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疗养康复护理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矿泉浸浴与蜡疗治疗腰腿疼痛的做法与护理体会。方法
用“简明疼痛测量表”筛选,随后对有腰腿痛的疗养员用 0~5描述疼痛量法测量, 对疼痛的程度做出具体分级,选择有1级疼痛(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和2级疼痛(中度疼痛,轻度干扰睡眠,需用止痛药)的,且没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疗养员28名,采用矿泉水浸泡与水中活动和石蜡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有侧重的心理护理,治疗后再采用同样的疼痛测量法进行测量,统计出有效百分比。结果
显著效果22例,占78.6%;明显好转5例,占17.9%;无明显效果1例,占3.5%。结论
腰腿疼痛疗养员用矿泉浸浴与蜡疗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利于减轻疼痛和亚健康状况的恢复。
【关键词】 腰腿痛;矿泉水;浸浴;护理
腰腿疼痛是很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除疾病原因外劳累、扭伤、慢性退行性变等均可引起腰腿疼痛。虽然通过各种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但在主观感觉上却有着很多的不适,疼痛尤其是急性疼痛或长时间的疼痛影响着生活和精神,可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功能、胃肠功能、泌尿系统以及免疫机制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长期得不到改善机体会失去亚健康状态,造成疾病。矿泉是自然疗养因子,具有医用价值。它作为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于机体后,通过神经、体液等有关环节,调节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的功能,进而取得相应的生理效应和治疗效果[1]。且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就将疼痛作为继体温、心率、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并规定所有的医院必须具有疼痛管理这项服务。本文通过对中老年疗养员腰腿疼痛症状在疗养时的非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探讨临潼矿泉对腰腿疼痛的治疗调理作用和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近3年来我院疗养的中老年疗养员中,筛选出近期有明显腰腿疼痛,并在医院进行检查,排除疾病原因者。
1.2
一般资料
随意选择有腰腿疼痛的,且愿意配合的疗养员28例,男19例,女9例,其中年龄在40~45岁的男4例,女1例;年龄在46~50岁的男7例,女4例,年龄在51~55岁的男6例,女2例;年龄在40~45岁的男2例,女2例。
1.3
方法
1.3.1
筛选方法
对来院疗养员入院问诊开始,用“简明疼痛测量表”进行第一次筛选,随后对有腰腿疼的疗养员用 0~5描述疼痛量法, 对疼痛的程度做出具体分级,客观地反映出患者疼痛的程度[2]。选择有1级疼痛(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和2级疼痛(中度疼痛,轻度干扰睡眠,需用止痛药)的,且没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疗养员进行观察。
1.3.2
治疗方法
采用矿泉水浸泡与水中活动,每天上午做矿泉水浸浴,水温38℃~40℃,浸泡时间30min,同时在水中做适量的关节活动,15天为1个疗程,每治疗7天休息1天。下午采用石蜡疗法对于腰腿疼痛痛部位进行热疗。蜡疗法是用加热后的50℃~53℃石蜡,凝结后敷于腰部或腿部15~20min。疗养员由责任护士负责管理、协调与情况反馈,并延长疗养期2天。
2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疗养治疗和护理,矿泉浸浴与蜡疗治疗对轻度腰腿疼痛的有明显的效果。在本组病例中,效果显著:即疼痛消失、干扰睡眠消失或停止使用止痛药,22例,占78.6%;明显好转:即疼痛明显减轻,感到时有时无或服止痛药明显减少,5例,占17.9%;无明显效果:疼痛依然干扰睡眠,1例,占3.5%。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使人机体的稳定平衡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劳累性腰腿疼痛、急性腰扭伤慢性损伤等均引起腰腿疼痛[3],其发生的普通与经常,易被人们忽视,造成的失眠或经常服用止痛药,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危险或疾病。在没有形成顽固性疼痛伴随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用矿泉水加热疗的方法结合有效的疗养护理方法,能有效的改变亚健康状态。
3.1
矿泉水的治疗作用
我院的矿泉是高热、低渗、弱碱、重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出井水温达59℃,矿化度很高的矿泉水通过定时、定温的直接作用人体,通过矿泉的温热作用使皮肤温度适当升高,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肌体放松,加快新陈代谢,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4],缓解疼痛。同时通过矿泉的静水压力作用、液体微粒运动对机体的摩擦作用,改善皮肤外感受器的敏感性,促进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善,有助于神情的镇静和亚健康的康复。浸泡时水中的适当运动,利于矿泉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皮肤的吸收,促进矿泉水对机体治疗的作用。
3.2
石蜡疗法的辅助作用
石蜡热量大,导热系数低,热作用较强而持久。治疗时能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矿泉水浸泡后在肌体表面存留很多矿物质离子以及放射性元素氡等吸收,起到镇静止痛、加速组织修复生长等作用。
3.3
护理体会
许多研究证明,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疼痛引起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改变,负性心理活动,如沮丧、恐惧、焦虑、失望可使人的痛阈降低,当注意力集中于疼痛刺激时,可加重疼痛等, 因此,疼痛的心理护理在疼痛治疗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位置。疗养院有优美、安静、舒适、温馨的疗养环境,热情的服务态度,自然亲切的语言交流,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对疗养员意愿的尊重,让他们感到关怀、理解和被重视。加强了配合,提高了信心,发挥了自身的积极主动作用,利于亚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康复。总之,疼痛特别是腰腿疼痛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早期预防和治疗,减少疼痛对机体的影响,还有很多问题和方法值得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曦光,杜玉奎.疗养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6-27.
