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第1篇

针对投资类集团企业,由于涉及的行业尤为复杂,如何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交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对集团经营者利用该财务分析报告做出有效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讲起,围绕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准备工作、报告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集团经营者提供高效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和内部管理竞争力。

【关键词】

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准备工作;报告要点

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现在的集团公司,特别是投资类集团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庞大,通常跨地区、跨行业,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子、孙公司众多,管理链条较长。如何才能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经营状况,做出有效的决策和战略选择,一份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将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过去、现在的经营成果有充足的认知和反思,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一、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的特点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将公司的经营情况、资本运作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而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与一般企业的差别较大,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投资类集团公司由集团总部、产业子集团和成员单位组成。集团总部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本投资,产业子集团是二级决策机构,核心职能是资产配置,成员单位是经济实体,核心职能是业务运营。投资类集团公司核心在于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针对这一的特征,财务分析报告应更加关注集团的战略目标达成、企业价值创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情况。二是由于投资类集团公司下面的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管理链条较长,以至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需要由下而上的进行报送,各企业报告侧重点不同,且上报的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三是投资类集团公司重点关注股东财务是否保值增值,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中应避免陷入经营管理细节的分析中去。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准备工作

(一)注重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一是需要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进行普及,让每一个所属单位都能够重视,注意财务分析和实际业务进行紧密联系;二是需要设计分析的格式,分析格式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统一,方便归纳汇总,各公司也可根据自身行业和业务的特点在分析报告中进行一些变动;三是明确各级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及分析报告的时间节点,以便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集团本部规定股权二级企业的报送时间,股权二级企业可以自行安排下属企业报送时间;四是各单位需要有侧重点的进行分析,因为所属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业务重点也不同;五是需要有后台保障,创建稳定的信息支持系统,加强财务信息的互通;六是建立财务分析报告的评价体系,集团本部应该对各公司分析报告报送时间、质量等情况进行评分,有奖有罚。

(二)财务分析岗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前建立行业对标企业库,在信息支持系统的基础上编制财务分析所需的表格,例如:公司结构明细表、收入利润趋势分析表、三率一值测算表、投资收益分红明细表、股权及固定资产投资明细表、分板块统计表等,以便在获取合并数据及所属公司报告以后能够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三、财务分析报告要点

鉴于投资类集团层面的经营者大部分都是财务外的背景,因此在财务分析报告草拟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有必要使用在日常交流中能够通用的可理解的语言来陈述事实,表达观点。在分析报告的格式方面建议选取总—分—提示的大框架进行阐述,有利于集团的经营者们能够看头看尾及能基本掌握公司经营的主要情况,具体要点说明如下:

(一)总括部分财务分析报告的第一个部分应简明扼要的对集团整体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描述,主要应包括收入利润指标、资产规模指标、利税经济增加值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融资投资情况、经营净现金流量,可以对相应指标的同比环比情况进行分析,这些指标能够在开篇就给决策者们一个公司经营的直观印象。其次可以对公司的合并范围情况以及报告期间新增减少的公司进行描述说明,年度或者季度末还应将纳入合并报表的单位名称、集团持股比例、注册资金、股权级次及主营业务内容编制成表,让经营层们了解整个集团控股公司组织构架的概况。

(二)分项部分1.主要财务指标的行业对标分析。指标可选取国资委上年出具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指标,其中就设有投资类企业的指标。投资类公司主要从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对比,可以从各个指标处于行业的优、良、平均、较低、较差的情况看出集团公司四个层面的情况,同比指标也应同样测算出来以便进行对比。以上可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同时需要用文字描述来表达。文字描述应分别对集团的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以及经营增长状况进行描述,处于行业某种水平主要原因是什么,表明公司承担着某种风险或不确定性,应该加强那些方面才能解决或者保持某项操作。2.同行业企业对比分析。选取同行业上市的公司,在其季度报表披露的下月财务分析报告中可增加同行业对比分析。主要是对资产、利润、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净现金流进行对比分析,让经营者们了解本集团在业绩所处的地位。同时应该关注国内外经济大势、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利率、汇率和税率,判断这些因素对集团整体或局部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3.投融资情况分析。融资情况主要从当年完成融资金额、归还金额、新增融资年化利率,存量融资金额、结构、年化利率,以及环比同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需要将权益类融资还原为债务对资产负债率进行测算,并提示风险。担保情况主要从新增担保金额,担保余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担保的结构,即集团内部和外部分部进行分析。投资情况主要从四方面进行描述,一是股权投资,即对参控股公司的注资情况;二是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对外发放委托贷款情况;四是内部借款情况,即内部单位发放的统借统贷和调剂资金情况。4.集团控股公司分板块进行分析。投资类集团内部由于行业涉及面广,首先需要跟战略部门或是经营部门把集团的各所属控股公司分为几大类,该板块的划分主要以战略部门的意见为主。其次应该分别对每类板块进行资产总额、净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的绝对数和相对数进行提取整理。在板块划分时,可能会出现股权二级企业所属的子公司不在其同一个板块内的情况,这时应该采用以末级企业的报表数为基数,上级企业的数据以合并数减去单户数填列出资产和收入利润指标。再次,对整理好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制作图表,例如饼图,让经营者能够直观的看出每一个板块占用资源以及利润贡献产出的情况,同时再对每个板块内标杆企业、亏损企业、重要亏损原因进行逐一分析。5.集团参股企业情况分析。参股企业作为投资类集团公司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单独划定一个部分来描述。主要从其当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及分红方面来描述,结合各行业的情况、宏观形势,对效益主要贡献单位进行描述,同时对亏损企业也进行问题查找,并重点描述相关原因。

(三)提示与建议该部分是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结论部分,对于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来讲更是整个思想的精华的部分。该部分可将以上分项中五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从详细的分析中拔高,结合集团战略、企业价值、资本流动等重要问题和风险进行提示。不只停留于问题的表面,更重要的是逐项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必要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在整个财务分析报告的最后进行提示与建议,有利于经营者们能够一目了然的关注到企业重要的信息。

四、注意事项

一份高质量的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报告除了编制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编制时要点突出,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紧密结合公司战略,重点突出财务分析人员应该对宏观经济环境有所了解,对集团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信息和相关企业情况保持高度敏感。应该抓住集团在可预见时间内的大致方针政策,领悟集团发展战略,熟悉集团业务,以便财务分析报告能够更贴近公司发展要求,同时能够更准确的贴合经营者最想了解的信息,做到重点突出。因此做财务分析不能仅仅只是财务分析岗位人员自己的事情,还是应该在一定范围内集思广益,获得部门其他人员以及部门外人员的帮助。

(二)简明扼要进行论述在分析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感觉用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但是使用冗余的语言来解释的后果可能适得其反,会让经营者们不知所云。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要理清脉络、抓大放小、摒除无关信息、简单描述、对事不对人、不妄下结论。

(三)突出问题及矛盾可持续反映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幅可以长一点,语言可以用重一些,必要时可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经营层。针对这些问题如果长时间还未得到改善,可以持续进行反映,以便经营层下决心去解决它。虽然同属于投资类集团,但每一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财务分析报告的要点和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只是从一个视角对投资类集团财务分析要点进行了探究,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苏爱莉.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D].中国钢研科技集团,2015.

[2]余珊琪.如何编制高质量的集团财务分析报告[D].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2015.

