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的定义

建筑工程的定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型数据;转化流程;工程算量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各国已有一些学者对建筑工程中的模型自动转化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中笔者面向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对基于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的模型自动转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的构建

目前,在建筑工程设计领域,不同应用软件之间的模型数据交换大多通过软件之间的数据接口实现。出于商业因素考虑,大多软件厂商都不愿意对外公开自己的模型数据格式,造成了各专业设计软件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统一的工程信息模型,实现专业设计软件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建筑信息模型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提出的新的模型技术。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5]。

面向建筑结构设计的信息模型除了包括基本结构物理模型信息外,还包括模型属性信息、模型关联信息、模型管理信息等。结构物理模型信息包括:构件信息、节点信息、截面信息、轴网信息、约束信息等。属性信息包括:荷载信息、材料信息、内力信息、设计结果信息等。关联关系信息包括:构件关联关系、模型关联关系。管理信息包括:模型所有者信息、模型版本信息、用户权限信息等。

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具有信息的完备性、关联性、一致性等BIM特征,可建立起面向建筑结构设计的单一的工程数据源,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模型自动转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2基于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的模型自动转化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笔者提出了基于结构设计信息模型的模型转化流程,如图1所示。

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转化流程以结构设计信息模型为中心,具体步骤包括:①首先通过IFC标准实现建筑设计模型中结构设计信息的提取,建立结构设计构件信息模型,由于结构设计模型中不包含非结构设计信息,不能由结构设计模型反向映射出建筑设计模型,因此该转化过程具有单向性;②然后通过笔者开发的结构分析模型导出接口,自动从结构设计信息模型中提取出结构分析模型,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③再通过结构分析模型导入接口,将结构设计的结果集成到结构设计构件模型,形成完整的结构施工图设计信息模型,进行结构施工图设计;④最后通过XML模型接口,将包含施工图设计结果的结构设计模型转化为工程算量模型,进行工程算量分析与统计。

2.1建筑设计模型向结构设计模型的转化

目前,中国建筑工程设计主要还是基于二维图纸进行的。结构设计人员基于建筑设计图纸进行结构布置、内力分析和结构图纸的绘制。在这一过程中,仅能依靠图元识别的方法获取建筑轴网和主要墙、柱 等结构构件的 定位,存在大量的重复建模工作。

IFC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建筑产品数据描述标准,该标准的内容覆盖建筑全生命期,尤其在建筑设计阶段对建筑几何模型信息的描述比较完善,国际主流 的 建 筑 设 计 软 件RevitArchitecture,Archi-CAD,BentleyArchitecture等都可以将各自的建筑设计模型导出为IFC文件。基于IFC描述的建筑设计整体模型为结构设计模型的自动生成奠定了基础。从建筑设计模型生成的结构设计模型主要以几何模型为主,而在建筑设计模型中结构构件的识别是整个转化工作的关键。IFC标准定义的模型具有构件可识别性好、构件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等优点,保证了结构构件的识别与转化的实现。

从建筑设计模型可以识别的结构构件主要包括柱、墙、梁、板等结构构件。图2为一段墙体从建筑设计模型到结构设计模型的映射关系。建筑设计模型中的墙体除包括结构层外,还包括结构层两侧的保温层和装饰层。此外,该墙体还包含门、窗等非结构构件。而该墙体的结构模型为仅包含单一结构层的混凝土构件,建筑墙体的门、窗构件则转换为墙体的洞口。

在IFC标准中,通过实体定义和关联关系建立了建筑构件的逻辑模型。图3中给出了基于IFC的EXPRESS-G格式描述的墙体模型定义。图3中的A部分为墙体与门、窗关联模型的定义,通过洞口关联实体和洞口填充关联实体分别建立墙体实体与门实体、窗实体的关联。对于结构设计模型,通过墙体实体和洞口实体实现结构墙体的描述。图3中的B部分为墙体材料模型的定义,通过材料关联实体和多层材料定义实体,可以定义建筑墙体多层材质模型。对于结构设计模型,可以通过对材料实体的识别来实现

除墙体实体以外,柱实体、梁实体、板实体的定义与墙实体模型的定义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建筑设计模型向结构设计模型转化的另一个难点是IFC文件的解析。可以通过IFCEngine,IFCsvr等商业化IFC数据解析接口进行IFC文件的解析,笔者采用自主开发的IFC2x3Lib进行IFC文件的解析。

4结 语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同软件系统的模型转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的模型自动转换方法,建立了建筑结构设计信息模型与建筑设计模型、结构分析模型、工程算量模型之间自动转化的流程。最后,基于该转化流程进行了相应模型转化接口的开发和应用验证。笔者主要针对结构分析 软件和工程 算量软件 中 应 用 比 较 普 及 的ETABS软件和广联达GGJ2009软件实现了模型自动转换,后续研究将致力于支持更多的软件系统,为解决相关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JEONGYS,EASTMANCM,SACKSR,etal.Bench-markTestsforBIMDataExchangesofPrecastCon-crete[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09,18(4):469-484.

