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教学反思

绘画教学反思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 米罗绘画 美术教育

米罗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经历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洗礼后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风格,绘画语言单纯、朴实,充满童趣。尤其是漫不经心、自由神秘的“线”、单纯而强烈的“色”,以及类似原始绘画的“形”,编织成米罗独具艺术魅力的画面。这些简单直白的绘画形式,恰巧与学龄前儿童的绘画相类似。从更深层次看,米罗绘画创作心理的超现实主义因素与儿童的心理特点非常合拍。儿童在作画时不仅不受绘画法则的限制,而且也不受生活经验所带来的理性思维的影响,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宣泄。这种未经社会经验修饰的原始作画心理,正是米罗绘画所追求的。由此看来,笔者认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米罗的绘画语言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意义。将米罗的绘画引入儿童美术教育,不仅能更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还能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智和人格,促进他们手、脑、心的全面发展。

一、“线”的描绘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绘画中,线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有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缓急、虚实之分。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不同形式的线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愉悦或焦虑、畅快或困惑、明确或繁杂等。线因其多变的组合,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心理影响。

从表面上看,米罗绘画和儿童绘画所表现的“线”有许多相似之处:米罗的画面以稚拙、简单的线条组合呈现,给人以自由、漫不经心和神秘之感;而儿童的“线”表现随意散乱,稚拙而富有童趣。虽然两者用“线”的形式都如同原始绘画一般,但米罗的“线”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直白,在看似漫不经心中蕴藏着精心策划,这是美的内在形式法则与稚拙外表的双重体现。而儿童对“线”的情感表达是无意识的,他们随意涂鸦,却不知道这些画表明了自己的情绪。由此可以得到启发: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米罗的绘画,利用其绘画中“线”的感情特征,激发儿童对线有意识的描绘,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效果,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儿童处于旺盛而多变的成长时期,心理和情感远未成熟,为了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精心呵护和悉心引导。恰恰在这个时期,进行美术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智。在具体实施美术教学时,教师可将米罗绘画的“线”所象征的情感语言进行解读,帮助儿童通过童趣般的图画感知“线”的不同表情。反过来又可以鼓励他们将不同“线”所表达出的情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继而带来由无意识用“线”到有意识用“线”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儿童有意识用的“线”,及时了解并把握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从而准确地对他们进行情感疏导和教育,帮助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色”的运用与儿童绘画兴趣的激发

在绘画中, 色彩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认知的视觉语言,能第一时间感染人的情绪,因而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是最直接的。

作为现代绘画大师,米罗的绘画色彩带给人的视觉震撼源自于他对原色的喜爱。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蓝、黄、红、绿是被观众捕捉到最多的几种颜色。众所周知,儿童使用色彩基本靠直觉反应,他们尤其喜爱运用浓烈、鲜艳的原色作画。这些简单艳丽的色块看似被随意抛掷,却组成了画面丰富多变的审美色彩符号。有时候,人们甚至无法识别这些色块所要表现的事物,但却被这些跳跃的色彩所感动。显然,原色更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并且让儿童体验绘画真正的快乐。由此可见,从用色的特征上看,米罗浓重的原色运用既满足了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视觉需求,又能够激发儿童对色彩的兴趣。从另一方面看,儿童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用色上具有明显的主观意识。他们用色彩发泄情感,尽情尽兴,根本不考虑实际物象的固有色。比如在美术教育中,不难发现儿童的绘画常常出现蓝色的太阳、红色的大海等,均说明其主观用色的特征。类似现象在米罗的绘画中也能够找寻踪迹,如《加泰隆风景》中的鸟、《月光下的女人和小鸟》中的月亮和《荷兰室画室Ⅰ》中的人物等,均体现了米罗主用色观的绘画特质。然而,与米罗不同的是,儿童对色彩的认识与喜爱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知觉反应。美术家杨景之在《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中写道:“人的色彩感觉大体分为知觉反应和思维反应两个阶段。知觉反应是指人看到色彩后的直接感觉;思维反应是人对色彩的判断和选择。”成年人对色彩的认识一般属于思维反应,他们会有意识地对物象进行色彩的选择。对米罗而言,他既受到思维反应的影响但同时又表现出知觉反应的特征,反映出他超越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追求本真的童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保护儿童天然的直觉表达,通过展示、欣赏、解读米罗绘画的主观用色,对儿童绘画的用色特征予以肯定,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进一步,在尊重儿童绘画的同时,随着他们不断成长,引导其依靠已知经验作画。教师将米罗绘画色彩所展示的生活经验与情绪传达给儿童,能够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在内心建构新的客观世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绘画手段,让他们保持对绘画的热情与兴趣。换句话说,当儿童喜欢上用绘画去表达的时候,他们就会激发出持久的热情、兴趣和专注力。