[3]檀国民.企业集团财务分析报告框架探讨[D].北部湾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13.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第2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9岁(1987年4月14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5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1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金融/投资/证券

职 位:金融投资分析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投资学

学 校:上海财经大学

自我评价

本人诚实守信,工作严谨踏实,认真负责,处事机灵。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并有较强的共事协作能力。我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魄力,富有开创事业的头脑和激情,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注重团队合作。在校期间长期任电子词典等电子产品的校园销售代表,曾举办过多次产品展销。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金融投资分析师

工作经验

2014/6 — 2015/5:XX有限公司[11个月]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业务部 金融投资分析师

1.对宏观经济状况和政策、经济信息和数据提供深入完整的定性定量分析;

2.撰写关联行业和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投资可行性报告、风险预测报告、风险浮动报告和风险控制报告;

3.对潜在投资项目提供评估估价报告和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4.解读相关公司的金融数据,财务报表和重大事项说明;

2012/3 — 2014/4:XX有限公司[1年1个月]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客服部 金融投资分析师

1.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值和走势做出评估估价和预测;

2.建立各种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模型,管理和更新各种金融财务模型;

3.参与关联项目的资产整合及资产运作的投资咨询工作,提供完备的金融和财务、管理和运营等分析报告。

教育经历

2006/9— 2011/6 上海财经大学 投资学 本科

证书

2007/12 大学英语四级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第3篇

委托方(甲方):________(公章)

受托方(乙方):________(公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撰写可行性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事宜,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服务内容与要求

1.1 基本原则:

乙方根据项目与行业性质,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技术、生产、管理、财务,以及产品或/和服务的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数据详实与分析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为投资合作商/银行/政府部门提供考察依据,又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操作准则。

1.2 主要服务内容:乙方策划编写后形成以下规范的资料文件:

a.《项目执行总结》:精述项目重要内容; 含有甲(项目)方希望合作模式,融资方法,投资进入/退出机制等;

b.《项目可行性报告》 内容与格式:其格式内容按照以下二种情况之一

乙方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格式根据甲方及其投资合作方、融资贷款方或政府资助方要求的专用格式与内容撰写;在甲方未确定具体的投资合作方、融资贷款方或政府资助方时,可由乙方根据项目特性、行业性质及潜在投资合作或融资贷款方的要求拟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遵循国际惯例包含十个基本部分。

1.3 乙方提供项目财务规划的国际行业参比标准:

乙方提供项目财务规划的国际标准产业代码与参比系数,供投资合作商及银行考评项目赢利能力与财务健康状况。

二、工作条件和协作事项

甲方应按要求向乙方提供可行性报告所需的基本数据资料(项目单位/实施场地/项目进展等)与各种资质证明复印件;余下行业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管理方案等由乙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整合-撰写;甲方须指定专人配合乙方编写可行性报告,双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资料传送与沟通。

三、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在乙方接到甲方提供的全部基础资料及首付款后,乙方需在_____个工作日内完可行性报告。若因可行性报告撰写过程中出现需双方协商的问题,经双方协议后,可行性报告可进行适当调整,交付时间也向后顺延。

四、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可行性报告撰写费: _____万_____千_____佰_____拾_____元_____整(rmb_____元),甲方须按照可行性报告撰制开始前支付100%的撰制服务费;合同签订后三个工作日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到公司帐户.汇入其它帐号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银行汇款:开户名:_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_______

邮局汇款:地址:_______________

收件人:_______________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第4篇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的施行给企业报告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何种及多大程度的影响成为广大投资者、理论界、实务界、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自从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许多学者撰文比较了新旧会计准则,并探讨了新准则的影响。这些文献往往采用演绎法进行规范分析,对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做出了“应然”解答,而没有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影响。本文拟运用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对新准则的具体影响做出“实然”回答。

2006年11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36号。以下简称“证监会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在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即2006年末仍在执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规范体系,以下简称“旧准则”)编制和披露2006年报的同时,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及自身业务特点,在2006年报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详细分析并披露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还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年度财务报告的“补充资料”部分以列表形式披露经注册会计师审阅的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以下简称“股东权益调节表”)。股东权益调节表详细说明了按旧准则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的股东权益是如何变化到按新准则对2006年相同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后的股东权益的过程,其中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性房地产”等13个新旧准则主要差异项目。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的上述规定披露的股东权益调节表及其他数据为研究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影响提供了资料。并且,股东权益是一个综合指标,其本身就是反映财务状况的关键数据,同时也反映了经营成果的直接影响,因此,可以从股东权益的变化评价新准则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截至2007年4月30日,上市公司2006年报披露工作已结束。我们从wind资讯获取了截至该日上海、深圳两个证券市场已披露年报的145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的统计数据,对该数据进行了认真校验。另外,通过逐个阅读公司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收集管理层对新准则影响的评估数据,归纳总结了管理层对新准则具体影响的评估结果。

二、股东权益影响的统计分析

(一)总体分析 首先,对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和按新准则编报的股东,益之间的差异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通过统计可以发现:29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没有变化,占公司总数的2%,1314家公司的股东权益增加,占公司总数的90.6%,107家公司下降,占7.4%。按旧准则报告的全部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合并报表,下同)为34355亿元,按新准则报告的股东权益合计数为37650亿元,新准则导致股东权益增加了3295亿元,总体增加幅度为9.59%;增长幅度最大的达7317.48%,下降幅度最大为207.04%。

在导致新旧准则下披露的股东权益发生变化的因素中,“少数股东权益”是一个特殊因素。其他因素通过影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从而影响列报,而该因素仅仅因为列报规则的变化而影响股东权益,在旧准则下作为独立于负债和股东权益的项目下列示,而在新准则下作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列示。因此,为了考察因新准则引起的(狭义上的)会计政策变更带来的真实影响,本文还统计分析了扣除该因素后的股东权益差异。结果表明,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共有1370家(94.5%的)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真正因为执行新准则发生了变化,其中,1054家公司的股东权益增加,占公司总数的72.7%,316家公司下降,占21.8%;80家公司没有变化,占5・5%。表1显示,新准则的真实影响是使股东权益增加了413亿元,幅度为1.2%,变化幅度的中位数只有0.46%,远小于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前的上升幅度。

为了获得新准则影响的统计证据,笔者还在上述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假设检验。首先计算了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的变化率(即差异率的绝对值),然后进行z检验。均值为0时z检验的p值为0.0131;均值为5%时z检验的p值为0.1183:均值为10%时z检验的p值为0.4435。由于股东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指标,从上述统计结果可知,执行新会计准则总体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了影响,但影响很小。

(二)分项目分析 证监会通知中给出了股东权益调节表的格式,其中列出了新旧会计处理变化较大(如长期股权投资)或新的会计准则(如投资性房地产)等预计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14个项目(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最广泛,89.32%的公司报告了该项目引起的股东权益差异,位列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变化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方法变更。资产弃置费用一项由于以前会计准则没有明确提出,也未规定其会计处理,而没有一家公司报告该项目影响其股东权益。另外,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交易性金融负债、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的影响范围也都非常有限。

从表2可知,旧准则对投资类金融资产按成本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新准则把投资类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资产,前两者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新旧准则的上述变化导致股东权益增加了827亿,是贡献最大的项目,这是因为我国股市近年来涨幅巨大、导致公司持有的投资类金融资产的市价大幅上升所致。但同时也应看到,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变化导致新准则下的股东权益比旧准则减少了182亿元。另外,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虽然影响范围广泛,但影响程度不大,对股东权益的合计影响仅约8亿元。

(三)分行业分析 笔者采用证监会的分类标准对股东权益差异进行了分行业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表3分别报告了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和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差异,两个口径的统计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按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口径计算的结果显示新准则对信息技术业的相对影响最大,使股东权益增长了27.85%,而按除少数股东权益外口径计算的结果显示新准则对信息技术业的相对影响位列第三,反而使股东权益减少了4.22%。因此,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差异真正反映了新准则的影响。

表3显示,执行新会计准则只对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四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其股东权益减少,其他行业的股东权益均增加;从绝对金额来看,执行新准则对金融、保险业的影响最大,使股东权益增加了约257亿

元,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小得多,这可能是因为该行业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等,净资产规模庞大。为了剔除公司,行业规模的差异,笔者还从相对比率进行了统计。从差异率来看,执行新准则对制造业中的其他制造业影响最大,其次是制造业一纺织、服装、皮毛。

此外,还对新会计准则对各行业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了方差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绝对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各行业以股东权益为表征的公司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所致(各行业新、旧准则下的股东权益方差分析的p值均等于0.0000),但差异率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管理层评估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

