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教学心得

绘画教学心得

绘画教学心得范文第1篇

一、绘画疗法概况

绘画是心灵的表达方式。而绘画疗法就是以绘画为载体,通过绘画活动来了解、分析心理患者内心的困扰,消除不良情绪,治疗精神疾病,以达到发展和完善人格为目的的心理治疗形式。大脑偏侧化理论和投射理论是其理论基础。[1]通过绘画活动帮助心理患者认识自己。

在西方,绘画疗法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医生玛格瑞特?纽博格明确提出并创立。[2] 1969年,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成立,把艺术与治疗结合在一起用来服务疾病治疗。[3]在此期间,绘画治疗逐渐建立和发展。在国内,绘画在远古时期就被看作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工具,反映的是人潜意识层面的情感信息,本身具有治疗作用。当前,绘画疗法在西方应用较广,而在我国处于开始阶段。已有研究表明,绘画对心理治疗有重要作用,是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不断重视和优化,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问题。

首先,从认知层面看,大学生心理问题教育普遍倾向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也就是更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灌输,这使得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缺乏积极性,吸收较困难。而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咨询和自身调节的方式解决。其次,从教育效果上来看,这种传统教育手段单一,很难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教育,对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收效甚微。因缺少交叉互动的趣味性引导,阻碍了学习积极性,而绘画疗法又极好的补充和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绘画疗法。

三、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预机制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单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干预来引导大学生提升个人修养,提高自身调控情绪的能力,积极预防不良心理,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所以绘画疗法的干预就显得尤为必要。

1、干预有利于调节大学生情绪,释放压力

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想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就需要绘画疗法,因为绘画不仅蕴藏着特殊功能,从美学角度赋予无生命以生命力,给散乱的心理能量和观点提供视觉形式,让苍白的对话充满活力。[4]而且还可以自由宣泄情绪、协调身心。在绘画疗法中,一般有自由绘画和规定内容的绘画。自由绘画不受限,可自由想象发挥。规定内容的绘画一般会给出作画的大概主题,主要有自画像、雨中人、房-树-人、家庭图谱等多种绘画主题。运用会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然后通过对学生的绘画创作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的心理测验。

在绘画创作环节,学生思想会专注于作品创作,而此时心理防卫降低,情感得到抒发,同时内心的封闭性和挫折感得到缓解。在绘画欣赏环节,学生之间交流加强,距离拉近,身心得到放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优秀的作品又能促进人的身心愉悦。在这些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当面对心理困惑时能够正确调节心态,自觉释放心理压力。

2、干预有利于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

绘画疗法可使大学生通过绘画形式多样化和材料选择多样化来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审美能力和心理健康程度。好的绘画作品会透露出绘画者的学识、内涵及修养。因为优秀的画作是人情感的外化、心灵的物化。这对大学生优秀品格和坚定意志有极强的感染力。而这些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正是在绘画过程中养成的。绘画还展现着绘画者的心境、情怀和抱负,学生可通过对绘画的创作过程和理解来进行自觉的自我疏导,逐步缓和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矛盾,使内心达到平衡。绘画实践可养成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良好品质,其创作时内心的平心静气又使情绪得到了舒缓,锻炼了良好心理素质,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审美,满足了精神需求。

3、干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绘画疗法可刺激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因为绘画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自觉、不自觉地自我治疗过程。绘画作品可以整合学生的情感、意念,获取潜意识素材,而绘画又使学生防卫抵抗不自觉消除,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心理保护作用。所以,绘画疗法不仅对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作用,而且对心理健康学生来说也是个体的自我完善。据研究表明,未参与绘画创作和已参与绘画创作的心理问题学生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需要对其进行精神帮助和心理诱导,而后者能够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绘画创作的手段表现自己,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个体达到了自我完善。

4、干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良性循环

用学生创作的、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绘画作品进行宣传、展示、分享,以感召和鼓舞学生,唤起团体学生成员的情绪反映,增??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进团队凝聚力和互动性,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好的绘画作品展示,易于和欣赏者产生共情,因为绘画本身就具有抵达人心的力量特质。这种力量潜入学生内心深处,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在绘画相关过程中,传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些促使学生对绘画疗法感兴趣,在进行绘画治疗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达到良性循环。

