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第1篇

摘 要:自孔子以降,儒家思想便成为吸引和激励后代知识分子赖以汲取的精神之源,古代士大夫之精神代代相传,从而使得儒家思想的学习愈加丰富、深刻。儒家立足人生现实,审视人生意义、命运以及人的伦理义务、道德责任。了解古代士大夫之精神,便可以了解

关键词:士大夫 民胞物与 自强不息 浩然气节

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儒家思想特别是士大夫之精神对于当今知识分子是否还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对于当代人来说是否已是过时,对于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是否起积极作用?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先后之道,斯为美。”[1](p8)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p64)现今举国上下共建和谐社会。和谐是人与社会互融、人与自然相和。当今我国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其核心便是“以人为本”,非“以己为本”,这难道不需要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吗?前人对于儒家士大夫多有研究,如朱义禄先生《儒家理想人格与

小结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当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又是怎样的呢?古代士大夫民胞物与、自强不息、浩然气节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古代士大夫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当强的理性精神,他们不但思考着如何生活,而且还处处思考着如何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有修养有道德的人,有崇高思想境界并把它付诸实践的人,有公正无私的胸怀并让人景仰的人。”[7](封皮)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第2篇

道路。

一、礼乐对于政治的腐败

在儒家看来,礼乐是用来节制人的欲望的,而这在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中还比较明显。但是到了战国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使统治者提高主观人格修养,以成为圣君、贤君的礼乐,逐渐成为君主享乐的工具,故在《韩非子・十过》篇中,提到“四曰不务听政,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六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所以,正因为礼乐已经起不到节制欲望的作用,甚至还会对满足人的欲望起到掩饰的作用,并且又由于韩非看到了欲望的巨大危害,为了保证统治者不受到欲望的腐蚀,政治能够巩固,故而坚决反对儒家之礼乐。

二、礼乐不利于中央集权

儒家与法家虽然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分歧,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但其中有所不同的是,儒家的“尊君”是建立在亲属关系的等级制度之上的,一方面对于人民要施行仁政,另一方面要用礼乐制度来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民莫敢不敬”。

而法家则认为“尊君”必须加强中央集权,而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明法”,在法的面前,“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如果遵循儒家之礼乐来行事,必定会破坏法家的法,从而不利于君主的专治。因此,韩非子坚决反对

礼乐。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儒家思想;东亚;经济制度

[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10-0048-02

东亚经济制度主要是指日本及东亚“四小龙”(韩国、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的经济制度。这些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的下半叶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分析其中原因,不能不使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东亚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共同的儒学传统,同属于“儒学文化圈”,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制度角度阐述儒家思想对东亚经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富民”思想与“经济优先主义”

“富民”思想和“衣食足而知礼节”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主张。孔子曾引述古圣王的事迹来明己意:尧舜在让位给舜禹的时候,他们都曾向自己的继承者作了郑重告诫:“四海困穷,无禄永终!”把富民治国同是否能保住政权联系在一起。孟子也认为“衣食足”和“富民”对王天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说:“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礼仪哉?”意思是老百姓连保命都恐怕来不及,还哪有什么工夫来修养礼仪呢?“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老年人有丝棉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儒家认为,衣食足才能知礼仪,强调政治统治秩序要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才能稳固。儒家的“衣食足而知礼仪”和“富民”的传统理念成为促进东亚国家和地区确立“经济优先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优先主义”,其基本含义是把经济发展放在国家各项工作的首位,政治与经济相比,经济第一位,政治第二位;军事与经济相比,经济第一位,军事第二位。经济优先主义是东亚国家和地区奉行的最高原则,也是东亚成功的第一要素。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选择了“经济立国”这条道路,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二、尊重权威与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制度

尊重权威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思想强调要尊重道德权威和政治权威,孟子云“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在谈到人们渴望权威出现来结束乱世时说道:“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儒家思想特别强调道德权威和政治权威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这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确立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大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东亚国家和地区均选择了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其“经济优先”的战略。以强大的政府来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克服单一市场调节的弊端。东亚国家和地区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一种创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相比,根本特征在于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介入。