2
曹元伟.护理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与地位.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10(6):14-15.
3
赵曦光,杜玉奎.疗养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26-527.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讲义编写 社区临床护理
我校是一所高职院校,其中的社区康复专业在2002年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它培养的是具备较完备的医学康复和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老人、病人、残疾人、孤残儿童和健康人为服务对象,从事生理和心理康复护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社区临床护理学是该专业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主要是学习社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学习社区中的各种急症的初步处理措施,学习残疾人的相关知识。该课程从我校开始创建社区康复专业开始即1996级首届五年高职班的《内科、外科、五官科学》到2001级的《临床医学》再到2006级的《社区临床护理学》共经过了三次大的变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与学、学与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所学与市场需要相冲突。二是理论性过强,学生学习难度大、兴趣不高。结合市场需求及高职教育的特点,下面就谈谈该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思路和心得体会。
一、该课程的目标定位与讲义的内容框架
通过学习该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区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基本治疗和护理措施,掌握社区常见急症的基本急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方式及指导社区临床工作,服务人民的能力。结合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各级各类老人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残联等社会团体及各类伤残军人疗养机构、精神病康复机构等,所以在教材中适当增加了残疾人的知识,精神病的相关知识,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社区临床护理学,其内容框架为:集合诊断学及内、外、妇、儿、皮肤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和护理,增加了各种急症的现场急救、残疾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二、结合实际,调整教材
我院在1996年开设了社区康复专业,当时想培养的是能初步掌握一定医学及康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福利院、养老院中胜任工作并具有一定健康管理价值观、方法论的专业型人才。当时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没有适合我院的现成的社区临床护理学,当时的重点是学习临床理论知识即:《内科、外科、五官科学》,而对于社区中的常见疾病及其诊断没有多少认识,故而在毕业生产实习时一些问题就被暴露出来,如:学生看见医院或是福利院中有糖尿病病人,但是在老师给患者进行治疗时,搞不懂该患者患了什么病,不知道该病的来历,对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结合临床表现来初步判断疾病这一技巧没有认识。学生实习回校反映所学知识用不上,很多常见疾病都不知道怎样诊断。老师给他们讲解怎样采集病史以获得诊断疾病信息时,他们听不懂。还反映老师不喜欢带他们学习。此外在遇到各种急症时,学生们表现得手足无措,帮不上忙,有的老师还认为他们在医院实习妨碍工作等。于是有的学生就出现了学习兴趣低,不想学书本的也不想到外面实习的情绪。对于教学主体之一的我们这时意识到了教材结构应该改变,学习的知识面应该得到扩展,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适应市场,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对于学生或是学校的发展均有帮助。所以决定做好教材改编的工作,于是2001级学生用上了包涵诊断学及急症急救知识的《临床医学》这样一本讲义。新增的急症急救知识点有心肺复苏术、五官科急症、电击、溺水、煤气中毒等,特别是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最具代表性,适合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心跳、呼吸停止的复苏。目前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基于这一观点,结合各福利院、养老院病种的特点,我们2006级学生正式用上了这一《社区临床护理学》讲义,它是结合了护理学知识综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强调了具体疾病的相应护理知识,对他们今后工作更具指导作用和实用性。它新增了残疾人、精神病人的相关知识。
三、与之适应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骨科护理;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38-01
1 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 常见病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为建筑工程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受伤病人。这些患者中粉碎性骨折和多处骨折比较常见,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伴随有脑肾心肺等脏器的问题。这些现状都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水平,首先必须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 果断的处事能力,敏捷的思维;其次,必须掌握相关科室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处理骨科的各种并发症,其中主要应该掌握泌尿科、脑外科、胸外科等高度相关科室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2 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我我国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而来的就是老年病的增加,如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颈锥病、关节炎等老年多发疾病。