表4报告了按会计准则项目对管理层评估执行新会计准则具体影响的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准则按其影响范围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第18号、第2号、第33号、第17号、第6号、第16号、第22号、第9号,超过20%的公司管理层认为这8项准则将对公司产生影响,其中认为第18号准则――所得税将产生影响的公司数占公司总数的82.62%,其次为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这一结果与表2报告的分项目的广度分析的统计结果相似。

另外,本文还对上述8个具体准则进行分行业统计。表5分行业报告了管理层认为受到影响的具体准则的公司数及其占所在行业公司数量的比例,为了辨别这些准则的影响在行业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还报告了方差分析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一些新准则(如长期股权投资)方差分析的结果统计上不显著,表明这些准则施行后将影响所有行业,不存在行业倾向性;而无形资产、职工薪酬、借款费用等准则方差分析的结果统计上显著,表明这些准则的影响在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影响专利技术、研究开发支出较多的信息技术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0.2%的公司管理层在评估新准则的影响时提及了该准则;而没有一家金融、保险业的公司管理层认为该准则的施行会产生影响。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质量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实际控制人性质

一、引言

MM理论认为,在交易成本为零等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下, 企业的投资决策仅取决于项目的净现值,与融资无关。在新古典主义的设置中,考虑到调整成本(Tobin,1969;Hayashi,1982),管理者(即公司)将会一直进行资本投资,直至边际回报为零。此基础设置中,我们观测不到内部产生的现金流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与内部现金流无关)。但现实世界不是完美的,融资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研究发现,导致企业投资与内部现金流高度相关主要因为融资约束和问题。之前的研究文献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着眼于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象的解释:融资约束或自由现金流。存在这一问题的前提是管理者和外部资本供应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约束进而产生投资不足(逆向选择问题),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过度投资(道德风险问题)。会计信息由于具有治理和定价功能,被认为是缓解公司中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机制之一。国外,Bushman和Smith(2001)、Biddle和Hilary(2006)、Verdi(2006)和Tang(2007)的研究均证实了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投资效率。袁建国等(2009)、李青原等(2010)的研究也提供了国内证据。但是这些研究均没有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角度(非效率投资的变量)研究财务报告质量的信息传递作用。本文以2005年至2010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实际控制人、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参照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1)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FHP于(1988)以股利支付水平作为融资约束的判别标准,验证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在信息成本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差异,提出融资约束假说。Hoshi et al. (1991)总结了融资约束的两个可能的理由。一方面,道德风险模型表明,当管理者控制但并不拥有公司时,外部融资会稀释管理层持股比例,从而加剧管理层激励问题。这一事后激励问题降低了事前的资本供给量。另一方面,Myers和Majluf(1984)提出了逆向选择模型。如果管理者相比投资人拥有关于公司前景的更多信息,将会溢价发行证券,而理性的投资者会增加资本成本,从而公司会减少资本需求量。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导致公司资本投资更依赖于内部产生的现金流。有学者从自由现金流的角度来研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问题,Jensen (1986)表示管理者有动机使其公司规模超过最优水平。鉴于外部融资使得管理者更易被外部资本提供者监督和惩戒,“内部项目融资避免了这种监督和资金可能无法获得的可能性”,从而使管理者更依赖于内部产生的现金流,而不是将多余的现金分给投资者从而造成过度投资。Richardson(2006)将企业新增投资支出分为预期投资支出和非正常投资支出,过度投资行为集中于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的公司,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符合理论的解释。(Antle和Eppen ,1985)。所以我们认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能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国外的实证研究中,Bushman和Smith(2001) 、Biddle和Hilary(2006)和Verdi(2006)等的研究均证实了财务报告质量能提高投资效率。国内袁建国等(2009)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在自由现金流量较多的上市公司中, 这种负相关关系更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李青原等(2010)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的关系在不同的控制权性质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质量降低公司层面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2)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影响。李青原等(2010)利用2004年至2006年的数据发现,非国有控制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间关联度大于国有控制的公司。张洪辉等(2010)发现,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与现金流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债务也没有能够约束过度投资行为,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并不一定是因为经理个人私利引起的,而是各级政府、政府官员将其经济、政治目标内部化到其控制的企业的结果。可见,财务报告质量在国有上市公司中降低道德风险的作用降低。另一方面,国有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较非国有公司要轻。中央所属的国有上市公司多是掌握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不仅有能力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 建立较紧密的融资关系, 而且国有银行为了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往往也争相为其提供贷款;地方所属国有企业因为有政府的支持,从外部取得资金也较容易。所以,财务报告在国有上市公司融资中所起到的信号传递作用降低了,国有公司并不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比非国有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低。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政策歧视,在银行信贷市场或资本市场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此时若较好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借款方道德风险问题将有助于缓减其融资约束(白重恩等, 2005)。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与实际控制人为国有的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的上市公司中高质量的财务报告降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更强

(二)样本选择

数据包括2000年来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但是因为在计算AQ时需要滞后5期的数据,所以实际进行分析的数据是2005年至2010年共6年的数据,剔除所需数据缺失公司,共获得7031个有效样本。

(三)变量定义 我们借鉴Dechow和Dichev(2002)和McNichols( 2002)的研究,以应计质量作为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变量。这种方法基于应计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应计利润估算有较低的估计错误时,收益将更能代表未来的现金流量。继Francis et al. (2005)的研究,我们使用Dechow和Dichev(2002)的模型进行估计,且要求每个年份每个行业至少有20个观测值,行业分类基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CSRC行业分类)标准(制造业按二级分类,其他行业按一级分类)。我们首先根据模型(1)求得残差,财务报告质量AQ在第t年的值被定义为在t-5至t-1年间(由于在DD模型中现金流量提前了一年,在此要滞后一年)由DD模型估计的公司层面的残差的标准离差,以确保当年之前的所有影响盈余质量的解释变量都被计量。再乘以负1,使AQ所代表的财务报告质量呈递增。

Accrualsi,t=α+β1CashFlowi,t-1+β2CashFlowi,t+β3CashFlowi,t+1+εi,t(1); 其中: Accrualsi,t= (ΔCA-ΔCash)

-(ΔCL-ΔSTD) -Dep,ΔCA=流动资产的变化,ΔCash=货币资金的变化,ΔCL=流动负债的变化,ΔSTD=短期借款的变化,Dep = 折旧和摊销,CashFlow = 非经常项目前的净收入减Accruals。所有变量均除以平均总资产。

(四)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我们借鉴Broussard et al. (2004)、支晓强、童盼(2007)等的研究,使用如下的模型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Investmenti,t=α+β1CFOi,t+ +β2AQi,t×CFOi,t+∑Controli,t +∑Year +∑Ind +εit (2);Investment代表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 等于公司本年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除以年初总资产。CFO代表公司本年的现金流, 等于公司本年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除以年初总资产。借鉴Biddle & Hilary (2006)的研究,引入以下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市价与账面价值的比例、有形资产比率、杠杆率、股利支付率和财务松弛等。这些变量在之前的研究中被发现与资本投资相关。LogAsset:总资产的自然对数;TBQ:总资产市场价值除以总资产的账面价值;ROA:总资产收益率;Dividend:股息支付哑变量,如果公司已经支付了股息取值为1,否则为0;K-structure:长期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Tangibility:有形资产率(PPE/总资产);CFOsale:CFO/销售收入;Slack:现金/PPE;BigFour:审计质量哑变量,如果公司被四大审计的设置为1,否则为0。Year为年度控制变量,以2005年为控制年份,共设置Year06、Year07、Year08、Year09、Yea10共5个变量。Ind为行业控制变量,制造业按二级分类,其他行业按一级分类,剔除金融业后共21个行业,但是因为AQ的计算要求每年每行业至少有20个样本,而采掘业(B)、木材、家具业(C2)、其他制造业(C9)、散播与文化产业(L)的样本数每年少于20个,剔除这四个行业后,以C0为基础,共设置16个控制哑变量。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资料均来自于CSMAR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为了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我们对处于0-1%和99%-100%之间的极端值样本进行了winsorize 处理。表(1)PanelA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投资、经营现金流与财务报告质量的标准差均较大,说明公司间差异较大。尤其是AQ的标准差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差异明显,这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基础。另外,表(2)PanelB中,AQ与投资、经营现金流均负相关,且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是-0.5886和-0.6157,初步表明高质量财务报告信息有助于缓减契约方间的信息不对称和问题,进而造成其与投资、经营现金流负相关。同时,AQ与审计质量(BigFour)负相关(-0.3469),一般认为经过四大审计的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较高,而数据显示与预期相反;公司规模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公司规模越大企业的投资、现金流越多,但并没有证据显示规模越大财务报告质量越高。

