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成本控制

在我国建筑业中,脚手架搭设、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到混凝土浇筑的现场施工极为常见,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施工,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与这类传统施工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装配式建筑指绝大部分建筑构件由企业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并在完成养护后直接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安装机械设备和可靠的安装方式进行构建拼装完成的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具备节能、环保等一系列优点,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也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这就使得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近些年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招投标模式

装配式建筑的投招标模式可以分为资质标、技术标、商务标等三个方面.

1.1资质标

资质标指的是较为侧重于相关企业施工技术、企业信誉、管理职能等方面的招投标模式。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本身需要专业的安装机械设备和可靠的安装方式才能够较好的展开,相关企业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的经验、建筑工程业绩及信用评价直接关系着具体施工的整体质量,这也是资质标能够存在的原因所在。

1.2技术标

技术标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技术标本身包含着施工总体规划、施工进度、施工方案、质量目标、保障措施、主要施工资源配置、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项目团队等一系列内容。在这种技术标的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中,相关建筑企业会提供专业的技术方案。这种构成使得技术标这一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能够较好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1.3商务标

除了上述两种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外,商务标本身也属于一种较为重要的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这一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主要包括综合单价合理性、措施项目费、投标报价、分部分项工程费、其他费用、预制部品综合单价、用款计划等一系列内容,商务标这一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主要将目光集中在施工的费用消耗方面。三种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各自存在着侧重点与利弊。这就使得单一的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不能较好的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顺利且高质量完成。只有三种装配式建筑招投标模式实现综合运用,才能够真正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较好展开。

2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方法

文章以总建筑面积14万m2,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建造的建筑工程为例。在这一建筑工程的11号楼中,11号楼部分采用了现浇施工,这就大大提高了11号楼的建造成本。文章结合这一工程实例,对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2.1制定与完善相关法规、标准

为了能够较好实现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必须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与标准。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当下很多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装配式建筑相关法规与标准,单缺失全国统一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从而很容易使得装配式建筑的重要部件PC构建生产企业不能够进行标准化生产,或是生产的PC构建能够应用的范围有限问题出现。这自然就使得装配式建筑的附加成本不断提高,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2.2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经营模式

想要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就必须形成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全产业链的企业经营模式。虽然我国装配式建筑在近些年实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受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条段化、相关企业利税的集体影响,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还是处于较高的状态之中。这就使得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装配式建筑能否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3合理布置PC生产企业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本身在建造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运输方式与运输成本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建造成本,将运输成本降到最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自然就能够较好的实现降低。我国装配式建筑PC构建生产企业能够尽量合理布置自身地理位置,如果能够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与相关企业距离控制在100km,就能够较好的实现装配式建筑成本的控制。

2.4提高安装施工水平、节约成本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同样关系着这一建筑的成本。由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建安装等环节具备着一定技术难度,很多时候施工单位如果不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预制构件安装,就会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施工单位通过分段流水施工方法实现多工序同时工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过程的改进和优化。这样不仅能较好的实现装配式建筑成本的降低,对于施工效率的提高也有着较为的促进效用。

3结束语

文章针对装配式建筑的招投标模式及成本控制展开的研究,详细论述了装配式建筑的招投标模式与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井长源,李开明.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实践及问题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6):35.

[2]李丽红,郭娟利,王啸霆,等.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13,19(9):102-105.

[3]闫红缨,徐家麒,刘伟,等.预制装配式体系建造成本的比较分析[J].住宅产业,2012,23(17):36-38.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 现状分析 趋势预测

中图分类号:TU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62-02

装配式建筑又称工业化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较之于传统工业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环保”“快捷高效”等优点。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但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提高建筑化水平,完善相应标准,提高整体建设能力。

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史

我的装配式建筑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其构件的生产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开始研究到快速发展到投入使用再到发展停滞等。2014年麦俊明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中指出:20世纪初,北京多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京建发(2010)125号)和《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京建发(2010)141号),并采用2年的时间为试点期和推广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B3#、B4#、D1#楼,长阳半岛11-4#、11-5#、11-6#就是初步成果。尽管目前PC住宅的建造不会带来太大的利润,但综合来看,装配式建筑确实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长久的利益[1]。

2 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以及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

2.1.1 国内分析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态势良好,成功解决了现场施工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拥有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施工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2014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顾泰昌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提到了首都北京、东北沈阳、上海、合肥等城市发展较好且走在了前列。但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国内的建筑发展体系不完备,装配式建筑的基础性研究不足等[2]。2016年薛明凯在《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中谈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就当前的国内建筑业发展态势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不能得到有力的扶持;其次是该方式所需的预制构件缺乏规范化;最后,生产预制构件的技术问题也是抑制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的一个方面[3]。

