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城市环境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自然资源的短缺,自然环境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性环境系统,为城市的良好发展提供生存空间、基本能源需求和物质支撑,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城市建设的扩展,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面临诸多风险,如能源资源日趋紧张、土地资源不足、水资源面临危机等问题不断凸显;城市人居环境日益脆弱,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发展的初衷正一步一步地被侵蚀,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也逐渐地被破坏,城市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加剧;形象工程盛行等。面临如此多的环境管理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提高社会各群体的伦理素质与法律素质等,以便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1 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发展是个复杂、全面,并具可持续内涵的历史过程,它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兼具自身发展特色,正确处理好其内在关系,及自身发展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将有助于城市良性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狭义范围内,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经济、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城市空间、城市化水平发展等多方面内涵;在广义范围内,城市发展将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在内的整个城市环境的进步和提高。总体而言,政府应当引导城市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不同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通过税收、行政命令等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的差异化,改变了不同环境压力的产业获取资源成本的大小、进入与退出市场的门槛的高低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程度,形成不同的环境压力和环境需求的产业结构,进而改变城市的质量。

1.1 城市经济发展不以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为代价

城市是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成份联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任一生态因子的破坏或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其内在的一分子,相应地也将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实现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发展理念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倡导绿色GDP。

1.2 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部分,通过各类有形建筑、设施、结构布局等可直接看见的外在安排展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现代的、时尚的、先进的城市建设预示着该城市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建设如城市经济发展投入一样需要一个度,盲目过度的发展城市建设必然牵制该城市的长远发展,犹如拔苗助长,最终损害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必须兼顾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当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城市投资中的一定比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证城市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不仅使城市产业投资跟上城市建设投资的步伐,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而且确保各项建设投资在城市自然环境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确保城市公共投资的适度、合理;积极合理地引导城市商业建设。

此外,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系统中,政府必须着眼于社区这一重要的城市子系统,通过社区发展和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社区绿化建设;推行绿色建筑,发展节能省地型社区住宅和建筑。

2 提高城市社会各主体的伦理素质和法律素质

如果众人没有一种正义的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正义原则就不可能被接受一样,政府要想成功地完成城市生态环境伦理管理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氛围和伦理素质。

2.1 政府发挥榜样作用,并积极引导建立生态性的城市伦理氛围

在城市良好伦理氛围塑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城市各主体环境伦理素养的培养,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或制定相关规定。首先,政府积极培养自身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伦理修养,政府作为最大的环境伦理责任人,以及在社会中所具有的破窗效应,决定了政府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伦理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伦理修养:政府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树立审慎的伦理价值观;保持生态的镇静;树立行政公平、平等理念。其次,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伦理氛围。一方面,政府通过相关的城市社会规定确立伦理要求。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媒体、形象展示等直观而非强制的行政手段为城市环境伦理素养的形成制造空间氛围。

2.2 带动城市各主体塑造生态性的社会伦理氛围

城市社会是个大熔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个性,各主体有其自身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是反映在城市自然环境中,都有着共同的自然结果,即破坏城市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各种宣传和媒体措施,塑造积极的可持续性的城市社会伦理氛围。

首先,引导确立并稳固城市性的环境协同论,城市性的环境协同论要求城市各主体尊重和关心城市自然,采取个体主义的与整体主义的非人类中心主义,限制对城市自然的权力滥用。其次,树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正确引导并渐渐地规范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成为有效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简约的城市消费观,适度消耗的消费理念,崇尚绿色的消费理念,以及关注循环的消费理念,以期通过耗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防止把我们的生活废弃物导入城市自然系统;其次,重新定义幸福,确立新的幸福观;确立有责任的生活方式。

2.3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结语:通过以上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制度,培养良好的功德心和加大投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城市环境问题,最大限度的缩小我国城市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方面的差距,才能为人们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保证人们身心的健康。

3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城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广泛的来讲,城市也是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好坏、保护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长福,走均衡城市化建设生态城市的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04).