绘画教学心得范文第2篇

幼儿 绘画活动 快乐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儿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是幼儿百种语言中的一种,一支笔和一张纸,在幼儿手上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形象,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他眼中的世界,并给出自己的解释,绘画的确是幼儿自我认识世界、表现生活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如何克服现实绘画活动中,教学模式固定死板单一、重创作结果、忽活动过程情感体验、以角评价幼儿画等现象,我在幼儿绘画活动中进行了快乐绘画教学实践,与幼儿一起体验快乐启迪、快乐画画过程的乐趣,尽情地、自由地释放心中情感。

一、从幼儿最喜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对象中,生成绘画的内容,尊重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对自己喜爱的、熟悉的对象表达的欲望是十分强力的,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确立幼儿想画的教育内容,进行有目的教学活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中班的幼儿第一次绘画教学中,原先计划画太阳的,但当我征求幼儿的意见问幼儿:“今天小朋友们想画什么、最喜欢画什么”时,每一个幼儿大胆地讲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许多幼儿争着说:“画海宝、画海宝”,我被幼儿对世博海宝的喜爱热情感染着,及时打开电脑调出各式各样海宝的画片,确定本次绘画活动的内容。由于是幼儿画自己最喜爱的、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幼儿在整个绘画海宝的过程中,身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当自己画的海宝展示在欣赏区时,幼儿快乐无比,争着指给伙伴看自己的作品,讲述画的海宝有趣的事情……

二、用夸张、拟人化的肢体动作、表情,表现绘画对象不同姿态、情绪,丰富幼儿直观感受,诱发幼儿的“心灵感悟”,充满对画画的激情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死板单一的绘画内容不喜欢,不能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我在绘画教学中常用夸张、拟人化的肢体、表情表现各种造型、情绪。开拓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感官经验,我常把示范当作一种表演,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如:“画大树”,我会将身体当树干,双臂当树枝,表现出多种不同树干、树枝的姿态,风吹的树、挺拔的树、弯腰的树等;如“画调皮的小猴子”,我会扮成猴子做多种动作造型让幼儿欣赏,单手望月、双手吊环、单腿立地、双手抓耳挠腮等。引导幼儿观察更加生动有趣,每次创造出的绘画环境,能让幼儿快乐的观察、会心的大笑、小笑,充满了乐趣,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画画激情,丰富了绘画对象的多种姿态,我也从绘画教学中享受着快乐,身心也获得了健康的释放,别具一格,避免教学模式、固定死板单一的现象。

三、以唱、说、听、游戏形式,引发幼儿绘画过程的兴趣与乐趣

感受线条的节奏和动感绘画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游戏、娱乐,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方式。让幼儿追求快乐的学习,让孩子回归真实的自己,释放自己的心灵,在孩子的心中植下感受幸福快乐的种子,应是教师在绘画活动中追求的目标。我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将游戏、娱乐贯穿绘画活动之中。

四、创造宽松、接纳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对绘画对象的认识和情感,支持、接纳幼儿独特的视角,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幼儿是在鼓励声中获得健康成长的。我在每一次绘画活动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次表扬的机会,尽可能不用批评否定的语言,多用鼓励的语言,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如当幼儿从不会涂色到能将自己喜欢的颜色涂进形状里,虽然还涂到了外面,但我会对幼儿说:“真不错,你能自己涂颜色了,如果涂到形状里,看一看,比较一下,哪个好一些?如果以后注意一点老师相信你会更棒的。”老师这样耐心的正面肯定和鼓励,而不是反面的批评来帮助幼儿,这样效果会更好。每个幼儿的认知、情感发展都是有差异的,画出的画也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扩,表现了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在每一次绘画活动中,我不强求每一个幼儿都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程度喜欢我教的绘画,允许幼儿有它自己的对绘画的情感体验。

五、营造幼儿想象的空间,启迪幼儿学会与绘画对象相对想象、相似想象、相关想象,扩展幼儿想象的天空

幼儿时期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无所顾忌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有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心理,具有成人无法想象的想象力,画画时随心所欲,线条形状、颜色、构图变化奇特,能不受任何限制,表现自己独有的纯真、朴素、自然、稚嫩的美。教师要使用鼓励性的评价,营造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力,释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让幼儿拥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因为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才是有灵魂的作品,才是幼儿内心的写照,要克服学画要画象,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行为,让幼儿的作品画充满稚趣,充满想象和创造。

