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案例具体要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旅游管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介,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起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获取新的知识。
一.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
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理论和具体实践之间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专业,要求教学能力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根据格柯的研究理论,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是现实中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包含有解决问题所需的细节,学生可以充当某个角色来解决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因此,案例教学中,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状况,应当像一个管理经营者那样,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现实情况是学生对旅游管理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精挑细选的案例是实践的浓缩,学生可以从案例教学中获得对旅游管理行业的感性认识,加以分析和讨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吸收成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一来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务技能。
2.训练性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培养其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程任务,如环境分析、市场调查、小组讨论、项目描述、回答提问等环节。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表达、应变等能力都是很强的锻炼。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模拟真实的环境,学生置身其中,扮演着管理者、执行者、服务者等不同的角色,应对各种事件,处理各种事项。在分析、讨论、归纳、综合中找到最满意方案。可以说,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在其中得到不小的锻炼。
3.互动性
围绕案例展开的师生互动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即作为教学材料的案例要结合教学主题,通过分析、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认知和对实践的指导,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案例教学中,虽然案例的选取与安排,组织学生开展的各个环节都由教师来决定,但毕竟不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同教师一起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一个案例都有其独特性,学生不可能采取套用公式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从每一个案例上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和锻炼。案例教学为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4.全面性
教学案例多是通过描述旅游管理行业个人或组织面临困境或需要决策,需要学生把握案例背景,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把从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模拟运用到实践中去。案例的不同,促使学生不停地开动脑筋应对问题,新的案例又带来不同的考验,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案例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对理论的感性认识,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素质,以及参与实践的积极态度,智能得到开发,从而提高了将来在旅游行业工作的操作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现存问题
1.案例方面的问题
案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而案例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案例的数量不足。一直以来,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案例多取材于国外实例,由于国外企业的制度与文化背景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普遍缺乏对国外人文环境、市场状况、制度背景灯方面的了解,致使案例的实用性差,教学效果难以使人满意。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本土化案例的数量上有所增加,但亲和度稍显欠缺,通用性也不高。总体而言,难以满足庞大的需求。二是选取的案例质量普遍不高。许多教师选择的多是来自国外的案例,貌似可以和国际接轨,但实际上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们认为这些国际案例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对今后的具体工作指导作用不大。一些案例的翻译生涩,给案例学习也造成了一些困难。国内的案例选择面窄,甚至直接来源于网上或传统媒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例;一些案例教材更新较慢,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陈旧过时,缺乏经典。
2.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中心作用。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态度与方法,以及如何控制与调度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等。旅游管理专业各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很少相互沟通,直接照搬的案例在课堂上容易出现重复,学生自然兴趣锐减。更多的教师不懂得如何对案例进行加工,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时,教授方法也不够严谨。缺乏对案例的有效分析,甚至出现把举例当做案例的问题。
3.学生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否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愿意并有能力参与到案例教学环境中,和教师积极配合,形成互动,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又一关键因素。中国现行应试教育制造出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偏低,参与意识不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种种因素共同导致案例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受到限制。案例阅读、案例讨论、案例分析等各个环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不高甚至无动于衷,给案例教学带来被动。
三.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加强旅游管理教学案例和教材相关工作
首先应该加强案例的收集、选择工作。一个高质量的案例,使学生学习收后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能够举一反三,并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真实性、客观性、代表性是对教学案例的具体要求,案例最好是反映国内旅游行业经营现状。第二,加强旅游教学案例教材建设。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是舶来品,一些国内的案例,也都照搬国外的理论观点和分析依据,这种死板硬套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当前急需的是反映中国文化背景和旅游管理现状的案例教材,这就需要广大旅游管理行业的从业者、研究人员、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加快这方便案例教材的建设,形成一个体系,共同作用,帮助提高教学案例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指导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
2.科学设计案例教学环节
第一,课前充分准备。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方法,案例教学的备课量大,难度高,教师不能依赖和局限于固定教材。教学案例中常隐含着旅游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教师要首先吃透这些隐藏在字面意思下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多方收集资料,课前熟悉案例并做深入地研究,准备案例所涉及的知识。不仅是知识点,还有课程的时间规划、意外安排、结束总结等都要有所设计和准备。准备越充分,课堂效果越好。第二,要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案例介绍要有艺术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谈论热情。案例讨论阶段,教师也应参与其中,通过启发和诱导,把导论引向一定的深度。以学生讨论为主,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和场面,防止过于激烈或冷清。促使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把知识融会贯通,从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总结时要对学生的发言整理归纳,简要总结,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思想。
