强度,因此必须采用构造配筋措施来提高节点强度。节点区域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也是必要的,施工规范要求在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较大,应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但这种选择非常不利于施工。若强调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则将在梁柱侧面留设垂直施工缝,而这些位置根据结构理论恰是剪切力最大的部位,施工缝留设不符合规范要求,也难于保证施工质量。

1.2 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

节点区域是钢筋非常密集部位,主梁受拉钢筋全部弯折插入,柱中主筋也需占据一定空间,还有必须加密箍筋,这种情况连绑扎钢筋都很不方便,浇筑混凝土时下料和振捣就更困难。施工人员往往就此忽视了节点区域的重要性,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或振捣不充分,形成较多蜂窝或松散孔洞,严重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1.3 施工缝处理不当

节点在结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施工缝通常也都是留设在节点的上下端部。此部位必须承受较大的剪力,是结构的最薄弱环节。在每一层楼板高度处,形成两道施工缝的暗梁及楼板就是剪力墙结构别薄弱的部位,因此施工缝处理不当,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规范要求施工缝接缝处应先清除表面水泥膜和松动石子,或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即凿毛处理),充分湿润后宜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或100~150m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于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

2.构造配筋方面的问题

2.1 抗震墙中暗梁配筋设计问题

大多数设计人员习惯于将楼层标高处的抗震墙暗梁设计得与墙同宽,由此进行配筋设计时,往往未考虑到暗梁钢筋与墙中纵横钢筋以及暗柱钢筋的相互关系。

抗震规范要求,暗梁外侧纵向钢筋端部必须弯折插入暗柱主筋内侧,而因实际施工较困难,通常是直接将暗梁纵向钢筋置于暗柱主筋内侧,这就导致暗梁纵向钢筋之间净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由于宽度较实际尺寸小,箍筋也没有紧密地箍牢纵向钢筋,直接影响了构件的抗裂性能。

暗梁设计与抗震墙同宽时,墙中竖向钢筋与暗梁纵向钢筋相撞,施工详图中将其置于梁两侧钢筋内侧。但在暗梁外侧纵向钢筋内移后,墙中竖向钢筋仍然置于暗梁钢筋内侧,其结果不但使梅花形布置拉结筋失去作用,也降低了抗震墙强度。故而只得将墙中竖向钢筋布置于暗梁纵向钢筋外侧,暗梁一般与连梁设计成同一高度,高度较大,且暗梁上下端常为留置水平施工缝的部位,墙中竖向钢筋必须承担水平施工缝处全部剪力值,属于水平和竖向钢筋加强区。若在暗梁高度范围内,墙中竖向钢筋失去水平钢筋约束,则极易产生混凝土保护层局部破坏。

2.2 框架节点箍筋加密问题

为确保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具有较高的核心强度,抗震设计规范强调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必须加密,其配箍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实际配箍量,必要时还须进行详细的节点内力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附加措施。设计人员从未考虑进行节点内力分析,甚至忽视了按最小体积配箍率作构造配筋。通常在施工图中只有柱端加密配箍量标注,而节点核心区内无明确标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节点区纵横交叉钢筋本来就很密集,按正常情况绑扎钢箍已感困难,要求加密难度更大,在施工图无明确标注的情况下,也就很少能满足规范要求。

3.锚固长度问题

3.1 锚固长度不足

为保证锚固长度,主梁纵向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其受力状态复杂,当水平锚固长度lh较短时,多出现侧面鼓胀裂缝,致使核心区混凝土斜向劈裂或压碎破坏。当钢筋弯后垂直段lv较短时,常因发生垂直钢筋踢破保护层而破坏。因此规范对节点区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或l aE、水平锚固长度lh 及垂直锚固长度lv都作明确的规定。

在实际中,有些设计人员对最小锚固长度la或laE的取值较为重视,却很容易忽视节点中受拉钢筋的lh 、lv,使受拉钢筋的锚固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其主要原因在于对la或laE取值时忽略梁柱实际尺寸的影响。例如,在设计说明中按抗震设计规范取最小锚固长度laE=la=35d ,在节点施工图中仅示意了受拉钢筋在节点内的锚固位置、弯折方向及锚固总长度(在标准层节点为laE,在顶层节点为1.2laE)。实际上,柱截面b×h=350mm×350mm,梁截面b×h =250mm×350mm,在标准层,d=22mm,laE=la=35d=770mm,实际水平段l h=320mm

3.2 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合理

施工规范规定柱的施工缝宜留设在梁底标高以下20~30mm,或留设在梁板面标高处,其原则是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力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施工时为方便柱身混凝土下料和振捣,习惯于在梁内钢筋未绑扎前进行柱身混凝土浇筑,并将施工缝留在梁底,以致梁内节点上部钢筋不能伸入柱内,造成节点主梁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不足。在上例工程中,laE=35d=770mm,lh=320mm,lv=450mm,要满足此要求,则柱上端施工缝应留设在梁底以下150mm处。

参考文献

[1] 杨成.有关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265.