[2]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2篇

1.1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城市环境现状做好城市环境管理的前提是要准确掌握城市环境现状,找出城市环境的污染源有哪些,解决环境污染的出路在哪里。这就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夯实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城镇发展调查,进一步搞清楚城市发展规模,扩大环境执法的监管范围和监管重点,为制定监管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做好城市人口及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尤其是生活区、集贸市场的位置等等,进一步明确城市环保的工作重点;三是加强城市经济增长情况的调查,掌握城市发展的模式,明确城市环保的主攻方向,落实基本职责;四是加强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的调查,掌握城市污染物排放的特点、污染源的主要集中地等等,为城市环保管理明确未来工作的切入点。

1.2制定预期目标,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我国环境保护“八项”制度之一,该机制落实以来,对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和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综合决策依据。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首先是要提高各级政府及其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地方和城市主管领导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是实现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看作是事关民生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考核机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切实担负起这一责任;其次是完善目标责任制的兑现机制。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法规的出台,明确将环境保护责任制纳入到地方政府考核之中,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兑现机制,对于重大环境项目切实落实终身制。

1.3完善制度,出台环境管理法规政策针对新时期环境管理的现状,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管理,构建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制订相关的环保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财政政策,扶持环保型企业,并对污染企业进行适当限制或实行淘汰,以实现更清洁和更安全的生产与消费方式[1]。通过立法来确保各个部门落实环境管理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严密的法规体系的构建,保障整个环境管理走入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上来。

1.4鼓励多方参与,走共同管理之路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实践表明,政府包办的环境管理机制难以有效应对新时期的环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发挥社会各方力量,首先走市场化之路,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积极参与到环境管理事业中来;其次是加强环境管理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等播放环境宣传片,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自觉抵制各种陋习,积极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最后是政府要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加强环境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素能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5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监督体系环境监测是掌握环境现状、提升环境质量的基础和核心,许多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目前,我国省以上基本都建成了环境监测中心。未来,有条件的地区,应该逐步落实县级以上城市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机构,与省、市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建立起一道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此外,还要加强环境监督体系建设,加大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2结语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发展规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规划设计目标与层次

1.1 规划设计目标

从环境管理学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建立区域与城市的生态系统观念,对景观资源、环境要素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跨学科多专业的研究,谋求城市地区人工与自然景观的良好融合,环境要素的合理循环、流动,资源的最优利用,建立自然环境生态化规划体系,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1)探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环境适宜途径,从而使环境管理、景观塑造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能在一个协调机制中进行,做到环境、社会、经济的效益统一,创造可持续的人类环境。(2)重构生态链结,优化景观格局,使人居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格局、过程相一致,塑造良好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满足生活生产等各种要求。

1.2 规划设计层次

(1)宏观层次:宏观层次主要是对区域尺度整体景观的研究,包括城市景观、城郊景观、管理景观及周围区域的天然景观等,为下一层面的不同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基础。宏观层次研究较多以市域或县域行政区划或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为范围,区域层面的景观规划遵循生态内在机制,以环境格局与过程的完整连续为原则,一般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与格局所要求的空间范围而建立。(2)中观层次:中观层次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郊区的总体景观,以城市规划区为范围,包括城市景观、城郊景观、农田、水系及山脉等。以市域景观环境格局为基础,保持市域自然环境格局在城市地区的连续性,并在城市内部进行景观环境综合建设。(3)微观层次:城市建成区是以人工设施环境为主的景观镶嵌体。这一层次以宏观与中观的环境格层为基础,通过对建成区景观的空间要素、结构、功能等进行分析,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相结合,增加自然要素,改善人工环境生态质量。内容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及公园等地段的景观设计。

2 城市规划设计的环境管理途径

2.1 建立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机制

自古以来,人居环境建设对周围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断占领与改造的一个过程。而区域也对城市的生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要了解其演化过程,尊重自然格局,保护对维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的因素与部分,进而认识生态环境平衡的内在机制,使城市建设地区纳入这一环境体系。一方面,人居环境的生存依赖于区域自然环境系统提供物质与能量。另一方面,健全的生态环境系统是人居环境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环境倒退形成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局部气候恶化都对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生存构成不利的影响,形成了人居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形成了低劣的环境景观。因此,环境安全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力图维持规划区域及城市的环境安全机制。

2.2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途径

针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环境管理适宜途径在于尽量增加城市中的自然组分,增强城市景观异质性,以平衡城市环境收支,提高环境质量,消除过多人工硬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形成景观环境综合建设模式。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适宜途径主要包括:

(1)进行土地环境管理规划,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与环境战略点:确定城市建设的适宜用地与适宜利用方式,建立环境管理区,如饮用水源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以“开敞优先”原则进行生态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使城市内部绿地与外界林地系统保持连续,保持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在城市地区的连续与完整,同时增加城市环境的自然组分和异质性斑块。(3)建设城市生态廊道系统:包括以河流为主的蓝道和以绿化为主的绿道,保持城市内部的各种自然与人工生态流的连续。

2.3 地段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途径

针对具体的城市地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应尽量提高“自然”组分在城市用地构成中的比重,进行生态适宜技术层面考虑:

(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地段的自然环境特点预测规划对周围的影响,制定对策。(2)进行城市绿地、公园及滨水区具体环境景观设计:结合区域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与廊道系统,提高各种绿地的生态功能,用廊道相互连通,构成绿地网络。

3 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依据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3.1 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依据的原则。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学理论等为指导,既要维护好人类生存环境,又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内涵及目标,要作好城市园林生态规划设计,应当遵循如下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3)环境敏感区保护优先原则;(4)景观地域性与文化性原则;(5)生态平衡原则;(6)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7)生态美学原则;(8)最适功能原则;(9)可持续发展原则。

3.2 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应结合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环境管理规划的主要方法包括城市环境的视觉景观形象设计、体现地域文化与特征、城市景观的环境生态效应的体现(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多样性生境、合理利用边缘效应、创造适宜大小的面积、保持种群一定的数量、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结合地域自然条件等)、达到城市环境的适宜性(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

结语

从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上可以看出,用以指导城市发展的规划体系是一个不断补充新元素、不断调整的发展过程,多目标的规划体系已经从“社会——经济”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一环境”重心上来。如果说城市规划侧重研究人类聚居的物质形态和社会经济作用,那么城市环境管理规划则是更广泛地探讨两者之间及其自身的互动作用关系,从中探寻一种客观上的动态平衡。它的相关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都是可持续规划体系的一部分内容,城市环境管理规划理论研究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是可持续规划的多目的之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吕留根,孙克春.《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0.

[2]相欣奕,张美华,李元庆,等.东南亚人居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3.

[3]张明义.浅析武当建筑风水的伦理观[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4篇

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容环境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主管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负责对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停车督管等。

主要职责:

1、研究制定该区城镇市容环境管理及综合执法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制定城市容貌管理标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组织草拟我区城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的管理办法。

2、负责牵头编制我区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工作经费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容环境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5篇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指在城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为保护和改善城市总体环境,对制约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综合因素,采取综合性的对策进行整治、调控。该项措施在全国推行后,对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促进作用。为了巩固成效,普及推广,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建立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意义在于:1.使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有利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2.该制度明确了城市政府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职责,使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明晰化,对各级领导既是动力也有压力。通过考核评比,能大致衡量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状况和水平,找出差距和问题,促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3.可以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6篇

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染源日益增多,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型日趋复杂,环境污染负荷逐渐增加,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事故时有发生。

同时,公众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纠纷日益频繁,因此,环境管理工作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此基础上,我国环境质量综合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环保局环境质量监控中心业务人员看来,系统建设将使环境监测更实时、准确、信息丰富、环境监管更科学,并为环境监控和行政处罚提供更有效的科学依据。

而城市环境质量综合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所提供的社会公众交互界面,提供环境管理信息的、查询、反馈及投诉渠道,都将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环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社会化和高效率,推动我国环境管理向现代化迈进。

此外,该系统也将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促进环境执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和社会化,从而增强我国各级环保单位的环境监控、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各级环保单位现场执法的应急能力。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电子眼”

一直以来,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监控和应急在实际应用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综合复杂的地理信息。作为此次项目的实施单位,利达集团项目经理张健明深有体会。

为此,石景山区环保局环境质量监控中心在张健明他们的协助下,率先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搭建了覆盖北京市区的1:5万的空间数据库和1:2000的航拍图影像数据库。图层则包括市界、区界、行政区划、流域界、河流、湖泊、水库、监测站、污染源、图像监测点、大气、水源、噪音的功能分布等。