3.教师要走到一线企业中去
案例教学是对旅游行业经营管理中真情实景的再现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这样对教学案例才能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国外的高校在这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些院校与景区、旅行社、酒店保持着深度合作,教师在企业中担任一定的职位,积累一线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把系统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教学效果较好。旅游管理专业是特别注重实践的,管理的理论基于实践才能发展,才有意义。
4.案例教学要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
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高校学生实践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处处留心,用心观察和感受实践中的实例,学习和体会别人的处理方法,对课堂上所学原理进行验证。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等内容编写成为案例,在今后的教学中使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努力完善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出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对实践活动进行真实再现,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到那些理论与方法,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1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授课,由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案例分析以及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但是引导者、组织者,更是一名参与者。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要合理引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不但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并解决,还要对学生做出的分析及结论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判,并进行正确引导。
临床医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积累,还要重视能力开发。可以说案例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真实模拟,通过这一训练场所,可以有效培养起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通过对真实、典型病例的展示,能够把学生带入案例情景中,使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使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被极大的拉近,提升了学生对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与解决能力。
2 课堂举例说明同案例教学法之间的主要区别
课堂举例说明主要是通过某些具体事例对概念、原理等进行说明,部分情况下能够发挥出调节课堂气氛的积极作用,在临床教学中课堂举例说明主要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或者治疗时通过课堂举例说明来加深学生的印象;(2) 在讲解完某一类型疾病后通过课堂举例对病例进行分析,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培养起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教学案例作为基本载体,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并按照基本的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同课堂举例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借助案例研讨这一形式;(2)案例教学表现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3)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需要保证活动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展开的。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好典型的临床案例,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与教材根据案例中对疾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相关描述,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做好笔记,做好充足的发言准备。案例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此外,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学习,还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
3.2 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课堂中可以全体学生集中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全面展示个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与积累所学知识的具体程度,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及性格特点,此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教师还要合理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通过积极的课堂讨论,能够建立起平等、开放、真诚与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表达个人观点,甚至质疑教师的观点。
3.3 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得到扩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应该把课堂讲授同课堂讨论进行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讲解,使学生对某一典型疾病或者案例形成统一的认识。
[关键词] 问题连续体;初中数学;习题课
新课改实施多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经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点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所取代,新课改核心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承担着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责任,还让学生获得利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目标与内容、手段与方法、组织与评价等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然而“问题连续体”是将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要素连接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所谓“问题连续体”,简单来讲就是将学习中的问题按照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问题系统.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
凸显“问题连续体”的优越性
“问题连续体”是初中数学进行高效习题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状况基础上,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层设置进行深入挖掘与探究,以问题中已知的条件为突破口,找到与条件相对应的数学概念和命题意图,采取条件与问题等价转换等思维方法,水到渠成地呈现出多个问题系列,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维方向与思维方法朝着有利于处理问题的有力方向发展. 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清晰地告诉我们,习题课教学中有效利用“问题连续体”这一教学手法具备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问题连续体”的有效实施,使得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当前的认识水平之间的“认知梯度”变得更加合理化,通过对认知过程的合理延长,摆脱学生认知难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束缚.
(2)“问题连续体”的巧妙运用,有利于数学问题网络结构的高度集成化,能有效启发学生发现同一类问题的内在结构特征及规律,最终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运用“问题连续体”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尤其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有机融入“问题连续体”的初中
数学习题课教学案例探究
在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中,习题的选取至关重要.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习题教学,习题的选择通常是少而精. 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通常选择一些考要的数学知识点且学生容易出错的一类习题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一道试题的思维过程剖析,达到解决一类习题的目的. 下面将“问题连续体”应用于一道常见习题中进行相应的问题设置,具体如下.
