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环艺设计

建筑环艺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建筑环艺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艺设计 审美取向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TU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39-0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度也存在不同,对环艺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实际的情况出发,阐述当代设计师应如何加强对美的形态和价值取向的探索与发掘。

1 环艺设计

1.1 环艺设计的基本内涵

环艺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所谓环艺是指规划一个区域的具体样子,如公园、室内、地铁站等,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公共场所设计和展示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室外有园林设计、建筑外观设计、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和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等。室内有家装设计、建筑内部设计等,还有附属的管道、灯光、花卉设计等。

1.2 环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环境设计学科独立性的不断加强,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显著。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除建筑设计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也不断的渗透到环境设计中。

教育力度的加大,使得环艺设计趋向于多层次、多风格。而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环艺设计都体现了人们在空间上的精神需要和对环境的文化内涵要求。

2 环艺设计的审美因素

每一个社会人都是独立存在的,由于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因素,使得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度也不尽相同。而且对于美的感受,没有办法用一个具体标准来衡量,它是基于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基础,受人的综合素质所影响。

2.1 受美感的影响

美是一种对事物爱慕和欣赏的感知过程,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人类的审美行为包括主动和被动,而美感是指人们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感知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文化素养不同,设计者们对环艺设计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呈现的美感也不同。

2.2 受美学与人的欲望的影响

受美学的影响,环艺设计者的能力也有高有低,设计出来的作品的实用价值和美观度也不相同。每一个环艺设计者所设计的作品都是为满足自己或是他人的一种欲望,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方式,是社会发展的组成因素。

3 环艺设计的审美取向和价值

审美是一种人类的精神产物,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不同阶段、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价值。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环艺设计的能力和人们的审美水平,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在国际地位上的竞争力。

3.1 环艺设计的审美现状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时代的更迭,都会对审美产生一定的有利或是不利的因素,我国一些现存的古代建筑,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值得现代环艺设计者的学习与研究。而一些现代化的建筑在美感上需要大幅度的提高,近几年全球对最丑的建筑会进行排名,我国就有好几处的建筑设计让人感到滑稽可笑,不知道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与周围的组成部分毫无协调感。

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向老话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因为,美的形态是难以创造的,它的规律也是无法准确把握的。这就要求环艺设计者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把握好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

从古至今,人们对政治和经济地位的追求远远超过对审美的追求,所以,在一些政府建筑的兴建上,常是外观周正、颜色暗淡,为了营造一种庄严、高大的感觉,进而体现它的地位,却缺少生气,忽略艺术上的美感。有些时候,设计者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制约了自身的审美取向,束缚了人们的创新能力,也降低了我们的审美水平。

3.2 环艺设计的审美取向与价值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追求人生价值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无限循环的误区,认为奢华就是品位、就是一种美,然而,这完全偏离了正确的审美取向,也无法体现审美的价值,特别是环艺设计工作者决不能有此陋习。在环艺设计中,需要专业的设计能力和对美的不断追求,有时也需要一些相关的天赋。

作为一个环艺设计工作者一定要在设计前期与使用者(或是客户)做好沟通,将设计理念与实地情况相结合,做到风格、形式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如果是室内设计,在装修的风格、样式、色彩和环境等方面做好沟通交流,同时也要结合使用者的身份、喜好和心理特点等情况。在做设计时,也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西化模式,要结合中国的民族文化、客户的生活环境及建筑内的空间感等因素,要将两者相融合,提高生活的品味,美化生活环境。在满足使用者要求的同时又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进而符合时代的要求与发展。

4 结语

作为环艺设计工作者,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魄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去改进人们的审美取向,加强审美的价值体现。要认真对待环艺设计的审美取向,积极探索和发扬美的价值规律,促进我国环艺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立.浅析“适用、经济、美观”在当今国内建筑设计中的理解[J].甘肃科技,2007(4).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第2篇

制图表现技法课程时间安排较短,一些老师教学经验不足,许多综合类或是艺术类的院校现在的课程安排仍不够成熟,导致一些学生过分地依赖电脑制作而忽略了对徒手表现能力的训练,把整个设计程序简单地理解为电脑效果图制作,这种思想和做法对于未来的设计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设计过程本身应该是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一切表现手段都应为其设计内容服务,而手绘表现方法应是贯彻整个设计过程的重要方法。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出现了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建筑思潮,其制图表现技法在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与包豪斯(Bauhaus)的建筑教育注重模型、贬低制图表现技法不同的是,表现主义对制图表现技法情有独钟。他们的画注重装饰风格而不顾建筑本身的内容。环艺设计被视为外表和内空间两部分,画面表现凝重的建筑体积感。门德尔松(Erich Mendelson,1887-1953)用粗而黑的线条体现建筑中的运动感和力量感。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画家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则贡献了这一时期最精彩的建筑制图渲染作品,他用铅笔和石灰笔加淡彩,渲染建筑和环境气氛。

20世纪还有一些著名的建筑画家,如加克布(Hellnut Jacoby),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和路易斯・康(louis Kahn)。以画为职的建筑师加克布表现了一种与建筑大师,如阿尔托和康等完全不同的风格。加克布的画清晰严谨,但稍嫌机械,全部天才仅体现在构图和布局上。阿尔托大量的绘画则体现完全的个人风格,他往往用软铅笔不停顿地在纸上画,目的是寻找建筑设计的问题和答案。同佯,路易斯・康在旅行中画的大量建筑制图直接与其建筑设计相联系,他落笔之重好像要穿入画纸,和阿尔托一样,他的画不是对建筑和结构的记录,而是一个建筑师创造性思维的图式化表现。将加克布和康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画师和建筑师对建筑画的不同目的、不同方法和不同心态。前者是把环镜艺术向社会推销,而后者才真正反映了环镜艺术设计师的自我交流,心绪过程和环镜艺术真谛。