六、建立展示绘画作品的平台,让幼儿树立自信,享受成功

幼儿喜欢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绘画过程中有巨大的创作潜能,有强力的创作、表现欲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使幼儿拥有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丰富审美经验的机会,利于幼儿建立自信心,为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创造了条件,这是幼儿迫切需要的,对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绘画教学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教育;现状;研究

幼儿绘画教育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通过课堂传授专业的美术知识,指导幼儿的绘画教育,帮助他们将美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促使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意愿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幼儿各方面平衡发展。

一、幼儿绘画教育的意义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开发智力

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来源于观察,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事物的特性,而绘画是以对事物的感知为基础的,美术创作离不开观察,教师通过讲解美术理论知识,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阔幼儿的眼界

幼儿绘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很多生活中动态、静态的事物,开阔幼儿的眼界,激发幼儿对周围美好世界的向往,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此外,通过绘画,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使其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拥有自信心。

二、幼儿绘画教育的现状

我国目前幼儿绘画教育模式陈旧,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通过教师给出示范图,幼儿模仿来传授美术知识,只是考验了幼儿的模仿能力,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将它作为教育的附属品,未能摆正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在课堂中,对幼儿采用灌输式教育,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得幼儿缺乏思考、构图、布局的空间,孩子绘画空间狭窄,缺乏新意。

而大部分家长对绘画教育理解有误,认为孩子参加美术兴趣班就可以解决幼儿的绘画教育问题,对绘画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认知度不高。

三、对策

1.创新教育方法

绘画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在进行幼儿绘画教育之前,应当首先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观,了解周围事物的形态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感知表现出来。

2.培养更多专业的教师

专业的美术教师是幼儿习得更好美术知识的前提,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美术知识的培训学习活动,增强教师自身的美术修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游戏和绘画相结合,为幼儿绘画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环境,让幼儿主动参加到绘画活动中,课堂下,定期和家长探讨幼儿的教育工作,为每一个幼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

3.在教育中注意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当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意绘画,对于幼儿的进步,在语言、动作、实物等方面给予一些奖励,以此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使得幼儿敢于动笔,敢于在绘画中添加新意。教师和家长还应当尽可能地和孩子一起绘画,以便及时对孩子的绘画进行指导。

绘画教育是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幼儿在观察、绘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审美观,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绘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补充传统教育所缺乏的部分,可以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保证幼儿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兴趣;教学技能

小班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的为难情绪,尤其是孩子有等待的情况。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专心,并且绘画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在不能得到积极纠正的情况下,幼儿的绘画兴趣可能被慢慢消磨掉,教师在小班幼儿的绘画管理过程中需要形成兴趣点的激发,在不同的绘画活动中融合各个环节,以及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能够探索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使画画成为小班幼儿一种乐于参加的活动。

一、提升幼儿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小班的幼儿更是如此。幼儿年龄越小的情况下,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越困难。但是运用儿歌、游戏和图示等辅方法,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利用一些辅形式,能够提升幼儿进行绘画创作的愿望,全面性地激发积极性,促使其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取得明显效果,从绘画的活动中得到乐趣和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积极性的调动,以及促进幼儿绘画的多姿多彩。

小班幼儿在绘画的早期往往不能快速地进入状态,比如,在涂涂画画,以及剪剪贴贴的情况下,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可能有一定兴趣,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兴趣则会明显降低。有的幼儿不敢轻易下笔,从而失去在绘画中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绘画中“泛灵论”的特点,让幼儿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有意识的,如,花草、树木等。比如,在绘画前运用拟人的手法能够对绘画的内容进行命名,比如,太阳公公、月亮婆婆,以及星星姐姐,老树皱眉等,能够激发幼儿的童心,另外,对不想画画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坐到一边,看别的小朋友画画,渐渐的形成对观望幼儿的激发。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幼儿可以主动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其绘画兴趣。