“问题连续体”在教学案例中成
功运用的作用探究
习题课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课堂中所讲解习题的问题设置和引导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注重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特征,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强化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作职责不够清晰,缺少危机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后勤实体下属部门之间工作内容存在交叉现象,容易导致部门间扯皮;二是员工岗位职责不够详尽,往往只规定了要干什么,没有规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对企业内部各工作团体及人员工作职责的界定大多数是模糊不清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使择优聘任成为可以明确操作的工作,才能使人员和岗位的结合具备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合理性;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部的各工作团体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范围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
2.考核制度存在问题。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绩效考核机制尚未建立。业绩考核、能力评估与后勤职工密切相关的行为还停留在传统的定性考核阶段,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考核办法本身存在不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部分。高校后勤以往的考核办法往往与高校机关的考核办法一样。尽管一般也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但所谓的定量没有确定的指标,只是工作标准的一种数字化描述,并非真正的绩效考核。对考核的定位存在偏差,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考核的定位问题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考核不外乎两类目的:一类是评价性的,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分配和激励;另一类是发展性的,考核不只是手段,要通过绩效考核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目前高校后勤的考核目标过于狭窄,它只是进行评价性的,主要变成了工资管理和奖金分配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对职工过去一年工作的表现的定性结论,从而使“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变成了事实上“斤斤计较”的工具。考核的标准设置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重视任务绩效,忽视周边绩效,导致某些员工不择手段去实现考核目标,表现为短期目标;同时忽视服务育人这一高校后勤必须具备的功能,并缺乏这方面的必要的评价指标。
3.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是适合企业运作的薪酬体系尚未构建。在编员工的工资大多数仍然按照事业单位的编制序列执行,在岗位工资和奖金方面略微拉开一点差距,但缺乏量化指标。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的设置没有结合后勤各实体的具体情况。在编员工和外聘员工的收取差距仍然很大。二是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尚未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员工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考虑不足。优胜劣汰的机制和让优秀员工脱颖而出的气氛尚未真正形成。三是缺乏有意识的激励行为,对激励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够、运用不当。
4.忽略对员工的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高校后勤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也很困难。长期以来,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都只注重对员工的使用而忽略了继续培养。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但是不加以继续投入,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当前而言,除了少数企业文化氛围较强的企业加强系统培训外,其余的可以说寥寥无几。然而,作为高校后勤,有着本身固有的特殊使命,服务的对象都是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和专家学者,厚德载物的学术环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后勤队伍与之相适应,如果忽略了员工素质的提高,就不能实现后期社会化改革的最终成功。在后勤员工培训的过程中,要区分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方式,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在高校后勤这个服务型企业里面,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5.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多数高校后勤尚未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有些虽然在机构设计上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但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事务的处理方面,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在诸如工作系统分析、绩效管理、薪酬设计、激励机制以及员工培训方面缺乏专业化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后勤实体的决策参与度很低,多为被动适应领导意志的需要,听命行事。不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参谋、导向和决策参考作用。
6.忽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后勤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劳动,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由此缺乏对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体,后勤职工将缺乏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后勤就不可能贯彻“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宗旨,不可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建立成功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集团职工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适应后勤社会改革要求的高素质队伍,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发展企业先进文化。高校后勤职工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预见性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职工的全局观念、竞争意识有待提高、职工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等。要造就一支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后勤队伍,克服以上不适应的问题,一定要加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从我国高校后勤特有的思想意识形态来看,高校后勤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是高校长期形成的一种观念文化。
二、强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高校后勤变为独立的实体或者独立法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后勤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服务、经营的问题。服务要上水平,就要建立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管理制度,同时借鉴成功企业的作法;同时,高校后勤要发展,必须解决好经营的问题,目光不能只是局限在校园内部,还要开拓社会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走规模化增长的道路。所有这些,必须要有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并懂现代管理的后勤人才。高校后勤必须适应这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招聘、培养和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后勤人才,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