2.1.2 国外分析

对于国外的装配式建筑发展,2012年王茜在《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阐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做了尝试,其中包括有砌块建筑、大板建筑、盒子结构等,主要工程如下:前苏联是重视预制装配式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预制构件厂4 500多家,目前其硅预制构件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美国在丹佛市曾用砌块建造了一座17层的公寓,该墙体做法是采用了双层粘土实心砖,每层厚8.3 cm,并采用了纵横配筋做法[4]。

2014年顾泰昌也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给出了全面的总结,美国的配件化施工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其城市发展部给出了严格的规范标准。法国从1891年开始实施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使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而日本则是从1968年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到20世纪末期时已采用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其体系完全符合了日本的住宅市场需要。新加坡也开发出多层单元化装配式住宅,通过平面布局及重复安装节点实现了较高的装配率[1]。

2.2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遇到瓶颈,就拿我国的技术研究来说就远少于国外,技术研究不完备,且在框架结构、剪力墙住宅及其他房屋类型方面发展均不平衡。2016年赵广军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中表示,抑制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是预制构件的设计及施工等没有得到完善,现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5]。2016年吴昊在《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情况》中提到目前国内部分预制构件不能保证在生产、运输及使用的过程中规范操作,从而导致建筑质量的不达标,施工方与管理方不能协调一致,导致问题重重[6]。

3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装配式建筑根据建筑的需求不断完善建筑需求,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特点,达到提升施工效率的作用。随着世界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如今的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则是世界建筑行业的一大重要体现[7]。装配式建筑的推行及应用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推动了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创新。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使得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筑模式低碳环保,提升建筑的抗震减压效果,其环保节能的高效式生产施工模式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节能概念,在这种高效的建筑体制下,人们可更加易于接受这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模式[8]。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要求,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相关规定,即申请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明确了参评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9]。所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发展。目前,中国的建筑领域不断引进国际上通用的建筑施工技能,但是要想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在造价控价方面、技术体系方面、模式管理方面进行突破改进,只有整个领域的整体改动,才能使创新效果更明显、更准确。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10]。

4 结语

笔者认为受传统住宅建造模式和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现场施工模式的限制,效率不高、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等缺点是当今建筑行业的共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当今固有的建筑装修模式,立足于技术创新,建立新型住宅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建造,并加大该模式建造的技术研究力度,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检测标准,对预制构件的生产企业进行合理布局,让生产更安全、质量更可靠。

参考文献

[1] 麦俊明,杨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J].广东建材,2014,30(1):72-73.

[2] 顾泰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8):48-51.

[3] 薛明凯.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D].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6.

[4] 王茜,毛晓峰.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2(21):354.

[5] 赵广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工程质量,2016,34(7):16-18.

[6] 吴昊.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情况[J].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2016(10):45.

[7] 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271.

[8] 张静怡.建国以来北京市PC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D].北京建筑大学,2016.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3篇

[关I词]预制化加工;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施工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5-0098-02

BIM技术是利用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各项相关数据进行建筑模型的构建,模拟施工工程所体现的全部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BIM技术发展较晚,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在项目管理及指导施工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

1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建筑工程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施工主要采用“现浇筑”的方法,由工人在施工现场进行操作,极大的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隐患,导致原材料及人力的浪费。装配式建筑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绿色节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均有其很大优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如缺乏规范和标准,预制化产业链及管理不完善,预构件标准化不统一等,导致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以及维护过程中都存在问题。

2BIM技术应用现状

BIM技术完整的模拟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经过优化的模型,还可以体现项目各个时间点所需要的材料、施工工艺、预制预留等信息。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化的核心,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实现建筑信息化,能很好的解决在项目工程各个阶段建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总策划力不足、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因此,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相辅相成,可以使建筑业更快更好的实现装配式施工。

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

BIM技术相对传统技术而言主要有协调性、可视性、模拟性、出图性以及优化性五个特点。工程管理人员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及BIM技术的特点,优化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从而提升设计、施工的准确性及质量。

3.1深化设计

在施工前利用BIM技术建立施工项目模型,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管线排布,并提交设计院进行审核,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型,有效指导管线综合排布及预留预埋,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可能出现的局部预埋件无法对接及回厂重造等情况。

3.2出图、交底及施工

相较于传统图纸而言,BIM技术强大出图功能可以为厂家提供准确的模型信息,指导厂家完成各个部件的预制加工,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3.3完善的运行维护体系