实际上,在20世纪。环艺制图,特别是以描绘建筑形象为目的的制图表现技法已受到来自其他媒体的冲击,如摄影、模型、计算机制图等。环艺建筑师往往并不擅长干这些新媒体。即使在传统绘画领域,建筑师的纯绘画技术也早已远逊干专业画师。建筑师的建筑画的艺术魅力已不在干“形”,而在于与建筑艺术之间相关的“情”。这一点在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后现代建筑师的环镜艺术制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文丘里(Venturi),格雷夫斯(Michale Graves)和林克利尔(Leon Krier)等人都是当代环镜艺术制图代表者。他们不仅在建筑上加入传统语汇,在绘画方法上也力求有传统遗韵,如格雷夫斯用的是莱特用过的彩色铅笔。由干这些人在刚出道之际没有多少工程可做,环镜艺术制图成了表达建筑思想的工具,他们的建筑画表现的是建筑概念,而不仅是“形”。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画成了艺术收藏品,同时为当代的建筑画开辟了新路。

一、提高环艺设计创新能力,制图表现技法先行

环艺设计过程中设计图的表现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从想象到具体,将思维物化的过程,体现了一个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流畅、快速的设计表现技法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思最直接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手段之一。表现技法作为设计创新思维表达的工具,要先行一步。由于环艺设计是一个多次往复、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利用设计表现图将设计构思迅速、清晰地表现出来。一方面是记录设计过程、思考的重点,供设计师自己推敲之用,另一方面是作为展示给有关客户、生产、销售等各类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从而实现设计构思之用。因此,环艺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不仅要强调技法的实践性、更应和环艺设计创新结合起来。

二、如何改变和加强环艺设计制图表现技法

设计表现技法凭借于绘画的表现规律和原理来描绘想象中的环艺设计形象。设计表现技法要靠长期的实践、体会和磨炼才能水到渠成,才能充分、自如地表达设计构思,临摹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表现技法是要通过训练来获得的技能,反复地模仿和练习能迅速提高画面效果,但绝不单纯是“唯手熟尔”。设计表现技法以透视图法为基础,对产品的形态、材质、色彩、光影以及环境气氛等预想效果进行综合地客观表现,和传统纯绘画强调作者主观感受相比,多了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推理。如果忽略了对规律的掌握,在后续的设计意念的表达中会遇到明显的障碍。对产品设计师而言,绘图是表达设计构思的一种手段,和纯绘画不同,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快速而有效地在产品和设计表现图之间建立联系的练习方法就是“临绘”照片。这种“临绘”已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临摹”,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对照片所提供的素材进行取舍、提炼和加工,加入了作者的主观因素的表现方式。与临摹相比,临绘多了分析理解的过程。理解是再创的基础,通过临绘照片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徒手画的技巧,把握设计表现的基本构图原理,还可以收集、分析资料,研究、记录他人的设计作品,为实际环艺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艺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表现技法、模型制作等动手能力。掌握几种常用的设计表现技法,最终达到熟练运用设计表现技法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目的。从业者还必须针对手绘表现工具的变化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逐步淡化不合时宜的工具与技法,如喷绘技法等,逐步渗透吸纳马克笔、色粉和彩色铅笔等快速表现技法;引入了手绘板等计算机辅助绘图手段等,在不断完备手绘课程系统延续性的过程中。在手绘实践中,不能单纯就技法论技法。如果你上完表现技法课后在产品设计时常常无从着手或不能充分表达设计构思,就会造成困扰并影响设计的自信心。表现技法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快速草图与效果图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

思想的形成必然影响着艺术家或设计师的主观意识,而风格与个性又决定了表现形式。思想决定内容,内容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手段来体现。任何一个具有个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其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风格分作品的风格及艺术家和设计师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风格体现在他某一作品中,也体现在他一系列作品中,他们在创作设计中驾驭体裁、处理题材、塑造形象、安排情节和运用语言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思想倾向,性格特点,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在作品中的综合体现,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艺术再现的结果,作品风格与艺术家、设计师的风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第3篇

[收稿日期] 2011-07-10

[作者简介] 张志颖(1974―),男,山东寿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

[摘 要] 管理过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机构运营模式和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是机构管理阶层对利益诉求的必须环节,并且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适用性和艺术性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管理过程是对环境艺术设计机构运营模式的影响;还是设计师的自我管理对环艺设计作品的形成影响;乃至决策者和受众对作品艺术性与适用性的影响,都和艺术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关键词] 艺术管理;过程;环艺设计作品;艺术性;适用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2)02―0157―04

The Impact of Arts Management to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Process

――On the Artistry and Applic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Works

ZHANG Zhiying

(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Art,Beijing 100021,China)

Abstract:Management process is the key factor to operations model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 design institutions. It is the necessary step for the leader pleads to benefit, and it gives direct impact to the artistr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 design works. All kinds of impact from management and designer as well as audiences, even policymaker give impact on the making of the works, especially for the artistry and applicability.

Key words:arts management; proces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works; artistry; applicability; impact

艺术管理是近年来在国内新出现的一个以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文化艺术市场需要为目的的新专业学科。具体到对设计艺术的管理,则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基于人们对设计作品艺术性强化的要求和现代管理理念逐渐渗透融合下的一个管理范畴。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设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地以异彩纷呈的姿态呈现时,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以其固有的环境亲和力和艺术感染力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时,如何看待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与管理过程的衔接则具有诸多的研究意义。

越来越多的事实不断地说明一个问题: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发展与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具有其直观性表达语境,设计师和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作品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这个过程也就完成了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体现。正如罗丹曾说:“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这是基于艺术理论意义上对环艺设计作品的认识和要求。而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则更加直接的将其形体、色彩传达给人们,也就具有更多的直观艺术欣赏性和感染力。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到当下,则更加具有了文化产业领域中艺术产品生产所具有的特征,而这一生产过程也就更多地与管理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由来,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在当下的中国,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指室内外环境装饰设计、装修设计、景观园林、景观小品、建筑装饰和装饰装潢等,此外,还包括城市局域规划,如房地产区域规划设计等都可以涵盖在内,也涉及围绕建筑群落和建筑周边以建筑为主体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本文中所指的环境艺术则主要指传统和狭义上的概念。而笔者主要试图从设计管理过程的角度去分析如何更好地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对受众的适用性问题。同任何的设计程序及管理过程相同,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设计过程也是管理过程的渗透与直接反馈,管理在设计过程中无处不在。尤其在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被人们广泛认知以后,艺术设计管理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凸显着重要作用。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年第2期张志颖:艺术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影响从环艺作品的艺术性与适用性浅析