1 学习中的困难
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以往学习成绩等综合数据的调研和分析,听障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对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缺乏兴趣
只有29%的学生对编程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只是当作是必须要学的课程或者应付考试,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关键,因此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1.2 反映教材不适合学生学习
有64%学生都反映教材常常看不懂,如果上课没有听明白,看教材也不能够完全解决该问题,编写适合聋生的教材迫在眉睫。
1.3 授课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40%的学生反映基础差,教师上课时没有讲明白,语法会了,但遇到编程题,不知道该用什么算法。老师反映上课很用心的讲解但学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因此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关键。45%的学生反映上课当时听懂了,课后又忘了。如何解决课下问题,课外作业也很关键。
1.4 学习多门程序课程后依然不能编写大中型程序
有74%的学生反映程序设计学的一般,只有7%学生反映学的还可以,83%的学生反映学完多门程序设计课程后依然不能编写大中型程序。这样的结果对于任课教师也很无奈。
2 听力残疾学生的特点
听力残疾学生生理特点包括:抽象思维滞后,他们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大部分听力残疾学生都感到记得慢,忘得快,可以说是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他们记忆水平的低下。通常喜欢计算机基本操作课程,不太喜欢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理论方面的理解和记忆有些困难。缺乏课外学习的自觉性等等。
3 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3.1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以程序设计方法为主线、以语法和结构为核心,以培养能力和提高兴趣为目标。不再单纯地了解和掌握基本语法规范,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着重培养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无论以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通过新型教学理念结合翻转课堂学、项目教学、开放式实训室、网络教学为一体,创建多维度学习环境,保证学生信息接收的多样化,提高教师、学生的效率,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3.2 案例教学法
该案例教学不等同于教学案例,传统的教学案例没有掌握案例教学的本质,学生学完该课程以后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
听障学生的案例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案例采用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方便把握完成功能,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逐步展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掌握其原理和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推导出结论。
3.3 填空法
填空法是根据项目内容从外向内搭建框架,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编写程序设置一个框架,再细化里面的内容,同时融入具体的语法规则。通过填补空白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到实现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最终将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语言,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教师过多地关注编程规则,一开始就让学生记忆很多符号和保留字,会造成学生在编写程序时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思路,陷入具体的语法中[1]。
3.4 研究探讨型的实践课程设计
让学生完成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完成课程设计问题可能用到已经学过的各方面知识,也有可能需要没有学过的东西,每个同学可能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课程设计是综合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时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定力所能及的专题之后,分组进行研究,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所选择的问题。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检索资料、实际调查来获取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概括总结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2]。
项目开展情况基本按照原定的研究计划执行,按照计划已经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本阶段工作,工作量基本?满,工作进程安排比较合理,按时完成相应工作[3]。
3.5 考核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实现教育普及化的重要趋势.在传统物理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物理教学相结合,提出构建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物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初步建立正确的客观物理世界的图景,培养其物理思维的能力.目前普遍使用的物理教材,主要是以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规律的发现,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思维能力和抽象过程.如牛顿运动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运用分析、综合、推理和归纳而总结出来的.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机械地解决静态的模型化的问题,埋头于大量的枯燥的练习,而把物理学解决实际间题的完整过程和思维方法割断,从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要求相悖.因此,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必须改变.
近年来,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让计算机技术进入中学物理课程,成为物理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加强物理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构筑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物理课程与计算机技术的整合,探讨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实践意义.
1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教育需求为前提田,遵循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对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关人员,如任课教师、技术组人员,应当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使各部分人员掌握工作的技术细节,明确资源建设项目的目的和整体实施计划.
1.I教学信息资源的组织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力是工作在教学最前线的教师,他们了解教学中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因而应由他们来确定资源建设的详细内容(具体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划分要建设的资源),细化到对资源每个属性的具体要求,以便于技术人员制作.制作时,技术人员应当参考任课教师的要求,以知识点为基础,将各素材在资源库进行多元化的表示,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维信息的集合.