三、“形”的捕捉与儿童语言系统的发展

“形”是绘画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一般可分为“具象形”“抽象形”“意象形”三类。绘画中的“形”既是物质存在的形态,又有深层的精神内涵。

《世界艺术百科全书》指出:米罗艺术中的绘画成分很大程度上由象形文字或表意符号组成。他图画中的“形”基本上是“抽象”或“意象”的,不仅可供观赏,还可以作为象形文字阅读。这说明米罗绘画的形象元素与象形文字相似,具有一定的文字语言功能。从画面上看,米罗绘画的“形”体现出简单、朴实、抽象,具有象形文字般的超现实特征。从绘画心理角度上看,儿童绘画对“形”的表达与米罗具有很多共同点。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再现现实,而是象征地表现环境,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先见之明。而米罗绘画描绘的也不是具象的物质形态,而是隐含在物象之下的意识形态,换言之,他笔下的“形”正是在反映他生活体验下的心灵感受。正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儿童绘画的“形”是他们在语言表达不完善前呈现思想的最佳渠道。但是,与米罗不同的是,儿童绘画中“形”的情感表达是毫无意识的被动行为,而米罗绘画中“形”的表达则是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面对儿童言语系统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引导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且,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儿童描述绘画中的内容,这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益。

在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绘画是最纯真、最原始的表达。同时,这也是儿童语言能力亟待开发的时期。如果利用好这个阶段,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表达欲望,同时还能够促进儿童智力和语言系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解读米罗绘画带有象征意义的“形”,不但为儿童提供想象的空间,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还让他们学习用语言描述绘画中的情感和认知。这些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以及用语言表达想法的欲望。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儿童将语言与视觉的使用结合在一块,尤其注重让他们开口说话。例如,教师可以借用米罗绘画中简单的“形”来肯定儿童绘画的“形”,营造开放、轻松的绘画氛围;还可以例举米罗绘画似是而非的“形”,鼓励儿童展开联想,用言语描述米罗绘画的内容,从而也描述自己的画。

结语

综上所述,米罗绘画的确给儿童美术教育带来深刻的启示。我们必须走出过去那种以成人标准和把成人绘画技能、技法当作儿童绘画学习内容的误区。成人灌输式的传授,不仅会使儿童感到压抑,还会影响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甚至导致儿童厌烦绘画,产生自卑心理。应该认识到,儿童绘画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表达思想个性的行为,是儿童认识或观察世界后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非理性表达。米罗绘画之所以能够促进儿童美术教育良性发展,并非因他的绘画语言多么逼真写实,而恰恰是其似是而非、寓意而象征的画面特征,为儿童提供了更多想象和描述的空间。将米罗绘画引入儿童美术教育,正是针对过去存在的弊端,米罗绘画能够全面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达成美术教育的目标,这也是儿童美术教育中融入米罗绘画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宁国华.浅谈学前儿童线造型绘画课程设置[J].中国教育学刊,2010(S1).

[2]李娜.从儿童绘画的角度看米罗绘画中的稚拙[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吴丹丹.儿童画对当代绘画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2.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 :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模块教学法,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学生从鉴赏课中能够了解古今中外较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美术鉴赏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通过鉴赏课程能够爱上美术创作,但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绘画技能而对创作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丧失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进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模块教学与固有教学的区别

模块教学模式与固有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区别。首先,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模块教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1]。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技能教学环节占据的比例较小;而模块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未有明显区分,而是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语言阐述为主;而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等以学生参与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学习时也通过边聆听边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逐渐缺失的原因

目前,部分高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绘画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绘画教学理解成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开展的教学内容,部分高中生也认为不需要学习绘画知识,认为绘画教学意义不大。二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长期缺乏正确的绘画训练,绘画水平不高,难以创作出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程难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绘画技能。三是部分高中生认为自身的绘画水平有限,对绘画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作画。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绘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2]。

三、模块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可促进绘画教学恢复自身地位

针对绘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的原因,高中美术教师除了需要重视绘画课程教学,还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绘画课程,采用正确的绘画训练方法,在让学生喜爱绘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技能,使其具有创作绘画作品的自信[3]。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美术绘画教学,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绘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喜爱绘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绘画教学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绘画能力,具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画水平,不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目的。模块教学具有非线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与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将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探究精神,并在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美术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绘画课程时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理,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绘画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可以显着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应用模块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尊重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现象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学习绘画时也会因自身能力差异而存在学习效果差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前几次教学中积极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应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而应结合绘画技能的特点,根据思维活跃度、手工能力、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三个方面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有这三方面优势的学生。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时,可向小组发布学习任务,由思维活跃的学生构思策划,由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由对绘画具有较高认知的学生点评。最后,小组内展开艺术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绘画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创作出一幅《日出·印象》。作品的构思由小组内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构思后向负责绘画创作的学生阐述;负责绘画的学生将作品创作出来;最后由对艺术认知较高的学生评价作品。三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善,以敲定最终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过程,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了绘画艺术的培养,并且提升了创新思维,绘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2. 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