[2] 邓雪原,张之勇,刘西拉.基于IFC标准的建筑结构模型的自动生成[J].土木工程学报,2007,40(2):6-12.DENGXue-yuan,ZHANGZhi-yong,LIUXi-la.Auto-maticGenerationofStructuralModelfromIFC-basedArchitecturalModel[J].ChinaCivilEngineeringJour-nal,2007,40(2):6-12.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第2篇

建筑工程经济是建筑工程学与经济学互相交融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目标在于最大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在实践活动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尽管我国的建筑市场随着国家发展、需求增大而迅猛发展,但是对于相关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理论,国内对其研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如何平衡应用施工技与投资的金额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最小的消耗得到最大的收益,如何在投入、工期与质量之间达到三方最优都成为了我国建筑工程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当下我国的建筑市场需要一场关于建筑工程经济的理论变革,以此解决当前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

二、对建筑业在传统基础上的改革发展的理性思考

与其他行业不同,我国对建筑业的定义相对广泛。在我国,通常将以工程建设为主(铁路、公路、房屋等)的土木工程类,以大型设施的配套建设为主(电力、给水、供热等)的线路、管道、设备类以及以建筑物装修、装饰等活动相关的施工类合并成为建筑类。因此,对于建筑业而言,一个建筑工程是从设计到建设再到完善的系统工程,而并非是单单某一个子类。这样的定义也决定了在我国建筑业是与设计单位、中介组织、建材、设备供应、以及教育科研息息相关的产业门类。正是因为在我国建筑业涉及面的广泛,对于具体的建筑管理而言,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而言,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管理是相对困难的。因此,对于建筑业系统范围的界定,国内一直存在者“大建筑业”与“小建筑业”的争议分歧。争议与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要将涉及建筑相关的勘察、设计、咨询单位以及部分专业工程纳入建筑业的范畴之内。对此,我们可以参照《建筑经济》中的相关定义。该册中指出,建筑业是包含从事建筑产品生产、维修和管理机构与有关教学、科研、咨询等项目的综合学科,是大建筑业中所指的定义。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更加认同“大建筑业”的概念。事实上,随着建筑业本身系统的不断扩大,它与其他行业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并且建筑业与其他行业还呈现出系统集成的趋势。甚至在部分国家,政府已经组建了全新的用于管理建筑业与其他行业交融而成的管理机构。例如德国近几年组建的“交通、建筑与住宅部”,英国组建的“环境、建筑与区域部”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发达的国家“小建筑业”的概念在被逐渐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适应建筑业发展的“大建筑业”体系。可以说,“大建筑业”是综合了现代工程科技的集中体现,是建筑业改革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能够成为经济支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①建筑业是独立的物资生产部门,为我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的固定资产。②建筑业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③发展建筑业就等于在无形中发展了重工业和其他相应工业。④在我国当前阶段,建筑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⑤我国许多大型的建筑企业承包了国际工程项目,无形中带动了我国的综合性输出。⑥建筑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筑业的发展状况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综上,建筑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在无形中改变了我国的城乡结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筑业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事实上,尽管一直以来人们对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是在具体怎么变革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信息喷涌而出使得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分歧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导向却不能及时的给人们以明晰的答案,另一方面现行的建筑业管理体制复杂,部门之间利益纠葛,企业之间竞争等局面使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举步维艰。在通过对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分析之后,结合当前国内形势以及未来建筑业改革出现的部分趋势,我们认为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把握几个要点。

1.归口管理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在成分上有省、部属,地(市)属,县属之分。行政隶属关系的互不相同造成了对建筑企业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同属别的建筑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管理职能上,建设主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以及专业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由此,在审批权、收费权、发证权上各部门互相争夺。整个建筑行业虽然貌似稳定和谐,然而内部却十分混乱。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保护主义横行,对市场规律完全忽略,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市场迟迟不能建立。因此,想要对建筑业进行大改革,归口管理是第一项要进行的任务。只有加强了行业的归口管理,我们的建筑企业和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才能明确,业务活动才能更加专业。例如我们可以将工程资质的审查,招投标项目等方向性问题要归口与建设主管部门。

2.对建筑企业进行整合,优化现有结构

事实上,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有80年代不足一千万人已经发展到如今三千五百多万人。从整体上,我国的建筑行业一方面出现了总量大,产能剩,利润少,竞争大等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行业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建筑企业发展稳定程度缺乏等情况。对此,我们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建筑企业进行整合,通过调控企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合并改组企业,形成综合能力足够强大的建筑企业以改变当前建筑大而不精的现象。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通过三级结构对现有行业进行改变。第一级别是总承包级别,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及承包事务;第二级是业务分包级别,负责项目具体的筹建等事务;第三级别是劳务输出级别,负责工程施工等现场问题。

3.加强市场及投资的管理

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不仅方便了建筑业的宏观调控以及监管,还将市场上活跃的各类经济成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计划性强于市场性,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干涉过多,以至于建筑市场尚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同样的对于建筑工程的投资而言,由于当前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多大型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和集体投资的。对于此类工程投资而言,公益效益和工程质量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当前对投资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建筑行业中的非私人投资往往出现浪费等现象。因此要想规范建筑业的发展,当前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业的市场以及投资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健康的市场机制以及严密的投资管理,建筑业会逐渐从混乱的现状中走出。

三、持续加强对建筑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以促进行业发展

对于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而言,急缺的并不是相关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大牛,而是构建现代“大建筑业”的先进理论。建筑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学科,也是指导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建筑行业的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始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就出版了以建筑工程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刊物《苏联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创建《建筑工程经济学》刊物。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我国起步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国政政治环境的问题,并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建筑工程经济学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成立了建筑工程经济学术委员会,专门从事对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对现实建筑经济问题开展各类学术探究。也是在此阶段,《建筑经济》等相关专业刊物得以诞生。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比国外的相关研究,我国建筑经济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可以说,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当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日渐壮大,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发展成熟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如何发展我国觉得建筑工程经济学,我们认为,发展中国的建筑工程经济学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加强与国际建筑工程经济学学科之间的甲流,融合发展出真正适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建筑工程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与再学习,激发出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在建筑生产领域的强大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才能一如既往的繁荣下去,才能真正利于国计民生,才能真正发挥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

四、结语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第3篇

设计重用包括形成重用单元、管理重用单元和利用重用单元3个方面.