1.2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将传统的浏览器/Web服务器的两层体系结构扩展成浏览器一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一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采用JAVA技术架构设计的多层B/S结构:JSP+SERVLET-f-JAVABEAN实现MVC三层模式,后台数据库使用MySQLServer5.2.
根据现实的需求分析,本课题研究开发的教学资源库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系统管理.通过系统管理功能,管理员可对教学资源库服务进行配置;对系统相关用户信息、用户权限进行管理,确保不同类型、不同角色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管理资源的上传和资源的;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
2)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教师模块提供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的一些资源,如教案、教辅资料和教学案例等.学生模块提供关于学生在课后自学或复习以及进行知识扩展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单元知识以及与学科有关的网络课程等.
3)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模块对资源库内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包括资源的分类、入库、更新、查询、检索、上传、下载等.系统地管理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等.
4)资源维护.作为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允许有权限的用户将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并对资源的相关信息(如名称、编号、学科、类型、使用对象等)及其存放进行管理;对一些资源的使用过程进行组织;上传资源者可对其拥有的资源进行编辑及相关属性进行修改等.
5)论坛.论坛是教师(资源共享系统的使用者)、学生与建设者之间交流的工具.当然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此板块进行交流等.
本课题研究设计的教学资源库,具有安全稳定、可广泛共享、方便易用的特点.有效地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化,把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与现代化教学设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2案例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在医学和工商管理等教学领域得到推广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对中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地促进作用.
随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的广泛开展,人们开始探索适应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通过构建教学资源库,将案例教学法更好的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去.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案例教学法可以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主动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所在,改变“填鸭式”的呆板的教学模式.此外,案例教学法可以贯穿多个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综合把握知识点的效果,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思维,避免片面性.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联系在一起,防止二者之间出现脱节.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物理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充分利用理论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将教学及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分层次、有条理的构建到教学资源库中去,便于教师和学生检索、使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将物理课程中的教学案例,以静态画面的形式投影到屏幕上,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观察;对于一些复杂的动态过程,能够进行动态的演示,使抽象的过程形象化;对于一些无法用实验进行演示的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出来.可见,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
2.1教学内容组织
物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教师对于课程的科学建设与课堂指导.一方面,在任课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由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收集整理相关知识点,构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库.依托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库,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从教学资源库中选取适当的素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的演示课程中涉及到的实验、例题,诱发出学生的直观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索兴趣.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带出问题,通过问题及问题的解决阐述相关概念及理论,引导学生善于归纳,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
2.2实验教学设计
在物理课程教学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重点开展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开展创新型实验选题、案例、指导模式等系列研究.课上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课程着重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另外安排了部分练习和探索性实验,因此,除了要注意演示实验的形象、生动、有趣外,更重要地还应注重可见度,以增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将群体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教学实践充分证明,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演示实验导人新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更应当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
本文对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将其主要优点总结如下:
1)演示静态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利用多媒体可以“解剖”复杂的实验仪器,让学生了解仪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使用原理,使学生对常见仪器的使用有深刻地了解.
2)演示动态变化过程,使抽象的过程形象化.许多物理实验虽然可以用实物仪器做,但物理过程速度极快,现象发生极为短暂,学生无法观察到.以“弹性碰撞”演示实验为例,碰撞是一个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物理过程,实验中学生只能看到碰撞前后的情况,碰撞过程中学生难以观察碰撞瞬间的变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延长碰撞过程的时间,通过多媒体的定格慢放,可以清楚地观察弹性碰撞的物体从接触、挤压、变形、产生弹力,然后变形逐渐消失,弹性逐渐减少,最后恢复原状,到两物体分离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既形象生动,又能揭示物理的本质.
