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活动案例

活动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活动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活动案例范文第1篇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适合该年龄段幼儿学唱的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曲的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了小鸡出壳的过程,富有情趣,诱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这首歌曲结构简单、旋律欢快、充满童趣,且歌词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小动物,适合幼儿学唱和表演。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学唱歌曲,我把歌词的内容用图谱呈现的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们与老师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活动

(1)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歌曲。

三、活动准备

(2)宽敞的活动场地。

(1)能在宽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五、活动过程

实物导入,引发幼儿猜测,激发兴趣。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拿出鸡蛋轻轻在幼儿的脸上、手上或脖子上滚动,让幼儿感知。

2.基本部分

师:“今天呀,魏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大大的鸡蛋呢,瞧!”出示鸡蛋道具,教师俯身做倾听状。 “咦?什么声音?” “鸡蛋里面怎么有声音呢?”(提示幼儿说出鸡蛋里面有小鸡) “那谁能来叫一叫小鸡,把它叫出来?”(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叫小鸡出壳)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让幼儿感知歌曲的曲调,并引导幼儿用歌声引出小鸡) “你们有没有养过小鸡?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毛茸茸、胖乎乎等词) “小鸡在蛋壳里住了那么久了,终于从蛋壳里跑出来了,心情怎样啊?”(引导幼儿体验开心、高兴、快乐等词)

师:“歌曲里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组成歌曲图谱)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那我们再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棒了。”(小鸡住在哪里面呢?那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家”?)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小鸡,边表演边唱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组来表演一下好不好?先请男同学围成一个大圆圈,演蛋壳,当听到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时候,你们就要把小手松开,做开门的动作好不好?女同学演小鸡,和魏老师一起做动作好吗?

3.结束部分

六、教学活动反思

活动案例范文第2篇

我想当“老鹰”

张美荣

单位名称

湖口县张青集镇幼儿园

根据对手的动向做出快速反应,改变动作方式、方向和速度。

朱彦丞

年龄段/班

中班

2019年10月12日

在和幼儿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选一名幼儿扮“老鹰”,我扮“鸡妈妈”,其余幼儿扮小鸡,游戏开始,孩子们立刻躲到鸡妈妈身后,鸡妈妈张开双臂拦住老鹰,老鹰不时地左右跑动去抓小鸡,鸡宝宝跟在妈妈身后躲闪跑,被老鹰捉住了的小鸡,自觉停止游戏一次,游戏继续开始,孩子们高兴得一边欢呼一边躲闪,有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也赶紧爬起来继续跟上,扮演

“老鹰”的孩子叫朱彦丞,他非常机敏,他专抓队伍后面“鸡妈妈”保护不到的小鸡,不一会儿就有好几只小鸡被“老鹰”捉走了,他们在一边休息,游戏继续进行。我看到鸡宝宝越来越少了,便使出更猛的动作去保护宝宝们,可老鹰毫不示弱。还是一只只“鸡宝宝”被抓。这下我担心幼儿累了,就宣布停止游戏。可孩子们还是要玩。就再继续玩会儿。我让幼儿数数“老鹰”抓了多少只小鸡,儿一起回答7只,我问“鸡妈妈”还有几个宝宝呢?幼儿又一起回答9只。我再让他们比比鸡妈妈的宝宝和老鹰捉走了的宝宝哪边多。这下幼儿都回答不上来,有一名幼儿叫吴玗希说:“你多。”

活动延伸:再继续抓一次,这下又有一个鸡宝宝被抓。我们又停下来数数鸡妈妈和老鹰两边的宝宝各有多少。幼儿说鸡妈妈还有八只小鸡;老鹰抓了8只。我问哪边多?这下幼儿们都没有回答。然后我引导幼儿说:“一样多。”幼儿也跟着说:“一样多。”就这样我决定结束游戏。可朱彦丞还是不肯,我答应下周我们再玩。

看到这个场景,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让这个孩子“当老鹰。”还要有个勇敢、更厉害的孩子当母鸡!这样的“老鹰”,说实在话,我都难对付了。话说回来,游戏本来就是自主性、趣味性。

在接以后的游戏中,我会重新讲解、示范了老鹰捉小鸡的诀窍,给其他幼儿学习的机会,并鼓励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个个都行的!”

活动案例范文第3篇

1.熟练掌握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学会弹珠滚画的基本方法、常规,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初步产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放有弹珠的碗、广告颜料(红黄蓝绿)白纸、托盘、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叫什么?噢,是弹珠,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玻璃球。

(2)看看这又是什么?(颜料)什么颜色?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吗?