管理意识和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从理念和概念转换为具体呈现的作品的过程中,其作用具体体现在:设计程序管理、设计师自我管理和设计作品的判定管理几个方面,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又紧密衔接的过程。从艺术管理专业的视角来看,无论什么样的艺术管理者,处在何种社会语境中工作,更不论与何种艺术形式相关联,都会对其面临的管理对象及其作品的适用性和艺术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强调了管理的过程与步骤,提出了对艺术管理学的经典注解,即领导、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法约尔对管理过程的定义着重强调并诠释了对管理过程的实际考察,并可以应用于艺术管理的各个层面。[1]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管理过程对环艺设计作品艺术性与适用性的影响及作用。

首先,管理过程是对环境艺术设计机构运营模式和经营效益体现的重要环节,是机构或者公司管理阶层,对作品成形后利益诉求的必须环节,并且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设计,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设计过程显示艺术创作者的思想智慧与创作能力,比纯粹的艺术创作活动更加具有理性思考和管理意识的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本身更加反映着人本思想,体现着人类意志。然而设计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行为的标示,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直观视觉和物质载体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的人类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并非一开始就有过多的管理法则注入。原本人们对很多经典的环艺设计作品的认知,都是与许多著名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密不可分的。如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赖特(Frank Lioyd Wright, 1869~1959)和他的“流水别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吉奥・庞蒂(Gio.Ponti),对依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而他的作品“皮瑞里大厦”更见作品的真实感受;美国建筑家格雷夫斯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作品“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人文大厦”等等。享誉世界的著名建筑艺术大师们,都是依靠其自身的艺术修为和设计理念,铸就了他们所承担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时代适用性。当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则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专业分工的细化,逐步渐进式融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尤其在当下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建设越来越快速化,设计项目和设计作品越来越多呈现的时期,艺术设计管理理念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近几年来,环艺设计作品在我国一线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更是如雨后春笋。通过对北京、上海、郑州、深圳等多个城市的直观了解和对部分环艺设计公司的考察,可以看到一个极为明确的现实存在:管理过程与设计过程合理的结合促生了更多的优秀环艺设计作品产生。

管理的首要目标和主要核心任务是有效性,对主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进行运作的机构和公司而言,更多的是以设计师的脑力劳动和创作思维的具体呈现来获取的,从而公司高层管理者自身对经济利益的诉求本身就对设计师注入了更多的管理意识。当环艺设计作品以“产品”的方式进行“销售”时,设计作品以不再单独以设计师的个人理念进行自我创作式的生产,而是以接受任务的方式对所接受的设计命题进行规划设计,并为能征得甲方或者业主的认可而进行“创作生产”。设计师是为公司创造价值而进行设计创作生产,从而更多的设计团队都开始细分组织机构和公司的部门职能。以金螳螂公司、北京水晶石设计公司和河南蓝色设计公司为例,在生产过程中,逐步进行了管理细化,除了一般意义上公司的章程、管理要求、生产规定之外。单就设计过程也细分为:方案创意设计团队(又可分为文案创意与图纸创意);图纸设计细化团队(主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与直观视觉呈现工作);方案确定后的图纸完善团队以及方案汇总团队和实施阶段的现场督导团队等几个不同的团队。其他地区和国内很多的设计公司也都已经开始进行这一系列的职能细化的管理方式转化。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环艺设计作品方案实现的设计过程中,管理已经无时无刻不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管理者的命题式要求会对作品方案的形成直接有关。比如,一个广场的方案设计是从人文艺术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出发,抑或是从自然环保的角度出发都对作品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笔者几年前所接受的命题式设计河南义马鸿庆寺石窟环艺规划设计则是以文化遗产保护的命题进行的,主要是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角度进行具体设计。这些不同的设计命题要求公司和机构的管理者以及设计者必须进行设计方案产生前的研讨论证,以及对设计现场的环境感受和直观认识,还有设计创意者的自身设计能力,和对设计概念的把握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管理理念的注入。

而管理在上述过程中所肩负的职责就是:如何确定命题并形成最适宜与环境自身的一个或者多个设计创意。这一过程中对所接受命题的论证会、设计创意方案比较、设计师的调研与设计理论在作品中的应用等,都是管理方法与管理原理的具体应用,并且也都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具体体现。而这一过程同时也集中体现了设计生产过程与作品艺术性及适用性的高度一致。而这种一致性也是基于韦伯和法约尔的管理与组织原则的具体呈现,也就是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和团队的组织原则以及法约尔理念中经营和管理的区分概念和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理念。

现实的机构和公司因为管理者需要这种具有稳定结构状态下的机械机构,以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取投入后的最大利润为根本诉求,并对这一转化过程实现最大控制,从而最有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服务[2]。简言之就是细化的专业团队与合理的管理方式是对环艺设计作品的“品质”的有效促进。

其次是管理过程中,设计师的自我管理对环艺设计作品的形成,设计作品艺术性的呈现具有直接的影响与导向作用。

一般管理法则对于从业设计师自身要求和监督,是在艺术设计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很多设计师,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大都以自我思考式的艺术创作进行环艺设计作品的设计。如很多相对小型的设计作品,具体的案例如:一些学校大门的设计,城市中的建筑雕塑等。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对作品的设计多是以自我意志为转移的,往往过多地追求了作品的艺术性,而忽略了作品本身与环境的适用性。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环境和受众的内容,甚至部分作品设计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协调感并降低了对环境的美化程度。所谓的艺术设计不能对环境形成一种恰如其分的点缀和美化,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本意,更谈不上艺术性和适用性。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在当时看来,除了经济发展因素之外,环境艺术设计所要求的建设业主或甲方本身的认识程度不高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此外就是因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自我管理意识淡化。