(二)回归分析

按实际控制人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控股公司(State=1)和非国有控股公司(State=0),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从表(3)中分析可知:(1)在模型1中,不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控股公司,投资与现金流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与内部现金流高度敏感的非效率投资问题。而且国有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的回归系数较非国有公司更高,说明国有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问题更严重。(2)在模型2中,不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控股公司,财务报告质量(AQ)与现金流(CFO)的交乘项均与投资支出负相关,这说明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假设1得到了验证。(3)在模型2中,财务报告质量(AQ)与现金流(CFO)的交乘项系数在非国有公司中更显著,这说明在非国有公司中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之间的关联度大于国有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降低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在非国有公司中更大,假设2得到了验证。(4)在模型3中,加入了控制变量后,回归结果依旧不变,说明我们的结论是稳健的,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和假设2。

(三)稳健性检验

我们沿着Francis et al.(2005)的研究,将模型(1)进行修正以包括厂房设备(PPE)和收入的变化(除以平均资产)。McNichols (2002)提出这一模型的延伸,其认为销售收入和PPE的变化在形成流动性应计(current accruals)、经营现金流量的预期中起重要作用。表明添加这些变量到DD模型(2002)中,显著提高其解释力,从而减少测量误差。我们用以下模型计算的财务报告质量来进行稳健性检验:TCA2j,t=?茁0,j+?茁1,j CFOj,t-1+?茁2,j CFOj,t +?茁3,j CFOj,t+1 + ?茁4,j?茁Revj,t +?茁5,j PPEj,t + ?茁j,t (3);其中,Revj,t=公司j在第t-1年至第t年间收入变化;PPEj,t =公司j在第t年中PPE(固定资产)总值的变化。AQ的计算方法同前,首先根据模型(3)计算残差, AQ在第t年的值为t-5至t-1年间残差的标准离差,然后再乘以负1,使AQ所代表的财务报告质量呈递增。回归结果与前文的结论基本一致,限于篇幅不再具体汇报。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实际控制人性质、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负相关,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提高了投资效率;在非国有公司中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现金流之间的关联度大于国有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降低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在非国有公司中更大表明。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能降低公司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了融资约束和成本,降低了投资与内部现金流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袁建国、蒋瑜峰、蔡艳芳:《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管理学报》2009年第3期。

[2]李青原、陈超:《最终控制人性质、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评论》2010年第2期。

[3]张洪辉、王宗军:《产品市场竞争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金融评论》2010年第1期。

[4]支晓强、童盼:《管理层业绩报酬敏感度、内部现金流与企业投资行为》,《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5]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6]Hayashi,F.Tobin’s Marginal Q and Average Q: A Neo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Econometrica ,1982.

[7]Bushman, R. , and A. Sm ith. 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2001.

[8]Biddle G。, G illes Hilary, and Rodrigo S. Verdi. How Does Financia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 ics, 2009.

[9]Rodrigo S. Verdi.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Working Paper, 2006.

[10]Hoshi, T., A. Kashyap, and D. Scharfstein. Corporate Structure, Lliquidity and I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Japanese Industrial Group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

[11]Myers, S., and N.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2]Jensen, Michael.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ow, 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13]Richardson.Scott.“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第6篇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 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项目申请报告

通用文本的通知

附件二

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

一、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主要目的

为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企业在编写具体项目的申请报告时,可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通用文本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再进行详细论证。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通用本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特定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文本。行业本将充分反映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并根据工作需要对通用本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二、项目申请报告的性质及研究思路

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都由企业自主决策。尽管不需再报政府审批,但为了防止和减少投资失误、保证投资效益,企业在进行自主决策时,仍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投资体制改革之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和深度可由企业根据决策需要和项目情况相应确定。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阐述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内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至于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不必在项目申请报告中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

三、“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的编写说明

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是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以决定是否予以核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就难以做出正确的核准决定。因此,对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基本情况的介绍,在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情况和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分析判断项目申报单位是否具备承担拟建项目的资格、是否符合有关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提供依据。

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相关核准事项进行分析、评价奠定基础和前提。

四、“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的编写说明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等,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核准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本章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的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功能定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与项目相关的各类规划要求,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规定,是否满足行业准入标准、优化重大布局等要求。

在发展规划方面,应阐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中与拟建项目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等进行分析论证。

在产业政策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技术政策等内容,分析拟建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等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如贯彻国家技术装备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等。

在行业准入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行业准入政策、准入标准等内容,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的编写说明

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发和利用重要资源的企业投资项目,要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角度,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

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要阐述资源储量和品质勘探情况,论述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是否符合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规定,是否符合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及综合利用的相关要求。在资源开发方案的分析评价中,应重视对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和使用效率分析,限制盲目开发,避免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分析拟采用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要求;评价资源开发方案是否符合改善资源环境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对于需要占用重要资源的建设项目,应阐述项目需要占用的资源品种和数量,提出资源供应方案;涉及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情况的,应根据资源特征提出合理的综合利用方案,做到物尽其用;通过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率等指标的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评价拟建项目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分析评价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是否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分析资源利用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以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率。

在资源利用分析中,应对资源节约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本章主要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有关节能的分析评价设专章单独阐述。

对于耗水量大或严重依赖水资源的建设项目,以及涉及主要金属矿、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的建设项目,应对节水措施及相应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原材料节约方案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阐述工程建设方案是否符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政策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出对策措施。

六、“节能方案分析”的编写说明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企业投资涉及能源消耗的重大项目, 尤其是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及高耗能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应重视从节能的角度进行核准,企业上报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节能方案分析的相关内容。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应阐述项目所属行业及地区对节能降耗的相关规定,项目方案应遵循的国家和地方有关合理用能标准,以及节能设计规范。评价所采用的标准及规范是否充分考虑到行业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全面和适宜。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应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项目方案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种类和数量,是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单位产品产量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序能耗等指标,并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就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能耗准入标准进行阐述。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应根据国家有关节能工程实施方案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分析项目方案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设计标准及产业政策等方面所采取的节能降耗具体措施,并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七、“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的编写说明

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项目选址和土地利用应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科学、合理、节约用地。因项目建设而导致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人口,是项目建设中易受损害的社会群体。为有效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公众利益,应制定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

项目选址和用地方案,应阐述项目建设地点、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取得土地方式等内容,为项目用地的合理性分析和制定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供背景依据。在选择项目场址时,还应考虑项目建设是否会对相关方面造成不利

影响,对拟建项目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影响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是否影响军事设施安全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应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保护耕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因地制宜、集约用地、少占耕地、减少拆迁移民的原则,是否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的要求。

如果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则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和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征地拆迁影响的相关调查分析,依法制定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要简述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出的主要依据,说明征地拆迁的范围及其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标准;提出项目影响人口和实物指标的调查结果,分析实物指标的合理性;说明移民生产安置、搬迁安置、收入恢复和就业重建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说明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编制的依据和相关补偿政策;阐述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的意见。

八、“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维护公共利益,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投资项目,应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环境和生态影响的分析评价,确保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并避免出现由于项目建设实施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