东亚国家和地区政府介入经济生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即直接干预经济,推动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另一种是推进制度变迁,致力于法律和制度建设。

东亚国家和地区参与资源配置、干预经济的政策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宏观的经济政策来指导经济发展。宏观决策主要包括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发展战略、基本经济政策及政策手段等。例如,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就提出发展目标是经济现代化和赶超欧美。为实现这一个目标,日本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决策机构,保证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并通过设立在微观层次的各纵向专业局来推行政府的经济政策。

政府推动制度变迁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政府推动制度变迁具有规模效应,比市场经济体制的自然形成成本更低、新制度确立的时间更短、更有效率、相对收益更大。东亚国家和地区利用强大的政府建立了一整套的法律和制度体系,通过法律和制度强制性地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市场交易的进行和经济福利的增进。东亚的经济成长始终伴随着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干预并不像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那样,导致民众、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对抗和猜疑,从而不能实现良好的协作。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在儒家文化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忠孝、等级、秩序,强调尊重权威,在这些思想的长期熏陶下,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常都希望政府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政府的宏观框架内,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如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任职期间曾提出大胆的改造日本新构想。在这个构想的引导下,实施大规模的公共投资计划。国民信任政府,积极参与,在全国范围内开山筑路,大兴土木,从而出现日本列岛改造的繁荣局面。可见,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在东亚国家和地区能够成功建立和运转,这与东亚国家和地区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尊重权威、尊重政府的观念是分不开的。

三、义利观与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

《论语》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吾从所好。”《孟子・告子上》中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提倡人们在谋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要采取正当的手段,在义利关系上应先义后利。儒家的这种义利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就是强调道德至上前提下的义利双全,而在义利不可调和时,倡导人们要见利思义、以义统利、以义制利和取义舍利,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确带来了巨大的效率。但是,这种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因此,围绕着市场经济所构建的各种管理制度,就产生了一个怎样使市场经济朝着“善”的方向发展的问题。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对于校正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使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健康运行,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儒家思想认为“义”要合乎道德,这既适用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也适用于规范经济活动的制度。就前者而言,既要求经济活动者不仅要遵循经济法则,而且还要做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就后者而言,经济制度在实现效率、收益的过程中,要坚持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公正,做到利益与价值的统一。因此,儒学在义利关系的处理中把“义”理解为合道德,这实际上是要求经济人和经济制度在其活动过程中要保持真与善的统一。用这种真、善统一的思想来指导今天的经济制度建设,其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其次,儒家思想主张的以义统利、以义制利,这也有普适性价值。对于经济制度而言,也应该体现这种道德精神。因为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其他各种制度都不能背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原则,而经济制度所以具有规范经济运行和管理的功能,是因为它本身就内含着经济职能与精神价值的统一。故而,儒学以义统利、以义制利的精神,对促进东亚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儒学的义利观对公私关系的处理也有借鉴意义。现代经济制度作为对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所作出的规定,它一方面要维护个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保障公共利益,而公利与私利之间有时又是矛盾的。儒学强调私利服从公利,这就为解决这个矛盾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因此,儒学的公私观并非过时了的古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仍值得开掘。

总之,儒学的义利观与现代制度之间是具有相容性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其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将儒学义利观和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成功实践,已在这方面作出了证明。

四、家庭观念和东亚的企业制度

在东亚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家族中心主义。东亚人的家族中心主义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伦”,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三纲五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对父母的孝,而对企业和国家的忠则被当作孝在更大坐标上的升华。以孝为基础的忠孝合一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行为准则。