BIM技术作为全面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可以在施工阶段指导施工,同时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运行和维护。经过优化得到的模型和实际完成的建筑保持高度一致,在模型中包含建筑物的各个系统,各个部件及组装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实时同步模拟,无论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取相应的模型信息,高效实现建筑物运行维护。此外,即使建筑物需要被拆除,模型也可以筛选出可回收再利用的部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BIM技术_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4.1模拟施工

BIM技术对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全构件进行分析整合,统一协调的实现模拟施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准确的体现装配式建筑在装配过程中的次序,直观的为施工人员展示建筑物的装配过程。

4.2预制构件

BIM模型可以指导厂家对建筑物所需的各种部件完成预制化加工,在出厂时对构件信息进行编码,并在管理中心保存构件的重量、安装位置等具体信息,根据构件的编码,将不同规格的构件准确配送到施工现场。编码后的构件,还将为建筑物的运行维护提供方便。

4.3现场施工

(1)材料的科学管理。BIM技术一方面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实现对不同施工阶段材料需求量的计算,及时准确的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避免窝工及现场材料过多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随时根据现场进度情况调整材料进场计划,实现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2)构件的实时监测。BIM技术对建筑物不同装配阶段的时实分析,在装配就位后,对构件的位置及组装细节进行校核,提高装配过程的安全性。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

高层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推进高层装配式建筑立面设计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立面设计出现一些缺憾,造成装配式住宅功能和外观逐渐下降。设计人员不能掌控设计细节,对于材料的选择失误,导致建筑性能质量下降。设计人员对于当地文化习俗的不了解,影响建筑外观设计。本文通过对现代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完善立面设计技术的改进措施。

1 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概述

1.1 装配式住宅概述

装配式住宅是指提前制作好建筑构件,在工地上装配完成的建筑。具有施工建造时间短,不受环境和温度的影响等优势。装配式建筑由于是事前做好构件,能够节省一部分劳动力支出。

装配式住宅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建筑技术能够实现房屋批量式的建造。在进行建造时,改变传统建造技术,直接将构件组装就能够实现房屋的建造。装配式建筑最早是在美洲出现并使用的,那时的装配式建筑比较简单,就是用木头搭建好的简单房屋。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现在装配式建筑逐渐增加了多种类型。

装配式建筑使用的建筑构件,提前在工厂生产加工好,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安装。工厂生产的装配构件主要包括墙板,叠合板,阳台和楼梯等,生产好的构件能够减少传统施工过程混凝土浇筑或是砖砌的时间。随着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构件的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建筑整体的施工成本会随着降低。随着安装技术的发展和安装设备的更新,建筑的安装成本也会逐渐降低,整体建筑的造价就会降低。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将会趋向绿色化以及装配装修一体化。

装配式建筑根据材料等因素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砌块型装配式建筑,板材型装配式建筑以及盒式装配式建筑等。砌块型建筑是指事前加工完成的块状的建筑材料建造的建筑,分为空心或是实心,材质大多是轻质材质。板材型建筑是指建筑材料使用的是大型墙板等材料,是工业化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类型。盒式建筑结合了板材建筑的特点,进而发展成为能够同时进行装修的装配式建筑。

1.2 立面设计概述以及现状

立面O计是指建筑的功能和结构趋向一体化,结合了建筑结构外观或是功能等因素,使用美术学方法进行美观化处理。立面设计的发展,使建筑能够达到实用美观于一体化。

现有的立面设计大多存在相互模仿的趋势,在设计创意方面不能及时创新。往往会有某个建筑建成之后,出现多个同类型的建筑相继出现。这种盲目跟风的设计现状,阻碍了我国立面设计水平的提高。

一些设计人员在抄袭某种建筑的风格时,对于装配构件的尺寸不能进行很好的控制,导致构件在生产安装时遇到问题。在设计时,将几种不同风格的构件运用在一起,形成的建筑物往往会有混搭风的特点,但这种混搭风完全不在美学的审美范围之内。一些住区在进行设计时,稍微用一些西方的搭配方式,就会号称国外风情建筑小镇。这种混乱的设计,使立面设计鱼龙混杂,阻碍立面设计水平的提高。

在进行装配建筑立面设计时,设计者不能遵循建筑的设计原则。设计出的建筑落后于时代的艺术发展,设计理念的落后导致建筑设计整体质量下降。在设计时,不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及生活习惯。设计者由于不理解当地文化习俗,设计出的建筑只是新颖,与当地民俗格格不入,这样建筑的整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1.3 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不仅要考虑功能和美观性,设计方案的细节同样对建筑质量有直接影响。设计细节包括建筑立面线条的选用,或是立面材料的选用等多个方面。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立面设计不能考虑建筑线条或是色彩过渡的设计,对于门窗等细节的设计不重视。导致建筑外观看似是一种风格,内里装修和搭配却是多种不同的风格。混乱的风格使建筑整体艺术性下降,居民们的居住满意度下降。