“自我管理”要求设计师要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强烈的责任心为基础,以科学的心态和理念、前瞻的眼光、艺术的创造力和艺术作品设计应有的程序进行设计与创作,不能仅以个人兴趣和意识为转移而进行设计。比如:任何的艺术设计作品本身应该遵循相关的形式美法则。色彩的搭配应建立在和谐或者对比渐进等色彩组合理论基础上;雕塑的大小与环境尺度之间应该有黄金法则;楼宇的门面要在标新立异的同时与环境相得益彰;室内的灯光也应有适合的光照系数等等。只有遵循这些艺术设计原则才能更好地体现环艺设计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而这也是管理过程中设计师的自身管理与自我约束之必须。

设计师合理地对环境与作品进行研究认知与分析,深入解读环境与作品的和谐之道,才能进行更加适当的设计,“古今之道,万物之指”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作为一个设计者只有掌握物体的自然规律这一根本,将它们应用到设计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3]。很多人都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后的建筑作品存在诸多争议,但从我国各方面发展进程看,固然某些建筑和环艺设计作品有失和谐性,或者与周围环境融合力不够,但也能独树一帜,使人感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作品的适用性,这本身就是环艺设计作品应有的管理之则。还有上海的“新天地”设计,本杰明・伍德和他的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前曾经对设计项目进行了两年多的实地考察,并且把原来生活在这一区域里弄中的上海人的生活环境和状态拍摄成纪录片,以便于为设计提供合理的借鉴。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新天地的设计能够融合在“大上海”的固有环境中。

当然作为自我管理理念的延伸,设计师也应该具备自身人文思想修养、责任意识及道德规范,坚持合理的设计行为,把握应有的设计理念,不对一时存在的表象盲从,不对糟粕的形式妥协。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机构以及公司管理高层应该做的是,进行合乎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的正确决策。也就是在既定价值观下,制定与利益相关者一般都能接受的合理决策。这种决策对利益相关者、组织和社会都是有益无害的。[4]也是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更好的艺术性的基础和适用性的前提,对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具有导向性作用。

再次,环艺方案设计过程中和方案完成后,甲方以及政府部门决策者的判定标准应该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才能对环艺设计作品的生产过程形成更加有效的促进,增强其艺术性和对环境以及受众的适用性。

设计管理的过程,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很多时候,当设计机构或者公司交付出作品方案后,会被甲方或者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中决定能否投入建设。而管理原则如何对这一过程进行有效的介入,也是塑造作品艺术性和适用性的关键因素所在。一个有良好评判能力的甲方或者业主,一个合理决策、程序严谨的政府机构(当然也包括委托设计的政府部门或者招标设计的项目等)是优秀环艺作品产生的决定因素。因为甲方或政府部门的财力投入,是设计机构或者公司乃至设计师的经济利益之源,很大程度上,甲方或者政府机构的决策会对设计作品形成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多地方在进行古建筑群落的保护工作中,要求设计机构进行设计时的理念是好的,但在最终评判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个具有决策权的当事人的否定,而使原本很好的作品失去其原有的风貌和艺术性。而如果设计之初的要求不能从适用性的角度出发,那也会与作品的适用性产生严重的背离,这一现象也已经屡见不鲜。郑州的古城墙遗址修复项目,因为造型上的争议和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引起很大争议,而北京的“798”艺术集聚区域是对老城区的合理而自觉的开发,适合了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要求以及时代诉求,具有了极强的时代特色和艺术气息,环境本身和环境对人也都具有极佳的适用性。这些都说明决策和管理对这判定设计作品优劣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有效的过程管理是如何让决策者具有更合理的评判准则与尺度呢?其间有效而顺畅的与设计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对决策者的理性评判产生深刻影响。设计师对甲方的设计要求的充分领会以及作品决策者以更加专业的眼光看待设计作品,也都会让已经完成的作品方案得到更加合理的评判。而这一管理过程则是设计作品能够成为现实建设项目,并且更加具有设计艺术性与适用性的关键环节。

最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建设过程中对方案的修正以及根据建成后的作品对受众传达的艺术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对作品进行的再设计,也是作品艺术性和适用性增强的应有之意。

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都会得到不同的评判。一般看来,环艺设计作品的好坏往往具有自身的时效性,比如各类商场环境、饭店酒店环境,一是由于时间推移会逐渐失去原本的魅力,二是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作品的认识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这一特点与一些纯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不尽相同[5]。

以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为例,在几年前还是国内一流的融合了艺术性和适用性的高档次酒店代表,也是很多地方争相效仿和业内人士学习的经典作品。但时至今日,一是由于电子科学技术在饭店环境中的融入远远落后,二是当时装修时的材料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本的色泽和质感,三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环境艺术性的要求逐渐提升等等,都使原本的作品光环渐隐。故此,在接受这些现实因素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改造与再加工,也是管理过程以及管理内涵的延伸,合理地看待这种交互式的信息反馈,以科学的管理原则和理念来对待环艺设计作品,增强作品应有的时效性,像西递宏村这样的文化遗产一样强化作品与环境之间的衔接,多以长远的眼光审视作品,也是环艺设计作品艺术特色再现,尤其是适用性加强的根本所在。

管理原则以及过程与环艺设计工作进程的结合,是两个学科体系间在新时期的渗透与融合的过程。艺术管理作为一个新的学科体系,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在文化产业涵盖下的艺术设计领域具有很强的实际研究意义,目前国内众多的艺术院校、管理团队和设计机构也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专业的艺术设计管理研究必将催生更多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出现,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乃至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理念,令我们所处的环境更加艺术性地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参 考 文 献]