二、强化美术教学技能

在幼儿的绘画技能提升过程中,激发了其绘画的积极性,使其对绘画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作为教师要从幼儿的作品中对技能和经验性因素进行总结,促进幼儿逐步地掌握绘画技能。在小班的幼儿教学中,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差,教师语言能力不强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提升对语言的要求,促进幼儿逐步掌握绘画的技巧性。利用趣味性语言是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尤其是利用儿歌等,可以形成朗朗上口的、具有韵味的学习,有利于孩子理解,以及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形象记忆力。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活动的要求,编辑一些儿歌,促进孩子们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促使绘画水平的全面性提升。

一味地进行教师示范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引导观察―大家讨论―提出要求―幼儿创作―展览评议”等角度进行推进,引导幼儿能够在头脑中将图像展现出来,以便于形成良好的效果。在执行的五个步骤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并且能够将自己的图像表现出来,形成良好的效果展示。在进行步骤的执行过程中主要是增强讲解、示范和讨论,促进幼儿掌握。比如,在画老虎过程中,可以绘声绘声地讲故事,一边模仿老虎声音,一边传授老虎鼻子、耳朵的画法。幼儿有兴趣,就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在自己探索和发现过程中促进保护幼儿的绘画知觉和创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过程是逐步的有序、连续和层面推进的过程,所以说,运用儿歌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由简单到复杂的推进,是一种逐步的深化。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将枯燥的学习融入儿歌等游戏化教学,促进幼儿在喜爱的学习方式中进行知识的深化。运用儿歌等游戏化形式,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整体性提升,促进幼儿在儿歌氛围中不知不自觉地进入艺术殿堂。

总之,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是对幼儿的一种积极的激发。目前,在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进行小班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技能,创设环境和积极指导等方面提升小班幼儿的绘画学习效率。相信,在幼儿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用画笔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林玉梅.有效开展绘画教学 提升幼儿绘画技能[J].美术教育研究,2014,9(4).

绘画教学心得范文第5篇

1.1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展开“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育的指导要点”讨论之前,先要知道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来说,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得到较快的发展。自我评价会越来越准确。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于小班与中班的幼儿得到明显的提升,自我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在对大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教育指导时,要注意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

1.2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对幼儿的意义

对于大班幼儿的身心的成长来说,绘画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活动。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之中,可以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提升其对艺术、对美的感知能力,也将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

正如美国的斯佩里所言,绘画可以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促进大班幼儿的分析与推理的能力的提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智商发展水平。而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爱学,又喜欢问问题,所以,教师在指导其绘画中,不能只是局限于手把手地教,而要明确大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进行科学的指导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大班幼儿身心与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

2.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从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大班幼儿依然处于绘画的模仿阶段,自主的绘画创作能力不足。在大班幼儿的绘画教育当中,从其教学内容上来看,依然是以对绘画的认知教育为主。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水平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大班幼儿能够自主地在绘画当中注意观察所画物体的结构;

(2)大班幼儿对绘画中遇到的物体的空间关系也有了认知;

(3)但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方面,还是以模仿为主,需要教师通过系列课程,继续打好大班幼儿绘画基本功;

根据大班幼儿的绘画特点,我把指导策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所画物体的结构

从当前一些幼儿园大班的幼儿绘画的现状来看,幼儿在作画当中,已经可以画出物体的细节,比如画人物时,会把人物的耳朵画出来,手上的五个指头画出来,甚至包括指甲,其绘画活动的水准,已经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绘画水相接近。而从当前大班幼儿教师的指导现状来看,一些教师还是以自己的示范为主,大班幼儿只能“依葫芦画瓢”,幼儿的绘画作品的成人化现象严重。大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与小班和中班的幼儿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教师在指导大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要注意这一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心理的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大班幼儿注意观察所画物体的结构之后,开始绘画活动。这样的指导方式,可以说兼顾了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能够提升大班幼儿的绘画水准。