立面设计时,对于建筑装配材料的使用不恰当,使得建筑整体性能降低。如图是装配式建筑常使用的建筑材料。

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用时,设计者没有考虑到地区温度的差异对材料造成的影响,只考虑材料对建筑外观的作用。但建筑主要需要考虑的是性能和稳定性,在满足性能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才会考虑外观审美。例如北方建筑使用的材料抗寒性较差,就会出现建筑物质量下降的情况。对于材料细节的搭配,设计者应考虑地理位置因素的存在。例如冷色调的建筑会使人感觉寒冷,在北方的装配建筑中如果使用冷色调,会加重居住者不舒服的视觉感。设计时还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和用途,例如用于工业生产的建筑,不适合用浅色调进行装饰,防止建筑外观给人脏乱的感觉。

对于装修和建造组装能够一体化进行的建筑,设计者没有考虑装修的风格以及装修需要的材料质量,对建筑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2 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技术改进措施

2.1 从立面设计细节进行改进

从立面设计细节方面进行改进,能够完善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技术改进措施。立面细节的设计,需要考虑色彩以及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在进行色彩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整体的风格。建筑外观和风格能够决定建筑主体使用的颜色,但建筑的细节颜色却还是需要设计者进行考虑。例如大面积色彩过渡颜色的使用,颜色和线条搭配的使用等。

建筑材料的选用,同样需要进行考虑。因为建筑是装配式建筑,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使用轻质材料,方便施工和装配。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对建筑整体的清洁度相关,重工业重污染的工厂避免使用抗污染能力较差的材料。南方地区在选择材料方面,要考虑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情况。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冬天的时候温度较低,因此在材料的选用上面更多的考虑建筑材料抗寒性能。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物在施工建造阶段,符合节能理念,使用节能材料。一些建筑物在设计时,使用玻璃作为美观装饰。玻璃反光对城市会造成严重的光污染,不利于城市整体建筑效果,和城市节能发展。从建造成本上考虑立面的重复性元素运用,提高工业化程度,同时也能节约造价,减少污染。

2.2 从设计原则方面进行改进

从设计原则方面考虑,能够完善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技术改进措施。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时,需要遵循规范的设计原则,但现有的设计原则存在不完善的特点。对现有的设计原则进行补充,能够完善建筑整体效果。

原有的设计原则包括设计理念符合时展等,但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当地传统文化。例如一些公园和雕塑的建筑,结合了当地文化特点进行设计。建筑物的设计同样需要结合当地文化,一般具有当地文化鲜明特点的建筑,能够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物。例如斗兽场等建筑物,就符合古罗马英勇好斗的精神特点,而斗兽场也称为古罗马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

对于建筑形体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以及地理特点。现代的建筑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不利于人们之间的整体交流。对房子整体进行改进,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增加。避免社会的发展,逐渐趋向无交流的模式中,因此建筑立面设计还遵循方便交流化的原则。

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流程也是设计师需要关注的设计要点,只有熟悉构件的生产安装过程,才能在设计中及早改进,避免出现不适用或无法实现的问题。

2.3 从设计人员方面进行改进

从设计人员方面进行改进,能够完善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技术改进措施。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以及价值观,对建筑外观设计有直接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设计人员对不同地区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当地风俗习惯。这样在当地进行建筑设计时,才不会设计出与地区格格不入的建筑。

对于建筑整体空间的设计,要考虑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利用率。例如一些阳台的建造可以设置成开放性的空间,增加空间的使用面积。对于装修的设计同样可以增加空间利用率,实行掏空装修或是重复利用空间和物体的装修,能够增加建筑物可以使用的面积。发挥单位建筑面积最大的使用效果,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3 结束语

对高层装配置建筑立面设计进行改进,可以从设计细节和原则方面进行,完善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高幼芭涫阶≌立面设计的改进,能够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各个行业共同的技术支持,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贤,谢浩.高层装配式住宅立面设计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3):498.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设;造价影响

1、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1.1优选设计单位,加强设计管理

影响设计阶段造价的因素主要是设计费和设计计划投入的工程建造费。目前,装配式建筑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拥有该类建筑设计经验的单位不多,所以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优选从事过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设计单位或综合实力较强的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对装配式建筑要进行工程设计、技术选择、资源分析和施工图设计。概括起来讲,在工程设计阶段,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定位,就建筑的平立面、装饰装修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技术选择阶段,就构件制作方案、构件拆分方案、安装方案、围护方案、装饰方案等进行分析论证;在资源分析阶段,应对市场上的相关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设计方案综合考虑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吊装和施工等环节,以此进行施工图的设计。