[1] 余丁.艺术管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美]加雷斯.琼斯,珍妮弗.乔治.当代管理学(第三版)[M].郑风田,赵淑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 郭廉夫,毛延亭.中国设计理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第4篇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家装设计、建筑内部设计以及管道、灯管和负数花卉设计等)和室外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以及建筑外观设计和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设计等都是今后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发展方向。①分析客户的需求、目标以及对方案的具体要求;②融合了解到的情况与设计专业知识,形成创意;③形成最初的设计理念适合顾客的要求、满足顾客功能和美学上的要求;④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把最终的设计方案展现出来:⑤绘制施工图纸并负责工艺的选材;⑥负责结构、水电、暖通,植栽等相关技术人员之沟通协调;⑦按照客户及公司的设计要求、进度完成设计方案。同时,环艺设计对技能技巧也是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对室内家具、装饰品配套工作有很强的理解力和把握能力;具备优秀的手绘表现能力,能采用手绘设计方案;使用相关设计绘图软件,可以独立完成建模、效果图等工作。

2环艺设计对居住环境作用

由于城市建筑设计和公共环境设计最能够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居住环境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与建筑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与社会的形态同步。目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垃圾桶和护栏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灯光照明设计以及喷泉雕塑设计等。慢慢的,城市广场、公园以及街道等已经成为一个面向所有市民开放的扩大户外起居室。现代居住环境随着现代人类城市建筑空间的变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即城市建筑环境公共设计。其实居住环境的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早期人类进行的各种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户外进行的。原始的户外环境和家具等当属就地取材的简易石桌和石凳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创造具有使用功能以及丰富文化审美内涵以及环境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新领域。环境设计随着人们的需要,逐步从室内、家居以及商业场所逐步延伸到街道、广场和湖畔等。随着休闲、旅游以及购物行为的不断增长,人们需要更多舒适、放松以及稳固美观的公共户外家具。总之,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作为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挑战,除了需要当代设计师不断的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外,还应当将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确定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并创造具有人文魅力的都市景观,从而表达环境设计师对社会文明以及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环艺设计与建筑色彩

色彩,是一座城市的外观。来自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色彩不仅有心理温度,亦有气候温度。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各不相同,其热吸收系数就不同。如果进行排排坐,白色、淡黄色、淡绿色、粉红色的热吸收系数最低,为0.2至0.4;其次是灰色、深灰色,系数为0.4至0.5;第三名浅褐色、黄色、浅蓝色、玫瑰红色,系数为0.5至0.7;第四名,深褐色为0.7至0.8;吸热能力最强的是深蓝色、黑色,0.8至0.9。对于城中大量建筑而言,不同的色彩不仅有不同的吸热效果,更要看它的反射率,而物质的反射率越高,表面温度就越低。相关研究表明,物质反射率提高0.25,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10℃。白色的反射率最高,达到84%,意味着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30℃以上。随着色彩纯度提高,反射率也逐渐降低,黑色最低,仅为2.9%。根据这个原理,为了避免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应当减少物体表面传导太阳辐射热,因此,在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的地区应当选择浅色调装饰城市建筑等人工要素。如:希腊雅典位于爱琴海边,由于终年天气晴朗且夏季炎热干燥,因此,城市内的建筑的表皮色彩多以白色为主,自古享有“白色城邦”的赞誉。与之类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行了“白色屋顶”行动。屋顶变白可以散热,街道同样如此。美国伯克利实验室研究炎热天气的专家指出,用白色等色调的涂层刷过后,路面能反射多达30%到50%的太阳能量,是普通沥青路面的6到10倍。用颜色较淡的传统路面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铺路,也能取得较理想的反射效果。

4环艺设计与环境规划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一体化 人才培养 可行性措施

1、专业课程元素的相互吸收

无论是建筑学专业还是环艺专业,结合各自专业的学科体系,有选择地吸纳对方的专业内容,引进部分重要的课程,是培养适应一体化设计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建筑学教育体系

对于建筑教育来说,由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强调单一学科发展的建筑教育和学科体系正在向综合性很强的现代建筑学科体系转化,现代建筑学科体系涵盖了很多不同的子学科。其中包括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的再设计,亦即我们所说的环境艺术设计。因此,建筑教育加强对艺术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提高结合艺术与空间的处理能力,似乎也是合乎其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第一、加强艺术概念(绘画、雕塑、造型艺术等)基本范畴的学习。艺术范畴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美术(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必修课外,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诸如“色彩美学”、“公共环境艺术学”和“西方艺术设计史”等艺术类课程,让学生不只局限于了解建筑方面的知识,还能够了解更多艺术人文方面的知识。

第二、重视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着重于使用功能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建筑教育不可止于形体,应该重点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环境艺术意识。环境艺术不等同于“装饰”,而是一个空间系统,系统内所有的设计与装饰艺术,都是根据人的需求而进行的,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对于这一点,不用另外加设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只需在建筑的专题设计时,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思考,并以他们的设计作业作为评价的依据。

第三、加强建筑各相关学科知识的融贯性培养,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筑学教育重视建筑学科的专业性。然而,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不能只局限于做方案、画设计图,“两耳不闻窗外事”,还应包括很大成分的社会职能和广泛的交叉科学知识。因此,建筑设计课要更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可增设诸如设计策划、设计社会学、信息方法学等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有关设计的各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为走向工作实践打好基础。

(2)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来说,主要是坚持以“广义建筑学”指导设计的教学,即以建筑学作为环艺教育的基础平台,将建筑教育脉络清晰、主题突出、步骤有序的体制优势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领域中去,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更系统和更专业化。在具体的教学中,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在设计初步的教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广义建筑学”的概念。设计初步课程是专业的基础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发现、了解和培养对专业知识兴趣的阶段。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景观及室内方向的设计人才,因此,在设计初步课程中,应首先培养学生关于建筑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抓住建筑的实质,正确理解建筑和室内空间的概念,并掌握设计的基本工具及技能,为整个环艺教育体系构建建筑学的知识平台,在低年级时共享专业基础知识,到高年级时再进行不同方向的延伸。

第二、在室内设计的专题设计课程中,加入建筑设计的课程元素元素。在室内设计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先组织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其规模不需要很大,可以是一个书报亭或是一个小茶室,但是要贯穿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刚学习设计开始就把建筑和室内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完成设计。