东亚国家和地区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家庭思想和忠孝思想,人们首先为自己的家族而工作,然后把自己的利益和集团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积极劳动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儒家的家族伦理和家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促进了东亚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被运用于企业的经营,形成了家族式的企业管理体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在韩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通常给家族的利益、名誉和繁荣赋予最高价值。今天家族观念仍然是韩国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这种观念反映在企业中就是,韩国经济起飞时,出现了很多家庭企业。在家庭企业内部体现着家长制的管理原则,职工是家庭成员或有血缘关系的人。企业主就是家长,企业人员都尊重与服从家长的管理指挥,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和谐共进。企业对待员工像对待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一样,承担着无私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的职工也在共同体意识的驱动下,努力地证明他对自己所属集团的忠心,献身于企业公司。所以,韩国的企业就像是由无数小的家庭实体织成的网,家庭因素体现得非常明显。

日本也是一样。日本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与家族制度和家族伦理密切相关。财阀是日本特有的经济组织,就其起源来讲,财阀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代代继承、维持和发展家业为基本目标,一部财阀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家的发展史。正是这种体现家族功能的独特企业组织形式,适应了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促使日本第一个在东方国家里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尽管财阀在战后被解散,但财阀的家族式结构与家族式管理仍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存在于现代日本的企业当中。另外,在日本普遍推行“终身雇佣制”和“提建议制度”,也有利于企业主实行家族主义的经营管理。日本的这种家族式的管理体制使职工和公司形成像家庭似的“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公司能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活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第4篇

我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儒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主流,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先驱孔子将“礼乐”作为儒家思想的基础,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把血缘至亲之爱作为“仁”的根本。儒家美学“大同”“美善”的思想融合了美学与伦理学。仁心的君子所具备的德行修养是全面的,仅有高尚的品格是远远不够的,审美和文化修养同样重要。儒家美学强调的是美与善的一致性,高度重视美与艺术的结合和艺术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儒家美学与政治有很深的关系,其美学原则“和”包含了合乎常理、合乎规律。儒家美学的另一明显特征是“天人合一”,在自然界与人的情感中寻求美的真谛。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工业设计的融合

1.饱含传统意味的外观设计从物品造型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器皿、纹样。如我们熟知的奥运祥云火炬运用了在中国存在了千年的祥云纹样,这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火炬以纸卷轴作为握柄,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将祥云、纸卷轴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便成了唯一的奥运祥云火炬。又如,对茶叶盒进行设计,设计师可以摆脱常规的罐装设计,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壶的造型进行创作。如果对酒瓶进行设计,可以借鉴古代青铜器元素或陶器元素加以改造、设计。

2.采用各类材料展示工业设计在中国制造历史上,大部分材料都是随地而取的,充满智慧的先辈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早期用泥烧成陶器,后来运用不同的材料和烧成温度创造了美观实用的瓷器。还有蚕丝、木材、毛皮、金属这些都是常见的材料,我们的先辈通过想象和改造将这些平平无奇的东西变成丝绸、纸、漆器、发饰等。现代工业设计师取材应大胆,不要拘泥于现有的创作材料,要养成运用各种材料表现设计风格的习惯,使被设计的工业产品更完整地展示其韵味美。

3.我国丰富的民间传统工艺中国民间有许多工艺和文化元素,工业设计可以从这些民间工艺中吸取精髓。如皮影,其既代表了中国的戏曲艺术,又承载着中国传统美学,设计师可以将皮影元素加入灯具设计,使灯具富有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感,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具备收藏价值。还有民间剪纸艺术,将剪纸元素融入现代工业设计,其艺术碰撞效果可想而知。北京奥运会会徽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印章,这种形式极具中国传统韵味,令人眼前一亮。中国民间有太多的工艺可以被挖掘、创作。

三、结语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第5篇

文化基因最早是由闵家胤、刘长林、米文平等中国著名学者提出的,主要指的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及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思维方式及心理底层结构。基于文化基因的基本理论,任何系统的发展发育都必然会受到相应基因的合理控制,而文化系统也是如此。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优秀的文化基因早已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坚实的基础,而中华文化信息库也是在那个时期逐步建立起来,并以不断增益或减损的过程慢慢积累、遗传下来。与此同时,不同的文化影响及文化存在是核心价值观凝聚的价值与取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文化性质与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它必然是在民族文化的心理底层结构及思维方式中形成的,因此,只要抓住这一关键,就能牢固各族人民共同信仰及团结奋进的道德基础。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