保守牵行治疗是早起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以关节置换、手术内固定等手段为主。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新难点主要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人)在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要更多,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老年患者的护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定期向病人和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并做健康宣教,这些工作有助于提高家属的看护能力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 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的发展与进步: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 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 单纯的诊疗手法已经被淘汰,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到外固定再发展到髓内钉阶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发展到多侧肢体, 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和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和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诊疗手段的变化对工作人员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病人的护理要求逐渐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截瘫病人大部分要求及时进行手术,以达到恢复肌力的目的,甚至自立活动;骨折病人希望早日摆脱束缚尽早离床自由行动;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等。每一个患者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好医生的治疗,使用最佳的手术方案,获得最满意最优质的护理工作。针对患者的需求, 医院首先必须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然后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并处理好医患关系,定时定期对病人进行问询,了解病人的需要,提供最好的医护服务,使家属放心,让病人满意, 有效降低医疗纠纷。
1.5 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骨科疾病具有活动不便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受限,恢复时间长,且并发症高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家庭康复。我国的家庭社区的护理能力和医疗护理制度发展比较缓慢,远远比不上医院护理。但是随着家庭康复患者的增多,必须克服这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家属进行科学指导,教授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增加电话回访的次数,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
2 骨科护理发展前景
2.1 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发达国家,护士基本承担了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一切护理措施,包括社会及生活护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技术的革新,新设备的使用,这些都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护理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素质要求以及继续教育问题都将受到重视。
2.2 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骨科治疗具有病种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多样,患者活动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骨科整体护理必须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病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2.3 远程医疗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和广泛的发展。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3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护理专业的专科性和综合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骨科护士要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燕. 浅谈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甘肃中医, 2010,(04)
[2] 代玉枝. 浅析康复护理的重要性[J]. 青海医药杂志, 2011, (07)
[3] 康复护理学[J]. 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 2010,(03)
疗养院的特勤科是飞行员疗养保健的科室,由于特殊的服务对象,决定了护理工作特有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护理知识的全面性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护士以疗养员为中心,应用生理―心理―社会整体护理模式,将临床护理知识、护理技术、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自身保健、生活保障等知识全方位服务于特勤人员,使其在疗养期间心情愉悦,且延长飞行年限,以巩固和提高航空兵部队战斗力[1]。