分析:谈话的方式作为开场,给人的感觉很亲切,从而认识了弹珠及颜色。

2.让幼儿探索如何去玩玻璃弹珠。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弹珠,我们来玩一玩,看看谁玩的方法多。

(2)你们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玩的?幼儿举手发言。

分析: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3.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吗?幼儿欣赏,猜测用什么作画。

分析:教师通过电脑屏幕让幼儿来欣赏用弹珠滚画做出来的色彩图,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给孩子以美的感受,激发孩子用弹珠绘画的兴趣,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2.教幼儿弹珠滚画。

你们看老师是怎样用玻璃球作画的?教师示范弹珠滚画的步骤:

(1)将白纸放在托盘里。

(2)取一个弹珠充分蘸满一种颜料后放在托盘里,用抹布擦擦手。

(3)两手端住托盘,让弹珠在托盘里均匀滚动。(左右滚动,上下滚动,四面八方都滚动)

(4)用同样的方法蘸其它颜色滚动,然后把珠子放回的颜料里。

你们看,白色的纸变成什么了?(漂亮的图画)

分析: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讲,教师的示范是有必要的,孩子的年龄小,经验少,这样的美术活动也许是第一次接触,教师通过这节课要让孩子学会滚画的基本方法和常规。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师:你们想玩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份材料,小朋友轻轻地走到座位上,按老师刚才的方法来玩一玩吧!

分析:幼儿喜欢自己操作,在玩中去体验、感受线条的色彩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4.教师评价:你们用弹珠做的画真漂亮,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展览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老师将幼儿的弹珠滚画剪成不同的图案,如:服装图案,动物图案,各种形状图案等等,贴在彩色的卡纸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的作品装入相框,成为家居挂饰。

分析:怎样让画更加美,看上去舒服,老师可以进行简单地加工,真正成为一幅作品,幼儿看到自己绘画,有一种成功感,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活动案例范文第4篇

本次活动是把集中教育活动《树叶粘贴》转为美工区域活动的尝试。

活动名称:《树叶粘贴》

活动目标:1.学习拼图、粘贴方法。

2.尝试按照树叶特征进行组合拼图、粘贴。

3.能与同伴分享自己创作图案的想法。

材料投放:幼儿操作:胶棒、剪刀、彩笔、红色纸、各种不同的树叶。

指导材料:教师制作树叶粘贴画范例,树叶粘贴画图片。

活动内容:美工区中幼儿观察树叶粘贴画范例及各种各样的树叶粘贴画,在《树叶粘贴》操作单中尝试按照树叶特征进行组合拼图、粘贴。

观察指导:

教师通过指导幼儿观察蝴蝶粘贴画范例以及树叶粘贴画的丰富图片引发幼儿自我创作的愿望。

“画面上的蝴蝶是用什么做成的?用树叶可以粘贴出很多漂亮有趣的画,瞧!(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树叶粘贴画,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也来做树叶粘贴画,粘贴前,先用大小不同的叶子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像什么?自己满意了,就可以粘贴了!”教师启发指导幼儿拼出有趣的造型。

幼儿粘贴后引导幼儿添画细节或背景。

效果分析:

活动案例范文第5篇

一、新课程地理“案例”和“活动”教学的优势

(一)突出“案例”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条重要教育原则,但在原高中地理教材的使用中,这一原则却很难得到落实。因为在旧教材中,每当学习有关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时,教材总是首先对这些原理与规律进行讲述,尔后才举例加以论证。这种“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编排模式,非常适合教师的讲授,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也便于新教师的成长,但却不适合学生的自学。因为在学习相关的地理与规律时,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教师必然会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就被淹没,各种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因而最终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这样的教材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针对此种敝端,新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与结构体系的编排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新教材用“案例”教学取代了原教材中的系统知识讲授,即在学习相关地理与规律之前,教材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对这一具体“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材首先安排了“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和“三江平原的种植业”两幅景观图。通过对这两幅图中所反映出的景观差异的认识与分析,引导出“农业区位”的概念和对新课的学习;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教材首先安排了“鞍钢的区位“和”宝钢的区位“两幅图,然后通过对这两幅图的认识与分析,引导出“工业区位”的概念和对教材的学习;在学习“传统工业区”时,教材以“鲁尔区”为教学“案例”;在学习“新兴工业区”时,教材又选取了“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硅谷”为教学“案例”等。