1.2做好资源准备与技术准备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建设前需进行充分的资源准备与技术准备,分析该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资源准备需对众多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构件生产厂家等进行充分的调研,技术准备则要求尽可能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人员学习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知识,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派人员对比较成熟的项目进行考察。

1.3合理确定预制装配率和工程建设规模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对水平构件(预制梁、板、楼梯、阳台)采用预制技术,这样可避免施工时脚手架和模板的搭设,从而降低造价;其次应考虑选用预制的内外墙体等,同样可避免脚手架的使用,降低工程造价。总之,在保证原有建筑要求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促进施工生产的一体化,确定合理的预制装配率,能大幅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就工程建设规模而言,在设计阶段,当装配式建筑达到一定体量时,其设计成本能在很大程度上被摊销;在预制构件生产和施工中,构件生产的一次性投入和施工现场机械的使用费用等,也会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因此,为了降低工程造价,需要合理地确定建设规模。

2、构件生产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2.1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技术水平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要依靠科技的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组织科研人员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主要技术进行学习,通过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解决装配式建筑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较低,但精度不高,构件的质量很难保证,导致后期的安装成本加大。如果引进新的技术,既可以提高精度,又能提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如果条件允许,通过自己研发新技术,还可以节省购买专利所花费的费用。

2.2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在构件吊装运输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合理的吊装运输方案,规定运输路线和运输车辆,并仔细检查、清点构件,保证构件的质量和数量均能达到要求。在实际运输前,要先查明运输路线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先进行试运。大型构件吊装运输时,要设置合理的放置方法,计算构件的合理支撑点,以确保构件的安全平稳。具体操作时,要将构件支撑点用填充物垫实,并使构件中心部位与运输车辆装载中心重合;对一些特殊的构件,要合理选用支撑架等设备,例如在吊装运输面梁、屋架等构件时,由于构件重心较高、高宽比较大,要合理选用支撑架和钢运架,以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斜引发事故。另外,构件在装运时,其装运顺序要科学合理,以便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方便卸车。在大型构件吊装运输过程中,\输道路必须平坦坚实,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先修路,后运输”,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运输过程中构件不发生损坏,而且还能提高运输效率。另外,由于预制构件的体积庞大,要求运输道路不仅要有足够的宽度,而且转弯处要有足够的转弯半径,以免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3、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3.1强化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

要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制和奖罚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将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造价控制落实到人。在工程准备阶段,对工程进行分解,编制造价计划并付诸实施;在施工过程中,依据造价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施工造价控制;在工程各阶段施工完成后,仔细核算该阶段的施工造价,如果出现了费用偏差,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3.2强化材料管理

材料采购时要货比多家,对材料质量、材料数量、材料价格、采购方式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比较衡量。材料储存前,要进行详细检查和记录,按照材料的堆放要求,摆放在仓库中指定的区域。材料使用时,要采取限额领料的方法,从源头上堵住可能造成材料浪费的漏洞。原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编制原材料使用控制方案,严格控制其价格和数量。由于原材料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主要是控制其消耗量。对于辅助材料的控制,可以安排专人统计其消耗量,做出辅助材料消耗情况表,供后续施工中参考执行。

3.3强化施工机械管理

装配式建筑构件具有体积大、自重大的特点,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大多是大型机械,不仅造价高,而且维修与保养费用也很高,如果因操作不当造成机械损坏或报废,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施工机械的使用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例如要专人专机,避免人员和机械的随意搭配导致机械的经常损坏。并且要定期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机械保养常识,以降低造成机械损坏的概率。

结论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的装配式建筑,由于采用了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装配式建筑以建筑业升级为目标,以建筑业工业化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为目标,将建筑生产全过程集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产业系统,实现了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方式的转变。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质量控制

1导言

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很多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不具备的优势,也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十三五”期间,我国多地推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如上海市在2016年发文: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发展规划的通知》(沪建建材[2016]740号),通知要求:2016年起,上海采用比例及装配率双控手段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借鉴外国建筑行业人士的工作经验,从而不断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良性发展。

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它对施工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组织能力以及图纸拆解质量等方面都要求的相对较高。该种结构及施工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大部分构件均需要预制,利用定型模板的平面作业方法替代传统的现浇结构作业方式。这种施工作业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2由于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均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可以利用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对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也将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粉尘等污染物。

2.3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较为前沿的工程技术,该建筑结构形式对前期设计质量和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需求均比较高。