特勤科护士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心理素质,首先是政治合格,并且热爱科室,热爱护理工作,关心疗养员,树立牢固的服务理念,具有高技术水平及敏锐的观察力。还应掌握疗养康复护理学知识及军事航空医学知识,熟练掌握飞行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的方法,并运用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以满足疗养员的身心需求[1]。
“建立良好的工休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工休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只有搞好这层关系,才能使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工休间应相互尊重、情感融洽、心理相容、坦诚相待、加深了解才能建立感情基础。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导致飞行员精神整日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为了保障和提高飞行质量,我们应使其在疗养期间精神、心理方面彻底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清洁、活跃、舒适、温馨、可信赖的疗养氛围,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使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在此期间我们应实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对他们要以情感人,以真心换真情,消除不满情绪,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护理工作以细求实”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克服对疗养员“冷、顶、硬、推、脱”的现象,对工作更是要做到“三不”即:“不故意推诿、不回答不知道、不一走了之”。我们提倡的是“主动迎上前、主动问一句、主动帮一把、主动提个醒、主动做介绍”。比如在疗养员新入院时难免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有压力,如果我们主动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与疗房介绍,主动提一壶水,会让他们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同时也会让他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此外,还要经常与疗养员进行心理上的交流,由于疗养员住院后,部分疗养员会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作息时间的改变,心理上会表现为心情郁闷、急躁焦虑,导致暂时性的心理失调等。因此,做好疗养员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在进行心理上的交流时要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观察其性格、兴趣爱好、心理需求、思想情绪等,在进行了解情况时要求护士注意力集中,还要注意眼神上的交流,对疗养员的诉说应认真倾听,让其占主导地位,不可打断疗养员的讲话,当疗养员讲到自己的痛苦时要表示同情和理解,以表示对疗养员的重视,给疗养员一种信任感。最后将以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护理措施,因人施护使疗养员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凡事要以疗养员为中心。工作中始终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从疗养员角度查找需求,想疗养员所想,急疗养员所急,充分体现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疗养期间除组织他们联欢、外出参观游览、益智活动外,还定期给疗养员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增强职业素质,提高服务品质”,一次高质量的服务不足以让疗养员感受到人性化服务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只有连续为疗养员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才能让其在比较和感受中体会到品牌服务的与众不同。因此,想要创建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必须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树立服务品牌在疗养员心目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癌症护理现状
1.1 当前的临床护理人员注重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从患者确诊到入院、治疗、出院,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体需要的、整体的个性化服务。护士通过细致的入院资料评估,达到了解患者生理状况、病情发展及心理活动的目的:采取有针对性的入院宣教让患者了解住院环境、主管医师及护士情况,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是指导者、解释者和各种治疗方案的直接执行者,同时也是坚持治疗的心理支持者和患者利益的忠实维护者。根据患者的主、客观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化、放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给予患者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共渡生命难关。对手术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护理人员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溶为一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克服负面情绪,帮助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配合治疗,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履行康复计划:在患者出院时,告知联系方式、复查日期以及用药、饮食、活动等注意事项,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
1.2 在心理护理方面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技巧,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在治疗、康复中的作用[2]。护理人员在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为不同的患者制定具体的干预目标,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给予最适宜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评估自身状况,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和信息支持。