3)再现微观世界,提供形象感知.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无法观察,演示实验也难以完成.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教师板书和语言进行讲授,学生普遍感到印象不深,难以理解.应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粒子散射”实验,由于受条件限制做不了这种实验,就可以将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出来.学生可以观察到放射源中射出的粒子射到金箔原子上,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个别的粒子甚至被弹回来.这样学生在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仍可通过多媒体亲眼目睹粒子散射的情景,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案例;选择;使用;分析;标准
法学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众多法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既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基础学科关联,又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综合了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基础法律学科的法学知识,体系庞大,理论深厚,内容丰富,跨越度大,单纯的讲授式授课不能透彻地向学生传受课程的精髓,而克服困难的方法之一的案例教学法则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具有事半功倍之效和画龙点睛之功。但是在众多的繁杂的案例中如何来选取合适的案例,不是一个简单的随手拈来和即兴发挥的过程。而是一个精心选择和有的放矢的程序,其中有可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的具体要求。
一、案例的选择
法学理论课程的案例选择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概因理论法学的抽象性与思辨性,所以在选择案例时需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进行筹划,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效率为依据。
1.兴趣标准和能力标准
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依据,初步涉入法学殿堂的学生对于法学理论既有好奇心也有一定的门槛,毕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首先应结合教学中的热点、难点与关键问题迸行选择,案例选择适当,会使学生兴趣大增,信心大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样既促进学生学习法律理论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教学的自觉性。如果不是建立这个基础性原则上,即使是选择了非常经典而著名的法学案例,由于学生未能及时理解和感知,而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和深刻感悟,则授课内容不能被吸收,具体案例也没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2.时代性与生活性要求
法学理论课程的抽象与高度概括性对案例选择题过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一开始授课时,对于初入门者来说,法律案例并非唯一的选择,生活中和社会上大量的法哲学和法理学问题都可以进入课堂进行法理学分析,这些案例是现实问题的反映,具有时效性,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制度深刻变革时代,法律又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时代性,选择法学教学案例,应当紧紧把握时代特征。比如在正义问题的谈论中,可以引入公交车上座位的分配方式来解析,是排序原则还是需要原则等,既贴切生活,有分析生活,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法理的内涵。
3.热点与焦点标准
有一种所谓的热点标准,是指教学案例是社会管理的热点问题,受普遍关注成为焦点。面对这些焦点案件,法学教学应当及时跟进,思考和回答热点问题。特别是那些当下发生的和身边发生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事件都是法学分析的良好素材。尽可能地选取新闻时事报道的法律实践活动中的有关现象作材料,这样既可以保持新鲜感,将小小课堂与同学们所处的身边的大社会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不止是坐在课堂上,而且还是和时代、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又可以通过关注事物的发展来加以不断演化,形成一个可以不断利用的综合性比较强的源泉。选择这样的焦点案例,不仅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的拆迁安置补偿中的法律问题,而且也引发了受训对象的普遍热烈的讨论。几乎所有的受训对象都知道这个案件,绝大多数人都想在这个问题上发表意见和看法。关注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会有是非,有是非争辩,才会有收获,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培养目标。当时发生的案件中并非是最为经典的案件,但是具有时效性的,能够与学生形成共鸣,容易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并引导问题进入理论深层次的讨论。
4.案例应该具可分析性与展开的层次性
对于一些简单的要点分析,案例可以不做较高的要求,简单易懂而生活化的案例可以助于教学功效的发挥,但对于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性问题的处理需要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要求案例的选择必须能够体现法学理论课程的专业属性和专业深度,能反映和解决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对于专业性很强的理论问题和制度规范,开展案例教学时,应尽量选择具有一定难度且能体现专业性的案件作为例证。能够引出实践和理论的问题,是可以引发研究和讨论的。引发大家的讨论、争辩,才会有讨论、分析、研究的价值,才能够提高受训对象思辨的能力。
二、案例的使用
在具备一定数量和各种类型的案例的基础上,应对案例做不同的功能性分类,严格来说应该制定具体的表格或图表,分门别类地进行区分,针对性地使用。具体使用案例的规则,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应遵循必要性原则,案例选择和使用的根本标准是为了使受教育者接受课程内容,绝对不是为了某种授课风格的考虑。应当要有明确的教学意图作为组织线索。即案例的使用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而进行,确有必要方才采用。一定的课时总是有限的,过多与不恰当的案例的使用可能会喧宾夺主,淡化了问题的主旨。案例的使用应该紧扣书本的核心内容,以融通和化解课本主要内容为基本目的。