3装配式建筑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

3.1灌浆施工和构件连接管线安装问题

3.1.1灌浆施工不饱和。板墙在纵向连接的过程中灌浆施工的饱满程度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确定,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构件灌浆孔堵塞现象。通常情况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从板的最上面孔洞顺利流出就算完成灌浆施工,但真正意义上的施工完成难度非常大,因为灌浆板内部的具体情况很难了解,并且在灌浆时饱和度很难做到精准化,常常会因为加工生产构件过程中的失误或施工人员对灌浆孔清理不及时,造成灌浆孔堵塞而出现的灌浆施工不饱和现象发生。

3.1.2套管链接错位问题。在构建套装连接过程中,因为钢筋套筒的安装位置问题常常会出现偏移现象发生,一边偏移现象产生分为两种:

3.1.2.1常规部分偏移。发生这种现象时是能将钢筋洞内,控制偏移。

3.1.2.2重度非常规完全偏移。只有通过重新加工安装构件,才能控制偏移现象,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无法做到与原设计重叠,给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3.2管线或者构件预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线或者构件在预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构件预埋管发生堵塞或者脱落,从而导致预埋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对施工现场穿线造成阻碍。主要原因是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预埋管线连接不到位,使得管线发生堵塞,或者管线和预制构件的固定不到位,在振捣期间发生脱落或者偏移。

3.3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安装尺寸偏差问题主要表现在墙板拼接接缝处理超出规范要求,墙板、阳台板之间的接缝上下不通顺、宽窄不均,厨房、卫生间降板处标高误差等方面。

1)人员方面。与技术发展成熟、工程实践经验颇丰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目前装配式项目较少,工人实战经验偏少,预制构件安装经验和操作技能有待积累和提高。2)物料方面。构件本身质量不合格导致安装误差累加,包括构件尺寸误差的累加、构件平整度误差的累加、构件预埋件位置误差的累加。3)机械方面。缺乏实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导致墙板拼缝误差偏大,拼缝宽窄不均,与工业化建筑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吊装构件时构件晃动不易控制安装精度。

4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加强辅助工具使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中,由于大部分PC构件重量体积大,给工程吊装和安装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加强辅助工具使用。比如,使用转角板“L型”吊具。转角板在运输、管理、吊装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折弯和损坏现象,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在吊装过程中使用“L型”吊具,把转角板吊装时所承受的张拉力转移到“L型”的吊具上,亩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又如,设置合理的平板护角。根据预制构件的型号和种类,设计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可以重复使用橡胶护角,从转角板出厂以后,就将护角套在的转角板的四角。从而减少转角板的损坏率。

4.2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施工人员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进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监理工作。规范工程监理在施工方案审核、构建生产监督、构件出厂进场验收、样板房见证、灌浆防水等关键环节的旁站、安装风险点防护监督以及结构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工作。

4.3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应当采用射频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这两种关键技术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建造发展的进程。其中射频技术能够将构件的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组装和生产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在验收、安装、物流、仓储、生产等环节准确的辨识出构件的信息,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降低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率,从而便于及时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术,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时候,模型的核心数据主要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持续管理单个设备数据、装配体数据等,通过建模计算对构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分析其与整体的耦合度,判断出装配的合理性,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

4.4基于BIM的构件设计和施工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中,通过BIM技术应用,进行精准的三维建模,以解决结构构件之间、预埋管线之间和交错钢筋之间的相互碰撞,指导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安装以及工程验收。

4.5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

邀请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专业人士,对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施工技术培训,从而规范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或者派遣人员到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单位进行学习,把先进的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从而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建筑和施工形式,具有施工效率高、生产周期短、节约建材、降低人工成本、施工质量较好、施工工人安全较易保证等特点,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不断出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但是通过建筑技术人员的不断学习改进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合理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月霞.试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02:268.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BIM,预制装配式建筑,轻钢结构

1.1 预制装配式建筑

预制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Concrete,简称PC)始于17世纪,在20世纪初引起行业内的关注,其建造方式如汽车制造过程,指建筑的构配件采用工业化方法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是工业化建筑的主要方式[1]。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的建筑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生产效率高,建造速度快,现场湿作业少,施工受季度影响小。

1.2 轻钢结构

轻钢结构是指围护结构自重轻,承重结构截面小,标准化、自动化、机械化快速制作安装,采用新结构钢材的新结构体系[2]。轻钢结构主要体系有:门式钢架结构体系、多层框架结构体系、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薄壁褶皱拱桥屋面体系、空间和张拉结构体系。