有了上述空间和地理数据,城市环境质量综合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选用了SuperMap 作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

据北京市石景山区环保局环境质量监控中心人员介绍,SuperMap 采用的是开放式系统结构设计,基于组件式软件技术进行开发,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

其特点是采用先进的XML技术,地图表现能力丰富,使用简单、易于开发。此外,SuperMap 采用了如多级缓存结构、多台服务器群集、编译执行并直接响应HTTP请求等先进的系统设计思路,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并发访问能力。

通过SuperMap 地图引擎提供的空间数据库技术,集成多源数据,对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进行高效管理,再通过Internet实现对GB级影像数据库的快速访问。整个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操作系统是选用Microsoft Windows 2000Server。前端应用开发工具选用的是。

而系统以WebGIS为核心,通过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存储和检索机制,建立基于SuperMap 的B/S结构的环境质量综合监控和应急指挥系统。

系统由环境质量、污染源在线监测、12369平台、应急决策等系统组成,通过WebGIS平台建立环境质量的综合监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指挥平台,建立环境监控GIS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并在环境在线监控信息系统的污染源数据库和危险源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专家咨询库、案例数据库等,最终形成完整的污染事故应急指挥方案系统。

而所有地图数据和应用程序都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需提出请求,所有响应都将在服务器端完成,而北京市石景山环保局环境质量监控中心则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系统维护即可,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工作量。

鹰眼,让问题无处遁形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污染监控与预警方式;思考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广泛、密集化,城市管理的方式也随着人文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各项城市功能逐步向全面化、合理化的管理轨道上并拢。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不断从各种影响城市建设的相关因素分析,正在努力寻求高度密集化居住环境的健康发展之路。

在各种影响城市管理要素当中,城市环境(相对集中)污染因人群的高度密集、生产集中化而一直伴随于城市发展的过程之中,现今我国占绝大多数的城市对污染的控制还是处于“控制新污染、治理老污染”传统管理体系当中,在自然、人为灾害、污染层出不穷的人类活动高峰期的今天,这种环境管理方式越来越显得被动滞后、顾此失彼。

从现实上讲,环境污染的发展速度,总是高于对污染控制的已知程度,国家对项目污染的判定总是用已知的污染物对未知的污染进行评价,这就会行成按现有污染物的环境监测标准进行分析监测达标,但污染仍然存在的情况出现。因为我们现今掌握的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控制指标速度远远低于未发现污染物的产生的速率,污染的产生和事故的出现很多是由于对污染物的监控手段不足,预警系统匮乏造成的。从污染的产生到集中过程,从集中移动到人们感知污染、从感知污染到分析、控制污染,从分析、控制污染到查找、消除污染是污染产生与防治的四个主要环节,如果能从这四个环节当中预先得到污染信息,那么对污染的影响范围、时间提早做出判断,对控制城市污染的发生率和事故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故笔者认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要积极建立起城市环境污染监控与预警系统,使环境管理的步伐走在城市各种建设的前沿。

城市规划各种功能区,应该如下图所示进行建设。因为城市越来越趋向于功能区分明化,多以城市主导风向与河流下游发展的模型出现,污染多发区(如工业区)多置于城市的主导风向下风向和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段地区,城市各功能区逐步向环境敏感区过度,形成城市发展“金字塔”型环境配制结构。

城市空气国家到2012年底已建成处于国界、省界及主要地表水系自动监测站149座,自动站300多处。这已经形成了大范围的监控与预警框架,各地区政府应以此为依托,建立起城区监控子站,形成本辖区环境自动预警与监控网络体系。

3 结语

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快速发展,为环境监控与预警终统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有可能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监测依靠手工监测的局面,这对城市污染的控制将是一个质的飞跃。城市环境污染监控与预警的建成,不但能使国家现有的各地区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得到有效的完善,还有效地遏制污染企事业的建设与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的发生,她的存在,对污染者起到一个很大的震摄作用,可以有效、高效、实效地控制污染事故和跨省、跨国环境纠纷,并为真正还城市居民一个优良居住地,铺好绿地、清山、碧水、晴空。

城市环境管理范文第8篇

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深,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相关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二、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2、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国家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