对于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短处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案例教学法有着诸多显著的优点,但是如果不在适当的场合使用,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造成一定的负面效果。比如,案例本身与教材的理论内容相比,一般并不具备系统性和连贯性,那么在案例的使用中,首先应该有个基本理论线索的交代,然后才能用案例来融解疑难和坚硬的知识堡垒。那么案例的使用必须服从于基本理论线索的自然逻辑。案例的使用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来复述和说明,而课时总量有限,法学基础理论不仅以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还具有许多不同于的社会学科原理知识,跨度大过多运用费时耗力的案例教学法必然导致教学信息量的严重不足,案例教学只能发挥辅助和补充作用。
做到有的放矢,以目标取向决定行为选择,如何使用案例,案例的使用程度和面积,都必须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而服务,不能喧宾夺主,都应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的而进行,要力保讨论始终围绕法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进行,注意把讨论引导到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上去,并概括出与教学相关的法学理论知识,达到预期的法学课程教学目的。总体布局的要求则是主张在整个教材的布局上,案例的分配主要集中与主要的知识点和难点,案例教学的进行应当站在总揽全局的高度,对法学理论的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布局。
三、案例的分析
案例的分析是案例教学法的终点和重点,所有的案例必须在分析中获得讲授,在分析中被消化,被层层剥离和充分探讨。那么在分析时应该遵循的原则首先当是系统原则。案例的分析必须围绕教材总体的布局和思路展开,不能支离破碎或随意肢解。案例的解读虽然有不同的角度和去向,但都应围绕系统性原则有目的地展开,但也不能故意加以歪曲和延伸。一门课程所有涉及到的案例众多,案例之间并非毫无瓜葛的独立关系,而是有着内在逻辑的有目的使用,必须前后一贯,首尾相应,方能体现法学理论本身严密的逻辑性诉求,贴切课程本身强烈的说理性特征。
案例的分析方式也是一个值得与重视的问题,案例分析通常都是在讲授者的复述与分析中逐步铺开,受众一般只是简单地跟随着授课人的思路进行推展和思考,如此则有可能是重要的信息和关键性的论证说理被有意无意地简化或淡化,或者是讲授者自身的思维推进不一定满足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造成脱节或延迟。那么讲授者应该采用鼓励和刺激受众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讲授者有时是一个引导者和解说员的角色扮演,以受众的思维进度为速度,适当地辅助以导引和解释,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实现案例本身的融解和助学功能。
案例讲授与分析自身应该多样化和生动化,讲授过程也应当适应受众的思维特点和能力发展之现实,是案例与其他手段进行结合,比如当下最为便捷的授课手段可以被有选择地拿来受用,多媒体和各种分析工具均可服务于既定目的。适当的跨时空比较和类比也能弱化案例本身抽象性的僵硬程度,因为许多案例并非服务于通俗与易懂的考虑,而是效忠于理论课程本身的主旨,从而使得案例本身也产生疑难度和理解的困难,通过经典案例与身边生活案例的通融于类比,是复杂的内容进一步融解到身边的事物中,是理解和顿悟成为更为便捷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伟国.案例教学中的互动策略——现代行政法学课堂教学改革[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 教学案例 引导式项目 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C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88-02
F阶段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看来,统计代表着报纸上的CPI上涨数值、城市人均平均用水量等较为无用的数据分析,令人感到厌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企业的生产运营,还是药品的最新研制以及电视台的收视率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方法指引。在这样的条件下,强化高职院校的统计学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案例引导式逐渐被广泛性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该文着重于以学习理论的构建为基础,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并且及时探讨了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有效设计以及应用。
1 对于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的分析
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着重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重点强调以学生为课堂认知的主体以及知识层面的主动构建者。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学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具体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设计要重点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以及协作用。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够被忽视,教师是课堂的构建者以及学生学习的监督促进者,要对整个教学的设计方案以及组织进行负责,并且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中来。
其次,以统计教学的内容为基础。在进行统计学的教学中,要着重于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素材选取重点项目,针对于教学素材的选取,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项目的难度要能够适应于学生,既包括基础性的教学知识点,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再次,善于以引导案例作为项目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采用将项目分解的方式将教学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将项目任务作为目标进行典型案例的设计,并且由案例创设出各种学习的情境,进而实现统计学知识的构建以及项目的学习。针对于具体案例的设计要综合性的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案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每一个项目任务所能够涉及的知识点都与案例一一对应;第二,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选用的案例要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拓展性思考;第三,选用的案例之间要相互联系,要按照项目的完成情况而设计,避免出现案例独立存在的现象;第四,案例具备一定的实践性,要采用实际存在的案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第五,案例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以便于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项目,进而逐渐能够掌握项目的核心思想以及构建的过程。