绘画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绘画实践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采用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思想的目的。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毕加索的作品《卡思维勒像》后,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画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此时,教师画的人物应是学生中的一员,而非知名人士,因为学生虽然可能认识知名人士,但是未必对其有着较多的情感,而创作学生画像会因学生之间较为熟悉、存在较深的情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画肖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同伴的样貌并熟悉绘画步骤。

3. 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后,需要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总结自己学习绘画时所用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学习绘画的经验,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将绘画技能教学划分成若干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和反复训练。因为要想保证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就需要熟练掌握且灵活应用每一项绘画技能。另外,教师要慎重对待反复训练的环节,因为反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每次训练时设计有趣的训练方式,从而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4. 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学生要想在绘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进步,就需要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但要合理地引入,避免因大量引用而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结语

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绘画教学,并采用模块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了绘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作品创作,从而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惠浅谈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4:225.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绘画;课堂教学;绘画示范;平板电脑

1 缘起“信手拈来”

为大家熟识一些电脑美术绘画软件,大多以“Natural Media”仿天然绘画技术为追求,即通过电脑模拟呈现传统绘画效果。最新“painter”数字绘画软件的广告主题词:“一个可以信手拈来的完美艺术工作室!”引发了本文的思考。一句“信手拈来”仿佛是“文章天成,妙手偶得”;又仿佛是愉快轻松的绘画过程;感觉,仿佛一切是那样的顺其而自然、浑然而天成、轻举而易得。如何能让数字绘画真的可以“信手拈来”,就成为本文的探索其硬件配置条件、软件应用操作的出发点。

2 “后起之秀”数字绘画发展及现状

数字绘画源于计算机图像技术应用课题,这个概念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其中包括图像的数字存储技术和数字模拟传统绘画技术。由于数字计算能力和输出打印技术迅猛发展,我们发现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绘画表现,已逐渐在网络、出版物、插画、广告等形式中流行。既然数字绘画应用如此广泛,而且可以模拟传统绘画形式。数字绘画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起步时直接站在传统绘画这位巨人的肩上。数字绘画在模仿传统绘画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形式语言和表现力。得益于数字计算速度不断提升、输出表现能力的进步以及印刷打印技术的更新,数字绘画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地位。技术进步也为数字绘画提供了多种硬件选择,如触摸屏、手绘板、电容笔、平板电脑等等。根据此次探索目的和特点,虽有手绘屏、手绘板、平板电脑等多种选择。但是从减低硬件投入预算,以及基础美术教育水平要求。我选择了普及度较高的平板电脑作为数字绘画载体。数字绘画的硬件配置投入可谓“上不封顶”。但是只要充分挖掘手头现有资源,可以轻松将数字绘画应用于教学环境。不必给数字绘画打上投入巨大的认知标签。

3 “异曲同工”,看数字绘画硬件条件及灵活配置

实际情况中大多教育单位和个人,都认为数字绘画硬软件配置成本高,硬件投入负担重。其实美术课堂上有一种既能降低投入,又能“信手拈来”为教育课堂教学所用的硬件配置方案。那就是本文选择的平板电脑加多媒体投影的方案,进行数字绘画用于课堂教学。

4 “信手拈来”,数字绘画轻松尝试

尝试数字绘画对很多教师来说,比较头痛的主要是那些庞大复杂的应用软件。面对如“painter、photoshop”等这些大而全的软件,师者往往感觉难操作、不方便。教师一旦感到力不从心,对数字绘画的兴趣也就降低了。必定会延续传统绘画的方式进行一成不变的教学和示范。其实,正如前文对数字绘画特点所述,把握数字绘画软件是对传统绘画的模仿这一原则,可以很快把握其中的奥秘和窍门。数字绘画的软件很多,一般都会有友好、人性的用户界面,并配有图层、色阶、对比曲线,帮助绘画者自由发挥想象力、实现创造力。以“Autodesk SketchBook”为例,该软件便备有铅笔,毛笔,马克笔,制图笔,水彩笔,油画笔,喷枪等笔刷工具来仿手绘效果。满足了本文设想中教学及示范基本需求。而且和目前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数字绘画能够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度凝聚学生课堂注意力。学生从被动获知,变为主动期待、积极探索去领悟新知、探索未知;数字绘画还可以启发学生全面表现形式思维,培养绘画表现力、创新力。教学环节中数字绘画不仅能直观、明确、反复围绕教学重难点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还能在规范性基础上也不失启发性,符合教学手段选择要求。