环境和生态现状。应通过阐述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特殊环境条件及环境容量状况等基本情况,为拟建项目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拟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分析拟建项目在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破坏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粉尘和其他废弃物的排放数量,水土流失情况,对地形、地貌、植被及整个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应从减少污染排放、防止水土流失、强化污染治理、促进清洁生产、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的角度,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保护措施,对环境影响治理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和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治理措施方案的制定,应反映不同污染源和污染排放物及其他环境影响因素的性质特点,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应满足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等要求;环境治理方案应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提出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方案;污染治理效果应能满足达标排放的有关要求。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

对于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应结合工程技术方案及场址布局情况,分析项目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规避对策。通过工程实施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可能导致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否会对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编制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及地震安全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特殊环境,应分析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论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九、“经济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主要是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分析。而经济影响分析,则是对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及其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项目对行业发展、区域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判断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对于产出物不具备实物形态且明显涉及公众利益的无形产品项目,如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具有明显外部性影响的有形产品项目,如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项目,应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对社会为项目的建设实施和运营所付出的各类费用以及项目所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全面地识别和评价如果项目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能够进行货币量化,应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效益率ElRR等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对于产出效果难以进行货币量化的项目,应尽可能地采用非货币的量纲进行量化,采用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难以进行量化分析的,应进行定性分析描述。

对于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应进行行业影响分析,评价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内容,特别要对是否可能形成行业垄断进行分析评价。

对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重点分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为分析投资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融合程度提供依据。

对于投资规模巨大、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战略性资源开发等项目,应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如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大产业布局、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等。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项目,应从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国家产业发展及经济运行免受侵害的角度,结合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安全分析。内容包括:⑴产业技术安全,分析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否受制于人,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壁垒方面的风险等;⑵资源供应安全,阐述项目所需要的重要资源来源,分析该资源受国际市场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情况,以及现有垄断格局、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问题;⑶资本控制安全,分析项目的股权控制结构,中方资本对关键产业的资本控制能力,是否存在外资的不适当进入可能造成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风险;⑷产业成长安全,结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拟建项目是否有利于推动国家相关产业成长、提升国际竞争力、规避产业成长风险;⑸市场环境安全,分析国外为了保护本地市场,采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对拟建项目相关产业发展设置障碍的情况;分析国际市场对相关产业生存环境的影响。

十、“社会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对于因征地拆迁等可能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项目,以及扶贫、区域综合开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具有明显社会发展目标的项目,应从维护公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进行社会影响分析评价。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应阐述与项目建设实施相关的社会经济调查内容及主要结论,分析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效果的种类、范围、涉及的主要社会组织和群体等。重点阐述:⑴社会影响区域范围的界定。社会评价的区域范围应能涵盖所有潜在影响的社会因素,不应受行政区划等因素的限制;⑵影响区域内受项目影响的机构和人群的识别,包括各类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体,也包括可能受到潜在负面影响的群体;⑶分析项目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影响效果,包括直接影响效果和间接影响效果,如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力培训、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并分析哪些是主要影响效果,哪些是次要影响效果。

社会适应性分析,应确定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研究目标人群对项目建设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评价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阐述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方案确定、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价的措施方案,以提高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支持程度,确保拟建项目能够为当地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提高拟建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应在确认项目有负面社会影响的情况下,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的社会关系,避免项目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各种潜在社会风险,解决相关社会问题,减轻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方案。

十一、关于利用外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

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按照《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除遵循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一般要求外,在项目概况介绍中还应包括经营期限、产品目标市场、计划用工人数、涉及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价格、出资方式、需要进口的设备及金额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核准机关对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事项进行核准的需要。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第7篇

Abstract: It has inadequacie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rofitability of road listed companies by using gross margin analysis. Using ROE analysis, this paper compares ROE between industries through the use of ROE, meanwhile, selects 21 representative listed companies in highway industry. The analysis of ROE in industry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first quarter of 21 highway listed companies during 2008-2011 as well as its profitability were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was gotten, namely the highway industry is non-lucrative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is conclusion, it can reveal problems in highway listed companies, and solutions are proposed.

关键词: 净资产收益率(ROE);公路上市公司;问题;对策

Key words: ROE;highway listed compani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094-03

0 引言

目前,各种新闻频繁报道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暴利,他们通过引用公路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这个表面数据来说明这个行业存在的“暴利”。但我们都知道考察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公认的指标是ROE(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指标。ROE反映的是实际投资收益水平,其充分考虑了毛利水平、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等因素,是资本市场衡量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而毛利率没有考虑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也没有考虑投资周期,只是反应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间的关系。因此,毛利率是一个粗糙的指标,完全没有考虑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

自2009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已相继撤销了18个省区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取消收费里程超过10万公里。根据审计署2011年6月公布的报告显示,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11168亿元,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处于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其收费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主要依靠举借新债偿还,全国高速公路的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借新还旧率已达54.64%。通过这些政策和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公路上市公司并不是想象中的暴利行业。

1 行业间ROE对比分析与公路上市公司ROE分析

现在通过比较高速公路行业、白酒行业、酒店行业、普钢行业的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来体现,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反应行业的盈利状况的不同。

1.1 公路行业、白酒行业、酒店行业、普钢行业的毛利率对比分析 从表1中的2011年一季度情况来看,高速公路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确实不低,略低于白酒行业,与酒店行业相差无几,远高于钢铁行业中的普钢行业。高速公路行业与酒店行业之所以要有较高的毛利率,主要是因为其资产太重,资产周转速度太慢。

1.2 公路行业、白酒行业、酒店行业、普钢行业ROE对比分析 高速公路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的先期投资比较大,因此投资者应看其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ROE水平。高速公路行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却远低于白酒行业。虽然高于酒店行业,但从表2的情况来看,高速公路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酒店行业。换言之,高速公路行业以高财务杠杆的代价来取得相对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尽管高速公路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酒店行业,其市净率却远低于酒店行业,只能与盈利能力最差的普钢行业处于同一个水平。众所周知,钢铁行业当前处于极度微利的困境中。

1.3 公路上市公司ROE盈利水平分析 根据2001年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分类标准,析出一些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共21家,根据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计算公式:ROE=P/(E0+NP÷2+Ei×Mi÷M0-Ej×Mj÷M0)。 其中:P为报告期利润;NP为报告期净利润;E0为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下一月份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并得到其近四年第一季度的ROE,如表3所示。

表中表示各公司四个季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化,从21家公路上市公司2008-2011年一季度ROE走势表看出,有9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平均值比较在下降,其中福建高速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4%最高,但其净资产收益率下降2.39%的幅度最大。根据该公司2010年度报表及新浪相关资料表明其实现营业收入19.35亿元,同比减少3.5%。利润总额9.86亿元,同比减少17.8%。实现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减少19.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9%。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福建高速的盈利能力不容乐观。漳州发展2008-2009年的一季度涨幅1.18%,主要原因是其业务向水务业务,汽贸业务发展。海南高速2008-2009年的一季度涨幅2.32%,因为其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非公路收费业。主要因其房地产项目收入增加,并实现销售利润。提高了它的盈利能力。

从比较2008-2011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2011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四年的平均值为2.28%,2011年一季度的21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2.24%,减少了0.02%,说明公路行业的总体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水平是在下降的。

2 公路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2.1 公路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正在放缓,净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公司的财务费用高企。超财力举债影响地方经济的稳定性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公司资金链紧张、负债率急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在2009年到2010年间,增加了大量的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大多为一年到三年期限。许多大的公路上市公司在发展时,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将效益好的公路项目资金投入到新的公路项目,形成以旧建新、以旧养新的资金滚动模式,并大举借贷。若继续下去,将有可能演变成银行的烂账,影响金融安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2.2 公路上市公司存在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风险,债务结构安排不合理,贷款偿还的期限安排不合理。如果借入资金的渠道单一,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造成企业信贷风险增加。从目前公路行业的建设资金来源来看,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融资渠道单一容易积累金融风险,会影响筹资活动的长期进行,不利于扩大融资量,将融资风险高度集中,还款时间高度集中,会加大还款难度,出现类似挤兑的风险。如果借款人在还款期限、金额比例等方面不能科学安排和筹措,就可能形成按期不能还款的风险,特别是在公路贷款项目进入还款高峰时期,这种风险将更大[3]。