儒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价值观起源于夏、商、周礼乐中蕴含的文化,而后由孔子奠定了其思想基础,并由董仲舒进行后续的完善与发展,最终在西汉的武帝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文化。历史的发展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强及盛和核心价值观所发挥的作用有较为密切的内在关系。根据史记显示,周王朝荣辱兴衰和周公制礼的作乐内容有紧密的关联。其中,周公制礼的礼乐本主要是以亲亲、尊尊为两条主线。亲亲是根据血缘关系来划分的亲疏远近,而尊尊则是根据政治爵位层级来划分的尊卑贵贱。孔子的这种思想由董仲舒作了相应完善后进行了弘扬,同时还按照儒家思想合理提炼出了三纲五常的文化价值观来对人际关系进行规范,从而成为了一种融合了儒家思想的意识形态。基于上述认识,每个社会的稳定都会有它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故将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的关键,可在促进社会稳定及国家统一方面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也需要注意,传承并不是一味的一成不变,而是继承那些存在永恒价值、符合当代意义、跨越国度、超越时空的精神文化。

二、文化传承的反思之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文化根基

钱穆(著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文明偏于外,为物质方面。文化偏于内,则为精神方面。其中,文明可向外发展、传播、接受,而文化则是由群体的内部精神不断积累产生。因此,文化不仅仅只是活在发黄的古典书籍、残缺的曲谱以及壁画中,而是活在这个1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的心中,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血液,也是各组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十七大六中全会上,以文化强国为主要战略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作为文化发展核心是会议上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形态意识的本质体现及和谐文化根本、先进文化精髓等。综上,中华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必须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文化根基,从而才能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来重建民族的文化价值信仰。

三、文化自信的重塑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的选择

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培养人们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优秀的基因,还能促使文化自信向文化自觉走去,从而达到由认知及认同、共识逐渐发展为统一行动的效果。以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1)积极弘扬民族和谐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从而达到文化强国的目的。弘扬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追求。其中和谐思想不仅是历史文化价值的紧要维度,还是中华文化信息中优秀的基因,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总体布局是促进文化的建设关键,因此,从国家的角度分析,我们应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与和谐思想文化,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促进德法相辅,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骨科护理;新方向;多元文化

现代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出现了多种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多元文化社会体系[2]。于是,传统的生物护理模式很难满足当今骨科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士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内涵,转换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发展,以适应不同民族、国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从而适应现代骨科护理发展的要求,让骨科患者早日康复。

1 般资料

选择骨科创伤术后患者500例,年龄2~9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种包括:慢性骨髓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面积皮肤脱套伤、胸腰椎等骨折;民族包括:汉族、藏族、哈萨克斯族、蒙古族、彝族、羌族等;国际包括:中国、美籍华人、哈萨克斯坦。

2 多元文化

2.1 多元文化概念 是指不同民族、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

2.2 多元文化来源 多元文化护理无论构思多美妙,都要靠护士在工作中的实践来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护士的多元文化意识,除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自觉学量涉及非专业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习惯,礼仪修养、法律知识等,提高自身素质,并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

3 多元文化在骨科护理中运用

3.1 护士的心理素质 南丁格尔说:“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同情心”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职业的特点、特殊工作环境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相关社会因素及护士本身内在性格等方面因素,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质量[3]。因此,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患者,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作用[4] 。

3.2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它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宽容博爱、豁达乐观,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这些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软实力[5]。

3.3 儒家思想运用于骨科护理 本组500例骨科患者,在护理上除采用现有基础专业知识、骨科专业知识、心理护理外,儒学文化思想也运用于其中。在护理中主要针对以下几种儒家思想:①“仁者爱人”,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对知识缺乏的病人,要做术前、术后访问、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功能锻炼和预后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护理工作的对象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与生命的不同认识理解,于是要不断学习多元文化,才能满足当今人类的需求。③“默而识之”指在临床工作、生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了解其他种族、民族、人群的文化,且牢记于心,运用其中。