重用单元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设计元素子集,是设计重用的基础.确定重用单元的标准很多:在基于特征建模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几何、材料等设计特征;可依据设计原理理论,根据相应的功能或实现方法;可根据重用性还有的研究着眼于设计中使用的知识和推理模式.

重用单元在形成之后、被利用之前,需先以零件的形态存储在单元库中.在存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描述其特征,标识其身份,这对于提高存储效率、方便重用时的选用都非常重要.

将重用单元用于新设计是设计重用的最终目标.这个过程要求根据当前应用的特殊性,从单元库中找出匹配的单元.Demian等提出通过评价单元的相似度来测量可重用度M;Hu等提出用可视化的重用单元信息描述方法来查找和比较重用单元.这个过程还包括确定以何种方式重用.如Emil等在其所研究的硬件设计领域就提出了多种重用的程度和方式,如可原封不动地替代,也可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修改某些参数使之符合当前设计的要求,或重用其设计架构,通过替换部件来实现设计目标等.

对于建筑工程,虽然其工程与工程之间缺乏通用性,但其工程内部具有很大的重用潜力.挖掘单一工程内部的设计重用潜力可直接缩短设计周期,对于勘察设计行业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文献[11]的基础上提出“五层树状模型”,对建筑工程设计图纸中平面化的信息进行解析和重构,以更少的数据量和人工干预获得与传统图纸具有相同信息量和表达标准的图纸.该模型的提出为重用单元的确定、命名和部署提供了依据,并便于实现操作过程自动化.

1建筑工程的重用需求的特点与难点

在单一建筑工程项目内,重复的设计信息可分成2种:1)不同标准层之间存在的相同局部;2)多个单元构成的建筑物中,不同单元所采用的相同布局.由于现行建筑设计表达规范要求按标准层描述设计,因此只要不是完全相同,即使它们存在部分重复的局部,不同标准层也必须采用独立的图纸表达,而且每张图纸都含有所对应的标准层的完整信息;同样,多单元建筑物的每个标准层也需表达完整,即使不同单元之间有相同之处,也需逐一表示.因此可以想象,一个工程的全套图纸中存在的重复设计信息数量庞大.

在CAD环境下,工程师可采用“复制-粘貼”的方法快速形成这些重复设计信息所需的图元.问题是当设计变动时,各个副本都必须逐一修改.每种设计信息的副本数量越多,修改这些信息所需进行的重复操作量就越大.而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各个局部的设计信息的副本数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设计后期,为了更新各个副本中的数据将占据大量的设计时间.

究其原因,维护信息副本的麻烦源于副本之间.缺乏数据结构层面的联系,因而不能引导修改操作在副本之间传递.CAD软件提供的“(AutoCAD中的)块”等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类重复操作.块是一组图元的集合,在需要重复出现这些图元的位置可以插人该块的“引用”来取代这组图元的副本.由于所有的引用实际上只是该块的映像,因此只需修改一处,其他各处引用便可同步更新,自动保持一致.

块的出现为传统设计信息的零件化和设计重用提供了载体,为了更彻底地实现设计重用,还需解决其在零件的定义、重用和更新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特定的数据结构模型来重新组织设计信息,以实现设计重用.

2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数据结构

根据对建筑工程设计信息内容的分析,本文提出将各个标准层间重复出现的设计信息定义成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的重用单元,也就是设计重用中的零件[11].这种根据零件的重用范围而非零件自身的设计内容定义零件的方法,也为零件的命名提供了依据,即用可用零件的适用范围为其命名.进而,系统可以据此搜索合适的零件完成组装.这种定义方法避免了工程师人工为各个设计零件取名而可能引起的混乱,便于处理大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大量重用单元;同时也使从零件库中搜索和组装零件的过程便于实现自动化.

该重用模型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体现在重用单元更新时.通常,修改后的重用单元很难同时满足各个重用处的边界条件.但由于本文根据重用范围,而非零件自身内容定义零件,因此零件在修改时可解决与各个重用处的矛盾.

例如,如果根据零件的内在信息定义内容,可以定义像“小型卫生间”这样的零件,它可能已被重用于1,2,4标准层.则对零件的修改主要考虑是否符合“小型卫生间”的需要,而不一定兼顾是否仍可用于1,2,4标准层.但根据重用范围定义零件时,定义的零件是“1,2,4层的相同区域”,其修改的内容必符合“1,2,4标准层共有”这一前提条件,因此所修改的结果必然仍要适用于1,2,4标准层.当然,该零件最终的实际内容也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工程单元,即它有可能是半个或多个“卫生间”,或其他1,2,4标准层共有的各种组合.这种定义方式符合建筑工程设计人员的思维习惯.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庞杂且层次较多,为了将其零件化,本文提出了5层树状模型,从顶到底分别为楼终件、层终件、层件、层部件和零件,如图1所示.