5 “有的放矢”,数字绘画针对性应用

数字绘画不仅可以满足艺术家、绘画爱好者的绘画需求。对教育者和学习绘画的同学来说,也能“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示范、重难点剖析。在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下,各省市的美术教材都有近似的学习领域框架结构,如《课标》中所涉及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任务中,多可以使用数字绘画来经行教学示范、演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数字绘画有哪些特点可以帮助美术课堂教学呢?根据《课标》本文选择三个教学阶段,分述平板电脑数字绘画几个特点,“论”以致“用”。

首先,界面亲和、分层操作。在中低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的“体验”和“表达”。因为此阶段学生的认知、操作能力须逐渐提升。而且低年级绘画随心而动,很少在乎现实比例结构;用色随机随意,很少考虑色彩关系。数字绘画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因界面模拟传统绘画而显得亲和,有绘画体验的学生不会产生认知困难,学习后也可顺利进入练习阶段。亲和的界面即便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也可以轻松上手。

〖TP刘健-01.TIF;Z1;Y1,Y#〗〖TS(〗〖JZ〗图1〖TS)〗

其次,拾色方便、肌理丰富。在5~6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延续低年级的学习内容,对色彩、肌理这类重要形式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期学生观察能力、接收能力、行为控制水平、抽象思维水平、世界认识范畴都有所提高或增加。此时,学生不仅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丰富的知识量还能反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填补“认知空白”。数字绘画软件提供多种模式的色彩管理工具,可以方便师者在课堂上随意拾取想要的颜色。轻松演示色彩的色相区别、对比、纯度、灰度,还可以直观示范色彩关系中的邻近色、对比色等;在肌理的模拟方面,数字绘画也能轻松体现。软件本身会自带有多种纸张底纹供选择。这些底纹肌理虽缺失触觉体验,但限于美术课堂是对视觉艺术学习研究,所以不会给数字绘画进入课堂设置太多障碍。

第三,数字工具与传统绘画。在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提及了运用计算机进行造型活动;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已为数字绘画明确了可行性。反观前文所提及数字绘画是模拟传统绘画形式的重要特点。使得数字绘画具有能满足多画种示范要求。数字绘画选择恰当的工具,可以模拟铅笔、蜡笔、水彩、油画、水墨画的效果;也就能画出线描效果、油画棒效果、水彩效果、油画和水墨等效果。另外,数字绘画笔刷工具,可以随意、轻松、快捷地对其进行选择切换以及和效果调节。这些工具不仅可以消减课前烦琐的准备时耗,还可以满足多种材料、工具尝试造型的教学目标,还可以轻松、可视化的自定义笔触的大小、粗细、样式、排列、散布等。重要的是,这些尝试应变了不同课堂要求,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激发了学生探究、表现愿望。

参考文献:

[1] 彭圣芳.数字绘画思辨[J].美术研究,2007(3).

[2] 姚祖学.小学美术要加强示范性绘画的教学[J].教师,2008(09).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文学科 绘画专业 认同感

由于绘画中的传统精神要求与当今社会中的某些流行价值观存在矛盾,另外在诸如高考和本科专业选择等“大事情”上,人们的态度愈来愈现实,使得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在扩招的同时,其中的绘画专业却受到冷落。因此,确立绘画专业的存在价值,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所学专业,是教育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高校美术教育中绘画专业的困境

我国目前的绘画教学,延用了100年前西方的训练方法。这种方式建立在“科学实验和发现”的基础上,而科学又是相当客观理性的。我国目前的高校绘画教学,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根源性缺失:一方面与我国悠久的美术传统断裂,与中华文化的血脉不合拍;另一方面与艺术的关怀精神相分离,对于生命的关注不够。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高校的绘画专业在就业形势的压迫下,呈萎缩之势,而动画、媒体、工业设计、环境艺术等与经济生产建设挂钩的专业日渐热门。

二、绘画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

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更完善,具备更好的文化品格和社会能力。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可见美术在功能上与宗教有共同之处。绘画从本质上说是以关怀生命为终极目标的,属于人文学科。

以此反观我们的美术教育,从高考训练时就一味强调“有效”的训练方法,指望以更少的投入换取更多的回报,使得绘画专业的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几乎没有感情。而教师的职责本就是落实教育的意义,让学生逐渐变成熟,使社会更健全美好。