1.3 在健康教育方面
注重从患者入院到接受各种治疗、围手术期至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帮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逐步的认识,并讲解、指导、训练和协助患者遵从合理的生活方式,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
1.4 在康复护理方面
注重患者的多方面需求,尽力为住院患者创造舒适、安全、温馨的治疗休息环境。护士在了解患者心理、社会、情感需求的同时,为患者进行预防性康复、恢复性康复、支持性康复、姑息性康复的训练指导,使患者达到改善机体功能、减少残疾、恢复最佳功能状态,以平衡心理重新适应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1.5 在家庭护理方面
家庭作用在癌症护理上的重要性使护理工作的重点不仅限于患者,而且包括家庭系统在内。
在与家属共同护理患者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家属的心理压力和体力消耗,因此,必须指导家属如何保存精力和一些基本护理技巧,如:舒适卧位、营养需求、并发症预防、疼痛的正确评估等,给家属以心理支持和护理援助。
1.6 在临终护理方面
护理服务以患者的舒适为中心,创造温馨、安静、安全的医疗环境,尽力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以积极的方式为患者有效止痛,因为癌痛是临终病人中最普遍的症状,它不仅局限于生理范畴,而且还涉及到心理、社会及精神等方面[3]。应尊重患者诉说和宣泄,帮助患者认识生命的有限性,提高生活质量,维护人性尊严,无痛走完人生。在临终关怀设施方面,目前我国有的医院设立了临终关怀病房,有的地区设有疗养院,1988年天津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院,为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我们对癌症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在快速提高,但在发病率较高的今天和有限的资源面前,我们的工还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多方面需求。目前,在对癌症的预防工作中没有体现出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作用优势,护理健康教育仅限于在医院内:在对患者的整体治疗护理上,我们的医、护、药、技、勤、营养、社会工作者等还没有形成一个密切合作的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进行多学科、多手段综合治疗、护理、康复,并帮助其回归社会:在患者的治疗期间和生命支持阶段,医院的护理人员与社区的医护工作者不能紧密联系给予追踪护理和有力的社会支持:对于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自助用具开发甚少,给伤残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癌症患者的信息来源主要在医院,而社会和新闻媒体对癌症患者的信息给予较少,还没有形成一个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帮助癌症患者的氛围。
2 癌症护理展望
2.1 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帮助家庭应对癌症护理中的复杂问题,减轻家人压力。
在未来的癌症护理工作中,我们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在肿瘤防治战略中提出的:三分之一的癌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早期诊断可治愈,三分之一的癌可减轻痛苦,延长寿命的原则[4]。在癌症预防战略中,护士应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倡导者。护理工作场所不只是局限在医院,而将由医院延伸到工厂、学校、社区和家庭。护士走向社会,开展防癌普查、咨询讲座、科普宣传,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肿瘤三级预防得以大力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癌症护理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呈现出规范化、多元化、人性化,护理工作内涵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建立广泛的服务机构,患者之家、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机构,照顾支持病人,使患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情绪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性支持和必要的护理援助。不同专业结合一起,树立全人关怀理念 ,由医师、护士、药师、心理学家、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综合组成的医疗团队,给患者以生理支持和心理关怀。对生命支持患者提供护理咨询,如压疮的预防,管饲、造口护理指导等。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护理研究,切实解决癌症护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鼓励护士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会活动、肿瘤护士年会等,为肿瘤专业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使护理专业得到快速发展。加强对肿瘤专科护士培养,如:化疗机理、作用、副作用及监测;化疗药防护;化疗方案、各方案的护理措施、心理支持、营养支持:肠内外营养、预防感染;家庭协助、有效止痛、哀伤辅导等。
2.2 认真实践护理伦理学公正、自主、仁慈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对待癌症患者。努力减少治疗副作用,积极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活的有尊严。
2.3 开展善终服务,为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以满足晚期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4]。提供持续性的舒适、温馨、安全的高质量护理照顾是肿瘤患者得以高质量生存的最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周道安主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2
[2]黄丽,罗健主编.肿瘤心理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
[3]EasleyMK,Elliott S.Managing pain at the endoflife.NursClinNo,hAm,2001,36(4):779-794.