3 提出解决对策

政府应促使行业间的效益齐头并进,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引导和扶持公路上市公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正确处理和对待上市公路上市公司的发展与举债,长远目标与眼前现实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路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合理有效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和化解其债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1 科学合理、经济互惠的设计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高速公路的相关法律体系和处罚条例,详尽地考虑各个质量问题的责任,合理地设计责任分担和风险共担机制,有利于改善高速公路工程质量行为,提高建设主体质量能力。并引入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宣传、教育,使经营者深入了解《公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自觉地执行和落实。通过宣传教育能使经营者正确地认识到高速公路的社会经济的特性,尤其是社会公益性和基础性。充分认识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为高速路政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并且通过宣传教育,能够使经营者深入理解政府特许经营的概念和规律,自觉地接受公路行业管理。[4]

3.2 政府要提高办事透明度、及时布发信息,开辟公众信息渠道,引导资本向公路交通流入。一是要加强公路建设规划的制定和政策引导。通过编制公路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等,引导社会投资。二是要灵活运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多种经济手段,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要加强和改进投资信息和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和投资运行的态势,建立包括公路投资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共享机制,使所有的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准确信息,为投资宏观调控和各类投资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3 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必须在监督体系的运行下,才能真正发挥其激励和约束作用。规范公路经营企业行为,保障经营性公路价值流转顺畅,防止使用者利益受到侵害,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管方式主要有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社会监督主体是公路使用者、社会公众,主要通过新闻媒介、听证会等方式来约束经营者;行政监督主体是政府(立法部门、执法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等),通过立法、行政命令、制定政策、经济惩罚等手段来约束经营者。

3.4 从公路上市行业来说,克服自身的发展局限,适应市场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升企业形象,并提高经济效益。高速公路一般具有技术密集的特点,其管理以养护、畅通为主转移到以快速舒适为代表的道路运输保障系统和以通讯收费为代表,信息跟踪系统两者并存的格局。只有充分利用高科技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充分的挥效能,管理者必须提高管理水平。

实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分散债务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公路建设融资的方式应由单一的银行贷款转变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信托公司参与的多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如,发行公路债券、股票,争取财政贴息贷款,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采用BOT方式等,从而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减轻偿债压力。[5]最后,公路上市公司应增加对公路收费透明度,打消民众的疑虑。

参考文献:

[1]郗恩崇,吴志恒.公路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5月.

[2]王艳玲.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绩效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部,2006年3月.

[3]何国纯,郑永生.公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探讨[J].经济研究,2010年5月.

[4]李珩.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有效措施探析[J].经济论坛,2010.

行业投资报告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盈利预测; 预测方法; 预测误差; 信息选择; 信息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证券分析师与投资者的距离越来越近。随着我国投资品种逐渐多元化、机构投资者壮大化和人民币升值,证券公司不仅传统经纪业务收入大幅增加,而且研究与投资相互强化,一直居于幕后的证券分析师①开始崭露头角,逐步走向投资者,推出的“公司研究报告”大幅增长(如图1),并越来越受到机构和投资者的重视与认可。

股票市场是虚拟市场,不确定性很高,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都会从不同角度给投资者带来风险。这就需要回到股票的本源,即投资者能否赚到钱归根结底是源于上市公司创造的财富,即使是券商,也必须要通过研究来发现价值,实现包括券商和投资者在内的共同利益。

因此,分析师发表的各种研究报告,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和媒体已成为投资者了解公司基本面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左右和引导着几千万投资者的思路与行为。这意味着分析师的行为和面临的信息壁垒(Chen and Robert,2009),也会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如果分析师报告的预测不准,或者形成泡沫,或者泡沫破灭,又为市场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对此,本文将通过研究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与不同信息选择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我国分析师提供的研究报告预测的准确性,哪些信息会影响分析师的预测准确度,为分析师从众多因素中把握相关性强的关键因素,为投资者阅读研究报告和财务信息提供不同的参考视角和决策依据。

二、盈余预测误差的影响因素:文献回顾

(一)形成盈利预测误差的原因解释

形成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的原因很多。比如,Abarbanell和Lehavy(2003)认为由于一些公司管理层操纵盈余金额太大,从而使分析师对这些公司的预测出现很大偏差。为获得更有用的信息,分析师更倾向于乐观的报告以引起公司高管关注,并与管理层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进而获得更多的信息流,使未来盈利预测更准确。

对此,解释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也有多种理论,比如,盈余偏态说。Gu和Wu(2003)认为,最理想的预测是盈余的中位数而非平均值。当报告盈余是偏态的,那么中位数就不是平均值,这时无论偏差与时间有关,还是与公司属性有关,盈余偏态对预测偏差的解释力都是显著的。根据盈余偏态假说,在整体经济向好时期,分析师预测应当是偏悲观的,而在经济步向衰退时期,分析师预测应当是偏乐观的。

(二)引起盈利预测误差的公司场面因素

影响分析师盈利预测水平的文献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公司的因素;另一类是分析师自身因素。对公司层面,公司的大小与分析师错误有正相关关系,分析师跟进数量与预测错误有正相关关系,但这几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owen,1989);提供较多信息的公司会有较多的分析师跟进,预测准确度比较高,意见分歧也较少(Lang & Lundholm,1996)。

公司层面的因素还会影响分析师的情绪,比如,Barron等人(2002)的结果显示,分析师预测的一致性与公司无形资产水平呈负相关,高技术制造业具有大量研发费用,分析师对这类企业的预测一致性水平较低;Brown(2000)的研究表明,分析师在1984―1998年这段有偏向乐观的系统偏差,比如,当公司管理层报告损失时这种乐观就会出现,而当公司报告获利时这种乐观就会消失。

(三)引起盈利预测误差的分析师自身因素

对分析师行为的研究表明,在信息匮乏时,前一个证券分析师的买卖意见对后两位分析师的分析有显著的正影响,产生了羊群效应(Welch,2000)。研究还发现,当市场处于上升且预期较为乐观时,趋于意见一致的羊群效益更为显著。当分析师发现他们的预测准确度不及同僚时,会考虑改换预测对象(Mikhail,1999);以前预测业绩较差的分析师更可能从新闻会中受益,更注重年报及附注,而准确度高的分析师则更注重公司信息、关键财务比例和过去五年的收益汇总信息(Bowen等,2002)。

从预测准确度看,Rees等人(1999)发现,大证券公司雇佣的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率更高,分析师经验和发表预测的频率与准确度呈正相关关系;从信息来源看,分析师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定性信息质量越高,盈利预测的错误和意见歧异就较少(Barron & Kile,1999)。预测不准有多种原因,比如胡奕明、林文雄、王玮璐(2003)的结论指出:分析师比较注重公开披露信息,而较少通过直接接触如公司新闻会、电话或走访等方式获取资料,对治理结构、人员素质和审计意见等重视也不够。

三、分析师盈余预测选择的信息与方法

(一)盈余预测的可靠性

盈利预测可靠性可以用预测误差加以计量。在统计预测理论中,一般认为预测误差(用相对数表示)在10%以内,预测的可靠性应属较高。根据黄静、董秀良(2006)提出的外国分析师平均25%预测误差率的情况,本文界定为:预测误差低于10%,盈利预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若预测误差在10%~25%之间,预测具有一定可靠性;预测误差在25%~50%之间,预测可靠性弱;预测误差超过50%,盈利预测存在重大误差。

在本文选择的公司研究报告样本中,分析师总共对5个盈利指标进行了预测。由于受到报告数据的限制,主营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测数据有遗缺,故本文只将净利润预测误差(NP)、每股收益预测误差(EPS)以及不易纵的主营收入预测率误差(R)纳入其中。与过去许多文献只使用一个预测指标相比,为使研究更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本文对这三个盈余预测误差同时进行研究。