要让学生认同绘画,使绘画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学科,我们可以对教学进行两方面的改变:其一,在教学内容上加入中国的文化传统,尤其是美术传统;其二,教学方式方面,需尊重人文学科的学科特性,积极调动学生的思想活力。

三、在教学内容上加入中国文化传统

1.在高校绘画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的必要性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反思目前的美术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绘画诞生之初,东西方并无太大差异,都与原始宗教相联系,以线条为造型手段。所绘之物,也多是动物形象。但随着各自文化的发展,绘画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吸收不同的养分,逐渐形成相异的面貌。

中国与西方的绘画传统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因为各自物质生活与文化形态的发展线路有所区别,而展示出不同的面貌。区别是由文化造成的,而一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心灵,自然会对同一背景下的绘画感到亲切。如今,我们发现中国文化传统在国人灵魂中并未丧失,而美术教学却忽视了中国绘画传统的学习内容。

2.如何在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

我们先拿古希腊雕塑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做一个比较。二者年代相仿,题材均为人物,但是前者的石膏复制品不管多么粗糙,却已成为我国素描写生的对象,影响着学生对造型的认识;后者却仅仅是著名景点里供人观赏之物。古希腊的雕塑确实具备更强的个体性,动态和比例和谐、多样,又大多肌肉,适合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造型研究。兵马俑动态较少,又个个身披铠甲,看似不够鲜活。但是,造型研究不是简单的生理特征剖析,而应该以大文化为背景。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面部较平,上身较长、四肢较短。这种生理区别在兵马俑身上不是分别得到了充分体现吗?况且兵马俑属于陪葬品,自然要削减动态,以使其具备墓穴气质。我们的美术教学不应错过如此特点鲜明、取舍得当而又内涵丰富的兵马俑。如果说兵马俑因为年代久远、功能单一而不适宜单独摹画的话,那诸如敦煌莫高窟等地,则展示出更全面的中国造型传统。置身其间,首先唤醒的是对美好生命和纯净心灵的依恋。我们的美术教学如果重视这一份亲切感,可以让学生多一份文化心理的认同感。

当然,仅仅在高校绘画教学的内容上添加中国传统部分并不足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还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在教学方式上调动学生的思想活力

人文学科的一个特点,是鼓励个人思考,希望不同观点的出现。种种思考观点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关键。

1.在理论教学上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引入辩论形式

我们知道高校美术教育的专业性部分体现在美术理论和美术史的学习上。而这些课程的传统教法是老师立于讲台之上,将知识告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听、记两个环节,却很可能错失思辩、提问的机会。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在美术史的教学中加入学生阐述和辩论环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喜好,即使喜好相同,原因也有区别。每个学生都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支持或反驳他人。人文学科本身无所谓难与易、对与错,是主观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认清这一点,教师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发表观点。作为学生来讲,这种感受——思考——表达——分享的过程正是使绘画进入心灵、融合生命的过程。

2.在绘画教学中需充分了解学生,共享绘画乐趣

绘画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长期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会共度很长的时光。欧洲的油画技法传承一直采用学徒制。在中国,“师古”是重要的学习途径。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意识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就必须以贴合人性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须与学生一起作画,并沉浸于自己的绘画之中,以投入的状态带动学生。这才是真正有效的“作范画”。好的绘画教学中,语言是第二位的。所有的关键点都应呈现在绘画过程和结果之中,让学生感受、认同其中的精彩。

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伴随着阶段性的迷茫,这其实是对进步与意义尚未得到答案的思考。对于学生的迷茫,教师需要从过程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

结语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教学模式的确立对学科教学来说是必要的,毕竟在大学专业学习的阶段还是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来上课的,大一的学生在进大学的第一年都要经过学校制定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其目的是给接下来三年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渐渐的乏了,静物台上摆着的静物几乎没有人画,请来的模特也是被无限夸张变形,完全说不上还有什么造型基础在里面,一味的想着新颖独特,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带动下成为了这个模式的传承者,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渐渐地忘记了要坚持传统绘画,甚至少量的坚持传统绘画的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画产生怀疑,是不是太过于传统了。久而久之也慢慢的加入了没有基础的行列中。我们也就惯性的忘记了注重基础教育,一直在不断的想如何创新,如何变化。使传统绘画渐渐地没落,就像传统民间手工艺一样渐渐地失传或被遗忘。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都要在人物造型的举止动作方面就追求稳健、简单和自然的动作,在每一件作品中,人物都被赋予了更强的气势和活力,追求人物的整体感和结构感摈弃了鲜艳的色彩和琐碎的细节装饰,他们强调古代艺术的单纯性,同时尽力克服自己对装饰的放纵欲望。然而在现在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为了创新,使自己的画面新颖独特而不断的在画面上做加法,反而使画面显得浮夸和繁琐找不到主体,没有了传统绘画的影子。