1 健全管理体系 落实管理机构
院内感染管理涉及范围广泛,与全院各部门、各科室相关联,需要全院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开展。我院于2000年成立由医疗副院长为主任,医务处、护理部、院务处负责人为副主任,各科室主任为委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由护理部助理员主要负责;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兼职监控医师组成,从而形成了一个上下结合,涉及各科室,多环节的院内感染管理体系和监控网络。
2 建立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控制院内感染管理的关键。为保证把院内感染管理落到实处,我们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规定,结合疗养院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职责。如:《疗养院院内感染管理规定》、《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规定》、《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疗养房内物品的消毒方法》等,做到了监、控、管有章可循。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监管作用,做到职责明确、层层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成员定期下各科室检查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每月在护士长会、医疗护理质量讲评会上进行通报。
3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防治意识
院内感染知识的普及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1 岗前培训。我们将院内感染知识列入岗前培训学习计划中。一是对新毕业、新调入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我院制定的院内感染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二是对新上岗的服务员进行培训,从基本卫生知识教育着手,分清清洁、污染、无菌的概念,掌握疗养房内物品的常用消毒方法和消毒液的配置。
3.2 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管理有很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需全院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根据这个特点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宣传。一是请疗养专家、教授进行授课;二是组织人员参加院内防感染培训班,回来后进行全院授课;三是在健康宣传栏内定期宣传防感染的相关知识;四是利用晨会时间开展教学;五是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师每人一份;六是定期对餐厅工作人员按季节讲解易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通过教育宣传引导,使全院人员逐渐树立积极自觉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把防止院内感染工作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4 严格消毒灭菌 加强监测控制
院内感染监测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它为院内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依据。监测的目的在于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
4.1 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
4.1.1 一次性用品。严把四关[1]:①严把质量关,每次购置必须检查“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准销证”以及消毒日期、出厂日期、有效日期。②严把保管关,专柜放置,不得包装破损和超过有效期。③严把监测关,一次性注射器抽样0.5%作热原检测。④严把处理关,一次性注射器用后拉开针栓,使针筒内充满消毒液;一次性输液器用后排尽余液,从中间剪断。针头均分开并分桶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根据《厦门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理运行机制》的要求由厦门市绿洲废物处理有限公司进行统一回收和销毁。
4.1.2 无菌物品。供应室供应的无菌物品,每件都标明有效期和失效期;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生物指示剂监测、物品质量监测,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定期抽样送院细菌室作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和保管存放效果。
4.1.3 体温计。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净、擦干备用,测量体温后重新浸泡体温计时,专人监测。
4.1.4 氧气湿化瓶。使用中氧气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每日用蒸馏水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及胶管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干净后,晾干备用。
4.2 紫外线灯。建立紫外线灯消毒时间累计登记制度和紫外线灯强度监测制度,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当灯管使用超过1000小时,强度低于70μW/cm2时要求停止使用,更换新的灯管。
4.3 重点部位的监测。治疗室、急救室、无菌室是需监测的重点部位,我们每日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登记,每月进行1次空气细菌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护士长督促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4.4 院内环境消毒。每周对餐厅进行1次食品卫生检查;每周对院环境进行2次消毒;每季进行1次灭“四害”行动。
4.5 饮用水管理。由于我院地处海岛,生活饮用水都是经过2次供水,我们根据《厦门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规定,聘请持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的专业清洗队伍,每半年对储水池进行清洗1次,每次清洗后对水样进行检测。
4.6 保持疗养房的卫生。疗养房每天一床一巾湿式清扫,保持地板清洁、卫生间无异味。空房定期通风换气。疗养员出院后,地板、床单、浴室、便器、拖鞋用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床垫、枕芯、棉絮日光暴晒或紫外线消毒。成立服务员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每天对疗养房卫生进行督促、检查。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首先要严把进药关;其次要根据疗养员的病情,合理选用抗生素,并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方法、疗程,防止造成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多而引起院内感染。应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首选敏感、窄谱及廉价的抗生素,严禁一味的追求新药和广谱抗生素。