首先,本文提出了“主题”的概念将原本叠合在一起的设计信息还原成各自的层次.主题是信息的种类,完整的图纸是多个主题叠加的结果.例如,结构平面布置图是由轴线、柱/墙(外形)、梁(外形)和板面配置等4种主题叠加而成的.

在树状模型中,楼终件含有一个标准层上的所有单元的设计内容,具有完整的主题,含有多个层终件作为其下级;层终件对应一个标准层某个单元的内容,也具有完整的主题,含有多个层件;层件对应某个主题、某个单元的某个标准层,由多个层部件拼装而成;层部件与所在层件具有相同的主题和单元,但可用于多个标准层.层部件由若干零件构成,零件是最基本的重用单元,它与所在层部件具有相同的主题和相同的标准层,但可用于多个单元.图1中从零件到其他单元的虚线箭头即表示零件能被用于其他单元的性能.

该树状模型依据主题、对应的标准层和单元等3项重用属性将设计信息分解成多级重用单元,并借助树状结构将其层层组装,重构成完整的设计图纸.

3基于设计重用的工作模式

基于树状数据模型,工程师需要以新的方式处理设计信息.

1)建立重用数据架构,即确定该项目所包含的主题、标准层和单元等,作为重用单元产生、存储和重用的基础.

2)按主题绘制图纸,形成设计信息,这与传统方式不同,传统方式通常绘制融合有多种主题内容的完整图纸.

本文中形成重用单元的方式与其他设计重用模式略有不同,它不需要工程师专门绘制零件,只需绘制对应标准层的层件,这符合建筑领域工程师的设计思维习惯.零件是在绘制不同的标准层时逐渐形成的,当开始新的层件时,如果工程师意识到已经完成的层件中存在可重用的部分,就从这些层件中选出这些图元,设定其所属的主题、标准层和单元,形成可重用块,以进入重用体系中.

由于可重用块具有完整的重用信息,系统可在重用数据结构的引导下将其自动部署到重用的各处.如对于某个零件,系统将在数据体系中搜索与其具有相同主题、相同标准层,但单元被包含在该零件所适用单元范围内的层部件,并将该零件的块引用插入该层部件.层部件构成层件、层件构成层终件,以及层终件构成楼终件的过程也是类似的,都是根据重用属性进行筛选,将前者的块引用插入后者.

系统建议工程师在绘制或插入块引用形成各种部件时采用相同的工程平面坐标系,这样大部分插 入的块引用无需调整坐标就处于正确的组装位置.但对于从零件到层部件以及层终件到楼终件的过程,由于部件要用于不同的单元中,因此需要人工在宿主件中调整其姿态参数才可最终完成组装.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设计信息集合中,即使不同标准层或单元间存在重复的内容,也只对应一套图元.因此只需修改一处,即完成所有重复处的修改.

基于设计重用的工作方式在重用单元的定义、部署以及修改的传递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手段取代人工操作,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4程序数据对象模型

本文提出的重用机制和相应的数据结构充分考虑了自动化实现的需要.树状模型的5个层次各自对应一个类,分别为P类、i?类、F类、1/类和B类,如图1所示;这些类具有共同的父类D类,如图2所示.

D类的主要属性包括所属主题、标准层和单元等重用属性,还包括一个AutoCAD数据库中的块表记录的标识,即每个D类对象均对应一个块表记录,其主要行为包括搜索部件和纳入部件.搜索动作因各子类不同而不同,因此它在子类中具体实现.它需根据不同的子类类型和自身的重用属性采用特定的行为,即每种对象只能搜索其直接下属对象,并需使两者的重用属性相匹配.例如对象只能搜索P对象,搜索的标准为主题与标准层相同;P对象所适用的单元包含了i?对象所对应的单元.纳人动作即根据搜索到的部件对象所含的块表记录标识,创建该块表记录的块引用,并将其插入自身对应的块表记录中.

5层树状模型便于指定重用单元的边界和重用属性,并充分考虑了封装和重构等数据组织方面的需要.在该模型中,基本的图元,如线、圆和文字等均存在于P类对象中,对基本对象的操作约束在零件层,零件重用到特定单元时所需进行的姿态调整均在K类对象中实现.这种对数据存储和设定的限定充分考虑了树状模型的不同层次在数据影响范围和传递方式方面的不同,为需要不同存储和传递方式的信息提供了相应的平台,以确保信息能正确、无漏地传递到恰当的地方.5层对象模型完整地实现了树状模型的信息组织结构,为从重用单元到最终设计图纸的还原过程提供了载体,为重用信息的传递提供了通道.

5应用程序系统

本文开发的程序系统针对基于重用的特有的工作模式,提供了建立重用数据架构、定义重用单元和管理重用单元等功能.该系统基于AutoCAD环境,采用ARX(AutoCADRuntimeeXtension)技术开发.

1)建立重用数据架构.该模块供工程师设定本项目所含的主题、标准层和单元,以及主题的叠加关系.系统根据这些设定,推算并自动形成楼终件、层终件和层件等层次的对象,并将其纳人树状结构体系中.