是的,社会在发展,经济在发展,艺术也要发展,美术的基础教学和其它的基础教育一样,也要跟紧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的发展变化。可是坚持传统绘画的基础训练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它就像做房子时要打的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放心把楼层做高一点。教学内容其实也有涉及到绘画基础的训练,然而教学目的仅仅是达到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条,那么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却没兼顾到。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并没有重视教材的使用,光凭想象力,偏向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导致了很多学生的作品偏向于平面化,体积空间的概念很匮乏,画面效果缺少厚实感。高校确实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人格、文化、创新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培养,还应该重视学生绘画技巧以及美术知识方面的教学。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对传统美术的认知带来的阻力

由于近几年反映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过于传统化,教学手段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此番见解呼声很高,并且反响极大,引起了很多高等院校的极度重视,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随着这种教学制度的进行越来越普遍,学生们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作画方式越来越新颖,绘画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不仅仅局限在铅笔,油画 水彩 水粉等材料,但是正是由于现在的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兴盛,反而把传统的美术教育抛到了脑后,学生一味的找寻突破,想着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画面不同于其他同学的,题材和作画方式更加的新颖独特,可是在整张画面中却找不到传统绘画的影子,对于作画技巧,对于形体的点、线、面,结构与构成,透视与空间,明暗与调子的概念越来越不重视,这对于中国美术教育是不是也是一种损失呢?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凡事都有两面性,因此当我们在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义与作用的时候,不妨也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来看。

1.积极方面的影响

我国的近现代美术教育,自上个世纪初至今日已经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旅程,它给我们现今的高等学校里的美术教育教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为本世纪的美术教育教学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 21世纪的初期,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信息更新尤为快速,网络的宣传力度也在上升,人们接收新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所以美术教育的教学制度在在更新,新的教学制度的实施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范围能力,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当中进行思想再创造,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国内外艺术大师的作品,讲解艺术大师的艺术精神,使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和感悟大师的艺术作品感知自然、感知生活、感知大师的艺术精神世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了良好的思想观念,这对于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白板绘本课例的研究后,还尝试从更广阔的领域加以补充和创新,让白板的立体空间更大、更广,借助一些简单的软件和媒体,提高了白板与其他媒介的互动与应用,让绘本教学的课堂,显得生动,富有灵气。

结合实施、解读白板绘本教学的课例,我展开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一、挖掘绘本多元素材,巧用白板加强互动

在应用白板进行绘本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白板的各项功能,巧思绘本中的多元素材,结合白板,让幼儿操作、互动、感知,挖掘出了绘本中的美术元素,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绘本,在这个白板绘本教学中,选取了绘本中的树木的有序排列和狐狸身上的有规则花纹,作为研究在重点,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聚焦观察、了解绘本画面中线条、图形按规律装饰的方法,尝试在绘本场景中用线条、图形进行有规律的绘画装饰,并在白板的操作演示中,体验有规律绘画装饰带来的美感。

白板中的拖拉克隆、聚焦观察、书写绘画、图片投影、现场导入等功能,都很好地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在重点观察中学习、探索,在绘画交流中对比、演练,在情境导入中创新、合作,从不同层面发挥了白板的强大支持能力,培养了孩子对美的追求和思索。

绘本中的数学元素,也是可供选择和挖掘的,如借助《让谁先吃好呢?》这个绘本故事,让孩子通过游戏和白板互动,了解物体按不同特征排序的方法,尝试多种排序,并能准确记录相应的排序结果,在白板互动中,体验到了参与绘本数学活动的乐趣。

白板中的遮屏显现、智能记录、拖拉重叠、插入动画、拖拉翻转等功能,很便捷地突出了绘本中的数学重点,让幼儿在显性的操作和感知中,丰富了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尝试应用数学、游戏数学。

二、推动绘本深度内涵,融入白板多向应用

在白板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充分应用了白板的各项功能,更拓宽了白板与其他媒体或软件的多向应用,提高了白板的应用价值,使幼儿园绘本教学的课堂,更显多样性。

《超级擂台赛》是一本有趣的绘本,讲述了山羊公公为了保护羊群,通过层层选拔挑选最佳守卫的故事。绘本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精彩的故事情节中,抽象的数学内容,因为有了故事背景的支撑而变得生动有趣。根据大班幼儿现阶段的数学水平,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的筛选和修改,使他们在调动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获得适度的挑战。通过结果(图片)和过程(视频)的两种不同反馈,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反馈器”的有效运用,为孩子们创设了互动式学习的氛围,在提升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同时,真正达成了集体活动中“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中需要充分调动幼儿关于自然测量、加减组合、比较排序等多种数学经验,进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屏幕批注、窗口播放器、纹理笔、动画插入等白板功能以及反馈器的恰当使用让抽象的数学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体尝试等多种活动形式,使操作互动异常高效。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通过统计结果和统计过程的两种不同反馈,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从而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在观察讲述的铺垫下,孩子们用反馈器投票选出心目中的最佳守卫,故事的结局水到渠成地揭晓。