第三、开设建筑学的一系列课程。其中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测绘以及建筑结构选型型等主干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材料与构造等课程作为选修课。主要是在设计初步所构建的知识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建筑学对环艺教育的指导作用。

2、教学资源共享与专业互换

在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利用建筑学与环境艺术专业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优势,有组织地对两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互换专业学习,目的是进一步加大专业人才培养相互靠拢、相互整合的程度,更深入系统地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成体系,为设计一体化作人才储备。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四年制度改为五年制。因为建筑学教育是五年制的,如果两个专业的学生互换学习,课程安排会有所增加,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原有的四年学习时间,基本上不足以应付,而且不同年制的课程设置对于专业互换来说是比较难对位的。再者,环艺教育主要分为室内与景观两个培养方向,本来的课程量就比较大,在引入互换机制后,原有四年学制中的专业课程时间缩短了,对专业教学体系的完整性造成影响,反而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

第二,在三年级这一阶段有组织地进行学生互换专业学习,时间为一年,学习内容与课程设置原则上由对方进行安排,并可开设一系列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修。一方面,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学习,已逐渐形成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避免了由于三年级的互换而造成原来专业基本特征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有了一定的自身专业基础,学生在互换学习的过程中可更主动更有效地掌握对方专业地基础知识与技能,对建筑与环艺两个专业各自的特点与关系通过对比而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带着这样的认识回到四、五年级的专业学习,进入毕业设计阶段,进一步巩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技能,从而达到既相互靠拢又彼此互不替代的培养目的。

第三,在学生互换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两个专业的教师可进行更多的教学经验交流。如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商讨在各自的专业教学与学生互换教学过程中如何作课程内容的安排,并调整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更好地配合专业互换机制的发展,使其逐步走向成熟与稳定,成为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经之一。

3、 设计继续教育的培训

设计继续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设计教育模式,这种继续教育涵盖了我们习惯所称的“成人教育”而又比“成人教育”有着更广更深的内涵,它是大学本专科教育的一种补充和提高。学生走出校门步入企业,成为职业的设计师,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也需要不断自身的素质,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兴起的职业再教育正是为了弥补这样的空白。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素描 教改

素描课是所有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和艺术设计)所含各专业的造型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意能力。在艺术设计学科里,由于各专业研究领域、工作任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与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在素描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对绘画技能的特殊需求,对素描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下简称环艺专业)的素描课教学体系也应具有自己的专业特征。

一、环艺专业素描课教学体系的现状

在艺术设计院校,素描课的教学工作归属于基础教研室,其教学体系多实行各专业统一的标准。虽然近年来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们在不断地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将传统写实素描扩充为结构素描、新表现素描和创意素描等),但这些改革和探索多数只是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或在“形式美感”上做一些“跨界”的练习,仍然缺少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造成了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缺少整体性与延续性,后续课程教学中仍需对前期的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的现象。

二、环艺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的重建

(一)师资的重建

许多艺术设计院校基础课教学的教师是从绘画专业(国、油、版、雕)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有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极高的艺术修养。可其中较少有人经过装饰美感的系统训练,对艺术设计各专业的专业知识也不太了解,因而造成素描教学基本沿袭绘画专业的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环艺专业建筑速写课为例,建筑速写是环艺专业造型基础课中的一个重点,其教学目标是通过以建筑为主题对象的描绘,去训练学生观察的方法、概括归纳的能力、线条的表现力以及快速表达的能力。在训练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问题。授课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哪些是该建筑的典型特征,哪些是要重点表现的,哪些是应舍弃的。例如,悬山或硬山屋顶结构特征的区别在哪?房屋构架是穿斗式还是抬梁式?房屋的大门是广亮式还是金柱式?而目前建筑速写课的现状是训练中常忽视绘画的主题;缺少对写生对象的深入研究;仅仅是借用建筑的概廓,沉溺于研究和玩味线条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教师授课定位和专业知识培养着手。教师授课的定位即将基础教学的教师与某个专业固定对接,使之参与到专业教研活动中来。让教师充分了解该专业整体的培养目标和授课计划,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使基础课教学更具专业针对性;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即培养所授专业的专业知识。这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但对于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建设、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建设和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的提高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建

随着科技的发展,环艺设计师的绘图工作多数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但在绘制创意草图、讨论图纸和方案沟通时,还是需要手绘表达的能力。因此,根据专业的需求,在素描教学上应削弱素描写实再现的训练,注重培养通过准确的结构、简练明确的线条、适当的取舍重构组织出一幅符合形式美感的作品的能力。

1.科学的透视方法——将画法几何的知识与传统的素描技巧相结合

在传统素描的写生中通常采用“目测式”的观察方法和分析方法,其感性认识大于理性分析。在环艺专业的素描教学中,为了表现出真实的空间比例关系,必须采用科学的计算和推算方法去画透视——将画法几何知识运用到素描透视的画法中去。例如:透视面的分割可采用“任意等份分割”“任意等份延续”法;用“八点求圆”法来画圆的透视。此外,还有平行透视M点求进深画法、M点成角透视画法、CV点平面图投影透视画法、K线法、等分已知透视弧线画法等。①

2.合理的质感表现——强调符合专业要求的细节

(1)避免材质的过分表达

传统的写实素描通常逼真地再现生活场景或表现画家的某种情绪,有时甚至会表现对象的残缺、凌乱和破败。而环境艺术设计师手绘图中的材质表达,具有说明性、概括性和装饰性。说明性即准确说明材质的细节特征;概括性即表现材质的普遍特征而不是强调与材质无关的局部细节;装饰性即将材质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装饰性的表现可以概括为“新、净、准”三原则。“新”即材料的崭新感;“净”即空间环境和材料的洁净,通常会强调或夸张材质的反射;“准”即准确表现材质的普遍特征。

(2)强调材质的细节表达

环艺设计图中的材质表现一方面需要概括,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刻画。概括即舍弃与材质特征无关的信息;深入即抓住材质本身的特征。在深入刻画材质特征时,不仅要表现不同种类的材质区别,还需表现同类材质中不同品种的一些表面特征。如表现木材饰面板时,不仅要画出木材的质感,还要画出材质树种的各自特征(松木、胡桃木、枫木、树瘤等)。