2.2通过系列课程,打好大班幼儿绘画基本功

虽然大班幼儿的绘画之中,已经有了一些自主创作的成分,但从大班幼儿的绘画活动现状来看,大班幼儿的绘画,依然处于模仿阶段。因而,教师要通过系列课程,打好大班幼儿绘画基本功。遗憾的是,现在一些幼儿园的大班绘画教师的教学,依然没有注意到教师要通过系列课程,往往教师在大班幼儿的绘画活动中,随意性较大,比如一些教师一上课,就是自己先画一个范画,然后让学生来画。这样的教学指导没有顾及到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教学效果欠佳。

因此教师在展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工作时,首先对幼儿的绘画基本功,做一个系统的指导。教师在课程之中设置了 “漂亮的房子”、“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人”等系列课程,在教师的讲解下,幼儿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大班幼儿在开展绘画活动时,就可以有的放矢,不会一点不会,或者绘画的技法完全不正确,通过系列课程的引导,打好了大班幼儿的绘画的基本功,让大班幼儿在下一步的绘画之中,就可以自由地作画了,也不会出现不会画某物体或者场景的情况出现,大班幼儿绘画活动的开展,也就更加顺畅了 。

2.3引导幼儿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提升绘画能力

大班幼儿的绘画已经可以画物体的空间布局,但从教师的指导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在大班幼儿的绘画指导之中,忽略了这一情况,对大班幼儿理解物体空间关系的教学着力不足,这是亟待改进的。当前,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绘画活动对促进大班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这与《纲要》所明确指出的,使大班幼儿“要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绘画活动可以创作出多种绘画活动情境,来不断培养与提升大班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与发展。在其绘画活动之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大班幼儿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

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画房屋的内部空间时,要加以积极地引导,指导大班幼儿理解空间的画法。在实际的教育引导之中,教师们可以先教学好画立方体、长方体的能力,在大班幼儿绘画一些基本的空间关系较为复杂的物体时,当幼儿在绘画活动之中遇到难度,教师介入应充当解决问题者。

3.结语

绘画教学心得范文第6篇

五代绘画风格逐步向审美转变,主要表现在山水及花鸟画上。在山水画中,其作者注重自我抒怀,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表达心中的苦闷并抒发自己的理想。五代山水画由唐代的写实逐步向写意、写神转变,形成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无论是北派还是南派,两者对山水的描画不仅细致入微,而且注重借现实存在的山水之意表达内心。由此,山水画也逐步由装饰画转化为表达士大夫心中情怀的一种媒介。花鸟画在五代主要集中于西蜀与南唐境内。西蜀由于地处偏远,受战火波及较少。随着唐朝名门望族的逐渐衰落,庶族阶层逐步占据历史的主要地位,因而带动起一种新的审美风尚。其花鸟画更注重真实的表达,去除了唐代的奢华浮躁之风,也逐步关注色彩为人们感官带来的感受。南唐的花鸟画则更多地传达一种悠闲的文人情怀,在表达自然的真实之感的基础上,更注重向人们传达一种精神意境。总而言之,五代绘画风格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绘画的取材更加日常化、生活化,生活之中所见之处、所见之物均可取材;其次,绘画突破了单纯绘画的框架,将书法与绘画相融合,南唐故主李煜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最后,绘画的功能由以往的政教功能逐步回归绘画艺术的本质——审美功能,绘画不仅注重对真实事物的描绘,而且日益成为文人墨客表达情怀的一种工具。

二、五代绘画风格转变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言,在艺术教学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在当代美术教育中,尤其是在绘画方面,其目标是逐步形成自身的绘画风格,以画表达自己的心境,并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活动。

首先,五代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启示着当代美术教育者要解放头脑,不要被过去的条条框框束缚,大胆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绘画技巧与绘画风格,敢于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其次,要拓宽当代美术教育的渠道,使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传授绘画技巧,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逐步具备鉴赏能力。五代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使得绘画的功能观由传统的教化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变,也启发着当代美术教育不一定全部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可以将教学目标逐步转变为培养具有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最后,五代绘画风格注重真实感,取材生活化,也启迪着现代美术教育要留心生活,切忌盲目追求空虚的东西。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育的取材应源于生活实际,基于生活的常态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艺术创作者要大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敢于将想象添加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得作品既不脱离现实,又具有新意。