三、推敲绘本有效价值,建构白板策略研究

1.绘本教学导入部分,应用白板制造悬念。绘本的内容丰富多样,导入部分可以根据绘本教学的需要,采用突出角色、音效导入、遮挡猜测、动画引入等多种方式,制造悬念,引起幼儿观察绘本,理解绘本的积极性。如《彩虹色的花》就是采用绘本以外的图片,应用动画和音效结合,将幼儿引入了冬天的氛围,引起了幼儿讲述和感知的兴趣,让幼儿的体验更丰富、立体。

2.绘本教学重点部分,应用白板多元引导。绘本教学的重点部分,借助白板的强大功能可以动静结合,提高幼儿观察、想象的积极性。如《变色蜗牛》中,借助白板的漫游功能、窗口播放器插入自制动画课件、擦除、拖动、放大功能,让幼儿体验蜗牛变色的神奇。同时运用页面回放、涂色、纹理笔等功能提高幼儿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学习、练习句式,增强了教学效果。

3.绘本教学难点部分,应用白板操作互动。绘本的难点各有不同,应用白板中的连线、拖拉、记录等功能,都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巩固理解绘本,并拓展对绘本的思考,如《小老鼠学画画》难点部分,就充分运用了白板的可直接书写功能设计了连线游戏,通过白板,让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较好地完成活动难点。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摘要: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引入传统文化观念,特别是,将传统精髓融入传统绘画艺术学习中,以实现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学习;传统绘画;传统文化

1高校艺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艺术的扩大招生,使得很多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心态和目的也存在不同的想法,即并不是100%的学生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所以在他们学习期间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状态。这也无疑使教师的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目前大约有10%的艺术生由于基础太差,入学后表现出根本不想学习的状态;25%的学生虽然想学习,但因为技能差,艺术追求不高;45%的学生能够认真听课,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艺术思维和创新不够;而20%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维和想法大胆而活跃。

目前高校艺术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重技法而轻理论。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重视专业技能而不重视艺术素养及理论的培养,教学过程未能真正体现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②对中国传统思想在绘画上的认识不够。由于艺术的种类繁多,学生爱好也有不同,所以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判断力。③技能培养体现不明显。艺术生过于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又存在偏见,故表现为文化素质差,艺术论文质量不高。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学生有必要从中国传统绘画对于艺术素养的要求这个层面上提高自身的学识理论和文化素质。

2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意义

2.1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学习意义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空间形态和心灵的呈现,绘画的成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从理论意义上讲它是特定文化系统中的思想意识的反映,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同时也是对绘画技艺的深层解读。国内学术界涉及传统绘画对学生艺术素养方面的论著如刘曦林的《中国画与现代中国》,靳尚谊的《中国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刘大力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姜澄清的《哲学与画学》等等大量论著。[1]这些著述分别从艺术的角度阐明了对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已有论著从艺术理论为切入点分别将传统艺术中的哲学思维放在现当代艺术环境下阐述其发展态势,从绘画主张中探究其艺术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美国学者高居翰的《山外山》,书中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境界。[2]这些研究侧重学生从艺术中吸收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借此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或进一步将思想纳入艺术表现中;或在艺术形式上提出吸纳传统文化。另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此作专门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2.2对体会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传统绘画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对传统绘画的影响及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引入课堂,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提升艺术课堂及学科的特色,使实践技能教学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