(三)课程设置的重建

我们在进行素描课程的改革时,不应只局限于一门课程的调整。培养计划是个完整的体系,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和成果。例如“建筑初步”和“建筑史”等课程可先于“素描课程”教学,前期教授一些建筑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在素描、色彩和风景写生等后续课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理解和表现描绘对象。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对设计师职业技能提出“高、精、新”的要求。因此,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在时刻追随着社会需求的脚步。素描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已经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随之应是不断思考与实践,以探索出更适合专业需要的基础教学体系。

(注:本文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环境艺术专业绘画基础教学与专业技能需求对接的探索》成果,项目编号:YK11-06-08)

注释: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透视学;环艺设计;基础地位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所谓的透视学是在平面上展现出维感,使得平面上的物体也能够展现出立体感,它属于视觉艺术领域的一种技法。环艺设计对三维空间感有着极高的要求,在环艺设计中融入透视学理念,可以有效的展现出事物的维感,才能对物体的形状、具体的位置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并且在平面上将其准确的再现出来,这样也能让环艺设计作品具备丰富的艺术效果和内涵。透视学作为环艺设计中的基础,它可以给环艺的设计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效果,使得环艺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灵动性、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张力。本文主要论述了透视学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二、透视学规律概述

透视学主要是显示出事物在空间的感官,由于它具有其特殊的规律。那么在透视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近大远小、垂直大平行小以及平行线直线消失等规律。透视学中的“近大远小”规律主要是指相同的物品,离人的视线越近看起来就会越大,反之离人的视线越远其看起来则会感觉越小。那么我们从近大远小的规律对透视学进行探究,我们在进行作画观察的时候,可以根据物体的位置距离变化来进行环艺创作时确定物品在画面中的定位。

我们所说的“垂直大平行小”这种规律则是指我们在观察物品的时候,如果视线垂直,那么观察的物品就会显得越大,否则我们在观察物品的时候出现视线倾斜,观察的物品就会变得越小。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垂直大平行小”的问题,即物体的表面与人的视线垂直,视网膜的影像就会变大,显示出的东西就越真实。否则观察时如果物体表面与人的视线不垂直则会出现影像模糊、大小变形等问题。

另外对于“平行线直线消失”的规律在透视学中的解释主要是从原线和变线来进行解释。原线在透视方向上不会发生变化,而变线本身由于不会与视线平行而会发生变化,导致对于变线的处理复杂化。

三、透视技法探究

在环艺设计中对于透视技法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关系到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物品的空间展示效果。透视技法主要有透视方向和透视深度的表现,那么下面将对这两种透视技法认识进行探讨,从而实现通过透视技法的提升来更好的展现空间表现形式。

1、透视方向认识

透视方向是透视技法最为关键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关系到能否准确的画出线的透视方向。随着当前角度和位置的不同,那么对于线的透视方向的确定也不尽相同,其对于线的透视画法也不一样。我们在进行环艺设计的时候要对位置进行选定,向左右沿着实物的方向画线做平行线,直到远处的线与视平线相交成为了一个余点。作画过程中要以主线作为代表,然后按照成角的视觉把物体中的线方向画出来,然后将线灭点寻找出来,这样就可以解决平行线的方向确定问题。

2、透视深度认识

对于物体的透视深度认识,主要是沿着实物的方向和位置确定出具体的形状,此时在进行透视深度设计时对于透视长度确定至关重要。平行透视中采用距点对线的透视长度进行确定,将心点、视平线、距点三个要素联合起来才能够画出透视图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环艺设计中画面中的视点与测点之间的连线在余点消失的边线之间进行连接,从而确定出画面中的实长与透视深度。

四、透视学应用于环艺设计要点分析

环艺设计中,如何将透视学灵活的运用于设计之中,值得我们不断进行探索,针对不同的灭点侧重点寻找作画非常重要。对于灭点的确定需要从寻找灭点的高低、灭点的左右、灭点的远近着手探究,根据不同的灭点侧重点进行环艺作画设计。灭点的高低侧重点主要是在透视画面中视平线决定了灭点的高度,视平线是空间的物体分割线,如果物体比视点高,则作画时需在视平线以上作画,反之则在视平线以下。而灭点的左右位置则是针对物体的形象特征进行表现的关键,灭点的左右位置的关键又在心点,只有心点一样时才能确定出物体的形象,也才能够准确的画出物体的形状。最后灭点的远近侧重主要是对于物品的大小影响,因为灭点位置越近物体的视觉的变化就越大,相反灭点越远,则物体的视觉变化越小,通过对物体的灭点远近距离确定就可以准确的将物体的空间效果画出来,同时也能够准确的确定出物体的空间位置。

五、透视学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1、利用透视原理,创造真实的空间效果

在环艺设计中,设计师的才华及心血是通过设计表现图予以体现的。设计师运用设计图来充分地表达自身的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是环艺设计师内在想法得以体现的重要媒介。

环艺设计师巧妙地运用线条和色彩以及这些元素所组成的空间所包含的具体内涵,让人仿佛有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感。在透视学中,对线条长短的处理是否得当,是将物体真实形状予以表现的关键点。此外,只有将视平线、距点以及心点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以让画出准确并且真实的透视图。所以在进行环艺设计时,要充分运用上述透视学中如何图像表现真实的方法,将环艺设计的专业要点和透视学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创造真实的空间效果。

2、恰当选择透视角度,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

环艺设计师的设计图有效地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予以传达,恰当透视角度的选择及适用对于完整的发挥表现图的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已然确定的情况之下,由于不同的观看视角,所以也会传达不同的视角感受,这将会对设计思想的体现和有效接受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环艺设计的图稿设计时,准确地将线的透视方向予以掌握是透视技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对透视画法的选择不同,则对线的透视角度的确定当然也是不尽相同的。由于位置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空间中的直线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在平行的透视中,直角边线画面保持垂直的都将会在中心点的位置消失,这样的透视效果更贴近人的平时的观察视角,使整个画面更具亲和力,而当采用仰视的大透视视角的时候,特别在一些建筑的效果表现中,会使建筑表现呈现一种大气、威严的效果。所以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我们可以根据上述透视学角度不同而对人产生的各种不同感觉,巧妙地运用到环艺设计之中,给环艺设计营造或柔和,或明亮,或威严或温馨的空间氛围。如下图所示:

六、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环艺的欣赏水平逐渐提升,对于环艺设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透视学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普通公众的重视,同时这也表现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追求“艺术、理性和科学”三者同时存在的关系。可见,透视学在环艺设计中已经成为了设计的基础,成为了人们表达物体的维感的一种最有效的办法。所以,熟练地将透视学的知识掌握并且将其更好地运用于环艺设计之中显得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白璎.艺术与设计透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孙斌. 谈透视学在环艺设计中的基础地位[J]. 现代装饰(理论),2013,08:116.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众媒体;现代广告;传统媒体;营销推广;新型媒介

1. 背景分析

经调查,建设地区环境现状现高层小区的环艺状况为两种,一种是施工方完成基本布局和种植外,由物业浇灌,不修剪;第二种是物业平时整理简单修剪状况较好,维持植物正常生长。环艺媒介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标准以不破坏小区整体生态为前提,由广告商投资,为物业提升了客户对小区印象,减少物业的投资成本。传统媒介,传统媒介的关注者大量流失,以报纸杂志广播及电视传统四大媒体纷纷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媒体技术,经济因素及市场需求,三大动力推动者新媒介形式的开发, 媒介融合改变了媒介的形态、属性、传播环境及传媒产业发展,使广告传播活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规律和新特点,进而影响了广告效果的实现。一方面,更多新媒介不断被发明并广泛应用、种类增多的同时,媒介功能也更完善。借助丰富的传播载体和媒介组合,广告实现了跨时空、跨媒体传播,广告到达率和认知度等心理效果大大提升;与此同时,媒介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销售、降低广告成本;借助丰富多样的新媒介,广告对社会整体风气和价值理念的引导和干扰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有利于加速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新价值观、消费观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形成。反之,由于广告传播信息的能力增强,而消费者的注意力非常有限。在泛滥的信息面前,消费者内心潜在的各种选择机制的功能将被显著强化,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等将削弱广告心理效果;媒介多样性又对广告有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2.环艺媒介的开发设想概况

初步设想为把各高层小区的公共绿地,作为传播新媒介。环艺工人用除草机剪刀等环艺工具,在绿地上进行艺术加工设计,试想每天站在阳台上俯视校区景观,园艺呈现出一幅幅立体的平面广告,且消费者可以在立体迷宫中嬉戏,小区业户与“平面广告“互动。竞争对手主要是小区广告栏,电梯广告及小区公告栏广告。户外传播媒介的特点主要是信息持久,是终端客户首选媒体。此外楼宇广告以其低廉的价格、较高的达到率和良好的短期回报率,越来越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弊端是消费者排斥率较高,与消费者没有互动性。也可以提供附加服务,如环境监测服务:非官方检测或整合数据,小区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及绿地覆盖面积等。

3. 环艺媒介的开发的可行性

环艺媒介的开发的经济可行性为该项目投资成本合理,收益回报高。现如今因土地经济等原因,高层楼盘越买越热,有配置经济资源的条件,有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政策上政府鼓励新兴产业发展,该项目符合各项法律规定。从技术上,对环艺工人,及具备中外建筑园林史、画法几何、建筑概论与设计初步、施工图识图制图、装饰图案、装饰材料基础、公共设施小品设计、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镇人居环境艺术设计等。图形创意、新媒体艺术概论、平面软件应用、三维软件应用、数字影像拍摄与制作、品牌广告策划、新媒体综合应用设计等的专业人才。

和相关机械设备有技术要求,要求程度可研究解决,已有宝马1系沙漠怪圈病毒营销的成功前提,及人们对麦田怪圈的关注度有增无减。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价值,极大多数高层小区配置公共绿地 ,绿化植物是当下消费者推崇的,运用设计手段,消费者很愿意接受该传播途径的广告,茶余饭后,在大人孩子在草坪上嬉戏,可感触到该媒体的的广告魅力,该模式可行性不同于其他媒介广告表现差异化策略,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前景可观。

环艺媒介Swot分析

优势为, 出现的高频率对视觉的冲击力大,通过反复阅读,强化广告记忆力。目标受众高度集中,有效覆盖潜在消费群体,清晰传递广告讯息,实现完全的心理占有率、情感占有率和百分百的广告到达率。覆盖范围大,精确锁定城市中高端人群,他们是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这些小区业主构成了城市消费的绝对主力。其可信度高 :基于现今消费者对环保事业的关注选择购买商品时,在此基础上的广告内容自然会得到大众的认可。可以直接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选择性投放。城市区域、消费对象、可对办公楼或家庭等各项媒介数据整理归纳.全天候媒体的特性,决定其广告时效长,重复阅读率高。直接接触性强,贴近消费者。

劣势为时效性短,持续不断的循环力弱,内容可变更相对难度高。新媒介不成熟,没有形成规模具体操作成本暂高。夜间广告效果不明显。

机会分析:可以以“种在花园里的广告”为宣传口号。拓展次产业,形式新颖,暂无直接竞争对手,吸引消费者眼球,在小区投放的小区环艺广告既能让广大业主满意社区内广告的开发,又能为社区业主带来最新资讯和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推动小区的现代化。以往,传统的小区广告还是以广告灯箱为媒介。灯箱的播放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小区楼宇广告机具有针对性强、到达率高、强制性观看、小区覆盖率高、低碳环保等优环艺广告特点。该媒体的艺术创作,为受众带来了极致视觉享受。而这也是小区环艺广告的应用妙处。

威胁分析:由于是新媒介,市场及广告商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商家的接受程度,以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及间接竞争对手,车体广告,户外广告,小区公告栏广告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