最后,按照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课程完成以后,由学生自己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项目工作进行检测并且做出一定的评价,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进而评判学生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学生对项目改进的具体措施。
2 优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中的有效应用
按照实际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设计中的具体要求,以某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采用了该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统计学的教学项目主要包括:“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总项目;四个分项目:统计调研的设计方案、统计调查整理、统计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报告;八个引导案例,形成1+4+8的项目案例体系,并且保证在35课时的教学中逐渐完成项目实践,效仿“某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项目实现各个项目小组的研究项目。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之后,将统计教学的过程逐渐趋于流程化,为完成项目任务设计典型案例,逐渐引导学生的学习,分阶段的进行学习,由浅及深,逐渐递进。
对于案例引导式的项目教学中主要包括项目教学学习以及项目教学实践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示范性的项目学习,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示范性的案例项目引入并且将项目进行分解。教师要设计出:“某市高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统计教学的设计项目,按照统计设计的流程将这一项目逐渐分解为“该市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该市高职学生实际消费行为调研”、“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数据分析”、“该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分析调研报告”四个重要的子项目。
第二步骤:确定各个项目的实施任务。教师在仔细研究知识点的情况下要提出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能够确定自己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以及内容,了解自己欠缺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且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自主学习性,并且按照统计学的内容进行划分,总共设计了八个项目研究任务。
第三步骤:教师要选择相对典型的案例,将项目引导学习。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研究任务,教师要对选择最为恰当的案例进行实际教学,并且创设出各种情景,实现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构建;学生通过教学实际案例的效仿以及课下实际案例的实践过程进而展开项目的学习。
第四步骤:对示范项目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展示出“该市高职学生的消费行为统计”的研究课题项目,并且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做出一定的点评,针对于研究项目开发中统计调查的数据以及分析方案进行相应的总结,逐渐将学生的统计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完善,做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动力。
第二个环节:进行实际项目实践,包括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将实施项目小组进行划分。在进行统计学开课阶段,教师要依据科学分组、异质分组以及平衡分组等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知识整体构造、学习掌握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具体方面进行权衡考虑,然后搭配性划分,将学生合理化地进行划分,分成十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教师要指导小M之间进行谈论以及学习。
第二步骤:对于统计研究项目的选定。教师进行研究项目的选定,要围绕着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教师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项目。然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探讨的情况下,确定研究项目。在进行项目的确定时,要具体综合考虑到项目的实用价值、项目的数据来源、项目的工作量以及项目的实用意义等。
第三步骤:具体项目的实施。由小组内的项目负责人组织成员,就小组内研究项目的主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且将成员明确分工。成员之间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互相协调合作,共同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难点、疑点。教师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合作以及交流,并且及时记录项目发展的近况。
第四步骤:教师和学生联合评定小组的项目成绩。教师要按照项目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而提出小组项目研究的评价规定,确定好各个小组的评价内容以及评分标准等。教师按照小组研究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公平的测评。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教育中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受到社会的重点关注,案例教学正是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针对于统计学这门学科而言,大量的数据使得统计学学科变得枯燥且没有趣味,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通过案例进行引导教学正好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无趣的不足之处。统计案例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中死记硬背的弊病,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统计素养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呈琛,高鹏.高职高专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5):205.
[2] 徐文静.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203-204.
[3] 黄振,朱B,夏利平,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21):148-150,151.
[4] 罗玲.案例教学在高职统计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1(13):172-173.