与传统砖混结构相比,轻钢结构对环境污染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也被誉为“生态建筑体系”[3]。我国大面积应用轻钢结构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30多年来国内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轻钢结构专业厂家。目前国内轻钢结构多数用于工业及商业建筑,相比同类建筑体系,其建筑物重量减轻30%,使用面积可提高5%左右,且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崛起将给住宅建筑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4]。

1.3 建筑信息模型

随着建筑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简称BIM)的相关研究及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BIM从某种意义上讲源于制造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是以三维技术为基础,信息管理为手段,建筑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将建筑产业链各个环节关联起来并集成项目相关信息的数据模型。BIM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能够利用所得信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计算及模拟等工作,从而提高产业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信息丢失。

如图1-3,运用BIM技术之后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量如上面曲线,将随着时间不断增长;而未运用BIM技术的项目信息量的增长将如图中下面曲线,在不同阶段衔接点出现断点,造成信息丢失。

2. BIM与预制装配式轻钢结构的结合

2.1 结合方式

对于制造业的PDM,管理的基本单位为单个“零件”。传统建造方式中其“零件”的概念不是很清晰,但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中,预制的柱、梁、板等构配件实质就是建筑物被“零件化了”,所以BIM技术在此建造方式中具有天然的应用优势。

预制装配式轻钢结构的结构构件对工业化、标准化、模块化程度要求较高。BIM与其结合,可以较容易实现模块化设计及构件的零件库。另外基于全寿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可以对其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计划,从而实现构配件的零库存管理。

BIM与预制装配式轻钢结构的结合亮点包括:

2.1.1 实现装配式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集成,协调各个阶段的关系,减少变更

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传统的建设模式是设计工厂制造现场安装,相较于设计现场施工模式来说,已经节约了时间,但这种模式推广起来仍有困难,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来看,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工厂制造、现场安装三个阶段相分离,设计成果可能不合理,在安装过程才发现不能用或者不经济,造成变更和浪费,甚至影响质量;另一方面,工厂统一加工的产品比较死板,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BIM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它将设计方案、制造需求、安装需求集成在BIM模型中,在实际建造前统筹考虑设计、制造、安装的各种要求,把实际制造、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前消灭,见图2-1。

2.1.2实现装配式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信息的集成利用,减少信息流失,并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指导制造、运输和安装

在建模过程中,将项目主体钢结构各个零件、部件、主材等信息输入到模型中,并进行统一分类和编码。制定项目制造、运输、安装计划,输入BIM模型,协调制造方、运输方、安装方的时间,实施更新变更,减少库存。分析、总结指导项目各阶段需要的信息,导出信息发送给负责人,精确指导制造、运输、安装过程。

2.2 BIM的应用过程

在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信息的收集及实时更新,以形成动态的、准确的信息数据流,见图2-3。

2.2.1 设计阶段

将传统的2D抽象图纸进化到3D交互方式,对构配件进行数据及信息收集,利用BIM进行建模及计算,同时规范校核,通过三维可视化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化设计,进而指导工厂生产加工,实现了部品件的生产工厂化。

2.2.2 生产阶段

根据设计阶段已完成工作,分析相关构配件已实现的参数化及模数化程度,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整,以形成标准化的零件库。另外,利用BIM技术中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对构配件进行运输及施工模拟,制定合理的运输及装配计划。

2.2.3 运输阶段

基于前一段的工作,将BIM引入建筑产品的流通供配体系,根据已做的运输与装配计划,合理计划构配件的生产、运输与进场装修,实现“零库存”。

2.2.4 装配阶段

对项目装配过程进行施工进度模拟,直观展示项目的进度安排。另外,进行项目关键节点链接、部件搭接等的虚拟模拟,以形象的指导施工安装工作的开展。

2.2.5 竣工阶段

对前序阶段的信息进行集成整合,总结各个阶段的计划与实际差别的原因,分析归纳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从而形成基于产业链的信息数据库,为以后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

3 结语

BIM技术的使用已经成为建筑业不可抵挡之势,它为整个行业带来的高效率及高效益是有目共睹的。而作为生态建材的轻钢结构及绿色建造方式的预制装配式,其研究、应用前景也为行业看好。通过本文中已述方法,可实现BIM与预制装配式轻钢结构的创新结合,体现当前行业内的又一研究创新点,为相关各方提供了一个实用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房志勇,.预制装配式轻型环保节能房屋初探[J].建筑节能.2007(05)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优缺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装配式住宅的定义

装配式住宅是指工厂预制现场装配而成的住宅,它采用最新的冷压轻钢结构以及各类轻型材料组合房屋的各个部分,使其具备卓越的保温、隔音、防火防虫、节能、抗震、防潮功能。国内建筑普遍的做法是现场制作,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能源消耗大、湿作业多、建筑质量不能保证等缺点。国外的住宅较多的是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这有利于实现住宅工业化。所以,普及装配式住宅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2 国内外装配式住宅发展概况