2)定义重用单元.将提示工程师选择图元,通过对话框在早先设定的主题、标准层和单元等重用属性中点选本重用单元所适用的范围.系统根据这操作自动生成对应的零件和所需的层部件,并完成它们与层件的连接,与在1)中形成的其他层次的对象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树状数据结构.

3)管理重用单元.通过一个树状目录来反映树状数据模型.该树状目录不仅可以查看数据结构, 还可通过点选切换显示指定节点中的内容,系统会将选中节点对应块内的图元显示在CAD主界面中供工程师修改.

6实例工程

下面选择多个不同类型的实际工程中最有代表

性的一个工程实例介绍本文模型和系统的实际工作性能.

该项目是一座33层的高层住宅,高99m,含3个单元、6种户型.每个单元含1个楼电梯间和3户.户型在不同单元间也是重复的:如1单元含A,B和C户型;2单元含C,D和?户型;3单元含E,D和F户型.其标准层布置如图3所示.

先以剪力墙配筋设计图纸为例,说明图纸到主题的分解,如图4所示.图4所示为图3中箭头所指局部的放大.图4a所示为某标准层含全部内容的剪力墙配筋设计图纸片断,它可分解成图4b,4c和4d3种主题.本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将各种图纸分解成若干主题.

提取重用单元的工作在每个主题内部进行.本工程仅墙体(外形)一项主题共形成118个重用单元,图5选取了其中的3个.图中每个重用单元旁边的方格表示该单元重用的范围,每个行、列的含义如图例所示,选中的单元格对应的行、列即为其所适用的标准层和单元.如第一个单元表示重用于1,2单元以及1,2,3和4标准层.

这些重用单元直至设计完成才最终定型.从表面上看,这些单元大小不一、外形零乱、缺乏规律,有的大致能够反映了建筑平面轮廓,有的支离破碎,有的仅包含几个图元,但正是这种零乱,反映了本文提出的重用方法的渗透性.本文模型将散布在各个角落的重用潜力加以利用,其外在的表现即为重用单元延伸到各个角落;同时,从重用单元的形态也可以看出,这样的重用单元及其重用程度是不可能在设计开展之前事先确定的,而更适合采用本文提供的手段逐步积累演化而成,这也是本文研究区别于其他研究的重要特点.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定义及基本意义

1.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定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种源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但又在某些性能方面高于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新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其运行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对于建筑工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整理、归总,以便相关人员应用。信息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及提升工作效率有积极作用。

1.2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个管理体系中,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就是网络,这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以及最大程度的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稳定性。除此之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也为建筑工程的各环节的进行提供了一个通报平台,这对于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工程的进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更注重相关数据的分析,像资源、成本等基本信息更是其分析的重点,这些信息的系统的整理能够为相关决策人员提供依据,从而为在保证工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资源配置最科学化以及建筑项目实施成本最低化奠定基础。信息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某些特点对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为建筑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很片面

由于我国对于信息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许多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了解还存有一定的片面性,这致使建筑企业在对其应用的过程存有许多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不能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而仅仅只把其应用至某个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推进和实现。

2.2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达不到要求

由于信息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设涉及一定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来看,这种综合能力达到要求的工作人员并不是特别多,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2.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不能满足要求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关软件的应用,但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相关软件远不能够达到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由于外国的软件开发技术优于中国,其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也比中国要早的多,因此,一般情况下,外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的综合性能要比我国相关软件好的多,但是外国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软件一般都是基于某些特点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进行设计,这些理念和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建筑工程,除此之外,这些软件的价格一般都超出中小建筑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外国软件在中国建筑行业的应用状况并不乐观。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从定义的角度分析,虽然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发展发生在实施期,却对策划期间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和建成后目标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工程项目管理本身是一件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到工程投资、质量、进度、财务、后勤物资等大量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构建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决策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诸多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逐步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成为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管理手段。

根据这一特点,在策略提出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拟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标准,加大信息系统资金、人才的投入。拟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标准,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为建筑公司、原材料供货商、承揽机构提供疾速、精确的信息,加强对其监督、管理作业,有利于资本的整合,下降公司的成本,有用的控制公司资金。拟定投标作业、工程项目开发管理的信息化标准,有用的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管理部门应首要添加信息系统设备的投入,购进新式的计算机,选用专业的电子信息人才,对员工进行定期的电子信息培训作业。吸纳优异的技术人员,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有用的提高了建筑公司的作业效率,为公司在剧烈的竞争社会争得一席之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3.2强化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又是一种专业性加强的工作,一般涉及到计算机知识和网络通信知识等,企业应该从内部强化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意识,通过发展培训工作、知识普及等方式,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3.3建立内部信息化体系。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不同,在历史数据和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内部信息化评测体系,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的自主开发,建筑企业可通过与高校或科研单位合作的方式联合开发,或对相关人才的联合培养,将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思想融入到软件中,并提高软件的使用功能,使信息化管理软件与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3.5统一行业专业数据标准,建立行业数据库,开发接口软件