(二)信息来源选择

1.行业信息

胡奕明、林文雄、王玮璐(200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分析师对上市公司行业进行分析的比例最高,占71.74%,这说明行业信息是分析师关注的重要信息。行业分析是连接上市公司与宏观经济分析的桥梁,是基本分析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这些因素对行业影响的力度,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行业投资价值与风险。比如,王军(2007)的实证结果显示,基于行业财务信息的业绩预测效果比不区分行业的预测效果好,预测效果的好坏与行业内部的竞争结构有关。

特别是在我国资源和能源紧张、环保状况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国家不断地出台各种产业政策,而政策变化涉及到很多环节。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企业利润,更可能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分析师盈利预测能力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或者说,分析师采用行业信息,有助于降低预测的误差率,提高预测的质量。由此可假设:

假设1a:盈利预测误差率与是否采用行业信息显著负相关。

假设1b:盈利预测误差率与是否采用国家产业政策信息显著负相关。

2.公司基本面信息

无论是宏观经济分析还是行业分析,对具体投资对象的选择最终都要落实在上市公司分析上,因此微观分析是影响盈利预测准确度的重要因素。所分析的信息包括:公司行业地位分析、公司经济区位分析、公司产品分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公司规模成长性分析、公司风险因素分析及战略商业模式。胡奕明、林文雄、王玮璐(200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占70.65%;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课题组(2008)以问卷调查方式发现分析师关注的信息类型和重点程度还是在于公司的市场和竞争定位上。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分析师对公司基本信息的重视程度。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2:盈利预测误差率与公司基本面信息显著负相关。

在本文选取的研究报告样本中,分析师选用的公司基本面指标有六个,具体包括公司行业地位、经济区位、经营能力、战略和商业模式、规模成长性以及风险因素的分析。其中公司行业地位分析包括市场占有率、品牌与营销、产品核心技术等内容,而经营能力不仅仅是指管理人员素质,也包括公司治理的状况。

3.公司财务信息

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其目的是对企业未来进行最佳预测。这包括对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及特殊重大事项分析,如并购、重组、关联交易、增发等信息。普华永道于1997年对英国102家机构投资者和107位卖方分析师进行了调查,发现分析师比投资者更需要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最直接、最富有主动性的用户,也是股票定价过程中具有信息含量较高的信息。由此可假设:

假设3:盈利预测误差率与公司财务信息显著负相关。

在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中,公司财务信息包括了对公司主要财务报表及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的重大事项和税率分析。其中公司财务重大事项涵盖对公司盈余有重大影响的增发、重组等事项。

(三)估值方法

分析师根据各自不同的偏好,可选择多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包括现金流折现法、股利折现法、剩余收益法、经济附加值法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比如,对分析师手段和技能的研究表明,证券分析师在一定条件下会倾向于作现金流预测,当企业有巨额会计应计项目,或者当企业资本密集、收益波动大和财务状况较差时都会倾向于作现金流的预测(DeFond和Hung,2003)。

事实上,分析师能否找到合适的预测估值方法,反映了分析师能否将经验提炼为规律性的东西,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分析师的主观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有助于保持分析师独立客观地使用信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由此可提出假设:

假设4:盈利预测误差率与明确的估值方法显著负相关。

四、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5年1月到2007年3月所收集到的“公司研究报告”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调研报告”、“更新报告”、“深度报告”合计数量共781份。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数据全部来自报告样本;实际盈利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研究报告中基本面分析的信息通过手工整理归纳而得,若分析师选择某项信息,则该信息取值为1;反之,为0。考虑到样本连续性,并参照同类研究(黄静、董秀良,2006)的做法,剔除了EPS在0.1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总共抽取了127家样本公司的762个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

(二)模型构建

为检验假设1、假设2、假设3和假设4,分别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Z(代表R)、NP和EPS分别表示主营收入、净利润和每股盈余的预测误差率;INAj代表INA1和INA2,分别表示行业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CAj为公司基本面信息,代表CA1,CA2,CA3,CA4,CA5,CA5,CA6,分别表示公司的行业地位、经济区位、经营能力、战略与商业模式、规模成长性、风险因素;FAj为公司财务信息,代表FA1,FA2,FA3,分别表示公司财务报表及比率、公司重大事项、税率情况;EM代表是否采用明确的预测方法。

控制变量:考虑到国民生产总值及增长率、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形势;企业所处的行业;公司规模;发生过如增发和重组等重大事件,都可能对公司盈余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在回归检验中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分别用符号ME,IND,ES和OM表示。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盈利预测的难度与分析师预测误差

从表1中可以看出:分析师预测不同盈余指标的误差率是各不同的,相差很大。比如,对主营收入的预测误差率最小,为14.11%;净利润预测误差率次之,为55.72%;而预测EPS误差率最大,高达61.38%。总的来看,主营收入盈利预测误差率较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说明预测难度相对较低;而净利润与EPS的预测误差很大,其可靠性不是很高,说明预测净利润与EPS的难度较高。

(二)不确定性与分析师预测乐观倾向的表现

影响盈余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从表2中可以看出:主营收入相比EPS,其影响因素和不确定性要少,这时的分析师偏向于乐观及悲观的公司家数是各自一半,这意味着分析师在进行主营收入盈利预测分析时,其独立性、客观性较强。而净利润和EPS,其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不易观察到内部操纵,更加剧了不确定性,这时的分析师预测从表2中可以看出,超过60%以上公司的净利润预测和EPS预测都是偏向乐观的。

这些结果说明,分析师在不确定性相对低的情况下,其预测过程相对容易做到独立和客观,而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析师预测结果具有乐观的倾向,不易做到独立和客观。

(三)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可靠性程度

为分析盈利预测的可靠性程度,将分析师的预测误差分为四种情形:

(四)分析师选择不同信息对盈余预测误差的影响

1.行业信息对预测误差的影响

根据模型1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选择行业信息对分析师主营收入预测误差率是显著负相关的,假设1成立。原因是行业信息包含了市场结构、竞争结构、经济周期、生命周期及产业政策等内容,由于每个行业特点不同,尤其是传统性行业与高科技行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反映在主营业务收入上,进而影响到主营收入的预测误差率。此外,政府的不同产业政策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者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比如环保、农业能够得到政策支持,而严重污染类企业则需要大力遏制,这些政策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主营业务,因而是分析师关注的重要信息。胡奕明、林文雄、王玮璐(2003)的研究表明,分析师对行业信息进行分析的比例最高,达到71.74%。

然而,选择行业信息对净利润预测和EPS预测的误差率没有显著相关性。这说明行业信息对准确预测净利润和EPS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原因是影响净利润与EPS的因素很多,不仅有行业因素,还有公司自身经营的因素,其作用非常复杂。Geoffrey Brooke(2003)对南非1990―1999年分析师EPS预测误差分解发现,99.4%的收益误差来源于公司层面,0.3%预测误差来源于行业层面,而黄静、董秀良(2006)发现EPS预测误差89.3%来源于公司层面,10.5%来源于行业层面,这说明要准确预测EPS的信息,还需要公司层面的信息。

2.基本面信息对预测误差的影响

根据模型2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

(1)主营收入预测误差率与公司经济区位分析信息、公司经营能力分析是显著负相关,假设2成立。分析师采用公司经济区位信息分析,通过对公司所在区位的自然和基础条件、政府产业政策及经济特色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地判断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投资价值,因而会对企业主营业务预测的准确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公司经营能力分析包含了对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素质、从业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分析,比如公司治理是否完善、制度是否合理、核心人才是否具备都对企业未来发展和业务拓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分析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主营收入预测,能显著地降低预测的误差。