4 结果

骨科护士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知识、习俗、理念、技术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相结合,运用于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意度为98%,护患纠纷下降为0。实践证明,多元文化护理运用于骨科手术前的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有信心,对恐惧、应激反应、怕术后疼痛、手术中出血过多发生意外、失眠、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影响了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相应的并发症,能降至到最低。术后病人的运用多元文化护理能将疼痛减轻让病人感到舒适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恢复到理想的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 讨论

儒家文化及其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沿着这一方向去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确定研究范围,加强全方位教育和护理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 杨运秀,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护理道德教育,首席医学网 2007,10,10

[2] 郝玉梅,探索现代护理的新方向多元文化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8,5(15)

[3] 王晓艳,浅谈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5,6(5)

[4] 范瑛,对现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6,19

[5] 方忠敬,弘扬儒家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乡村发现网2011,9,19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第7篇

摘 要: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部分-儒家伦理思想,它的提出与发展为我国在家庭、学校、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都提供了借鉴意义,儒家伦理思想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当今社会建设,我们更应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思想,学习传统伦理思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家伦理思想;家庭;青年;生态;和谐社会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被人尊称为“圣人”,后来被人尊称为“亚圣”的孟子将其学说发扬广大,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仅就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成为多少人膜拜的诗句。而儒家的伦理思想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部分,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是有关爱的道德,是心灵深处的德性,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内在情感诉求。

儒家伦理思想认为,道德是基于人的同情心而形成的社会成员的普遍素质,认为人本性相近,这一相近的本性便是同情心,尽管有君子小人之别,但趋向于道德、形成道德素质却普遍存在于君子、小人之中。这样,“仁”就超出了孝悌的范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儒家提倡的仁爱是有原则的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儒家政治伦理中的“仁”,体现的是“为民以惠”的民本思想。例如,孔子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儒家伦理思想的外在要求则是“礼”,“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在诉求,是为人之本。而“礼”则是“仁”的外在表现,是儒家主张的待人处事之道。在儒家看来,严格的等级制度可使社会秩序稳定,而社会秩序稳定君臣才能以礼相待,以仁相处,各安其业,守其本分。整个社会才能井然有序。而儒家伦理思想的目标就是“和合”。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儒家的伦理思想也是层出不穷,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趋势下,儒家的伦理思想影响着国人,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一、“子不教,父之过”-构建和谐家庭

家庭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庭是否和谐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关于家庭的伦理思想也有很多,但是儒家提倡的“孝悌”思想,则是将家庭伦理思想推到了,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父子关系是古代中国家庭中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慈子孝”是儒家处理父子关系的基本要求。所谓孝,是指赡养和敬爱父母。儒家认为,作为子女,应当竭尽全力使父母在生活上有良好的照顾酒食,先生撰”。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职责。儒家还认为,对父母的孝不仅在于养,还在于以合适的礼节、礼仪侍奉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儒家强调,对父母的孝不仅是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真实情感的体现。对父母的亲爱之情是人天生具有的。正是由于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因而在侍奉父母的日常生活中,要始终保持虔诚愉悦的态度。要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孔子称为“色难”。但作为子女,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让父母顺心。在父母有什么不对的时候,固然应当婉转劝阻,“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但在父母不接受劝谏之时,仍然要恭敬地侍奉父母,任劳任怨,而绝不应怨恨父母。因此,儒家特别强调对父母要有尊敬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主要以利益关系调节人际关系的今天,包括家庭内的人际关系有日益冷漠、紧张的倾向,这使社会有畸形化的危险。传统儒家伦理强调亲情的思想在今天有积极作用,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儒家主张夫妻恩爱、父慈子孝、兄弟友爱的思想,将为改善目前日趋紧张、冷漠的家庭氛围发挥重要作用。儒家的“孝悌”伦理思想为现代家庭中的溺爱子女,子女忽视父母等等问题都提出了严重的批评,“孝悌”思想的大力宣传可以有效改善家庭不和睦、关系冷漠的状态,为构建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有“小家”和谐发展了,我们的“大家”才可以稳步前进。