材料供应商、承包商、监理方、设计方和业主间的海量信息无法交换、公司与项目的数据无法共享,这都是因为没有信息化标准体系而产生的问题。现在,国内工程行业里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千变万化,这使得我们很难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没有统一的规划,我们有关软件有低水复研发的情况,整体效率很低;每个部门为了创建信息化系统而利用的每个业务子系统间没有联系,不能集成;大量数据需重复录入,导致不必要的劳动重复。建立数据交换标准已经是信息化普及的一个瓶颈问题。政府要组织相关问题的专业人员来研究与交流,学校外国的经验,设计出我们自己的信息化标准。有关资料表明,在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方面,走在前面的有德国、荷兰等国家。我们可以参考德国的案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德国就成立了有关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的全国性组织,然后一步一步的完善与制度了工程信息标准。现在,他们在建设领域的软件,基本上全部都能进行读入或是输出满足标准要求的数据。这既有利于信息交换,也有利于系统集成。

结束语

当然,建筑工程管理在信息化进程中不仅要着眼于信息技术本身,更要把它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积极推进、企业的积极响应、配套环境的积极跟上。只有这样,建筑业才能走上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喻颂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6).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外加剂是现代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施工材料,混凝土外加剂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并且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用量,因此混凝土外加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混凝土外加剂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外加剂的添加一定要根据施工环境、施工要求进行合理的添加,外加剂的添加量以及外加剂的添加种类都会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构成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将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带来一定损失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建筑安全问题。

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为在混凝土、砂浆以及静浆中所额外增加的或者是再拌合操作中所掺加的少于水泥重量5%,并且能够使混凝土的正常性安要求改性的一种外加产品。在这一定位当中,可以看出混凝土外加剂首先必须不能够高于水泥重量的5%,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于水泥重量5%的矿物掺合料则不属于混凝土外加剂的范畴,混凝土外加剂不包括矿物掺合料。同时,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之后,混凝土必须能够按照实际要求进行改性,且符合混凝土的正常性能,由此可见混凝土外加剂在添加之后,不一定能够使混凝土满足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技术要求,这就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重视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和筛选,依靠外加剂来合理的对混凝土进行改性,以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此外,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功能是对混凝土的正常性能进行改性,使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提升,降低混凝土材料的用量,使实际施工能够达到真正的技术性能以及经济性。

混凝土外加剂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来应用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混凝土外加剂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也满足了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实际需求。我国正式引入和应用混凝土外加剂是再上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专家引入国内。之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普及,如武汉长江大桥等一批优秀的工程施工项目,都有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来说,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混凝土外加剂的实际性能以及建筑施工要求进行选择,才能够确保混凝土外加剂的实际实用效果,满足建筑施工的实际要求。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一般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为改善新搅拌混凝土流动性的外加剂,这一类外加剂主要包括了减水剂、引气剂、泵送剂等等,用于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流动性,以保证混凝土良好的运输效果;第二类为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这类外加剂包括促凝剂、早强剂以及缓凝剂等等,这类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较为广泛,通常是结合施工环境中的气候因素进行具体的使用,以保证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凝固效果;第三类为调节混凝土含气量的外加剂,如引气剂、加气机以及消泡剂等等,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空气对混凝土的质量构成较大影响,因此这类外加剂的作用效果也较为显著;第四类为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如抗冻剂、阻锈剂以及抗震剂、抗渗剂等等,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数量的增加,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也较为复杂,这类外加剂的应用,能够对混凝土结构的抗异性已经调节,从而保证良好的结构性能;第五类为特殊性能的外加剂,比如着色剂、泡沫剂等等,这些外加剂的应用则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来具体选择和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的注意事项

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能够对混凝土正常性进行改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按照建筑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以保证混凝土外加剂能够真正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在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

注意外加剂的适应性

首先,混凝土外加剂选择时,必须要注意外加剂同混凝土的适应性。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虽然具有较高的应用性,但是混凝土外加剂同样对混凝土材料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同的外加剂适用于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实验工作,如果混凝土外加剂添加如混凝土当中后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证明两者能够适应,反之则不能够进行添加。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量的掌控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量同样会对混凝土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混凝土凝胶材料掺和量超出使用标准,则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对整体的建筑施工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混凝土外加剂的实际性能和变化规律,并做好相应的实验工作,减少混凝土外加剂对施工活动的影响。

重视混凝土外加剂的环境污染

混凝土外加剂作为重视的建筑施工材料,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施工过程中所必须要予以重视的,有些混凝土外加剂对人体以及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危害,因此必须要按照相关要求来应用混凝土外加剂,不得应用污染性较强的混凝土外加剂,并防治污染性较强的外加剂应用于同食品以及饮水类相接触的工程。

总结:

综上所示,混凝土外加剂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并减少工程造价,也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混凝土外加剂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保证混凝土外加剂同混凝土的适应性,减少对污染性强的外加剂的选择,从而真正发挥外加剂的性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继周,李文平.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探讨[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06)

[2] 胡贵珠.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 福建建材. 2009(04)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控制

1、建筑工程造价的概念

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定义不是唯一,通常认为建筑工程造价是计算在一项工程建筑中所花费的全部资金。但是还有另一种含义:在一项工程中包括预计市场劳务、设备市场等方面的全部花费。这两种不同的定义是分别从业主和承包商来看的。不论从哪方面而言,建筑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对于成本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如今,虽然我们都明白工程成本的高低直接性的关系到工程造价及经济效益,但对于成本的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假使,大部分人以为成本的高低主要受到使用材料价格的影响,然而事实上,成本体现在工程施工之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成本之上,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会忽视到这一问题,但也是导致成本加大的一个关键。