三、结语

绘画教学心得范文第7篇

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特别是绘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又陷入了机械模仿学习的困境——注重临摹训练,以画得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临摹水平低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失败中绘画的兴趣被磨灭了,陷入了讨厌画画,怕绘画,怕画得不好,不画而更画不好的怪圈中。要正视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绘画规律,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在游戏中学绘画,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创造有游戏性的美术活动环境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1、丰富有趣的材料。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动作协调性、操作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让幼儿进行线拖画等。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2、自由自在的绘画环境。

要让绘画成为一种幼儿自发的游戏,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让幼儿想画的时候有东西可画,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种自主的、不受拘束的绘画环境。放上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一面展示墙,让幼儿想画就画,并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充分体验到自主绘画的乐趣。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具游戏性的教材

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幼儿来拖地:“一定要一点一点都拖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地板来”,对于幼儿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有灰尘,快拖干净”……幼儿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地板了!”这时,幼儿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

三、游戏贯穿绘画活动

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游戏情境导入,做好情绪准备

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利用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玩中发展美术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3-6岁的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激发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学习。以娱乐、玩耍的方式,使幼儿饶有兴致的反复学习和操作,通过幼儿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进行学习绘画。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常常把绘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绘画起来也就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练习应当采取多样的游戏方式,变换花样达到练习的目的,在游戏中使幼儿更好的掌握绘画技能。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

绘画教学心得范文第8篇

一、开拓幼儿眼界,积累绘画素材

绘画这一艺术活动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它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能力,而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在这活动中,包含着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由此产生的多种复杂情感。要让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如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包括身边的好人好事,自然界的变化,马路上的建筑等,还要让幼儿欣赏年画、剪纸、雕塑等,丰富和积累生活经验,为创作提供材料。如在进行“我爱南京”这一大型组画时,我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南京的新变化。幼儿很感兴趣,纷纷回家把看到的画下来。我给予鼓励和肯定。组画时,幼儿因为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情感的积累,情绪很高,在组画过程中自觉地分工合作,共同创作了一个美丽的南京风光,我没有为其中任何一个形象作示范,但孩子却通过自己的眼、自己的手表现得准确、形象。

二、开展丰富的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们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初,我们让幼儿用水粉笔沾上颜料在纸上玩火车的游戏,用笔在纸上“走”出不同的火车路,从而让幼儿掌握用笔、用色的方法。开展写生教学,是我们绘画教学上一个新的尝试。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写生的意义和方法,我们采取“拍照”的游戏形式,把“写生”这一抽象的词语以形象化。

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们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是绘画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中国画就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线”的绘画活动,如线的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人物、花瓶,以至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又开展了制作以线条表现为主的油印吹塑版画的活动,让幼儿用硬笔在吹塑纸上绘画,然后制作成吹塑版画,从而强化画面效果,增强绘画的自信心。

三、给予科学辅导,增强绘画的自信力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教师万万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他(她)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自信”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写生训练时,我们指导的重点是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不要求幼儿画得有多像,主要是让幼儿树立“我”所看到的就能画下来的自信心,改变过去靠成人示范、靠临摹的依赖心理。在风景写生教学时,我们鼓励幼儿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先写下来,然后画出前后旁边的景物,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杂而不乱,从而提高构图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提高写生的技能技巧。

四、发挥评价的能动性,提高幼儿的欣赏、绘画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呢?

1.把握评价幼儿作品的主要方面。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这是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色彩明显、饱满,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从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生活的绘画表现力。

2.注意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作品的组织形式。评价作品的组织主要指幼儿作业后,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组织形式。结合南京师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评价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有展览作品;教师直接进行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边游戏边评价等形式。评价的组织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班绘画“花背心”,教师出示娃娃,让娃娃来挑选漂亮的花背心。中班、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应注意提高幼儿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如中班“会变的脸”可让幼儿边对着脸谱做表情,边作相互评价,采取边游戏边评价的形式;大班“我的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然后自由欣赏,互相交谈,采取自评与他评的组织形式。评价作品的组织形式应结合该次活动的目的和活动内容,形式合理、生动,以求更好地达到活动目标。

3.教师评价幼儿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一方面,评价语言应注意正确、恰当,把评价作品的标准教给幼儿,只有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评价语言应具有鼓励性,以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增强对绘画的兴趣及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