几年来,我院的院内防感染管理工作,在院领导的重视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院内感染监控制度和措施比较落实,但是,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坚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和常规化,把院内防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混合痔; 术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5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40-01
痔是直肠疾病中较常见的病种之一,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25%[1]。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为67%,男性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2]。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病的主要症状有:便血、肿物脱出、疼痛、坠胀感等。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即痔病,需进行治疗。痔的手术治疗主要以症状明显的混合痔为主[3],而术后出血、疼痛、肛缘水肿、便秘、尿潴留是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身心创伤。因此,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十分重要。
1 术后出血
手术时出血区处理不当,创面较大,敷料压迫固定不牢,易引起术后创面渗血。手术后由于活动剧烈或当日排便,内痔结扎不紧或结扎线脱落,或内痔坏死脱落期等均容易引起创面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及血液方面的病症,易引起术后出血。血管丰富,术后创面大多开放,术后应取半卧位,适当按压局部并控制大便。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敷料渗血情况,如患者感下腹胀痛伴便意,有肠鸣音,面色苍白、头晕出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备好手术、抢救器械[4]。在痔疮脱落期应保持大便通畅,勿久蹲或用力过猛。便后出血者应检查结扎线是否牢固或过紧,痔核脱落过早而出现伤口渗血,可用止血纱条塞入压迫止血,并遵医嘱用止血药。
2 术后疼痛
手术时组织和神经的损伤,和组织损伤后释放的炎症介质均可引起术后疼痛。护士应通过观察和交流评估疼痛的程度,可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听音乐、鼓励患者深呼吸,保持舒适的,有节律地按摩等减轻患者的疼痛[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剂。临床实践证明,穴位按压对缓解术后疼痛有良好的效果,能降低使用镇痛剂的比例。朱红[6]采用耳穴贴压法护理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较对照组遵医嘱予盐酸布桂嗪片护理后30 min、1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优于对照组。冷热疗法也可运用于减轻疼痛。姜红等[7]通过术后早期冰敷对预防痔术后疼痛取得了一定疗效。
3术后肛缘水肿
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主要有:创缘循环障碍,局部炎症,手术创伤激惹,开放式痔切除术中肛周皮肤切除不够,外引流不畅,或在闭合式痔切除术中皮肤对合不良导致皮肤水肿。临床上充血水肿和炎性水肿常互相渗透形成肛缘水肿。临床上常用局部生理盐水外敷、高锰酸钾坐浴或进行微波治疗。如属于敷料压迫过紧而造成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障碍引起的水肿,可适当松动敷料,减轻局部压力。嘱患者大小便时勿久蹲及用力排便,及时处理排尿困难和润肠通便,用中药熏洗周围以扩张局部微小血管,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水肿的吸收[8]。有研究认为坐浴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也易引起血液回流受阻,故应详细告知坐浴的时间、温度、方法,注意点等[4]。可按医嘱给予地奥司明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
4术后便秘
痔切除术后病人便意减弱,许多因素可导致便秘: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惧怕排便,卧床休息过久或活动过少致粪便在直肠内贮积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或因疼痛致使括约肌反射性痉挛,造成排便困难。应给予心理护理清除对排便的恐惧心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进行适当的活动及锻炼;可指导患者练习提肛运动促进排便。指导正确排便的方法以减轻疼痛:术后排便尽可能在每日早餐后,时间为2~3min为宜,有便意时,应立即去排便,排便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看书报、抽烟。对于习惯性便秘应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瓜果及粗粮等促进肠蠕动。可服用液体石蜡或其它泻药通便,仍不能排便可予开塞露灌肠。也可通过按摩足三里、三阴交及合谷等穴位疏通肠腑。
5 术后尿潴留
洪玉珍等[9]认为术后尿潴留的原因有麻醉,手术刺激,疼痛,环境改变;通过鼓励多饮水及时护理上厕所排尿,针灸,局部按摩,新斯的明肌注的对症处理,一般可以排出小便。如果仍不能排出者,予导尿。谢伟锦[5]认为少数患者因精神过度紧张或腰麻后引起排尿反射障碍出现尿潴留,也有部分由于术后伤口填塞敷料过多,压迫尿道或内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颈括约肌痉挛出现尿潴留,此时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消除顾虑,安定情绪,诱导排尿。热敷会和下腹部,可缓解尿道、膀胱括约肌痉挛,或听流水声,若是敷料填塞过紧,可在术后10~12h适当放松,有利于排尿。据报道[4]饮浓茶或高渗水可使尿量增多,刺激膀胱,增强尿意。
6 小结
目前护理研究多从营养干预、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减轻、减少痔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功能锻炼作为一种与康复相关的治疗方式,拥有疗效持久,经济效益高的优点。随着康复护理的蓬勃发展,应当重视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与研究,从而在减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上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亚儒,李超敏,孟宝亲.痔的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07,8(29):867-868.