2.2、项目的设计阶段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进行项目设计的过程之中,大部分设计人员由于没有及时的去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考察,或者一部分设计人员对于设计图纸虽然掌握的十分透彻,但是缺乏实际考察,就会导致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出入,那么就会导致成本加大的情况。

2.3、虚报工程报价

现如今,大部分的过程采用的是分包的方式,也就示说一个项目同时分包给不同的施工队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虚报工程报价的情况。例如,所有的建筑物在进行建设的时候,都会使得到保温材料,如果乙方利用国产的保温橡塑材料价格为1500元/m3,那么在这时候为了提升自己的利益,乙方就会对甲方报价为1800元/m3,当然也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工程造价,现今这种虚报造价的情况屡见不鲜,由此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对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

3.1、全面控制工程的成本

影响工程造价高低的关键就在于成本,其不仅仅指的是工程施工之中所需要材料的费用,还涵盖了其他的很多方面,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就要有全方位的进行。比如:在人力资源方面。相应的管理人员在建立人性化管理的时候,就要给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愉悦、舒适的华宁,最终降低工作压力,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最终充分的保障人力资源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还有就是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那么就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及天气的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在风相对较大的时候,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也就相对困难,假使我们可以提前预知,那么就可以相应的制定出B计划或是进行其他作业施工,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还可以避免因为天气的因素而导致的误工现象,最终也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全方位的控制成本,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2、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

在进行正式的施工之前,就要意识到限额设计的理念。一个工程的建设一定要其自身的标准,将所消耗的成本合理的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就要提前的进行工程造价预算,将其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成本分析出来,并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数字。在合理的造价控制范围之内,施工设计充分的将自身的水平发挥出来,做出初步的设计。保障设计之中所有因素的必要性,强化对于工程各个极端的分解,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充分的实现有效控制工程量。虽然限额设计十分的使用,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就是这些问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之上限制了新材料及技术的应用力度,最终也就限制了设计师的思维。与此同时还可以应用寿命周期成本法、价值工程法对设计阶段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才可以有效保障工程造价的科学、合理性。

3.3、施工阶段的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材料的成本加工往往可以占到整个工程项目款项的50%以上。因此,许多时候工程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情况。以该工程为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建筑外墙的颜色选择为深棕色墙砖,所以,这就需要相关的厂家在承包商确定材料数量之后,给予准确报价,从而确保承包商可以在施工之前进行合理预算。进行签证的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工程合同款项、造价以及相关信息有全面的了解,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可以进行签订。另外还得需要相关部门严格规范施工进度,避免因为个人原因造成施工战线拉长。同时针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控,避免质量不过关的现象,从而导致工程返工,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投入。总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其控制与管理的好坏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建筑施工中,工期较长,建筑工程的规模也是较大,因此会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贯穿其始终,对工程造价控制得当,则整个建筑工程就行有条不紊的进行。

作者:范道贵 单位:湖北省麻城市房地产管理局住房保障办

参考文献:

[1]韦东霞.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6:211-212.

[2]曹丽霞.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管窥[J].门窗,2016,04:85-86.

[3]曹丽梅.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门窗,2014,10:221.

[4]李沛良,张天伟.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2.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前言

建筑工程通过招标进行承包是当前工程承包的主要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建筑工程招标价的准确控制,在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招标过程中的重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通过对建筑主体进行模拟分析,实现对建筑造价的准确判断,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通过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企业可以有效地对建筑工程利润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不断完善,招标控制价已经逐渐应用到大多数建筑工程中。

1 招标控制价定义与意义

招标控制价是招标人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按设计施工图纸计算的,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招标控制价主要依据工程项目实际预算实现对工程资金的招标价编制。在该过程中,招标控制价要保证建筑单位或企业的经济效益主体为盈利状态,确保招标控制价不得超过投资概算最高标准。招标控制价具有非常高的保密性。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建筑工程资源和建筑工程实质效益对招标底价进行控制,对标底进行严格保密。招标单位将标底进行预算后记录,实现招标控制价全部操作。

建筑工程中的招标控制价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效益,确保建筑工程高质量完成,对工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招标控制价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中操作的必然。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明确规定“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并应编制招标控制价。”通过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效果,实现对工程量的计价,降低企业建筑风险。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工程主体的分析,对工程进行预见性操作,降低了客观性因素的影响。

2 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误差导致准确性降低

2.2.1 额定项目存在误差

在进行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很容易在计算过程中产生误差,导致自身预算工作不准确,额定项目出现误差。例如在进行土屋面卷材与刚性防水工程、石方工程、墙体工程进行定量计价的过程中,额定量很容易与实际用量不符,造成计算项目资金出现误差,导致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2.2.2 施工现场考虑不周全

建筑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体系,其工程细节较多,工程操作繁多。因此在进行部分工程施工现场计算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很容易出现漏算、误算现象,造成现场计算中出现弃土差值不准确、运土费用超支等实际问题。

2.2 工程计费项目缺失

2.2.1 工程单价计费缺失

在进行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很容易对综合单价分析不全面,导致综合单价和实际操作单价相违背,造成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不符合现实情况。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没有对单价组合进行严格操作和重复定额,没有对单价子项目进行完善统计和分析,没有对子项目单价进行特征值计算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质量。