建筑技术及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字】建筑设计;技术管理;解决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lated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in specific issues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causes and for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majority of workers have the Help.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ical management;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是在建造各种建筑物之前,设计人员按照需要完成的建设任务具体内容,把整个施工过程、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事先进行推测和设想,拟定好各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用图纸、文件、数据、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作为前期准备工作、具体施工工作和各个工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互相配合、通力协作的依据和标准。这样的设计,便于整个工程对预算投入的控制和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够使整个工程按照部署完善细致的预定方案,有步骤、有目的、有层次的顺利进行,也能最大程度保证建成的建筑物能够充分满足施工方、使用方以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员的期望和各种要求。建筑设计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等鲜明特点,而且要严格以国家及地区相关具体政策和规定为依据,并全面考虑各方面具体因素的影响。

一、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

1建筑设计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规范同步。城市的整体规划涉及到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包含了总体规划及各种详细的细节规划。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其设计必须要以城市整体规划的总体安排为根本依据。

2建筑设计要考虑综合效益。建筑设计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建筑设计人员要树立明确的综合效益的观点,避免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要对建筑物本身、建筑能够产生的社会贡献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综合考虑。

3建筑设计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用地面积日趋紧张,因此一定要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大力提倡综合性、紧凑型的建筑类型,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较大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并能带来较大的土地利用经济价值。

4建筑设计要本着节能的原则。为了有效的进行节能,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尽可能多的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及可再生的能源。例如,在进行房屋的建筑节能设计时,可以积极执行节能标准,利用节能型的技术、采用节能型工艺以及节能型的设备、材料、产品等,最大程度提高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制冷系统的整体效率。

二、建筑设计相关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目前,建筑设计相关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1)总体平面图缺失或者不合理。建筑设计的总平面图是对工程的整体把握,对整个建筑工程至关重要。但实际情况却是,总平面图缺失或者与建设部所颁发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严重不符。而有的总平面图也存在过于笼统简单,无建筑单体之间的间距、道路布置的详细数据等相关设计内容;(2)建筑防火设计不合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都有专门的条款对相关建筑的防火设计做出了规定,对各种防火隔离办法也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对这一要求往往不能严格的贯彻执行,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隔离常常被省略,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3)对节能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很多设计工作人员对建筑节能设计及相关规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窗墙比、体形系数不符合规定要求,没有对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调整;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墙体和热工要求进行相应的具体的热工计算,节能材料的选择不合理;施工图上实际内容与《节能备案表》中所填写的内容不一致等。(4)设计不符合强制性条文规定要求。在对多层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为了控制建筑面积,对地下室的层高进行了降低处理,直接导致地下室的楼梯平台下的净高度过低,或者楼梯段处净高度过低。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具体分析可知,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1)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这样严峻的环境背景下,由于技术力量不够雄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一些设计单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于是,为了谋求生存,不少设计单位为承揽业务,便不再考虑各种设计原则,单纯的以业主的意志为转移,投其所好的进行相关设计。将各种标准、规范等抛诸脑后,在建筑设计标准、相关材料的使用等方面一味地迁就业主,造成了较大的建筑隐患。(2)某些企业的经营者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对建筑质量较为忽视,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核不够严格规范形式化,没有做到严格把关,也就极有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3)许多建筑设计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强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对现实情况发展变化不能敏锐掌握,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够深入透彻,甚至对国家规范标准还比较陌生,或仍在沿用旧版本的规范和图集,严重阻碍了建筑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对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查力度。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方案的优劣,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建筑设计方案必须满足国家现行规范以及强制性条文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其次,设计方案要符合当地城市整体规划的相关规定。

2努力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责任心。影响建筑设计质量的根本因素就是相关从业人员,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多方面的专业培训,包括技术、法律、法规、道德等,要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国家现行规范、法规、图集,并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3管理者要树立明确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意识。建筑设计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想要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尤其是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来说,一定要切实发挥两道作用,做好相关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4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持原则,绝对不能为了经济效益以为的迁就业主。而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保证工程质量。只有保证了质量,才能为企业获得信誉与市场。一味迁业主,只是自寻死路。

5切实加强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首先,对设计单位进行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设计人员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大程度的为专业人才发挥自身潜力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优化资质审查模式,加强设计招投标管理,规范市场,从而为设计行业创造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要建立并加大企业自律、政府监督力度,多管齐下的创造良好设计市场环境。

总结:

只有加强对建筑设计的技术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从建筑设计的技术管理相关问题抓起,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通力合作,才能最终提高工程质量和相关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建筑设计队伍,积极选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艺琼.浅谈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管理.[J].大观周刊,2011(07).

[2]陈昭明,张彦峰.如何加强建设设计的综合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3]王传一,李晨光.浅论民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