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有利于提高艺术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充分将历代文人绘画理论及相关国学精神渗透到绘画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传统绘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如下:第一,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认识。第二,较为完备地分析学生在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思想意识的升华,从而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解读。第三,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于绘画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其艺术行为。第四,更好地辨别和看待当下现代后现代艺术风格的流变,端正艺术学习的态度。第五,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艺术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了诸多艺术层面的阐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的绘画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壮大自己,延续自己的,同时中国绘画又有自己一贯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如何解读传统绘画的精神实质,理解个中的深层命题。怎样品评可以感观、可以心观、可以画观的传统艺术,以及如何跳开传统绘画的皮毛之争,鞭辟入里,发现新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有非常大的潜力,但现在的在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匮乏,而且缺少兴趣,所以教师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老师既要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他们,又要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把握一定的依据性,让学生学有所长和学有所依,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怎么看待传统,也是艺术教学中要明确的问题。中国的传统艺术是通过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又不断淘汰掉糟粕,增加进精华,经过长期的论证才得以传承的,而艺术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的过程,艺术的发展只有根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传统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反而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3如何通过学习传统绘画艺术去体会传统文化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对绘画理论的学习现状,以老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指导思想,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艺术教育建构观对艺术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使高等艺术教育真正体现其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判别能力、创作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面对现当代文化思潮多元发展下的传统文化弘扬发展问题,高校艺术生对于自身艺术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特殊使命已提上日程,为此,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应该结合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分阶段分类别进行全方位探讨。从传统文化各个观点的宏观视野和与传统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角度,注重动态静态的结合,揭示传统绘画艺术思想所包含的哲学、伦理、宗教、教育、文学、史学以及美学等各种情状,同时必须在进行艺术学习的同时更要懂得绘画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自身的学习现状出发,结合在学习中接受不同知识的心理特点,归纳演绎、综合分析其内在的联系。

总之,学生的艺术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并且要善于总结和论证传统绘画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渗透,要全方位的、立体的认识和思考,从中提炼出绘画艺术语言的文化思维模式,以及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 美术绘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33-01

1.前言

绘画像音乐、言语一样,是人类表情达意,交流经验,记录史事以战胜空间、时间的最早、最有效的工具。世界各国的文字,也都是从图画演变过来的。我国的汉字就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到今天还仍保留着一些象形的痕迹。历来教育家都很重视学生的绘画。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实验表明,学生可以通过绘画的作用促进思维的发展。绘画可以依据学生第一,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来刺激学生的大脑,学生能在绘画中反映他所看见的,以及叫出名字的东西,并用语言来说出东西的名字。通过绘画这种手和眼的联合动作,学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事物,并巩固所得的观念,通过绘画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因此,高中学校要重视美术绘画教学,不可将其简单地作为一门副科来对待。本文主要谈一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美术绘画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高中生应该掌握的绘画能力

美术绘画能力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而言,高中生应该着重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绘画能力:

2.1对比例的判别能力

对绘画对象的比例关系的判别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目测比较大小;一种是按照大小比较关系认识类似的形状,这种对比例的判别能力,是在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的观察越敏锐,对比例的估计判别就越准确。对比例判别能力的提高,是发展学生绘画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志。

2.2对亮度比的判别能力

所谓亮度比,即光在立体物上产生的明暗关系。要正确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性,必须注意亮度比,著名画家达・芬奇认为:调配浓浅作画的本领是绘画需要的重要才能之一。

2.3空间想象能力

绘画不仅需要一般的想象能力,更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因为绘画是二度空间的艺术,作者要将复杂的立体的物象在画面上反映出来,必须借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在空间知觉和空间表象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空间知觉能力的培养又和掌握透视学,以及发展视觉能力等分不开。因此,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视觉能力。

2.4视觉分析与运动分析协调发展能力

绘画时,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的活动必须协调,才能把头脑中的表象通过手笔的活动有效地在画面上反映出来。视觉分析器对手眼的协同活动起着协调和控制手运动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心到笔随”。

3.如何开展高中生美术绘画教学

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3.1重视写生课的开展

众所周知,写生画的直观性很强,它描绘的客体始终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因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写生画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绘画方法,掌握造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去表现现实生活。当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兴趣,引导他们按时间的顺序(如按下雨、下雪、日出、日落,开花、结果……的时间顺序)或空间的顺序(如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从上到下,由衷及里,由远及近,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分清主次、详略,有秩序、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观察。当学生观察具体事物时,教师要指导他们先分析客体的形状、结构、比例,体积,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异同,然后再综合起来,给学生以整体感,建立对几何形体的概念(如正方、长方、三角,球体、圆柱体、六面体……)。因为几何形体是对自然界千变万化形体的科学概括和归纳,学生利用这些几何因素,去分析和认识人及景物的形状,比例、体积等等。就比较容易掌握物象整体。还要指导他们学会透视原理,学会表现空间距离与物体受光而产生明暗色调的观察方法,以及对立体事物空间距离的观察方法;发展他们的视觉能力,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抓住实物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形象,在头脑中形成稳固的表象。这种表象储存多了,学生塑造的形象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呼之欲出。

3.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临摹

临摹的方法,是我国学习绘画的传统方法。学生通过临摹可以学习别人的造型方法,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再造想象的思维能力。临摹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尤其是学习国画工笔写意人物,山水花鸟,从临摹开始,更有意义。学生从临摹中,可以学习中外画家高度概括、简练的笔墨技巧,线的变化以及构图和造型的优美。但是,临摹须和写生结合,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临摹。

3.3鼓励学生自由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