这种“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编排模式,非常适合学生的自学,但对教师而言,特别是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师必须对教材把握得当,形成知识体系。因为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就是一个基础知识储备的过程,通过对个别具体“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原理与规律,顺理成章,清新自然。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落实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案例”,放手发动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自主,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新教材的思想,用好新教材。

(二)突出“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新教材不仅在教学内容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更加体现时代气息,更加符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也与旧教材迥然不同。在旧教材中,延续、惯用的做法一直是在新课内容结束后,安排一部分“习题”或“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内容。它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检测,而对学生能力的检测与培养重视不够。因为做这样的“习题”或“思考题”,大多只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找答案,而不需要学生付出其他更多更复杂的劳动。显然,这种简单的机械的思考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种教育模式下使学生的思维日渐僵化,缺乏创造性。

因此,新教材以“活动”取代了旧教材中“习题”或“思考题”。

二、当前新课程地理“案例教学”和“活动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把“案例”当成是“举例”

很多教师虽然用的是新教材,但处理方式还是老的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地理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提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如把“案例”简单的处理成了“举例”,就违背了新课程地理案例教学的初衷,

误区二、把“活动”当成是“思考题”

有些教师把活动简单的处理成了思考题,学生根本没有活动的过程,只是从教材中去寻找答案,抄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这同样违背了新课程地理活动教学的初衷。地理活动课可以有多种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以它的核心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为主要特征的课内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熟悉,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有些活动可以处理成户外活动,有些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来活动学生的思维,地理活动课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参与。所以在活动课中应要求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参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出好的建议,但不能强迫学生必须服从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教师要把讨论、发言、动手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另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基本情况,熟悉学生个体的学习现状和发展规律,研究学生提出的不同课题,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支持,创造学生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案例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园研讨的园本课程是关于美术方面,为此,我们请来了专业美术老师对老师进行指导。通过一次次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构建一节幼儿园美术活动总结出一些想法和策略。 

关键词:构建 美术活动 

一、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 

目标是指期望得到的结果,有效的教学活动始于准确地知道即将要达到的目标,所以目标是评价一切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起点。如中班活动《运动小人》中,若将目标拟定为: 

1.尝试合理分割橡皮泥,制作运动小人。 

2.能大胆观察人物运动特征,创作出多种形态的运动小人。 

3.热爱运动,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4.本活动重点放在幼儿合理分割橡皮泥,制作运动小人。运动小人的各种运动造型则作为本活动的难点。 

若将目标拟定为: 

1.尝试合理分割橡皮泥并创作出多种动态的运动小人。 

2.热爱运动,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3.活动重点则放在小人的运动动态方面。 

二、美术教学活动情境与材料的设计 

国外学者对教育活动情境的作用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情境的运用又尤为重要。如:在活动《运动小人》中,教师巧妙地以小人国举办运动会的情境导入主题,再以帮助小人找朋友的形式制作运动小人,最后再以开办运动会的方式进行作品评价。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方式,也呼应了幼儿的学习特点,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同时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统一。 

除了美术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材料的设计和使用也是提高美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学活动材料作为教学活动内容的媒介,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对幼儿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如:活动《运动小人》中,教师不仅在过程中为幼儿拟定情境,在物质方面也有所体现。活动前教师为了能为幼儿拟设举办运动会的真实的情境,特地制作了一个运动场地。使得教学活动直观形象,也为幼儿提供了感性经验,使整个教学活动有趣生动。 

三、美术教学活动的环节安排 

美术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顺序和过程,这个顺序和过程需要由一个个的教学环节来组成。环节安排得流畅、恰当,教学活动就会顺畅地进行,就能符合幼儿思维的过程,从而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反之,轻则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重则干扰幼儿的学习思路,造成幼儿认知上的困难,影响幼儿的发展。 

以下两个案例活动目标、重难点都是一致的,只是将环节的安排做了调整,现将不同之处罗列出来。 

案例1:中班美工:运动小人 

活动过程: 

(一)随乐进场,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刚刚听到了什么音乐啊?——运动员进行曲 

师:是啊,运动会马上要开始了,小运动员们准备好了吗?老师也准备好了。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运动动态 

1.师:你准备参加什么项目的运动比赛呢? 

根据幼儿所说,出示相应图片,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运动员的动作状态。 

2.出示运动小人,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也要,我也要,我也要来参加你们的运动会,这是我的好朋友——运动小人,“小朋友们,你们好。” 

3.你觉得运动小人能参加什么项目呢? 