2.2.2 费用计算不规范

费用计算不规范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准确性下降。建筑工程操作过程中,编制人员对部分工程分量独立费用计算笼统,对专业措施费用项目计算不规范都造成后续的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出现问题。在编制过程中对部分项目施工组织没有完全了解,套用模板对不同工程控制价进行计算,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建筑工程费用计算混乱、建筑费用重复、前后不一等现象。

2.2.3 计价程序不合理

在进行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控制的过程中,计价程序不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效果降低。在该过程中,编制人员常采取一般的总价下浮的形式,包括甲供材、材料暂定价、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工程计价和实际的参与下浮系数出现误差,导致计价程度违反相关规定。

3 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优化措施

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进行优化是实现建筑工程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建筑工程招标过程中,编制人员要根据工程具体环境进行具体编制操作,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计算方法进行合理现场化运算,实现我国的整体控制价准确分析计算。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编制人员素质,改善编制计算体系等,从本质上提高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的建筑效益。

3.1 建立完善编制机制

在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机制进行整体改革和完善。要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说明进行明确规定,对工程类别、取费标准、材料价格来源、编制依据、计算措施费选用施工方案等进行逐一说明、规定,确保编制人员按照编制说明进行初步编制判断和管理。要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信息进行有效反馈,对物资档案进行有效收录,仔细分析研究相似工程造价,实现编制信息的管理。

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中的物资验收和检验操作程序进行明确定义,确保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存在稳定的货源,降低在竞标过程中产生的恶意打压现象。

3.2 保证工程量清单一致

在进行项目工程控制价编制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确保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与工程量清单保持一致。招标编制价控制要建立在对建筑工程量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风险、调价等进行全面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整体工程造价的模拟化评测。要将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与工程量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工程量操作特征和项目进行细致分析,模拟观察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是否存在严重误差。

与此同时,编制人员还要对工程量清单进行补充和完善,对工程量清单中出现的不清楚内容及时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人员进行提醒和补充,确保控制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3 将定额进行情景套用

常规的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主要是根据定额计算方法进行整体计算,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结果和实际效果不符合,造成编制误差。因此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编制人员要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计算方法尽进行情景套用,确保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计算方法符合建筑工程实际经济投入计算。

编制人员要根据清单计价规范对工程项目计价进行分类统计,要根据编制现场规范将编制计算进行灵活运用,完成计算规范要求。除此之外,编制人员还要对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预算结果进行部分预留,降低建筑工程实际造价和控制价之间的误差,降低企业自身风险性。

3.4 招标控制价最低限价标准

建筑工程的定义范文第8篇

建筑节能检测在节能工程施工中起到关键作用,对建筑工程建设的意义不容小觑。具体说来,对建筑工程的节能检测工作,可以确保建筑工程采用节能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使建筑工程节能效益最大化地投入在建筑物中,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不仅如此,建筑节能检测的意义还表现在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方面。对建筑工程的检测,可以保证在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能源消耗,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2建筑节能检测流程及合格判定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水平,在了解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内容和意义的基础上,建筑节能检测流程及合格判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建筑节能检测的流程(1)检测前的准备。对建筑物进行现场节能检验时,做好建筑节能检测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从建筑节能检测的流程上看,在对建筑节能检测前的准备,要在有关技术文件准备齐全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建筑节能检测图纸设计的准备,审图机构要对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的审查文件进行审查,主要看有没有违反工程所涉及到的规范强条。二是工程竣工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确保图纸设计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三是由具有建筑节能相关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对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的外门(含阳台门)、户门、外窗及保温材料所作的性能复验报告,以及生产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四是热水供暖系统的节能检测相关报告,如热源设备、循环水泵等;五是施工方案的具体细则,包括外墙墙体、屋面、热桥部位和采暖管道;六是把握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做好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报告。(2)检测常用方法。从检测方法上看,建筑节能检测的常用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建筑能耗监测;节能材料、产品测试;建筑构件检测和节能装置与设备测试。其中,建筑能耗监测是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在建筑工程验收阶段,开展建筑能耗监测工作,通过实测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以此来判断建筑物是否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在具体做法上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建筑材料、产品测试的检测,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使用的节能产品,如保温材料、涂料和玻璃等,在检测工程中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检测其是否达到节能的标准。在建筑构件检测方面,对建筑工程的构件进行节能检测工作,主要是指门窗、幕墙和外墙保温系统的检测。此外,在节能装置与设备测试方面,适用于某项节能措施的单独测试,具体包括遮阳、通风装置和风机盘管等。

2.2建筑节能检测的合格判定(1)耗热量指标法。耗热量指标法是建筑节能检测的合格判定的重要内容。从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法的定义上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法是指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作为评价建筑物能耗水耗的重要指标之一,耗热量指标法判定的依据是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进行判定,指标的按单位建筑面积,也可按单位建筑体积来规定。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耗热量指标法检测方法,都应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依据,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时,评定该建筑物为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反之为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节能材料和构件指标法。节能材料和构件指标法对建筑节能检测的合格判定也至关重要。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符合设计要求时,围护结构各构件的传热系数等指标达到设计标准,则该建筑为节能建筑。从建筑工程的具体构件上看,主要的部位有:屋顶、外墙、不采暖楼梯间、窗户(含阳台门上部)、阳台门下部门芯板、楼梯间外门、地板、地面、变形缝等。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