二、“发愤忘食”-构建和谐校园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而当代青年大多还处于学校教育时期,大多都是大学生,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则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而对校园稳定的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自强不息”这一词语出自《周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要求人们具备像天那样的坚韧刚毅、永不停息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发展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人们把志存高远、奋发向上、不屈不挠、励精图治等都视为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自觉地培养自尊自信的品格、不卑不亢的人格,以及不安于现状,不被小利诱惑的精神,从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到孟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都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少年强则国强,青年的发展壮大影响着我国的前进,青年的思想更是左右着我国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秉承传统,坚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将儒家伦理思想中积极进取的部分在广大学生中宣传发扬,将自强不息的精神思想深入到每一位青年人的思想,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乃至和谐的社会的建设。

三、“天人合一”-构建和谐生态社会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出发点,以“仁民爱物”为原则,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儒家生态伦理现的基本价值和道德取向,对保护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摒弃了传统伦理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开创了西方伦理学的深刻变革,对于今天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重归和谐,是一种具有启发意义的宝贵的思想资源。儒家的伦理思想由家庭、社会进一步拓展到自然完成了亲民、仁民、爱物的发展轨迹。今天,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人类对生态伦理的需求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天人合一”是中国生态智慧的精髓。儒家认为,“天”,主要是自然界或自然的总称。宇宙的最高实体,而“人”则指人和人类,儒家的“天人合一”,主张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并存、协调发展,体现着和谐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启迪我们,应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肉体与精神和谐的关系来看待和谐生态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不能忘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同时具备天、地、人生态伦理意义。如果忽略了这些,而只注重社会发展,只注重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就会被自私、狭隘、短见、孤立的功能所扭曲。最终导致人与自然失谐.人与人失调,人自身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则要求人们一方面要把握适当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要珍惜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杜绝浪费,避免环境污染,充分开发可再生资源,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荣,以实现“与天地相参”的崇高道德境界。

儒家伦理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自孟子发展以来,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借鉴意义,它对我们既有推动的地方,也有片面的地方,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摒弃那些不利的思想,发扬有利的思想,将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论,将它们付诸于实践,将道德建设引进社会和谐建设中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促进现代社会“中国美”这一梦想的早日实现!(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参考文献:

[1] 孔子.论语[M].

[2] 孟子[M].

[3] 孔子.孔子家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范文第8篇

1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

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孔子创立,以爱人、仁爱为主要的核心思想。在对旅游管理中同样可以应用儒家学术的理念,首先“仁爱”理念,仁爱的管理方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自然界存在一种博爱的胸襟和情怀,仁意味着达至对自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照与觉知,由此而能“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种“成于中,形于外”的“博爱”情怀恰如日光一般永久的普照大地、泽被万物。要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供求发展,在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中秉承着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注重人对自然的共同生存。

2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

道家思想的管理方式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思想核心为“自然无为”既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这种观点正适用于现代旅游管理之中,在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运用这一理念组织人员学习,小到不任意破坏旅游环境的风貌,大到对风俗习惯的敬畏和保护,老子核心思想中的“清静”就是体现这一说法,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正是表达这一特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融合策略研究

1在旅游地区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合理规划

在旅游地区进行合理规划,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第一步。我国国土广阔,无论是从文化还是环境方面,南北差异都较大,所以就要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在发展旅游中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传播,突出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规划,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主导的积极作用。

2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好

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是旅游管理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更好的为旅游业服务的基本目的和产物,旅游管理中要对导游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便在服务中做到文化和风景完美融合,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对游客价值理念的引导,当面的民情风俗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旅游管理中要重视对当地风俗的解读,这样也能使游客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大程度的促进了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

3对旅游形式合理发展,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