(2)净利润预测误差率与是否利用公司经济区位信息显著负相关,假设2成立。原因是分析师选择公司经济区位信息,通过对公司所在区位的自然和基础条件、政府产业政策及经济特色进行分析,而且上市公司大都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当地政府在需要时一般会给予相应的财政、信贷及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直接对企业净利润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分析师选择经济区位信息来预测净利润,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3)EPS预测误差率与公司行业地位分析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选择公司行业地位信息来预测EPS,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原因是不同行业地位决定了其盈利能力是高于还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对分析判断企业价值具有明确的方向定位和引导作用。行业地位通常是由成本优势、品牌、市场占有率、产品结构、产品核心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因此,这些信息对确定公司的竞争优势是重要的信息。

3.财务信息对预测误差的影响

根据模型3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

(1)主营收入预测误差率与是否选择税率信息显著负相关。原因是税率对企业收益的影响是直接作用的,比如优惠税率和出口退税会显著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因此分析师对税率信息分析,有助于提升主营收入预测的可靠性。

(2)净利润预测误差率、EPS预测误差率与分析师是否采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是否采用财务信息对净利润、EPS预测误差率都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净利润预测误差率还与财务重大事项分析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假设3成立,其原因有多方面:

比如,财务重大事项中包含了关联方交易、重要会计政策变动、重组、官司冻结等内容,这些事项往往被列为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利润影响重大,但其结果复杂,需要分析师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结论很多,比如,实施收购兼并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要小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盈利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我国存在质量差的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来改善经营业绩,而这种重组并不代表经营业务活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同样,关联交易从理论上说是中易,但是在我国实际操作中,往往成为企业调节利润、避税和利益输送的途径。

4.估值方法对预测误差的影响

根据模型4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分析师是否采用明确的估值方法无论对主营收入预测误差率,还是对净利润和EPS预测的误差率都是显著负相关的,这说明是否采用明确的估值方法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可靠性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原因是能采用明确预测方法的分析师,反映了他们有判断能力,能将经验提炼为规律性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能消除这些分析师的主观心理和情绪的影响,从而保持预测过程中使用信息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进而有助于提高其预测的可靠性。

(五)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一:按照10%以内(含10%)为可靠,用1表示;10%~25%(含25%)为比较可靠,用2表示;25%~50%(含50%)可靠性差,用3表示;50%以上存在重要误差,用4表示,再用上述模型进行回归。敏感性分析二:采用OLS(最小二乘估计法),通过COUNT来做的敏感性分析,其结果都具有稳定性,这从不同角度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六、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1.分析师对不同盈利指标的预测,由于其复杂程度不同,其预测误差是不同的。其中,主营收入的预测误差率最小,为14.11%;净利润预测误差率次之,为55.72%;EPS预测误差率最大,为61.38%。原因是不同盈利指标,其影响因素不同,导致的预测难度是不同的。比如,对主营收入的预测,主要涉及产业政策、市场行业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问题相对简单,预测的可靠性较高;而对于净利润、EPS而言,不但受到市场产业因素的影响,还受企业内部的成本、公司治理结构、重组并购、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要复杂得多,相应地导致了更大的预测误差。

2.分析师对影响因素相对简单的盈利指标进行预测,能保持相对独立和客观的心理来使用信息,而对影响因素复杂的盈余指标,总体上有更乐观的倾向。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主营收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相比净利润和EPS,则问题要相对简单得多,预测高估与低估的公司数量各占一半,比较中性;而对净利润和EPS,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相比主营收入,则问题要相对复杂得多,其预测出现高估的公司数量都超过了60%以上,倾向于乐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析师在遇到越复杂的预测时,由于信息过载的心理压力,迫使他们从不同渠道,比如通过与目标公司管理层保持良好的关系,由此较多到受地公司管理层偏好的影响,包括获得了非公开的、带有管理层期望的增强信心的信息,结果导致了分析师预测的乐观倾向。这个结果与证券分析师倾向于乐观的评级报告的结论相同(姚铮等,2009)。

3.相比对净利润和EPS的预测,显著影响主营收入预测误差率的因素没有那么复杂,不易导致信息过载,因而所依据的信息相对容易把握。比如,行业信息、公司基本面信息以及公司财务信息都可以用于主营业务的预测,而且也容易找到明确的估值方法来进行合理的预测。

4.相比主营收入的预测,影响净利润和EPS预测误差的因素很多,容易导致信息过载,使分析师难以找到其影响经济后果的关键信息,这大大增加了预测的难度。原因是净利润和EPS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有复杂的外部因素,也有复杂的内部因素影响,比如公司自身治理结构失衡、管理层基于保配股资格、避免ST或退市等目的进行的盈余管理等,使得分析师要在这么复杂的因素中把握并找到明显影响净利润和EPS的信息,其难度很大,由此导致分析师难以找到影响净利润和EPS误差的显著性信息。

(二)启示

1.对投资者:在阅读分析师的研究报告时,不能仅仅关注分析师推荐的预测数据,还要多加阅读报告中的相关论证内容,关注公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行业信息、公司基本面信息、公司财务信息及明确的估值方法四个方面的分析是否合理,注意分析师报告中关于公司重大事项的附注,把握分析师研究的脉络和分析师作出判断所选择的信息依据,才能从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中吸收其精华信息,避免羊群效应,避免投资失误。

2.对分析师:在撰写报告时,信息来源往往是其研究的一个门槛,但并不代表网络经济下纷繁而来的大量信息就能提高预测的可靠性,相反,信息过载不仅会增加预测的难度,而且会降低预测的可靠性。因此,在对不同盈利指标进行分析预测时,应根据影响因素的复杂程度,侧重于选择不同的信息面,而不是统一标准的“拿来主义”和生搬硬套的预测方法。比如,净利润与EPS预测难度大,所以分析师在进行相关预测时就要尽可能考虑到运用“重要”信息与“不应遗漏”的重要性信息,擅于进行信息“挖掘”。

3.明确的估值方法可以减少人为情绪的波动影响,使得在信息使用过程中保持独立客观的心态。对此,分析师应不断总结并将经验提炼成为有规律的估值方法,以提升图表化、数量化、模型化等技能的应用能力,同时应用这些估值方法可以使得研究工作更加细致、深化并具有可验证性,也有利于长期跟踪,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胡奕明,林文雄,王玮璐.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来源、关注域与分析工具[J].金融研究,2003(12):52-63.

[2] 黄静,董秀良.证券分析师业绩预测和投资评级准确性实证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6):742-749.

[3] 姚铮,汤彦峰,黄小康.证券分析师投资评级信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9(4):3-10.

[4] 王军.行业财务信息的业绩预测能力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15.

[5] Abarbanell, J., Lehavy, R. Can Stock Recommendations Predict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nalysts’Earnings Forecast Erro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41):1-31.

[6] Barron,O.E., Byard, D., Kile,C.,et al. High - technology intangibles and analysts’ foreca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40(2):289-312.

[7] Barron,O. E., Kile.C.O. MD&A as measured by the SEC and the analysts’ earnings forecas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6(1):75-109.

[8] Bowen,R.M., Davis, A. K., Matsumoto,D. A. Do conference calls affect forecasts?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2):285-316.

[9] Brown,L. D. Managerial behavior and the bias in analysts’ earnings forecasts. Working Paper, 2000.

[10] Chen,M. A., Robert, M. Regulating securities analysts.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9, 18(2):259-283.

[11] Defond,M.L., Mingyi Hu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nalysts’ cash flow foreca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35(1):73-100.

[12] Dowen,R.J. The relation of firm size,security analyst bias, and neglect. Applied Economics.1989,21(1):19-23.

[13] Gu,Z., Wu,J. Earnings Skewness and Analyst Forecast Bia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2003(35):5-29.

[14] Lang,M.H; Lundholm,R.J. Corporate disclosure policy and analyst behavior. Accounting Review,1996,71(4):467-492.

[15] Mikhail,M.B., Walther, B. B., Willis,R.H. Does forecast accuracy matter to security analysts?Accounting Review,1999,74(2):18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