根据幼儿所说,帮助运动小人摆各种运动造型。(请个别幼儿大胆尝试) 

4.师:我的运动小人厉害吧,什么运动都难不倒它。 

案例2:中班美工:运动小人 

活动过程: 

(一)随乐进场,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刚刚听到了什么音乐啊?——运动员进行曲 

师:是啊,小人国举办的运动会马上要开始了,咦,他们人呢? 

(二)出示运动小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运动小人,引导幼儿与之打招呼。 

2.简单介绍运动小人身体特征。 

3.师:猜猜看,它会参加什么运动比赛项目呢? 

根据幼儿所说,出示相应图片,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运动员的动作状态。请别幼儿大胆尝试帮助运动小人摆各种运动造型。 

4.师:运动小人厉害吧,什么运动都难不倒它。 

由以上两个案例对比出,同样是给幼儿营造运动会情境,但是案例1环节安排显得繁琐,不直接,一会是幼儿参加运动会,一会是运动小人参加运动会,容易干扰幼儿学习思路,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案例2环节安排比较清晰、直观,都是围绕运动小人举办的运动会开展的,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四、美术教学活动指导策略的运用 

恰当的教学活动策略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的、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氛围,使幼儿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如若不然,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体验不到成功和快乐。 

例如在美术活动《小猫钓鱼》中,一个小朋友将小猫的手画到了腿的位置上,此时,老师如果立刻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给予纠正的话,小朋友可能会感到被否定,下一次在画画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害怕和排斥,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所以有的孩子在绘画时不敢动手。如果老师装作看不见的话,小朋友会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继续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老师也不要操之过急,最好是趁其他的小朋友不注意时,用先表扬的方式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教”的思想在作祟,总认为幼儿是一张白纸,不说不明;总想要把自己知道的尽量告诉幼儿,而忘记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学”,  他们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把幼儿包围在教师的言语指导中,只能让他们丧失自我学习的能力。 

活动案例范文第7篇

《未来汽车广告会》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汽车啊?

幼:桑塔纳、宝马车、悍马车、公交车、洒水车、机动汽车……

师:知道这么多车啊!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车?(幻灯片展示各种各样的汽车)

师:这些汽车都是参加“未来汽车广告会”的。你们想不想参加?

幼:想。

师:那我们来设计自己的汽车去参加广告会吧。(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是点点汽车设计公司、贝贝汽车设计公司、豆豆汽车设计公司。小组讨论自己公司的汽车设计图。留10分钟讨论,期间教师进行指导。)

师: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参加“未来汽车广告会”。请各位“公司代表”介绍自己设计的汽车。

师:请问贵公司设计的汽车有什么特异功能吗?(教师分别提问各小组的一名幼儿)

幼(点点设计公司代表):我们的车可以变大变小,是百变车;(贝贝设计公司代表):我们的车是神通广大车,可以跑也可以飞;(豆豆设计公司代表):我们的车是风带电车,是环保车。

师:你们的设计可真有创意呀!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各个公司的车到底还有哪些功能吧?那就让我们的“小记者”向各个公司提问题吧。在小记者提问之前,我想先来问各公司几个问题。(示范提问)

师:如果我在路上想要停车,没有车位怎么办?

幼:我们的车可以变大变小,开车的时候变大,停车的时候变小,放在自己的书包里。(点点设计公司的幼儿争抢着回答)

师:如果我的汽车在半路上没有汽油了怎么办?

幼:我们的车是风带车,在路上没有汽油可以用风带动汽车,还是环保车。

师:你们的车可真厉害!我们的小记者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请他们来向各个公司提问问题吧。小记者在提问前首先要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电视台的小记者。”(教师预先安排好几位幼儿扮演小记者,小记者不参加汽车设计的讨论。)

师:大家好!我是电视台的小记者。我有一个问题,如果遇到大山,我的车开不过去怎么办!

幼:我们的车是神通广大车,遇到大山,车可以飞过去。

小记者1:大家好!我是电视台的小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教师反复地强调发问的开头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如果爸爸妈妈不来接我怎么办?

幼:你可以按按钮,汽车就会自动把你送回家。

小记者2:大家好!我是电视台的小记者。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车上饿了怎么办?

幼:我们可以停下车去买东西;我们设计的车是在车里可以做饭的汽车;我们的车里有冰箱,可以放好多好吃的东西……(三个“公司”的幼儿七嘴八舌地回答)

小记者3:大家好!我是电视台的小记者。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要上厕所怎么办?