[2] 黄乃健,主编.中国肛肠病学[J].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l996:607.
[3] 袁鹏,李春雨,林树森,等.痔的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9,11:980.
[4] 吴菁菁.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J].现代护理,2009,9(9):35.
[5] 谢伟锦.混合痔术后的护理[J].医学信息,2009,1(9):203.
[6] 朱红.耳穴贴压护理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9,31(8):1245-1246.
[7] 姜红,宁余音,岳尖,等.冰敷对痔术后疼痛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8,30(12):1905-1906.
【关键词】 养生保健;亚健康;作用
很多人觉得保健养生是中老年人该注意的,其实要想保持好的健康状态,注意养生之道,中年之后再保养身体,可以说为时已晚。只有从年轻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步入中老年以后才能受益。但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所造成的污染和压力也时时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经过严格的科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1/3,有2/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1亚健康概述
1.1亚健康的概念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1.2亚健康的诊断及分类
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⑥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3)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1.3亚健康的诱因
1.3.1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害:一是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二是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三是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四是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1.3.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1.3.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他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隐性健康杀手。
1.3.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2养生保健对亚健康的防治作用
2.1良好的生活方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天供给人以五气,地供给人以五味,以保证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密切相关。所谓“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就是让人们随着四季不同的变换,调整好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饮食和睡眠都应该有一定的量和度,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还应注意营养搭配。应保证摄入必要的营养成分,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饮食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经常保持似饥似饱的状态;饮食摄入应注意“三高一低四少”,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肪,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调味品;每日摄水量保持1 500~2 000 mL;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食物要烧熟煮透,进食应细嚼慢咽;睡前不宜进食;戒烟、酒,忌食油煎、烧焦、腌制、发霉、坚硬等的食品;提倡食用营养丰富、爽口美味的药膳食品。制定适宜的休养计划,建立合理的生活起居制度。调整作息时间,保证每日有6 h以上的睡眠时间和1 h的午睡时间。暴饮暴食、挑食(包括完全素食)、不注意营养搭配、睡眠不足都会让你离亚健康越来越近。
2.2适当的运动春天的时候,万物生长。适合到户外打打太极、做做体操、跳跳交谊舞及开展运动会;夏季,最适合做的运动是游泳。海水浴对人体有机械冲击按摩作用、温度作用和化学作用,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糖血压,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沙浴、日光浴有促进血液循环、扩张皮肤血管等作用,可以促进钙吸收,调整免疫功能;秋冬季,天气渐渐转冷,则适合做室内运动。如打打保龄球、练练瑜伽等,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平日里,晚饭后经常散步,有助消化。
2.3心理健康多读书看报,经常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性格与坚定的意志,保持平衡心态和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感激和宽容,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心理学家称,人们长期在过于宁静的环境中工作会感染落叶综合征。而声音可激发起人们的不同感情。负面心理通过优美的声乐可以转化为正面生理效应。
2.4音乐保健与治疗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对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因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的不同作用,从而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①解除忧郁的乐曲有:《春天来了》、《喜洋洋》、《啊,莫愁》及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等。②振奋精神的乐曲有:《步步高》、《命运进行曲》、《金蛇狂舞曲》、《狂欢》、《娱乐生平》、《进行曲》等。③舒畅心理的乐曲有:《春风得意》、《江南好》及抒情戏曲等。④消除疲劳的乐曲有:《锦上添花》、《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及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等。⑤镇静安神的乐曲有:《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塞上曲》、《小桃红》、《苏武牧羊》等。⑥催眠的乐曲有:《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春思》、《宝贝》、《银河会》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等。音乐乐曲的选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只要听后感觉可达到上述的意境即可,不必强求一致,拘于一格。
2.5增强疾病预防意识坚持每年至少体检一次,遇病不乱投医、乱吃药,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厨房餐具定时消毒,生熟厨具应分开使用。流行病季,及时打预防针。保持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