国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预制装配住宅的加工和建设,其中包括有砌块建筑,大板建筑,盒子结构等等。

2.1国外装配式住宅发展概况

2.1.1日本装配式住宅

日本工业化住宅厂家很多,各厂家不断研究开发新型住宅,满足市场要求。但是,钢结构体系基本相同,只是在屋面、墙面选材、室内外装修及设备上有所不同。积水房屋株式会社在日本工业化住宅中占领先地位,专利产品预制装配化住宅B型在继承传统工法的优点基础上,把日本传统的木结构住宅改进成钢结构和合成板结构,并采用米制整数值的模数,B型体系提供了多样化自由设计以满足客户不同要求。

B型体系的主要特点:

1骨架采用钢结构,为提高防锈性能进行电着涂层。

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使用规格化的钢模板,工厂加工的钢筋,商品混凝土现场浇注。

3.墙面:在标准尺寸的钢框中竖向铺设板材,干法施工。

4.采用固有的模数:墙板标准尺寸高2.5m,宽2m,钢柱间距1m。也有工厂预制基础运到现场埋设。

2.1.2美国装配式住宅

美国的住宅建筑市场发育比较完善,住宅构件和部件的商品化、集成化较高,各种机械和仪器业也很发达,各种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很高。一般情况下,房屋构建在工厂制作成型以后,运到工地与其他各种建筑构建组成一个完整的住宅建筑。现场很少有湿作业,同样的工程建筑效率是国内目前建筑效率的数倍。并且由于美国的工业化住宅在管理机制上较为先进,能够把房屋作为一个最终产品来进行通盘的考虑和设计。所以,美国的装配式产业化住宅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和水平。

2.2国内装配式住宅发展概况

最近10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住宅体系,即形成了以轻钢结构为主,以木结构、轻钢-木结构,轻钢-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轻钢-钢结构为补充的装配式住宅结构体系。并且,在住宅集成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比如现在的远大住工,万科现在推行的装配式住宅的建设等等。当前我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装配式住宅所涉及的前期策划、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物业等均不为所各相关配套行业所熟悉,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技术衔接问题。配套技术的整合正式装配式住宅推广的关键,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过程仍需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

3装配式住宅分类

3.1砌块建筑

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 适于建造3-5层建筑,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造价较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 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

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

3.2板材建筑

又称大板建筑,是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以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以及建筑物布局有较大的制约性,并且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在住宅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3盒式建筑

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工厂化的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一般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而且内部装修和设备也都安装好,甚至可连家具、地毯等一概安装齐全,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

3.4骨架板材建筑

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承重骨架一般多为重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采用钢和木作成骨架和板材组合,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 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

3.5升板和升层建筑

板柱结构体系的一种,但施工方法则有所不同。 这种建筑是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

4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4.1设计形式多样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需求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内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 住宅采用灵活大开间,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

4.2功能现代化

(1)节能:外墙设有保温层,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

(2)隔声: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

(3) 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

(4) 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

4.3制造标准统一

传统建筑物外表面若是依靠现场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粉刷彩色涂料不出现色差且久不褪色,是十分困难的。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可以轻易做到这点。况且,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随时进行精密控制。

5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前景

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是大众化的产品。而在我国,到2010年前后,在设计、功能、生产、安装等方面也能够生产上述条件的装配式建筑。例如,一位需要购买房屋的顾客,走进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他的要求就很快能装配一幢符合要求的住宅。目前我国钢产量较大,价格也不高,完全可以在建筑市场上大量使用。 如果采用钢结构,配以石膏板、轻钢龙骨、岩棉、彩色外墙板、塑钢门窗、彩钢复合板等材料制造装配式房屋,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功能和舒适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房屋。并且现在万科、远大住工等一批国内企业已经开始积极的推广装配式住宅,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看来,装配式建筑将是我国房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童悦仲.美国的多层轻钢结构住宅[J].住宅科技,2004年,(11)

[2]徐磊.加拿大轻钢结构住宅体系[J].上海建材,2001(6).

[3]杨聪武,冯铭.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设计探讨[J].建筑结构.2011.

[4]舒畅.钢结构住宅技术经济分析及其产业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5]韩俊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6]孙广秀,马晓蕊,张卫琴,孙林.建造装配式住宅推进住宅建设工业化[J].住宅科技.2010(12)

[7]潘璐.中国产业化住宅产业化面临的障碍性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

[8]高颖.住宅产业化一住宅部品体系集成化枝术及策略研究[D].申请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