幼:我们设计的汽车可以缩小,上厕所的时候装在口袋里;我们的车里有卫生间;……

小记者4:如果我一个人坐车是不是很浪费呀?

幼: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的;我们设计的车有两个按钮,如果你一个人乘坐,就按小按钮,如果有100人乘坐,就按大按钮,是可以自动伸缩的车。

小记者5:大家好!我是电视台的小记者。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担心我的车被别人偷了怎么办?

幼:眼睛盯着车;可以把它缩小装起来;有监控器……

师:哦,你们设计的车可真神奇呀!有百变车、神通广大车、伸缩车、自动变形车……各个公司的设计都很有创意。现在请汽车公司的总经理(配班教师)向大家颁奖。(分别向各公司颁发:最佳创作奖、最具人心奖、最具本领奖。)

从本次活动执行情况与结果来看,值得借鉴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导入式提问的应用

导入式提问是教师在组织活动之前,把与所讲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提出来,对幼儿发问,以了解幼儿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接受能力,并激发其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案例中,教师联系幼儿先前的经验,提问幼儿知道哪些汽车,引出汽车广告会。启发幼儿根据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汽车去想像未来的汽车。这其中既有源于生活的内容,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促进其反思原有的知识经验,又有高于生活的东西指向于幼儿的未来生活,激发幼儿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并且在提问中,也激发了幼儿表述的欲望。

二、假设性提问的应用

我们经常会说“如果我有一百万的话,我会如何如何”;这是一个有趣的假设性问题,也是一个很能让人放松、很能发挥大家想像力的游戏。案例中,教师使用了假设性的提问“如果……怎么办?”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有利于拓宽幼儿的思路,增加幼儿语言表达的内容。假设性提问的答案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开放性的。在开放性的答案中,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认识与理解。无形当中,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多种问答方式相结合

案例中,教师把幼儿分成三组讨论设计,教师首先请三个“公司代表”介绍自己“公司”设计的汽车;然后面对全体幼儿提出问题,每个幼儿既可以代表小组的意见发表观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面对小记者提出的问题,幼儿采取抢答的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并能体验到愉悦的感觉,使活动空间变成幼儿主动进取、施展才华、相互作用与促进的场所,从而使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四、教师应答态度的肯定性

教师的应答态度是指幼儿回答完后教师所给予的某种强化,包括肯定,如表扬、赞许、鼓掌;否定;中性,对幼儿的回答不做任何评价和其他形式的表示。儿童对成人的表扬真诚与否的判断与其自身的年龄有关系,一般来说,年龄很小的儿童很难判断表扬者的隐藏动机,对于7岁以下的儿童,即使是虚假的表扬也能起到鼓励作用。案例中,教师对幼儿所作出的创想给以表扬、赞许,对他们的表述给以积极的正面强化,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幼儿想像和表述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继续进行对话。

综合看待本次活动,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尚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提问要体现平等

课堂中的平等包括师幼之间的平等、幼儿之间的平等。具体到提问上,除教师为幼儿提供提问的机会外,还应注意提问次数的分配要公平合理。’案例中,教师没有照顾到所有幼儿都能拥有提问和被提问的机会。几位幼儿被安排为小记者的扮演者,是一种固定的角色,他们没有参与汽车设计的讨论活动,失去了作为被提问者想象和表述的机会。相应

地,扮演汽车设计公司成员的幼儿也没有提问题的机会。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如果能让更多的从事不同环节和内容的孩子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相信对孩子而言,既是一种鼓励、肯定,又是一种对他们心理的肯定与发展。

二、多向幼儿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式提问是指在讲解中,教师根据问题的需要,提出某种质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促使幼儿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彼此事物的异同点,在现象与本质之间架起桥梁,达到理解事物本质的目的。案例中,教师充当“主持人”,把幼儿带入“未来汽车广告会”的真实情境,并给予幼儿示范性提问,即在小记者提问之前先向各“公司”提问题,这一示范为幼儿提供了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减少了活动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提问的成功率。然而,教师按照“如果……怎么办?”这种方式进行提问,缺乏对幼儿进行深层次的追问,也就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幼儿潜在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也是教师需要认识和改进的地方。

活动案例范文第8篇

一、案例情况:

在音乐活动《采果子舞》中,我首先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轻松欢乐的气氛,并用图谱帮助孩子理解歌曲内容,很快幼儿都记住了歌词。但是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孩子们的积极性都不高,唱着唱着都不愿意再学下去了,开始在下面交头接耳,或者跑来跑去上厕所,再也耐不下性子坐在那里学唱歌曲了。见此状况,我便顺势进行下一环节:学跳集体舞。在讨论编、学动作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可是在后来跟音乐跳舞的时候,却乱成一锅粥,我心里十分焦急,孩子却越来越兴奋,完全不听音乐,自己愉快地随意跳起来,就这样原本设计的好好的一节音乐活动,却再也没有办法顺利开展下去,只得草草收尾。

二、原因分析:

     在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这次音乐活动失败的原因,也思考了很多日常音乐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次音乐活动选材有些不当,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歌唱能力,音域范围、节奏特点等等,而是能跟秋天收获的主题搭上边,便拿来使用。反思到之前也有很多的音乐活动安排没有遵循孩子的声带发展,没有注意对孩子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技巧等方面的有效引导,没有循序渐进的、系统性的安排,使孩子们得到的音乐教育零零散散。这也导致音乐教学活动不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得不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形式单一,以“唱歌活动”为主,这就使得音乐活动的趣味性大打折扣。其实,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音乐游戏以及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而我在本次活动中选择的学习形式显然是不利于幼儿接受的。另外,音乐感觉都是熏陶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也没有注意让幼儿多多接触不同种类的音乐,仅仅是在音乐活动中才让孩子以“学习”的形式来接触音乐,这样会使音乐很难再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孩子对音乐的感觉也很难培养。

三、教育方法:

(一)了解幼儿,因材施教

音乐活动既要结合生活实际与主题需要,又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一步一步地让他们踏上音乐的阶梯。在之后的音乐活动中,我尝试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高,活动开展的也非常顺利,充满趣味,比如充满童趣的歌曲《三只猴子》,无论歌曲内容还是旋律都非常易于孩子接受,使其在游戏中爱上音乐。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就要将音乐生活化、简单化,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在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音乐,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从身边寻找音乐的存在。只要将孩子们喜欢、熟悉的东西融入到音乐中去,音乐就会变得生动、简单了。

音乐活动的组织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在小班时我们主要帮助孩子建立节奏、音乐的相关概念以及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觉。所以在选择音乐活动时,可多一些节奏性的练习,感受音高的音乐游戏等等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也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中班是进行歌唱教学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在对旋律感知、再认能力已逐步提高,对音准的把握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一般在乐器或成人的带领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基本唱准旋律适宜的歌曲。当然歌曲的选择非常重要,虽然孩子们的音域较以前有了扩展,但是表现在具体的歌曲上仍有很大的差异。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歌曲的选择上,范围比较广泛。这个阶段的孩子,控制能力和节奏感都有所发展,动作也基本能够和音乐一致,所以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律动、舞蹈让幼儿体验音乐。

(二) 提高音乐素养,合理安排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选择余地很大,我们应该努力让孩子们通过三年系统地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愿意运用音乐,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和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音乐媒介等等。

音乐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在开展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我尝试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真选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好详细教案,将音乐活动各个环节准备充分,并在脑海中模拟整个过程,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乐器、图谱、伴奏带以及音乐的背景及内容等,开展音乐活动所需的前期经验准备也都提前做好铺垫。通过认真的探索尝试,现在音乐活动的开展基本上已经可以轻松驾驭,而且现在对于我和孩子来说,音乐活动都是一个轻松愉快的享受的过程,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的过程。而我也意识到我们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能思考、分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三)利用多种渠道,创新活动形式

我们仅仅在正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充分利用孩子的一日生活,通过听、看、唱、演等多种渠道让幼儿体验音乐的丰富有趣。

听。要想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平时在听觉方面的熏陶非常重要。我经常在孩子们运动完休息的时候,播放抒情的音乐让他们心情平静下来;在睡觉之前,让孩子们听各种各样的摇篮曲,体验不同摇篮曲带来的不同感受......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们聆听一些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音乐,现在孩子对音乐的情绪情感等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看。孩子的思维特点就是形象思维,我平常也会让孩子看看各种各样的中国乐器、西洋乐器;看看各国、各民族丰富多样的舞蹈……通过视觉的刺激,丰富孩子对音乐的认识,让孩子们更生动、更形象地了解音乐,孩子们通过音乐又了解到了许多地方不同的文化习俗,更加喜欢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